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股市直击 - 正文

经纬恒润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原标题:经纬恒润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经纬恒润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价值创新,服务客户”的理念,贯彻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在产品研发、市场拓展、人才建设、经营管理等方面稳步推进,各项业务协同发展,为成为综合型和平台型的公司奠定了坚实基础。

  1.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连续5年保持15%以上的增长

  2023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67,758.02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6.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1,725.66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92.17%。公司营业收入的增长主要源于智能驾驶、新能源、底盘控制、自研软件等业务的快速发展,同时为了紧跟行业技术更新趋势,持续增强竞争力,公司在报告期内加大了研发投入,对本期利润产生一定影响。

  2.在集中化趋势下,基本完成整车电控产品的全覆盖布局

  随着汽车智能化、电动化的快速发展及电控系统由分布式向集中化的加速演变,市场和客户对新架构、新技术、新方案的需求不断提升,对供应商的综合能力和集成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在推进各分布式汽车电子产品更新迭代以提升竞争力的基础上,大力整合资源并不断推出域融合产品,进一步拓展业务边界。报告期内公司加大对中央计算平台和区域控制器等相关产品的研发投入,满足多家整车厂在车控域上的定制化需求;智能驾驶产品覆盖智能传感器、行泊一体和高级别自动驾驶控制器,满足客户不同需求;底盘域控制器已经配套多个车型,集成公司复杂域控软件,适合下一代整车电子电气架构;AR-HUD产品开始量产配套某主流车型。公司高级别智能驾驶整体解决方案业务使用公司全栈自研电控产品,涵盖“车-路-网-云-图”及运营多个领域,为高效可靠运营提供全面支撑,报告期内对特种载具、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等多项关键产品和技术进行迭代升级,持续提升多个港口项目的运营效率。

  目前,公司基本完成整车电控产品的全覆盖布局,并形成“分布式电控单品—域控产品—L4集成平台”短中长期结合的产品模式,并实现量产落地。

  3.紧跟国产化趋势,自研软件形成体系,并已实现商业化

  在自研软件方面,公司的测试产品线、总线产品线、诊断产品线、综合仿真产品线、云平台产品线持续进行功能迭代和升级完善,报告期内发布了多个版本的功能软件,紧贴客户需求,提升软件综合能力,助力客户的整车研发与测试工作。主要软件系列产品INTEWORK、ModeBase、OrienLink均实现了客户群体的扩大与应用,涵盖红旗、比亚迪(002594)、蔚来、长安、重汽、零跑、百度阿波罗、极氪、广汽等客户;在扩大客户群的同时,也在持续挖掘大客户价值。

  4.国际布局进一步拓展,建立海外制造工厂,国际业务进展迅速

  在保持国内客户深度合作的同时,公司也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国际业务进展迅速,持续获得多个OEM/Tier1产品定点,如:Steantis、Scania、Navistar、BorgWarner、Magna及HI-LEX等。为适应国际化发展战略,发挥不同地域优势和更好地整合供应链体系,2023年公司在马来西亚成立全资子公司以便更好地服务海外客户,目前已经建成投产。同时,公司的电子产品也配套了国内客户的多个出口车型,满足多个国家的法规要求,具备面向全球客户供货的能力。

  5.重视研发、持续创新,致力于一流研发队伍建设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员工总人数为6,450人,其中研发人员和技术人员共5,185人,占员工总人数的80.39%。按照学历分类,硕士及博士以上学历员工占比58.76%,本科学历员工占比30.79%,公司定期开展各项培训提高员工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打造了一流的人才队伍。为了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司长效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公司管理团队及核心员工的积极性,公司于2023年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向489名激励对象授予限制性股票600,400股,使各方共同关注公司的长远发展,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行业情况及研发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1.电子产品业务

  公司汽车电子产品业务覆盖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网联、车身和舒适域、底盘控制及新能源和动力系统六个产品子方向;产品涉及智能传感器、智能控制器和智能执行器,覆盖整车绝大部分的电控产品。

  (1)智能驾驶电子产品

  公司智能驾驶电子产品围绕智能驾驶技术演进路线进行全域自研,包含产品平台、底层软件、中间件、操作系统、核心功能算法和集成开发等;产品覆盖智能传感器、行泊一体和高级别智能驾驶产品,为客户提供配置丰富、层次分明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2)智能座舱

  公司在智能座舱领域全面布局,包含了摄像头、增强现实抬头显示(AR-HUD)、音乐律动氛围灯、电子外后视镜、舱内监控后视镜一体机、智能大灯控制系统等产品,体现了从感知端到呈现端的研发能力,并获得吉利、奇瑞、长安等客户定点项目。

