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海能技术(430476)获得一项发明专利证书 强化公司在有机元素分析领域的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优势)
11月14日,海能未来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近日收到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发的一项《发明专利证书》,发明名称为全自动全流程凯氏法测定系统及方法。
海能技术在公告中表示,该发明专利主要应用于公司新一代全自动凯氏定氮仪产品。公司新一代全自动凯氏定氮仪主要用于检测样品中氮/蛋白质含量,检测速度更快、所需人工更少、人机交互更智能友好、使用过程更绿色低碳,广泛应用于高分子材料的成分分析;生物制药中的疫苗及其辅料、医用敷料中胶原蛋白的蛋白质含量检测;粮食油脂、乳制品、预制菜、宠物食品、畜牧饲料的营养与安全检测;土壤营养成分分析等领域。公司获得上述专利,能够增强公司整体研发实力,对公司的核心技术产品实施有效保护,强化公司在有机元素分析领域的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优势。
同壁财经了解到,公司是专业从事科学仪器及分析方法的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属于中国证监会规定的仪器仪表制造业。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为食品营养与安全检测、药物及代谢产物分离分析、农产品及加工制品质量与安全检测、环境污染物监测、大学及职业院校科研与教学提供科学仪器及分析方法,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的科学仪器服务商”。
多年来,公司基于光谱、色谱、电化学等原理与技术,通过坚持不懈的自主研发和并购合作,逐步形成了以有机元素分析、样品前处理、色谱光谱、通用仪器为主的四大系列、百余款产品,各系列产品应用领域众多,如有机元素分析系列可用于粮食油脂、乳制品、预制菜、宠物食品、畜牧饲料中的蛋白质检测,土壤、肥料、农作物中总氮含量测定,医用敷料中的胶原蛋白、生物制药疫苗中蛋白质含量检测及新材料研发中有机元素含量测定等;样品前处理系列可用于食品、土壤、锂电池正负极材料、固废、金属非金属材料以及高分子复合材料中重金属含量检测过程中的样品前处理;色谱光谱系列可应用于制药企业的研发(如药代动力学研究、药物残留分析等)及生产过程中中间体控制、原辅料检测,药品出厂前的质量控制,市场监管领域中粮油食品的添加剂、霉菌毒素、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的检测,环境领域中有机污染物的分离和分析,食品风味分析和品质评价,香精香料配方研究,食品产地溯源,地理标识性产品的保护及中药材道地、年份区分和中药材炮制工艺的优化,生物质燃烧过程中硅氧烷测定等领域;通用仪器系列可用于预制菜、保健品、宠物饲料等各类食品的安全指标分析,光刻胶、光伏太阳能板、电路板生产过程、高分子材料、高铁用特种玻璃添加剂等关键指标分析, 食品、保健品、药品、香精香料以及各类石油和天然气产品中的含水量测定,锂电池的正负极材料、 隔膜、电解液相关原料纯度测定,各类实验室玻璃、塑料、橡胶材质器皿的清洗等领域。
公司是一家技术驱动型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注重通过自主研发创新为分析测试和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工具与方法。公司高层管理团队稳定且拥有十余年的行业经验,近年来公司持续引入行业内的优秀人才,组建了跨学科技术人才组成的研发团队,持续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学仪器、专用软件及分析方法,连续五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超过 13%。截至2024年6月末,公司及子公司已获得发明专利 34 项、实用新型专利 109 项、外观设计专利 5 项、软件著作权 93 项,已受理在审查的发明专利申请 33 项。公司牵头或参与起草的“全(半)自动凯氏定氮仪”、“微波消解装置”等 4 项国家标准和 3 项行业标准已颁布实施,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1 项、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1 项。
发展战略方面,公司始终坚持“多品牌、多品种”战略,针对不同的产品类别塑造独立的品牌形象,构建终端用户对各类产品具象化的品牌认知。目前,公司已拥有“海能”品牌有机元素分析和“新仪”品牌样品前处理两大成熟系列产品,是行业主要供应商之一,为公司稳健的业绩增长和持续的现金流入提供强力支撑;近年来,公司重点布局“悟空”品牌高效液相色谱仪、“GAS”品牌气相色谱- 离子迁移谱联用仪两大系列产品,向系统复杂、技术含量更高、应用范围广、市场空间大的色谱领域拓展,持续开发新的细分市场,不断完善产品矩阵,为公司业绩持续增长提供新动力;同时,公司以 控股、参股、联营、合作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投资控股了济南海森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天津海胜能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白小白科技(山东)有限公司,参股了上海安杰智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仪学国 投(广州)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拥有核心技术和团队的行业初创期企业,为公司产品向医药、实验室清洗清洁、环境、行业培训及技术服务等领域拓展进行先期布局。
供应链及制造方面,由于科学仪器行业产品具有多品种、小批量、工艺复杂、技术要求高等特点, 涉及的零部件种类众多,关键部件和上游供应链的生产加工能力直接影响产品的品质和可靠性。为了实现供应链体系自主可控,减少上游供应链加工质量稳定性、一致性等问题对产品可靠性的不利影响,公司始终贯彻全产业链生产运营模式,设立了机加工、模塑、核心部件、SMT、钣金、表面处理等车间和部门,掌握核心制造环节及工艺技术,不断提升关键部件的质量和自产化率,提高产品研发效率、 品质可靠性和供货及时性,同时提升行业通用零部件供应水平。近年来,公司产品的可靠性持续提升, 毛利率连续多年保持同行业较高水平,为塑造国产科学仪器的高品质、高可靠性形象,获取更高的品牌溢价构建壁垒。
信息化建设方面,公司与全球知名 ERP 系统厂商 SAP(思爱普)和 OA 办公系统厂商泛微合作, 于 2024 年 1 月初完成了与原 CRM 系统及银企直联、易税云平台、智能决策系统、快递平台等外围系 统的数据整合,2024年上半年,完成新 ERP、OA 系统同步切换上线运行,借助标准化、智能化的软件工具,挖掘商机、降低成本、科学决策、防范风险,进一步提高了公司的精益管理水平,为持续提升公司的运营效率和经营效益奠定坚实基础。
业绩方面,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84亿元,同比减少10.50%;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8万元,同比减少12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