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股市直击 - 正文

阿尔特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原标题:阿尔特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阿尔特(300825)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2023年我国经济回升向好,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3年GDP较上年同期增长5.2%。汽车行业产销呈现“低开高走,逐步向好”的特点,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23年度我国汽车产销量累计完成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产销量创历史新高。其中,乘用车市场延续良好增长态势,为稳住汽车消费基本盘发挥了重要作用;商用车市场企稳回升,产销回归400万辆;新能源汽车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产销突破900万辆,市场占有率超过30%,成为引领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汽车出口再创新高,全年出口接近500万辆,有效拉动行业整体快速增长。

  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中国新能源汽车近两年来高速发展,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高于上年同期5.9个百分点。2023年度,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829.2万辆,同比增长33.5%;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插电式混动汽车销量280.4万辆,同比增长84.7%。长远来看,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和汽车下乡政策延续,以及充换电基础设施进一步普及,汽车工业市场仍将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仍将不断提升。

  随着国内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2023年国内汽车市场呈现产销量上涨,车企“价格战”、“内卷”愈演愈烈的现象,导致整车企业的盈利能力受到严重影响。据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月~12月,汽车行业利润率仅为5.0%,相对于整个工业企业利润率5.8%的平均水平,汽车行业仍偏低,与汽车产销量增长比例相背离。车企之间的价格战、较低的利润率传递至上游产业链,汽车研发设计企业的营收、利润受到挤压,经营指标受到一定影响。另一方面,国外汽车市场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市场仍是一片蓝海,出于规避贸易壁垒、加强成本控制和提升市场反应速度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国内车企已开始在海外布局,通过设立海外子公司、海外收购、与外资品牌合作等模式加快海外布局,不断拓展海外市场。新的经济形势下要求汽车研发设计企业积极做出应对,以更高效率、更低成本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增加客户粘性,同时面对车企出海大趋势,汽车研发设计企业也要根据海外市场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风俗习惯等提前布局。

  汽车研发设计行业作为汽车的“孵化器”和汽车市场的“领航员”,与汽车行业发展紧密相关。随着汽车行业呈现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等方向的发展趋势,汽车市场对高阶自动驾驶等新技术应用、驾乘体验感知度、新车型推出效率、汽车应用场景契合度及汽车内外饰美观度等要求不断提升,汽车造型设计、工程研发、智能化软硬件开发、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等均有所转变,且在高性能研发工具、高效仿真测试工具、AI大模型等先进工具或前沿技术的应用下,汽车研发设计的研发周期不断缩短,平台产品升级换代速度不断加快。

  公司为国内头部、世界领先的提供独立整车研发及系统解决方案的智能科技公司,是业务覆盖汽车整车研发设计全产业链的独立第三方研发企业,也是全球汽车产业链极少数技术突出、实力完备的Tier0.5,在新能源汽车研发设计、传统整车/发动机及动力系统设计开发、产品企划、展车制造、样车试制、同步工程、模/夹具设计制造、整车及零部件试验、零部件开发与咨询等领域,具备深厚的行业积累和强大的技术服务能力,客户覆盖国内主要汽车生产企业、国际知名品牌和众多造车新势力。公司积极探索更高性能科技创新工具及前沿技术为汽车研发赋能,率先将AI技术引入汽车研发多个环节,在丰富创新灵感、提升研发设计效率方面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尤其在造型创意参考、画质优化、三维动画逻辑等图形图像处理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就国内汽车企业海外布局,公司已推动“技术+供应链”出海战略落地实施,在日本、美国、意大利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并在美国、日本、德国、马来西亚等国家设立子公司,境外客户群体覆盖美国、日本、东南亚等地。在美国、日本积累的经验和模式,未来有望在欧洲、美洲、非洲和东南亚的其他国家复制推广。此外,公司还掌握了核心零部件的关键技术,电磁式DHT、减速器、多合一动力总成等核心产品具有较高性价比,助力整车企业实现降本增效、提升产品竞争力。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逐步增长,以及汽车企业出海大趋势,未来汽车研发设计市场的规模将进一步发展,对于公司的业务拓展、实现经营目标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行业发展阶段

  1、新能源汽车研发设计市场持续扩大

  在能源与环境面临严峻挑战的情况下,为指导新能源汽车健康、快速地发展,我国颁布了一系列鼓励政策,有力推动了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呈现多元化的竞争格局,龙头效应日益凸显,新能源汽车品牌集中度持续提升,市场份额呈现向头部企业集中的趋势,而第二梯队品牌的市场份额低且均衡。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由政策导向型切换为市场驱动型,市场将逐渐趋于理性化,并且整个产业链将向着专业化、规模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将面临着更多的市场竞争与技术创新压力。因此,各类汽车生产企业必将更加快速持续推出多款新能源车型产品以巩固市场地位、抢占市场份额。

  国际汽车市场方面,各国相继出台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提升和市场推广。挪威、荷兰、英国、法国、葡萄牙、日本等国家陆续制定了燃油车禁售时间表。根据CleanTechnica公布的全球新能源乘用车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为1,368.93万辆,同比增长35.66%。当前全球汽车市场发展处于良好的机遇期,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将为独立汽车研发设计企业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2、汽车研发设计行业趋于规模化

  当前,汽车研发设计行业竞争较为激烈,市场相对较为分散,除独立汽车整车研发设计企业、依附于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的汽车整车研发设计企业外,围绕大型汽车生产企业或汽车产业园,也存在较多专注于某个模块研发的小规模汽车研发设计企业。

  通常汽车的研发设计时间要求较为严格,而汽车新产品研发设计包含市场需求调研、造型设计、工程设计、汽车试制及测试验证等阶段,各阶段工作的有序开展、紧密结合,是新产品研发设计时间可控的重要保证。因此,汽车主机厂一般在选择外部汽车研发设计公司时,更倾向于选择拥有完整设计产业链的企业,从而加强对整个汽车研发设计项目的控制,保证项目质量。未来,随着汽车研发设计行业的逐步成熟、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以及行业监管制度的完善,流程完整、业务齐全、技术能力突出的综合性研发设计公司将逐步在市场中脱颖而出,并占据市场的领导地位,将汽车研发设计行业真正做到规模化,促使整体行业产生规模效应,形成良性循环。

  3、汽车研发设计更加注重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技术积累

  汽车产业变革的主要方向是电动化、网联化和智能化。2023年6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提出将加快新能源汽车与信息通信、智能交通、智慧城市、能源综合一体站等融合发展等标准,通过标准引导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2023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的功能、性能提升和产业生态的迭代优化,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推动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和云控基础平台建设,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系统架构设计和多种场景应用,大力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发展。在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趋势下,汽车市场已由“硬件定义汽车”转变为“软件定义汽车(SDV)”,汽车造型设计、工程研发、智能化软硬件开发,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等业务模块均有所转变。为满足新趋势下的研发需求变革,汽车研发设计公司需要前瞻布局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等相关技术,满足汽车生产企业对未来商业布局的规划。

  4、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加速赋能汽车研发设计行业

  汽车人工智能是一个集环境感知、规划决策、多等级辅助驾驶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集成了计算机、现代传感、信息融合、通讯、人工智能及自动控制等技术,属于典型的高新技术综合体。AI大模型在自然语言、图形图像处理、数据分析和整理等方面表现出的创新性优势,与汽车造型、工程、仿真建模分析测试、性能设计、试验等整车研发需求具有极高的契合度。在造型方面,AI大模型在仅提供关键字的情形下可生成不同风格的造型方案,为汽车造型设计师提供大量灵感来源;在工程方面,AI大模型仅需输入基本需求,即可形成最优的工程参数方案,尤其在零部件设计等需要大量简单设计图的场景中,AI大模型的参与能够极大提升工程师设计效率;在仿真建模分析测试领域,AI大模型可以协助工程师在虚拟环境中测试汽车材料与部件、完善空气动力学设计、基于虚拟碰撞仿真提升车辆安全性等。生成式AI也可用于简化和提高汽车研发设计工作流的效率,缩短汽车研发周期,推动研发设计新模式、新业态。

  目前国际知名车企已逐步开始使用高智能集成数字化平台辅助日常整车开发,以宝马集团为例,其已使用英伟达旗下的Omniverse平台改善设计及生产效率,宝马集团未来工厂2.0从设计、模拟、运营到维护均完全在Omniverse中完成,并实现生产规划效率整体提高30%的成果。而Omniverse是当今数字化智能平台中最具扩展潜力,对AI发展最具包容度的前瞻性的平台。

  5、新能源汽车出海,国内汽车研发设计行业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在全球减碳趋势下,众多国家将新能源汽车作为主要产业进行扶持,其中新兴国家亟需振兴新能源汽车产业整体水平。我国汽车技术发展迅速,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技术能力,已成为继高铁之后的又一张国家名片,在头部企业带领下,新能源汽车逐步从单一产品出口,向产品、技术、供应链等系统出海转变。

  由于产业链体系、市场结构、自然资源等方面的不同,相比于国内新能源汽车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海外市场新能源电动汽车还处于发展阶段,尤其以东南亚地区为主的海外市场对于汽车进行小批量、智能化、电动化的改装的需求更为迫切。在国际汽车市场出现的大规模汽车研发需求背景下,国内汽车研发设计行业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公司在汽车研发设计领域深耕20余年,在造型设计、工程设计、性能仿真、试制试验等一体化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已为近百家国内外客户成功研发超500款车型,包括从轿车(A00级到C级)、SUV、MPV到商用车的多种车型,积累了高数量级且高质量的数字资产,建立了从零部件到整车完善的不同标准下的模型数据库和仿真试验测试结果数据库,拥有超千项专利及核心技术。同时,公司在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方向均已进行前瞻布局,多项关键技术或解决方案处于领先水平,并与国内外领先的半导体、人工智能技术企业积极合作,就汽车研发设计中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的应用与体验进行充分的讨论与交流。

  为充分把握新能源汽车乃至汽车行业蓬勃发展的契机,公司制定了“‘技术+供应链’出海战略”、“AI赋能汽车研发设计战略”和“新型ODM战略”,为推动汽车行业发展积极赋能。

  (1)为顺应新能源汽车出海的行业趋势,公司已将“技术+供应链”出海作为基本战略之一,一方面公司在内部设立国际市场营销部,主要执行海外市场的拓展、营销方案策划与品牌的推广等业务。报告期内,国际市场营销部已与多国相关企业建立可深入交流沟通的体系,业务范围涵盖设计、工程、整车出口、零部件等产品和服务体系,重点发力东欧及中东市场,已经与东欧主要国家大部分主机厂建立了深度交流并就具体项目进行了洽谈,中东市场已与重点目标国阿联酋、沙特、阿曼等国的当地车企启动了合作项目。另一方面,公司通过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和子公司,以及参股其他国家上市公司等方式,积极推动出海战略落地。

