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股市直击 - 正文

明阳智能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原标题:明阳智能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明阳智能(601615)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促进绿色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态势是全球新能源行业的共识。2023年,中国风电行业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产业链发展、市场竞争等综合因素的共同推动下,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并在全球风电领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背景下,公司继续坚定执行风光储氢一体化布局和新能源电站滚动开发的总体思路,深耕海上和海外两个市场,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一)继续推进风机大型化和轻量化,进一步降低风机制造成本

  风机大型化和轻量化有利于提高发电效率,降低单位成本,对提升整体经济效益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在此基础上,公司风电整机的市场认可度和竞争力不断提升。

  在WindpowerMonthy发布的2023年度“全球最佳风电机组”榜单中,明阳智能MySE18.X-20MW海上风机因其卓越的性能和技术创新,获评“全球最佳海上风电机组”金奖。该风电机组是目前全球已下线单机容量最大、风轮直径最大的海上机组,并得到国家能源局的认可,成功入选《2023年度能源行业十大科技创新成果》。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风机对外销售9.69GW,同比增长32.66%;对应实现风机及相关配件销售235.17亿元,同比增长3.11%;风机及相关配件销售毛利率6.35%,同比降低11.42个百分点。

  (二)继续推进新能源电站滚动开发,提升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

  新能源电站滚动开发是公司的重要战略之一。公司通过风光储氢的一体化布局,提升自身新能源电站的开发和运营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公司自建自营新能源电站的收益能力;在适当时机对外转让部分风电项目公司的股权,提高资本的流动性和灵活性,实现轻资产的运营模式。

  报告期内,公司共实现电站运营收入14.99亿元,同比增长12.24%;电站运营业务毛利率为63.00%,同比增长3.12个百分点;公司在运营电站平均发电小时数1,568小时。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在运营的新能源电站装机容量2.56GW,相比去年同期增长70.47%;在建装机容量3.30GW,同比下降3.49%。报告期内,公司在运营的新能源电站共实现发电量40.1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0.46%。

  (三)光伏、储能、氢能产业相融,推进公司风光储氢一体化布局

  报告期内,公司以智慧能源应用场景创造牵引需求,推动新能源技术高端化、产业生态化、应用场景化,探索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应用场景和实现路径,形成新能源整体解决方案。通过持续加大对光伏产业、电力电子储能产业和氢能产业的投入,以实现平衡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从而提高能源整体利用效率和电网的稳定性。随着公司风光储氢一体化布局的持续完善,通过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创新,结合风光储氢整体电站的设计理念和实施能力,实现风光储氢协同效应,逐步达成风光两翼一体化布局的产业集团宏伟蓝图。

  (四)产业与资本双轮驱动,探索多元融资模式

  2023年公司为响应国家政策号召,深化产业与资本融合,通过开展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有效盘活存量资产,促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采用“公募基金+资产支持专项计划+项目公司”的交易结构,拓宽公司融资渠道、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为项目建设提供长期稳定的权益资金。发行基础设施公募REITs是公司实现新能源电站“滚动开发”的重要模式,通过产业与资本双轮驱动,提升公司资产运营模式及商业模式,进一步打造全球领先的智慧能源产业集团,实现能源绿色、普惠和智慧化。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快速增长

  在能源转型和能源革命的浪潮下,国内风电和光伏发电已经进入全面“平价上网”时代。

  受益于风机单机容量大型化、轻量化的技术革新,风电度电成本持续下降,行业需求亦随之持续快速增长。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2023年风电新增并网容量75.9GW,同比增长102%;截止2023年底,累计并网441.34GW,同比增长20.7%。

  受益于光伏上游产业链成本下降、新技术推动转换效率持续提升,光伏度电成本呈下降趋势,因前期产业链价格过高而压抑的装机需求开始集中释放。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2023年光伏新增并网容量216.88GW,同比增长148.12%;截止2023年底,累计并网609.49GW,同比增长55.2%。

