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昊华科技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昊华科技(600378)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受国际国内多重因素影响,化工产品价格持续回落,行业景气持续下行。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昊华科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题,不惧风雨、直面挑战,顶压前行、攻坚克难,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突出科技创新、深化企业改革、着力提质增效,布局优化全面加速、产业质量有效提升、卓越运营不断夯实,各项工作取得一定成绩。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8.52亿元,净利润9.00亿元,研发投入强度8.21%,新产品收入同比增长10.4%,主营业务综合毛利率同比提升2.17个百分点。 (一)市场情况回顾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2023年国内石油和化工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5.95万亿元,同比下降1.1%;利润总额8733.6亿元,同比下降20.7%,全行业营收、利润“双下降”。其中,化工板块实现营业收入9.27万亿元,同比下降2.7%;实现利润4862.6亿元,同比下降31.2%。由于原油、天然气及绝大多数石化产品的价格大幅下跌,造成2023年石化全行业呈现“增产增销不增利”的现象。 2019至2022年,国内石化行业处于景气周期,产品产需两旺、价格飙涨、效益大增。特别是2021-2022年,行业价格和效益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刺激了行业产能扩张热情,大量项目蜂拥建设。随着2023年产能集中释放陆续投入市场,使主要化工产品产能、产量快速增长。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统计,2023年国内主要化学品生产总量约7.2亿吨,同比增长6%,而2022年总产量为同比下降0.4%。由于产能产量的快速持续扩张远超市场需求增速,导致产业结构性矛盾加剧,2023年主要化工产品价格从2022年高位持续下降。百川盈孚数据统计,2023年PTFE悬浮中粒市场均价同比下降9.3%、分散树脂市场均价同比下降18.4%、分散乳液市场均价同比下降16.2%;氟橡胶二元胶市场均价同比下降57%、三元胶市场均价同比下降53.6%;PVDF电池级市场均价同比下降72.9%。整体含氟聚合物价格呈大幅下降趋势。报告期公司主要产品价格也随行业市场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下跌,特别是二季度以来跌幅进一步加剧。公司主要产品中除特种涂料,氟树脂、氟橡胶、含氟气体、聚氨酯材料、橡胶密封制品等全年销售均价全部同比下降,其中氟树脂、氟橡胶、含氟气体、聚氨酯材料分别同比下降13.38%、44.35%、5.36%和6.44%。 面对部分主导产品市场竞争激烈、价格大幅下降,公司积极应对,充分发挥科研院所集成平台、各业务板块协同发展优势,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加大新老产品市场开发力度,狠抓降本增效,努力将行业下行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分业务板块看,全年高端制造化工材料板块主营业务毛利同比增长9.9%、毛利率同比增长5.31个百分点;碳减排暨工程技术服务板块主营业务毛利增长13.7%、毛利率增长0.38个百分点;高端氟材料板块主营业务毛利下降47.5%、毛利率下降7.36个百分点;电子化学品板块主营业务毛利下降18.7%、毛利率下降3.71个百分点。公司高端制造化工材料差异化竞争优势显著,碳减排业务前景广阔。高端氟材料和电子化学品虽然面临挑战,但公司产品具备技术研发储备、不断迭代并快速响应客户定制化需求等优势,其中含氟聚合物逐步完成高端化转型、含氟特气品质领先行业,在同质化产品中具备错位竞争优势,依托科研院所集成平台优势和持续的高研发投入,公司产品技术优势进一步增强。 (二)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1.卓越运营夯实基础,全力以赴提质增效 强化市场开拓提升产品价值。通过差异化产品打开市场、差异化销售推进市场、差异化服务占领市场,提升高附加值产品利润率,实现利益最大化。加大产品市场开发力度,PVDF、催化剂、聚氨酯、三氟化氮、橡胶密封制品等产品销量同比增长超20%。中昊晨光通过自有技术优势对四氟树脂持续迭代升级,推进与高端客户对接,实现产品结构和客户结构的根本转变。海化院抢抓业务发展机遇,涂料业务获得新突破。 优化采购策略节约采购成本。建立健全氟化工原料采购定价机制,氟化工企业共享信息、共同确定采购指导价,采购成本节约取得实效。加强供应商统一管理,分别建立无水氟化氢、R152a统一的供应商准入及考评标准,有效提高采购工作整体效率。建立MRO物资电商平台采购渠道,实现阳光采购。全年节约采购成本1.13亿元。 全面推进卓越运营体系落地实施。以“经营实力一流、效益效率一流、经营成长一流、技术经济一流”为卓越运营总体目标,以生产管理为突破口,全面系统导入卓越运营管理体系。加强卓越运营体系的宣贯辅导,全年共组织五期卓越运营体系总监班培训。昊华气体、西北院分别作为流程化、离散型生产企业代表进行试点,率先引入精益生产为核心的卓越运营管理体系。完成采购、营销、物流、生产及领导力卓越运营成熟度年度评估。 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取得实效。全年实施提质增效措施190项,实现增利1.4亿元,超出计划14.1%。“两金”压降成果显著,年末“两金”较年初压降1.85亿元,降幅6.8%。 2.科技创新加快推进,提升公司发展质量 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顶层设计为抓手,组织实施年度科技计划重点项目,推动一批科技项目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瓶颈:特种用途过氧化物硫化氟橡胶生胶制备原料全部实现国产化;民机防火密封橡胶材料通过认证并实现装机应用;实施集成电路刻蚀气“一条龙”项目建成中试装置生产线5条、攻克核心技术5项;超大规格微交联有机玻璃产业化开发项目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转化一批高价值科技成果。瞄准高端应用领域,布局新产品和客户导向项目,推动一批科技成果实现有效转化。公司高性能国产民用航空轮胎试飞成功,推动实现民航轮胎技术重大突破; 新研系列集成电路用精密橡胶制品通过客户验证并实现供货;实现大型化甲醇催化剂国产化,在国内三套180万吨/年煤制甲醇装置中实现自主研发;环保高性能聚氨酯材料成功供货汽车行业头部企业。 创建一批高质量创新平台。新建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创新平台4个,其中昊华气体参与建设教育部集成电路高纯化学品制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黎明院获批国家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试验检测类)。新获批高层级专精特新企业2个,西北院入选国资委“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名单、沈阳院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 涌现一批高水平创新成果。