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孚能科技2024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孚能科技2024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所处行业情况 (1)新能源汽车情况 2024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整体依旧保持增长态势。根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发布的《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月度数据库》统计显示,2024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约683.6万辆,同比增长16%。 2024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92.9万辆和49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1%和32%。其中,纯电动销量301.9万辆,同比增长11.6%;插电式混动销量192.2万辆,同比增长85.2%。2024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60.5万辆,同比增长13.2%。 (2)动力电池 2024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上升,根据SNE Research发布的数据,2024年上半年,全球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装车量达到364.6GWh,同比增长22.3%。国内市场方面,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203.3GWh,累计同比增长33.7%。其中三元电池累计装车量62.3GWh,占总装车量30.6%,累计同比增长29.7%;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141.0GWh,占总装车量69.3%,累计同比增长35.7%。 根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统计,公司在2024年上半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第10位。 国内新能源行业发展的驱动力开始由政策端向市场端转变,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进入稳步上升阶段,增长斜率逐渐放缓;同时,海外新能源支持政策带动新能源市场持续增长。 (二)主营业务情况 公司是综合能源解决方案供应商,主要从事新能源车用动力电池及整车电池系统、储能电池及系统、新兴业务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产品长期聚焦三元动力电池,同时积极拓展磷酸铁锂、钠离子等动力电池的电芯、模组和电池包,目前已成为全球三元软包动力电池的领军企业之一。 (1)研发模式 公司秉持以技术创新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坚定自主研发、中外结合,以公司中、美、德三地研发中心为创新主体,同时与全球科研院所、知名企业长期战略合作,保持技术持续领先。公司研发领域覆盖了电池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前瞻性技术开发、产品技术开发、产品回收等动力电池全链条、全周期环节。产品开发战略上以面向未来的高能量、高倍率、高安全和低成本的固态电池为中长期研发目标,适时将其中的阶段性研发成果予以转化,形成了三元、磷酸铁锂、钠离子等产品体系。公司不仅布局了多种电极新材料、多种电池新形态、不同领域的新产品,还将大数据、云计算、AI智能、模拟仿真等新技术应用到产品开发和安全性能提升上,切实通过技术创新来发展新质生产力。 (2)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部与工程院、质量部等组成供应商准入小组,经严格的调查、评估与考核后,供应商可以成为公司合格供应商。每年做年度过程审核、根据质量和交付目标进行考核并执行合格供应商清单维护。公司设有采购委员会针对大额采购事项进行讨论、分析及评估,做出合理的采购判断,并把控所有采购支出事项。采购部与合格供应商通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预付款协议、联合技术开发协议等,达到公司材料和设备锁价、成本最优、保供和质量性能最佳的状态。 (3)生产模式 公司对生产运营机制进行整合,推进制造体系的标准化、可扩展化。