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股市直击 - 正文

视声智能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原标题:视声智能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视声智能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业务概要

  商业模式报告期内变化情况

  公司主营智能家居、可视对讲等智能化设备及液晶显示屏及模组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以及配套技术服务,业务覆盖智慧建筑、轨道交通、智能家居、智慧酒店、智慧社区、智慧医疗等应用领域,为客户提供智能家居系统、可视对讲系统产品及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公司的主要产品分为智能家居产品、可视对讲产品、液晶显示屏及模组三大类。公司在智能家居产品、可视对讲产品和液晶显示屏及模组供应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为客户提供完善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公司较早将欧洲KNX技术引入中国,并作为参编单位,将其转化为国家推荐性标准(GB/T20965-2013),掌握核心技术,产品以开放、兼容、稳定的技术为住宅和楼宇提供高效的节能控制管理。2014年视声智能以其技术实力与行业影响力,成为KNX中国用户组织委员会理事会单位,理事会成员包括ABB、施耐德、西门子和罗格朗等知名企业。历经多年的发展,公司现已掌握核心技术,具备产品设计、硬件、软件、平台等全面开发能力,公司开发了4个KNX自研协议栈,在KNX技术基础上自主创新开发出K-BUS智能总线控制系统,系统兼容互通KNX协议,具有稳定、功能强大、节能、开放、兼容等特点,符合国际与国家技术标准。公司打破行业协议壁垒,将标准、开放、兼容的KNX有线系统与开放的Zigbee3.0无线系统产品生态打通,实现Zigbee平台可以管理KNX设备,同时Zigbee子设备也可以控制KNX设备,以达到控制系统中有线和无线互联互通的目的。另外,为了满足用户在系统安全方面的需求,公司率先应用KNX行业最新安全技术,已自主开发29款KNX安全产品,以保证整个系统的网络安全和数据通讯安全,给予用户更高的安全保障。公司参与起草6项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及1项团体标准,发起1项国际标准(IEEE1888.4)并担任该标准的主席单位,其中7项已发布、1项正在批准中、1项在起草中;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202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9项,另有43项发明专利处于申请阶段。

  公司销售模式以直销为主,直销的下游客户包括ABB、罗格朗、欧蒙特等国内外知名的电气设备企业以及电力工程集成商。公司产品销往全球各地,主要应用在轨道交通、公共建筑、酒店、医院、高端地产等智能化项目,如: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广州地铁、希腊雅典君悦酒店、金茂府等。公司建立了以研发及营销为核心的事业部管理模式,事业部制定产品发展战略与前沿技术的调查研究、负责产品运营管理,市场营销中心负责整体营销策略、建立销售渠道、制定销售计划与销售公司产品,研发中心负责产品的设计。公司收入主要来自于产品销售及提供方案服务。

  报告期内,公司的商业模式未发生改变。报告期后至本公司报告披露日,公司商业模式亦未发生重大变化。

二、经营情况回顾

  (一)经营计划

  报告期内,公司秉持“让生活更智能,让智能更简单”的愿景,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内核,坚持KNX技术领域的不断突破,率先在国内推出KNX网络安全产品,成为全球领先的KNX网络全产品制造商,有力推动了公司高质量发展之路。报告期公司不断完善公司治理,保持主营业务持续发展。整体经营情况良好,具体情况如下:

  1.经营情况概述:报告期内,公司营业务收入为23,606.48万元,比上年度同期增长1.87%,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3,915.72万元,比上年度同期增长14.95%。报告期末,资产总额为32,618.78万元,较期初增长78.64%,负债总额为5,859.98万元,较期初下降14.25%,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26,758.80万元,较期初增长134.20%。公司2023年1-12月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110.15万元,比上年度同期增加559.52万元,增长12.30%。

