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公司新闻 - 正文

上海绿色金融产品蓬勃发展,国际绿色金融枢纽正快速崛起

来源:机构之家 2024-05-13 20:3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上海绿色金融产品蓬勃发展,国际绿色金融枢纽正快速崛起)

【来源:机构之家】

编者按:2024年1月23日,龚正市长在上海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进一步加快建设“五个中心”,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其中,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五个中心”建设中的重要工作任务。

回顾历史,中国作为全球的制造中心,吸引了大量的外资涌入,上海作为国际贸易和航运中心,是外商投资的首选地、也是全球资本汇聚中国的桥头堡,风云际会之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崭露头角。

展望未来,金融强国已成为时代的最强音之一,中国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生机盎然、蓬勃之势恰如旭日初升,进一步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已成为时代之选、共识之选、必然之选。

机构之家作为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的深度研究者,精心策划推出“唱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系列文章,将从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国际再保险中心、外商投资首选地、QFLF试点、QDLP试点、强金融监管等十大角度,梳理、分析、解读上海近年来在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本文系本系列中的第四篇。

上海,这座东方明珠,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崛起为国际金融中心。然而,这座城市不仅仅是一座“钢筋水泥”的金融巨兽,它还肩负着成为国际绿色金融枢纽的使命,并积极探索着绿色金融的未来。

绿色金融通过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引导资金流向绿色低碳领域、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及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根据2016年8月31日,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发布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绿色金融被定义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提供的金融服务。

在国家政策指引下,上海市政府一马当先,陆续发布了多篇重要的指导文件,将绿色金融的发展提升到了重要战略位置,并为其制定了具体的目标和方向,制定了具体的行动指南。

2021年7月,上海市政府印发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将“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地位基本确立”列为其中的发展目标之一,并在八项主要任务措施中专门提及了绿色金融的内容,同时设置了积极发展绿色金融的专栏。

同年10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上海加快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将绿色发展理念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紧密结合的举措,并明确了“到2025年,上海绿色金融市场能级显著提升,绿色直接融资主平台作用更加凸显……形成国际一流绿色金融发展环境……基本确立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地位”等目标,并据此制定了七项主要任务。

自2021年以来,上海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以发挥国际绿色金融枢纽作用为己任,在绿色产品创新、市场体系建设、服务平台保障等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绿色金融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为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绿色金融产品蓬勃发展

上海致力于推动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等,鼓励这些产品支持环保项目和可持续发展,为绿色产业投融资提供多样化选择。其中,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产品获得了规模上的迅速增长,品类不断丰富。

1.绿色信贷快速增长,金融机构创新频出

2022年12月,上海银保监局等八部门印发《上海银行业保险业“十四五”期间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服务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行动方案》,进一步从银行业保险业的角度提出绿色金融行动方案。到2025年,上海各银行保险机构将基本建成绿色金融生态服务体系、培育优秀绿色金融服务机构,形成一批绿色金融行业标杆,绿色融资余额突破1.5万亿元等目标。行动方案明确了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建设中的主体责任、行动方向及目标。

在绿色信贷方面,“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聚焦绿色细分领域,分类施策探索普适性强可持续的绿色金融专项信贷产品;积极开展环境权益、生态保护补偿抵质押融资,发挥开发性金融机构作用,加快发展生态环境导向贷款,推动能效信贷、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碳中和资产支持商业票据、绿色供应链融资等。”

事实上,上海辖区内的银行等金融机构不负使命,已在绿色金融领域上开创了新局面,持续获得新成就。

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专注于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重点绿色产业,为分布式光伏项目的授信投放和大型化工企业的热电转型改造等市级重大绿色项目提供支持;调整信贷资源向绿色产业进行优先配置,绿色贷款余额突破千亿元;推出碳配额质押贷款等特色产品。

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设立了“绿色、碳中和网点”,实现了网点运营的碳中和,并宣传绿色理念;与绿色技术银行等签署了绿色金融战略合作协议,为清洁能源、绿色技术转化、绿色交通运输、绿色模式推广等领域提供信贷支持。

