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股市直击 - 正文

高息存款产品密集下架,严打手工补息,监管密集出手背后,银行利息差创历史新低,一季度11家上市银行净利润下滑!

来源:金融界 作者:大江大河 2024-05-14 16:25:17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高息存款产品密集下架,严打手工补息,监管密集出手背后,银行利息差创历史新低,一季度11家上市银行净利润下滑!)

金融界5月14日消息  为了保护不断创下新低的银行利息差,智能通知存款、大额存单等高息存款产品和以及手工补息等灰色地带正在遭到监管重点照顾。

多家银行下架智能通知存款产品

5月13日,继交通银行之后,邮储银行也加入了下架智能通知存款产品行列。

邮储银行发布《关于存量通知存款自动转存功能变更的公告》称,自2024年5月15日起,存量可自动转存的个人通知存款(含梦想加邮站)产品将不再自动转存,通知存款产品的到期日为最后一个转存周期的到期日期,到期后不自动销户。根据通知,用户支取通知存款时,将根据支取日相应通知品种的通知存款挂牌利率计算最后一个转存周期的利息,逾期部分将按支取日的活期挂牌利率计息。

至于下架原因,邮储银行给出的解释口径是贯彻落实相关监管要求,进一步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对存量通知存款自动转存的功能进行了调整。

三天前,交通银行也宣布下架了智能通知存款。

5月10日,交通银行公告表示,将于2024年5月15日终止双利存款(普通版/超享版)业务。交通银行口中的双利存款是交通银行推出的一款智能金融账户,其实质为智能通知存款。随后,交通银行官网找不到双利存款产品的身影。

除了国有大行之外,股份制银行也在密集下架智能通知存款产品。近日,兴业银行、华夏银行等先后发布声明称,个人智能通知存款产品将自动终止。

至于为何各大密集下架高息存款产品,这与监管政策密切相关。

而所谓的通知存款,是指不固定期限,但存款人必须预先通知银行方提取的存款,同时兼有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的性质。通知期限为1日、7日两种,按日计息,利率视通知期限长短而定,一般高于活期,低于定期存款。相比普通的通知存款,智能通知存款无需用户进行预设的指定,自动按照最高收益计算。

智能通知存款产品既有通知存款的高利息,又有活期存款的便利,在用户群体中很受欢迎。同时,其凭借高利息获客,曾一度成为银行的揽储利器。然而同时对银行来说也是变相提高了资金成本。

在2023年5月份,监管部门下发通知,自当年自5月15日起,要求各银行控制通知存款、协定存款利率加点上限。同时,要求银行停办不需要客户操作、智能自动滚存的通知存款,存量自然到期。同时,相关银行还在公告中指出,“存量的通知存款和利生利存款按照原利率执行过渡期为一年的政策”。这也和本次交通银行下架双利存款业务的时间相呼应。

随后,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多家大行早已经于去年5月下架了高息的智能通知存款产品,目前其APP只有一般的通知存款。农业银行去年也发布公开通知,该行智能通知存款产品“双利丰”于5月15日停止签约。

截至目前,距离这一年的过渡期只剩下2天时间。

大额存单、手工补息等遭到监管重点照顾

除了智能通知存款等,大额存单、手工补息等遭到监管重点照顾。

5月8日,民生银行手机银行停发6个月及以上期限的大额存单,仅剩1个月和3个月的两种存款产品,利率均为1.70%。除此之外,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等多家大中型银行也已经宣布停售长期限大额存单。

公开信息显示,这已经不是今年第一家下架长期限大额存单的银行,此前招商银行也不再新发三年期、五年期大额存单产品额度。

此外处于灰色地带的手工补息也遭到严查。

4月初,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发布的《关于禁止通过手工补息高息揽储 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的倡议》(以下简称“《倡议》”),要求银行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客户承诺或支付突破存款利率授权上限的补息。

例如存5万元送米面,20万元以上送书包或者电饭锅等行为遭到重点监管。

部分银行净利润下滑

在监管频频出手纠正存款乱象的背后,银行存贷款利差正在一步步下滑,净息差持续缩窄,部分银行净利润下滑。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69%,与年初相比降低0.05个百分点,创近年来新低。这一净息差水平已低于《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2023年修订版)》中自律机制合意净息差1.8%这一“警戒线”。

在42家上市银行中,2023年仅青岛银行一家净息差走阔,其余41家上市银行净息差悉数收窄,降幅最大的超过40个基点。去年底42家A股上市银行中净息差垫底的两家银行正是交通银行和厦门银行,仅有1.28%。交通银行2023年末的净息差为1.28%,位居六大行倒数第一。今年一季度,交行净息差进一步下行至1.27%。

据Wind统计,一季度42家A股上市银行中,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的银行达11家,较去年一季度增加9家。这11家银行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05万亿元,同比减少255.70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4086.55亿元,同比减少106.81亿元。

净利下滑的上市银行中,以国有大行为主。6家国有大行中,除交通银行外,其余5家大行的归母净利润均下滑,而中行、农行、工行、建行4家大行营收、净利润均出现“双降”。一季度,中国银行归母净利润降幅最大,同比下降2.90%;工行、建行、农行、邮储归母净利润降幅分别为2.78%、2.17%、1.63%、1.35%。

全国性股份行中,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均同比下降。其中,招商银行营业收入为864.17亿元,同比下降4.65%;归母净利润为380.77亿元,同比下降1.96%。这也是招行2020年三季度之后归母净利润再度出现负增长。

此外,一季度,郑州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8.57%;贵阳银行、重庆农商行营业收入分别为36.45 亿元、71.28亿元,同比下降2.51%、2.8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49亿元、35.24亿元,同比下降3.65%、10.81%;重庆农商行是唯一一家一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均出现负增长的A股上市农商行。

存款利率或也将迎来下调

除了下架高息产品和打击手工补息外,存款利率或也将迎来下调。

中泰证券分析师肖雨表示,一方面,考虑到半数上市银行以及商业银行整体净息差已经低于1.8%,部分银行必须想办法以提高贷款利率或降低存款利率的方式扩大净息差,目前来看后者可能性显然更大。而国信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剑预测,为缓解净息差下行压力,预计2024年存款利率或出现多轮下调,此外,银行会继续减少对存款的利息补贴以及利息之外的费用,进一步压降存款的隐性成本。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大江大河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国信证券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