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公司新闻 - 正文

“A拆A”降温后,有公司选择换道上市

来源:投资时报 2024-06-24 13:27:27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A拆A”降温后,有公司选择换道上市)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以来,已有35家企业终止了分拆子公司上市计划,其中,2024年上半年就有13家

标点财经、投资时间网研究员 吕贡

监管政策持续收紧,A股市场分拆上市的浪潮开始趋于理性,市场热度显著降温。

2022年1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分拆规则(试行)》,为上市公司分拆所属子公司在境内外独立上市的行为,确立了清晰的规范框架。按照该规则,上市公司在筹划分拆时,必须同时符合包括“股票境内上市已满三年”“最近三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等一系列标准。另外,这一规则还对“上市公司存在哪些情形不得分拆”“上市公司分拆,应当就哪些事项作出充分披露”等方面进行了详尽说明。

时隔一年多的2023年8月,为完善一二级市场逆周期调节机制,中国证监会针对当前市场形势对IPO、再融资节奏作出了一系列安排,如“根据近期市场情况,阶段性收紧IPO节奏,促进投融资两端的动态平衡”“严格要求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应当投向主营业务,严限多元化投资”,等等。

2024年4月初,国务院发布新“国九条”,对上市提出新要求,即“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具体措施包括进一步完善发行上市制度,提高主板、创业板上市标准,完善科创板科创属性评价标准;提高发行上市辅导质效,扩大对在审企业及相关中介机构现场检查覆盖面。同时,还提出要从严监管分拆上市。

在日益强化的政策监管环境下,“A拆A”现象正逐步回归理性。标点财经、投资时间网研究员关注到,近期,终止分拆子公司上市的企业数量有所增加。亦有企业调整策略,选择从深交所转战北交所,以寻求分拆上市的新路径。

“3+1”家企业加入终止阵营

“A拆A”终止名单再添新成员,海信视像(600060.SH)、宝钢股份(600019.SH)、晶盛机电(300316.SZ)、华海药业(600521.SH)四家企业接连发布公告,宣布终止分拆子公司上市的计划。其中,华海药业原本计划分拆的子公司,在尚处于上市前辅导阶段时,便提前终止了相关进程。

在上述四家企业中,宝钢股份于2021年11月率先提出了分拆上市计划,旨在使公司与子公司宝武碳业各自聚焦主业,进一步提升估值水平,实现全体股东利益最大化。

然而,尽管经过2022年4月至2023年8月间公司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以及深交所的多轮审议,宝钢股份鉴于当前市场环境等因素考量,依然决定终止这一创业板分拆上市计划。

华海药业旗下的子公司长兴制药,曾于2022年12月与浙商证券达成北交所上市辅导协议。但考虑到自身发展情况和资本市场运作规划,一年半后,长兴制药与浙商证券经过协商,决定在上市前辅导阶段提前终止上市进程。

而海信视像和晶盛机电两家企业分拆子公司上市计划均发布于2023年。海信视像原本计划将信芯微分拆至上交所科创板上市,晶盛机电则本计划分拆美晶新材至深交所创业板上市。自公布以来,两家企业都积极推进相关筹备工作。但近日,鉴于当前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动等原因,两家企业均决定(暂时)终止各自的分拆上市计划。

在终止分拆上市的决定中,海信视像、晶盛机电和宝钢股份均强调,此举不会对公司产生实质性影响,且对现有的生产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亦不会产生重大不利影响。而华海药业在终止子公司上市前辅导后,则特别提醒投资者关注可能存在的投资风险。

2024年以来终止分拆子公司上市的企业

数据来源:同花顺

30余家企业分拆上市遇冷

标点财经、投资时间网研究员注意到,受监管政策日趋严格的影响,自2022年以来,企业分拆旗下子公司上市的热情开始渐显出降温迹象。据同花顺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共计有35家企业终止了这一计划。