  随着新能源装机规模的持续增长,风电和光伏在我国电力能源体系中正在从辅助能源逐步向主力能源转变。可再生能源的有效消纳为我国能源转型提供了有效保障。2023年,我国风电平均发电利用率为97.3%,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光伏发电利用率98.0%,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

  (二)风光大基地建设全面规划,为十四五期间风光装机提升提供有效路径

  在稳步推进结构转型,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中长期发展目标的指导下,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将发力建设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风光大基地和以山东半岛、长三角、闽南、粤东、北部湾为重点的五大海上风电基地集群。

  根据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规划布局方案》,到2030年我国将规划建设风光基地总装机约455GW,这为我国十四五乃至十五五期间风电和光伏新增装机进一步提升提供了有效的路径。

  我国海洋能源的开发以海上风电为主,随着海上风电技术的发展、降本的推进以及在漂浮式领域的探索,海上风电逐步成为实现新能源普惠制的重要方向。在十四五规划的指导下,五大海上风电基地集群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装机规模和发展态势。“大基地”海上风电集群能够实现清洁能源集中集约化开发,有效地解决了新能源在能量密度较低、占地面积大方面的挑战。

  (三)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进程加速,电力体制改革逐步推进

  新型能源体系的建设伴随大规模新能源和分布式能源接入,这对我国新型电力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推进能源供给结构转型升级变得愈发重要;在这一基础上,我国建立一个全国化、多功能且健全稳定的电力交易市场的工作也在逐步推进。根据国家能源局信息显示,2023年全国电力市场交易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国电力市场交易电量5.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9%,占全社会用电量比例为61.4%,同比增长0.6%。全国性电力交易市场的逐步建设,为可再生能源的建设和消纳提供了进一步的支撑。未来新能源装机规模将会进一步提高,整体行业发展向好。

  (四)风电海外市场潜力巨大,中国风电企业积极走向海外寻求新的发展模式

  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统计,2023年全球风力发电装机容量新增了77.6GW,中国的新增陆上风电装机容量为44.7GW,海上风电装机容量为5.1GW,占全球新增装机总量超过三分之二。

  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代表的主要能源消耗地区先后出台新规划,在加大新能源电站的建设规模的同时进一步简化新能源电站的审批手续,并给予不同程度的补贴或资金支持,为风能行业带来了新的增长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当前的全球能源转型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风电企业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通过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与国际合作伙伴共同开发项目等多样化的途径来扩大其全球业务。此外,通过在海外证券交易所上市,从资本市场加强中国风电企业在国际市场的渠道建设和品牌塑造,从而提升自身的国际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一)公司主要业务及行业地位

  明阳智能以创新清洁能源、造福人类社会为使命,以做全球清洁能源智慧化、普惠制的领导者为愿景,致力于打造清洁能源全生命周期价值链管理与系统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目前已发展成为国内领先、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智慧能源企业集团。

  公司目前已建立了以华能、中国大唐、国能投、华电、国电投、三峡、中广核等国有大型电力集团和其他民营电力集团为主导的稳固市场客户群,主营业务主要涵盖:1)风机及其核心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2)新能源电站发电业务;3)新能源电站产品销售业务;4)其他业务。

  (二)公司主要产品及解决方案

  (1)风电机组制造

  公司风电整机制造板块包含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及其核心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等业务。针对世界各地的不同风况和气候条件,包括低温、沙尘、台风、盐雾、高原等严酷环境,公司研发和设计了适应不同特殊气候条件的陆上和海上风机,形成了“覆盖当前、着眼未来”的多产品布局,包括单机功率覆盖1.5-11MW系列陆上型风机和单机功率覆盖5.5-22MW系列海上型风机。每个系列的风机又包含不同叶轮直径,适应不同地域、不同自然环境的风况特点。在同一叶轮直径基础上,公司根据不同环境条件推出了常温型、低温型、超低温型、宽温型、高原型、海岸型、抗台风型、海上型、海上漂浮式等系列机组。公司目前是国内风力发电行业产品品类最为齐全,布局最具前瞻性的领军企业之一。

