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公司新闻 - 正文

新行长冀光恒的三板斧,平安银行痛并快乐着

来源:向善财经 2024-10-15 10:21:23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新行长冀光恒的三板斧,平安银行痛并快乐着)

$平安银行(SZ000001)$

文:向善财经

今年的平安银行,着实有点“水逆”。

先是业绩成长性陷入了阵痛期。上半年,平安银行营收同比下降12.95%,净利润仅微增1.9%,交出了四年以来的最差“期中成绩单”。

然后就是组织结构调整,又引发了一系列的变相裁员的谣传。

紧接着在5月份,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了多条处罚信息。其中,平安银行被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合计6723.98万元。主要违规事项涉及,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违规发放并购贷款、个人贷款,流动资金贷款用途不合规等等。

时任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零售经营及消费贷款事业部总裁朱俊霞、以及行长特别助理蔡新发被双双警告。


虽然平安银行对此回应称,相关违法违规事实主要于2019年原银保监会检查时发现,目前整改工作已全部完成。

但尴尬的是,最近,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总裁刘显峰又被曝出,正在接受有关单位的调查……

也就是说,现在平安银行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整改得似乎还是不够到位。这一下子就让政策面上刚刚传来的不少利好消息,黯淡了不少。

毕竟,前边的零售业务去风险还没有完成,现在又可能来了个内部人事管理“翻车”,这让本就压力山大的平安银行如何快速实现“大象转身”?

转折中的平安银行:找对方向,做“错”风控?

对于自家信用卡中心“一把手”被查,虽然平安银行回应称,各项业务不受影响,并且知情人士也透露,刘显峰被有关部门带走调查,或许与前东家(浦发银行)有关。

但同时还有消息表示,现在平安银行已经对刘显峰免职了。

所以从目前来看,在官方实锤没有出来之前,平安银行好像还是很难摆脱外界的质疑和担忧。更不用说,现在平安银行零售板块中的信用卡业务,也确实不太好看。

天眼查APP显示:今年上半年,平安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129.97亿元,同比下降20.6%。其中,银行卡手续费收入为64.12亿元,同比下降23.3%,主要就是因为信用卡业务手续费收入的下滑。


当然,这实际上也是平安银行的主动为之。

大家都知道,这几年受疫情和房地产行业影响,宏观经济承压,未来收入不确定性增强,所以消费需求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收缩,消费升级开始转变为。这使得曾经的银行香饽饽——零售业务,开始走向了高收益的另一面,即风险开始飙升。

就像平安银行的信用卡业务,不良率从2021年的2.11%升至2022年的2.68%。此后的2023年末及2024年第一季度,均为2.77%。

所以从去年开始,平安银行就主动调整了零售战略方向,优化消费贷、信用卡的客群,主动以低利率吸引低风险客户,一边增加按揭、持证抵押、新能源汽车等相对低风险贷款占比,另一边主动压降风险较高的信用卡和消费贷余额等。

用行长冀光恒的话就是,暂时放弃高营收,避免零售和贷款业务的“破窗效应”,从而保证存量资产的软着陆。

老实说,现在平安银行和冀光恒用时间换空间,用成长性换取资产质量转好,这本身是值得肯定的。比如今年上半年,平安银行信用卡应收账款在个人贷款中占比较去年年末降至13.8%,不良率也下滑了0.07个百分点至2.7%,消费性贷款占比降至14.3%。

这两项,都是曾经平安银行维持高息差收益的“杀手锏”业务……

然而遗憾的是,哪怕现在平安银行已经意识到了问题,但“大象转身”绝非易事。从半年报的来看,其似乎还需要更长的时间来置换或化解零售风险。

今年上半年,平安银行的净息差同比下滑了0.59个百分点至1.96%,几乎是42家A股上市银行中净息差降幅最大的银行。同时,净利差也下滑了0.58个百分点至1.91%,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年化)下滑至11.88%。

如果再算上相对平淡的营收、净利增速,可见,平安银行的成长性和盈利能力已经扛上了巨大的下滑压力。

那么资产质量怎么样呢?同期,平安银行的“消费性贷款”不良率从去年年底的1.23%,进一步增长到了1.46%。虽然信用卡不良贷款率略有下滑,但却依然是整个贷款业务分部中不良率最高的。

所以在报告期末,平安银行的个人贷款不良率从年初的1.37%增长到了1.42%,整体不良贷款率从1.06%增长到了1.07%,拨备覆盖率则微降至264.26%。整体资产质量暂未出现更大程度的好转……

平安银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积重难返的情况,有外部环境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可能还是内部风险控制不到位所导致的。

