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股市直击 - 正文

齐鲁银行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原标题:齐鲁银行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齐鲁银行(601665)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范围与经营模式

经依法批准与登记,本行的经营范围为:人民币业务: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结算;办理票据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从事同业拆借;提供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办理地方财政信用周转使用资金委托存贷款业务;证券投资基金销售。

外汇业务:外汇存款;外汇贷款;外汇汇款;外币兑换;国际结算;同业外汇拆借;外汇票据的承兑和贴现;外汇借款;外汇担保;结汇、售汇;资信调查、咨询、见证业务。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等审批机关核准的其他业务。

本行在银行业监管部门批准的经营范围内,向客户提供公司及个人银行产品和服务,并从事资金业务,业务和网络主要集中在山东省,辐射天津、河南、河北,拥有16家村镇银行。通过不断推出创新金融产品并提供高效优质服务,在中小型企业客户领域及县域金融、零售金融领域拥有了成功的经验和相对的竞争优势,已迅速发展成为山东省具有相当规模和实力的商业银行。本行的业务渠道主要包括传统银行网点和电子银行渠道,其中电子银行渠道包括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微信银行和自助银行等。本行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利息收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和投资收益。

二、行业发展情况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面对异常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国民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人民银行适时强化逆周期调节,精准有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促进货币信贷总量适度、节奏平稳,强化对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的精准支持,引导资金更多流向民营小微、乡村振兴等薄弱环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不断提升。监管部门扎实推进中小银行改革化险,妥善处置高风险机构,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加大对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普惠小微等领域信贷支持力度。银行业牢牢把握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基本要义,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优化供给结构,积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资产质量总体保持平稳,风险抵补能力充足,流动性保持较高水平,服务实体经济成效显著,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本行始终坚持“服务城乡居民、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地方经济”的市场定位,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脉络,坚持审慎稳健经营,固守本乡本土,专注主责主业,打造特色优势,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核心竞争力。

1.股权结构多元均衡,公司治理科学高效。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包括境外战投、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个人的多元均衡的股权结构,在健全有效的“四会一层”法人治理架构基础上,不断完善适应自身发展的决策科学、执行高效、监督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为稳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公司治理根基。

2.组织架构扁平化,运营机制敏捷灵活。持续革新组织架构,不断完善与地方紧密对接、紧贴市场、紧贴客户、灵活高效的体制机制。在总行层面搭建了“大公司”“大零售”“大运营”的总体架构,形成了公私联动、上下联动、紧密协作的高效联合作业机制。组织架构较为扁平化,决策链条短,有利于本行提供灵活高效的服务、提高市场反应能力以及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3.战略方向坚定,发展模式持续创新。保持战略定力,推进战略迭代升级,构建新时期兴行治行“六维战略体系”,形成了零售基石、城乡联动、绿色金融、数字化经营四大发展战略。按照六大业务板块战略定位,即“零售金融是高质量发展战略基石,县域金融是城乡一体发展抓手,普惠金融是可持续发展新引擎,公司金融是全行业务重要支柱,金融市场是全行重要利润中心,互联网金融是线上获客经营渠道”,持续创新商业模式,加快数字化转型赋能,强化人才、科技、运营、战略支撑保障,一体化推进全行各业务板块联动协同发展,提升金融综合服务能力。

4.零售金融特色明显,客群基础日益深厚。大力实施“零售基石”战略,深耕地方、扎根当地,形成了忠诚深厚的客户基础。建立了从总行、分行到支行一贯到底的大零售转型组织架构,全方位推进零售业务商业模式、体制机制、机构建设、营销渠道、产品体系等方面的转型。加快实施财富管理战略,不断丰富产品货架,构建“自营+代销”经营模式,拓宽财富中收来源。坚持科技赋能发展,优化迭代数字化精准营销平台,打造线上权益平台,不断优化各类生活服务场景。强化客户分层分群,持续创新“养老金融”“儿童金融”特色服务,获客、拓客能力显著增强。

5.普惠业务优势突出,中小微服务质效不断提升。始终坚持普惠金融发展路径,积极做支持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等重大方针政策的践行者,形成了独具特色、覆盖全行的普惠金融体系。在山东省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中率先设立普惠金融部,按照深耕主业、做精专业的思路,持续加强银政担合作,推动小微服务向“线下+线上”模式转型升级,形成了“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良好氛围,为广大中小微客户提供便利、高效的金融服务。

