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交所PK科创板:小市值何以撬动大成交?)
2024年9-11月,降准、降息、化债等系列货币及财政政策密集发布,A股市场在“强心针”和资金流的双重加持下,走出史诗级行情。
北交所交投活跃度显著提升,2024年10月至2025年1月,北证50日均成交额在277.75亿元左右,较刺激政策前4个月(2024年6月至2024年9月)的日均成交额36.26亿元增长665.93%。蛇年以来,AI大行情带动北交所新质生产力个股,北证50走出6连阳,其中2月11日成交额更是达到422.80亿元。
北交所去年10月以来交投活跃,
日均成交额/市值 远超科创板和创业板
截至2月12日,北交所总市值达6657.79亿元,不到科创板总市值的10%,创业板总市值的5%。但北交所从2024年10月以来的日均成交额却能达到288.20亿元,为同期科创板日均成交额的22.6%和创业板日均成交额的5.9%。
截至2月12日,北交所个股平均市值25.22亿元,仅为同期科创板和创业板的个股平均市值125.73亿元、97.47亿元的1/5和1/4左右。但北交所从2024年10月以来的个股日均成交额却能达到1.09亿元,为同期科创板和创业板个股日均成交额的1/2和1/3水平。同期换手率10.25%,交投表现活跃。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年2月12日)
是什么原因,让平均市值仅为科创板1/5的北交所个股,日均成交却能达到科创板的1/2呢?背后的原因多样,或许是因为北交所30%的涨跌幅限制,资金吞吐幅度比20%涨跌幅限制的科创板更高;也或许是因为北交所小市值的特征对于货币宽松和产业政策的弹性更高;更或许还有一个基本面的支撑,在于北交所的“新质生产力”含量。
北交所新质生产力含量高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新质生产力”范围为大数据及AI应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型氢能、新材料、创新药及生物科技、低空经济及商业航天等领域。
同壁财经据wind数据统计,9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北交所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服务业5大行业中占比居前。(依照此前相关部门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年)】标准划分)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年2月12日)
北交所专精特新、研发费用占比
均超创业板
除了新质生产力,北交所的专精特新企业和研发费用占比也值得关注。同壁财经据wind最新数据和上市公司三季报统计,北交所中:
1、 专精特新企业占比55.68%,高出创业板占比43.10%;
2、 高新技术企业221家,占比达到83.71%,大超同期科创板和创业板8.03%和18.12%的占比;
3、 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4.79%,对比同期创业板公司研发占比4.78%不落下风。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年2月12日)
机构持股
加持北交所流动性
北交所于2021年9月3日成立,至今不到4年时间。公募、险资持续增配,流动性正循环逐步形成。
据公募基金2024年四季度数据,共有63只公募基金前十大持仓名单中包含北交所公司,其中非北交所主题基金共33只,占比超过50%。这说明全市场基金关注北交所市场的趋势正在凸显。按照前十大重仓股的口径,截至2024年四季度,公募基金重仓北交所股票市值达54.18亿元,环比大幅增长。
据华源证券统计,2024年四季度,共有63只基金前十大持仓名单中包含北交所公司,其中非北交所主题基金共33只,占比超过50%。10只以上基金重仓锦波生物、同力股份、贝特瑞、曙光数创、连城数控、康乐卫士、艾融软件、鼎智科技、华岭股份、吉林碳谷、纳科诺尔和苏轴股份12家公司股份,其中重仓锦波生物公司的基金数量最多。
同泰开泰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在2024年一季度几乎全仓切换至北交所个股。该基金在2024年四季报中披露,十大重仓股分别是贝特瑞、曙光数创、锦波生物、艾融软件、连城数控、华岭股份、康乐卫士、富士达、并行科技、同力股份。
横向对比科创板和创业板来看,截至2024年三季度,北交所A股机构持股比例为31.29%,高于创业板27.38%,但低于科创板39.32%。其中保险公司持股比例为0.94%,不到科创板同值的一半,北交所涨跌幅限制为30%,对于求稳的险资来说不难理解。
数据来源:wind
北交所凭借其独特的市场定位和优势,正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其近期交投活跃度的显著提升、新质生产力的突出表现、专精特新企业的高占比以及机构持股的加持,都为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展望未来,北交所有望为投资者带来更多机遇,也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