  (3)车身和舒适域

  车身和舒适域产品主要在智能传感器和执行器电控产品、中央计算平台和区域控制器两大方向布局。其中,智能传感器和执行器产品系列覆盖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智能门窗系统,不断迭代升级的智能座椅电控系统,以及多方案、数字化的智能钥匙系统等舒适性产品。另外,公司不断加大中央计算平台和区域控制器等相关产品的研发投入,基于高性能异构SoC算力平台,集成中央网关、车身舒适控制、动力控制、空调热管理、整车能源管理、OTA以及全量数据上传等功能,基于SOA架构为客户提供车控域的基础服务。同时,公司积极布局多个物理区域控制器平台的开发,以满足不同整车厂在车身和舒适域上的定制化需求。

  (4)智能网联

  智能网联领域产品包括T-BOX和网关产品。其中,T-BOX有Entry/Standard/Premium三个等级的产品序列。Entry系列,主推100%国产化及成本领先,目前已经完成产品研发并获客户项目定点,预计2024年内量产。Standard系列,拓展产品覆盖度,在原方案基础上,增加联发科MTK方案等差异化选择,5G装配量持续走高。Premium系列,多模组超算平台完成设计,形成品牌向上的态势,新增卫星通信功能。另外,在独立式T-BOX的三个产品序列之外,公司还完成了T-BOXpugin新形态规划,探索其他控制器的多样化集成。网关方面,公司具有丰富的产品矩阵,百兆以太网、千兆以太网、满足ASIL-C并搭载整车数据上传和总线防御功能的智能网关构成了全面布局。

  (5)底盘控制

  公司提供的底盘控制产品,围绕车辆运动控制VehiceMotionContro,集车辆横向、垂向和纵向控制于一体,实现多向联合动态控制及个性化定制,可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电动助力转向产品中,C-EPS一体机实现稳定量产,DP-EPS一体机已经量产,全冗余R-EPS即将量产;并积极布局研发线控转向和四轮转向产品。公司的EMB产品正处于加速研发过程中,底盘域控制器已经配套于主流品牌车企,具有功能丰富、产品成熟、适合下一代整车电子电气架构的特点,充分发挥整车纵横垂向性能,提升驾乘安全性、舒适性。

  (6)新能源和动力系统

  公司持续投入三电控制系统平台和关键技术研发,产品可覆盖乘用车和商用车、纯电动和混合动力不同方向。新能源和动力系统主要布局的产品包括整车控制系统、全电压平台(12V/24V/48V/400V/800V)电池管理系统、电源及电机控制系统、动力域控、多合一动力驱动系统等。

  (7)高端装备电子产品

  公司的高端装备电子产品获得客户的新订单,市场认可度持续提升。

  2.研发服务及解决方案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服务及解决方案业务覆盖整车电子电气开发与测试绝大部分重要环节,在自主架构设计、整车增强型中间件、基于仿真的软件开发与测试、自主工具研发方面均取得较大进展。

  (1)整车电子电气开发与测试

  报告期内,公司在该业务方向持续深耕,除原有SOA架构开发能力之外,逐步建立整车安全开发与测试、复杂软件集成等业务能力,掌握了中央集中式EE架构开发、车载高速以太网及时间敏感网络设计、适用于海外市场的车载信息安全开发及测试、面向高性能计算平台的复杂软件集成、高级别辅助驾驶测试验证等汽车电子电气研发核心技术,并探索将AI及大模型技术应用于多个业务领域中的方法。

  公司成功交付长安、极氪、红旗、比亚迪、中国重汽(000951)等客户新一代车型EE开发及测试相关项目,同时开拓了沃尔沃亚太、大众CARIAD、Steantis等外资背景客户业务,拓宽了业务发展空间。

  (2)仿真测试设备与实验室开发

  国内主要OEM已经启动新一代SOA电子电气架构车型的研发,因而对虚拟仿真测试设备的需求持续增长。报告期内,公司成功交付多个面向新一代SOA电子电气架构的虚拟车辆实验室建设项目;公司正式推出全栈自研的虚拟仿真测试解决方案,并在长安、比亚迪、奇瑞等多个OEM及零部件供应商客户中成功落地,后续将持续提升市场渗透率,进一步巩固公司在本业务的领先地位。

