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股市直击 - 正文

统联精密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原标题:统联精密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统联精密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深耕精密制造领域,坚持大客户追随战略,不断工艺创新,在挑战中寻找机遇,稳中求进。具体情况如下:

  (一)拓展新业务,稳定输出价值创造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工艺创新,稳定地向目标客户正向输出价值创造能力,获得了更多新业务的机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56,171.88万元,较上年度增长10.43%。在MIM精密零部件业务方面,公司通过导入折叠屏铰链业务对冲了部分原有产品线受需求波动造成的下滑影响,实现销售收入32,119.08万元,与上年度基本持平。在非MIM精密零部件业务方面,公司通过持续输出高质量、高价值的综合技术解决方案,与现有客户的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不断递进,实现销售收入22,772.46万元,较上年度增长38.67%。

  (二)加大研发投入,强化核心技术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为8,264.7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6.48%,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4.71%,公司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有力支撑了客户新产品的开发,促进了生产效率及良率的提升,同时也为公司对前沿技术的研究提供了保障。并且,公司在报告期内共计获得授权专利7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截至报告期末,在审发明专利12项。

  (三)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增强长期竞争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引进行业优秀人才、招收大学生,扩充人才队伍。同时,结合新员工跟踪培养、专业技术培训等一系列措施,不断提升个体能力,保证人才质量。以研发人员为例,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研发人员总数达到239人,同比增长27.13%。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40岁及以下年龄段人员占比持续提升,研发人员结构持续优化。

  (四)加大固定资产投入,扩大规模化精密制造能力

  报告期内,为推动公司业务发展,公司加大了固定资产投入,推进产能扩充计划。公司位于湖南长沙的MIM精密零部件生产基地项目建筑工程于2023年12月完成竣工验收,后续进入根据客户需求逐步投产阶段;公司位于广东惠州新增加的非MIM精密零部件产能于2023年第四季度开始逐步产生经济效益。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行业情况及研发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公司专业从事高精度、高密度、形状复杂、外观精美的精密零部件的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立志成为世界领先的MIM精密零部件制造商和多样化精密零部件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凭借创新性的定制化精密零部件技术解决方案以及可靠的产品质量和交货周期,公司在行业内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和信赖。

  报告期内,在MIM精密零部件业务方面,公司导入了折叠屏铰链相关业务,并实现了销售的转化。在非MIM精密零部件业务方面,公司激光加工、CNC及其他金属精密制造能力进一步取得了现有客户的信任,公司供应的产品料号不断增加,整体渗透率持续攀升。

  目前,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折叠屏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智能触控电容笔、智能穿戴设备、航拍无人机、运动相机等新型消费电子领域,具体产品类型包括应用于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上的电源支撑件、音量支撑件、摄像头支架、Lightening和TypeC电源接口件等精密零部件,应用于智能触控电容笔上的套筒、插头、穿线长管等精密零部件,应用在智能穿戴设备上的手表表壳、戒指内外壳、TWS耳机配件、智能眼镜配件、头戴式耳机配件等精密零部件,应用在无人机上的转轴支架、云台配重块等精密零部件。服务的客户包括苹果、荣耀、亚马逊、安克创新(300866)等国内外知名消费电子品牌及其EMS厂商。

  (二)主要经营模式

  1.研发模式

  公司研发投入受客户需求和技术进步的“双轮驱动”。通过满足客户对定制化产品的需求,公司的研发成果可直接应用或指导生产,能有效缩短新产品开发、生产周期,帮助公司获得更多市场份额。通过对先进技术的追随,公司能持续保持对市场需求的敏感度,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也有利于发现和拓展新的业务机会。这种研发带动销售、销售保障研发的循环模式,使得公司能够保持竞争优势,持续为客户提供更具创新性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不仅保证了公司稳定的盈利水平,也推动了公司持续创新发展。

