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股市直击 - 正文

华培动力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原标题:华培动力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华培动力(603121)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60,508,720.11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9.3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15,866,258.61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6,839,404.48元,同比上升2,871.04%。

  (一)继续深挖客户关系,稳定提升市场占有率,同时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报告期内,动力总成事业部借助博格华纳、盖瑞特等重点客户关系,依靠公司的优质产品竞争力及客户关系维护,实现了包括Scania、宝马、现代汽车、奔驰等客户多个系列产品的突破,实现了业务的稳健发展;同时,随着砂铸相关业务成功合并转移至武汉工厂,使得动力总成事业部的整体产能利用率、自动化率以及精细化管理水平得以提升,助力了动力总成事业部市场占有率及净利润率都稳步提升;在内部管理层面,公司重视并加强数字能力建设,实现从营销、采购、研发、制造到服务端到端的价值链流程,完成MES平台和IOT平台的实施上线,实现从订单、生产、发货、质量追溯、设备状态实时监控的管理,达到工厂可视化、实时化管理,工厂管理精细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也有助于公司竞争力的进一步加强。

  (二)初步完成传感器事业部的内部整合

  报告期内,公司初步完成了对盛邦、盛迈克和盛美芯的整合,通过OA系统、ERP等系统的上线,实现了从人力资源管理、供应链管理、研发、生产制造、产品质量到销售团队的一体化整合,后续将陆续完成EHR、PLM、SRM、MES等系统上线。事业部内部在产品技术路线、工艺方案、客户开发等方面形成了明显的协同,盈利能力相较于2022年得到显著提升。2023年一季度,在市场严重“缺芯”的情况下,传感器事业部攻克难关,一方面多渠道协调物料,全力保证供应;一方面集中研发资源,对存在供货风险的芯片进行国产替代的研发和工艺准备,取得明显成效,报告期内,基本解决了被芯片供应商“卡脖子”的问题,供应链安全得到明显改善。全资子公司盛美芯亦完成了多款车规级MEMS产品的设计流片,第一条封装测试产线正式投产,生产的二合一芯片和压力模组经全方位测试,能够满足车规级要求,已经被盛邦和盛迈克批量使用。在新产品开发层面,公司传感器事业部通过自主研发建立了基于MSG微熔技术的高压传感器生产线,从而实现了对压力传感器的全量程覆盖;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公司已成功开发匹配新能源车的PTC水加热系统、匹配热管理系统的压力温度一体传感器、匹配燃料电池的压力温度一体传感器,以及基于电池包安全监控的压力及氢气泄漏监控传感器等新产品线。

  同时,传感器事业部正按照乘用车的生产质量及要求,准备生产线、设备、人员等,以便为公司突破乘用车市场做好准备。

  (三)借助已有的全球销售网络,传感器事业部积极拓展全球客户

  公司在汽车的动力总成类产品中,通过博格华纳、盖瑞特、三菱重工、德国大陆等全球知名供应商,销售至全球大多数中高端车型,具备较好的全球客户关系网络。传感器事业部正借助已搭建的客户关系,明确了事业部的销售策略:一方面从国内商用车进军全球商用车;另一方面,通过已有合作的一级供应商进军全球乘用车,同时积极突破国内自主品牌的乘用车市场。

  报告期内,公司作为博世在中国少有的传感器供应商,受邀参加了博世北美地区战略供应商大会,并基于公司在新品开发上的技术能力和响应速度,成功定点了天然气发动机压力温度传感器、燃料电池温度压力传感器及电驱桥压力传感器等多个传感器项目;同时经过与博世欧洲的洽谈,基本达成了“目前以中国本土生产,发货供应欧洲博世;同步洽谈,在欧洲设立工厂,实现属地、规模化供应的策略”;为传感器事业部走向全球乘用车市场做了突破。当前,公司正积极与欧洲博世开展更多项目定点的洽谈与沟通;同时,报告期内公司首次获得了舍弗勒离合器压力传感器项目的定点,应用于上汽大众的混动车型。

