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银河证券:地方两会密集启幕 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质领域有望迎来更多场景落地)
智通财经APP获悉,中国银河证券发布研报称,地方两会密集启幕,“新质生产力”成高频词。展望2025年,地方未来产业先导区布局将进一步完善,产业政策、技术创新持续涌现,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和AI+军工等新质领域有望迎来更多场景落地,军队的新质战斗能力或将明显提升,产业链相关企业有望受益。
中国银河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地方两会密集启幕,“新质生产力”成高频词。
目前已有14个省级单位发布了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在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背景下,各政府报告纷纷提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路线图”,打造经济增长新抓手。新质生产力中重点关注低空经济和商业航天等典型军民融合产业的省份,分别从2024年的4个/14和5个/14增加至25年的12个/14和9个/14,增量可观,占比分别达86%和64%。由此可见,低空经济和商业航天已成为2025年多数省份的产业发力点。随着前期相关产业投资的逐步落地,两领域投资机会有望凸显。
低空经济:各地25年低空产业投资进入落地期。
地方两会期间,“低空经济”成为热议关键词之一,各地投资正加快落地。广东已集聚全国30%以上低空产业链企业,计划打造“1+3+N”低空经济发展平台,完善低空物流、城市空中交通、应急救援等体系;海南提出要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推进通用机场、低空飞行器起降场等保障设施建设,拓展低空应用场景;上海有序推进虹桥国际低空经济产业园、华东无人机基地建设,培育壮大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相较于2024年,25年各省市的低空探索将更加积极。随着政府专项债的落地叠加运营商资本开支的倾斜,低空产业基建端有望迎“爆发年”。
商业航天:星座组网进入快车道。
地方两会期间,“商业航天”成为热议的另一个关键词。商业航天的产业集群建设有望在各地支持下进一步完善,产业集聚带来的协同效应将加速产业的升级和完善。例如,北京已形成“南箭北星”的商业航天成熟格局,中国星网的试验星发射逐步提速;上海的千帆星座已开始规模化发射组网,2025年计划完成一期648颗卫星的组网,实现区域网络覆盖;海南卫星超级工厂封顶,并于2025年6月正式投产,届时将逐步形成年产1000颗卫星的批量生产能力。2025年商业卫星产业将真正迈入需求侧与供给侧双向发力的时代,星座组网进入快车道,卫星制造端业绩有望逐步兑现。
AI赋能军工:未来战争新维度。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通过与国防科技相结合,有望改造和完善国防经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引领着军事领域的深刻变革。未来,AI向军事领域的渗透将由点及面迅速铺开,细分赛道增速可观。目前,军用机器人在陆军实现0-1的部署,市场渗透率和增长率加速提升,将带来数十亿级/年的市场需求。24年兵装集团入局,有望大幅助推行业发展。
风险提示: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不及预期的风险;商业航天发射不及预期风险;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下游持续降价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