  (2)阿尔特是我国技术领先的独立全栈式汽车研发解决方案供应商,作为一家研发型科技创新企业,积极推动AI模型和数字化研发工具等新技术等规模化应用。为充分把握汽车智能化及AI技术发展机遇,公司已率先将AI赋能汽车研发设计作为公司重要战略进行推动,引领AI模型和数字化研发工具等新技术应用到造型、工程、仿真建模分析测试、性能开发、试验等研发业务链的多个环节,并成立人工智能与数字实验室(AI.XLab)专门从事汽车研发设计领域人工智能研究与应用。公司是国内首家采购英伟达全套OVX最新系统的企业,所配置的OVX服务器以及Omniverse的数量位列汽车行业第一,可确保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及时获取英伟达的算力产品以及面向汽车行业的软硬件产品。公司也与英伟达等国内外领先的半导体、人工智能技术企业积极接触,就AI汽车研发设计合作(如开发自动驾驶仿真工具链、造型3D重建、基于USD的零部件AI创成式设计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并应邀参加英伟达GTC大会,与全球知名汽车企业及科技公司的代表深入交流,希望通过大会进一步加深与各方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创汽车行业的崭新未来。英伟达中国与上海信弘也到访阿尔特,就OVX服务器部署、实际应用模块及研发工作规划进行深入探讨和规划,并基于汽车关键资产数字化、多团队软件协同作业、车型2D转3D以及AI可视化等先导模块,设立项目组共同推动模型开发及应用落地等工作。经过英伟达、阿尔特及上海信弘三方强大技术团队的联合论证、联合研究和联合开发,公司已发布团队协同作业的初版DEMO,在打通NVIDIAOmniverse与多款工业软件研发协同工作,以及结合适配器和生成式AI应用于造型设计上取得重要成果。后续公司将基于Omniverse平台研发更多专业应用,在多团队多软件协同设计开发、造型AI化生成及数字资产统一管理等方面持续研发,有望极大地推动汽车设计和研发领域的创新与发展。此外,公司与智谱华章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团队结合阿尔特积累的汽车研发数据和知识以及智谱AI认知智能大模型的技术特点,形成了“面向用户体验”和“面向汽车设计”双轮驱动的“汽车行业智能服务大模型”的发展方向,将探索共同开发汽车行业专用大模型。2023年11月,公司启用的“阿尔特(无锡)智算中心”,是阿尔特AI赋能汽车研发战略逐步落地的重要标志。

  (3)加速推进新型ODM战略,推动ODM战略联盟与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双向奔赴,助力汽车行业规模化发展公司联合多家国内外车企以及核心供应商成立ODM战略联盟,由阿尔特进行研发设计并提供统一的车型平台,加入ODM战略联盟的车企共享上述车型平台及设计方案,并分别导入自身品牌、生产、销售渠道及售后等业务模块。公司亦可借助联盟优势推广电磁式DHT、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为市场提供更多高性价比核心零部件产品。截至目前,除已加入战略联盟的江铃新能源及因保密原因不便公开的联盟成员外,公司目前正在与多家主机厂就加入ODM联盟进行积极洽谈,通过成立ODM联盟整合各家车企的产销及供应链资源,发挥规模效应,有效降低车型的研发、制造、采购成本以及新车型的导入周期,为市场打造更具有竞争力的多样化迭代车型,实现多赢的生态闭环。

  (二)周期性特点

  汽车研发和汽车零部件研发制造行业的发展遵循汽车工业发展的大周期,当前我国及部分汽车大国汽车工业处于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趋势发展周期中,多个新兴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处于起步阶段,我国汽车产业又表现出国际化发展明显提速的独特周期趋势。全球汽车市场所处的发展周期,对汽车研发设计形成了较高的需求,全球汽车研发设计市场呈现持续扩容的趋势。

  汽车生产企业委外研发多为定制化项目,不同企业不同项目委外时间所表现出的规律性不强。汽车生产企业多根据产品规划和市场销售情况来制定生产计划,零部件采购多根据生产计划而定,也未呈现明显的规律性变化。另外,汽车生产企业年度新车推出虽存在周期性差异,受车企间错峰抵消影响,周期性一般较少传导至汽车研发企业。虽然下游汽车销售环节受一定季节性影响,但汽车研发及汽车零部件研发制造行业均不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季节波动。

  (三)公司所处行业地位

  阿尔特是我国首家在A股上市的独立全栈式汽车研发解决方案供应商,开创了我国独立汽车研发设计企业开展整车研发“交钥匙”服务和发动机、动力总成研发制造的先河,是我国极少数具有整车平台研发及应用经验的独立汽车研发企业。公司也是我国首批高新技术企业、工信部认证的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AUTOSAR全球联盟高级会员,同时也是北京高精尖产业设计中心、北京市设计创新中心、北京科技研究开发机构,拥有新能源汽车整车控制系统技术北京市工程实验室和新能源汽车整车研发中试基地,相继通过ISO26262道路车辆功能安全体系ASILD等级、ISO/SAE21434道路车辆网络安全体系、TISAX可信信息交换机制等认证,并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证书。

  公司拥有全球首创的电磁式DHT研发生产技术,是我国极少数可向市场独立销售V6发动机的企业,也是我国首家、全球唯二拥有AUTOSAR高级合作伙伴身份、首家发布汽车行业SOA开发者平台的独立汽车研发企业,同时也是我国率先布局滑板底盘的上市公司、全球汽车产业链极少数技术突出、实力完备的Tier0.5。公司自成立以来,不断强化核心技术能力建设,积极探索更高性能科技创新工具及前瞻技术为汽车研发赋能,积极推动AI模型和数字化研发工具等新技术等规模化应用,并且与国内外领先的半导体、人工智能技术企业积极合作,应用目前最先进的软硬件产品,共同探索更多AI技术在汽车研发领域的应用场景,成为AI驱动的汽车设计智能体,推动汽车行业的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引领实现AI时代汽车设计数智化变革。公司是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发展的积极参与者,是我国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迈进中的有力推动者,随着OVX在汽车产品定义、研发设计、制造等模块的创新性运用,有志于将公司所掌握的系列研发技术和资源以“技术+供应链+ODM”模式整体向中外客户赋能,进一步巩固公司在汽车研发设计领域的领先地位,提升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领域的市场影响力。

  (四)新政策法规对行业的影响

  2023年度,我国汽车产业相关新政策法规以推动新能源汽车全面市场化、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等举措为主,《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关于促进汽车消费的若干措施》《关于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公告》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进一步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此外,2023年7月1日起全国全面实施国六排放标准,加速了燃油车向新能源车型转化的进程,也加剧了汽车行业的竞争态势,皮卡等车型的政策松动,为主机厂及消费者提供了更多车型选择。进入2024年以来,国务院、发改委多次提出实行汽车等传统消费品以旧换新促进投资和消费,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其中提到“组织开展全国汽车以旧换新促销活动,鼓励汽车生产企业、销售企业开展促销活动”,进一步加速汽车技术和车型的更新迭代,有利于促进汽车行业更加规范化运营,调节和引导汽车研发及零部件制造行业良性发展。2024年4月,我国工信部发言人表示,将加强政策引导,支持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因地制宜加快海外发展,加强新能源汽车领域高水平开放合作,加快国内外新能源汽车领域标准法规对接,完善服务支撑体系。这一政策引导国内车企在海外布局,为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品、技术、供应链出海实现优势导流,也为公司制定战略规划、优化业务布局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指引,有利于公司业务的快速健康开展。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主要业务

  阿尔特是以整车及整车平台全流程研发、新能源智能化平台开发、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为主业的前瞻技术驱动型科技创新企业,正在以全球汽车市场未来需求为导向,结合公司着力推动的“‘技术+供应链’出海战略”、“AI赋能汽车研发设计战略”和“新型ODM战略”三大战略,在汽车关键技术、智能化研发工具、核心产品及前瞻解决方案、国际市场发展等方面逐步构建国际化高壁垒生态闭环,并着力推动研发智能化体系的系统构建。公司整车及整车平台全流程研发业务主要包含多级别乘用、商用、固定用途/特殊场景专用新能源汽车及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平台、商用车平台、滑板底盘等全流程研发;新能源智能化平台开发业务主要包含服务平台(SOA架构、SOA开发者平台及开发工具等)、智驾平台(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等)、智控平台(动力域控制器、智控平台控制器、智控平台PLUS控制器、区域控制器等)等软硬件开发;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业务主要包含电磁式DHT、电磁离合器模块、减速器、增程器、多合一动力总成及高性能V6燃油发动机和V6清洁能源发动机等研发制造,并逐步向汽车电子等智能化产品拓展。

  公司可率先感知国内外汽车市场需求变化,充分把握汽车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同时具备本土技术及效率优势,深谙包括欧标、日标在内的国际化标准体系。无论承接国内项目还是国际项目,公司均严格按照研发标准执行,项目质量受到众多客户的高度认可,同类项目的研发效率、质量、前瞻性等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当前公司所掌握技术向营业收入的转化主要通过研发项目承接和核心零部件销售等形式实现,研发服务模块及质量、零部件产品品类和科技含量等均在全面提升。

  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普及,AI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数字化工具算力的逐步应用,为企业实现高质、高效、低成本、个性化研发提供了解决途径,亦推动全新研发理念、全新研发工具、全新研发技术的智能化研发体系的形成。作为技术领先的独立整车研发及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已率先将AI赋能汽车研发设计作为公司重要战略推动实施,AI模型和数字化研发工具等新技术应用到造型、工程、仿真建模分析测试、性能开发、试验等研发业务链的多个环节。公司与国内外领先的半导体、人工智能技术企业积极合作,探索建立智算中心,共同研讨AI大模型技术在汽车研发设计领域的深层次应用,从底层研发体系、中间层研发技术、应用层产品和服务等多层面深度探索汽车研发的全新整合。随着公司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研发体系的逐步构建,在助力公司研发效率和质量的同时,还可向同行业及上下游企业共享公司的研发体系及工具链,借助公司牵头成立ODM战略联盟的有利契机,促进汽车研发生态向高质量智能化发展,推动汽车从产品的智能化,向工具的智能化再向研发体系的智能化延伸。

  此外,作为一家技术驱动的平台型企业,为积极把握不断扩容的国际需求机遇,公司已明确将“技术+供应链”出海作为重要发展战略,充分发挥“链主”优势,通过为国际客户提供研发设计、产线设计、技术授权、核心零部件产品、与优质企业联合研发推广、技术+服务等多形式实现“技术+供应链”出海战略的落地。随着业务生态的逐步完善,未来公司可根据国内外客户不同需求,提供“研发→制造→销售”全域模块菜单式服务及一站式全链条服务等多模式选择。