  (2)新能源电站发电业务

  在新能源电站运营环节,公司通过建立新能源(001258)电站智能管理大数据平台,对新能源电站运行数据进行实时监测与分析,并结合物联网、云存储及大数据分析等前沿技术,重点打造远程监控、在线状态监测、远程故障诊断与修复、风/光功率预测、视频监控等系统,实现新能源电站运营全过程的透明化管理。目前公司在运营新能源电站遍布全国各个区域,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成熟业务形态。同时公司亦建立了完整的后市场服务价值链核心团队,覆盖新能源电站的基础定检、运维、优化等高端服务板块。在保障新能源电站运营的前提下,通过提升新能源电站发电量,从而实现提升公司运营新能源电站的发电收入。

  (3)新能源电站产品销售业务

  在新能源电站产品销售环节,公司基于“滚动开发”的轻资产运营理念,以“开发一批、建设一批、转让一批”为主要的经营模式。公司以“滚动开发”的模式开展新能源电站建设,实现“风资源溢价”、“风电产品销售”和“EPC价值”等多重价值量的兑现。

  (4)其他业务

  除以上主营业务外,公司围绕新能源领域进行了相关的拓展,具体包含:光伏业务、新能源电站EPC业务及配售电业务。

  打造风光两翼的一体化布局,公司在光伏领域持续推进HJT光伏电池和组件业务、Topcon光伏组件业务和钙钛矿新型光伏电池研发项目。

  新能源电站EPC业务是借助于公司自主形成的新能源电站设计经验,通过承建第三方业主的风电场或者光伏电站,从而实现EPC业务收入。

  配售电业务主要包括售电业务和配电业务。在售电业务上,公司下属售电公司通过电力交易平台向发电主体批发购电,获得电价差收益;另一方面,售电公司通过为用户提供电力需求侧管理服务获得调峰收益。在配电相关业务上,公司主要开展智慧化增量配电网项目服务。配电公司通过公开投标、政府优选等方式获取增量配电网的经营权,建设区域内220kV、110kV、35kV、10kV的供电线路及变配电设施完成区域组网。公司向协议用电企业供电并收取电费,同时为其提供需求侧管理、综合节能等能源效率管理服务与电力运维服务。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领先的行业地位

  公司始终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以高端装备制造业为核心,以推进清洁能源普惠制为己任,坚持创新引领、自主研发,推动公司业务围绕风机制造、新能源电站开发运营全面发展。公司凭借在新能源技术创新、零碳应用场景打造和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中转型中的出色表现,入选“2022福布斯中国可持续发展工业企业TOP50”,并在“2023年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中居第33位。2023年,公司以创新研发引领产品先进可靠,凭借多个“全球最佳”的成绩领跑行业,并蝉联全球创新产品入选国际权威风电行业媒体WindpowerMonthy榜单最多的风电企业,展现了公司研发团队科技创新和自主研发的强大实力,同时也彰显出全球市场对公司产品的高度认可。据WoodMackenzie统计,公司以1.8GW的订单量位列年度海上风电新签订单量之首。

  公司在陆上和海上风电领域均已进行了长期且深厚的技术积累,具有低成本、高稳定性、高发电量等特性的MySE系列风机技术路线已经获得了市场的一致认可。海上风机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发布了全球最大海上风电机组MySE22MW,并下线全球单机容量最大、风轮直径最大海上风电机组MySE18.X-20MW,该海上风机组获评WindpowerMonthy2023年度“全球最佳海上风电机组”金奖。陆上风机方面,公司陆上超大单机容量风电机组MySE11-233并获得WindpowerMonthy2023年度“全球最佳陆上风电机组(5.6MW以上)”银奖。

  公司打造了海上风电智能运维规划系统、基于大数据平台的故障预警模型、离线故障预警模型、健康度管理平台等智慧运维新模式,可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定制化整体解决方案与智慧运营服务。