  2.生产模式

  公司生产的精密零部件产品具有定制化特点,不同客户、不同应用终端、不同的产品型号对产品的需求各不相同。因此,公司采用“以销定产”的定制化生产模式。业务部将客户的需求,转化为内部订单,计划部门结合产品需求、生产周期、产能情况等因素排配生产计划并交由生产部门进行实施,由品质保证部对产品进行全流程检验,确保产品品质满足客户需求。整个生产过程中,业务部、计划部、生产部、品质保证部等部门良好的跨部门协作,确保了品质稳定、交期可靠的生产达成及客户需求达成。

  3.销售模式

  公司采取直接销售模式。根据终端客户的需求进行产品研发,公司在通过终端客户的产品验证、认可后进行量产。公司直接客户则主要为终端品牌商指定的产业链的组装制造服务商。根据直接客户的订单或需求计划,公司交付定制化产品,再由直接客户集成后销售给终端品牌商。

  4.盈利模式

  结合产品定制化属性,公司在客户设计初期即开始参与和配合客户进行产品整体的方案及设计评审,协同客户进行模具、产品开发并完成各阶段的产品验证,推进产品进入量产。量产阶段,公司按照客户需求,批量提供性能可靠、品质稳定的精密零部件,从而实现销售收入并产生盈利。

  (三)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1)所处行业发展阶段

  根据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的《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公司主要产品件属于“四、新材料”之“(一)金属材料”之“4、纳米及粉末冶金新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中的“高精密度金属注射成形(MIM)技术”领域。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按产品性质分类,公司所处行业为“金属制品业(C33)”;按产品用途分类,公司所处行业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C39)”。

  MIM技术是增材制造的一种,设计自由度高,近净成形,可用于大批量生产三维形状、结构复杂、尺寸精度较高的金属产品,与其他金属加工技术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根据ResearchandMarkets的数据,2022年及2023年全球MIM市场规模均在为35亿美元左右。随着折叠屏手机市场普及率提升以及金属3D打印技术和MIM技术的融合,预计截至2027年,全球MIM市场规模将增至57.5亿美元,2023年至2027年对应CAGR达9.7%。

  从国内MIM市场来看,尽管2023年,受消费电子领域部分产品线出货量下行的影响,国内MIM市场销售规模同比略有下降,在84.3亿元左右,但在下游创新产品的驱动下,预计2024年整体

  销售规模将恢复并增至93.9亿元左右,2028年销售有望增至157亿元左右。2023年至2028年CAGR值为13.27%。

  从需求类别而言,我国MIM产品下游应用主要集中在消费电子行业,2023年,手机、电脑、智能穿戴三项消费电子领域的需求合计占整体MIM行业需求的74.5%,其他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汽车、医疗、五金等。下游应用的需求变化,将直接带动MIM行业的发展变化。

  (3)主要技术门槛

  MIM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基本为定制化产品,适合于结构复杂、精度要求高、有一定批量性要求的产品,为客户提供较高设计自由度的同时,MIM也存在较高的技术门槛。

  一方面,MIM属于综合性的工艺流程,包括原材料喂料的开发与调配、模具设计与制造、注塑脱脂烧结等前工序、定制化的后工序等多个环节,各个环节均存在Know-how。在下游客户积极探索设计创新,产品复杂度、精度要求日益提升的趋势下,只有全面掌握上述一系列技术的研发及创新能力,形成自身的核心技术能力,才能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另外,结合产品定制化特点的自动化能力是在产品实现基础上,进一步提升MIM产品竞争力的关键。通过产品自动化开发,减少人为因素对产品一致性、稳定性的干扰,有效提升良率和效率,进而转化为产品盈利能力。

  2.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在行业内相关领域仍处于领先地位,未发生重大变化。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300832)、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1)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