“一种低有机物释放型聚氨酯高回弹泡沫”获得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优秀奖;“大型化变压吸附(PSA)系统技术开发及应用”获得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聚酯纤维筒子纱超临界CO2无水染色机制及应用技术研究”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水性碳氢乳液”入选湖南省“工业新产品名单”,“高屏蔽性特种导电硅橡胶材料及制品”、“工业副产气制备燃料电池车用氢气技术及装备先进工艺”入选国资委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产品手册。 3.国企改革持续深化,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努力成为国有科技型企业改革样板和创新尖兵,连续两年在国资委“科改示范企业”考核中获评“标杆”。聚焦主业,以建设涂料业务高质量发展平台为主线,稳妥推动海化院与北方院的整合。以提升工程技术业务竞争力为主线,实施西南院与大连院的整合。制定并发布《昊华科技2022年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2023年上榜“国新杯-ESG金牛奖新锐二十强”。 高效统筹推动规划项目落地实施。清洁能源催化材料产业化基地项目建成投产;特品能力建设项目与专用新材料项目开工建设;10万条/年民航轮胎项目、2.6万吨/年高性能有机氟材料项目建设有序施工、西南电子特种气体项目完成前期论证。 4.HSE管理全面强化,安全生产形势平稳 强力推动岗位“三标”建设、安全管理网格化和“五懂五会五能”等基层基础管理工作,进一步夯实HSE管理基础。提高安全领导力,践行有感领导,实施重点风险和重点隐患公司领导包干制。扎实开展防“爆燃”安全专项整治,从风险辨识、燃气使用安全等方面开展整治,重点整治易燃易爆装置等问题隐患。提升应急管理能力,系统梳理公司HSE重大风险和重大危险源,持续开展典型HSE事故情景构建。加强工艺设备自动化改造和智慧HSE建设,积极开展本质安全提升改造。强化污染防治和节能减碳管理。公司整体安全形势平稳。 5.落实人才兴企战略,人才结构不断完善 持续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印发公司《“人才兴企”实施方案》,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围绕公司高质量发展中心任务,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明确三支队伍具体工作目标,集中资源、重点培养,为加快构建人才驱动型企业提供必要人才支撑。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管理人才队伍方面,细化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标准,建立年轻干部三级储备体系。科技人才队伍方面,持续推动《“启航”系列行动实施方案》,认定第一批“启航”青年科技人才,构建涵盖“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科技领航人才-青年科技英才”的科技人才四级梯队。 6.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党建引领成效显著 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升政治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开展“提振精气神阔步新征程”系列主题活动,持续弘扬李俊贤院士先进事迹,公司“李俊贤科学家精神教育实践基地”作为国家七部委联合认定的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和中国中化首批企业文化教育基地,累计接待参观学习万余人次。落实《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深入实施“七抓工程”,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有效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推动党的建设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业务主要涉及氟化工、电子化学品、高端制造化工材料及工程技术服务等行业。 (一)氟化工 我国氟化工行业经过六十多年发展,凭借丰富的萤石和基础化工资源,形成了无机氟化物、氟碳化学品、含氟聚合物及含氟精细化学品(含无机氟化物)四大类产品体系和完整的门类。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电子、通讯、航空、医药医疗、新能源、环保等领域。目前我国氟化工产业规模位居全球第一,其中基础级氟化工产品产能及出口量全球占比超60%,但部分高端含氟聚合物、含氟化学品仍依赖进口,总体呈现“小而散”和“大而不强”的产业格局。 含氟聚合物主要包括聚四氟乙烯(PTFE)、聚偏氟乙烯(PVDF)、聚全氟乙丙烯(FEP)、氟橡胶(FKM)等。其中,PTFE占比氟聚合物表观消费量近50%,产品附加值较高,是主要含氟聚合物细分市场中发展较快、最具有发展前景的品种之一。 据统计,2023年国内PTFE产能22.3万吨/年,同比增长7%,产量约15.4万吨,同比减少1.6%。PTFE市场整体表现低迷,需求持续疲软,市场价格也在供需矛盾中下行。四季度初,随着大宗原料价格上行,成本端助力明显,加之PTFE产量有一定缩减,供应过剩局面有所缓解,市场资源出现阶段性趋紧,PTFE企业挺价心态增强,促使价格触底上探,但由于下游需求并无大规模持续性提振,因此到四季度末市场走势又转为下行。 氟橡胶方面,2023年国内氟橡胶的产能超4万吨/年,主要应用在汽车、石化密封等领域,表观消费量在1.7万吨/年左右。受新能源汽车对燃油汽车市场形成冲击,以及国六B排放标准实施等因素影响,通用级氟橡胶市场需求持续萎缩,叠加国内产能严重过剩,通用级氟橡胶市场供需矛盾日趋突出,市场竞争加剧,价格下行。 PVDF方面,2023年随着新增产能陆续释放,国内PVDF产能规模已达19.7万吨/年,产量约11万吨,分别同比增长44.9%和49.5%,但下游需求增速与PVDF产能扩张速度严重不匹配,市场供需矛盾突出,PVDF生产企业低价竞争出货;同时,主要原料R142b市场供需关系急速转换,价格跌至低位,难以对PVDF价格形成支撑,PVDF市场价格持续下跌。 (二)电子化学品 近年来我国国内电子化学品行业在重点工业、科学研究、机械制造、医疗健康及集成电路等产业的带动下实现快速发展,随着下游应用领域的逐步拓展,电子气体的品种与日俱增,据统计,现有单元特种气体已超过110种,电子气体已成为高科技应用领域不可缺少的关键原材料。 电子气体由于纯度要求高、品质稳定性要求严格,对应的产品生产和供应具有较高的门槛,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全球市场,包括我国市场,是由少数几家具有技术和供应链优势的跨国气体企业占据多数市场份额。但近几年,随着国内电子气体生产企业技术不断取得突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品质管控水平持续优化,下游客户的信赖程度持续提升,国产电子气体产品已经逐渐打破了依赖进口的市场格局。 作为集成电路、平面显示等行业的关键原材料,电子气体在国家宏观政策和中长期规划的助推下,成为重点发展或鼓励性产业,伴随下游应用领域的快速发展,市场需求显著增长。