  2.研发创新方面:公司在2023年依旧保持研发资源的较大比重投入,确保公司的技术创新及领先能力。2023年公司研发费用2,915.80万元,占营业收入12.35%。报告期,公司在KNX底层技术发力,获得了全球KNX协会颁发的KNX IP安全协议栈认证,是国内首家完成TP安全、IP安全双协议栈认证的企业,从而可满足系统与数据安全的双重要求,也是国内唯一拥有4个KNX自研协议栈的企业。报告期,公司在智能中控屏研发上取得较大成果,推出了一系列技术领先的支持KNX、SIP等多种通信协议的智能中控屏产品,受到国内外客户的追捧和好评,公司2023年还推出了48款智能新品,并自研了29款KNX安全产品,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公司产品获多项国际大奖,包括德国红点奖、意大利A’设计银奖、美国MUSE金奖等。2023年公司还申请了发明专利20项,外观专利31项,当年新授权发明专利6项,2023年公司完成2项国家标准制定,包括1项行业标准、1项团体标准制定。截至目前公司参与转换及主持的的标准情况如下:

  3.市场营销方面:2023年,公司继续积极推进国内销售与海外市场并举的销售策略,采取多种方式提升公司市场知名度和品牌形象,大力拓宽线上推广渠道,更加聚焦用户需求,优化内容产出,整体浏览及访客数量有大幅提升。在海外市场布局更加深入,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海外市场区域和合作客户均有所增加。

  4.生产制造方面:2023年,公司继续狠抓产品质量,筹建的CNAS实验室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机构验收,能更有效地提升产品质量水平。公司不断优化生产、质量体系,投入多项技改项目,提升智能制造能力,增进效率,完善质量,产品交付及质量有效满足海内外客户的高标准和高要求。

  5.运营建设方面:公司以2023年整体经营目标为导向,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管理水平,引进高质量人才,管理颗粒度更加细致,强化企业文化建设,在公司业绩增长的同时,也顺利

  完成了公司北交所上市工作。

  6、公司治理及社会贡献方面:为更有效保障公司股东特别是小股东权益,公司董事会聘请3名独立董事,并建立了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和由审计委员会领导的内部审计机构,进一步完善了公司治理结构。公司坚持绿色低碳发展要求,所有材料及工艺均符合RoHS标准,保证人体健康及环境保护。公司通过了2023年度广州市清洁生产审核验收。公司积极关注员工的发展与健康,建立了较为科学的薪酬机制,设立员工成长基金,安排员工定期体检,组织丰富的员工联谊、文体、郊游等活动,不断提升员工满意度和获得感。公司还积极参与了开展贫困落后地区结对帮扶及各种社区公益活动。

  (二)行业情况

  智能家居、智慧建筑行业目前发展情况:

  智能家居、智慧建筑均属于建筑智能化领域,根据不同的场景,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多种设备连接到一起,实现智能化的控制。该领域融合并应用多种技术,如综合布线、网络通信、安全防范、自动控制、音视频、人工智能等,构建高效、智能的控制管理系统,实现便捷、安全、环保、智能等目的。

  智能家居融合利用多种技术,因此其发展与科技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科技创新是智能家居发展的基础和灵魂。随着技术革新日新月异,智能家居产品也不断升级迭代,推陈出新,逐步改善用户体验、降低使用成本,越来越多地走进千家万户。

  协议连接与创新是智能家居发展的基础,智能家居连接可主要分为有线协议和无线协议,有线协议主要包括RS485、KNX、PLC、CAN等,无线协议主要包括蓝牙Mesh、Zigbee、Wifi、Matter等。行业里大多数企业会选定一种连接协议作为其产品开发的基础,并以此来划分产品阵营。

  综合来看,智能家居的有线及无线连接并不是对立的关系,更多是融合的关系,各种协议的产品融合应用,从而实现更为高效、稳定的互联,打破协议间的壁垒,这也是智能化发展的重要趋势。