  (二)公司主要产品及用途

  公司整车研发、平台研发与架构设计、智能化关键软硬件研发等研发及测试业务的交付物主要以图纸、数据包、样车/件及解决方案为主,整车投产支持阶段主要以技术支持为主。重点研发或制造的汽车核心零部件产品主要有电磁式DHT、电磁离合器模块、减速器、增程器、多合一动力总成、V6发动机(第一代、第二代)等,并适度前瞻储备未来具有较大潜在市场需求的高端产品相关技术。

  (三)公司的主要经营模式

  1、研发模式

  公司作为我国技术领先的整车研发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主要有内部技术研发和承接项目研发两种研发模式。公司内部研发流程主要分为提案、实施、发布三大环节,研发成果绝大部分可用于具体项目执行。承接项目研发是公司目前最主要的盈利模式,采用项目经理负责制,根据项目需求,一般由多部门协作完成。随着AI等智能化工具的深度应用,公司研发模式有望实现全新升级。

  2、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可分为项目采购和非项目采购。项目采购主要根据项目具体需求采购相应的技术服务和原材料。非项目采购主要根据公司日常运营需求,采购机器设备、电脑、软件和其它办公用品。公司能够根据项目具体需求,灵活匹配最佳效益的采购模式,做到必要性、时效性、经济性的有力平衡。

  3、生产模式

  公司的汽车核心零部件主要有新能源动力总成类和发动机两大品类,均采用以销定产,适当库存的生产模式。公司生产的零部件均为公司自主研发,生产所需基础配件目前多采用外采形式。针对电磁式DHT等核心产品的关键部件,公司已开展自主加工的生产准备,未来将继续加强核心部件的研发、生产和推广,进一步提升产品的成本优势。公司V6发动机的装配采用先进的组装线、热试线、MES系统、二维码质量追溯系统和扭矩控制系统,实现关键、重要拧紧数据进行自动采集,满足所有过程参数追溯和零部件追溯信息上传MES系统要求,全流程的控制产品质量和各项装配质量参数,同时发动机下线进行100%磨合试验,确保出厂发动机的一致性。电磁式DHT、减速器等新能源动力总成在生产过程中采用二维码质量追溯系统,产品下线之前会对整机进行检测,最后由物流部门根据订单包装发货。

  4、营销模式

  公司市场营销主要有行业通用的招投标和谈判性采购两种模式。除上述两种模式外,整车研发还有公司独创的前瞻性研发储备推广模式,整车研发、核心零部件制造、产业生态赋能等还有与其他优势资源合作推广的模式。前瞻性研发储备推广模式是公司对前瞻性汽车造型和技术方案自发提前进行预研开发,潜在客户通过评审公司的前瞻预研成果或在此基础上提出二次开发方案形成订单意向。合作推广模式是公司基于多年形成的技术和国内外整车及产业链资源优势,与头部企业通过战略合作、成立合资公司等形式,共同实现技术或产品推广的目的。

  (四)主要业绩驱动因素

  研发业务:公司已有20余年的整车研发经验,已为近百家国内外客户成功研发超500款车型,客户几乎覆盖国内外所有主流品牌、大型主机厂商和众多造车新势力,多项关键技术或解决方案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公司在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等方向均已进行前瞻布局,并已深度应用AI等更高性能科技创新工具为汽车研发赋能。雄厚的技术积淀、优秀的技术团队、AI技术的深度应用、系统服务的体系能力,是公司实现高质量交付产品和服务、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的重要保障,也是公司研发业务贡献业绩的重要驱动因素。

  零部件业务:公司已有多年整车研发和核心零部件研发经验,为助力整车企业不断降本,已将研发更多高性价比产品以推动汽车产业降本增效作为公司重要的战略布局。报告期内,零部件业务仍处于业务推广期,业绩贡献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核心产品的研发、改进工作持续进行中。子公司四川阿尔特新能源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机、电、控”集成设计方面不断深化,开发了集成度更高的EDU和DHT、增程器产品,在混动市场逐步扩容的趋势下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电磁离合器模块已与多家企业实现供样或量产定点;减速器已进入部分企业供样阶段,同时具有动力断开及差速锁功能减速器产品已完成开发设计。

  子公司柳州菱特研发的6G 30T2(V6二代发动机)已完成皮卡、全尺寸越野车以及非道路市场空气动力船的整车搭载调试工作,同时,基于市场需求和政策导向,在6G30T2(V6二代发动机)汽油机的基础上设计的天然气及甲醇发动机已完成性能开发,性能指标全部合格且达到国内一流水平,计划于今年完成台架标定及可靠性试验及交付。市场方面,柳州菱特正积极与国内商用车头部企业接洽,针对商用车不同的应用场景和市场终端,配合车企整合技术资源定制适配车型差异化技术配置,尽快推向市场。

  公司其他零部件产品也具有明确的定位和营销策略。公司的研发设计能力优势和优质的客户资源,以及牵头各车企及核心供应链企业成立ODM战略联盟的契机,可助力提升公司零部件业务的业绩贡献率。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技术实力业内领先

  1、掌握汽车研发系列核心技术,拥有超千项专利

  公司已掌握造型创意设计、工程可行性分析技术、电源系统开发、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开发技术、精致性开发、汽车仿真优化技术、汽车底盘调校技术、SE同步工程技术、发动机设计及仿真技术、智能驾驶技术、汽车轻量化技术、串并联混动技术、乘用车平台开发技术、性能开发技术、整车试验开发技术、智能座舱等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以及全球首创的电磁DHT技术,集成VCU和MCU于一体的动力域控制器技术,集扁线、油冷及SiC模块为一体的高性能、高效率的多合一动力总成技术等前沿技术。公司始终重视研发及技术创新,以及整车研发及相关核心技术专利的申请和保护,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1,634项专利及67项著作权,其中发明专利65项,实用新型专利1,531项,外观设计专利38项。专利较2022年末增长率达到24.54%,其中发明专利增长率达27.45%。

  2、前瞻布局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关键技术

  在“软件定义汽车(SDV)”趋势下,汽车相关核心技术也在发生着变革。作为国内技术领先的独立整车研发企业,公司在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等方向均已进行前瞻布局,多项关键技术或解决方案处于领先水平。公司研发的RUBIK融合了17类关键技术,专利提案达300余项,在车型拓展、柔性化设计、技术兼容性、轻量化、空间利用率等方面具备技术先进性。在智能驾驶领域,针对经济型车型和高端车型,公司规划了两款控制器,首款智驾产品采用行泊集成式控制器方案,能够满足基本的主动安全功能要求以及全景融合自动泊车等,由公司主导、与产业链优质合作伙伴联合开发的ADCU1.0已经与算法平台完成集成工作,并搭载实车进行大里程验证,已达到量产水平并与意向客户洽谈合作事宜。同时,下一代L3高阶域控制器ADCU 2.0大算力平台,以及基于2.0平台的NOA、AVP、记忆泊车/行车等高阶功能,正在进行调研、策划等筹备工作。在智能控制领域,公司借助动力域多年开发经验,围绕智能车控,先后布局了动力域控及智控平台、智控平台PLUS、区域控制器四个域控平台。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完成了动力域控制器、智控平台、智控平台PLUS、区域控制器的设计、样件制作、测试工作。目前公司在智能化平台掌握的系列前沿技术,将可通过承接项目研发、技术授权、产品化推广等多形式实现商业化。

  3、率先应用新技术、新工具、新模式,探索更高性能科技创新工具及前瞻技术为汽车研发设计赋能

  AI大模型及系列专用或通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为高科技行业深度智能化变革提供了机遇。公司的造型模块已较早基于AIGC的多种AI软件和内部训练的轻量化低阶Lora模型等来辅助项目研发,尤其在造型创意参考、画质优化、三维动画逻辑等图形图像处理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公司已利用AI机器学习辅助于CAE仿真在整车轻量化和空气动力学参数化模型的优化,以提高效率和前移预测。在碰撞耐撞性和行人保护上已经使用了AI算法训练模型来快速预测结果,在热管理智能标定、CAD和CAE自动化系统编程,以及用户体验需求研究中也运用了AI技术来提升效率、质量及预测准确性。另外,公司正在探索以汽车结构颗粒化和软件功能原子化为脉络,将数据中台作为业务驱动的引擎,破除数据孤岛,实现定制化输出、差异化重构、标准化复用,未来逐步实现汽车研发业务架构重组,进而提升研发效率。报告期内公司设立的人工智能与数字实验室(AI.XLab)牵头软硬件架构、AI平台研发和AI模型算法开发,主导实现产品研发路径上AI toX的垂直类研发应用。2024年3月,阿尔特正式宣布成立AI机器人事业部,从事机器人设计开发、代工生产、AI算法智能化场景运用等机器人行业领域的前沿研发和创新,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产业链整合,致力于将公司在汽车研发设计领域积累的丰富的软硬件技术及供应链能力,结合生成式AI等最新人工智能技术,与国内外各行业龙头企业联合,赋能和支撑AI机器人创新开发和应用,推动AI和机器人技术在各领域的创新发展,为各行各业发展

  “新质生产力”提供“创新引擎”。公司正联合英伟达技术团队将Omniverse引入机器人开发,使其成为AI下一个重要落地应用场景。

  公司与多家知名企业和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包括OEM、零部件供应商、科研机构、知名大学和智库等,通过与合作伙伴共享数据,共同研发新的AI技术,共同探索新的应用场景,能够有效推动公司AI技术的应用落地。英伟达中国、上海信弘也多次到访公司,就AI汽车研发合作(如开发自动驾驶仿真工具链、造型3D重建、基于USD的零部件AI创成式设计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基于OVX系统的OVE协同设计、2D转3D等先导模块将作为汽车研发设计相关的数字孪生试点项目,汽车关键资产数字化,多团队多软件的协同作业,车型2D转3D AI模型的可视化等实际应用落地的探索。

  公司未来将继续在更多整车研发设计环节探索AI技术的应用及落地,并将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积极探索公司汽车研发设计知识库、汽车研发设计数据库与AI大模型相结合的模式和创新路径,逐步实现降本增效,打造汽车研发设计新模式、新业态,为客户提供更高质高效的服务。

  4、掌握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的关键技术

  控股子公司四川阿尔特新能源已掌握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关键技术,具备多类型电磁式DHT、减速器和增程器的开发、验证和生产能力,为客户提供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设计、开发、匹配调校、验证等全套解决方案及相关产品生产制造。四川阿尔特新能源自主研发的减速器、增程器及集成式电驱动系列产品具有轻量化、小型化、型谱化、低噪音、高效率、高承载等特点;增程器已完成适用于四驱增程式电动车的动力系统技术储备;开发的单档电磁式DHT产品属于全球首创,实现了高效电磁结合,综合效率高达98%,具有明显的性能及成本优势;电磁式DHT中的电磁离合器进行了独立模块化研发,可更经济地适配众多混动车型。在乘用车领域的基础上,公司还扩展了商用车混动系统的开发能力。