  同时,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在生产基地布局方面提供“公司-客户零距离”服务,在全国完成了一系列生产基地的建设,保证了产品、备件等资源能够在生产交付和后市场运维服务中实现低成本运输和快速响应。

  (二)强大的核心技术研发能力

  公司是国内风机大型化的先行者,具有产品更新快、成本更低、发电量更高、技术路线优势更加明显的先发优势。公司风机技术路线历经了十余年实践积累和数次升级,具有模块化设计、结构紧凑、效率高、发电性能优异、防腐性能优良、工程施工便捷、易维护等优点。

  在技术创新方面,公司先后攻克了叶片用碳纤维拉挤板新材料与新工艺、混凝土预制件材料创新技术、机械传动新系统设计、海洋能源和海洋工程系统技术、智慧化数字化创新应用、风机智能控制监测与故障识别诊断等技术。在量产机型方面,公司已经形成了3MW到16MW级全系列的MySE系列风机产品谱系。在新机型研发方面,公司将进一步推动风机单机容量提升和标准化、轻量化制造,以及海上漂浮式风机的研发和技术储备。

  针对能源立体融合开发过程中存在的数据孤岛问题,报告期内,公司上线了“海洋智慧大脑”深远海AI综合能源管理平台DeepFusionX。该平台可加强大数据治理、共享、分析与预测,提升海洋综合能源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从而实现全息感知、智能传输、协同控制。

  (1)机组大型化和轻量化技术

  公司通过研发,克服了机型在不断大型化、轻量化过程当中,面临的诸如风机传动链稳定性、发电机载荷稳定性等问题。公司陆上风机机型单机功率正在以3MW、4MW主力机型向5MW、6MW、7MW、8MW机型推进。海上风机机型单机功率从5.5MW到6.45MW已经迭代到8MW、11MW、12MW、16MW和更高的18MW、22MW机型。

  同时,MySE系列风机搭载了先进智能控制技术和状态运维技术,该技术一方面使得机组具有运行状态智能化监测及预测功能,即可对机组的亚健康状态和可靠度进行预测,保证机组健康稳定运行;另一方面,该技术可以智能化的安排运维计划,即根据检修项目任务池、运维人员情况、检修工时等信息,再结合机组健康状态、气象预测数据,通过大数据智能算法模型排布出一个损失电量最少的时间段作为建议维护时间,提升发电量。

  (2)海上风电技术

  目前公司的MySE系列风机依靠成熟可靠的结构设计,相对于同行业有着明显的尺寸和重量优势。MySE系列风机配备有全密封的机舱设计与高效热能交换器,保证机组具有优异的海上防腐性能;同时能使很多不可开发的海上风电资源变成可开发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业主的经济性需求。

  经过多年的研发,公司通过持续精进核心技术,针对中国海上的独特条件对MySE系列风机进行定制化设计,具有优异的抗台风性能。公司通过掌握海量数据(603138),全面分析台风的风速风向、湍流强度、风切变、阵风系数、机组运行状态等,将研究成果融入到MySE系列风机的抗台性能设计中。公司研发团队通过模拟台风的工况条件,计算得出台风条件下机组的载荷情况,从而让MySE系列风机符合最严苛的台风环境条件要求。在抗台智能化方面,针对不同地区、风场甚至机位,搭载个性化的抗台控制策略,公司风机可进行智能逻辑判断,主动应对台风侵袭。

  通过多年的积累,公司已成为行业内掌握台风风场实际运行数据最多的公司,也是抗台风风机中的“第一品牌”。截至目前,公司已有超过2,000台风机在台风区域运行,这些风机先后经历了数十场不同等级的台风,最大台风等级达到18级,均安全可靠、稳定运行。