  近年来,智能家居及智慧建筑行业市场一直保持较好的增长速度,全球智能家居正在构筑万亿市场规模。据Statista数据,2023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场规模预计为1393亿美元(约1万亿人民币),未来四年增长率预计高达60.01%,2027年市场规模将达2229亿美元;2023年,全球智能家居用户渗透率16.38%,预计四年后达到28.84%。在亚太地区,中、日、韩、澳四国用户渗透率较为领先,高达20%~50%,这将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推动人类社会向更加智能、便捷的方向发展。

  2023年,智能家居市场在保持增长的同时,呈现出了一定的行业发展特色:

  1.国家层面政策支持,推动智能家居高质量发展

  智能家居作为消费升级和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领域,2023年国家和地方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对行业发展支持力度逐步加大:

  2023年2月,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大力推广通过认证的绿色智能家电,引导消费者优先选购2级及以上能效冰箱、洗衣机、空调、热水器、净水器、空气净化器等家电产品。

  2023年4月,工信部、商务部发布《关于开展2023“三品”全国行活动的通知》,支持服装、家纺、家电、家具等行业深入洞察消费需求,围绕研发设计、生产控制及品牌营销等方面,以新消费联动新制造,以优质供给促进消费升级。

  2023年5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颁布的《加强消费品标准化建设行动方案》。在家电电子、纺织服装、家装建材等领域,构建产业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标准体系,研制工厂设计、工艺仿真质量管控、仓储管理等智能工厂规范或规程标准。

  2023年7月,工信部等3部门发布《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打造一批消费热点,拓展多元消费场景,推动提振消费市场。在家居用品领域,开展智能家居互联互通发展行动,强化标准引领和平台建设,促进融合发展;商务部等12部门发布《关于促进家居消费的若干措施》,提升家装家居和电子产品消费。促进家庭装修消费,鼓励室内全智能装配一体化。推广智能家电、集成家电、功能化家具等产品;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促进电子产品消费的若干措施》,打造电子产品消费新场景。鼓励企业创新家电使用场景,打造一站式、体验式、定制化的家庭场景解决方案,推广家庭安防、智慧厨房、智能睡眠等应用场景;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拓展新型消费,加快传统消费数字化转型,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更多消费领域融合应用,推广智能家电、集成家电等产品,提升家居智能化绿色化水平。

  2023年8月,商务部等9部门印发《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继续支持绿色智能家电、绿色建材和家具家装等下乡,完善售后回收服务网络,促进农村大宗商品消费更新换代升级。

  2023年9月,工信部发布《关于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3—2024年稳增长行动方案的通知》。推动先进计算产业发展和行业应用,开展先进计算在工业、城市管理等领域应用案例征集和应用对接,举办先进计算技术创新大赛等活动,加快先进技术和产品落地应用。鼓励加大数据基础设施和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需求。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相关举措中特别指出,需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

  同时,各地方省市也在根据不同的发展现状推出针对性的扶持政策,促进智能家居行业健康发展。

  2.智能控制设备的网络安全性受到更多关注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Statista统计数据,2022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已达到233亿美元,2022-2028年期间这一市场预计保持13.47%的年复合增速,到2028年最终将达到52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在家庭应用方面,2022年智能家居在中国家庭的渗透率为16.6%,即有8000多万户家庭采用了智能家居产品,Statista预计到2028年中国智能家居的活跃用户数将达到1.91亿户,这意味着有1.91亿户家庭在日常生活中都将高频率使用智能家居产品,占所有家庭户的比例达到39.2%,渗透率已接近4成。

  智能控制系统的有效运行,依赖于大量物联网设备的数据收集和相互通信。随着智能家居用户的快速增长,网络安全问题也将不再局限于传统网络,而是与真实物理世界相连。因此,智能家居存在的网络安全问题不仅对IT基础设施构成威胁,还会威胁大众的隐私乃至人身安全,对人们日常生活造成冲击。部分行业领先企业已开始推出解决智能控制系统安全问题的产品,特别是国外一些知名品牌对此更为重视。