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由公司市场部门来联动各环节进行统筹,结合依据客户订单和预测计划,各生产基地根据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客户具体交付时间制定每月生产计划,物控部门根据月度计划和客户订单采购相应原材料与辅助材料,生产部门根据日计划进行生产;在制造过程中,由制造技术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和现场服务,质量管理部门对制造过程进行全程监督与检控。其中,镇江基地重点客户奔驰,派驻驻厂团队与公司镇江基地各相关部门形成合力,加强生产管理、质量控制以及物流交付环节的管理工作。 (4)销售模式 公司对客户的服务由销售、研发和项目三部门组成的交付小组构成,小组成员从客户意向接触阶段开始深度介入,充分获取客户的真实、准确、完整需求,确保客户的合理诉求能够得到快速响应,及时提供技术支持和方案设计。意向客户经过对公司走访、考察、测试、审核认证、商务谈判后,正式确定公司为其供应商,并通过具体项目(车型项目、新业务项目)技术要求,确定供货产品、型号、价格、质量等事项,签署框架协议、技术协议、价格协议、质量协议和保密协议等。公司与客户建立供应合作关系后,根据客户的订单需求及签署的具体销售合同,为国内外客户提供相应的产品及服务。 二、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在报告期内,核心技术“大软包动力电池解决方案”SPS磷酸铁锂电池系统达成量产出货,配套产能逐步放量。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新增电动飞机企业定点,产品已产业化并量产安装。 2.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报告期内,公司在高能量密度、超长寿命、高倍率快充、高安全性能、低成本、新材料体系等方向持续投入研究开发,重点产品已顺利进入产业化、量产阶段;在新型正极材料、新型负极材料、固态电解质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及试验;SPS大软包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系统已达成量产出货,关键技术参数(成组效率、体积比能量密度等)取得较大提升,成本显著降低,为公司产品保持技术领先提供强有力保障;报告期内重大研发阶段性成果情况说明如下: (1)大软包动力电池解决方案(SPS) 大软包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解决方案(SPS)已进入量产出货阶段,首个磷酸铁锂体系SPS量产配套车型已发布。该技术具备高性能、低成本、高适配性、对材料体系高度兼容等优势,在续航里程、充电效率、降本增效、适配车型等方面可更好的适配客户需求。 (2)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快充磷酸铁锂电芯开发 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快充磷酸铁锂电芯处于开发阶段,该产品能量密度超过185Wh/kg,在10~80%SOC条件下具备4C充电能力。 (3)电摩标准电池 应用于高速二轮车市场的电摩标准电池已经进入试生产阶段,该技术可提供“电池-电摩-换电柜-云平台”全链路的完整解决方案,具备高能量密度、高功率、极速补能、高安全、易迭代、兼容多款车型等先进技术优势。 3.研发投入情况表 研发投入总额较上年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上升,主要系公司重视研发工作,前期购进先进研发设备带来设备折旧增加,提高研发人员工资,外部委托研发服务费增加等。 4.在研项目情况 公司根据公司的发展战略、行业、市场、技术发展水平等综合情况,对在研项目的预计总投资规模、拟达到目标、技术水平、具体应用前景较前期有所调整。 13/200 5.研发人员情况 6.其他说明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经营整体情况及措施 报告期内公司亏损较上年同期大幅缩窄,主要系高成本库存不再压低毛利,且无大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同时积极调整客户战略——倾斜海外优质订单,海外销售占比提升;实施精益生产、优化库存和供应链管理、严控预算等一系列精细措施,提高公司毛利水平改善公司经营业绩。随着公司规模提升,财务费用增加,整体期间费用占比有上升趋势。 今年上半年公司对外投资亏损逐步缩窄,公司在土耳其的合资公司Siro进行多项经营改善措施,减亏体现出降本增效举措的成果,同时原材料价格稳定情况下公司对存货进行有效的管理,计提存货减值下降,综合上述情况持续调整优化,同时公司持续加强对外投资的投后管理。 (二)客户拓展情况及计划 下半年公司将向市场全面推广和销售SPS技术产品,目前已获得数家整车企业定点,使公司能够尽早实现新技术降本增效的成果。同时发力于新兴市场的业务拓展,上半年公司获得eVTOL、换电等不同领域公司定点,持续加大新兴领域业务。 2024年海外客户是公司营业收入重要来源之一,公司将制定明确的海外市场布局,在稳固既有客户的同时,把握国内外市场发展的差异性,在海外市场积极推动产品销售,促进公司产能利用,整合海内外优势资源,把握全球市场机遇,提升公司盈利水平。