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最新调查显示全球企业使用人民币交易意愿增强 专家建议加快中国企业出海)
近年来,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跨境金融活动中的使用取得积极进展。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与交通银行联合发起的新一期《跨境人民币观察》季度报告显示,跨境人民币呈现出企业广泛参与、使用场景多元、使用动机积极等亮点,同时,跨境人民币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大、风险对冲工具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
12月7日,在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交通银行主办的“《跨境人民币观察》第三季度问卷成果展示与交流会”上,专家学者一致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机遇大于挑战。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以及中国企业加速出海,将促进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数字人民币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机遇和作用日益凸显,应积极推动数字人民币的生态建设。
企业加速出海促进人民币国际化
货币是金融体系的基础,是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宏观治理能力的综合体现。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庄毓敏指出,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背景下,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已成为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关键环节,它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以及保障经济金融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会上发布的《跨境人民币观察报告(2024年第三季度)》(下称《报告》)显示,2024年三季度,超过60%的受访企业开展了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50%以上的企业进行了人民币外汇交易。《报告》指出,与一、二季度相比,三季度受访企业使用人民币结算的更多考虑“现金管理”和“收益可观”两个因素。这一变化表明企业对人民币在跨境交易中的实用性和效益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更积极的评价。
《报告》研究发现,人民币的国际化使用扩展至第三方。约40%的受访企业在与第三国企业的往来中使用人民币结算。《报告》认为,这反映出全球企业对于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交易的接受度和意愿正在增强。
今年以来,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预期反复调整,国际金融市场延续波动走势,世界经济增长动能放缓。交通银行发展研究部副总经理鄂永健认为,未来全球贸易以及投资活动还将承压,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整体外部环境也会受到影响。
不过,多位专家学者认为,从中长期看,人民币国际化机遇多于挑战。鄂永健指出,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扩张,企业需要更为多元化和综合化的金融服务来支持其海外的业务,包括跨境结算、外汇管理、风险对冲等。这不仅促进了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也为银行和金融机构提供了发展跨境人民币业务的机会。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我国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这是评估人民币国际化机遇大于挑战的一个重要的考量。”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曲凤杰表示,我国将持续深化金融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打破一系列制约因素。
以数字人民币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除外部环境变化外,当前人民币跨境结算还面临政策复杂、资本流动障碍、法律法规兼容性等挑战。《报告》调查显示,超过60%的受访企业认为“政策复杂”是跨境人民币结算面临的主要障碍。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我们会希望通过货币换得更优质的资产,希望交换的过程效率更高。”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雷曜指出,外部环境的扰动或者冲击是暂时的。人民币国际化应提升其交易效率、优化金融市场功能,全球投资人和实体更加高效地通过金融市场购买中国优质资产,让全球投资人和实体经济更愿意持有人民币。
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局在署名文章中曾指出,下一步要便利经营主体在对外贸易投资中更多使用人民币。继续做好制度设计、政策支持和市场培育,加强本外币协同,完善人民币跨境使用基础设施建设,使人民币能用、好用。
《报告》建议,金融机构积极探索与东南亚、中东等区域开展数字人民币跨境试点,通过与当地支付系统对接,实现数字人民币在跨境支付中的直接使用。为促进数字人民币的接受度,金融机构可以设计适用于不同国家的数字人民币支付解决方案,涵盖零售支付、大宗商品贸易结算、跨境供应链金融等多种场景。
目前,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Project mBridge,下称“货币桥项目”)的初步探索性工作已完成。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指导委员会近期发布声明称,货币桥项目将由参与央行和货币当局全面接手,进行持续开发和运营。在庄毓敏看来,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的发展,为解决跨境支付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数字人民币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机遇和作用日益凸显,我们需要识别并解决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遇到的障碍和挑战,创造性解决问题。”她说。
中国银行研究院副院长鄂志寰建议,应积极推动数字人民币的生态建设,丰富数字人民币的使用场景,有序推进数字人民币跨境试点;以经贸合作为基石,推动数字人民币在数字贸易领域、跨境电商领域的融合发展,加强与海外央行数字货币的交流和合作,探索新的技术标准和治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