  (3)增强型中间件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原有AUTOSAR软件平台的升级工作,同时完成L4级别自动驾驶软件框架与AUTOSAR软件平台的整合工作,全面建立自主的增强型中间件开发和操作系统适配能力。在信息安全领域,公司升级了信息安全软件模块,并自主研发了硬件安全模块HSM固件驱动,适配英飞凌、瑞萨等行业主流芯片,搭载增强型中间件为用户提供全链路信息安全解决方案。在国产芯片领域,公司新增适配旗芯微、智芯、云途、奕斯伟等不同IP内核芯片,同时,积极加入中国开放指令生态(RISC-V)产品联盟,打造国内RISC-V生态圈,并联合多家国内RISC-VCPU公司,推出了全栈软件及工具链解决方案,加快了国内芯片自主研发和产业安全的战略落地。在客户合作方面,增强型中间件业务继续保持与蔚来、东风等OEM的合作,不断拓展客户需求,成功交付极氪汽车、佛吉亚歌乐、全兴精工等项目,为域控制器国产化贡献力量。

  (4)自主工具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在测试产品线、诊断产品线、综合仿真产品线、云平台产品线持续发布多个功能软件,继续助力客户的整车研发与测试工作,主要软件系列产品INTEWORK、ModeBase、OrienLink均实现了客户群体的扩大与应用。

  其中总线监控仿真工具VBA销量相比去年大幅增长,并正式发布车载以太网和测量标定功能,覆盖更多研发和测试阶段总线应用场景。远程诊断产品DRS成功实现量产车型部署交付,摆脱传统诊断的使用场景限制并降低运营成本,全天候快速响应售后需求。测试管理系统TPA正式上线了5.0版本,增加了测试设备云端管理功能,可不受地域和空间限制驱动和调度测试设备开展远程测试,提高测试效率和测试设备利用率。

  综合性仿真平台ModeBase新增了V2X仿真、物理传感器、松软路面轮胎等模型,并对车辆动力学模型种类、求解器和动画模型库进行了大幅度完善,进一步提升了车辆动力学模型和动画的仿真精度,实现了软件从“有”到“优”的进化,目前已交付一汽、长安、蔚来、零跑、吉咖、武汉理工大学和山东理工大学等企业和高校。

  智能驾驶数据闭环云平台OrienLink基于云原生和AI前沿技术,整合标注/训练/仿真/智能驾驶数据分析平台的底层引擎,正式发布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与管理、AI标注、感知测评、模型训练等功能,可完整支持基于数据驱动的智驾研发及测试验证。OrienLink已经实现PB级车辆数据的管理和分析,可批量进行原车数据的场景提取、场景评估、数据统计等,OrienLink的泛化算法借助覆盖度驱动的方法对泛化结果进行分析验证,通过高质量的MIL/SIL/HIL测试进行大数据分析,完整的数据闭环推动智能驾驶快速落地。

  (5)研发平台与过程咨询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参考功能安全、信息安全以及ASPICE软件过程定义,为国内多个客户提供过程咨询与研发平台集成服务。研发平台业务方面,公司在吉利、极氪、东风、重汽体系内部不断深化应用,逐步形成规模化的集团级协同研发,有效支持了新一代架构的落地;同时还提供需求工程、架构梳理、白盒测试、模型测试、性能/压力测试、信息安全测试以及流程实施服务等符合功能安全、信息安全、ASPICE流程要求的咨询服务及工具服务。

  3.高级别智能驾驶整体解决方案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高级别智能驾驶整体解决方案业务继续坚持全要素自主研发、以商业项目拉动产品研发的方针,对以下关键技术及产品进行了迭代升级:对第三代重载自动驾驶特种载具(HAV)产品进行改款,在轻量化、节能管理、人机交互等方面改进提升;将自研4D毫米波雷达和新款计算平台HPC2.5装车使用,提升自动驾驶硬件平台性能;针对港口场景的感知决策控制算法软件整体升级,无人驾驶的安全性和运营效率显著提高,可应对集装箱码头混流作业场景并在京唐港实际运营;进一步完善第二代远程驾驶系统,提升了远程接管的效率、可靠性及操作员的舒适度;进一步完善第二代车路协同感知及通信系统;云控系统从车队调度管理系统(FMS)升级为运营管理系统(OMS),功能覆盖整个运输系统的生产调度、过程控制、设备维保、软件维护、数据管理等环节,提供一站式的云端运营管理;进一步扩充全要素、高实时数字孪生系统的功能,具备码头生产过程的全流程仿真能力,可提前设计生产工艺、评估路线和装备配比合理性,提升生产效率。完备的系统方案、全栈自研零部件和子系统、高可靠的车规级软硬件、综合的团队能力成为公司高级别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业务的核心竞争力。