电子级三氟化氮(NF3)是市场规模最大的电子气体产品,作为泛半导体行业中应用制程最多的电子特种气体,在等离子刻蚀方面,三氟化氮对硅基化合物具有优异的蚀刻速率和选择性;在清洗方面,三氟化氮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清洗剂,能对生产设备腔体的清洗起到很好的作用,在集成电路零件制造、显示面板、OLED、光伏太阳能领域获得大量及广泛的使用。2023年,电子级三氟化氮国内市场需求超过2万吨,全球市场需求超过4万吨。目前对三氟化氮需求拉动最大的是集成电路和显示面板产业。集成电路方面,根据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发布数据,2023年全球半导体行业销售额总计5,268亿美元,同比下降8.2%。中国半导体销售额同比下降了14%至1551亿美元,但仍然是全球最大的集成电路市场,产量同比增长6.9%;进口数量同比减少10.8%,自给率得到提升。显示面板方面,中国大陆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面板生产地,产业规模位居全球第一。2023年全球显示面板营收为934.6亿美金(含LCD、AMOLED、MiniLED等显示品类),同比下降约7.6%。但随着日韩台湾地区厂商持续退出关停,大陆面板厂大尺寸面板产能占比逼近85%,LCD行业集中度和国内厂商大尺寸面板定价权进一步提升。 近几年国家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集成电路零件制造企业逐步增多;同时面板生产线稳健发展,各地多条高世代线建成投产或处于建设中,对三氟化氮等电子气体的需求持续增加。国内三氟化氮主要生产企业均在大力扩充产能,市场竞争将趋于激烈。随着韩国面板企业相继退出国内市场和新基建加速推进,利好上游三氟化氮等电子气体的销售。 (三)高端制造化工材料 公司高端制造化工材料主要包括特种橡塑制品、特种涂料、化学高性能原料等。 (1)特种橡塑制品 特种橡塑制品主要包括非轮胎橡胶制品、特种轮胎、特种有机玻璃及聚氨酯新材料等。其中,板块主要产品情况如下: ①非轮胎橡胶制品 非轮胎橡胶制品主要包括胶管类、胶带类、胶辊类、胶布类、橡胶密封制品类等。中国橡胶工业结构经过不断调整,非轮胎橡胶制品行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市场需求相对旺盛,品系种类数量和多种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据统计,我国非轮胎橡胶制品行业实现销售收入逐年增长。随着中国经济正逐渐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中国非轮胎橡胶制品行业的发展已进入全球的视野。 需求方面,随着近年来下游特种项目、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油田等领域发展向好,非轮胎橡胶制品市场整体需求稳中有升,特别是在飞机、高铁等新兴产业领域的需求增长迅速。此外,行业内低端产品产能相对过剩,迫于环保及盈利方面的压力,缺乏核心技术的企业生存难度逐年加大;随着下游行业的转型升级,市场需求的产品性能及品质逐渐提升,市场对高端橡胶零部件制品的需求呈现增长的态势。 供给方面,非轮胎橡胶行业市场参与者众多,但鉴于不同细分领域的客户需求、技术要求各异,非轮胎橡胶制品企业多进行定制化生产,特别是在高端产品市场,因此非轮胎橡胶制品市场基本保持供求平衡。 ②特种轮胎 据统计,全球航空轮胎需求量每年约900万条,法国米其林、日本普利司通、美国固特异占据全球约87%的市场。在我国,民用、通用航空业每年消耗的航空轮胎仅小部分由国内企业提供,国产化率平均不到10%。据相关报告称,从全球航空市场来看,预计到2035年,世界航空轮胎市场规模将由2016年的800.53亿元增长至968.19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达2.14%;就其细分领域来看,民航轮胎市场将是增速最快的市场,将从2016年的265.08亿元发展至2035年的405.65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达4.84%。我国航空市场大有可为,预计2035年我国航空轮胎市场过百亿,2016-203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77%。其中,民航轮胎是我国轮胎消费量最大的领域,2016年的市场规模为25.49亿元,预计203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75.03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达12.74%。当前我国民航轮胎基本依赖进口,但随着国产机型逐步量产,国产民用航空轮胎产业发展将迎来新机遇。 (2)特种涂料 特种涂料,是指与传统涂料有本质区别的新型涂料,是一类具备特殊性能和广泛应用领域的涂料。按功能分类,特种涂料可以分为防火涂料、抗菌涂料、导电涂料耐高温涂料等;按应用领域分类,特种涂料可分为汽车涂料、建筑涂料、医用涂料、航空涂料、船舶涂料、食品级涂料等;按成分分类,特种涂料可分为水性涂料、粉末涂料、溶剂型涂料。 随着全球工业和制造业的发展,各领域对于不粘、耐腐蚀、防火等特殊性能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全球特种涂料行业市场规模得到了快速扩张。据统计,2023年全球特种油漆和涂料市场规模达133.91亿元,预计到2029年将达到171.6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25%。船舶涂料、汽车涂料、防腐涂料、风电涂料等高端领域所用优质涂料仍供不应求。 “碳中和”大战略的背景下,开发环境友好型涂料是大势所趋,环保型涂料的市场占比将不断提高,成为我国涂料市场上的主导产品,特种涂料趋向于环保型涂料。长远来看,随着特种涂料行业的下游客户类型不断扩充,特种涂料公司需要不断通过技术创新、持续的工艺优化和生产规模化的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和盈利能力,不断创新和更新迭代产品。未来,特种涂料将趋向于具备更多功能,特种涂料应用的多元化将为行业带来更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 (3)化学高性能原料 我国化学高性能原料技术历经几十年的努力探索和艰苦攻关,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为我国重点特种项目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随着国内研究条件的明显改善,化学高性能原料技术水平显著提高,某些产品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为保障我国国家安全和国家建设的顺利进行,国家需要更为先进的高性能原料,这将为化学高性能原料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制造创造更为广阔的市场基础。 (四)工程及技术服务 化工工程及技术服务主要与化工、石化、天然气化工和煤化工等领域的运行、投资、环境治理等方面的投入以及与整体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呈正相关关系。 2023年,我国GDP增长5.2%,工业增加值延续回升态势,经济持续稳定恢复,运行态势回升向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0.3万亿元,同比增长3%,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4%,呈现出较强韧性。