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公司新闻 - 正文

错失独有发展优势!贵州银行“高风险低收益”的业务模式几时休?

来源:机构之家 2024-05-31 20:47: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错失独有发展优势!贵州银行“高风险低收益”的业务模式几时休?)

【来源:机构之家】

5月29日傍晚,近期风波不断的贵州银行(06199.HK)又发布了一则公告,由于原外部监事苏治六年任期届满,“根据本行监事提名政策,监事会建议委任张瑞彬担任本行外部监事”。尽管只是例行的程序,但对负有监督职责的监事进行调整,还是让去年10月以来深受业界关注的贵州银行,给人一丝或有转变治理的印象。

细究起来,贵州银行近期确实报道颇多,横跨高管落马、监管处罚、业绩下滑、踩雷房地产业等数方面。这种“综合症”尽管看似复杂,实则正如机构之家前期在《深度〡锦州银行退市警示录:激进与风控漏洞共振导致经营困境》、《内政不修、外事不济:江西银行高管超期服役是引发当前局面主因》等报道中所分析的,表面“事”的背后往往都是“人”的问题。

但可能尚未引起关注的是,贵州银行由于高层管理失当,不但错失自身独有的发展优势;同时业务经营层面的乱局,实可谓是匪夷所思、异乎寻常。

彼时,贵州银行究竟有何独有优势?又如何将一副好牌打出了最差的局?答案其实就隐含在自身的股权结构和业务数据之中。

注:原贵州银行董事长李志明,2023年10月被调查。

注:原贵州银行行长许安,2024年5月被调查。

错失的股东优势

贵州银行独有的发展优势,在原来的股东列表中赫然在目。

2012年12月,出于优化整合金融资源的初衷,贵州的遵义、安顺和六盘水三家城市商业银行在省级统筹安排下,合并成立为贵州银行,并将总部设于省会贵阳;后来,又于2019年12月在港交所挂牌上市,以期进一步的发展。

如果说起遵义市,可能在国人耳中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几线小市;但位于当地的茅台酒厂却是举国皆知的著名企业。贵州茅台抓住历史的机遇成为了国酒,并在二级市场成为了价投标的中的奇迹和必选;这样一家举足轻重的企业,自然会是遵义城商行的股东,并在合并之后现身于贵州银行的股东列表。在2019年末贵州银行港股上市时,贵州茅台酒厂就持股17.50亿股、占比12.00%,是仅次于贵州省财政厅的第二大股东。

贵州银行IPO阶段主要股东一览

图表来源:招股说明书

背靠大树好乘凉,个人如此、银行也是如此。背后如有实力雄厚的企业做为大股东,按常理来说,只要协调维护得当、其益处是不言自明的。

需要贷款时,贵州茅台至今已持续数十载的高速增长,对贷款的需求暂时看不到尽头,而且安全系数极高;需要存款时,不论是开立的各类账户日常留存、对公常见的派生存款,乃至庞大员工及家属群体的储蓄;此外,贵州茅台的龙头地位,还决定了产业链、营销链内必有相当部分合作方,为结算便利而纷至沓来。

毕竟,对于贵州茅台而言业务给谁都是做,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给了自己的“儿子”,年终的投资收益还有巨额回流。更何况,身处相对偏远之地,“地方氛围”之下,同业的竞争也远不如(新)一线城市激烈。

故而如一切顺遂,只要背靠贵州茅台这棵“大树”,贵州银行相比同业而言,至少已经赢在了“起跑线”。

但可惜的是,跟这一可实现的“美好理想”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贵州银行“骨感的现实”;2023年,贵州银行营业收入为102.33亿元、同比下滑8.18%,实现归母净利润35.41亿元、同比下滑7.54%。从2016年至2023年,仅从营业收入来看,做为股东的贵州茅台已从“1”至“3.75,”七年增长2.75倍,而贵州银行仅仅从“1”至“1.27”,长达七年的增长却仅有27%!

2016至2023年贵州茅台及贵州银行营业收入增势对比

基础数据来源:iFind

这一鲜明的反差,确实让人诧异。贵州银行这一增速不但远远落后于贵州茅台,也低于同在当地的贵阳银行(七年增长49%),甚至在机构之家做为比较样本的8家中西部城商行中垫底!