  (1)主要产品

  公司高级别智能驾驶业务涉及的产品涵盖“车-路-网-云-图”及运营多个领域,为高效可靠运营提供全面支撑。

  其中,重载自动驾驶特种载具(HAV)是高级别智能驾驶整体解决方案业务的核心产品,是无人运输系统在港口场景的载具平台。报告期内,公司推出的第三代HAV产品,集成了公司长期积累的多项优势技术及成熟产品,包括:整车电子电气架构、智能网联控制器零部件、嵌入式基础软件、自动驾驶算法、底盘控制算法、电池管理算法等;其承载能力、动力特性、能耗特性、外观效果都较上一代产品有明显提升。第三代HAV所用的大部分智能网联零部件产品(除激光雷达外)均为公司自研车规级产品,在关键零部件的深度定制开发、质量保证、供应保障、成本控制等方面,较其它高级别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公司有明显优势。

  公司继续保持云控产品的特色和优势,将上一代的智能车队管理系统(FMS)功能进一步扩充,系统涵盖智能车队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生产前、中、后期的车辆管理、调度和控制,还包括了非生产阶段的装备维保、软件升级、数据分析、电子档案的全部环节,成为新一代平台级产品“运营管理系统(OMS)”。公司的数字孪生产品功能和性能持续提升,增强了实体模型、机理模型建模能力,可实现集装箱码头、船舶、堆场等作业现场的实时情况呈现并同时提供生产数据BI展示。

  公司研发的业务仿真系统可构建集装箱码头各种实体和信息物理系统的仿真模型,可进行集装箱码头生产作业过程的全数字仿真,也支持接入真实的TOS、FMS,对生产任务进行仿真验证,并可实现加速仿真。业务仿真系统具有场景编排功能,用户可采用拖拽方式对三维场景进行编排,通过模拟不同的工艺方案和参数,发掘生产提效手段。场景发布后,可以对新的码头场景进行生产过程仿真,并可与数字孪生系统相耦合,实现仿真结果的高精度高动态呈现。

  (2)市场拓展

  报告期内,公司签署了多个项目合同,持续推进高级别智能驾驶整体解决方案业务发展。其中,烟台港滚装码头商品车搬运机器人(AGV)调度系统开发合同已完成一阶段功能系统上线,实现对AGV的调度控制,该系统具有滚装码头地图管理、TOS对接、AGV任务调度、AGV运动路线规划、AGV运动及作业过程管控等功能。唐山港(601000)京唐港区智能水平运输系统开发项目计划为京唐港25#泊位研制并部署22台无人驾驶智能集装箱运输车(HAV)及相关的远程驾驶系统、自动充电系统、车队管理系统、数字孪生系统、全场定位系统、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工业5G专网性能优化等产品及服务,该项目已完成车辆交付,全套系统已上线运营,目前处于效率爬升阶段,此项目为报告期内国内港口领域最大规模的高级别智能驾驶系统建设商业项目。济宁市龙拱港港口无人水平运输设备(二期)采购合同已完成车辆交付,全套系统已上线运营,共交付6台HAV及全套运营系统。

  (二)主要经营模式

  公司依托“三位一体”的业务布局,为汽车、无人运输等领域的客户提供电子产品、研发服务和高级别智能驾驶整体解决方案,致力于成为国际一流的综合型电子系统科技服务商、智能网联汽车全栈式解决方案供应商和高级别智能驾驶MaaS解决方案领导者。针对上游供应商,公司通过合格供应商名录管理机制保障采购质量;基于自身多年的技术积累和丰富的产品矩阵,公司不断进行研发创新和技术迭代,形成前瞻性战略布局;面向客户,公司提供满足不同个性化需求的定制服务和产品。公司通过多方资源整合,更好地衔接产业链上下游,打造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生态闭环。

  (三)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1.1行业发展阶段

  2023年国内汽车市场发展迅速,产销量首次突破3000万辆,同时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超过900万辆,同比增长超过35%,市场占有率达31.6%,但整车市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竞争加剧、同质化趋势凸显的问题,对整车厂和供应商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国家促消费、稳增长政策的持续推进,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系列政策的实施,新能源车有望继续加码,进一步提升市场渗透率。随着新能源车智能化方案配置率的大幅提升,燃油车市场份额被进一步压缩,为追赶新能源车的智能化步伐,燃油车汽车电子智能化产品需求也日益旺盛。同时,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AI在汽车上的应用成为行业热点。当前汽车电子已经进入新一轮技术革新周期,汽车电子渗透率及单车价值量都将得到大幅提升,市场空间广阔。国内汽车市场作为全球汽车产业引擎,保有量迅速增长,将在新一轮汽车电子化技术革命中扮演重要角色并助力国内产业链相关公司快速成长。