  控股子公司柳州菱特具备整机性能开发、机械开发、台架标定、可靠性验证、振动及NVH噪声等试验验证能力,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为适应未来市场需求,柳州菱特还进一步夯实了发动机设计开发能力,掌握了冷却EGR、预燃烧室点火、高滚流比气道等新技术的设计和运用能力,具备自主开发国内领先水平发动机的技术水平,自主研发的6G3系列V6发动机具有大功率、大扭矩、高可靠、低油耗、低噪声、低排放等技术特点,并根据市场需求,对V6系列产品进行不断迭代。在此基础上,柳州菱特深化了动力总成一体化应用能力,初步具备了纯燃油架构、增程架构、插混架构等动力总成的开发能力,拓展了整车改制及调试匹配的能力,初步具备动力总成上车及调试匹配、性能测试的能力。报告期内,柳州菱特已在6G30T2(二代机)汽油机的基础上设计的天然气及甲醇发动机已完成性能开发,性能指标全部合格且达到国内一流水平,计划于今年完成天然气/甲醇发动机台架标定及可靠性试验及交付。此发动机可适用中轻卡直驱(甲醇/LNG/CNG),以及适用于物流重卡/工程车辆/矿卡等车用增程器(甲醇/LNG/CNG)。后续将基于6G30T2(二代机)平台的技术路线和市场客户开发的逐步落地,以新能源商用车、非道路通用动力(发电机组)产品为主,持续开拓新能源动力领域市场,并依据公司海外布局和平台资源拓展海外市场。此外,柳州菱特已具备整车改制及传统动力总成调试、匹配及测试的能力,通过整合市场上混动变速箱、增程器、电机电控、电池包等资源,初步具备开展混动总成应用测试的条件。

  (二)高标准人才团队配置

  1、研发人员高比例配置

  作为一家研发型科技创新企业,多年来,公司通过外部招聘和内部培养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升中高级工程师、设计师比例,在新业务模块如电动车(电子电气架构、SOA架构、电源、电机、电控方向)、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整车平台等方向持续增加人员储备,SDV领域团队规模已超百人,在AI汽车垂类模型及应用开发、数字资产建设、机器人方向等前沿技术领域配置高端的专业人才。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有员工2,532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1,910人,占公司总人数的75.43%;研发技术人员总数为2,055人,占公司总人数的81.16%。

  2、拥有高水平的国际化团队

  公司创立之初即具有国际化基因,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频次在不断提升。公司在倾力培养现代化人才的同时,也积极借助国际专家的专业力量加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目前,公司已聘请百余位国内外知名汽车创意大师及工程领域资深专家来保障公司的前瞻研发设计能力,这些专家拥有意大利博通、宝马美国设计中心、通用汽车、日本三菱、梅赛德斯奔驰、日产、丰田、五十铃、韩国现代、捷豹路虎、起亚等世界著名汽车企业及设计公司的多年开发经验,尤其在汽车整车、造型、新能源汽车研发设计及发动机、减速器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国内外专家和技术骨干的培养及加入,使公司的研发水平得到了快速发展,设计质量显著提高,员工也能在具体的项目中,随时向国内外专家和技术骨干学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专业能力,为公司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完善的人才激励政策

  作为研发型企业,人才是公司的核心资产。职位晋升和股权激励是企业实现人才聚集和团队稳定的重要途径,公司有完善的人才晋升通道,自成立以来已开展多轮次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2020年3月上市后,公司针对核心骨干实施的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已于报告期内完成了最后一期归属,受益对象200余名。公司上市以来,已以自有资金近3亿元完成了三期股份回购,合计回购股份21,754,060股,并已开展第四期股份回购,所回购股份中已有12,760,000股用于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和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前期剩余回购股份和第四期回购股份将继续用于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或员工持股计划,以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升公司薪酬体系市场竞争力,吸引和稳定高素质人才。

  (三)业务布局全面

  1、整车开发业务覆盖汽车研发全产业链

  公司是国内独立整车研发“交钥匙”服务和发动机、驱动电机、域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的开创者,是国内极少数业务模块能够覆盖整车开发全产业链的独立开发企业,未来将逐步打造“研发→制造→销售”全域模块服务闭环。在整车全流程研发过程中,逐步积累的系统化的体系能力,使得公司无论是整车研发,还是零部件研发制造均能基于整车的全局性视野开展,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公司是国内具备整车试制全流程一站式交钥匙服务能力的一流企业。全资子公司天津阿尔特是国内提供整车试制、工装开发及整车改装和展车制作的全流程一站式交钥匙服务能力的一流企业,具备模检夹具设计及制造、白车身焊装及涂装,样车总装及调试和汽车整车改装及展车制作能力,工艺齐全,现有技术研发中心、冲压&模具车间、焊装车间、涂装车间、总装车间及质量检测中心的完整布局,配备国内外先进的技术设备,如徐州锻压冲压设备、台湾威力龙门式CNC数控加工中心、日本NTC激光切割机、德国德派FDS、英国亨罗布SPR、超声波焊点检测仪等,能够自主完成侧围外板、翼子板、开闭件的覆盖件、门环H环等热成型件、碳纤维件和钢铝混合工艺的加工制作。另外,公司还投资建设了处于我国领先水平的整车转毂环境舱,不但能够满足公司试验需求,还能够承接外部试验订单,报告期内已承接某造车新势力企业多批次测试订单。

  2、汽车研发关键领域深度布局

  公司不断强化整车全流程研发的同时,在模块化平台、电子电气架构、智能化软硬件等重点领域深度延伸,多项研发成果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在滑板底盘等数字平台领域已进行前瞻布局,自主研发的集合扁线、油冷、SiC等多项前沿技术的四合一动力总成,已实现公司自研的RUBIK平台搭载。自主研发的VCU已经在量产车型项目中成功实现应用。成为AUTOSAR高级会员后,公司积极参与AUTOSAR标准的制定,并提前布局符合AUTOSAR标准软件产品和工具链,已掌握全栈的电子电气架构研发、SOA软件研发以及智能化关键软硬件研发等系列核心技术,搭载公司自研AP工具链的SOA开发者平台已顺利上线,且已深度应用于部分客户。另外,公司积极应用新技术,已在商品企划、造型设计、仿真测试等研发模块率先应用AI技术,并积极探索关键模块专有模型、行业通用模型的开发,建立阿尔特自有的智算中心,保障AI模型的算力需求和研发数据的安全。

  3、“研发+制造”双轮驱动

  基于汽车研发开展的整车研发设计业务和核心零部件制造业务构成公司的基本产业生态。公司零部件业务与公司整车设计业务高度协同,优质的整车研发服务能够为零部件制造业务实现优势导流。凭借整车开发业务的先入优势,公司已成为汽车生产企业核心零部件“Tier0.5”供应商。近年来,国际市场汽车研发、零部件制造及产业链培养等需求明显提升,公司基于研发、制造及系统化服务过程中形成的技术和产业链资源优势,将重点推动“技术+供应链”模式向国际市场整体赋能。2023年12月,公司与YAMATO签署的《采购合同》,YAMATO向公司采购五十铃ELF、三菱Canter两款车型的电动系统套件,是公司顺应我国汽车产业链出海趋势、实现公司“技术+供应链”出海战略落地的重要标志。2024年初,公司与矢崎签署合意书,双方拟共同开展新能源汽车行业所需的高压电系统核心技术攻关,是公司作为平台型“链主”企业将研发优势和全球资源优势充分结合,多形式开展产业联盟计划的具体体现,公司亦可借助矢崎的供应链资源推动整车研发与支持的解决方案及核心零部件在其全球客户中进行推广。此外,公司目前正与多家主机厂及核心供应商就加入ODM战略联盟进行积极洽谈,以整合各家车企的产销及供应链资源,发挥规模效应。通过与各车企基于汽车零部件标准和材料的深度沟通与交流,也为公司电磁式DHT等高性价比核心零部件进入整车厂零部件供应体系、深度挖掘潜在客户提供了有利的契机。

  4、体系化能力充分保障服务质量

  公司在多年全流程整车研发过程中,形成了系统完备的体系化研发能力。无论是承接的整车项目、部分模块项目,还是零部件研发制造项目,公司均可基于对整车的深度理解,从全局角度推进项目的实施,对项目质量和不同模块协同性提供了极大的保障。随着汽车系统的复杂度持续增加,在研发和零部件适配时,将更需要体系能力的保障。未来随着体系化能力的持续提升,公司将可为国内外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四)经营成果丰硕

  1、拥有强大数据库,积极维护数字资产

  公司已形成完善的法规标准数据库,标准数据库下设国内标准数据库、海外标准数据库及企业自有标准数据库,截至报告期末,国内标准数据库包括国家、地方、行业、团体标准等近6,500项标准;海外数据库包含欧盟、美国、德国、日本等主流国家标准及东盟、印度、巴西、海湾国家等新兴市场国家近4,100项标准;由公司各专业编制的企业技术标准、技术类CHECKLIST检查表近1,400项。在车型数据方面,公司成功研发的数百款整车均形成了完善的造型、工程等数据,在CAE仿真、环境舱模拟等数字化方面,也具有丰富的数据及模型积累,并对市场较多车型有系统的研究和数据积累;在智能化方面,公司已成功加入AUTOSAR并成为高级会员,积极参与汽车软件相关标准的制定。未来公司将在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方面持续布局,开展中间层以及应用层的软件开发,优化汽车数字化方面的布局,不断加强数字资产的积累和维护。

  2、庞大的客户群体和丰富的车型研发经验

  公司已为近百家客户成功研发超500款车型项目案例(包括概念车型、已量产车型及储备车型等)。不同客户对车型委外设计的保密性要求有一定差异,主要有客户主动公开前不可公开、市场知情前不可公开、一定年限不可公开、永

  久不可公开等类型。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参与研发且已成功上市的车型中,绝大多数仍不满足公开条件,能够披露的个别车型分类如下:

  造车新势力及自主车企新能源全新品牌车型:小鹏G3、合众哪吒N01、合众哪吒U、极石01、金琥EV48、天际ME7、天际ME5、观致7、北汽新能源LITE、北汽新能源ARCFOXα、岚图FREE、岚图梦想家、追光、雷诺江铃集团羿-A级轿车等。

  自主品牌车型:一汽红旗H5、一汽红旗HS5、一汽红旗HS7、红旗E-HS9、一汽奔腾NAT系列、一汽奔腾T55、一汽奔腾T77、一汽奔腾T99、一汽轿车全新奔腾B70(第三代)、一汽佳宝V75L、V75、奔腾B70S传统燃油车、红旗HQ9、猛士917、猛士M50、东风汽车(600006)风神AX5、东风汽车风神AX4、北汽BJ80、昌河Q25、北汽绅宝X25、北汽绅宝X65、北汽绅宝D50、沈阳金杯运赢、启辰T70、启辰T90、启辰D60、吉利GS、帝豪GL/帝豪C7、长安跨越王X7、长安跨越王F3、华晨鑫源-金海狮、开瑞江豚等。