6.县域市场持续深耕,服务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多年来持续深耕县域市场,将县域板块作为全行战略增长的重要支撑,推动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拓面提质,县域金融业务贡献度不断提高。充分发挥城乡联动效应,加快下沉金融服务,推进县域服务渠道建设,持续加强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专属品牌建设,构建县、乡、村“三位一体”的服务网络,形成“一县一品”精品工程,搭建数智乡村服务平台,县域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大幅提升。

7.持续筑牢风控防线,全面夯实内控合规。坚决筑牢风控防线,逐步形成了与业务发展相适应的风险管理和内控合规体系。持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积极引入大数据风险管理手段,完善风险识别、计量工具和方法,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充分发挥内部专项检查、重点领域排查、内部审计和人民银行、监管机构、外审机构的监督检查作用,不断增强内控合规建设和案件防控,建立了“三内三外”“一防一控”的风控协同联防作业机制,搭建“大监督”格局,推动纪检监察、合规、内审、监事会监督贯通协同。

8.企业文化优秀鲜明,凝聚持续发展动力。积极践行“忠诚、责任、创新、效率、专业、奋斗”的核心价值观,为客户提供满意服务,为股东创造理想价值,为员工提供发展平台,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倡导“敬业爱岗、求真务实、团结向上、勇于创新”的企业精神,并以此凝聚形成了齐鲁银行特有的家园文化。在鲜明的家园文化引领下,形成了一支专业水平较高、业务能力突出、综合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具有较高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执行力。

四、主要业务情况

(一)公司银行业务

本行将公司银行业务作为服务本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战略支柱,精耕“两户”建设,深化转型发展,推进精细管理,经营质效保持较好水平。报告期末,公司存款余额2,032.5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6.75亿元,增幅8.94%;公司贷款(不含贴现)余额2,080.2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54.43亿元,增幅20.54%。

扩户提质,筑牢业务发展根基。加快对公基础客群培育,全行“以客户为中心”经营理念持续深化。加强与省市级国企客户的全方位对接合作,积极拓展优质上市公司、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资源,通过各级经济主管部门、园区、商会、协会等企业服务平台实现批量获客。年内,对公新开户2.11万户,对公活跃客户达11.41万户,增幅14.56%,对公基础客户达6万户,增幅11.41%;积极引导客户使用公积金缴存、现金管理、资产池、数字人民币对公钱包等功能,“一户多开”“一户多办”效果显现。

坚守本源,强化金融服务供给。聚焦山东“十强产业”、济南“项目突破年”等政策重点支持产业、项目,满足企业合理金融需求,实现信贷高效投放。落实绿色金融发展战略,推出能效益贷、低碳益贷、文旅易贷、园区易贷、绿色碳惠贷等多款绿色金融产品,获评山东省银行业协会ESG评价A类行,排名位列省内城商行首位。积极响应济南民营企业攀登行动,在银企对接、银担合作、便捷审批等方面,提前预判、全面谋划,抢早抢先抓好服务工作,全年向民营企业发放攀登贷金额居全市首位。

深耕厚植,纵深推进科技金融。制定科技金融三年发展规划和改革实施方案,加快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建设,成立济南科创金融中心支行,发布“齐鲁科创”品牌。创新科技金融审批模式,成立总行科创金融审批中心,为全行科创授信业务审批提供专属绿色通道。推出“未来星”“启明星”科技金融服务方案,启动“库、链、圈”三大基础性工程建设,聚焦企业资源建库,针对重点产业建链,围绕产业生态建圈,提供多元化综合金融服务。报告期末,科技型企业授信余额459.28亿元,授信户数2,925户,居山东省金融机构前列;济南地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授信覆盖率分别达到38%和58%,居济南地区金融机构首位。创新突破,加快国际业务发展。推进线上化产品创新和系统建设,形成覆盖国际结算和贸易融资两大板块、企业网银等四个渠道、十六大类业务功能的线上化产品体系,线上交易占比近四成。推出“进口贷”“出口退税贷”“电子仓单质押融资业务”等创新产品,强化推广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创新应用。精准施策“稳外贸、促外贸”,通过减费让利系列活动及跨境人民币政策宣传,惠企千余家。积极贯彻落实监管要求,提高外汇和跨境人民币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荣获2023年山东省“践行诚信兴商理念,护航健康外汇市场”技能竞赛团体二等奖、2023年山东省跨境人民币业务成果宣传竞赛团体二等奖。