  在国内自主品牌汽车市场,公司已经完成比亚迪(002594)审厂、供应商代码准入工作,正积极沟通多款传感器项目的开发及定点;同时,公司已获得奇瑞新能源的PTC水加热器项目的定点,目前正处于样品供货阶段。

  (四)加快海外业务布局,设立海外事业部

  为配合公司出海的战略考虑,公司设立了海外事业部,负责北美及欧洲为主的海外市场拓展的领导与组织、以及公司的整体市场拓展/BD工作的统筹、协调与协同管理,针对欧洲及北美市场的重要客户,寻求重点突破。

  (五)启动小额快速再融资,加码助力传感器发展

  2024年2月,公司推出《2024年度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预案》,拟募集资金2.24亿元,主要用于压力传感器产能扩充项目、磁类传感器产能扩充项目、MEMS压力传感芯片及模组产业化项目。目前正在推进进程中,尚需上海证券交易所审核通过并经中国证监会作出予以注册决定。

  通过募投项目的建设,公司将进一步扩大陶瓷中压传感器的生产能力,同时建设玻璃微熔高压传感器的产线,有助于拓展公司产品的应用领域,并有效提升公司压力传感器的出货规模,同时,丰富汽车位移类传感器的产品类别、提升相关产品的生产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公司在汽车传感器领域的市场份额和竞争力。

  通过MEMS压力传感芯片及模组产业化项目的建设,实现MEMS芯片的自主设计及封测,与公司现有的汽车传感器业务形成较好的协同效应,从而整体提升公司产品的自主研发水平和盈利能力。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动力总成领域,根据欧洲汽车工业协会《2023年全球和欧盟汽车工业》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乘用车新注册量为7245.72万辆,同比增长9.7%;全球乘用车产量为7,561.55万辆,同比增长10.2%。国际汽车市场上全面电动化的推迟,对于涡轮增压行业能在较长时间保持一定的规模和需求,从而为动力总成事业部的稳健发展提供市场保障。根据盖瑞特2022年报显示,基于标普、KGP和PSR的预计,2022年全球涡轮增压器市场销量约为4600万台,预计2024年将增加至4800万台,轻型汽车的涡轮增压器渗透率预计将从2022年的47%增长到2025年的大约51%。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创历史新高并实现两位数增长。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其中,纯电动车销量495万辆,占比67.6%,相比2022年下降了8个百分点;插电式混动车销量174万辆,占比23.8%;增程式混动车销量63万辆,占比8.6%;插电混动和增程混动在2023年的增速高于纯电动车。

  汽车传感器领域,据Yoeinteigence估算,2023年,全球汽车市场的传感器出货量为65亿个,收入达93亿美元。预计全球汽车传感器在2023到2029年的收入CAGR为7%,预计到2029年将增长至143亿美元,全球传感器出货量为88亿个。我国汽车传感器市场规模由2017年的157.3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263.9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3.8%。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到2026年中国汽车传感器市场规模将达到982亿元。2022年中国压力传感器市场销售额达到588.6亿元,其中汽车电子领域是压力传感器应用规模最大的单一赛道,占比超过35%。据ICVTAnk数据,传统燃油车中使用约30个磁传感器,混合动力或者纯电汽车中,磁传感器数量增加到约50个,单车磁传感器价值量由120元增长至250元,单车价值量显著提升。同时,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汽车传感器行业的发展,通过多项政策助力行业发展,《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中特别强调推动车规级传感器的应用。在政策与智能汽车快速发展刺激下,预计我国汽车传感器市场规模将在未来几年时间内继续保持较高增长态势。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一)主要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业务分为动力总成业务及传感器业务。