我国化工技术服务仍会高速发展,前景广阔。同时,国家“一带一路”政策将持续为国内石化行业技术服务带来海外市场。随着我国推进双碳战略,低碳技术及工程服务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提出,氢能产业是战略新兴产业,是未来重点发展方向。此外,煤化工市场发展、冶金行业减碳、“钢化联产”等也带来较多市场机遇。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为高端氟材料、电子化学品、高端制造化工材料及碳减排业务等。 (一)高端氟材料 公司主营含氟聚合物、含氟精细化学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产品具体包括聚四氟乙烯树脂、新型氟橡胶(生胶)及氟混炼胶、四氟丙醇、全氟丙烯、四氟乙烯单体等,广泛应用于电子通信、石油化工、汽车、纺织等领域。同时,公司部分氟材料产品在下游客户的相关工业领域中享有较高知名度。 公司子公司中昊晨光作为原化工部直属的科技型企业,以有机氟材料作为主导产业,从事有机氟开发和生产已达五十多年,技术底蕴深厚,科研能力领先地位突出,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具有从研究开发、工程设计、成果产业化、生产经营一体化的氟化工企业。中昊晨光拥有国内专业的有机氟研发平台,建设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有机氟材料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国家级、省级科研基地,并据此承担了国家、省级重大有机氟科技项目达40余项,众多技术成果荣获国家级奖项。报告期内,中昊晨光被评为四川省工业兴省制造强省先进集体、四川省制造业企业100强、四川省最佳文明单位;第6次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荣获中国中化科技进步三等奖、专利优秀奖和自贡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 借助领先的科研能力,中昊晨光形成业内先进技术优势,实施“通信线缆用PTFE树脂开发”项目,高频通信线缆用PTFE树脂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第二代高性能锂电密封用氟橡胶实现小试、中试和工程化放大,已在头部企业应用。此外,中昊晨光在氟材料领域拥有较强的技术转化能力,氟树脂产能达3万吨/年;二氟一氯甲烷、四氟乙烯、六氟丙烯等中间体实现配套,部分产品产能居国内前茅;中昊晨光及其合营公司晨光科慕氟材料(上海)有限公司的氟橡胶产能共5500吨/年;PVDF产能2500吨/年;2.6万吨/年高性能有机氟材料项目正在建设中。 (二)电子化学品 公司目前电子化学品业务主要集中在昊华气体,昊华气体具有较高的行业地位,是国内主要的电子特气研究生产基地之一。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特气制备和纯化全套技术,开发了一系列自主可控急需的电子特气产品,拥有多个国家、省部及行业级创新平台,是全国气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运行单位、化学工业气体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相关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副秘书长单位等。昊华气体业务类型主要有电子特气(刻蚀清洗气、离子注入/掺杂气、化学气相沉积/原子层沉积气、高纯混配气等)、电子大宗气体(超纯氮/氧/氢/氩/氦等)、工业气体及标准气、工程服务及供气技术和分析检验服务等。核心产品有电子级三氟化氮、电子级四氟化碳、电子级六氟化硫、电子级六氟化钨、绿色四氧化二氮、高纯硒化氢、高纯硫化氢、高纯氦气、VOCs标气、标准混合气体等,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显示面板、太阳能电池、光纤、电力设备制造、医疗健康、环保监测等领域。 公司含氟电子气体现有产能位列国内前列,新建4600吨/年电子气体项目已全部建成投产,西南电子特种气体项目预计于2024年开工建设。未来公司将继续不断提高技术转化能力,形成多品种、系列化、规模化的特种气体产品体系,充分发挥多年积累的技术领先优势,创造更多效益。 (三)高端制造化工材料 公司高端制造化工材料主要包括特种橡塑制品、特种涂料、化学高性能原料等。 特种橡塑制品包括特种橡胶制品和聚氨酯新材料,其中在特种橡胶制品领域,公司可根据用户需求,开发生产具有耐磨损、耐腐蚀、耐油、耐高低温等特殊性能的橡胶制品。具体而言,公司主要从事配套特种项目等行业发展的橡胶制品研制,产品包括橡胶密封制品、密封型材、橡胶软管、胶布制品、特种轮胎、特种有机玻璃等。公司相关子公司曾参与重点项目,并承担了民航客机密封型材的研发、生产任务;公司拥有中国特种轮胎的重要生产基地,系特种轮胎定点研制企业,公司国产航空轮胎试飞成功,推动实现民航轮胎技术重大突破;公司是国内重要的特种有机玻璃研制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相关领域。 同时,公司深耕工程橡胶产品及橡胶模压制品,如盾构管片弹性橡胶密封垫、遇水膨胀橡胶密封件、给排水管道和水泥顶管用橡胶密封件等,产品用于高铁车辆、工程机械领域,服务于石油化工、金属冶炼、矿山机械、水利电力、交通运输、建材环保、医疗卫生等行业,其中部分产品成功配套上海地铁、北京地铁、天津地铁、广州地铁、成都地铁、武汉越江隧道、南京长江越江隧道、上海黄浦江隧道等建设项目。 在聚氨酯新材料领域,公司主营产品为经选配、改性的组合料或浇注型系统料以及少量制品,产品应用于国民经济众多领域,包括汽车、建筑、家居、冶金、能源、电子电力、体育、服装、印刷等。公司子公司黎明院为依托建有国家反应注射成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聚氨酯弹性体河南省工程实验室,亦是行业协会理事长单位。公司不断突破产品性能瓶颈,凭借研发优势,有效缓解了我国对国外聚氨酯材料生产技术的严重依赖,如阻燃环保型高性能类聚氨酯材料,相关指标优于国家或行业标准,能够取代进口材料满足市场对环保性的要求,并同时兼具良好的阻燃性能;玻纤增强聚氨酯材料在国内成功替代客车的原有部件,不仅性能改善明显,而且制品生产效率显著提升,同时可节约原料,有效填补了国内相关技术空白。2023年,黎明院获批国家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试验检测类),“一种低有机物释放型聚氨酯高回弹泡沫”荣获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优秀奖。 特种涂料产品包括船舶涂料、工业重防腐涂料、飞机涂料等特种功能材料,客户覆盖多个领域。公司作为国内仅有的具有整船配套涂料研制能力的企业,产品可运用于从水线上、下到船舶舱室各部位,包含从常规涂料到特种涂料,从底漆、中间层到面漆的全船配套涂料产品,涵盖新造船、船舶坞修、维护及保养等配套服务,并为不同功能的船舶提供不同涂料应用配套体系。公司研制的特种功能涂料定制化特征明显,品种较多,包括水基耐高温防腐蚀涂料、空气干燥修补漆、示温涂料、新型飞机油箱用保护涂料、透波涂料等,耐热防腐等性能优异,能够满足飞机蒙皮和结构件、发动机油管、空气管、壳体、叶片等零部件、结构件和设备的防腐保护和装饰需求,相关产品得到客户认证,推进了飞机涂料的更新换代。此外,公司在工业重防腐涂料、环保型涂料、防火涂料等方面的研制能力亦较为突出,产品在石油化工、海洋工程、工程机械、交通运输及能源设施等应用领域得到广泛认可。 (四)碳减排业务 公司在二氧化碳捕集、碳资源利用、氢能制备技术方面有显著的优势。