  合资品牌车型:东风本田e:NS1、东风本田XNV、广汽本田e:NP1、广汽本田VE-1、本田CR-V新能源2021款锐-混动e+、一汽大众捷达、一汽大众迈腾、一汽大众高尔夫7、一汽大众速腾、一汽大众宝来、蔚领、一汽大众高尔夫嘉旅、江西五十铃翼放ES等。

  (五)拥有国际化视野,海外市场拓展优势明显

  1、超20年国际市场布局积累并不断优化

  公司成立之初即具有国际化基因,尤其在日本具备较好的发展基础,全资子公司阿尔特日本成立于2001年,在日本市场发展已超20年。为前瞻积累国际前沿技术及创新理念,公司已在日本、美国、意大利和中国的北京、上海设立五大研发中心。为推动国际业务布局,公司近年来也在不断加大国际架构优化,陆续在美国、马来西亚设立子公司,并参股日本上市公司YAMATO、美国上市公司凤凰汽车,2024年初在德国设立全资子公司。公司将以德国、日本、美国和马来西亚的子公司作为深度拓展及精准服务包括德系、日系、美系乃至世界知名品牌客户的重要平台,并作为拓展海外市场的重要根据地。此外,2024年初公司还投资设立了天津阿尔特进出口有限公司,满足公司进出口需求及业务发展需要,也为出口战略及海外订单顺利执行提供了保障。

  2、融合国际标准和中国技术及效率优势

  在全球网络布局的同时,公司也在深入加强核心技术的国际化水平,在整车研发、核心零部件制造、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均已满足国际市场标准。公司已顺利完成某国际知名车企国内纯电车型平台研发,所研发生产的零部件也成功进入国际知名车企在国内合资公司的供应链,充分彰显公司研发技术及生产制造、运营体系等已符合国际标准的要求。另外,作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跟随者到领先者、快速发展的深度参与者和倾力推动者,公司对新能源前瞻技术趋势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在新能源汽车的整车、平台及核心零部件研发技术和研发效率方面,相对于国际同行均具有较多优势。作为兼具国际品质和标准,及国内技术创新和效率优势的整车研发企业,公司在海外业务开拓方面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能够为国际化合作伙伴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整车产品。

  3、国际业务合作稳步推进

  当前国内汽车品牌出海及国际汽车市场发展均处于良好的机遇期,海外整车研发设计市场迅速扩容。在公司“技术+供应链”模式整体向中外客户赋能战略引领下,公司与全球知名汽车品牌的合作深度不断提升,已与某国内领先整车制造上市公司、马来西亚上市公司SUNSURIA BERHAD等多家国内外企业就海外市场开拓进行了深度沟通。为抓住国际新能源汽车市场蓬勃发展带来的机遇,公司设立了国际市场营销部,负责海外市场信息收集、海外市场分析、海外市场开发、营销方案策划与品牌的推广等。目前,公司已与多国潜在合作方建立可深入交流沟通体系,业务范围涵盖设计、工程、整车出口、零部件等产品和服务体系,部分项目已实现与国际大型汽车集团总部直接签约。报告期内,公司与YAMATO签署《采购合同》采购电动系统套件,与矢崎共同开展新能源汽车行业所需的高压电系统核心技术攻关,国际业务合作稳步推进。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报告期内,国内汽车市场竞争加剧,价格战挤压汽车企业上下游利润空间,为保持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巩固在汽车研发设计行业的龙头地位,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因公司核心零部件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叠加部分客户业务发展不畅及其他多种不利因素的冲击,研发业务和零部件业务均受一定影响,报告期内公司整体营业收入及利润水平处于阶段性底部。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5,795.43万元,同比下降 9.4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596.60万元,同比下降56.36%。其中,整车设计收入80,915.93万元,来自新能源汽车整车设计收入69,294.43万元,占整车设计收入的比重为85.64%;核心零部件业务收入2,561.13万元。

  (一)多重不利因素致研发设计业务阶段探底,国际市场开拓稳步推进

  虽面对多重不利因素影响,但公司仍然保障了研发业务降量不降质,为公司未来研发业务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在积极推动在手研发项目的同时,公司亦通过多形式保障国内外市场业务开拓,紧跟客户研发规划和市场需求转变,积极推动研发项目落地及订单执行、交付验收等事项。

  7.48亿元,截止报告期末

  在手订单额5.74亿元。报告期内,公司多个新签项目具有标志性。公司于2023年4月与马来西亚上市公司征阳集团SUNSURIA BERHAD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在马来西亚进行投资,在电动汽车及其相关产品领域开展研发创新,打造马来西亚自主品牌的电动汽车。2023年12月,公司与YAMATO签署《采购合同》,YAMATO向公司采购五十铃ELF、三菱Canter两款车型的电动系统套件,合同总金额不超过人民币53.83亿元。本次与YAMATO签署采购合同对公司开拓国际市场和拓展业务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对公司在海外市场进一步开拓汽车整车研发设计及推广零部件相关业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2024年初,公司与矢崎签署合意书,双方拟共同开展新能源汽车行业所需的高压电系统核心技术攻关。此外,报告期内公司与多国相关企业建立可深入交流沟通体系,重点发力东欧及中东市场,已经与东欧主要国家的主机厂建立了深度交流并就具体项目进行了洽谈。在中东市场,重点与阿联酋、沙特、阿曼等国的当地车企启动了合作项目。

  2024年伊始,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逐步增长,以及汽车企业出海大趋势,国际新能源研发市场需求明显提速。公司管理层及时对新阶段市场营销的工作系统地进行了强化部署,一方面在积极挖掘现有客户深度研发需求,另一方面充分调动优势资源,重点打造以“技术+供应链”出海向中外客户赋能的新业务模式,有望通过订单实现战略落地。

  (二)行业内率先引入AI,持续探索更高性能科技创新工具及前瞻技术推动行业变革

  在全球通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过程中,公司已率先在造型创意、仿真分析、性能预测、用户体验研究等多领域引入AI技术,并成立人工智能与数字实验室(AI.X Lab)重点开拓AI创新赋能。公司在人工智能的结合上已经实现部分基础应用,造型领域的效果图生成及渲染;系统及整车结构的参数化建模设计分析、软件及前后处理二次开发代码生成;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在空气动力学仿真、碰撞仿真和热管理上的应用,通过云计算结合工业软件做出对应的AI模型初步版本。基于历史项目,已建立从零部件到整车完善的不同标准下的模型数据库和仿真试验测试结果数据库,包括NVH、碰撞安全、强度耐久、空气动力学、热管理标定等。另外,为构建数字化研发的生态和智算中心,向同行业和上下游企业深度赋能,在创新性开展内部研发外,公司还在探索与国内外领先的半导体、人工智能技术企业积极合作,共同研讨AI大模型技术在汽车研发设计领域的运用可行性。

  公司于2023年11月正式启用“阿尔特(无锡)智算中心”,该智算中心集成了多种英伟达高性能GPU产品,基于AI模型提供高强度的数据处理、智能计算能力,集成先进的智能软件系统和智能计算编程框架,以强大算力驱动AI模型对数据进行深度加工,使算力、数据、算法三个基本要素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和融合平台,丰富计算引擎,通过数据管理、高速网络、统一存储、高性能计算、模型和服务管理来全方面支撑人工智能应用落地,从而为公司提供算力供应平台、数据共享平台以及产业聚集平台,为AI深度应用提供支撑基础。

  (三)多个自主研发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

  自主项目研发是公司持续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报告期内,研发投入53,012.46万元,同比增长175.45%。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动自主研发项目的各项工作,多个前沿项目取得重要进展。

  (1)造型设计

  造型设计是汽车研发重要环节,经过多年的高质量发展,公司造型设计能力已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前沿水平。随着AI的快速发展,公司已率先将AI辅助造型设计工作流引入成熟的设计生产管线中。在AI辅助设计创意效果图方面,借助快速迭代且开源的AI图像生成应用程序驱动造型院内部训练的、最具行业价值的汽车造型设计专属轻量化低阶Lora模型,极大的开拓了开源大模型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广度和深度,提升了造型设计过程中的信息筛选、意向图搜寻、灵感捕获、效果图呈现、氛围和情绪渲染等工作的效率与准确度。利用AI辅助造型设计平台的研究和训练成果,造型研究院已在内外部多个项目中初步实现了AI辅助二维创意效果图设计的大规模应用,并在诸多项目的造型设计竞标阶段和可视化评审等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后续造型院还将继续对AI辅助设计进行深入训练学习和应用实践,计划将AI辅助设计工作流标准化并与软件开发专业部门合作部署公司标准化的AI辅助设计平台,并将在三维设计环节方面深挖AI潜力。使用AI辅助三维设计将是公司造型设计业务重要的应用方向。

  由造型院主导设计的TRUCK-MAD全尺寸皮卡概念车及EV48右舵版电动物流车在东京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JAPAN MOBILITY SHOW 2023展出,受到广泛关注。此次参展的TRUCK-MAD全尺寸皮卡概念车采用阿尔特独立自主开发的纯电平台,系首次在日本亮相。

  另一款参展车辆EV48是由新兴车企“金琥汽车(JENHOO Auto)”于2023年初开始量产的电动物流车,这款车型根据日本特定需求进行了优化,公司的参股公司YAMATO计划将其作为“JEMY”品牌的完成车1号在日本进行销售。

  (2)工程开发

  公司在平台开发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除了承接客户委托的平台开发项目外,基于自身近20年来对汽车研发的深度理解,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新能源平台集群,包含IEPA、IEPB、IEPB2.0三款乘用车平台,ISEM、IEVS、IEVM二款商用车平台、并搭载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软硬结合,横跨乘用车和商用车,可实现国内主流车型的全面覆盖。报告期内,公司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

  1)模块化平台研发

  ①城市物流车纯电动平台研发

  城市物流车纯电动平台是基于市场发展趋势,考虑主机厂、动力电池企业及用户的体验需求,对当前物流车底盘进行分析,规划能够解决动力电池及用户体验的新一代底盘,同时为多家主机厂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快速实现商用车新能化进程,且通过对国内优质供应商整合,实现零部件模块化,降低企业零部件的研发投入。后续将规划基于全新用户体验的智能底盘,设计符合国家能源战略的氢能源智能化物流车替代平台产品。通过本项目研发符合国家能源战略的商用车替代平台产品,有利于商用车整车平台化开发和快速迭代,是主机厂控制研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的重要平台工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②适用于多级别乘用车的超级平台研发

  “适用于多级别乘用车的超级平台”研发旨在研究纯电动跨级别多平台的模块化开发,通过各种模块化设计与组合,可满足多种动力总成、多级别、不同车型的平台架构。该平台具备可拓展、可裁剪,注重功能与需求实用性,以用户体验为核心,强调平台性价比、可持续迭代的平台架构,在当前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个性化趋势下,先进的纯电动平台架构可提供多矩阵产品,实现Sedan、SUV、CROSS、MPV车型的兼容设计,从而满足主机厂车辆多样化的开发需求,有效降低开发成本,是公司新能源整车研发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助推器。