  动力总成业务涵盖的主要产品为汽车发动机涡轮增压系统的核心零部件,包括放气阀组件、涡轮壳和中间壳及其他零部件等。放气阀组件的功能主要是用于避免涡轮壳内部压强过大、温度过高,从而稳定涡轮增压器进气端的压强;涡轮壳为涡轮增压器工作的腔体;中间壳为涡轮增压器轴承壳体。上述产品均用于涡轮增压器,最终装配到汽车整车。产品最终应用于福特、沃尔沃、戴姆勒-奔驰、长城、东风、宝马、上汽、大众、捷豹、比亚迪、理想等终端汽车整车品牌。公司作为二级供应商供应放气阀组件、涡轮壳和中间壳等产品给一级供应商,客户包括博格华纳、盖瑞特、三菱重工、石川岛播磨、博马科技、德国大陆等全球知名涡轮增压器整机制造商,根据IHS数据,这六家企业占据了涡轮增压器市场90%以上的市场份额。此外公司还作为三级供应商,供应放气阀组件类产品给二级供应商,包括美达工业、科华控股(603161)等涡轮增压器零部件制造商。公司的动力总成事业部主要产品线如所示:

  传感器业务是以控股子公司盛迈克、盛邦、盛美芯为业务基础,主要产品涵盖全压力量程范围的压力传感器、速度位置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尿素品质传感器等多品类传感器及部分核心芯片。目前,公司传感器业务主要服务于国内商用车前装市场,客户涵盖一汽解放(000800)、中国重汽(000951)、陕汽、三一重工(600031)等商用车及工程机械整机厂,潍柴动力(000338)、康明斯、博世、玉柴、锡柴、云内、常柴等国内外主流发动机厂商。同时,公司正积极寻求乘用车市场的突破。公司传感器业务主要产品线如所示:

  (二)经营模式

  公司的经营主要包括研发、采购、生产、销售四个部分。

  1、研发模式

  在动力总成业务领域,公司所属行业涉及耐高温金属材料研发、耐磨耐腐蚀表面处理技术、合金钢低温冲击韧性增强热处理工艺研发、精密及超精密机械加工、电子束焊接等一系列跨学科领域的技术研发,企业具备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优秀的人才资源及设备资源。

  在传感器领域,公司专注于压力传感器、速度位置传感器、温度(包括排温)传感器、尿素品质传感器等车用传感器技术和生产工艺的研发。作为国内陶瓷压力传感器的主流厂商,始终坚持在研发领域的持续投入,子公司盛迈克拥有陶瓷压阻压力传感器、陶瓷电容压力传感器、基于金属基底的高压传感器及专用信号调理芯片技术相关的多项专利,具备“敏感元件—变送模块—变送器”全工艺链优势。子公司盛邦具备包含陶瓷电容、MEMS压阻及其充油芯体技术和玻璃微熔的核心技术能力,实现了全量程压力传感器的覆盖;也具备针对新能源汽车市场产品的强研发设计能力;同时建立了先进的实验设备,并已获得CNAS认证。

  2、采购模式

  公司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供应商筛选流程,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供应商管理体系,对供应商的开发、评价、管理、年审等环节进行严格控制。由采购部协调质量部、研发部等部门对供应商进行全面考察,实现对供应商的质量监控。

  当出现具体项目采购需求时,采购部向合格供应商名单中的供应商发出询价,经过对供应商报价书的对比,确定好可能性较大的供应商后,由该供应商提供小批样件供公司质量部、研发部、项目部各项技术指标确认,及客户交样。公司通过相应审核程序后,最终召集会议确定量产供应商,根据生产需求下达相应的订单,由该供应商正式进行供货。

  公司根据客户预测订单量及公司生产计划形成具体的采购计划,该采购模式下,公司以需求分析为依据,以满足生产所需库存为目的,有效控制采购物资的库存数量,有效控制物料资源,优化库存管理及生产效率。

  3、生产模式

  公司生产模式主要采用MTO(MaketoOrder,按订单生产)的方式展开。公司根据客户预测订单需求,由销售部根据客户的实际订单制定相应产品需求量,物流部据此制定周、月度生产计划,并实时跟进生产进度,对生产计划的实施情况持续管理和调整。在生产过程中,物流部负责协调其他部门的配合工作,保障公司生产计划的执行和完成。

  4、销售模式

  公司采用直销模式向国内及全球客户提供产品。

  在动力总成业务领域事业部,公司为宝马、长城等汽车整车厂商,为博格华纳、霍尼韦尔(盖瑞特)、BOSCH马勒(博马科技)等一级供应商,为飞龙股份(002536)、美达工业、科华控股等二级供应商提供相关产品。