转型升级,提升投行服务能力。积极发挥金融中介职能,通过多元化的产品组合服务客户,进一步拓宽资金朋友圈,围绕持牌金融机构资金偏好,大力发展撮合等轻资本业务,满足产业类客户的融资需求。成功发行山东省内银行单笔规模最大融贸类ABS业务5.7亿元,储架供应链ABS荣获2022年度山东省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大优秀金融创新产品。

深化合作,拓宽机构业务领域。进一步深化政银合作,新增各类银政资质五十余项,通过对接国库集中支付代理、财政社保资金专户管理、住房维修资金线上缴存及专户管理等系统,为各级财政、住建等部门提供现金管理及资金监管服务;结合全省、各市重点项目需求,开立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账户、农民工工资代发和保证金监管账户等,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

(二)个人银行业务本行坚持零售基石发展战略,以新三年发展规划为指引,聚焦客户经营和转型升级,加大产品创新力度,持续优化业务结构,稳步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提升零售业务贡献度。报告期末,个人存款余额1,948.2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17.53亿元,增幅19.47%;个人贷款余额837.1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9.11亿元,增幅11.91%。

深耕客群经营,持续夯实战略根基。获得济南市市直工资统发业务资格,实现银政代发资质重要突破。不断提升社保客户服务能力,省内率先推出社保卡“同号换卡”,全网点实现社保卡“上门发卡”服务,解锁社保卡“加载公交”应用新场景,多角度开展社保卡惠民活动,累计服务93万社保客户。依托“萌小齐”儿童金融子品牌,组织儿童财商活动400余场,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探索银发客群服务新模式,在滨州地区发行“常清泉”养老联名卡,整合餐饮、医院、旅游、银行、公交、超市等多方资源,组建“常清泉综合为老服务联盟”。报告期末,本行零售客户数达到723.64万户。

加速个贷转型升级,促进消费便民惠民。积极响应国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相关工作部署,紧跟房地产信贷政策,稳步有序推进存量首套房贷利率调整工作,及时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支持刚需、改善型群体的合理购房需求。贯彻落实金融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决策部署,持续优化消费金融业务策略,提高信贷资金可得性和便捷性,报告期内,消费贷款增量较同期实现翻番。积极践行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推动汽车分期业务自动化改造,投放额取得较快突破。加速形成信用卡产品特色,携手山东泰山足球俱乐部发行球迷专属信用卡,满足个性化金融需求。聚焦财富管理,着力满足多元需求。加强客户分层分类管理,注重高净值客户经营维护,以客户生命周期为轴线,满足客户多元资产配置需求。持续丰富财富产品线,甄选多家理财子公司、保险、贵金属、基金产品,为客户提供多样化投资选择,扩大中收来源。报告期末,个人金融资产余额2,613.50亿元,增幅19.92%,中高端客户12.07万户,增幅17.38%;荣获2023年金誉奖“卓越财富管理城市商业银行”“卓越财富服务能力银行”等奖项。

强化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服务质效。围绕资产配置、顾问式营销及全生命周期管理,组织全方位财富管理专项培训,建立起一支专业、优质、高效的财富队伍,在全省“第六届齐鲁金融理财师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成立总、分、支三级零售数据分析团队,组织数字化精准营销训练营,着力提升员工数字化分析、管控及决策能力,提升客户服务水平。

推进数智转型,持续增强科技赋能。丰富完善客户标签体系,构建重点客群多维数字展厅,实时动态展示客户画像,精准挖掘客户需求,全面提升客户精细化管理能力。开发建设手机银行“薪管家”“灵活就业客群”服务专区,汇集代发工资、社保签约、公积金缴存、产品购买、活动权益等内容,以“一站式”服务满足客户多层次金融需求。立足用户视角重塑信贷业务流程,对全链条各环节进行优化,进一步提升业务办理质效和客户体验。