  ③公司在2022年末推出了“全新一代”高速智能数字化汽车平台RUBIK,该平台融合了集成化、模块化、柔性化、轻量化理念,应用了上下车体分离、一体式铸造、线控底盘、CTC、超高压、集成式热管理、扁线油冷电机、SiC逆变器、中央计算平台等17类先进技术,能够提高车型研发、制造效率,缩短车型开发、验证周期,并降低开发投入和零部件成本。在车型拓展、柔性化设计、技术兼容性、轻量化、空间利用率等方面具备技术先进性。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进阶、软硬件解耦,智能数字化底盘中央集成式控制系统开发(简称线控底盘)已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公司目前已在RUBIK平台引入线控底盘技术,2024年计划完成线控转向的开发。截至报告期末,平台所有专利族群的申请已全部完成,平台上SUV、SEDAN和MPV三款车型上装与平台的搭载设计及仿真验证也已完成。

  2)电子电气架构研发

  ①域控制器硬件及底层软件研发

  域控制器硬件及底层软件研发紧贴未来“软件定义车辆(SDV)”的发展趋势,采用全新的电子电气架构和多项关键技术,硬件采用具备高算力处理器芯片及多路车规级以太网通道,软件采用面向服务的SOA理念、搭载实时操作系统和Adaptive AUTOSAR平台,研发采用MCU+MPU双芯片技术、支持SOME/IP以太网通讯技术,满足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发展趋势的大型域控制器。该域控制器满足车身域、动力域等多种域控制器的硬件及底层软件需求,并引入AP AUTOSAR、SOA架构等新技术,对于提升公司的设计与研发能力、保持公司行业领先地位具有积极作用。

  ②新一代整车电子电气架构研发

  新一代整车电子电气架构研发将SOA架构理念引入车端设计,组件之间功能依赖最小化,让模块的交互更加清晰,且独立于操作系统、编程语言和软件框架,满足客户如娱乐、交互、诊断、自动驾驶等个性化需求,打造一体化的汽车SOA架构平台,充分实现软件定义汽车。目前公司已具备完整的SOA整车电子电气架构的自主设计能力,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计开发技术成果,公司的服务范围拓展到SOA电子电气架构开发领域,极大的提升公司在汽车研发设计行业中的竞争力,并将有力推动我国自研SOA整车电子电气架构及汽车智能化软件研发能力技术进步。

  3)UERC产品体验技术与平台研发

  “UERC产品体验技术与平台”研发项目是由公司UER用户体验研究中心(User Experience Rsearch Center)基于近10年产品体验、研发经验与技术深度探索筹划,面向未来数字化产品体验研发的垂类专精咨询与数据服务板块战略升级项目,也是连接整车造型、性能、功能、工程、软件各板块向极致产品体验研发迈进的重要纽带。报告期内,公司已组建了由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研究团队,各模块配置行业高级人才,关键咨询方法论框架已全部搭建完毕,行业研究分析模块数据资源储备持续扩充并具备根据客户要求随时提交状态,目前已经服务多家主机厂并获得客户一致好评。

  (3)新能源智能化平台

  1)服务平台

  SOA架构

  公司基于在电子电气架构研发方面的持续积累,从用户使用场景出发,通过功能的服务化设计、应用软件的解耦设计、面向服务的通信设计、快速迭代的OTA设计、软硬件的功能安全设计、纵深防御的信息安全设计等技术,实现了由面向功能的开发向面向服务的开发转变,构建持续进化的电子电气架构。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依托于北京市科委新技术的研究课题,顺利完成了面向服务的架构(SOA)的研究课题验收工作。该平台采用分层解耦的软件架构,支持软件快速开发、迭代,同时提供动力底盘域、车身域、信息娱乐域、智驾域1200+服务接口模块,提供多种服务通信协议(SOME/IP,MQTT,IPC等),支持设备即插即用,支持与物联网云平台服务化互联互通,支持场景功能的轻量化开发,目前正在开展平台系统管理功能和组件的研发工作。

  SOA开发者平台

  公司是我国首家发布汽车行业SOA开发者平台的独立汽车研发企业,先后推出了低代码阶段的第一代开发者平台和使用模型或受限代码的第二代开发者平台,并于2023年下半年发布了不受限代码的第三代开发者平台,实现了不受限代码应用的调试和仿真平台的搭建,为专业开发者提供一体化IDE工具集。

  2024年度公司计划将SOA架构和SOA软件平台相结合,提供灵活的软件开发方式,高效的迭代能力,实现快速的服务组合落地,打造全新一代车云AI智能化技术全栈平台,4.0AI版计划于2024年下半年发布。

  2)智控平台

  随着智能汽车的加速推进,跨域融合的控制器产品预计将成为未来汽车行业的重点应用方向,公司基于对整车研发的深度理解和成熟的车辆控制技术,采用平台化的开发理念,依次研发动力域控制器、智控平台控制器、智控平台PLUS控制器、区域控制器共四个系列的矩阵式产品。目前公司已具备完整的智控平台自主设计能力且具备自主知识产权,进一步拓展了公司的服务范围,极大的提升公司在汽车研发设计行业中的竞争力。

  3)智驾平台

  公司是较早在智驾领域开展布局的整车研发企业,在域集中式的电子电气架构趋势下,公司从L2主动安全产品切入,现已构建了智能驾驶系统的全生命周期开发服务,包括产品集成全生命周期导入、应用层软件开发(L2+)、新产品整体解决方案、成品测试验证等服务。

  截止报告期末,基于通用化架构的应用层算法平台已经完成,当前正在与国内自主、合资等多家车厂洽谈应用层软件开发、软件测试等项目合作。由公司主导、与产业链优质合作伙伴联合开发的ADCU1.0已经与算法平台完成集成工作,并搭载实车进行大里程验证。目前该产品已达到量产水平,并与意向客户洽谈合作事宜。同时,下一代L3高阶域控制器智能驾驶域控制器2.0大算力平台,以及基于2.0平台的NOA、AVP、记忆泊车/行车等高阶功能,正在进行调研、策划等筹备工作。

  (4)核心零部件业务

  报告期内,子公司持续推动核心零部件研发和改进。四川阿尔特新能源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机、电、控”集成设计方面不断深化,开发了集成度更高的EDU和DHT、增程器产品,同时对动力系统的功能进行了扩展开发,例如可用于四驱系统的动力断开装置和差速器锁止机构等。柳州菱特在6G30T2(V6二代汽油机)的基础上,成功开发天然气/甲醇发动机,性能指标全部合格且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此外,柳州菱特还掌握了整车改制及传统动力总成调试、匹配及测试的能力,整合了市场上混动变速箱、增程器、电机电控、电池包等资源,初步具备开展混动总成应用测试的条件。

  1)电磁式离合器模块

  公司于2022年6月份量产下线完全自主设计开发的全球首个单档电磁式DHT产品后,受到了市场和潜在客户的高度关注。为进一步提升公司产品竞争力,满足汽车市场降本增效的需求,公司积极开展了电磁离合器的模块化研发,电磁离合器模块试验验证工作已于2023年6月完成,具备搭载条件,与十余家企业就电磁离合器方案进行对接,已获得部分车企的量产定点,正在与新势力车企S汽车、日系车企N汽车等多家企业进行方案设计。未来除可向客户销售电磁式DHT外,还可独立销售电磁离合器模块。报告期内年产20万台电磁离合器生产线建设完成。

  2)四合一/多合一动力总成

  公司开展多合一动力总成自主研发工作以来,打造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新能源动力总成平台,形成专利超百项,创新并应用多项前沿技术,拓展公司在高端动力总成领域产研一体化的综合能力。

  将驱动电机、域控制器和减速器高度集成共壳体设计,并基于全新电子电气架构将MCU和VCU软件深度集成的“多合一”产品,是动力总成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公司研发的面向下一代的集成式纯电动“四合一”动力系统平台,采用了全新的电子电气架构和多项关键技术,集成了驱动电机及其控制器、减速器和整车控制器,该产品从整车层面的需求出发,可实现“机”、“电”、“热”、“控”四个维度的高度一体化系统集成,具有平台化、模块化、高度集成化、驱动电机高速化、扁线/油冷电机、SiC功率器件等多项技术亮点。

  2023年动力总成已完成400V平台200kW总成B样机开发、试制及试验验证工作,较A样设计更完善、性能更优异。目前该样机已与多家主机厂研讨搭载可行性,并在目标车型上完成了搭载测试工作,各项性能良好,已具备量产条件。当前动力总成已实现软件自研+硬件自研+自产,已构建产研一条龙的全栈解决方案,计划在2024年进一步扩大客户群体,在国内市场、海外市场中同步开拓,寻求良好的合作机会。

  同时面向主流趋势的800V市场,在400V产品基础上进行差异化设计,快速迭代出适配800V车型的产品。截至2023年底,800V产品已拿到首个国内车企新开发车型的配套定点。

  公司全新一代V6发动机(第二代),采用了米勒循环,配置了缸盖集成排气歧管、高滚流比气道、可变截面增压器(VGT)等主流先进技术,实现了高效率、高性能的进阶。该款发动机能够同时兼顾传统动力驱动、新能源混合动力驱动等多种应用方向,并可应用传统燃油(汽油)、天然气、甲醇、氢气等多种不同燃料。首款汽油版发动机最大功率260kW,最大扭矩510N-m,可满足国六b(RDE)排放法规,具备了应对下阶段排放升级的能力。在6G30T2(V6二代发动机)基础上设计的天然气及甲醇发动机目前已全部完成性能开发,全部性能指标合格且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公司发动机产品应用场景,可覆盖硬派越野车、高端皮卡、高性能轿车及新能源轻客、中巴、商用车等多种车型,天然气及甲醇发动机可适用中轻卡直驱(甲醇/LNG/CNG),以及适用于物流重卡/工程车辆/矿卡等车用增程器(甲醇/LNG/CNG)。通过本项目的研发,对增压直喷、可变气门机构、可变机油泵及水泵、米勒循环等关键技术进行重点攻关,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发动机总成设计开发技术成果,在满足国六法规的基础上,具备升级国七的潜力;同时,发动机NVH进一步改善,满足高端车型对于舒适性的要求。

  此外,公司其他核心零部件,包括电磁式DHT、减速器、增程器也取得了一定成就。自主开发集成式DHT,集成双电机及电机控制器正在进行样件测试,800V产品已进入样机试制阶段;减速器是公司首款量产的核心零部件,已与多家企业开展方案交流并获得产品需求,部分企业已进入供样阶段,同时具有动力断开及差速锁功能减速器产品已完成开发设计完成;自主开发集成式增程器总成、集成双电机及电机控制器、已完成A样试验。