  1.2基本特点

  汽车电子行业已明显出现了“新四化”趋势特点,即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随着人机交互的日益频繁,对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需求愈发强烈,汽车电子系统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也面临着更高要求。传统的单一电子产品已满足不了市场发展的需要,车载电子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共享和各个系统间的功能协调变得愈发重要,系统与系统的高度集成是未来的必然趋势。

  1.3主要技术门槛

  随着汽车的智能化和电动化发展,以及消费者对安全性和节能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汽车电子产业增速加快,逐渐成为各大整车厂商差异化竞争的焦点。汽车电子技术朝着集成化和智能化的方向演变,其发展是一个不断迭代和完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汽车电子的内涵和外延将不断拓展。汽车电子产品需要通过设计仿真、试验验证及生产工艺审核,满足车规级产品量产需求以及功能、算力和可靠性的要求。三电系统逐渐融合其他电控制器,大尺寸、散热要求高的N合一产品成为趋势;物理区域控制器进一步提升了整车产品的集成趋势,多域功能、产品集成成为新的能力要求;智能驾驶技术路线逐渐清晰,城市NOA成为竞争热点;智能座舱成为汽车个性化、差异化的窗口。AI能力的建设和应用、产业上下游成本控制、产品创新能力、质量控制能力、对客户的快速响应都将成为行业内优质公司的必备能力。

  2.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公司是目前国内少数能实现覆盖电子产品、研发服务及解决方案、高级别智能驾驶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之一。公司部分核心产品及服务打破国外垄断,技术水平及市场地位在国内供应商中处于先进地位。

  公司长期深耕电子系统领域,持续进行研发投入,依托“三位一体”业务的相互补充和促进,面对市场日益激烈化的竞争趋势,公司高度重视自主研发创新能力建设,具有较强的产品整合能力。公司实现了整合光机电能力的AR-HUD产品、集成车身多产品功能的物理区域控制器产品的量产;在保持辅助驾驶基本盘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上,高级别智能驾驶和城市NOA功能开发取得进展;底盘控制类产品种类增加,新能源类多合一产品研发加强,提升了公司产品的系统竞争能力。

  目前,公司产品与技术研发紧跟市场发展动向,及时预判行业产品与技术发展趋势,进行前瞻性技术储备和业务布局,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了一定优势。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300832)、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汽车EE架构的持续变迁带来了技术的革新和对行业升级的需求,新技术覆盖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等多个维度,形成新业态引领行业的未来发展。

  高阶自动驾驶催生多传感器需求,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装配量随之攀升,城市NOA成为自动驾驶行业的必争之地。在同质化竞争下,个性化产品的快速迭代能力越来越凸显,不断丰富的满足个性化需求及提供更高舒适度的座舱域产品,为行业带来新的契机。为迎合汽车电动化、轻量化的发展趋势,新能源汽车的电驱动总成也向着高度集成化的方向发展。目前,电驱系统的集成以三合一技术路线为主流,将电机、电控与减速器集成,整体技术已经较为成熟。从纯电驱动总成发展趋势来看,电控系统的集成在未来则更倾向于多合一深度集成,物理区域控制器和N合一产品的落地将加速行业变革。

  汽车行业相关研发软件的自主创新需求较为迫切,国产化软件将逐步拓展其发展空间,成为新的增量市场。

  (四)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2.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公司自2003年成立以来,积极进行研发,开展体系化知识产权布局,对技术不断创新与突破。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1,763项专利权,其中发明专利890项,实用新型780项,外观设计93项,此外,公司拥有243个软件著作权以及153个商标权。

  3.研发投入情况表

  研发投入总额较上年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

  主要系公司为了满足产品前瞻性布局、产品更新迭代、技术创新储备及研发人员储备等战略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公司先进技术产业化落地能力,报告期内研发投入大幅增加,公司研发人员增加所致。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大幅变动的原因及其合理性说明

