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公司新闻 - 正文

光大银行年内罚金破2000万元!合规危机下营收增长亦显疲态

来源:机构之家 2024-12-07 13:17: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光大银行年内罚金破2000万元!合规危机下营收增长亦显疲态)

【来源:机构之家】

近日,一则关于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大银行的”,601818.SH)的处罚信息引起了业界的关注。概言之,该行的上海大华支行因“贷款管理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信用证管理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时任支行副行长胡中利被给予警告处罚、该支行则被罚款150万元。

注:截图来自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网站。

光大银行,不但近年来的营业收入增长乏力;而且据机构之家统计,在本次之前、光大银行在年内披露的因各类违规而处罚的罚金也已超过2000万元大关。那么在这两大情况的背后,具体情况究竟如何?

缺乏对冲净息差缩小的明显策略、近年来营收增长乏力

光大银行成立于1992年8月,是经国务院批复、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的十二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该行总部位于北京,并于2010年8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后又于2013年12月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历经多年的发展,该行已具有相当雄厚的业务规模和实力,在2023年“全球银行1000强排行榜”中位列第28名,在2024年银行业协会公布的中国银行业百强名单中高居第12位。

根据iFind口径2024年3季报的数据,光大银行当期的总资产为68847.43亿元、同比微增0.73%;实现营业收入1023.99亿元、同比下滑高达8.76%,这一幅度在A股上市的股份制银行中仅次于平安银行;但所幸归母净利润为384.14亿元、同比还微增了1.92%,不良贷款率1.25%、同比优化了0.10个百分点;但拨备覆盖率为170.73%、同比下降4.92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13.89%、同比微增0.47个百分点;净息差1.47%、同比缩小了0.25个百分点。

在数据上,光大银行最明显的特点是近年来的营业收入增长乏力。为此,机构之家又调阅了该行近3年的数据、并逐季度细化后发现,在2022年2季度达到396.85亿元的高点后,该行后续的营业收入整体增下滑态势。从当时的396.85亿元到2024年3季度的325.91亿元,营业收入不但没有增长、反而有了明显的下滑。

注:光大银行近3年逐季度营收明细一览;

单位:亿元;基础数据来源:iFind。

究其原因,表面来看是该行营业收入中的利息净收入及相当比例为息转费的手续费及佣金均出现了下滑。两细分项在2022年2季度分别为287.62亿元和71.40亿元;而在2024年3季度分别为244.79亿元和46.39亿元。

之所以如此,可能与该行缺乏对冲净息差缩小的明显策略不无关系。除了业务结构调整,不少银行往往通过提高贷存比,即适度放大贷款资产的杠杆比例来提高利息收入进行对冲。但该行2021年末、2022年末和2023年末贷存比分别为91.35%、92.84%和94.09%,而今年3季度末为96.91%,也就是说近3年来贷存比并无明显的提升。当净息差这一利润“率”缩小的同时,却没有贷存比这一“规模”指标的较明显幅度的增长,则营收的下滑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年内披露罚金已超2000万元,信贷和票据业务成重灾区

除了营收增长乏力,今年以来光大银行的违规处罚金额也“异军突起”,值得该行在内控合规问题上引起重视。

笔者根据iFind口径数据统计,该行2023年全年披露的罚金共计为17笔、728.90万元;而今年截至12月6日已达到40笔、2209.41万元,无论是笔数还是金额均远远超过了去年全年。

为此,我们对单笔处罚金额50万元以上的违规行为进行重点分析。在共计17笔的大额处罚中,最主要的问题是信贷和票据业务。

如本次150万元处罚所涉及的问题,主要就是贷款信贷管理以及信用证管理;9月14日披露的180万元处罚也是信贷业务违规、票据业务违规;8月23日的140万元处罚、5月17日的200万元和209.49万元处罚、1月9日的115万元处罚,均同时涉及这两个问题。

注:单笔50万元及以上处罚情况一览;

单位:万元;基础数据来源:iFind。

在当年银行业外延式增长日益面临挑战,各类内部挖潜引起空前重视的当下,如何通过提升内控合规水平、减少监管处罚支出或许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方向。毕竟,处罚的罚金不但会真金白银地侵蚀银行的利润;同时,上述监管问题的核查、整改,又会无形中增加条线人员的工作量,无形中增加人工管理等费用的支出。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平安银行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