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投行反腐风暴不断!申万宏源王昭凭两年前曾被预言将出事)
【来源:机构之家】
9月5日,一则来自券商中国的报道迅速传播:申万宏源证券承销保荐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申万宏源承销保荐")执行总经理王昭凭被有关部门从会场带走。随后,申万宏源承销保荐发布公告称,近日收到监察机关出具的《留置通知书》,王昭凭被监察机关依法留置。王昭凭已因个人原因辞去申万宏源证券承销保荐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等职务。
早有预兆
王昭凭,这位生于1980年的"80后"高管,自2009年加入申万宏源承销保荐以来,便专注于新三板业务领域,逐渐成长为该领域的核心人物,并在后来的北交所业务中成为行业领军者。
他的职业履历显示了一条稳步上升的轨迹:从场外市场总部股份报价转让业务部副经理,到投资银行事业部场外市场总部业务董事,再到申万宏源证券有限公司场外市场总部的各级管理职位,最终担任申万宏源证券承销保荐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然而,就在王昭凭职业生涯看似一片光明之际,变故陡然而生。
图片系 王昭凭
事实上,王昭凭的"落马"似乎并非完全出人意料。早在2022年11月,某金融论坛上就有网友发出警示:"王昭凭的团队以胆子大著称,据说已经被盯上了!保代和投行团队尽量不要和他们有所合作或接触,否则自己要吃亏。"这一预言在近两年后成为现实,反映出监管部门可能早已对相关问题展开关注和调查。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申万宏源内部管理尤其是在人事方面频频陷入舆论漩涡,折射出其内部管理体系存在诸多亟待改善的问题。
首先是公司管理文化和员工满意度的问题。王昭凭主管的普惠金融部门被描述为"普惠没人去,所以啥人都要",这一言论直指人才吸引和保留的困境。此外,网友称该部门"招聘时擅于撒谎,人骗过来再说"。如果属实,这种做法不仅有悖职业道德,更可能导致人才错配,进而恶化团队氛围,影响部门乃至整个公司的长远发展。
紧随其后的是薪酬体系和绩效评估的争议。申万宏源近年来多次陷入"讨薪小作文"的舆论风波。2023年6月,一篇以文言文撰写,疑似出自申万宏源员工之手的年终奖讨薪文章,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瞬间成为社交媒体热议的焦点。近日,一位老员工在工作群中公开质疑考核结果并"炮轰"多名部门领导的行为,更是将公司绩效评估体系的公平性和透明度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
图片系网络流传截图
担任督导企业的董事有损独立性
在深入查找相关资料后,机构之家还发现了一个颇为耐人寻味的情况:王昭凭曾于2019年8月29日被提名为上海水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水仙电器")的董事候选人,并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担任该公司董事。值得注意的是,水仙电器是一家新三板挂牌公司,其主办券商正是申万宏源承销保荐。这一安排引发了对潜在利益冲突的担忧。
图片系水仙电器公告
《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主办券商持续督导工作指引》第三条明确规定:"主办券商及其持续督导人员在持续督导工作过程中应当保持独立性,不得通过持续督导工作为自身或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王昭凭作为主办券商工作人员,担任被督导公司的董事,显然与这一规定存在冲突。虽然该指引允许主办券商持续督导人员列席挂牌公司的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但仅限于列席,而非直接参与决策。王昭凭担任董事的行为,无疑可能损害了主办券商应有的独立性,存在潜在的利益冲突。
图片系《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主办券商持续督导工作指引》部分截图
更令人感觉诡异的是,在王昭凭担任水仙电器董事的2020年,该公司的归母净利润创下历史高峰,达到4777.25万元。然而,在王昭凭离职董事之后的2021、2022、2023年,水仙电器的业绩开始陷入亏损,且亏损幅度逐年扩大,分别为-5.49万元、-266.11万元和-673.1万元。尽管年报表示,2020年净利润同比增加3741.75%,主要归因于母公司房屋拆迁安置补偿收入。但这种戏剧性的业绩变化,还是不禁让人对王昭凭在任期间公司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管理产生疑问。
王昭凭案件的曝光,再次将金融行业的合规管理和风险控制置于聚光灯下。近年来,随着金融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类似的高管被调查事件时有发生。这不仅反映了监管部门对金融市场秩序的高度重视,也暴露出一些金融机构在内部治理、风险管理等方面存在的漏洞。
对于申万宏源而言,此次事件无疑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作为国内知名的综合性券商,申万宏源在新三板和北交所业务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王昭凭作为这些业务的主要负责人之一被留置调查,不仅可能对公司的相关业务造成直接影响,也可能引发市场对公司整体风险管理能力的质疑。
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腰斩,撤否率居前
2024年上半年,申万宏源投行业务净收入4.20亿元,同比减少49.72%。作为曾经的"投行劲旅",申万宏源在这一核心业务上的表现无疑是令人失望的。
更令人忧心的是,申万宏源在项目质量把控方面似乎也面临严峻挑战。2024年上半年,尽管申万宏源承销保荐以22个保荐项目的成绩位居行业第十,但其中主动撤回的项目高达9个,撤否率惊人地达到40.91%。这一比例在排名前十的券商中仅次于中金公司,位居第二,凸显出公司在项目筛选和风险评估方面可能存在不小的缺陷。
图片系2024年保荐项目撤否率情况 资料来源:W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