在新兴业务领域,公司加速相关业务布局,包括新能源重卡、换电、二轮车、载人飞机、船舶等动力应用场景,优化公司客户结构,对公司保持高质量业务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三)研发策略及规划 公司在持续巩固和发展公司原有技术路线基础上,进一步深度加强研发体系的市场与客户导向意识,以便有主次、有针对、有策略地储备下一代核心技术与开发下一代核心产品。同时深度理解产品成本的构成逻辑与降本潜力,科学制定产品降本路线,确立有市场竞争力的中长期产品战略。 公司继续秉持“投产一代、储备一代、开发一代”的技术开发思路,根据市场和客户需求,深入研发不断探索。技术革新为推动公司高速发展的核心因素之一,全新动力(300152)电池解决方案SPS(Super Pouch Solution)集超级软包电芯、超级软包电池系统、超级软包电池制造和直接回收四大创新技术于一体,卧式布置电芯使得一款电芯可适配同款底盘的全系车型,满足各类新能源汽车的动力需求。 另一方面,公司持续巩固与发挥软包路线的产品技术优势和未来潜力,根据不同领域的市场需求,积极开展标准化和平台化产品开发,提高产品的灵活性和适用性,兼容不同客户的多种平台,提高产品市场适应性和竞争力。 公司设立研、产、销整套立体战略,对以往项目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精准定位公司核心项目,严格把控项目节点和交付产品质量,确保体系研发、产品开发、试制、测试、工业化之间全闭环协同配合,提升项目成功率,保障客户满意度和公司声誉。同时,确保核心新产品产能释放,深度理解SPS新产品的工业化所需,科学地支持新基地SPS产能爬坡与释放,同时梳理其他高利润赛道产品并科学规划产能,为公司全面铺开立体的产、研、销战略及新客户开发定点夯实基础。 (四)生产情况及规划 公司将加强产品工业化能力的推进,专注于开发能够以较低成本生产但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通过确定科学的降本路径,制定更有效的成本管理策略,不断优化产品工艺和生产过程,加强质量管理,降低报废和返工成本;利用数字化技术和数据分析,监控生产过程和质量参数,发现潜在问题并进行及时调整,提高效率和成本控制水平。 生产方面,公司已落实精益化生产运营管理,聚焦生产质量与效率改善,进一步精简明确制造体系内部管理职责,建立量化评估生产过程中设备运行指标体系,针对瓶颈工序进行设计优化及提升,改善生产流程,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同时,强化产供销协同机制,通过优化生产、供应和销售环节,优化库存管理和提升周转率,灵活调整库存结构。 供应链方面,公司推行多元化供应链战略,公司计划通过设计优化和自主加工生产,以及实现产品零部件的原材料国产化和多元化,夯实供应链保供和降本基本功。通过B点导入分级管理,提升核心材料降本效率:针对关键主材和非关键性主材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有助于在确保核心材料质量和可靠性的前提下,提高核心材料的降本效率。 (五)社会责任 作为全球动力和储能电池解决方案的领导者,孚能科技坚持以“提供绿色能源,构建智能世界”为使命,将可持续发展融入到日常经营工作。通过持续增加对节约能耗技术和设备的导入,把握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机遇,孚能科技已形成集合产品解决方案、大规模生产、可持续及环保工厂、生命周期后产品的管理等为一体的全生命周期低碳智能生产体系,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领先的清洁能源产品和服务,使用绿色能源推动实现碳中和,积极承担全球经济、生态和社会责任。三、风险因素
(一)持续经营业绩亏损的风险 当前行业产能过剩,价格竞争激烈,电池企业毛利润空间受到挤压。若车企价格战进一步加剧,公司成本压降不及预期,将带来公司营收和利润下降的风险。同时,若公司主要客户经营情况出现不利变化进而减少对公司产品的采购,而公司又不能及时开拓其他客户;或期间费用增长超预期等,将会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二)投资存在亏损的风险 海外客户Togg在土耳其有良好的市场需求,公司与其合资的Siro公司成长方向良好。本报告期内Siro仍处于亏损阶段,部分原因是报告期内生产使用的是2023年电芯存货,成本较高,但亏损金额同比、环比均收窄。同时,欧洲车企放缓发展电动车的现象或将间接影响土耳其新能源车发展,Siro在本年仍存在持续亏损的风险,进而对公司业绩可能造成不利影响。 同时公司过往有数笔对外股权投资,由于今年整体市场形势不佳,存在股权投资持续亏损情况。 (三)技术研发风险 前沿电池技术研发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当前,动力电池企业均在加速发展固态电池产业化技术,公司在该领域起步较早,但公司若不能领先完成低成本全固态电池的量产,则公司存在核心竞争力下降的风险。