  报告期内,折叠屏手机方兴未艾,3D打印及人工智能成为引人瞩目的新兴力量,有望激发新的一轮创新潮及消费潮。

  ①折叠屏手机。随着屏幕折痕、手机厚度、重量等难题逐一被技术进步攻破,折叠屏手机的市场接受度越来越高,根据IDC的数据显示,2023年折叠屏手机出货量达到了1,590万部,同比增长25%,这一增长势头有望在2024-2025年持续保持。受益于下游市场的增长,作为折叠屏核心部件铰链的主要工艺,MIM的需求也在持续上升。

  ②3D打印。2023年,消费电子头部厂商荣耀、苹果先后在其部分产品线上开始规模化采用3D打印钛合金零部件。头部厂商在工艺、生产路线上的探索,为追随者提供了技术参考和支撑,有利于推动3D打印技术成熟化发展,3D打印设备和材料成本逐步降低。随着3D打印技术下游应用市场的潜力进一步释放,有望在消费电子领域迎来更广泛的应用和深入发展。

  ③人工智能。在大模型技术的推动下,对更高性能的应用需求不断涌现,一个新的产品创新周期可能即将到来。各大消费电子品牌积极探索将人工智能与电子产品融合带来的新机会,投入大量资源进行自主研发,探索新产品,包括AI手机、AIPC、XR/MR/AR/VR等。行业的革新可能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2)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从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来看,MIM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多元化的材料体系

  当前,国内MIM产品主要的原材料仍以不锈钢及铁合金粉末为主,随着下游多种创新性的应用的出现、技术的发展及客户需求的提高,多元化的材料体系成为了未来MIM技术的发展趋势之一,如钛合金材料、高性能不锈钢、铜合金、镍合金、铝合金等均成为了行业研究的方向。

  ②产品向更高精度、更复杂结构、更为轻量化探索

  下游应用的日益丰富及产品设计的迭代创新,对MIM产品在精度、复杂结构和轻量化方面都提出了更大的挑战。精度方面,MIM产品向微粉末注射成形(即更小更精密的产品)方向及超大件注射成形(即超大尺寸MIM产品)两个方向进行拓展和延伸。而终端产品的轻量化趋势,对MIM产品在结构复杂度、材料的密度和性能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

  ③工艺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

  随着高精度、微小型、复杂结构零部件产品需求的日益增加,仅靠人工已经无法满足产品的高精度加工要求。通过提高工艺过程的自动化程度和智能化水平,可以减少人为因素对制程造成的不可控影响,提升良率和效率,进而提升整体制程的盈利水平。近年来,行业内企业对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的需求越来越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快速提升。

  ④MIM技术和3D打印技术的结合

  间接3D打印是一项将MIM技术与3D打印技术相结合的技术。该项技术通过3D打印生产高精度的生坯件,打印完的生坯经过脱脂和烧结等MIM后工序,最终形成致密化的零件。间接3D打印技术有助于进一步突破MIM工艺中因为模具制造中对于产品结构的限制,赋予产品设计更大的自由度,同时,有利于提高效率,实现快速原型制作,缩短产品制造时间,大幅提升开发灵活性。

  (四)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1.公司的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的体现

  公司以创新谋发展。围绕新材料及其应用,公司通过大量的实验及量产实践的反复验证,拥有了覆盖材料开发及应用、模具设计及制造、成型加工、技术优化与融合及自动化改造升级的核心技术体系。结合快速响应能力,这些核心技术均在市场化应用过程中转化成为了产品的核心竞争力。①喂料的研发、改良与制造技术

  目前,公司在316L、304L以及17-4PH三款牌号的喂料上具备了自制的能力。公司通过对喂料的改良,可以满足对外观、结构或性能的特定要求以及实现喂料的高效重复利用。公司也密切关注行业变化及市场需求,在新材料应用方面积极研发布局,掌握了钛合金喂料开发技术,相关发明专利“一种钛合金金属粉末注射成型喂料及其制备方法”、“一种粉末注射成型β型钛合金喂料的制备方法”已取得授权。在高强度合金钢方面"含钴合金钢粉末注射成型喂料及含钴合金钢加工方法"也提交了专利申请。