  (3)超长叶片技术

  公司一直坚持海陆叶片自主设计,具备完备的叶片气动、叶片结构和叶片载荷的迭代设计开发能力,可以自主完成新叶片型号的设计及制造,用以与自主设计的风机机型进行组合,具有独特的先发优势。报告期内,公司自主研制叶轮直径达230米的全球已下线叶轮直径最大的陆上机组叶片。机组搭载的超长叶片通过材料、工艺、结构、精益制造和智能数字“五位一体”的创新矩阵,结合多目标优化方法,可有效应对严寒、高温、风沙等极端环境条件,提高生产可靠性和结构安全性,保证优异气动效率和发电能力。此外,公司通过采用轻量化设计以及气弹稳定性分析技术,保证叶片低成本以及台风下可靠性。叶片技术的创新,是风机未来度电成本降低的核心手段之一,同时掌握整机设计技术和叶片设计技术将使公司在竞争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4)深海漂浮式风电技术

  公司持续进行技术革新、引领行业创新,成为国内漂浮式机组开发应用的积极践行者。专注于深远海风力资源的开发利用、风机性能的优化和安全可靠性的增强等关键技术领域的研发创新,为推进漂浮式风力发电技术不断进步贡献力量。同时,公司加强技术研发投入及专业技术人员能力建设投入,在风浪数据收集、海上风机创新研发和海上风电施工方面取得了大量的技术成果和积累,围绕深海漂浮式技术与国内外优秀研究机构进行了多次技术交流合作及技术攻关,为深海台风海域提供了优良的载荷传递、结构安全、运动响应平稳的半潜式漂浮式基础解决方案,为公司海上风机走向深海提供了安全可靠、成本可控的重要基础。

  报告期内,采用公司MySE7.25-158漂浮式风机的中国首座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已成功并入文昌油田群电网,成为我国首个在水深过百米、离岸距离超百公里的“双百”条件下运行的深远海漂浮式风机。“海油观澜号”的成功研发标志着我国在海洋风力发电技术上的重大突破,也为全球海洋风力发电领域的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技术支持。

  (5)新一代光伏高效电池技术

  新一代光伏HJT电池技术拥有更高的转化效率,具有低衰减率、易于薄片化、低温性能以及工艺步骤少等优势。随着设备国产化以及辅材成本下降等关键节点取得不断突破,光伏HJT电池有望成为N型电池技术革命的重要参与者。

  报告期内,公司发布了全新一代“朱雀”系列高效HJT电池组件。该系列产品以高转换效率、高双面率、卓越弱光性能、低温度系数和高稳定性等综合性能优势实现技术引领,出货量逐步攀升,产品品质得到了国内外客户充分认可。全球权威认证机构TV北德集团为公司HJT组件产品颁发认证证书。凭借基础耐候性能、耐腐蚀、耐PID等方面的优异表现,公司高效HJT组件产品顺利通过型式试验、安全验证、工厂质量能力验证等专业审核和评定。

  (三)核心零部件自研自产的能力,强化自主化水平和产业链控制力

  风机零部件质量决定风机质量。公司具备叶片、齿轮箱、变频器、变桨控制系统、电气控制系统等各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研发、设计、制造能力,以及进行一体化建模与模型验证研究的能力。公司掌握风机核心部件的研发、设计和制造能力,不仅可以有效控制成本,提升盈利能力,还可以从整机系统角度对风机部件进行优化设计,提高风机运行效率及可靠性,从而更好满足客户的多层次需要,保持企业的产品核心竞争力。

  供应链方面,公司持续推进供应链垂直一体化,深化供应链整合,实施积极的供应链政策。通过加强对上游供应链的管控力度,公司在有效控制质量、保证交付的前提下,成本得到进一步控制。此外,公司对关键零部件的技术储备和持续投入,使公司可向供应商输出技术,整合其生产能力深度绑定或自我配套生产能力,服务于公司的整机技术迭代,并可更好地满足公司持续的机型升级需求。