子公司西南院在上世纪80年代就成功研究开发了变压吸附气体分离技术,可以从各种工业混合气中分离提纯氢气、二氧化碳、甲烷及低碳烃类等,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次、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二次、是国家变压吸附技术推广的依托单位,是国内变压吸附气体分离技术行业的头部企业,是“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发展联盟”的发起单位之一,技术优势明显。 公司具有上下产业链整合优势,能够为客户提供全过程完整解决方案。在上游端,拥有碳捕集技术,可根据原料气提供PSA提浓或者吸收提浓以及CO2净化、液化等成套技术。同时,公司牵头研发的“CO2催化加氢高效合成甲醇”项目属于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已建成5000t/a中试装置,各项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催化剂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下游段,拥有众多具有竞争力或者国内独创的技术,如甲醇合成二甲醚、甲醇制醋酸、甲醇制乙醇、醋酸制丙烯酸等,可通过延伸产业链消化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的成本,达到二氧化碳减排并资源化利用的目的。 公司将依托低碳技术研究中心,聚焦生产过程碳减排、碳捕集以及二氧化碳资源综合利用等技术,旨在打造世界一流的低碳化工创新技术,成为国内领先的碳减排技术与服务提供商。报告期内,签订工程项目合同9.03亿元。实现大型化甲醇催化剂国产化,在国内三套180万吨/年煤制甲醇装置中实现自主研发。 除上述四大核心业务外,公司全资子公司中昊贸易经营专用化学品进出口及国内化工品贸易业务。在系统内推进采购销售一体化,完善供应链管理,实现内部业务协同,充分发挥协同效益。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核心业务为高端氟材料、电子化学品、高端制造化工材料和碳减排业务,同时在工程技术服务与创新等领域也有较大发展。公司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追求卓越”发展理念,以加快科技自立自强为主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聚焦主业优化布局为重点,通过布局各项业务,实现协同发展的业务模式,以关键技术自主创新为引领,推进核心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延伸,实现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的进一步增强。 (一)整合优质业务与资产,充分发挥协同效应 公司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以高端氟材料为拳头产品,保障公司未来稳步增长,以电子化学品、高端制造化工材料为成长产业,助力实现快速高质量发展,同时巩固提高国际领先的化工领域技术服务能力,并辅以开展高技术精细化学品的研制工作以配套国家重大产业发展。公司通过整合优质业务而充分发挥协同效应的高效发展模式,成为提供高技术、定制化产品协同配套及服务的综合供应商,有能力向全行业提供化工材料全套产品解决方案。 此外,公司发挥所属企业分布在全国多个地区的地理优势,将在采购及销售渠道的建立、采购成本及销售价格的控制和市场营销的拓展等各方面形成集约优势,使公司盈利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科研实力雄厚,技术转化能力突出 公司以实施“科改示范行动”为契机,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和奋力攻坚,创新活力进一步激发,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报告期内,公司在国资委“科改示范企业”年度专项考核中获评“标杆”最高评级,打造国有科技型企业改革样板和创新尖兵成效显著。 公司在高端氟材料、电子化学品、高端制造化工材料等多个领域建设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和科技资质。报告期内,子企业新创建省部级及以上平台4个,其中,黎明院获批“工信部第五批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试验检测类)”,昊华气体获批河南省企业技术中心、参建的“集成电路高纯化学品制备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获批立项并进入挂牌运行阶段,光明院获批“辽宁省特种气体专业技术创新中心”;子企业新获批省部级及以上科技资质4个,沈阳院获第五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西北院入选国资委“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名单,大连院获批“辽宁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及“辽宁省创新型中小企业”。昊华气体和中昊晨光分别入选工信部集成电路刻蚀气“一条龙”应用示范推进机构参与单位。截至2023年末,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累计达到12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科技资质)超过80个,所属多家企业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及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拥有以院士、国务院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及行业领军人物等为代表的专业化科研团队,为持续保持创新能力及技术领先地位奠定了基础。 公司坚持科技创新引领,以自有技术产业化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及成果转化带动业务发展,相关技术产业化与市场需求具有较强配套性,科研技术就地转化能力突出,其中氟树脂及氟橡胶、含氟电子特气等产品已居国内领先地位。公司累计荣获国家级、省部级、各级各类学会/协会以及社会力量科技奖项四百余项,子企业中昊晨光、黎明院、西南院、曙光院及株洲院的技术成果曾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公司主营业务核心技术全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其中“一种高性能聚氨酯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专利荣获第二十二届中国专利银奖,“一种挤管用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的制备方法及所得产物”、“一种甲醇低压羰基合成醋酸的催化剂体系及其应用”等7项专利荣获国家专利优秀奖。多家子企业作为国家多个化工细分行业的归口单位,主持制定、修订国际、国家、行业标准达百余个,公司据此具备能力引领技术突破方向,把握市场发展趋势。报告期内,黎明院“一种低有机物释放型聚氨酯高回弹泡沫”获得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优秀奖,西南院“大型化变压吸附(PSA)系统技术开发及应用”获得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昊华气体“聚酯纤维筒子纱超临界CO2无水染色机制及应用技术研究”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多家子企业共荣获中国中化科学技术奖励9项。