  在传感器领域事业部,盛迈克和盛邦主要服务于国内商用车前装市场,客户涵盖一汽解放、中国重汽、陕汽、三一重工等商用车主机厂,潍柴动力、康明斯、玉柴、锡柴、云内、常柴等国内外主流发动机厂商以及Bosch、秦泰等汽车尾气排放系统厂商。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动力总成事业部

  动力总成业务所属行业涉及耐高温金属材料研发、前沿铸造成型技术、精密及超精密机械加工、高能束焊接加工、耐磨耐腐蚀表面处理技术、合金钢低温冲击韧性增强热处理工艺研发等一系列跨学科领域的技术研发,企业具备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优秀的人才资源及设备资源。

  汽车行业由于全球油耗法规日趋严格,除了节能减排要求,欧美电动化推延,国内混动、增程车型需求增加等市场环境,对涡轮增压器需求在未来预计将稳中有升,这也为公司业务的持续提升提供有效保障。报告期内的主要产品为涡轮增压器的放气阀组件等关键零部件,行业竞争格局稳定,竞争对手逐渐减少,公司通过多年的积累,形成了较强的行业竞争力和竞争壁垒。公司作为国际涡轮增压器巨头的重要供应商,是放气阀组件细分领域的龙头,在全球的市占率领先。

  公司的客户关系稳固,具备全球的销售网络。目前,公司已经与包括博格华纳、盖瑞特、博马科技等在内的全球知名涡轮增压器整机制造商形成了长期稳健的合作关系,并通过上述一级供应商给全球的中高端乘用车,如奔驰、宝马、沃尔沃、福特等形成供应,该全球销售网络的建立,为公司全球化布局提供了优质的基础。

  公司将紧紧把握全球竞争格局变化带来的行业发展机遇,进一步抢占存量市场占有率,充分发挥规模效应、提高精细化的生产能力,以提升公司利润率水平。

  (二)传感器事业部

  1、多品类传感器供应能力,单车价值量不断提高

  公司通过传感器事业部内部盛迈克、盛邦及盛美芯三家公司的有效整合,公司已经形成了微压Mems压力、中压陶瓷压阻、高压玻璃微熔工艺的全压力量程传感器的品类及能力,以及温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位置传感器等,应用于汽车动力总成系统、变速箱、排放系统、底盘系统等系统,并在国内市场占据了一定的份额,同时通过系统内多品类传感器的供应,在逐步增加单车价值供应量的同时,增强对客户的粘性,从而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2、公司已形成在国内商用车传感器供应商第一梯队的领先地位

  公司的主要客户包括潍柴动力、一汽解放、玉柴、云内、博世、康明斯、陕汽、三一重工等国内外领先的柴油机厂商及商用车厂商,公司在汽车领域经营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生产、质量管理经验和良好的客户关系。随着传感器国产替代的进一步加速,公司不断通过客户关系增加品类供应,提升市场占有率,稳固行业地位;同时,通过已建立的全球汽车销售网络,从国内商用车,走向全球商用车。

  3、传感器研发实力强,具备适应新兴市场的产品技术迭代能力

  传感器事业部内部已经形成了有效的整合与协同,以压力传感器的核心技术能力为例,盛迈克与盛邦具备的陶瓷电阻、陶瓷电容的叠加低量程范围的Mems压力及高量程范围的高压玻璃微熔,构成了较为全面的压力传感器技术能力,这使得公司能具备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不同客户需求提供多样化的技术解决方案的能力,极大地增强了客户粘性和公司产品的竞争力。

  针对汽车的新能源发展趋势,公司研发了匹配纯电动新能源车及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压力温度一体化传感器及PTC水加热器、匹配基于电池包安全监控的压力及氢气泄漏监控传感器等多品类的传感器,并与多家主机厂进行了同步沟通、设计及样品交付。