(三)普惠金融业务

本行始终坚守“服务城乡居民、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地方经济”的市场定位,不断推进服务下沉、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效率提升,集中行内外优势资源为广大中小微企业提供综合化、一站式金融服务。报告期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55.4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6.37亿元,增速19.37%,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户数达到6.9万户,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当年平均投放利率4.77%。聚焦“两户”建设,扎实开展普惠客群拓展。深入开展“走万企提信心优服务”等活动,积极拓展重点产业集群及产业链上下游等中小企业,为企业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持续深入推进客户服务。依托金融辅导制度体系,实行清单式对接服务,灵活运用金融产品,一户一策,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深入产业园区、商圈市场、政府平台、商会协会,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合作对接活动,持续推进多渠道批量获客。

加强多元驱动,持续推进普惠业务增量提质。全面深化银政担合作,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通过批量化、线上化、标准化运作,为广大小微客户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搭建了与企业客户紧密链接的“银企家园”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将金融服务嵌入产业场景,建立了涵盖供应链金融、资产池、现金管理、贸易融资等在内的交易银行服务体系,为核心企业上下游小微客户提供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商票保贴、保理等多样化的线上金融服务,多维度满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积极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业优先战略及人才强国战略,独家冠名济南市首届“我的就业创业梦”济南大学生短视频大赛,落地济南市首笔“济担-创业贷”业务,助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强化数字赋能,推进业务模式转型升级。研发建设集自助化、智能化、线上化于一体的齐鲁普惠微平台,创新推出涵盖供应链、税务、科创、海关、农户、政府采购等多场景的10余款线上贷款产品,满足不同行业、不同生命周期小微客户的多元化融资需求。升级“齐鲁E贷”普惠专属微信小程序,实现额度测算、产品超市等功能,为客户提供一站式专属金融服务,持续丰富“小e管家”功能,优化普惠金融线上产品,提升客户经理操作便捷度,提升客户体验。

(四)县域金融业务 本行深入实施城乡联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持续打造县域发展增长极,县域金融各项指标保持快速增长。报告期末,县域支行(不含子公司)存款余额1,149.8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0.23%;贷款余额865.3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6.18%;县域客户数达到198.59万户,较上年末增长27.32万户。

健全机制,城乡联动转型发展。成立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建立健全面向县域、“三农”的治理结构和业务运行机制,将金融服务城乡融合发展作为重要着力点,建立省、市、县一体化发展机制,以总行区位优势和城市金融服务经验赋能县域机构发展。

深耕县域,渠道产品完善丰富。持续完善“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报告期内,新设一级县域支行6家,乡村振兴小微支行2家,县域支行达到80家。依托各县域支行铺设59家县域普惠金融中心,做精、做细、做实“一县一品”工程,推出“乡村振兴-粮食种植贷”“蔬菜贷”“农耕贷”等产品,深入服务县域特色产业发展,助力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聚焦当地,村镇银行经营质效稳步提升。村镇银行坚持“小额分散”发展方向,强化“支农支小”市场定位,立足当地特色经济和市场需求,构建差异化、特色化经营模式。报告期末,16家村镇银行共有营业网点43家,资产总额158.2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9.69亿元,增幅14.21%;贷款总额112.7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72亿元,增幅12.72%,其中个人贷款占比74%,涉农贷款占比77%,户均贷款19.69万元。报告期内,实现净利润2.04亿元,资产收益率1.38%,净资产收益率13.48%,发展质效保持良好。

(五)金融市场业务

本行秉承稳健发展理念,积极推动金融市场业务发展和创新,着力提高资产配置收益,打造稳定、多元的同业负债结构;持续加强研究分析,提升交易能力,扩充市场资格,拓展交易对手,严控各类风险;充分利用票据、衍生品、债券投资等多种产品,为客户提供一揽子、综合化金融市场服务。

统筹资产负债,控制成本稳定收益。持续加强对经济基本面、货币政策、市场趋势的研究,及时调整投资策略,统筹债券、基金等各类资产的配置,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稳定资产收益水平。同时,加强同业负债精细化管理,合理摆布融资结构,多元化开拓客户群体,做好同业授信维护和拓展,有效管控负债成本。