  3.ChatGPT等相关技术应用

  自2022年底,ChatGPT的推出,对人工智能发展起到里程碑的作用,而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的发展在智能家居领域的使用,将大大提升智能家居设备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改变智能家居设备与人们的交互方式。

  在智能家居行业快速发展同时,行业也存在产品类别复杂多样,缺乏统一的标准,技术更新迭代较快等现象,IDC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面临宏观消费环境和自身发展周期的双重挑战,规模增速有所放缓,不过相关市场并未停止升级调整的步伐,预计2024年中国大陆智能家居市场需求将逐步回暖,设备出货量同步增长6.5%,因此全行业依然面临较大的机遇与不确定性。

三、未来展望

  (一)行业发展趋势

  1.智能家居行业发展概况

  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使家居设备具有集中管理、远程控制、互联互通、自主学习等功能,实现家庭环境管理、安全防卫、信息交流、消费服务、影音娱乐与家居生活有机结合,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

  智能家居是新时代新技术有机融合形成的产物,将智能化产品应用于生活可以为消费者带来远程操作的便利性和便捷生活的体验感,近年来需求不断增长。此外,智能设备解决方案可实现节能、减少和控制碳排放,极具成本效益,在全球多个国家提倡减少碳排放、高效利用能源资源的背景下,智能家居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据Statista调查数据统计,2018-2021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场规模逐年提高,2021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场收入规模达1,044.20亿美元,同比增长32.56%。预计2022至2026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3.97%,预测2026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场收入规模将达到1,952.00亿美元。

  2017-2021年,全球拥有智能家居设备的家庭数量不断增长,2021年达2.60亿户,渗透率达12.17%。预测到2025年,全球拥有智能家居设备的家庭数量将达4.78亿户,渗透率将超过20%。

  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起步较晚,目前智能家居产品在国内的推广及普及率远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据Statista调查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2021年智能家居产品的普及率最高的三个国家是美国、英国、韩国,约达到40%的比例,远高于我国14.5%的普及率。中国智能家居产品的普及率较低,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前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追求更加安全、便捷、舒适的居住环境,消费者对于智能家居产品的接受度不断提高。中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随着人均收入提升、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加之政策环境的向好,智能家居行业在中国是产业链条长、市场需求多、发展潜力大的一片新蓝海。

  据Statista统计数据显示,2018-2021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逐年提高,2018-2021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收入呈现较快的增长速度。2021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收入规模达1,297.00亿元,同比增长25.45%。预计2022至2026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5.36%,预测2026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收入规模将突破2,500亿元,智能家居市场展现蓬勃发展态势。

  2.智慧建筑行业发展概况

  智慧建筑是指根据用户的需求,将建筑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进行优化组合,为用户提供高效、舒适便捷的人性化建筑环境。智慧建筑包含一个复杂的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建筑操作,例如通风、空调、供暖、照明和其他系统,由传感器、执行器和微芯片组成,依据建筑作为平台,整合并优化组合各种工程、建筑设备及服务,进而实现建筑设备、基础设施、办公和通信的自动化。能够降低运营成本、提供租户管理、安全管理和建筑性能管理的功能,满足建筑资产管理者和使用者的需求,高度融合智能、安全、舒适、节能的特点。

  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要求建筑更具有人性化、智能化,我国对智慧建筑的市场需求愈发旺盛,写字楼,商场,酒店,机场、高铁站、地铁等交通运输类建筑,学校,医院、体

  育场馆等建筑对智能化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对智能化功能的要求也更趋向多元化和综合化。同时,在双碳背景下,推动以节能和控制碳排放为主要目的的建筑设备精细化管理符合国家对节能建筑、绿色建筑的倡导,有助于减少能源消耗,提高建筑运营效率。在市场自发需求和政策鼓励的推动下,我国智慧建筑市场前景十分乐观。