这30余家终止分拆上市的企业行业分布广泛。根据同花顺信息披露(按所属申万行业看),电子行业成为终止分拆的集中地,其中歌尔股份(002241.SZ)、沃尔核材(002130.SZ)、拓邦股份(002139.SZ)、水晶光电(002273.SZ)及东山精密(002384.SZ)五家企业,分别深耕于电子类的消费电子、其他电子Ⅱ、光学光电子和元件。

紧随其后的机械设备、家用电器、医药生物、电力设备和计算机行业,各有三家企业宣布终止分拆上市,包括郑煤机(601717.SH)、海信视像、辰欣药业(603367.SH)、恒华科技(300365.SZ)、格林美(002340.SZ)等知名企业。此外,钢铁、乘用车及石油石化行业,则分别有两家企业位列其中,如宝钢股份、上汽集团(600104.SH)、齐翔腾达(002408.SZ)等。

除了上述主要行业,终止分拆上市的企业还遍布其他多个领域,如有色金属—工业金属行业的江西铜业(600362.SH)、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潍柴动力(000338.SZ)、轻工制造—包装印刷行业的紫江企业(600210.SH)以及建筑材料-装修建材领域的方大集团(000055.SZ),等等。

标点财经、投资时间网进一步了解到,2022年以来,除了“A拆A”热度有所减退外,亦有部分已筹划子公司上市的企业,在股东大会通过相关议案后,子公司迟迟未登陆资本市场。

例如特锐德(300001.SZ)。早在2022年3月,该公司分拆子公司特来电至科创板上市的议案就已通过股东大会审议。然而时至今日,特来电尚未正式登陆资本市场,上市筹备工作仍在进行中。

当前,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充电行业迎来激烈竞争。有知情人士透露,星星充电或正考虑在港上市;而滴滴平台则通过持续投资打造小桔充电,试图在充电市场中分一杯羹。在此情形下,特来电上市的紧迫性也愈发凸显。

除此之外,还有和邦生物(603077.SH)、盈峰环境(000967.SZ)等企业,分拆子公司上市计划已经通过股东大会审议,但截至目前,这些子公司迟迟未登陆资本市场。

有公司选择换道

进入2024年后,“A拆A”的降温趋势并未缓解。

据同花顺不完全统计,在2022年以来终止分拆上市计划的35家企业中,仅2024年上半年的数量就占到13家(未包含华海药业),占比超过三成,仅有汇川技术(300124.SZ)、双环传动(002472.SZ)两家企业,所筹划的分拆子公司上市事宜处于通过股东大会审议阶段。其中,汇川技术拟分拆子公司联合动力至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双环传动拟分拆子公司环动科技至上交所科创板上市。

近日,市场关注到上述两家企业的分拆上市计划,有投资者询问预计上市的时间及对企业的影响。对此,两家企业均持乐观态度。其中,汇川技术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正在有序推进中,子公司独立运营,上市后将巩固新能源汽车业务的核心竞争力。”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终止分拆上市计划,亦有企业选择另辟新路,转道上市。

例如主营电机及控制、光伏与储能、工业互联网等业务的卧龙电驱。该公司于2021年6月发布了分拆上市预案,拟将子公司龙能电力分拆至A股上市。此后几年里,该预案先后通过了卧龙电驱的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审议。

然而,时至2024年4月,卧龙电驱决定终止上述分拆计划。与此同时,该公司迅速调整策略,选择转向北交所,并在同一日审议通过了子公司龙能电力在北交所上市的筹划申请。

对于部分企业选择换道上市的原因,有市场分析认为,除了基于目前市场状况和子公司自身发展规划考虑外,这一决策或许还与上市平台的特点紧密相关。

相较于深交所,北交所的上市门槛相对宽松。例如北交所最低市值要求为2亿元及以上,远低于深交所的10亿元及以上标准等等。并且,北交所具有较为灵活的监管机制和市场机制,上市环境更加包容,或许更有助于企业未来的持续发展和壮大。另据不完全统计,在2022年以来30余家终止分拆上市的企业中,有多达20家企业,原本均计划分拆子公司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fund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方大集团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