株洲院“水性碳氢乳液”入选湖南省“工业新产品名单”,西北院“高屏蔽性特种导电硅橡胶材料及制品”、西南院“工业副产气制备燃料电池车用氢气技术及装备先进工艺”入选国资委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产品手册。 (三)发挥专精特新优势,促进协同发展 公司坚持科学发展和高质量发展,致力于推动贯彻落实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公司拥有7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旗下多家科技型企业主要以“小批量、定制化”模式提供专精特新产品研发及生产,并应用在重要领域。公司在一系列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彰显了业内领先地位。其中,曙光院成为国内第一家研制出专用子午线轮胎技术的企业;黎明院以化学高性能原料研制著名,是我国关键高性能原料生产企业;西北院专注于高端密封制品研发,2023年入选国资委“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名单。公司拥有一大批代表国内先进水平的专利技术,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部分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各类特种密封件、特种轮胎、特种涂料及特种有机玻璃等均为公司的代表产品。公司在专项领域较强的科研及生产能力、领先的技术水平及生产工艺,已促进形成布局合理、协同发展的产业结构。 (四)致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努力实现自主研发 在氟化工领域,公司拥有国家级“晨光高性能氟材料创新中心”、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认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中昊晨光“有机氟单体及高性能氟聚合物产业化新技术开发”技术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报告期内,中昊晨光优化通信领域用PTFE分散树脂中、高压缩比全系列产品的产业化生产技术,形成6个典型牌号产品;集成电路用高端全氟醚橡胶耐高温性能达到国际同类水平,实现自主研发;特种耐介质过氧化物硫化氟橡胶新产品已经成功应用于汽车锂电池和智能穿戴领域,获得行业企业认可。 在电子化学品领域,公司是国内具备高纯度三氟化氮研制能力的领先企业,是国内最早从事六氟化硫、高纯度六氟化硫和硒化氢研发和产业化的企业,拥有国家重要的电子特气研究生产基地,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种气体制备综合技术。公司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与成套工艺”子项目,研制的高纯度含氟电子气体四氟化碳和六氟化硫产品已在国内集成电路企业批量使用,实现了自主研发。报告期内,昊华气体突破集成电路用含氟电子气体产业化过程工程放大化制备技术,实现电子级三氟化氮、四氟化碳、六氟化钨的产业化生产;搭建共性技术开发平台,解决电子气体制备过程中的深度纯化、分析测试关键技术瓶颈,实现电子级六氟丙烷、电子级溴化氢、电子级氟甲烷、电子级二氧化硫等集成电路用电子气体新产品开发。 在高端制造化工材料领域,公司是国内重要的特种有机玻璃研制企业;是参与民用飞机、高铁等领域重大项目而实现自主研发以推动国产化进程的重点配套企业;是国内市场占有率领先的探空气球研制企业;是拥有特种轮胎重要生产基地的定点研制企业;拥有国内高性能原料科研生产基地;拥有海洋涂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洋涂料及功能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是国内具有整船涂料配套能力的重点企业,实现了防污涂料关键原材料的自主研发;同时,开发了专用领域特种示温涂料、水基耐高温涂料、高温电绝缘涂料等,填补了国内空白。报告期内,自主研制的民机防火密封橡胶材料通过适航认证,进入客户工程材料选用目录;完成国产支线飞机吊挂密封件自主设计制造,顺利通过适航目击试验并实现装机应用,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自主研发。 在技术服务方面,西南院是低碳化工领域知名的工程服务商,拥有工业排放气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变压吸附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国家碳一化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中化低碳化工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主要从事变压吸附气体分离、工业排放气资源化利用、氢能、碳一化工、节能环保技术研发与成果推广,众多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工业化。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部署,西南院已起草了氢能领域1项国际标准和6项国家标准,研发的工业副产气制备燃料电池车用氢气技术已在国内外推广20余套工业装置,服务北京冬奥会和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等地氢能产业发展,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报告期内,西南院研发推广的工业副产气制备燃料电池车用氢气技术为在四川成都举办的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提供服务保障;西南院联合鲁西集团开展二氧化碳高效制甲醇技术攻关,国内最大全流程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中试成功,催化剂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黎明院是国内蒽醌法制过氧化氢固定床技术的创始单位,该技术曾两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已累计推广转让建成投产90多套生产装置,并建成了年产32万吨国内单套规模最大的固定床蒽醌法过氧化氢生产装置。近年来黎明院不断对过氧化氢技术进行革新升级,瞄准己内酰胺和环氧丙烷行业对过氧化氢技术大型化、高效化、绿色化的需求,已成功研发过氧化氢流化床新工艺,助推我国过氧化氢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 (五)工程资质齐全,促进实现技术、产品及服务共发展 公司拥有化工石化医药行业专业甲级“工程设计资质证书”、甲级“工程咨询单位资格证书”、“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设计许可证(压力管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设计许可证(压力容器)”等多项资质,在碳一化工和气体分离净化两大领域技术位于国内领先地位,是我国PSA技术的创新源与引领者,为全球第三大变压吸附工程技术供应商。 