  报告期内,公司相关研发项目进入开发阶段,符合研发费用资本化的条件,对研发支出做了相应的资本化处理。

  4.在研项目情况

  5.研发人员情况

  6.其他说明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1.三位一体的业务布局

  公司的各项业务具有较强的底层逻辑和技术复用性,电子产品、研发服务及解决方案、高级别智能驾驶整体解决方案业务的布局,能够实现电子系统需求全方位覆盖。三类业务在核心技术、应用场景、客户群体等方面相互协同,使公司的综合能力得到不断提升,保持良好的客户粘性,促进公司整体的有机增长。基于对客户的整车电子电气架构、网络架构、硬件方案等更加直接且深刻的理解,公司开发了覆盖智驾、网联、座舱、动力等六大类别的电子产品,同时通过深入终端运营场景,明确下一代智能汽车实际使用过程中的技术需求,实现快速验证和迭代,从而带动自身的技术和产品持续发展。公司深耕智能驾驶业务多年形成了完整的港口MaaS解决方案,为后续业务发展贡献了潜在盈利增长点,提升了增长预期,加速了公司在SOA架构、车载高性能计算平台HPC、5GT-BOX、以太网通信、智能驾驶、OTA等领域的发展。

  2.卓越的组织能力和人才优势

  公司的愿景是成为国际一流的综合型电子系统科技服务商,坚持“价值创新,服务客户”的理念,践行“民主+科学”的价值观,以团队凝聚力和自驱力为基础、技术前瞻性和创新性为加速器,坚持自主研发,打造一流的人才队伍。公司按事业部进行管理,定期开展各项培训提高员工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搭建良好的职业发展通道,帮助员工发掘潜能和实现自身价值。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员工总人数为6,450人,其中研发人员和技术人员共5,185人,占员工总人数的80.39%。按照学历分类,硕士及博士以上学历员工占比58.76%,本科学历员工占比30.79%。公司员工主要毕业于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吉林大学等知名院校,专业覆盖电子工程、车辆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精密仪器、微电子、系统工程、软件工程等。报告期内,公司通过校园招聘、社会招聘、专项招聘等方式,持续增加优秀人才的储备并注重人才升级,通过近二十年的积累和不断的业务升级迭代,在技术和产品开发、供应链体系、销售和管理方面已经形成了一支成熟的人才队伍,有力地支撑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和经营管理。

  3.突出的全栈能力和综合实力

  公司具备开发汽车电子产品的全栈能力,覆盖电子、光学、机械等不同领域。在系统及子系统开发方面(包含结构、硬件、软件等),团队具备需求开发能力,基于可靠性、功能安全、信息安全等需求的方案及详细设计能力,仿真及验证等基于V模型的全栈能力;在软件方面,基于MCU、SoC等硬件平台的基础软件和应用层软件开发,具有较高的技术成熟度和丰富的开发实践经验;在测试方面,技术及工具可覆盖硬件合格性测试、软件单元测试、软件静态分析、软件集成测试、软件合格性测试、系统集成测试、系统合格性测试等产品级测试需求,同时可提供整车网络、合格性测试等测试咨询服务。以智能驾驶业务为例,公司具有电子产品开发全栈式解决能力,包括硬件(硬件与机械结构)、底层软件(AUTOSARCP)、操作系统与中间件(QNX与AUTOSARAP)、核心算法等成熟的设计能力,可匹配适用不同算力平台,在感知、预测、规划、控制的核心技术模块拥有自主研发的实力和技术积累。

  4.成体系的自研软件产品矩阵

  公司基于十余年的汽车行业软件开发经验积累和对行业技术趋势的深刻理解,为客户提供全自主嵌入式软件平台,包含AUTOSAR软件、服务中间件、信息安全软件,并基于复杂控制器,提供系统开发集成服务,未来将推出针对车辆场景的VehiceOS。公司积极响应国家自主化方针,不仅全栈自研嵌入式软件平台,而且率先布局国产芯片生态,近几年累计为多家国产芯片提供嵌入式软件平台解决方案,同时,积极参与科技部重大专项,贡献自主力量。INTEWORK聚焦于汽车工具软件领域。公司通过十余年的产品实践经验和针对自动化及测量系统标准协会ASAM、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SAE等主流汽车相关标准的工程化应用,自主研发了十余款汽车电子领域软件产品,包括面向汽车CAN(FD)/LIN/Ethernet总线设计分析和仿真的工具软件V系列、面向汽车研发生产和售后诊断的工具软件D系列、面向汽车测试的工具软件T系列产品。同时针对智能网联和软件定义汽车的行业发展趋势,公司也在积极进行智能驾驶研发测试云产品的研发工作,持续为客户提供高效、易用的汽车电子工具软件产品。目前团队在积极拥抱大模型,提高软件易用性,为用户带来更好体验。