  据市场调研机构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数据,2021年,全球智慧建筑市场规模为676.0亿美元。预计2022年至2029年将从806.20亿美元增长到3,286.2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2.20%。根据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建筑行业智能化发展直接相关的目标包括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将物联网感知设施、通信系统等纳入公共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建设,推进市政公用设施、建筑等物联网应用和智能化改造;提升城市智慧化水平,推行城市楼宇、公共空间、地下管网等“一张图”数字化管理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

  根据中投产业研究院数据,2015-2020年,中国智慧建筑市场需求规模总体呈波动增长态势,根据存量/新增面积、智能化比例以及单位面积改造成本,测算存量与新增建筑(公共建筑、住宅建筑与工业建筑)智能化市场规模,得出2020年,全国存量智慧建筑投资规模为3,146亿元,新增智慧建筑市场需求规模为2,590亿元,总市场规模为5,736亿元。

  数据来源:中投产业研究院

  智慧建筑的核心与基石是楼宇自控系统。楼宇自控系统是通过计算机智能系统实现对建筑全面的控制,它是在物联网技术的基础上通过信息技术连接建筑内的各种电气设备、门窗、燃气和安全防控系统。

  楼宇自控系统是智慧建筑的核心,承载着设备、空间与使用者的衔接作用。我国楼宇自控行业发展起步较晚,当前楼宇自控市场需求主要分为两个市场,其一为存量市场改造,其二是新增市场的楼宇智能化。据Barnes Reports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楼宇自控系统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4,424.9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6,215.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8.87%。预计到2028年中国楼宇自控系统市场规模将达到17,770.6亿元。

  3.安防行业发展概况

  安防行业是利用视频监控、出入口控制、实体防护、违禁品安检、入侵报警等技术手段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防范应对各类风险和挑战,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维护国家安全及社会稳定的安全保障性行业。公司生产的可视对讲系列产品属于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安部联合颁布《安全技术防范产品目录》中的安全技术防范产品。

  我国安防行业的快速成长始于2004年“平安城市”的建设,后续“智慧城市”、“3111试点工程”“雪亮工程”的依次推出,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安防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2012年,国内A技术涌入安防行业,2018年AI+安防行业快速落地,科技赋能安防,自此,安防行业进入智能化

  时代。安防系统从之前简单的人防系统、物防系统升级为现在的由人防系统、物防系统、技防系统和管理系统联合构造的一个特大型、完整的安全技术防范系统。根据安防行业的发展趋势,安防产品和运营也纷纷使用生物识别、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使安防行业走上智能化发展的道路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加快以及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我国安防产业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政府、企业及居民均对安防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我国安防应用领域广阔,涉及公共安全、交通运输、商业建筑、教育、医疗及家庭等场景,影响范围十分广泛。据CPS中安网数据统计,2015至2021年,我国安防行业总产值不断增加,2021年突破9,000亿元。

  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的背景下,随着全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智慧社区”及“智慧安防小区”建设等重点工作的持续推进,我国社区楼宇领域AI+安防软硬件市场持续增长,艾瑞咨询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社区楼宇领域AI+安防软硬件市场规模达到51亿元,预计到2025年,其市场规模将达到164亿元。

  楼宇对讲作为家庭与社区联通的端口,将家庭智慧化与社区智能紧密相连,在社区楼宇领域AI+安防领域占据较大比重,据艾瑞咨询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智能楼宇对讲与人脸识别门禁在中国社区楼宇领域AI+安防软硬件市场细分领域中位居第二,占比19.6%,预计未来其市场占比将扩大,2025年达到28.6%。随着智能家居配套技术的不断成熟和产品化,楼宇对讲将在其功能上实现与智能家居系统更加深入的合作,智能家居市场的扩大将持续拉动楼宇对讲需求的增长。