  (四)强大的创新和研发能力,持续打造技术领先优势

  通过整合全球资源,公司目前拥有国内领先的叶片设计团队、齿轮箱设计团队、发电机设计团队、核心研发仿真团队、整机研发测试团队、液压润滑冷却系统设计团队、智慧能源研发团队、智能化运维团队。公司还建立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广东省风电技术工程实验室、广东省工程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在美国硅谷、德国汉堡,以及北京、上海、深圳建立高端前沿研发中心。此外,公司与国内外知名机构ECN(荷兰的国家级能源实验室)、DNVGL(德国劳埃德船级社)、Fraunhofer(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院)、Romax(世界顶级传动链设计商)等国际知名机构的科研合作,在气动弹性力学研究、齿轮箱设计、传动链系统设计、复杂地形风资源测算、先进控制策略开发等风电前沿技术领域突破发展。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85,907.65万元,同比下降9.3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7,245.12万元,同比减少89.1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742,271.37万元,同比减少2.45%。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将以“地蕴天成、能动无限”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以“做全球清洁能源智慧化、普惠制的领导者”为战略定位和公司愿景,致力于提供专业的清洁能源全生命周期价值链管理与系统解决方案。公司将始终践行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发发展和共享发展的五大发展理念,创新清洁能源,造福人类社会。公司聚焦“大海上”“沙戈荒”战略,深化海陆全方位创新布局,旨在用创新技术推动风电向“双碳”“平价”时代迈进。公司将通过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积极发展与之配套的产业服务业态,实现价值链延伸,推动公司向综合能源供应商转型。

  (三)经营计划

  2024年,公司将秉承市场导向、客户至上、质量效益为先的原则,坚定不移地推进应用场景创新和成(002001)本控制,通过整合风光储氢与电氢氨醇产业的生态优势,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主要经营举措如下:

  (1)深化降本控费,构建高效运营体系

  2023年公司全面深化推进“降本控费”战略取得了一定成效。面对平价带来的持续压力,公司将通过技术提升与创新、组织结构调整与革新、流程优化与再造等方式进一步细化费用的管控和高效的运营。此外,公司还将积极探索新的技术和材料,以提高风电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同时降低维护成本。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优化生产流程,公司将进一步提升产品的性价比,满足平价时代市场的需求,确保公司的长期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2)“滚动开发”轻资产运营,加速综合能源供应商转型

  基于“滚动开发”的轻资产运营理念,以“开发一批、建设一批、转让一批”为主要的经营模式,公司将持续根据市场需求,充分发挥公司研发的领先性和风机技术的优越性,在推动机组大型化、轻量化和风电度电成本的下降上加强研发投入,加速公司向综合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3)创新商业模式和产业链布局,打造矩阵式高端装备制造业体系

  公司以做全球清洁能源智慧化、普惠制的领导者为愿景,全面展开产业链横向和纵向布局。

  公司将继续向下拓展新能源电站开发、建设和运维,打造领先的海陆新能源整体解决方案;通过产业链横向布局与纵向延伸,发挥技术创新和全产业链布局的整体协同优势,打造风光储氢一体化的矩阵式高端装备制造业体系。

  (4)构建“一总部、五中心”布局,加强人才储备能力和战略落地能力

  公司高度重视人才储备,并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一总部、五中心”的研发创新平台,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是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为构筑公司高质量发展,提高战略落地能力,公司立足人才全生命周期职业发展规划,不断优化和完善培养体系及职业发展通道,旨在助力员工全面发展,提升公司业务绩效,为实现集团战略目标和可持续发展构建强大的“人才引擎”。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公司业务受到全球经济发展周期性影响的风险

  公司业务的主体为风机制造和新能源电站建设运营,作为风电整机产品的主要生产商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业务存在受到全球经济发展周期性的影响导致经营情况出现阶段性波动的风险。

  (2)“光储氢”等新业务开拓不及预期的风险

  目前公司光伏、储能、氢能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资本投入和团队建设,可能存在业务发展规模和经营业绩有时间差而导致短期不及预期的风险。

  (3)海外市场拓展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公司正在积极的开拓海外市场。但海外业务所面临的商务环境与国内相差较大,需要经验丰富的团队和专业技术支持。公司海外业务的发展可能存在因种种因素而导致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立新能源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