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e公司观察】借钱也要回购股权 考验上市公司持久力)
近期,阿里巴巴和京东都宣布发行债券并回购股票。借钱回购将增加上市公司负担,引起投资者担忧。国外有大量举债回购促进公司发展的案例,核心还看借债成本以及上市公司持久成长能力。
根据公告,阿里巴巴计划发行50亿美元,京东计划发售17.5亿元债券,部分资金用于回购。阿里巴巴截至3月底的一财年回购了125亿美元,回购总金额达到近千亿元人民币,账上未来可以用于股票回购的金额将近300亿美元。截至2024年3月17日累计回购约21亿美元,未来三年计划回购不超过30亿美元。
一般而言,回购主体一般都要有钱又有护城河,经营稳定,既然账上有钱,为何还要到外面借钱?这难免会让投资者担忧。
只要融资成本低,负债增加可以增加杠杆,提升经营业绩。关键要看利息成本,阿里和京东信用评级高,可以低息融到资金,如果认为公司有回购价值,公司股价偏低,利用这些低息资金现在回购,就相当于低成本抄底,假设未来阿里和京东股价上涨一倍,那上市公司作为投资者,就相当于赚了一倍,股东们分享了上市公司这个投资成果。
回购会减少上市公司在外流通股数量,在计算每股盈利时,由于股本减少,将直接带来每股收益上升,将提升股价。当然还要看公司成长性,如果每股收益没有相应提高,回购的价值就不大。
市场经常将美股当做回购推动股价上涨的成功案例,2009年以来美股最大的购买者是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回购将股本注销的方式,成为市场上股票最主要的买家,有些上市公司回购金额甚至超过盈利,从而出现负资产情况。
市场津津乐道的回购案例是苹果,借债也要回购,投资者获得丰厚回报的原因除了利润增长,回购是很重要的推动因素。
此前市场解读美股借债回购,是因为利率低,回购是更高的回报方式,而现在美债利率高企的情况下,还是有很多公司推出大额回购方案,包括英伟达等。
巴菲特很青睐回购,相比分红,除了增加每股净利润,还能避税,给股东的回馈效果更好。
不过在我国回购并不算成功,2018年,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支持上市公司回购股份的意见》。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发行优先股、债券等多种方式,为回购本公司股份筹集资金。当年有数十家公司推出发债回购计划,但目前鲜少有成功案例,腾邦国际率先提出可转债募资不超过8.4亿元,其中5.9亿元用于回购公司股份。该公司现已退市。
去年南方传媒、山鹰国际、洛阳钼业等多家上市公司公告称,拟以发行公司债券的方式回购公司股份。
国内公司回购,将来还会以各种方式流向市场。上市公司只不过做了一个波段,真正能产生积极影响的是回购注销。
回购股权会使得上市公司净资产减少,债务增加,这其实会增加上市公司风险,降低发债评级,所以回购并不适合大多数上市公司,只适合最优秀的一批。大多数上市公司只能维持现状,给股东带来回报并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