  ②精密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

  公司拥有业界顶尖的高速铣削加工技术(HSM)、超精密电火花镜面加工技术、油性慢走丝精密线切割技术。叠加运用直线电机驱动系统及新一代电源控制,加工精度可达到±0.001mm,并可实现高响应性和稳定性。结合模具组装采用的多重精密定位技术,综合模具制造精度可达±0.003mm。公司也自主研发了多项具有特色的精密模具设计及制造相关技术,如微型内缩抽芯机构在微小精密件模具上的设计与应用技术、模具多重精密定位的设计及加工技术、弧形弯曲薄壁零件的模具脱模结构设计及加工技术、异形高光外观面一次成形的模具设计与加工技术等。

  ③定制化产品研发和制造技术

  公司服务的终端客户大多属于行业内技术创新的先驱者,在对其部分新产品的研发过程中,行业内几乎没有参考借鉴的应用实践。凭借过硬的综合技术开发实力,公司在精密零部件产品研发和制造技术方面开创了行业内很多先例,如在金属粉末近净成形内腔周圈倒扣技术、金属粉末注射成形无镍双相包裹材料及工艺技术、超薄外壳成形及类陶瓷釉下彩效果制造技术等。报告期内,新增了“一种导磁与非导磁双材料金属粉末注塑成型工艺”、“一种金属粉末注射成型工艺制备镜面抛光产品的方法”、“管型材料类加工装置和方法”三项发明专利,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技术护城河进一步得到巩固。

  ④生产工艺优化技术

  公司设置了专职的工程部对多样化生产制造工艺进行持续的优化及改造。通过定制化模治具及定制化设备的研发,解决常规制造方法及通用设备存在的制造瓶颈。通过对既有制程工艺的改良升级,简化制造流程,提升设备利用率,提高效率及良率。在生产工艺方面,公司拥有小尺寸腔体结构矫正与加工技术、小孔径内壁及小尺寸异形孔壁抛光技术、不锈钢精密零件小孔径牙纹加工技术、针对喷砂工艺缺陷的改良技术等核心技术。

  ⑤自动化设备开发技术

  公司自成立之初即设立了专职的自动化设备部门,在合理化、优化、标准化相关工艺制程的前提下,公司通过自动化设备的升级改造,突破了行业普遍存在的依赖人工、自动化程度低的难题,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均质性。在自动化设备开发技术方面,公司拥有MIM生胚加工与自动分类移转技术、物料的自动摆盘及转移的生产技术、不锈钢精密零部件视觉与机器人联动矫形技术、磁力研磨后磁针与产品自动分离的技术、复杂结构精密零部件影像与激光联合的高速检测技术等。目前,公司在部分产品全制程自动化的阶段向产品连线自动化生产的阶段转变。

  2.公司的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在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在巩固MIM领域技术优势的同时,依托科学系统的研究方法,将工艺创新思路运用在多样化的精密加工工艺当中,不断充实公司核心技术体系,推动公司向多样化的精密零部件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公司在行业内相关领域仍处于领先地位,未发生重大变化。

  报告期内,公司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也在逐步完善,新增授权5项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拥有授权专利58项,其中发明专利17项,另有在审发明专利12项。

  2.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引进与培养优秀的研发人员,充分利用内外技术资源,提升公司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研发水平,巩固和保持公司技术的领先地位。

