(原标题:国海证券2025年电力设备储能年度策略:全球能源新时代 储能各场景需求加速)
智通财经APP获悉,国海证券发布研报称,光储经济性驱动能源转型,降本激发缺电市场刚性需求爆发,看好全球能源新时代背景下,储能各场景需求加速,重点关注降息背景下大储传统市场中美装机持续高增,非美地区逐步起量,新兴市场小储多点开花的需求景气延续以及触及面的扩大。同时,关注数据中心从向 AIDC转型过程中衍生出的投资机遇,储能主要配合新能源接入或用作部分备用电源,有望打开新的成长空间;维持储能行业“推荐”评级。
国海证券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行情复盘
2024全年,储能指数收至-6.48%,相对万得全A收益率-16.49%,相对电力设备 (申万) 收益率-9.56%
1) 2024年板块前期在阳光电源、上能电气、德业股份等企业一季度业绩良好的驱动下有所走高,不过上半年整体呈下行态势,判断主要受到国内储能系统降价、欧洲户储库存高企等因素影响;
2) 2024年中以来,新兴市场多点开花的户储需求逐渐明朗、中东非欧大型光储需求爆发、并伴随订单的兑现落地,板块景气度不断抬升;
3) 而后板块受到美国大选政策风险、欧洲户储需求低迷、部分区域月度增速回落、以及对长期盈利和竞争加剧的担忧等因素影响有所扰动。
需求端
大储:
a) 中国:量的维度,2024年1-12月国内储能招投标规模为68.6GW/179.0GWh,同比+78%/+59%,同期新增投运规模为55.88GWh,同比+61%;招投标及装机投运端均同比增长60%;政策端储能参与电力现货市场按下“加速键”;新型储能项目逐渐从过去强配时的沉默资产向高频调用转变,储能配置时长也从2h过渡到4h为主。
b) 美国:2024年1-11月,美国功率>;1MW的大储装机8.3GW,同比+68%。电力系统承压,储能对于提高电网可靠性和灵活性以及定位新能源区域消纳的需求偏刚性,当前储能项目储备充足,看好FERC并网新规落地、降息逐步兑现,叠加电池关税及大选不确定性政策预期激发的抢装需求释放。
c) 欧洲:能源转型背景下,欧洲负电价现象持续加剧,阶段性电力供应过剩本质上是电网对新能源的消纳能力不足,缺乏调峰能力和可调可控负荷,储能优化负荷调节,有望成为缓解负电价问题的关键;以德国为例,当前已实现光储平价,欧洲大储需求拐点已至。
d) 其他市场:得益于近年来光伏度电成本的下降和2023年下半年以来储能系统的不断降本,除欧洲外,中东、印度、南美、澳大利亚多国也具备大型光储平价的良好基础,能源转型背景下光储平价为上述海外大储爆发的底层逻辑,看好海外大储接下来“1到10”的需求起量。
户储:2024年新兴市场多点开花
出口数据亮眼所折射出的户储需求激增的背后有巴基斯坦缺电&电价上涨、乌克兰战后电力设备受损等极端突发性因素。需求的持续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诸如前期难以预测的突发性事件,但考虑到 1) 新兴市场人口基数庞大,2) 诸多地区电网设施老旧脆弱,无电缺电人口众多(全球无电人口高达11.8亿人;且有4.47亿人虽然实现电气化,但仍因频繁停电、设备故障以及配电网络缺口处在缺电之中);3) 以及光储的持续降本有望带动购买力人群触达范围扩大;综合上述三方面,新兴市场小储需求至少具备可持续的基础。
工商储:工商储在解决区域电力平衡的问题上工商储为户储的重要补充和部分替代,峰谷套利为核心盈利驱动
EES Europe协会显示,欧洲工商储市场潜力巨大,以德国为例,工商储占光伏总装机容量比例极低 (2024年中30kW-1MW占比仅0.89%)。尤其以欧洲为代表的海外工商业市场潜力正在不断释放。欧洲的电价政策和补贴政策都鼓励用电大户形成“自备电厂”,采取光+储自发自用能够显著降低电费,在前期市场培育、出海认证、叠加变压器扩容排队时间长等多因素多重刺激下,欧洲工商储发展有望加速。
需求展望:
