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亿联银行股权转让遇冷 上半年净利润大降近70%)
北京产权交易所官网显示,吉林亿联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亿联银行)1.98亿股,占总股本6.6%的股份正在转让招商,委托方为吉林省华阳集团有限公司。该笔股权转让发起时间为今年7月29日,然而快到9月23日截止日期,依然未找到接盘方。
亿联银行股权转让遇冷背后,该行近年来经营退坡,业绩下滑明显。2024年上半年,亿联银行实现营业收入6.05亿元,同比下滑4.87%;实现净利润0.18亿元,同比下滑69.49%,业绩下滑幅度居民营银行之首。
业绩规模齐降
实际上,在2020年业绩达到阶段性高点后,亿联银行业绩已经连续下滑多年,2020年至2023年其营业收入分别为15.67亿元、14.33亿元、10.83亿元、10.65亿元。
亿联银行成立于2017年5月,由中发金控、吉林三快科技、华阳集团、鸣鑫商务、博易博科贸、思迈特投资、吉林市伊利房地产等7家知名民营企业在长春发起成立,分别持股30%、28.5%、9.9%、9.8%、9.8%、9.7%、2.3%,注册资本金30为亿元。
亿联银行是东北首家民营银行,也是全国四家互联网银行之一,另外三家为微众银行、网商银行和新网银行。不过,发展多年后,四大互联网银行发展境况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微众银行作为民营银行的龙头,2023年末总资产规模已经突破5000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93.61亿元,净利润108.15亿元,其净利润已经超过其余17家民营银行净利润之和。网商银行2023年末的资产规模达到了4521.3亿元,新网银行的资产总额也突破了千亿规模。
而亿联银行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的总资产规模为487.87亿元,较年初减少29.88亿元,是目前10家已经披露财报的民营银行中唯一一家资产、营收、净利润同时出现下滑的。
亿联银行的资产规模在2021年增长至高点599.65亿元后开始下滑,2022年、2023年分别为536.34亿元、517.56亿元。连续多年资产规模下滑,突显出亿联银行的规模之困。
助贷依赖症难解
虽然定位于互联网银行,但亿联银行并无流量优势。因此,公司获客十分依赖于助贷平台。据联合资信披露,截至2022年底,亿联银行官网披露的合作导流获客机构名单有美团小贷、百望股份、泛华集团、无域科技、分期乐、小雨点小贷、用友普惠、数禾科技、万达小贷、桔子数科、小花钱包、小赢普惠等53家机构。
初期通过助贷机构导流,亿联银行实现了高速发展。2018年末至2020年末,该行的个人贷款余额分别为51.90亿元、200.55亿元、307.26亿元,期间年度增量均超百亿,其中个人消费贷款占比超9成以上。个人消费贷款中,80%以上又来自助贷机构。
助贷机构弥补了流量的不足,但缺陷也十分明显,比如高息贷款、违规收费、暴力催收等等。
据悉,亿联银行贷款以信用贷款和保证贷款为主,其中由担保公司或第三方平台进行担保的保证贷款占比近8成。据联合资信披露,截至2022年末,亿联银行保证贷款占贷款总额的76.98%,信用贷款占比为20.27%。
担保贷款模式将不良风险转嫁给了第三方平台,但同时也让消费者面临更高的贷款成本以及暴力催收等问题。
比如,近期有消费者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投诉称,其在轻花优品借款4100元,分9期还款,总利息638.85元,这个利息已经接近年利率36%。8月7日,轻花优品还强行收取559元会员费,638.85元加上559元合计要付1197.85元,这笔借款综合借款成本高达59%。借款合同显示,实际贷款人是吉林亿联银行。
另有消费者投诉称,其本人在融360平台申请一笔10000元的消费借款,渠道方为易得花,放宽放为亿联银行,分12期还款,借款时融360平台并没有显示有担保费,还款两期后下载易得花APP查看账单时才发现有高额担保费,共计13585.44元,其中第一期担保费就需要1589.03元,后续11期还款金额945.59元,加上后续11期的担保费每期59.03元共计13585.44元,已经远超国家规定24%的年利率。
在黑猫投诉上,截至目前已经收录了2093条对亿联银行的投诉。亿联银行在官网公布了2023年度消费投诉工作的报告,显示2023年度受理消费者咨询、建议和投诉等类型工单共计51186件,较上年增长69%。其中银保监局转办投诉2498件(去重后投诉1663件),较上年增长88%。
另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吉林监督局披露数据,2022年,在吉林省银行业地方法人机构投诉量排行榜中,亿联银行以1042件投诉量居于榜首,同比增长率达到291.7%。2021年,亿联银行投诉量为266件,同比增长率达到254.7%,位居第二。
实际上,互联网平台“野蛮”放贷行为早就引起了监管部门注意。2020年监管部门出台了《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规范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活动,亿联银行应监管要求下架全部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存款产品,这也是公司由盛转衰的重要转折点。
出品|华博商业评论
邮箱|hbsypl20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