上海银行,作为上海本地法人银行,在绿色金融领域建设不遗余力。截至2023年末,其绿色贷款余额超过千亿元,同比增长了58%。同时,该银行与上海市节能协会、上海市能效中心共同搭建了“绿色金融实验室”,为“绿色低碳新赛道”领域的成长型、科技型企业提供服务。此外,上海银行还积极支持清洁能源项目,在2023年发放的碳减排贷款达4.74亿元。与上海市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管理中心、申能碳科技有限公司等合作,共同推出了上海首个绿色普惠担保贷款。

不仅如此,上海银行还积极参与相关主体机构的合作,为绿色信贷领域开辟了“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快车道。

早在2021年,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国家开发银行上海市分行和上海银行共同发布了“产业绿贷金融创新融资服务试点平台2.0”。该平台针对符合条件的绿色供应链金融项目,提供在线申报、绿色评价、金融机构审查和核心企业审核等功能。通过这一平台,金融机构能够与核心企业及其中小供应商快速对接,在绿色服务机构的专业支撑下,第一时间向中小供应商在线审核发放绿色供应链贷款。

2.绿色债券规模扩大,交易市场体系不断完善

上海积极支持绿色债券的发行,鼓励金融机构和具备资质的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并通过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和担保增信等方式,降低了绿色低碳企业发债的难度和成本。同时,引导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绿色债券承销服务,并支持境外投资者通过直接投资境内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产品。这些举措使得上海地区的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得以有效扩大,并在全国范围内树立了良好的先导示范。

根据中债登上海总部和上海金融联合会联合发布的《2023长三角绿色债券发展报告》,2022年,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地区共发行了291只“投向绿色”债券,累计规模达2792亿元;其中,“贴标绿色”债券共发行了189只,规模达1559.96亿元。上海地区绿色债券发行规模最大,共发行了87只“投向绿色”债券,规模达1152.65亿元;“贴标绿色”债券69只,规模达799.85亿元。这一统计数据包括了公开发行和非公开发行债券。

根据联合资信评估公司发布的《2023年度绿色债券运行报告》,2023年我国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达8400.37亿元,其中上海地区绿色债券发行规模为858.9亿元,占全国市场份额超过10%,在各省市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北京市。

上海地区不断在绿色债券品种和应用领域创新突破。例如,2022年,首单风电设备制造企业绿色债券成功落地,首单绿色双币种上海自贸区离岸债券(“明珠债”)发行;2023年,首单央企融资租赁公司绿色明珠债成功发行,银行间市场首单租赁行业蓝色债券成功发行等。

在债券交易市场方面,上海做出了持续努力,规范和引导市场良性发展。例如,2023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了一系列关于债券发行上市审核的指引文件,进一步规范了绿色公司债券申报及存续期管理等相关活动,提高了绿色公司债券募集资金用于绿色项目的比例,进一步规范了绿色债券募集资金用途,提高了绿色债券的纯度和募集资金的使用便利度。

此外,上海市政府受托管理的国家级绿色发展基金总部于2020年在上海揭牌运营,首期规模达885亿元,重点投资于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国土空间绿化、能源资源节约利用、绿色交通和清洁能源等领域。2024年1月,由8家国企控股的申能财险在上海市临港中心开业,公司计划将专注于绿色保险,为客户及绿色产业链的保障和风险管理需求提供创新的绿色保险和风险减量服务。上海将持续推动金融机构在更多金融产品和服务上实现创新突破。

二、碳排放交易市场兴起,碳金融产品品类增加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作为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政策工具之一,在中国于2017年底启动。自2021年元旦起,全国碳市场的第一个履约周期正式启动,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开市。