把握市场机会,提升盈利及创新能力。把握市场机会,加大债券交易力度,提高投资收益;积极参与各类市场创新业务,履行做市商义务,做市交易量稳步提升;提高择时水平,着力开展承销债券做市交易,实现承销量和手续费双提升;市场业务资格实现新突破,获得财政部记账式国债承销资格;市场形象不断提升,获得本币市场“年度影响力机构”“市场创新业务机构”和“债券交易投资类自营结算100强”等奖项。

总分协同拓展,增强服务实体质效。积极应对票据市场新变化,加强总分协同拓展直贴业务,紧密联动二级市场交易,最大程度满足企业融资需求;充分利用人民银行再贴现政策,精准滴灌小微、民营、涉农等重点领域企业;推动票据系统升级,优化贴现流程,进一步提高业务处理效率。优化业务系统,服务企业汇率避险需求。持续优化代客外汇衍生品系统,提升客户办理业务的获得感和便利性;践行汇率风险中性理念,综合运用远掉期和期权产品,助力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服务客户数量同比增长39%。

(六)资产管理业务

本行坚持资产管理业务转型发展,不断完善体制机制,积极拓展业务范围,加强理财品牌建设,持续提升投研能力,提高组合收益,产品体系日益完善,经营质效持续提升,市场品牌价值逐步增强。

坚持普惠发展,加强理财品牌建设。本行理财以“服务地方,普惠大众”为使命,坚持资产管理业务普惠发展路径,深耕山东市场,打造“泉心理财”资管品牌,形成泉心盈、安稳泉家、财富传家等多层次产品体系,实现产品期限全覆盖,满足投资者多元化财富管理需求,受到广大客户及社会信赖。报告期末,理财规模575.22亿元,位居全国城商行前列。

坚持价值引导,提升理财投研和交易能力。秉承“以终为始,专业致胜,对投资者负责”的投资宗旨,坚持“稳健审慎,灵活多元”的投资风格,以专业的投资能力和值得信赖的理财服务满足投资者财富保值增值需求。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持续强化投研体系建设,加强市场研判;积极拓展市场朋友圈,拓宽交易品种,主动把握市场机会;不断优化投资策略,提升投资管理水平。

坚持科技创新,赋能理财业务全面升级。积极对标理财公司等先进同业,持续推动理财系统建设。以平台化理念规划系统科技架构,实现产品销售、投资管理、运营与风控的全流程覆盖,不断提高科技赋能,投资效率、产品管理能力和客户投资体验进一步提升。被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评为“2023年度理财信息登记优秀机构”,荣获2023年金誉奖“卓越转型发展银行”“卓越创新资产管理银行”等奖项。

(七)互联网金融业务

本行不断完善线上渠道服务,推进网点、远程银行服务智能化升级,持续提升客户体验,积极探索业务创新,数字人民币业务加速发展。

不断丰富手机银行服务及功能,优化客户体验。以做好客户服务为出发点,推动银行服务与生活场景深度融合。手机银行拓展生活缴费品类及覆盖区域,不断丰富生活服务,进一步扩大手机银行客户服务范围。同时,手机银行支持针对不同客群配置差异化产品的功能,对新客客群、睡眠客群、按揭客群发行专属存款或理财,提高精准服务能力。报告期末,个人手机银行客户286.38万户,新增55.17万户,月活客户数73.56万户,新增13.75万户;企业手机银行客户9.04万户,新增1.75万户;全年手机银行交易量1,683.18万笔,交易额6,501.52亿元;手机银行获得CFCA“2023数字金融金榜奖—手机银行最佳创新体验奖”。

持续发挥自助机具服务效能,提高网点智能化服务水平。智能柜台上线优化多种业务功能,高速存取款机实现与ATM功能联动及模式切换,拓宽智能机具服务范畴。报告期末,共有自助银行182家,自助设备796台,完成智能机具软件系统的信创建设并应用实施,网点智能化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强化数智化能力建设,打造远程智慧服务。远程银行上线智能语音导航、智能文本机器人、智能外呼机器人等智能化产品,搭建全新的“AI数字人+人工”协同服务,并通过对接大数据系统、构建客户标签、形成立体画像,实现客群分层、预判提醒、断点识别服务及产品精准推荐、客户关系维护等,全方位升级服务场景、聚合平台功能、重塑客户体验。同时,创新远程视频“线上面对面”智慧云柜服务模式,实现客户业务在家办、线上办,为客户提供“足不出户、触手可及”的金融服务体验。报告期内,通过电话、在线及视频等渠道累计服务客户256万人次,人工接起率达95%以上,客户满意度达99%以上。

