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青岛信芯微IPO终止:募资规模遭质疑,海信集团为间接控股股东)
近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披露的信息显示,青岛信芯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信芯微”)保荐人中金公司申请撤销对该公司的保荐。因此,上海证券交易所决定终止对其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的审核。
据贝多财经了解,信芯微于2023年6月递交招股书,准备在科创板上市,原计划募资15亿元,将用于IT及车载显示芯片研发升级及产业化项目、大家电、工业控制及车规级 MCU 芯片研发升级及产业化项目等。
而在2023年12月,信芯微曾回复上海证券交易所的首轮问询。根据申报材料,发行人(即“信芯微”)招股书重大事项提示和风险因素中的部分披露内容缺乏针对性,如宽泛提示芯片行业周期性风险,存在修饰性、优势性表述,如所谓业绩持续快速增长。
对此,上海证券交易所要求信芯微按照《关于注册制下提高招股说明书信息披露质量的指导意见》《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 57 号——招股说明书》完善招股书重大事项提示。
据招股书披露,信芯微计划募资15亿元,融资规模远高于该公司的资产规模及研发投入金额。另外,该公司的货币资金充足。截至2022年末,该公司的货币资金总额为2363.04万元,交易性金融资产余额约为5.73亿元。
对此,上海证券交易所要求信芯微说明购买、赎回情况及与投资收益、现金流量表的匹配关系,投资金融资产的决策程序及相关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相关内部记录是否充分完整,是否存在内控不规范的情形等。
同时, 要求信芯微说明显示芯片项目及 MCU芯片项目拟投入各项明细的测算依据、过程及公允性,并结合日常运营需要、货币资金安排等,分析在资金较为充足的背景下发行人本次融资的必要性以及融资规模较大的合理性等。
特别说明的是,信芯微的控股股东为海信视像,后者的控股股东为海信集团控股公(简称“海信集团”)司。其中,信芯微及控股子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使用“H!view”“Hisense”“信芯”系列商标,均来自于间接控股股东海信集团转授权,商标权利人系海信集团。
天眼查App信息显示,信芯微成立于2019年6月,位于山东省青岛市。目前,该公司的注册资本约为3.24亿元,法定代表人为于芝涛,股东包括海信视像、上海常春藤资本、联和资本、姜建德等。
据招股书介绍,信芯微是一家专注于显示芯片及AIoT智能控制芯片的Fabless模式芯片设计公司,致力于为各类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提供显示芯片解决方案,并为智能家电等提供变频及主控解决方案。
2020年、2021年和2022年,信芯微的营收分别为2.56亿元、4.68亿元和5.3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336.59万元、7472.76万元和8397.40万元,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4151.75万元、5301.35万元和5614.09万元,于2021年开始扭亏为盈。
按业务结构来看,信芯微的收入主要来自芯片销售,其中显示芯片的贡献占比约为九成。报告期内,该公司的显示芯片收入分别为2.33亿元、4.28亿元和4.59亿元,占其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1.20%、91.70%和85.84%。
其中,TCON芯片贡献的收入最高。报告期内,信芯微来自TCON芯片的收入分别约为1.82亿元、3.68亿元和4.09亿元,占其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1.10%、78.80%和76.56%,画质芯片的贡献占比分别为20.10%、12.90%和9.28%。
此外,信芯微还有部分收入来自技术服务收入,主要为向相关客户提供技术开发或IP授权服务形成的收入。报告期内,该公司的技术服务收入分别为1420.68万元、2133.52万元和5017.51万元,占比分别为5.56%、4.57%和9.39%。
本次上市前,海信视像对信芯微的持股比例为54.95%,为该公司的控股股东,海信集团为其间接控股股东。另外,信芯微董事、总经理姜建德持股12.27%,青岛微电子持股11.39%,日照常春藤持股2.97%。
同时,厦门联和持股2.20%,华虹虹芯、汇创聚新均分别持股1.92%。南通华泓持股1.85%,常春藤(上海)持股1.79%,蒋铮持股1.15%,寇光智持股1.02%,其他单个股东的持股比例均不足1%。
目前,于芝涛为信芯微董事长,也是海信集团控股公司常务副总裁兼董事,以及海信家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