  3.研发投入情况表

  研发投入总额较上年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

  报告期内,公司对客户定制化产品及先进技术的研发需求增加,进一步加大投入,并扩充研发人员队伍,导致研发费用有所增长。

  4.在研项目情况

  情况说明

  1.报告期内已结项研发项目共32个,本期投入金额50,317,471.73元。

  2.报告期内,“超高强度合金钢-折叠转轴件MIM喂料的技术研发”及“高强度无磁高抛光MIM材料及工艺的研究”两项在研项目经研发中心审批提高研发预算。

  5.研发人员情况

  6.其他说明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1、强大的工艺创新能力

  公司的核心技术研发团队汇集了跨专业、跨行业的优秀人才力量,他们是公司技术创新的主要推动力量。在实事求是的科学思想指导下,这支团队以新材料的应用为核心,结合丰富的精密制造行业经验,不断推动着公司整体工艺制程的设计能力和效率的提升,不仅能够迅速为客户提供满足其需求的综合技术解决方案,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还能够持续优化制程工艺,不断提升效率及良率,从而使公司保持稳定的盈利能力。强大的工艺创新能力,是公司能够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在行业内保持领先地位的有力支撑。

  2、多样化的精密制造能力

  公司围绕着新材料的应用,建立了多样化的精密制造能力,覆盖MIM、CNC加工、激光加工、线切割、冲压、精密注塑等工艺。复合工艺的结合使得公司具备了从材料应用、模具设计到零部件生产制造的全流程能力,能够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精密制造解决方案。多样化的精密制造工艺相互配合,让公司能够灵活应对各种复杂零部件的需求,满足客户不同层次的定制需求。公司与客户的合作深度和广度在公司多方位的技术实力展现的过程中不断递进,推动着公司业务的稳定增长。

  3、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能力

  公司的主要客户为消费电子领域的创新品牌厂商,其对产品技术的前瞻性和创新性及供应商的响应速度均有较高要求。公司内部建立了高效的沟通渠道,及时收集和分析客户的需求、意见和建议,快速反应提供高质量的技术解决方案。凭借丰富的跨行业精密制造经验和综合制程能力,公司能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制程工艺的系统整合和优化,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变化和市场的变化。

  4、较高的自动化水平

  目前,公司的主要制程工序皆已实现自动化,并在持续的技术迭代中逐步向全制程自动化、智造化升级。较高的自动化水平使得部分生产线在无需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能够连续运行,大大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停机时间和生产中断,提高了生产线的整体效率和产能利用率;也有助于实现高精度、高稳定性的生产过程控制。自动化设备能够精准地执行预设的生产流程,减少了人为操作的误差和波动,提升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通过自动化设备的实时监控和调整,公司可以迅速响应生产线上的变化并及时调整,保证生产过程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5、优质的客户资源

  公司凭借快速响应能力及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与苹果、荣耀、亚马逊等行业内优质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不仅获取了持续稳定的订单,提升了对市场趋势的洞察力,也能通过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优化,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同时,公司能够通过对行业内最佳实践的学习,吸收到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理念,提升整体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此外,由于这些客户在行业内具备高知名度和影响力,与他们的合作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行业认可度和市场地位,有利于公司拓展更广阔的市场和客户群。

  报告期内,公司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要变化,也未发生因核心管理团队、其他关键技术人员离职、设备或技术升级换代、特许经营权丧失等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影响的情形。

  (二)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

  

  四、风险因素

  (一)尚未盈利的风险

  (二)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的风险

  (三)核心竞争力风险

  技术创新与迭代的风险

  公司主要产品所处下游消费电子行业,一项新技术的运用或一款新产品的发布,就可能掀起一股新的潮流,如果公司未能正确理解行业及相关核心技术的发展趋势,或在新材料研究、技术革新、工艺创新等方面,不能持续投入研发资源、不断更新技术、对市场和行业的变化技术做出快速反应,可能导致公司存在因技术升级迭代速度缓于行业发展速度,造成公司产品核心竞争力降低的风险。