加快推进数字人民币项目建设,争做先行试点排头兵。紧跟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积极落实山东省“十四五”数字强省建设规划及济南市委、市政府关于数字济南建设的工作要求,积极推进数字人民币先行先试。加速建设完善本行数币业务功能,重点发力对公钱包、商户收单以及数币场景建设等方面,年内完成财政资金拨付、普惠贷款、缴税退税、党费/工会会费缴纳、代发工资、零售消费、文化旅游、医药连锁八大数币应用场景的实施落地,切实提升数币服务能力。报告期内,累计开立对公钱包5,945户,个人钱包绑定本行账户3,166户,交易金额累计2.7亿元,对公钱包开户数量及交易金额均在济南市数字人民币合作机构中位居前列。

五、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本行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主动融入省市发展大局,践行稳健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扎实推进新三年发展规划和数字化转型战略,全面提升经营质效,实现规模、效益、质量均衡协调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

积极服务实体经济,资产负债稳健增长。立足主责主业,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加大对普惠、绿色、科创、县域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报告期末,资产总额突破6,000亿元,达到6,048.1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9.53%;贷款总额3,001.9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69%;普惠、涉农、科创、绿色贷款增速分别达到19.37%、18.22%、28.04%、44.23%,高于贷款平均增速。负债总额5,629.9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9.68%;存款总额3,980.7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85%。成功发行绿色金融债、小微金融债各40亿元,专项支持绿色产业项目、小微企业贷款投放。经营效益稳步提升,质效指标保持良好。提升客户综合服务能力,多渠道拓宽盈利来源,营收结构稳健。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19.52亿元,同比增长8.03%,其中利息净收入88.77亿元,同比增长3.53%,非息收入30.75亿元,同比增长23.53%;实现净利润42.69亿元,同比增长17.58%。资产利润率0.77%,与上年持平;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2.90%,较上年提高0.98个百分点;成本收入比26.42%,较上年下降0.04个百分点,保持较低水平。

资产质量持续改善,风险抵补能力增强。树牢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强化重点领域风险管控,加强不良资产处置,资产质量指标平稳向好。报告期末,不良贷款率1.26%,较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占比1.38%,较上年末下降0.33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303.58%,较上年末提高22.52个百分点;拨贷比3.83%,较上年末提高0.20个百分点。

六、风险因素和风险管理情况

报告期内,本行增强风险管理前瞻性和主动性,提升科技支撑能力,服务转型发展,积极应对新增风险业务冲击,加快存量不良资产出清,保障全行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一)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银行面临的借款人或对方当事人未能履行约定契约中的相关义务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报告期内,本行强化授信政策引领,积极开展重点领域风险排查及管控,资产质量保持稳中有升。

一是完善信用风险制度,提升管理精细程度。制定《齐鲁银行2023年度授信政策》,针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进制造业、绿色金融等20个重点支持领域、特定行业提出更为细化的管理要求;制定《齐鲁银行预期信用损失法实施管理办法》,提升预期信用损失法实施质量;制定《二〇二三年度信贷资产质量管理与考核办法》,引导全行加快推动不良贷款清收处置,进一步夯实资产质量。

二是加强授信集中度管理,优化资产结构。定期开展大额风险暴露的计量、监测与报告工作,强化大额授信业务管控,主动引导分支机构调整信贷结构。

三是严防重点领域风险,防范风险业务前清后冒。持续落实“双名单”管理机制,制定《齐鲁银行重点观察客户管理办法》,加强风险跟踪及督导,有的放矢开展风险管控工作;强化重点领域风险研究分析,完善行业、客户等维度的风险复盘机制,进一步摸清信用风险底数,不断加固信用风险防线。