动力电池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新技术、新产品的持续自主创新能力和生产工艺的先进性。 核心技术人员对于动力电池企业保持自身的技术领先优势并进而提升自身的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公司虽有一批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核心技术人员,但不排除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的可能性。如果未来公司发生核心技术人员流失,且人才流失的空缺无法及时弥补,将会对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和研发带来不利影响。 (四)产能爬坡不及预期风险 公司“赣州年产30GWh新能源电池项目(一期)”项目于报告期内投料试生产,广州“年产30GWh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一期)”项目于报告期内启动试投产工作,由于新基地采用了全新工艺和设备,在内部管理上需要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存在产能爬坡不及预期的风险。若发生上述情况,将对公司先进SPS产能落地构成负面影响,不利于公司提升盈利水平。 (五)资金压力较大风险 如前所述,公司在建项目投产前设备购置及后续投产需大量运营资金。公司已终止2021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投项目中的“高性能动力锂电池项目”,并将该项目剩余募集资金投资于新项目“赣州年产30GWh新能源电池项目(一期)”和“年产30GWh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一期)”,新项目或可得到现有业务、地方政府、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支持,但仍面临较大资金压力。 (六)行业风险 在当前,具有低成本优势的磷酸铁锂电池已成为行业主流产品,三元电池市占率持续下滑,若未来该趋势加剧,则可能对公司营收和利润造成影响。基于海外充电基础设施不足和“电比油贵”的现实,欧洲众多国家和车企已经宣布放缓全面电动化的进程,恢复对燃油车的更新开发和销售。若未来欧美日韩进一步推迟全面电动化的时间,行业将面临海外市场增速放缓的风险。 (七)宏观环境风险 受地缘政治和贸易保护主义影响,有可能遭遇特定国家出口禁令或加征关税的可能性,如发生此类事件,将对公司业绩构成重大影响。公司在土耳其拥有合资制造实体,未来土耳其里拉或欧元的汇率波动,将对公司投资收益等造成直接影响。海外地缘类事件可能导致公司仓储、货运、保险成本的上升,对公司整体盈利和交付能力构成风险。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深耕动力电池行业二十年,是全球清洁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先行者。公司已经在国际化、技术储备、先进生产等方面积聚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具体表现为: 1、高度国际化 公司起源于海外,成长壮大于国内,国际业务具有先发优势。创始团队于2002年创办公司前身美国孚能,2009年制造基地落地国内,2018年开启全球化征程,2019年欧洲子公司FEE正式运行,2023年中东生产基地投产并进军南亚、东南亚市场。公司经历了海内外多个行业周期并稳步壮大,拥有国际化和海外本土化人才团队。公司专注发展的软包路线是海外主流产品路线之一,海外客户认可度高于国内,有利于公司进一步拓展海外业务版图。目前,公司持续保持国内前三大动力电池出口企业。 2、前沿技术储备优势 公司是全球三元软包动力电池的领军企业之一,是中国第一批实现量产三元软包动力电池的企业。公司作为业内最早确立以三元化学体系及软包动力电池结构为动力电池研发和产业化方向的企业之一,在市场方向把握和技术路线判断方面体现出较强的前瞻性。公司的核心技术团队目前针对未来电池发展的方向实施多项前沿技术开发,公司在半固态/固态锂离子电池技术、钠离子电池技术、磷酸铁锂电池技术、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电芯技术、新化学及电化学体系储能技术等领域不断取得技术突破,为满足未来新能源产业发展市场需求做好准备。同时,公司始终保持对锂离子动力电池前沿研究领域的密切跟踪,能够把握产业发展趋势和技术革新方向。在“投产一代、储备一代、开发一代”的技术研发思路下,公司根据市场需求适时将技术储备产业化,并储备了多项下一代动力电池核心技术。 3、先进生产 动力电池行业发展迅猛,不断的技术迭代容易导致重金投入的产能落后低效,因此公司此前对于大规模建设产能保持谨慎。2022年公司完成了全新架构的SPS电池系统基础研发,可兼容各种电芯材料和各类电池形态,具备低成本通用生产能力,可适应未来技术迭代。因此公司决定启动SPS产能建设,落地广州和赣州新能源两个基地,建成后将有效降低产品成本,支撑公司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