  (二)公司发展战略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积极培育智能家居...等新的消费增长点”,智能家居的普及能带动多个产业链的发展,包括数字应用、数字物联、人工智能+等,智能家居是智能产业发展惠及中国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是促内需的一大板块,也是中国高质量发展,人民美好生活愿望实现的重要标志,也是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所提倡的创新领域。

  公司经过这些年的不断发展,在物联网技术、系统产品与国内外市场的储备上,形成了符合国家新质生产力方向的企业文化:

  公司的愿景:“让生活更智能,让智能更简单”;

  公司的使命:“成为一家不断进化的科技企业,满足人们对智能化生活的无限追求”;

  公司价值观:“创新、专业、担当、共赢”。

  根据国家的政策方向及公司愿景及使命,结合行业的发展机遇及痛点,抓住智能家居行业发展的关键点:落地与标准化,根据国家标准《控制网络HBES技术规范住宅和楼宇控制系统》(GB/T20965-2013),制定了公司长期发展战略为:坚持以全球唯一的开放式智能家居和楼宇控制领域标准:KNX技术为基础,打造“空间智能化”的发展战略,为高端住宅、总部大厦、轨道交通、星级酒店、新零售门店等建筑空间进行智能化赋能,使其达到节能、安全、健康、舒适的用户价值。

  在2024年的具体实施方式为:

  1.聚焦主营业务,实现公司战略目标

  2023年,公司已经在各建筑空间的业务领域进行了产品与市场的布局,并积极开拓海外市场,2024年公司将以目标管理为核心,从企业文化、组织建设、人才培养、资源优化、管理体系、绩效管理等方面继续优化,从而保证公司主营业务持续增长,实现经营目标。

  2.建立现代化的企业文化

  让企业文化更好的服务于企业战略的实现,在积极向员工和相关方宣导企业文化的同时,让公司战略与员工发展相结合,使各方能更加认同企业价值观,各级员工对企业愿景和使命的责任更有担当,形成企业的核心战斗力。

  3.持续优化组织及人才队伍

  公司围绕整体战略目标,持续组织优化,包括:优化事业部机制,提升产品运营水平;销售部门根据区域和渠道进行优化;在原有软件研发平台基础上,搭建嵌入式系统及安卓系统架构小组,提升开发效率和创新能力;供应链各部门职能合理调整,以便更有效降本增效。

  在人才方面,公司积极向人才专业化及年轻化推进,建立人才基金,给员工更大的学习和成长空间,同时实行有挑战性的激励机制,建立科学的绩效奖励机制,提升员工满意度,优化人才队伍。

  4.继续完善管理体系

  (1)通过系统化的管理工具,提升管理水平:遵循PDCA原则,形成闭环管理;以及多维度矩阵式管理,提升管理水平。

  (2)继续完善公司的标准化体系建设。

  (3)提升公司信息化建设水平。

  (4)加强公司治理,强化全员合法合规,降低经营风险。

  (5)继续加强研发创新

  公司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研发策略同时,对新技术进行预研和积累,以适应产品技术的快速选代和应用领域的不断延伸,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5.坚持继续出海战略

  KNX作为源自欧洲的通讯协议,在海外特别是欧洲具有较好的用户基础和良好的市场占有率。公司持续多年深耕KNX技术,具有比较深厚的积累,同时作为民营企业,能够对市场进行快速反应,研发效率优势明显;完善的供应链也让公司具有交付及品质的保证。从目前的海外市场情况看,虽然公司海外销售占比约40%,且与多家海外知名电气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但国内企业在海外智能家居市场占有率仍明显偏低。2024年,公司将发挥融合KNX+SIP标准的智能中控屏及KNX安全等多项领先的技术优势,大力开拓欧洲地区特别是西欧区域的销售,同时利用公司多年的技术沉淀及完善的供应链能力,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提供物联网、智能控制等产品技术,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共建的推进添砖加瓦。