公司基于长期积累而具备的化工工程咨询、设计及总承包业务能力,通过整合化工其他细分领域研发优势出众的企业,实现将现有工程相关业务能力与其他化工技术相结合,打造以科研支持技术服务,以技术服务增加配套产品需求粘性,协同促发展。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78.52亿元,同比减少13.40%;实现归母净利润9.00亿元,同比减少22.76%。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2024年,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发展韧性好、潜力足、空间大的特征没有变,经济稳定恢复和转型升级态势没有变,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利条件没有变。去年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国资委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相继释放了积极的政策信号,强调我国经济运行总体保持恢复向好态势。我国是世界上最有潜力的超大规模市场。随着社会预期逐步改善,高储蓄将逐步向消费、投资转化。我国政策空间仍然较足,降准降息、减税降费等宏观政策会对经济恢复持续提供支撑,有力推动经济恢复向好。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生产消费加速转型,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总体来看,虽然当前客观上内外部都面临一些压力和风险,但是这些困难是暂时性的、结构性的。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不断集聚增多。 公司现有主要业务领域集中于氟化工、电子化学品、高端制造化工材料和工程技术服务等行业,产品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多个领域。2023年公司部分产品遭遇到了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等挑战,但公司通过技术营销手段,利用差异化产品满足客户需求,总体经营业绩保持合理水平。公司作为科技创新型上市公司,在技术创新、生产制造等方面处于行业领先,是我国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排头兵,未来有望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发展机会。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战略定位为中国先进化工材料引领者。总体发展战略是:聚焦4大核心业务,即:以高端氟材料为核心的氟化工业务、以电子特气为优势并不断丰富产品组合的电子化学品业务、以高端应用为特色的高端制造化工材料业务,以及提供绿色低碳整体解决方案的工程及技术服务业务,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追求卓越”的发展理念,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创新型先进化工材料解决方案提供商。 (三)经营计划 2024年的主要生产经营目标是:实现营业收入83.40亿元;实现净利润9.81亿元。 (一)着力提高质量效益,推动经营绩效稳步向好 一是深入开展价值创造行动。强化顶层设计,把价值创造行动与对标一流、提质增效、卓越运营等工作有机结合,把短期目标与长期主义统筹推进,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题,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质量。把价值创造理念贯穿于企业经营决策全过程,科学决策、理性决策;把价值创造融入到企业管理运营诸环节,增强运营管控、集约化运作能力,进一步强化精益运营和精益管理;把价值创造导向体现到有效激励约束各方面,强化分类改革,针对不同业务建立更加科学精准的考核工作体系。 二是大力推进卓越运营体系建设。进一步明确卓越运营体系建设的年度工作目标、实施路径;深入分析公司卓越运营工作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统一筹划、大力推进卓越运营体系建设。卓越生产方面,加强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做好预测性维护;提升自动化水平,提高操作平稳率、仪表自控率;加强产供销一体化,提高经营计划管理精准性。卓越营销方面,运用模型和工具,建立从订单到回款的全流程管理机制,审视定价机制;深化客户画像和分级管理研究和推广应用;扎实推进销售电商平台建设。卓越采购方面,分期分批推动各企业数字化采购平台建设;加快实现业务流程标准化、线上化。 三是深入开展提质增效稳增长专项行动。践行“一切成本均可控”理念,持续加强精益化运营管理,推动经营业绩稳步提升。强化市场开拓,努力以量补价。立足“存量产能开足开优、新增产能及早达产”,着力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确保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从装置运行、降低成本、管控费用、提升效率等方面着手,确保实现提质增效收益目标达成。 (二)着力加强科技创新,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主体作用 一是加快原创技术培育。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科研院所集群的研发优势及技术底蕴,加快开展氟化工前瞻性技术研究,解决先进制程、环保型电子特气的关键共性技术,加强数字化和仿真模拟研究,探索建立高端化工制造材料正向设计研发体系,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政策支持,优化完善研发投入结构。加强与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联合研发一批高水平的核心技术和原创性成果,尽快实现更多技术的突破。集中优势资源推动承担的国资委重大科技攻关专项二期和重点技术培育专项等研究任务尽快实现重大突破。 二是加快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充分发挥产业链及高端应用场景牵引作用,重点围绕电子信息及通讯、交通运输及氢能新能源等高端应用领域,布局实施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科技产业化工程,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着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价值创造力,加快生产力“焕新”,加速高端氟树脂、特种氟橡胶、电子特气、高端化工制造材料等新产品开发及新技术迭代,为推进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供科技推动力。 (三)着力深化企业改革,加强项目建设管理 一是落实落细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贯彻落实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部署要求,聚焦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业务整合、治理管控等重点领域,以更大力度推进更深层次改革。