就比如同为“零售之王”的招商银行,虽然今年上半年的营收、净利都出现了负增长,但在资产质量方面,其整体不良贷款率却仅为0.94%,较年初同比下降了0.01个百分点。

对应的零售贷款总额为3.541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不良率为0.9%。其中,招商银行的信用卡贷款不良率为1.78%,消费贷款不良率为1.04%,均优于平安银行的资产质量表现。

也就是说,现在银行零售金融业务确实有所承压,但还没到一片萧条的地步,平安银行于同业中表现出来的更大脆弱性,更像是源于零售业务核心的风控环节上,平安银行弱于招行,或者客群质量不如招行,所以才会在经济形势不佳时,波动更加明显……

其实一直以来,银行业务最核心的前置环节就两个,获客与风控,后边才是放款和贷后管理。

在这方面,过去平安银行背靠大股东平安集团等优质获客渠道,确实积累下了非常不错的资产获取能力,但可能也正因如此,所以在后来业绩为导向的基础上,平安银行对资产的稳健运营与风险控制才始终欠缺一些火候,以至于在市场涨潮的时候,平安银行能够勇立潮头,但一旦退潮,平安银行就很容易大起大落……

所以,无论是内部高管人事,还是零售业务方面,对平安银行来说,现在控风险,就等于促增长。也只有补齐全部经营短板,才能真正逆转当前的颓势……

冀光恒的“三板斧”,平安银行痛并快乐着

其实,如果没有信用卡中心总裁被查这事儿,最近外部基本面上对平安银行的利好还真不少。

比如当前银行业的核心逻辑是息差下行,所以才对平安银行们的净利息收入表现造成了极大的压制。

但前段时间央行讲话表示,要“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和存款利率同步下行,保持商业银行净息差稳定”。这意味着“顶层”认为银行息差不能再低了,需要止跌回稳,这算是在政策层面吃了颗定心丸。

另外就是国家发布的一揽子组合拳政策,稳定房地产、刺激经济复苏,直接带来了不少的潜在贷款增量市场,算是为银行业的复苏又增添了一把柴火……

当然,无论政策催化还是预期落地都需要时间,但好在,当前平安银行的对公业务似乎也有了点起色。

今年上半年,平安银行的企业贷款余额15921.3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4%;其中,实现基础设施、汽车生态、公用事业和地产四大基础行业贷款,新发放2005.4亿元,同比增长42.1%;新制造、新能源、新生活三大新兴行业贷款,新发放1061.42亿元,同比增长47.1%。

不过即便如此,行长冀光恒仍坦言道,“在对公贷款方面,平安银行为了上量,价格不是很划算。如果对公贷款增量拐点、对公贷款不良拐点都出现之后,我们的对公贷款就会有“二次腾飞”……

所以在此之前,平安银行稳定利润表现的最直接手段,其实还是“降本增效”和依靠非利息收入的稳步增长。

就比如今年上半年,平安银行的业务及管理费为211.09亿元,同比下降了9.9%。

其中,员工费用为102.28亿元,员工人数为40452人,人均月薪为4.214万元。而去年同期,平安银行员工费用为111.56亿元,员工人数为43728人,人均月薪为4.252万元。

据此推算,过去一年间,平安银行总体员工少了3276人,降薪比例约0.9%。

对应的银行网点机构,也从1205家缩减至1180家。

除此之外,同期,平安银行还通过加强高成本存款产品管控,促进低成本结算存款沉淀,将吸收存款的平均付息率降至了2.18%,较去年同期下降2个基点,人民币存款付息率较去年同期下降4个基点。

同时,依靠债券牛市的拉动,平安银行投资收益同比大增67.96%,投资收益达到122.4亿元,带动非利息净收入280.46亿元,同比上升8%。

如此看来,现在平安银行似乎有着明确的转型“三板斧”:长期调整零售贷款结构,中期扶持对公业务,短期发力降本增效。

一整套连招下来,平安银行穿越本轮市场周期的思路确实明晰了不少。但可惜,这并不意味着平安银行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从不降反增的不良贷款率来看,平安银行在业务结构调整过程中,势必要经历一段相当长的改革阵痛期。

虽说平安银行对此也早有预料,就像冀光恒所言:“改革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一招制胜的”。可问题是,在行动上,从今年以来的数起舆论争议到最近的内部高管被查,平安银行似乎又有些“顾头不顾尾”地忽略了风险控制。

所以我们希望,平安银行接下来能够及时查缺补漏,从而早日重回巅峰!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展开评论,但作者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另: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


fund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平安银行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