2016至2023年各银行营业收入增势对比

基础数据来源:iFind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后续白酒行业的增长已备受市场担忧。错失过去十余年的独有发展机遇后,贵州银行后续之路应何去何从尚不明朗,但整顿当前的业务乱局却是必不可少。

异乎寻常的业务乱局

除了下滑的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贵州银行备受关注的另一焦点就是净息差的下滑。2023年度下滑是普遍的,而贵州银行的净息差为1.77%,同比下滑45个基点、又在8家中西部样本城商行中垫底!

贵州银行净息差同业及历史比较

单位:%;基础数据来源:iFind

那么,贵州银行净息差降幅“出众”的原因到底在哪里?对于净息差的问题,机构之家之前分析文章《新晋万亿城商行如何做到净息差第一?揭秘长沙银行高息差成因》曾有专门分析,根据重要性、概而言之是如下几方面:

首先,与银行主营区域的金融服务总体水平有关,更偏“买方市场”还是“卖方市场”;其次,是在保持风控承受能力的同时,适度提高贷存比,增强生息资产的创收能力;第三,要保持相对更高的贷款利率水平,除了银行的议价能力,也可在客户类别、贷款品种结构上挖掘潜力;最后,要提高低成本存款的吸收能力,如对公存款相对付息率更低、其与储蓄存款的比例问题等。

由于身处相对偏远之地、市场有效性相对不足,“地方氛围”之下,贵州银行的同业竞争是远不如(新)一线城市激烈的,更何况同域的贵阳银行净息差水平在城商行中反而名列前茅;而从贷存比来看,贵州银行2023年为95.01%,在一众城商行中位于前列,也明显高于当地的贵阳银行79.12%。

贵州银行贷存比同业及历史比较

基础数据来源:iFind

问题可能出在了贵州银行匪夷所思的贷款定价利率上。从贷款担保方式来看,由于一个仅是借款人或担保人“拍胸脯”、“签个字”的承诺;而另一个需要在产权部门办理正规的抵质押手续,故而在贷款安全性上,信用/保证贷款与抵质押贷款不可同日而语。故而由于风险利率的差异,一般而言,同等情况下信用贷款的利率应高于保证贷款,保证贷款又应高于抵质押贷款。贵州银行的业务乱局,从第二还款来源的贷款结构也有蛛丝马迹可寻。

机构之家对贵州银行2023年末的贷款担保结构做了梳理,并与之前统计的A股上市城商行做了对比,其特点是保证贷款的占比出众、信用贷款占比也可。贵州银行保证贷款比例为55.51%,而A股上市城商行中净息差名列前茅的长沙银行为27.63%,贵阳银行为28.96%。同时,信用贷款比例为16.54%,长沙银行为25.70%,贵阳银行为13.09%。

合计数来看,贵州银行理应利率水平更高的保证贷款、信用贷款合计占比为72.05%,而长沙银行、贵阳银行这两家净息差同业领先者分别为53.33%、42.05%。明明相对而言利率水平更高的保证/信用贷款占比更高,结果却是收益水平相对更低。

也就是说,贵州银行冒着第二还款来源相对薄弱的风险,却赚着同业样本中相对较低的利息收益,“高风险低收益”,这一匪夷所思的现象实在是异乎寻常,也是目前业界尚未关注到的。当前,银行毕竟以净利息收入为主要利润来源,这一主要矛盾不解决,经营效益必然难以提高。在后续的经营中,贵州银行是否应对这一问题引起重视,进行整治?相信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023年末贵州银行贷款分担保方式情况一览

基础数据来源:iFind

与此同时,贵州银行在抵质押贷款上的问题则已是媒体多次报道的“明雷”。由于涉及恒大等房地产问题,目前贵州银行房地产不良贷款余额为30.46亿元、在全部不良贷款中仅单个行业占比就达到了54.71%;而房地产业贷款余额为75.41亿元、不良贷款率高达40.39%,这种风险程度在业界是罕见的!而且后续的清收也困难重重。

2023年末贵州银行贷款分行业门类情况一览

单位:亿元;基础数据来源:iFind

细数可见,贵州银行曾有难得的独有发展优势,本可借此机遇,与成都银行、长沙银行等一争长短;但多年来,由于自身人事方面的根源问题而导致了当前的业务乱局。这一段往事,是值得贵州银行自身及同业引以为鉴的!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江西银行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