  2024年是公司上市第一年,也是行业及上下游承载较多市场压力变化后,全面期待复苏增长的一年。新的一年,机遇与挑战并存,公司管理层将聚焦于主营业务,在智能控制KNX细分领域继续发挥先发优势,发掘新的增长点,为股东和员工带来更多效益,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三)经营计划或目标

  报告期内,公司管理层按照年度经营计划,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继续专注于主营业务的稳健发展,进一步完善经营管理体系。在未来,公司将合理运用募集资金及自有资金,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继续实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研发模式。研发部门由产品战略委员会统筹管理,依据市场需求制定研发方向与研发内容,确保研发内容精准匹配市场需求。同时,公司将以市场开拓为龙头,维护、巩固和发展市场开拓的结果,推进产品技术的迭代和应用领域的延伸,做好主营业务。

  (四)不确定性因素

  报告期内,未新增对公司未来发展战略或经营计划产生重大影响的不确定因素。

四、风险因素

  (一)持续到本年度的风险因素

  海外业务风险

  公司2023年1-12月海外销售占比37.75%,公司境外销售覆盖多个国家和地区,若公司境外市场出现政治动荡、贸易政策变化或需求结构变化等情况,公司未能及时有效应对,可能对公司境外业务造成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积极关注全球政治、经济及外交等政策的变化,科学预测出口业务的销售情况,加强海外客户交流及收集信息,增加产品种类、销售地域和应用范围的覆盖,强化海外销售可能面对的资金与库存的风险管控措施,以应对海外业务不确

  定性的影响。

  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采购的原材料主要包括TFT屏,IC芯片,印刷电路板、电容、电阻、二三极管等电子元器件。报告期内,仍受国际政治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全球相关产业的供应链还不够稳定,对公司的成本控制及产品交付期有可能造成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准备多套后备方案,原材料供应选择国产化产品,与源头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充分交流市场信息,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调整安全库存边际量,从而控制成本、确保供应。

  对政府补助依赖的风险

  公司是中国十大智能家居品牌、中国十大智能照明品牌,也是广州市著名商标,报告期内享受政府项目研发经费资助。2023年1-12月非经常性损益中政府补助的金额为 605.79万元,占报告期内净利润比重为15.47%,净利润对非经常性损益中的政府补助存在较大的依赖性。

  应对措施:公司积极拓展主营业务,提升管理水平,确保主营业务利润的金额达到预期。公司预计未来政府补助占净利润比重会逐年减少,依赖性逐步降低。

  汇率变动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部分产品销往海外,且采用外币结算,汇率波动将导致本公司汇兑损益产生波动。2023年 1-12月汇兑收益金额为 59.64万元,占利润总额比例为1.37%。

  应对措施:公司管理层积极了解汇率波动情况,向银行等专业机构了解其关于汇率变化的研判,采取远期结汇等手段,应对汇率变动风险。

  存货余额较大以及减值的风险

  2023年12月31日公司存货账面价值为人民币3,077.91万元,占总资产比例为9.44%,相比去年同期比例降低,但数量仍较大。虽然报告期内公司存货周转良好,但仍存在因市场环境变化导致存货发生减值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采取全面的供应链信息系统,从销售接单到产品出库进行系统性的库存管理,合理安排生产和采购,以应对存货余额较大及减值风险。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当控制的风险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朱湘军,其持有公司 51.72%的有效表决权。同时,朱湘军担任公司董事长职务,主导公司的经营管理决策。虽然公司已依据《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制定了包括股东大会议事规则在内的“三会”议事规则、关联交易决策制度等在内的各项制度,但仍存在朱湘军利用控制地位,通过行使表决权或运用其他直接或间接方式对公司的经营、重要人事任免等进行控制,进而给公司的经营带来不利影响的可能。因此,公司存在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不当控制的风险。

  应对措施:为降低实际控制人不当控制的风险,公司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及议事规则,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确保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不当控制的风险得以控制。

  本期重大风险是否发生重大变化:

  本期重大风险未发生重大变化。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