在此背景下,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上海环交所)承担了全国碳市场交易系统建设和运维管理工作。据上海环交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碳排放配额的总成交量达到了2.12亿吨,总成交额超过了144亿元。截至2023年底,全国碳排放配额的累计成交量已经达到了4.41亿吨,累计成交额则达到了249.2亿元。

成立于2016年的上海环交所是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国际化综合性环境能源权益交易市场平台。作为中国首家专门从事环境能源交易的机构,上海环交所也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绿色金融平台。

上海环交所不仅推动着全国碳市场的发展,还积极探索各类碳金融业务创新,为参与者提供碳资产流动性管理与融资工具。

举例来说,中国太保产险与上海环交所、交通银行、申能集团合作开发了全国首笔碳排放配额质押贷款保证保险业务,为碳排放配额交易开辟了新的路径。这种“碳配额+质押+保险”模式使得申能集团下属的申能碳科技公司能够质押碳排放配额从交通银行获得贷款,同时,如果借款人无法按时偿还贷款,银行可向保险公司索赔。这一创新为碳资产持有人提供了增信,保障了金融机构的权益,提高了碳资产的流动性和价值,也为后续多方合作服务碳排放配额交易提供了全新思路。

此外,上海环交所还成功完成了全国首单草原碳汇遥感指数保险、发布了“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指数”等多个项目,在绿色金融市场交易中发挥了突出作用。

目前,上海环交所官网上列有上海碳市场回购交易业务、碳配额质押、CCER质押、借碳交易、卖出回购等碳金融产品,其产品矩阵不断扩大。

三、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上海市政府不仅积极推动金融机构发挥主体作用,更是作为上海绿色金融建设的总舵,制定指导文件、出台金融法规、上线服务平台,为绿色金融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平台服务。

1.绿色金融服务平台上线

2024年1月,上海绿色金融服务平台在上海数据集团举行了上线仪式。活动中,13家银行包括各大型银行上海分行、部分股份制银行以及城商行上海分行等签署了入驻绿色金融服务平台协议。

上海绿色金融服务平台采用“政府+市场”双轮驱动模式建设,将公共服务与市场化服务相结合,形成了五大功能模块:绿色低碳相关政策和信息服务、绿色金融产品展示和服务对接、绿色企业识别和信用评价、绿色项目库、统计分析及风险预警。平台运用金融科技工具,探索绿色项目要素智能识别、环境风险自动审核和分类标识及时认定,完成首批入库项目11个,促成项目融资35.81亿元。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晏波表示,上海绿色金融服务平台是绿色项目发展与金融服务之间的纽带,着力解决了绿色项目的定位、位置和金融支持等问题。这意味着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建设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首部绿色金融法规出台

2022年6月,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上海市浦东新区绿色金融发展若干规定》,这是上海首部绿色金融法规,也是自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上海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浦东新区法规以来,上海市首次运用立法变通权在金融领域的一次有益尝试。

该法规旨在提升浦东新区绿色金融服务水平,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打造上海国际绿色金融枢纽等目标,对政府角色、产品与服务、信息披露、支持与保障等各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法规的出台不仅使绿色金融行为有法可依,还描绘了一个前景可期的绿色金融图景,使得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形象更加立体,目标更加触手可及。

3.转型金融目录发布,转型金融与绿色金融协同互补

2023年12月21日,上海市政府同意,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会同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上海监管局、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共同印发了《上海市转型金融目录(试行)》及其使用说明,并于2024年1月1日起生效。

《目录》旨在引导传统碳密集型行业稳妥有序转型,推动转型金融与绿色金融协同互补,稳妥推进“双碳”目标,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该目录的出台将有力推动实现“双碳”目标、助力高质量发展,为打造上海国际绿色金融枢纽,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在绿色金融领域的成绩堪称亮眼,不仅在中国绿色金融发展中树立了典范、发挥了重要作用,还为全球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促进了国际合作与交流,为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绿色金融枢纽的目标更为其引领绿色金融的力量增添了独特的意义,期待着上海能够继续保持引领潮流的势头,为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工商银行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