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公司新闻 - 正文

兆龙互连24Q1业绩整体同比提升 高速铜缆系未来主要趋势

来源:全景网 2024-04-29 16:44: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兆龙互连24Q1业绩整体同比提升 高速铜缆系未来主要趋势)

4月28日,国内数据传输与连接领域代表企业兆龙互连(300913.SZ)同步发布了2023年年度报告、2024年一季度报告。年报显示,兆龙互连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55560.47万元,实现归母净利润9815.36万元,2024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6869.82万元,同比上升12.43%,实现归母净利润1760.62万元,同比增加11.91%,一季度整体情况有显著提升。

兆龙互连是国内数据传输与连接领域代表企业,业务与产品涵盖数据电缆、专用电缆、连接产品、布线系统解决方案四大类。其中,数据电缆是数据传输“最后一百米”的最优解决方案,也是兆龙互连的核心产品,2023年数据通信线缆收入规模达12292.36万元,占全年营收的79.02%。

有线通信领域中,光纤和数据电缆是数据与信号传输的神经,两者优势突出、彼此应用互补。光纤由于其传导损耗低、传输距离远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长距离有线数据传输,但其质地脆、机械强度差、弯曲半径大且光电转换器材成本较高,致使终端数据传输应用受限。而数据电缆以铜作为主要原材料,使得其机械强度好、耐候性强、弯曲半径小,同时无需光电转换设备即可直接使用,数据电缆成为数据传输“最后一百米”的最优解决方案。

在以太网供电技术(POE)下,数据电缆同时为具备POE功能的通信设备提供电能和数据传输,因此,智能工厂、智能家居、智能楼宇、智能安防等需要大量布置智能设备的场景中,数据电缆成为不可或缺的选择,这也是兆龙互连的业务聚焦所在。

目前兆龙互连的数据电缆产品涵盖5e类、6类、6A类、7类、7A类乃至8类,常用于企业网、物联网、住宅、商业、工业建筑等网络布线,广泛应用于综合布线系统、工业以太网系统、安防监控系统、数据中心系统等领域。

2023年连接产品收入为11932.76万元,连接产品是兆龙互连的另一看点,包括应用于高速互连、工业与医疗、通信与数据中心的各种电缆组件和连接器。兆龙互连在年报中提出“高速电缆组件是公司重点发展方向之一”,高速电缆组件主要应用于大型数据中心、服务器群等对传输速率要求高的领域。

兆龙互连在服务器内外高速连接产品上拥有全套自主设计能力,包括PCBA、线端连接器等,在信号仿真、结构设计和模具设计等领域拥有较深的技术积累,其无源铜缆和有源铜缆产品则针对不同的情况提供了不同的解决方案。

高速无源铜缆(DAC)组件系列产品在交换机、服务器连接应用时,其功耗在0.1W以内,其成本及传输功耗远低于光模块和有源光缆(AOC)。从而无源铜缆组件在短距离应用中凭借其明显优势,广泛应用于存储区域网络、数据中心和高性能计算机连接,大大降低了数据中心建设运维成本及制冷能耗。

高速有源铜缆产品(ACC)则是指采用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和内置电子芯片的铜缆产品,具有更高的带宽、更长的传输距离和更好的信号完整性,同时具有灵活性和可定制性,可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数据传输需求。高速有源铜缆将成为未来数据传输领域的重要趋势之一。

2024年3月18日,英伟达发布最新一代AI芯片架构Blackwell,首款Blackwell芯片GB200可以为大语言模型(LLM)推理负载提供30倍的性能提升,并将成本和能耗降低25倍,高效低耗是备受市场瞩目的焦点,根据其发布的GB200芯片架构以及以GB200为核心的NVL72全新网络架构,使用了约5000根铜缆(共计2英里)进行交换机和GPU之间的连接。

民生证券研报指出,此次GB200 NVL72架构发布将带动高速铜缆及相关连接器需求。此外,高速铜缆在数据中心和消费应用领域具备广阔应用场景,除在数据中心应用外,随着超高清显示产业的增长、XR元宇宙概念产业的发展以及医疗设备持续升级,高速铜缆正逐渐为更多元化的高速传输场景提供更多更优的解决方案。

据LightCounting报告,高性能计算HPC和人工智能AI应用将驱动DAC市场快速发展,2024年到2027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5%,并且英伟达将尽可能多地部署DAC以减小功耗。

全景网了解到,目前,兆龙互连的DAC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互联网知名企业,400G传输速率的产品已规模化生产,研发的800G传输速率的高速电缆及组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800G的国产化方案,打破了国外企业在高端DAC市场的垄断地位,积极参与国际产业链的融入。(全景网)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兆龙互连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