四是推动风控数字化转型,强化科技赋能。建立风险条线数字化转型工作机制,制定智能风控实施蓝图;开展风险回溯、数据研究,完善风险预警信号体系;优化零售业务风险管理模型,提高信用卡自动化审批程度。

(二)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银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本行建立了与业务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市场风险管理体系,明确市场风险管理架构下董(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及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报告要求,建立了包括交易限额、止损限额以及风险限额在内的限额结构体系,对市场风险进行识别、监测和控制。

一是完善市场风险管理体系。制定《齐鲁银行市场风险资本管理暂行办法》,修订《齐鲁银行账簿划分管理暂行办法》,细化市场风险管理要求,夯实风险管理制度基础;优化年度市场风险限额方案并定期监测,有效引导金融市场业务稳健发展。

二是持续开展市场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报告。通过限额管理、敏感性分析、VAR计量等管理工具强化市场风险管控,各项指标均维持在设定限额和预警值内;强化风险特征及风险敞口的日常监测,加强风险分析及管控;定期报告市场风险管理情况,确保各相关层级充分了解市场风险管理状况。

三是开展专项压力测试。通过开展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压力测试,研究利率、汇率波动对本行市场风险、业务结构、发展趋势等方面带来的影响,加强风险防范和预警。

(三)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报告期内,本行不断完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实施操作风险评估与监测分析,积极落实各项操作风险管理措施,有效控制操作风险事件,保障业务稳健持续开展。一是优化操作风险管理体系。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银行保险机构操作风险管理办法》修订操作风险管理制度,调整操作风险资本计量方法,完善操作风险评估与监测工具,提升操作风险管理水平。

二是开展飞行检查。采取现场与非现场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业务操作合规性检查,强化关键人员、重点业务操作风险管理。

三是强化重点领域操作风险防控。持续开展新业务新产品风险评估,前置风险管控窗口;优化集中放款系统流程,推动放款审核操作的集中化、统一化、标准化;实施员工异常行为监测,加强案件防控;开展运营流程优化,利用大数据、RPA机器人等技术,提高运营风险识别的时效性和精准度。

(四)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用于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其他资金需求的风险。本行建立较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治理架构和制度体系,明确董(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及各部门的流动性风险管理职责和具体管理要求,使用先进、多样的工具和手段对流动性风险进行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

一是加强流动性日常监测。合理制定年度流动性风险限额并持续监测,动态监测资金缺口变化情况,前瞻做好资金调度安排,严守流动性风险底线。

二是提升流动性风险的前瞻性管理。合理使用各类负债工具,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提升负债来源多元化和稳定性;完善融资策略,畅通市场融资渠道,确保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充裕;加强日常流动性管理,及时满足正常和压力情景下的日间支付需求。

三是有效开展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按季开展集团及法人层面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完善流动性应急计划,细化集团层面流动性事件应对措施,增强全行流动性风险应对能力。

(五)合规风险合规风险是指银行因未遵循法律、规则和准则可能遭受法律制裁、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和声誉损失的风险。报告期内,本行秉承依法合规经营理念,积极落实各项政策法规,开展合规风险防范工作,厚植稳健审慎的合规经营文化。

一是加强合规制度管理。持续关注法律法规和监管准则变化,定期发布解读分析报告,严格落实外规内化机制,确保内部规章制度与外部法律法规、监管政策相一致。二是强化合规风险监测与评估。定期发布监管行政处罚分析报告,紧跟监管处罚重点和趋势变化,识别、管理并定期评估内部合规风险状况;通过落实监管意见、开展检查和整改,持续加强合规管理。

三是完善合规考核机制。持续完善考核办法和问责处罚等制度机制,强化制度执行力和员工行为管理。

四是深入开展合规文化建设。充分发挥高管引领作用,落实“合规从高层做起”,强化“人人有责”的合规理念;多措并举开展合规培训教育和合规文化活动,总结发扬优秀合规工作经验,持续提升全行合规经营水平。

(六)信息科技风险

信息科技风险是指银行运用信息科技管理过程中,由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技术漏洞和管理缺陷产生的操作、法律和声誉等风险。报告期内,本行不断加强科技赋能,提高信息科技治理能力,完善信息科技风险评估、监测体系,持续做好外包、业务连续性管理,信息科技风控水平进一步加强。