  5.先进的质量管理和智能制造硬实力

  公司拥有国际领先的质量管理体系,秉承“价值创新,服务客户”的理念,坚持“客户第一”的宗旨,已经获得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汽车行业生产件与相关服务件的组织实施)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最新认证;结合公司“三位一体”的战略,先后导入了CMMI(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ASPICE、ISO26262(道路车辆功能安全体系标准)、SOTIF(道路车辆预期功能安全)、TISAX(可信信息安全评估交换机制)等认证,为功能安全、信息安全、预期功能安全类产品保驾护航。公司拥有独立的测试团队,可以进行单元、功能、集成、产品和系统级别测试;中心实验室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证,覆盖电性能、环境、耐久和EMC等试验验证,保障产品卓越性能。

  公司在江苏南通、天津和马来西亚建设3座生产工厂,拥有25条SMT产线,70条组装产线,年总体产能高达4156万个控制器。位于江苏南通的生产工厂配置了洁净度最高达到Cass6级别的无尘组装车间,可满足摄像头、AR-HUD等产品的高洁净度生产要求;位于马来西亚的生产工厂于2023年四季度投入试运行,以满足国外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产线采用柔性布局,可以实现不同品类、不同尺寸和不同生产工艺要求的产品制造,并配备机器人、自动光学检测设备AOI、3DXray、自研下线检测EOL等自动化设备,以及自研的制造执行系统MES和仓库管理系统WMS,实现了物料防错、工艺防呆和零件追踪等技术,具有较高的数字化管理水平。完善的产线布局和高度自动化设备及管理有助于全面提升产品质量,保证产品交付的及时性,降低制造成本。

  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经纬恒润以精益求精、可靠务实的实干精神筑造业界技术和人才的聚集地,打造行业高度认可的自主品牌,并逐步向世界一流电子系统科技服务商迈进。

  (二)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

  

  四、风险因素

  (一)尚未盈利的风险

  (二)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的风险

  公司2023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1,725.66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92.17%。汽车电子行业技术发展持续更新迭代,公司为保持自身技术的先进性并更好地迎合市场需求,持续增加在智能驾驶、车身域控、新能源和动力、底盘域控、自研工具、L4业务等关键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研发项目数量保持增长;同时,公司注重对高层次人才的储备和培养,报告期内公司人数较去年相比有较大增加,其中研发和技术人员增加一千余人。技术研发投入和人员数量的快速增长导致公司研发费用金额较去年同期增长超3亿元,对报告期内净利润产生了一定影响。如公司未来无法将较高的研发投入成功转化为研发成果并满足市场需求,则公司的营收能力会受到不利影响。

  (三)核心竞争力风险

  1.技术研发迭代风险

  汽车行业的智能化和电动化对汽车电子市场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汽车电子技术得到快速发展,但也加剧了行业竞争程度,对行业参与方的技术研发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具有技术水平高、涉及范围较广、研发周期长的特点,覆盖了客户在整车全生命周期内研发、生产和运营等不同场景下的技术需求。然而,公司的产品和技术研发受到诸如市场需求、行业竞争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公司未来无法持续保持自身技术研发水平的先进性,则有可能会对公司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核心技术人员流失风险

  公司围绕电子系统开展主营业务,技术复杂度较高,同时,随着行业竞争加剧,创新性以及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也面临着更高要求。公司核心技术人员作为技术创新的坚强支撑,对于公司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具有重要意义,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组成部分。若公司无法持续完善并落实人才管理体系,则可能会导致核心技术人员流失,对公司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四)经营风险

  1.大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

  公司与吉利、一汽集团、北汽集团、江铃集团、上汽集团(600104)、安通林等国内外知名大型整车厂或一级供应商存在业务关系。报告期内,公司来自前五大客户的营业收入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为46.88%,客户集中度较高。一般情况下,整车厂在一款车的生命周期内,针对同一零部件会选择相对稳定的汽车电子厂商进行配套生产,如果未来公司的主要客户出现战略方向或布局规划调整、经营业绩波动、订单大量转移等情况,将对公司的业绩产生不利影响。此外,公司在巩固与现有客户合作的同时,在各业务领域也积极拓展新客户,但市场开拓的周期、成效受到行业环境、客户规划、市场竞争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若公司客户拓展工作进展低于预期或者客户拓展失败,将可能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2.毛利率下滑风险