  (四)经营风险

  1.公司内部治理风险

  公司自成立以来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资产和业务规模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的提升,这对公司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公司的管理能力不能适应扩大的公司的资产和业务规模,将直接影响公司的经营效率、发展速度和业绩水平,甚至给公司带来风险。针对内部治理的风险,公司将不断完善公司内部治理,强化创新引领,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2.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来自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占比较高。如果未来客户主要经营策略或采购计划发生重大调整、公司产品及技术不能持续满足客户需求或公司与上述客户的合作关系受到重大不利影响,可能导致公司面临流失重要客户的风险,进而对公司后续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五)财务风险

  公司外销收入以美元进行定价和结算,如果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出现大幅波动,将会对公司收入和汇兑损益产生影响,从而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六)行业风险

  (七)宏观环境风险

  目前全球经济处于周期性波动当中,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如果未来国内外宏观经济持续走低,可能会对公司的经营情况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

  (八)存托凭证相关风险

  (九)其他重大风险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6,171.88万元,同比增长10.43%,其中,MIM精密零部件业务收入为32,119.08万元,同比基本持平,非MIM精密零部件业务收入为22,772.46万元,同比增长38.67%。并且,受益于非MIM精密零部件方向新项目需求的释放,公司在第四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9,380.91万元,同比增长28.37%,环比增长21.39%。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877.16万元,同比下降38.0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5,250.35万元,同比下降28.02%。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秉持“守正”、“向善”、“务实”、“奉献”的核心价值观,将“创新改变世界、精密成就美好”作为公司使命,坚持技术创新引领发展,以现有MIM技术及产品作为基础,将材料为核心的横向及纵向延伸及以技术融合为目标的战略衍生品作为公司发展战略,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的精密零组件制造商。

  未来,公司将持续跟进行业及技术的发展趋势及需求,积极布局包括人工智能、折叠屏手机、3D打印技术等新兴行业、产品及技术,把握行业及技术发展带来的市场机遇,持续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提升核心技术竞争力,实现行业、客户的多元化发展、销售规模的增长及盈利能力的提升。此外,公司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海外进行产能布局,以满足海外客户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为拓展更为广阔的市场提供有力支持。

  (三)经营计划

  1.加大研发投入,以创新谋发展

  公司始终坚持以创新作为发展的基石不动摇。以满足市场和客户的需求为出发点,围绕新材料的应用,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拓宽精密制造能力边界,夯实技术竞争优势。基于不断迭代的工艺创新,持续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技术解决方案,通过为客户创造价值赢得更多业务机会,实现公司规模的稳步发展。

  2.推进客户多元化布局,拓展客户群体

  公司持续推进客户多元化布局,推动业务稳健发展。一方面,我们将继续做深做透大客户,深化、巩固与现有客户的合作,持续挖掘其多样化精密零部件的需求,进一步提升份额和渗透率。另一方面,积极响应市场变化,寻求与国内外不同领域优质客户的合作,构建多元化客户体系,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3.加强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强化组织效率

  公司将继续加强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构建高效的研发和管理团队。通过系统培训和学习计划,提升员工的技能水平和专业素质,拓展员工的知识面和技能,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以应对公司快速发展带来的挑战。同时,公司也将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和薪酬体系,激励员工发挥个人潜能,激发员工的创新和创造力。

  4.持续提升运营能力和运营品质,促进经营目标的实现

  公司将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及关键职能部门能力建设,建立有效的评价、追踪体系,提升管理、优化运营效率,实现经营业绩的稳步增长;同时兼顾长期业务发展机会,加强公司研发、生产、质量、供应链管理,提升智能制造和数字化水平,不断改进、完善并夯实科学管理流程体系,保障公司长期、高效、可持续发展。

  5、提高资金利用率,防范财务风险

  借助专业机构的力量,有效利用符合公司需求的相关金融财务工具,提高暂时闲置的自有资金及闲置募集资金的利用效率,持续拓展低成本资金来源,优化公司债务结构。同时,强化汇率风险中性意识,始终坚持以保值作为外汇管理的目标,加强对汇率波动的风险识别和评估能力,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以规避和防范汇率波动风险。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机器人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