a) 成本端与需求侧共振,看好2025年需求景气无虞,预计2024/2025年全球储能装机规模有望达到187/250GWh,同比+92%/33%;
b) 针对主要市场,预计中国110/100GWh,同比+136%/-9%;美国38/52GWh,同比+75%/37%;欧洲15/29GWh,同比-12%/90%;新兴市场21/64GWh,同比+124%/+208%。大储有望延续装机主力,2024年、2025年大储/户储/工商储有望分别贡献82%/3%/15%、88%/3%/9%。
供给端
格局:
1) 储能电芯:a) 出货格局方面,2024年储能锂电池出货超320GWh,超年初预测,增速超55%,其中大储/户储/工商储280/26/10GWh,同比+65%/+30%/+40%。b) 竞争格局方面,全球储能电芯角逐至此,行业集中度已处于较高水平,2024年上半年全球CR10/CR5分别超过90%/70%,其中国产厂商话语权提升,除去排在第八位的韩国三星SDI外,其余9家均来自中国,头部玩家格局基本稳定,强者恒强,后端厂商产能利用率偏低,或处于加速淘汰的边缘。
2) 储能集成:相比门槛较高的欧美市场(CR3在70%左右),全球集中度不算高(CR5约33%)。随着价格内卷进入底部,竞争逐步由“价格”迈向“价值”导向,考虑到 a) 当前包括中国等市场在框采招标环节开始出现行业门槛提高的迹象,b) 国内储能系统价格端出现环比边际修正,行业格局或有望改善。基于此,看好高价质量、高壁垒的集成环节。
新趋势:
结构升级:
随着可再生能源占比的大幅提升与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接入,构网型储能技术通过超配PCS提高过载能力构建起支撑大电网稳定运行的电压源,从而增强电力系统稳定性。2024年国内构网型招标容量超过13GWh;GWh构网型招标需求有所兴起,如国内中广核2025年度框采项目中构网型标段高达4.5GWh,阳光电源在中东的7.8GWh项目、英国的4.4GWh;当前中国、澳大利亚、欧洲、美国构网型储能占比达到1.5%、23%、8.6%和2.6%,GGII预计全球平均渗透率在未来5年有望达到20%。
新场景:
1) AI 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全球算力,尤其是智算需求大幅提升,带动数据中心从传统模式向 AIDC 转型,如数据中心的单机柜功率将从6-8kW增至30-40kW,相应带动更高能量密度的UPS和柴发等备电需求,及更高效的散热需求提升。
2) 算力背后则是巨大的电力消耗和碳排放快速提升,提升设备PUE和采用绿电是实现节能降耗和低碳转型的关键举措,全球多地区及头部企业均设立了降耗/减排目标。然而算力-绿电的时空不匹配激发不同层级的空间灵活性调节需求,其中储能对于数据中心的应急电源与常用电源均能够起到稳定供电的作用,且在此基础上能助力节能降碳,通过削峰填谷降低数据中心容量费用。针对A/B类数据中心不同主备电源配置要求,储能主要配合新能源接入或用作部分备用电源大概有4类通用模式。值得注意的是,面向数据中心的储能应用架构应为在电力技术、冷却技术、地区政策以及园区环境等多个外在因素影响下的综合能源设计和灵活考量;比如仅依托原有的UPS/HVDC备电架构之上稍作改动,叠加微模块储能系统架构便能实现从“单纯供电”到“备电+储能”。
投资建议:
重点关注:宁德时代、亿纬锂能、上能电气、阳光电源、阿特斯、西典新能、禾望电气、德业股份、锦浪科技、盛弘股份、通润装备、艾罗能源、固德威、禾迈股份、昱能科技、科华数据、科士达、同飞股份、英维克。
风险提示:世界能源格局变化、国际贸易政策变动、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海外市场拓展不及预期、原材料波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