  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水平主要受客户和业务结构变化、产品销售价格变动、原材料采购价格变动、汇率波动、市场竞争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未来若上述影响因素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公司毛利率可能面临下降的风险,进而对公司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3.存货跌价的风险

  报告期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为161,990.24万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17.37%。存货中合同履约成本的账面价值为76,366.95万元,占存货的比例为47.14%,占比较高,主要系汽车电子产品开发服务、研发服务及解决方案与高级别智能驾驶整体解决方案等业务执行及验收周期较长所致。上述业务在对应项目验收完成前,按实际发生的成本计入存货中的合同履约成本,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各期末尚未验收的项目持续增多,存货规模也随之上升。未来若因履约方无法按照合同约定支付款项,有可能导致公司存货跌价,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4.应收账款坏账风险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的应收账款净额为128,521.69万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27.48%。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大,在信用政策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期末应收账款余额仍会保持较大金额且进一步增加。如果欠款客户出现重大经营风险、发生无力支付款项的情况,公司可能面临应收账款无法回收而给公司造成损失的情形。

  (五)财务风险

  1.税收优惠政策变化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及部分子公司享受高新技术企业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同时,母公司及部分子公司还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若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调整,或公司及部分子公司未来不能持续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将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2.汇率波动的风险

  为积极开展海外业务、服务海外客户,公司在美国、欧洲、马来西亚等地设有子公司。公司的部分产品销售以及原材料的采购均以外币作为结算工具,由于人民币汇率与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紧密相关,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存在受汇率影响的风险。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持续扩大,未来若人民币对主要结算货币的汇率产生剧烈波动,可能会产生汇兑损失,进而影响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六)行业风险

  公司为综合型的电子系统科技服务商,服务于汽车、无人运输等领域,受下游汽车消费市场影响大。全球经济和国内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不可抗力等突发经济扰动都会对我国汽车生产和消费带来影响。如果未来下游汽车消费市场需求收缩,则可能给公司的生产经营带来较大不利影响。

  (七)宏观环境风险

  报告期内,受不可抗力、地缘政治冲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显著提高。虽然中国宏观经济的前景向好,但经济的平稳运行仍然面临较多挑战。若因不可抗力、地缘政治冲突等不利因素,导致宏观经济的走势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则公司的经营发展可能会随之受到较大影响。

  (八)存托凭证相关风险

  (九)其他重大风险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二)公司发展战略

  在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等趋势引领下,公司紧跟汽车电子行业技术革新脚步,积极部署并推动新技术的产业化落地,抓住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演变进程的新机遇。公司深耕电子业务多年,掌握了整车架构、复杂软件开发、复杂硬件开发、仿真测试等核心能力,积累了多学科领域专业技术,业务覆盖智能驾驶、智能网联、底盘控制等多个领域,可以给客户提供从研究开发到生产运营的全生命周期的产品和服务,形成了较强的综合能力。未来,公司仍会注重共性技术的积累和推动先进技术的产业化落地,坚持发展“专业聚焦”“技术领先”和“平台化发展”的战略,致力于成为国际一流的综合型电子系统科技服务商、智能网联汽车全栈式解决方案供应商和高级别智能驾驶MaaS解决方案领导者。

  (三)经营计划

  面对市场需求多元化、产品开发周期缩短等行业特点,2024年,公司将持续提升综合能力,加快在研项目的落地,提升经营管理水平,降本增效,保持持续稳定发展。

  研发方面,公司将围绕智能驾驶、车身域控、新能源和动力、底盘域控、自研工具、L4业务等方面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持续完善公司研发体系,保持技术先进性。在研发人员梯队建设上,继续吸引和培养优秀人才,定期进行专业培训,不断完善薪酬体系和管理机制,打造能力和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

  市场方面,公司将持续培养专业的市场销售团队,制定积极的市场营销策略和销售方案,加深销售部门内部信息沟通,及时掌握外部市场信息和行业形势的变化趋势,紧跟客户需求和产业方向,强化市场开拓能力,一方面深化与现有客户的合作关系,在目前合作的产品和服务基础上开发新的业务,拓展合作的领域,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另一方面积极开拓新的客户,通过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赢得客户口碑,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

  生产和供应链方面,公司将继续提升汽车电子配套产品的生产能力,根据市场需求科学规划产能,提升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同时,加强与生态伙伴的沟通,深化与公司供应商的合作,不断优化供应商管理与评价体系,保证供应链的安全稳定,同时,加强集成供应链管理,实现采购到交付的全链条信息覆盖,提升库存周转效率和库存管理水平。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国重汽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