  (5)整车试制业务

  全资子公司天津阿尔特是国内提供整车试制、工装开发及整车改装和展车制作的全流程一站式交钥匙服务能力的一流企业。报告期内,天津阿尔特共执行包括模夹检具的设计及制造,分总成焊接及车身焊接、涂装、整车试制总装及调试及展车制工作,小批量冲压零件、工装工具、碳纤维零件等不同形式的产品输出等多品种、多类别业务。此外,天津阿尔特对生产和技术工艺进行了改进,热成型、压铸、挤压等特殊工艺产品的生产成本、效率、产品质量都获得较大提升,并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1、职业健康体系ISO45001、信息安全体系TISAX认证,获得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天津市创新型中小企业等荣誉。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总体发展战略

  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已形成以更深入全面高效服务全球整车企业为初心,以整车及整车平台研发为中心,以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为重心,以新能源智能化平台开发为核心的综合性科技创新企业,并积极探索以更高性能科技创新工具及前瞻技术为汽车研发赋能。公司将从以下几方面实现未来发展目标:

  一是依托体系化平台优势,推动以“技术+供应链”模式实现公司海外战略落地。

  在全球减碳趋势下,众多国家将新能源汽车作为主要产业进行扶持,而各国的汽车工业基础和经济实力有较大差别,特别是新兴国家亟需振兴新能源汽车产业整体水平,并创建自主品牌。汽车作为复杂的系统,尤其随着智能化发展的加速,供应链已实现全球化分工,对于新兴国家来说,难以在短期内完全依靠自主能力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振兴。工信部提出的“支持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因地制宜加快海外发展”吹响了国内车企抢占海外市场的号角,公司作为世界头部、中国领先的整车研发企业,多年来形成了高效率、高标准、高质量的整车研发体系,并积累了优质、丰富、多元的产业链资源,公司推动的“技术+供应链”模式,能较好的契合新兴国家在整体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能力需求,在充分助力新兴国家汽车工业发展的同时,亦可带动我国优质汽车供应链企业整体出海。2024年4月,公司面向日本市场的油改电物流车项目成功通过验收与评测,为日本市场物流行业带来全新的绿色动力(601330)解决方案,标志着阿尔特的技术实力与“技术+供应链”出海战略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也为公司与YAMATO签订的采购合同顺利执行奠定了基础。公司将以德国、日本、美国和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子公司作为深度拓展及精准服务包括德系、日系、美系乃至世界知名品牌客户的重要平台,并以子公司作为拓展海外市场的重要根据地,将积累的经验和模式,有望在欧洲、美洲、非洲和东南亚的其他国家复制推广。

  二是前瞻性技术布局,以AI等新技术赋能汽车研发设计。

  作为一家研发型科技创新企业,为满足新趋势下的研发需求变革,公司不断推动数智化体系建设,以AI等新技术赋能汽车研发设计,持续布局新技术。

  1、在SDV领域,公司已重点开展了服务平台、智控平台、智驾平台系列技术、产品及服务能力布局,并在业内率先发布内嵌自研AP开发工具的SOA开发者平台,基于AUTOSAR在基础软件、中间件、应用层软件领域开始逐步布局。

  2、在全球通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过程中,公司已率先在造型创意、仿真分析、性能预测、用户体验研究等多领域引入AI技术,并通过成立人工智能与数字实验室(AI.X Lab)、启用无锡智算中心重点开拓AI创新赋能。报告期内,公司已与无锡开悟、智谱华章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就建设“阿尔特AI创新赋能中心”与无锡开悟开展多方位合作,就汽车行业垂直大模型研发的系列事项与智谱华章开展多方位合作。此外,公司还与英伟达中国就人工智能在汽车研发设计、制造上的应用进行了多次深入讨论,并针对英伟达OVX计算系统和汽车研发设计协同的有效融合进行了多范围沟通。

  AI大模型在自然语言、图形图像处理、数据分析和整理等方面表现出的创新性优势,与汽车造型、工程、仿真建模分析测试、性能设计、试验等整车研发方面的需求具有极高的契合度。未来公司将继续在更多整车研发设计环节探索AI技术的应用及落地,积极探索公司汽车研发设计知识库、汽车研发设计数据库与AI大模型相结合的模式和创新路径,打造汽车研发设计新模式、新业态。

  三是加速推进新型ODM战略,推动ODM战略联盟设立与核心零部件业务推广双向奔赴。

  相比于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我国汽车研发设计行业发展较晚,且多数公司业务集中在整车设计的某一环节,如创意设计、工程设计、样车试制等,只有为数不多的公司具备全流程的整车设计能力。公司是国际领先的提供整车研发及系统解决方案智能科技公司,业务包括造型创意、工程可行性分析、结构设计(含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性能开发、SE同步工程、样车仿真试制、商品企划、样车试验及管理,覆盖汽车整车研发设计全产业链,在汽车研发设计行业内加速推进新型ODM,逐步构建多赢的生态闭环。为充分把握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产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市场机会,整合各家车企的产销与供应链资源,公司将联合多家国内车企以及核心供应商成立ODM战略联盟。在公司全栈式整车研发设计能力、零部件的研发设计及生产供货能力、AI技术在汽车研发设计领域的应用能力基础上,由阿尔特进行研发设计,提供统一的车型平台,牵头集中采购及整合供应链资源,加入ODM战略联盟的车企共享上述车型平台及设计方案,并分别导入自身品牌、生产、销售渠道及售后等业务模块。通过成立战略联盟,可以充分发挥公司竞争优势,进一步拓展公司在国内主机厂市场份额,巩固汽车研发设计行业的龙头地位。同时,实现各合作伙伴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大幅降低各车企车型研发、制造、采购成本,缩短新车型的导入周期,各家车企的产能、销能得到更加合理的利用,最大程度发挥规模效应,为市场打造更具有竞争力的多样化迭代车型,实现双赢共进。

  此外,通过与各车企基于汽车零部件标准和材料的深度沟通与交流,也为公司电磁式DHT等高性价比产品进入整车厂零部件供应体系、深度挖掘潜在客户提供了有利的契机。为深度提升汽车研发设计效率,借助通用人工智能及垂直领域大模型等智能化工具,公司正在探索以汽车结构颗粒化和软件功能原子化为脉络,将智能化数据中台作为业务驱动的引擎,不断破除数据孤岛,以达到整车及零部件研发设计定制化输出、差异化重构、标准化复用的效果。未来,公司将通过在汽车整车研发和零部件研发制造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充分整合汽车行业上下游供应链,向市场逐步投放更多高性价比产品和服务,助力整车企业提升产品竞争力。

  同时,公司将继续加强团队研发能力的建设。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和激励机制;通过强化内部培训、加强国际交流的方式为员工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环境和事业平台,从而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形成多层次、高效率、高水平的研发设计团队,满足公司业务规模扩大和技术创新开发的需求,以期获得更多高端客户的认可,并在业内形成优良的口碑和品牌知名度,从而扩大公司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

  (二)公司经营计划

  基于以上发展目标,公司将以自身的发展战略为导向,结合自身具体情况,围绕汽车整车设计,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不断夯实公司的技术实力,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公司进一步做大做强。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加大市场营销支持力度

  新阶段,公司将从人员、组织架构、营销策略等多方面多路径加大市场营销支持力度。在人员方面,公司将通过扩大市场营销人员队伍,优化市场营销人员激励等措施,系统完善市场营销队伍建设,提升市场营销人员对客户的覆盖面,提高合作深度,提升服务质量,实地解决客户的问题,增加合作粘性。在组织架构方面,公司在现有组织架构基础上,在典型大客户、重要汽车产业集群所在区域,通过增设项目部、子公司等形式,进一步增强客户需求响应意识,提升公司服务质量和效率。在营销策略方面,一方面深入挖掘现有客户的深度合作机遇,另一方面通过参加国内外车展、与车企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等方式,挖掘潜在客户,扩大公司品牌市场影响力,争取更多订单。

  2、落实出海战略,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

  目前,公司已通过在海外设立子公司、研发中心等方式,推动自主品牌出海、赋能新兴国家建立新能源(001258)汽车产业等新业务落地。下一步,公司将充分利用自身具有的产业链优势,充分把握双碳目标下全球各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带来的机遇,将海外子公司、研发中心作为深度拓展及精准服务国外知名品牌客户的重要平台,并将其作为拓展整个海外市场的重要根据地,在巩固日本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欧洲、美洲、非洲和东南亚等海外市场,实现海内外业务协同发展。

  3、通过AI技术和大模型应用,保障公司技术领先地位

  公司持续探索更高性能科技创新工具及前瞻技术赋能汽车研发,并在业内率先引入AI技术,以高算力基础设施为底座,以多方高端人才团队为保障,以通用领域及垂直领域大模型为通道,积极推动数字资产向数字能源转变,开创未来汽车产业变革新引擎。

  2024年公司将继续推动前沿技术积累和研发成果转化,在整车设计和研发方面,通过算力部署和算法开发等布局,借助AI在自然语言、图形图像处理等方面的核心优势,完成汽车的“产品定义、智能设计、营销辅助、售后服务”等4个重点领域的专业模型训练,以及后期的应用场景开发及运营,成为汽研发设计车行业最丰富、最活跃的AI应用创新生态,以更短研发周期、更多元化的服务、全产业链解决方案满足不同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今后将持续推动AI数智化场景、多模态大模型与公司业务深度融合,通过数智化打通更多上下游业务,形成数智化支撑的综合高效的“技术+供应链+ODM”业务能力,成为领先的数智化整车ODM供应商。此外,公司于2024年3月成立了机器人事业部,致力整合最先进的软硬件技术供应链,与各行业龙头企业联合,赋能和支撑各行各业AI机器人创新开发和应用。

  4、持续推进ODM战略联盟,推动公司核心零部件业务V型反转,构建共赢创新生态

  在公司的推动下,截至目前,江铃新能源已与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就建立ODM战略联盟事宜展开合作。基于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加入ODM战略联盟的成员将共享车型数据,共同探索人工智能大模型在汽车领域的运用,同等条件下,ODM战略联盟成员将优先使用阿尔特提供的算力设备、汽车研发设计环节、自动驾驶及智能座舱等方面专用模型。除江铃新能源外,公司目前正在与多家潜在联盟成员就加入ODM战略联盟进行积极洽谈,纳入更多的车企及上下游产业链企业,最大程度发挥规模效应,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同时,为抓住新能源汽车和混动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的机遇,借助ODM战略联盟成立的契机,利用公司整车研发设计向零部件制造业务的导流优势,充分挖掘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的业务需求,向市场推广电磁式DHT、多合一动力总成等高性价比零部件产品,为零部件业务实现V型反转创造条件。

  5、持续发力新能源整车研发,引领汽车研发设计行业发展潮流

  2024年公司将在新能源整车的模块化平台研发、高性能动力单元系统研发、电子电气架构研发、UERC产品体验技术与平台研发和模块化集成热管理研发五大技术领域加强自主研发,着眼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形成具有前瞻性、先进性、可靠性、经济型的技术产品,为公司整车设计业务、核心零部件业务叠加智能化、软件化持续发展积极赋能。