一是完善信息科技风险制度体系。修订《齐鲁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办法》,提升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水平。

二是持续开展信息科技风险识别、评估、监测和报告,全面覆盖信息科技各领域风险。三是落实外包风险管控措施。开展外包检查、评估、应急演练,防范和缓释外包风险。四是强化业务连续性管理。开展业务影响分析、风险评估,组织实施业务连续性演练,保障重要业务可持续运行。

(七)声誉风险

声誉风险是指由银行经营、管理及其他行为或声誉事件导致利益相关方对银行负面评价所引起的风险。报告期内,本行积极调整声誉风险管理策略,加强声誉风险监测,覆盖所有经营活动和业务领域,不断提升声誉风险管理的前瞻性、有效性。

一是持续落实舆情实时监测。严格执行7*24小时监测机制,及时发现舆情隐患,提前做好风险防范及应对。

二是增强声誉风险管理效能。做好日常及特殊时期声誉风险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声誉风险隐患排查,及时发现潜在声誉风险事件,做好风险防范与化解。

三是强化品牌形象管理。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加强正面宣传报道,提升本行品牌认知度和信誉度,营造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

(八)洗钱风险

本行建立了完善的反洗钱内部控制体系,严格落实反洗钱监管要求,有效识别客户身份、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报告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培育洗钱风险管理文化,强化反洗钱绩效考核成效。

一是强化反洗钱履职质效。制定《齐鲁银行“反洗钱管理质效提升年”工作实施方案》《齐鲁银行分支机构二〇二三年反洗钱工作考核办法》,统筹推进各项反洗钱工作。二是加强系统管控力度。建设新反洗钱监测报送系统,科技赋能反洗钱工作质量提升,有效防控洗钱风险。

三是践行良好的洗钱风险管理文化。常态化开展反洗钱宣传工作,提高公众洗钱风险防范意识;有针对性组织多层次、多形式的反洗钱培训,提升员工反洗钱履职能力,筑牢洗钱风险防线。

(九)报告期内新增的风险因素报告期内,本行无新增的风险因素。

七、关于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预计2024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回升向好发展态势,为银行业发展提供有利经济环境。做好“五篇大文章”。银行业将持续贯彻落实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部署,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迎来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新格局、新趋势。全面加强风险防控。面对强监管主基调,银行业将持续提升风险防控能力,构筑合规经营长效机制,推动风险管理纵深化、精细化,为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银行业将加大信息科技投入,完善银行数字化体系建设,逐步覆盖更多业务场景,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效性与精准度。

(二)公司发展战略

本行构建新时期兴行治行“六维战略体系”,即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一条主线,持续夯实“党建与经营”两大支柱,勇毅坚守“服务城乡居民、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地方经济”三个定位,大力实施“零售基石、城乡联动、绿色金融、数字化经营”四大战略,不断夯实“客户、业务、科技、人才、管理”五个基础,始终秉承“百年齐鲁、价值齐鲁、活力齐鲁、担当齐鲁、奋斗齐鲁、家园齐鲁”六项使命,坚持稳健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不断塑造零售金融、县域金融、普惠金融、公司金融、金融市场、互联网金融等板块核心竞争力,全力打造“精品银行、价值银行、数智银行、首选银行、口碑银行、主流银行”。

(三)经营计划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也是本行新三年发展规划和数字化转型战略的突破之年。本行将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紧跟省市重大决策部署,认真落实货币政策和监管要求,按照“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创新求变、转型突破”的工作总基调,持续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以数据和技术双轮驱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金融服务理念、产品供给、经营管理的全方位转型,不断提高客户经营管理水平,增强风险防御和化解能力,促进全行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国际方面,地缘政治局势持续紧张,世界经济贸易复苏动力不足,国际金融市场仍不稳定,发达经济体宏观政策不确定性较大,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国内方面,经济回升向好面临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等困难和挑战。银行业规模扩张速度放缓、净息差持续收窄的趋势仍将持续,盈利能力承压;资产质量总体可控,但存量风险化解任务依然艰巨。为积极有效应对各类风险挑战,本行将紧密围绕国家和省市战略部署,持续增强战略引领,强化客群经营,加大科技及数字化赋能,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机器人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