推动公司“科改示范行动”第二期方案落地见效,力争在新的起点上取得新突破新成效。 二是狠抓建设项目全周期管理。按照公司项目建设管理提升行动方案,从细化管理、深化项目运营管理等9个方面,落实落细工程建设管控能力。运用PDCA管理模式,形成闭环管理,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坚决保障重点项目重要里程碑和关键节点落实落地。 (四)着力优化组织架构,构建高效运营管控模式 一是推动组织架构优化方案落地实施。紧密结合公司打造“中国先进化工材料领导者”战略定位的要求,充分考虑公司历史背景、以科技型企业为主的企业特色、业务多元的现实情况,按照打造“运营型管控为主,战略型管控为辅”的管控要求,开展组织架构优化工作。 二是持续强化数字化建设。围绕公司运营管控需求,加大数字化建设力度,增强“事前算赢、事中控赢”的能力。公司将继续拓展运营精细化管理平台的广度和深度。通过卓越运营一体化平台建设,以ERP升级为引领,打造企业标准管控模式。各企业通过承包商HSE管理、AI视频管控、科研项目管理、质量管理等专项系统建设,提升运营管控水平。 (五)着力推进HSE建设,努力实现“四个零”管理目标 一是切实压实安全环保责任。加大安全生产指标考核权重,严肃事故调查处理和责任追究,实行安全生产事故“一票否决”。持续深入开展VOCs治理,推动各企业落实减排措施,加强对VOCs重点排放环节各项问题的系统整改,针对重点难点问题,要压实责任,加强督导检查,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二是进一步夯实安全管理基础。扎实开展安全管理网格化,强化专业安全管理和属地责任落实,分层级落实网格内安全管理责任,推进专业安全管理力量下沉基层,持续夯实企业基层安全管理基础。加快推进在役装置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改造,公司力争2年内达到危险化工装置“零”手操。加快安全生产数字化系统建设进度,数字化赋能,助力企业安全管理能力提升。强化全员HSE责任落实,进一步完善HSE机制,不断提升管理标准和绩效,努力实现“四个零”HSE管理目标。 (六)着力深化管党治党,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保障作用 一是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把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全面深化主题教育成果成效,以更高质量的党建工作,引领助推企业更高质量发展。持续加强政治建设,不断提高政治三力。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确保学习全面性、时效性和侧重性。基础建设夯实发展根基,健全党建工作体系的“四梁八柱”,着力提升基层党建质量规范化、精细化、体系化水平。落实党员教育培训规划,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专业能力。党业融合共促发展合力,聚焦公司改革发展和生产经营重点任务,持续推进攻坚克难主题活动,搭建有效载体平台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二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挺进。严格履行监督职责,聚焦政治监督首要职责,加强对企业领导班子的监督,切实提高监督质量。做好纪检监督与其他各类监督衔接,持续提升监督效能。坚定不移纠“四风”,继续督促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作风建设长效化。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市场波动风险 如公司下游行业产业政策、市场需求发生重大变化,可能引起公司营业收入和利润的波动,进而对公司的经营产生一定的不确定性风险。 对策:及时跟踪市场变化情况,并相应调整经营战略和提升管理水平。进一步优化主业,积极调整产品结构,研发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进一步强化先进技术和高端产品的市场护城河作用。 2.技术风险 当前,国际科技竞争环境的不确定性与风险性骤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对科技创新自立自强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加快实现关键化工新材料国产化、提升重点化工新材料自主可控能力,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对策: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追求卓越”的发展理念,聚焦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前沿性及关键共性技术布局,加快传统产业领域技术升级,加快新产品新技术培育,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推进核心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强开放合作与协同创新,提升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驱动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3.安全环保和职业健康风险 公司业务涉及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和销售,存在由于自然灾害或管理不到位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环境污染事件和职业健康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可能对公司相关业务的开展带来不良影响,造成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环境污染或受到行政处罚。尽管标的公司高度重视安全环保和职业健康工作,采取各种措施降低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所造成的损失,但不排除上述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并可能影响标的公司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 对策:上市公司全面推进实施FORUS体系,夯实基层基础管理,切实提高风险隐患排查整治质量,切实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意愿和能力水平,深入排查整治重大事故隐患,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强化节能降碳管理。加强职业病危害源头治理,营造职业健康文化氛围。HSE管理基础不断巩固,管理水平持续提升,最大限度降低安全环保和职业健康风险。 4.客户信用风险 应收账款系公司与客户已结算但尚未收回的款项。公司存在应收款项发生坏帐损失的风险。 对策:对应收款清收实施动态管理,采取函证、上门催收、发律师函等多种方式进行催收,定期召开应收款管控工作会议,跟踪清欠工作进展情况;并将清欠工作纳入业绩考核范围,建立了清欠工作的长效机制。同时,本公司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公司会计政策要求,规范地计提了坏账准备,降低坏帐损失对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