  (1)模块化平台研发

  1)智能数字化底盘中央集成式控制系统研发

  该项目采用全新的电子电气架构和多项关键技术,结合公司优势整车和供应商整合资源,重点研发面向下一代的智能数字化底盘中央集成式控制系统(线控底盘),分三个阶段实施:

  Step1:线控转向(包含四轮转向)、线控制动、线控悬架三个系统的软件自研,功能逻辑的研发。

  Step2:线控转向、线控制动、线控悬架三个系统控制策略整合,形成独立自主的车辆运动控制系统。

  Step3:运动控制系统与动力控制系统(VCU/MCU/BMS)深度融合,集成为底盘中央控制系统。

  基于软件定义汽车的浪潮,通过软件赋能,汽车操控越来越智能,成为新的“智能手机”。底盘向智能化理念转型,催生线控底盘广阔的发展空间。提前布局底盘架构的转变将成为汽车革命的先行者,从机械化架构到智能化架构,汽车的研发链、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正在被重构。基于公司雄厚的技术能力,丰富的上下游产业资源,本项目具备良好的开发前景。

  2)物流车智能底盘研发

  该项目基于整车厂、氢燃料系统配套厂商及用户的体验需求,对当前物流车底盘进行预研,规划符合未来全新用户体验的物流车智能底盘。此平台具备氢燃料电池系统集成能力,属于先进的下一代物流底盘平台,通过本项目的研发,可设计出符合国家能源战略的氢能源智能化物流车替代平台产品,具有变革意义及价值。同时可为多家主机厂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可更快速的实现物流车新能化的进程。同时整合国内优质供应商,实现整车平台化开发和快速迭代,减少产品研发投入,缩短开发周期。

  (2)高性能动力单元系统研发

  同轴电驱动及离合式辅驱系统研发是本年度公司高性能动力单元系统重点研发方向之一,驱动电机轴线与动力总成输出轴线为同轴布置形式,可以较大幅度的缩减总成“X”和“Z”向尺寸,利于动力总成的整车空间布置,提升整车通过性能,并具备轻量化、高效能的特性。另外,配备全新研发的具备电磁离合功能的差速器总成,使其具备轮间锁止及断开功能,可极大的提升越野能力,并可应用至四驱系统中的辅驱系统,有效降低车辆反拖的能耗损失。本项目(同轴电机及辅驱系统)为公司创新技术,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为四驱越野提供新的技术解决方案,进一步巩固公司在核心零部件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3)跨域异构汽车操作系统研发

  2024年度电子电气架构研发的主要方向是跨域异构汽车操作系统研发。面向下一代的电子电气架构的趋势倾向于更高程度的集成,从分布式到域控再到跨域控,以及中央计算平台+区域控制,随着架构的不断融合,对汽车操作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项目着力研发跨域异构的汽车操作系统,全栈自研ROM型操作系统,采用全新的设计理念,融合QNX、Linux、Android、鸿蒙OS等操作系统的优点,重点提升操作系统的跨芯片平台能力以及应对低时延和高安全性调战的能力,同时开发自主可控的开发工具链,全面打通软件的集成编译链路,提升开发效率和研发周期。

  (4)UERC产品体验技术与平台研发

  UERC产品体验技术与平台研发是2023年公司开启的重点项目,2024年继续加大开发力度,对UERC当前产品体验咨询方法能力与配套资源进行全面升级,并孵化UERC行业首创、自研自营的优异X平台及配套能力与资源,预计将在2024年实现以产品体验研发为主导,通过UERC独家的咨询技术升级、数字平台孵化、市场媒体赋能,完成数字化产品体验研发的全链路融合、多维度分析、用户产品关联、场景开发协同,咨询业务线全面建设完毕,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5)模块化集成热管理研发

  随着纯电动汽车平台的不断发展和进化,分散式热管理系统架构的应用将日趋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具有平台化属性的模块集成化热管理系统。零部件供应商也会将模块集成化的理念渗透至产品开发中,零部件尺寸、重量、成本不断降低,整车热管理模块集成化的将实现大量应用。整车热管理主要针对三电系统(电池、电驱和电控系统)和空调系统进行,将整车热管理系统划分为四大模块,分别是前端冷却模块、水路集成模块、冷媒集成模块、空调箱模块,也可进一步集成为总成模块。模块集成化后,依托于系统方案进行后续的仿真分析、策略开发和标定验证,从而形成热管理闭环开发。同时,控制策略的不断迭代和进化,融合车云计算,链接车端和云端大数据可以为整车热管理赋能,适应更多的应用场景。

  模块化集成热管理研发,对于降低成本、提升车辆整体性能、缩短开发周期、降低人工成本、促进整车平台化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依托于模块集成化方案,可进行后续的仿真分析、策略开发和标定验证,从而形成热管理的全链路闭环开发,同时控制策略的不断迭代和优化,也将促进车端和云端的数据链路导通,为整车热管理带来更多的功能和应用场景,满足乘客的全方位需求。

  6、引进高端人才,做好用人、育人、留人工作

  建立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公司核心骨干及优秀员工的积极性。积极引进高端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尤其在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前沿模块方面的人才;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及员工持股计划等激励机制、强化内部培训、加强国际交流等方式为员工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环境和事业平台;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形成多层次、高效率、高水平的研发设计团队,满足公司业务规模扩大和技术创新开发的需求。

  (三)可能面临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1、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变化的风险

  全球汽车新能源变革持续进行,中国汽车产业机遇和挑战并存。一方面,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继续提升,多年来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位居全球第一,另一方面,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加剧,众多车企选择与国内企业抱团出海、海外收购、与外资品牌合作等多种方式布局海外市场。作为汽车产业链上游的企业,如果政策或市场出现不利变动,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的订单或经营情况。

  应对措施:公司将实时关注宏观经济走势、汽车行业政策动态,适时调整公司经营策略,通过建立产业联盟、设立海外子公司或研发中心等方式,积极开拓海内外市场,推动公司业务的快速发展从而降低政策及市场需求波动的影响。

  2、市场竞争的风险

  消费者对汽车外观设计和驾乘体验越来越重视,整车研发行业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我国整车研发企业发展时间相对较短,较同行业国际头部企业仍有一定差距。随着公司技术水平的逐步提高,公司的业务范围将向附加值更高的高端市场渗透,直接与国际头部汽车研发设计公司在高端领域进行竞争。另外,国内同行业企业研发设计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汽车生产企业的研发团队技术实力也在逐步提高。未来公司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

  应对措施:公司将继续保持较高的研发投入,强化公司技术开发力度,以整车研发为核心,率先开展AI+汽车业态布局,积极探索以更高性能科技创新工具及前瞻技术为汽车研发赋能,进一步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另外,公司将以整车研发业务为核心,通过提供更多具有高技术含量和更专业化的服务或产品,从深度和广度上挖掘与客户的合作,不断提高公司的综合能力。

  3、人才流失的风险

  汽车研发设计行业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优秀的汽车研发设计人才属于行业的稀缺资源,导致行业内对于人才的争夺日益加剧。公司成立以来一直重视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近年来,公司技术人才队伍保持稳定,流失率较低,但由于汽车研发设计行业的技术骨干人员整体偏少,且当前汽车市场对于汽车研发设计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如果核心技术人员外流,将对公司的持续技术创新能力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继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把提高员工素质和引进高层次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建立并完善科技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的引进和激励机制,以良好的工作环境与发展机遇吸引并留住人才。同时,为做好公司人才储备工作,公司先后制定了技术职称管理方案、技术培训管理方案、技能培训讲师管理方案等针对公司设计人员的培育机制,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汽车研发设计人才快速提升,从而最大限度降低人才流失对公司的风险。

  4、技术泄密风险

  作为研发型企业,技术资料是公司的核心机密。公司的技术资料主要提供给设计项目涉及的汽车生产企业及供应商。为防止技术泄密,公司在与客户和供应商签订业务合同时约定了保密条款以及泄密、侵权责任的追究、补偿条款。此外,公司的设计业务均由技术人员完成,为防止技术资料从内部泄密,公司与所有技术人员均签订了《保密协议》,并在重点项目中对项目组同事及可知悉项目保密信息的其他关键人员签订《项目保密协议》,且通过分块设计、内部隔离、网络系统和文件加密等手段防止内部泄密。公司成立以来,没有出现过重大的技术泄密事件。但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和管理难度的增加,如果保密措施执行不力,则公司的核心技术和技术资料存在泄密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通过制定严格的保密措施,尽最大努力避免核心技术和技术资料的泄密风险。公司分别设置了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措施、文件资料保密措施、会议保密措施、涉密载体管理措施、试验车辆保密措施、接待、对外交流保密等措施,有效地降低了核心技术和技术资料的泄密风险。

  5、技术开发风险

  在汽车研发和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领域,公司掌握了多项核心技术,拥有一支构成合理、技术全面、研发能力过硬的技术团队。公司开展的自研项目,均属行业前沿,多个在研产品或研发内容是行业首创,市场可参考性较低,存在研发成果不及预期的风险。部分方向具有极大应用前景,但市场竞争较激烈,公司技术与产品若未跟上竞争对手,或虽有一定优势但较快被竞争对手超越,将造成公司研发成果商业化推广不及预期等风险。

  应对措施:未来公司将密切关注行业前沿技术及行业需求变化,不断完善技术开发和创新体系,保持技术优势和壁垒。同时,不断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深度合作,整合多方资源让技术开发面向市场,并及时根据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优化产品和解决方案。

  6、海外订单执行的风险

  公司稳步开拓海外市场,通过在其他国家设立子公司等方式布局业务出海,并已获得了部分海外订单。在子公司经营过程中,或海外订单执行过程中,可能面临国际地缘政治、经济、贸易、金融状况变动,或监管政策变动、产品认证限制等方面的影响,进而对公司业务发展带来一定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密切关注海外市场需求变化,及时了解相关国家监管、贸易政策的变动,根据市场趋势变化制订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和产品策略,并与客户保持紧密沟通,控制和防范风险。

  7、股权分散的风险

  截至报告期末,宣奇武先生直接持有公司5,549,521股股份,刘剑女士直接持有公司2,100,000股股份,阿尔特咨询(宣奇武先生和刘剑女士控制的公司)直接持有公司67,579,530股股份,宣奇武先生及其配偶刘剑女士直接或间接控制公司共计15.11%股权,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如果后续公司实际控制人持有公司股份的比例下降,或其他股东持股比例不断提升,可能会导致实际控制人对公司的控制力减弱,影响公司的治理结构,进而给公司业务或经营管理等带来一定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根据证监会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则的要求,通过多种方式持续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并优化股权结构,及时关注公司股东持股变动情况,探索科学高效的决策机制,并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立新能源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