  4、注重产业链核心能力的构建,已掌握部分传感器产品的上游芯片能力

  公司通过设立全资子公司盛美芯和参股中科阿尔法两家芯片设计公司,使得公司具备部分核心车规级芯片的自主设计、封装测试的能力,可以为公司目前已批量生产的MEMS压力传感器、速度位置传感器等产品精准提供车规级的核心敏感芯片,为公司的传感器降本增效的同时保证产品质量,增强了公司在客户端的核心竞争力。

  5、公司已建立的全球乘用车销售网络,有助于公司传感器产品的全球化销售

  公司的动力总成事业部已经与包括博格华纳、盖瑞特、博马科技等在内的全球知名涡轮增压器整机制造商形成了长期稳健的合作关系,并通过上述一级供应商给全球的中高端乘用车,如奔驰、宝马、沃尔沃、福特等形成供应,该全球销售网络的建立,为公司全球化布局提供了优质的基础,也为传感器事业部的全球化提供了客户基础。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60,508,720.11元,较上年同期上升39.3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15,866,258.61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6,839,404.48元,同比上升2,871.04%。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动力总成业务板块:

  动力总成业务面向全球的燃油车发动机市场,尽管受到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快速提升的冲击影响,但我们注意到,随着全球排放政策趋严,在燃油车的存量市场中,涡轮增压器相较于自然吸气技术已成为主流车企及市场认可的降低内燃机油耗和减少废气排放有效的主要技术措施,也使得涡轮增压的渗透率不断提升。根据贝哲斯咨询数据显示,在202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市场中,插电混动车销量174万辆,增程混动车销量63万辆;插电混动和增程混动在2023年的增速高于纯电动车,市占率各增加了4%左右。相比之下,纯电动车销量495万辆,占比67.6%,相比2022年下降了8个百分点,全球涡轮增压渗透率未来渗透率仍然将进一步提升;

  在竞争格局方面,由于涡轮增压器全球市场仍然以博格华纳、盖瑞特等为首的5家国际巨头占据了约80%以上的市场份额,多年来竞争格局稳定。

  2、传感器业务板块:

  汽车传感器方面,据贝哲斯咨询发布的汽车传感器市场调研报告,全球汽车传感器市场规模预计至2027年将会达到3243.76亿元。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2025年中国汽车总销量有望达到3,000万辆,其中新能源车销量有望达到900万辆。自动驾驶的目标驱动与汽车市场销量兴旺的趋势使得汽车传感器市场具备放量条件。在汽车压力传感器及其上游芯片领域,竞争格局较为集中,主流供应商包括Bosch、Sensata、Denso、Conti、Dephi、Ampheno等国际巨头;而磁传感器领域,Bosch、Dephi、Conti、Denso等众多Tier1均有相应产品系列,与具体应用的汽车电子系统一起为OEM配套。但磁传感器核心芯片的成本较高,以Aegro、TDK、Meexis、Infineon、NXP为首的国际芯片厂商几乎垄断了磁芯片市场;近些年,随着经济、政治环境的变化,国产传感器及传感器芯片设计公司逐步崭露头角,目前国内汽车传感器正处于高速发展前期,凭借着良好的客户服务、稳定的质量、有竞争力的成本逐步实现国产替代,抢占传感器国产替代的先机。同时,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汽车传感器行业的发展。在政策与智能汽车快速发展的双重刺激下,我国汽车传感器市场规模将在未来十年时间内继续保持较高增长态势。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动力总成业务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良好的竞争优势和竞争格局,未来公司将继续追随全球汽车市场、全球混动市场的发展,不断通过产品竞争力的提高,提升毛利率,并通过精细化管理及运营,规模效益的提升,来充分发挥规模效应,以提升公司利润率水平。

  传感器业务方面,公司将紧紧抓住“传感器国产替代”的时代机遇,进一步提升商用车领域的市场份额,并全力实现乘用车市场的项目定点及份额增长:

  市场策略上,一方面从国内商用车进军全球商用车,另一方面,通过已有合作的一级供应商进军全球乘用车,同时积极突破国内自主品牌的乘用车市场。

  未来公司将进一步夯实在国内商用车传感器领域领先的行业地位及优势,利用已经建立的多品类传感器的供应能力,继续深耕现有客户,不断增加传感器的品类供应,提升单车价值量。同时积极开拓国内的乘用车业务,打开乘用车传感器的市场空间,并紧跟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出海步伐。借深耕博世等优质大客户,寻求博世欧洲的突破。报告期内,公司已获得了博世天然气发动机压力温度传感器、燃料电池温度压力传感器及电驱桥压力传感器等多个传感器项目,公司在产品质量、响应速度等方面均得到客户的认可,公司也因此获得了与博世协同开发欧洲地区乘用车项目的机会,目前,公司正积极与博世欧洲洽谈将已在博世中国量产的产品出口欧洲,并根据新项目开发进度适时在欧洲设立工厂进行本土化生产,以承接更多博世全球业务。

  产品策略上,目前,公司的传感器产品主要集中于发动机系统、尾气排放系统、车身系统,未来,随着自动驾驶的发展,带动电子电气架构的变化,公司将更加注重底盘系统、热管理系统的产品布局及产能扩充;同时,公司也积极关注以人工智能AI的快速发展带来的人形机器人等新兴市场带来的传感器需求,由董事长牵头设立了专门的项目小组,利用公司已有的车规级Mems压力芯片和硅应变计的自主设计及封装测试的能力,寻求从玻璃微熔MSG高压压力传感器向六维力矩传感器延展的突破,力争在2024年内实现产品的研发落地。

  另外,继续利用外延式并购的方式,寻求国内及海外汽车传感器品类的扩充及传感器规模体量的扩大以实现规模效益,进一步提升公司在汽车传感器领域的行业地位及市场份额。

  (三)经营计划

  动力总成业务板块,未来在保持业务稳健增长的同时,继续深化运营改善,持续控制和优化成本,不断提升公司利润率水平。

  1.加快新业务开拓,保持收入稳健增长

  i.优化销售组织,调整销售架构和职责分工,资源配置向新业务开拓进行倾斜,调整和完善薪酬结构体系,激发开源动力,建立行之有效的销售激励制度,组织销售深度的培训,进一步打造强悍的销售组织。

  ii.精铸领域继续扩大市场份额,保持龙头地位,业务进一步扩张,提升已有产品线的产能利用率,进一步发挥规模效应。砂铸产品持续开源,引入更多产品,发挥砂铸线体的高自动化和质量稳定的优势。同时,探索和开展非汽车行业的销售增长机会,引进新客户和新产品。

  iii.提升项目管理能力,优化项目开发流程,缩短项目开发时间,建立更加高效的项目管理机制,快速实现项目开发目标,保障项目顺利投产。

  2.扎实推进卓越运营

  i.优化和建立标准化的运营生产体系,在已有的运营体系上,在动力总成事业部率先打造更加完善生产运营体系标准和标杆,并在武汉工厂实行和优化。包括搭建运营生产体系架构,制定标准流程和管理指标,以“可执行,可落地”为原则建立生产运营标准体系。同时,通过建立体系的过程来不断锻炼和提升生产运营人才培养,加强精益生产的培训-实践-总结-标准化的学习实践良性循环。

  ii.打造持续高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质量预防性管理,策划和建立预防性质量管理技术和数据库,形成以降低质量综合成本为基础的质量预防方法论,提高检验方法及技术能力。同时,完善质量管理流程以及监督体系,建立QMS数字化管理系统,助力质量管理的透明化和高效化。

  iii.通过数字化手段,打造智能制造管理平台,建设数字化工厂。通过建立MES,WMS,QMS等数字化系统,有效支持生产运营持续精细化管理,在时间维度和管理幅度等方面做到更及时、更细致、更准确。通过智能制造数字化建设,提升工厂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支撑构建高效、可推广、可持续的运营体系。

  3.持续激发组织活力

  i.优化绩效管理体系,建立全员包括一线员工的绩效激励体系,优化月度绩效工资考核激励方式,建立基于价值贡献识别的短中长期激励体系,强绩效激励薪酬体系荣誉机制建设。

  ii.在文化建设方面,建立起员工荣誉机制仪式化,提高曝光度,文化活动策略落地,在各部门形成文化激励机制,增加目标团队、思想团建频次,文化建设常态化。

  iii.深化人才梯队培养,进行深度的人才盘点和技能盘点,建立人才培养制度。

  传感器业务板块,在2023年两个工厂有效整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协同效应,寻求新的市场突破和市场份额的快速提升:

  1.管理整合

  传感器事业部将在2024年借助公司系统优势,陆续完成EHR、PLM、SRM、MES等系统上线,快速提升运营和管理效率,降低运营和管理成本,快速提升事业部的数字化管理能力。在组织架构上,继续强化事业部职能管理机制,对两个工厂进行统一管理。

  2.产品线及市场策略

  根据传感器技术发展路线,公司在传统低压传感器领域,利用盛美芯掌握的车规级MEMS压力芯片能力实现芯片自制;在中压传感器领域,扩展陶瓷压力传感器的应用;在高压传感器领域,补足玻璃微熔技术。同时积极开发磁类传感器、尿素品质传感器总成及PTC水加热器总成等产品,获取新的市场突破。

  根据传感器市场发展方向,公司积极提升商用车领域的市场份额,继续开拓国内乘用车市场和工程机械市场,同时借助博世项目出口欧洲的机会,积极开拓海外乘用车及商用车传感器市场。

  3.制造能力提升

  根据公司业务发展方向,对于新开发的陶瓷压力传感器、玻璃微熔传感器、磁类传感器、尿素品质传感器总成及PTC水加热器总成等产品,在产线建设方面采用自动化、智能化设备,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同时降低产品制造成本,提高人均产值,并为海外业务的开拓提前做好制造能力准备。

  4.成本改善策略

  在产品成本结构方面,大力推动产品平台化设计,减少零部件的种类以降低零件管理成本,同时利用零件的数量规模效应提升议价能力降低采购成本。在制造工艺方面,优化现有工艺,提升产线自动化、智能化能力,以提升生产效率并降低人工成本。在质量管理方面,搭建新的MES系统对产品的制造过程及质量风险点进行全流程监控和追溯,提升系统防错能力,降低失效质量成本。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行业波动风险

  汽车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支柱,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汽车产业发展状况与宏观经济波动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全球及国内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均会对我国汽车生产及消费带来影响,若未来全球经济和国内宏观经济形势恶化,汽车产业发生重大不利变化,涡轮增压器、传感器等汽车零部件制造商的经营状况将受到冲击,从而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和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2、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带来的风险

  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其他新能源汽车,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依靠发动机和电动机的配合以驱动汽车行驶,尽管混合动力车仍然需要使用涡轮增压器,但纯电动汽车仅采用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在全球环境问题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加强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投入,纯电动汽车的发展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装配涡轮增压器汽车的市场需求,从而对涡轮增压器市场造成一定影响。

  我国政府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的节能减排政策和规定,鼓励低能耗、低排放汽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涡轮增压器技术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

  3、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产品主要原材料为镍、钴、铬、钼和钨等,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对生产成本影响较大。受国际金融形势等因素影响,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幅度较大,公司主要原材料采购价格也呈现较大幅度波动,若未来公司主要原材料价格发生大幅波动,将不利于公司生产成本控制,进而影响公司盈利的稳定性从而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

  4、汇率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国外销售收入占比仍较高。公司出口业务的主要结算货币为美元、欧元,持有的外币货币性项目主要为由出口业务产生的外币应收账款。公司国外销售业务规模较大,并且给予客户一定的信用账期,使得公司持有的外币应收账款会因为汇率波动而产生一定的汇兑损失或收益。如果人民币汇率发生波动,将使公司产生汇兑损失或收益,进而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一定的影响。

  5、商誉减值风险

  收购盛迈克、盛邦形成的商誉需在未来每一会计年度终了时的资产负债表日进行减值测试,若资产所处的经济、技术或者法律等环境以及资产所处的市场在当期或者将在近期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则存在商誉减值风险。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潍柴动力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