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股市直击 - 正文

中伟股份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原标题:中伟股份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中伟股份(300919)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公司所处行业在产业链的位置

  公司的上游行业为公司生产前驱体所需的MHP、高冰镍、低冰镍、镍豆/粉、钴中间品、硫酸锰、氯化钴等原材料。公司的直接下游行业主要为正极材料行业,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新能源汽车、储能及消费电子等。公司专注于锂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的研发、生产、加工与销售,与新能源电池行业上下游的知名公司建立长期且紧密的合作关系,从而有效保证公司主要产品的原材料供给,以及销售规模的持续稳定增长。

  公司凭借稳定的产品质量等优势,与客户之间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与主要客户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同时,公司在原材料供应端,与主要原材料供应商达成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以保证供货的及时和稳定。

  受益于公司与上下游供应商和客户之间长期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以及公司持续迭代升级的产品与服务,公司与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和下游正极材料客户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同时,由于与公司合作的大客户多为新能源行业头部企业,对后续扩大产能及经营规模将带来积极影响。

  2.三元前驱体行业发展概况

  三元前驱体是制备三元正极的关键材料,其终端市场为新能源汽车、储能、电动工具、3C电子产品等,下游应用领域的快速成长形成对上游关键材料三元前驱体的巨大需求。

  根据EVTank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465.3万辆,同比增长35.4%,其中中国、欧洲、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为949.5万辆、294.8万辆和146.8万辆,累计占全球销量的95%,同比增速分别为37.9%、18.3%和48.0%。2023年三元材料行业进入重塑阶段,随着下游市场对高能量密度的需求推动,高镍化、单晶化趋势愈发明确,根据鑫椤资讯统计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高镍单晶产品渗透率已超过50%。整体需求受铁锂对中低端产品替代影响,以及高端车型所使用高镍及中镍高电压材料比例增加导致材料单耗减少,三元材料增速回落,与终端需求高增速产生一定错配,2023年全球三元前驱体产量为96.8万吨,其中中国三元前驱体产量为83.3万吨,全球市场占比达86.05%,且CR4集中度达到70.5%,头部集中趋势愈发明显,竞争格局渐趋明朗。

  3.四氧化三钴行业发展概况

  四氧化三钴为钴酸锂前驱体材料,最终用于制造钴酸锂电池。钴酸锂是最早商用化的锂电正极材料,具有能量密度高、放电电压高、填充性好和循环寿命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3C电池领域。

  2023年,受新技术新产品催化,全球手机等3C数码类终端产品需求逐渐从周期底部逐渐复苏,带动钴酸锂需求一定提振,根据EVTank的统计,钴酸锂出货量8.0万吨,同比增长2.6%,对上游前驱体材料四氧化三钴需求稳定。

  4.磷酸铁行业发展概况

  磷酸铁最主要的下游应用方式就是作为电池正极材料应用于磷酸铁锂电池。基于磷酸铁锂电池极佳的安全性和成本优势,其在动力电池市场的装机量逐步上升,同时储能行业的迅速发展也为磷酸铁锂带来巨大需求空间。根据EVTank的统计,2023年度中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出货量163.8万吨,同比增长43.4%,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在整个正极材料中的市场份额达到66.1%,下游市场大幅增长的需求助力磷酸铁行业快速发展。

  5.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1)下游新能源车渗透率持续提升

  2023年,国际局势复杂多变,全球经济承压,新能源及锂电行业增速有所回落,但在低碳发展和新能源转型的革命浪潮下,新能源汽车产业为各国重点发力方向,全球电动化趋势不可逆转。随着新能源车企竞争迈入新阶段,各大主流厂商纷纷加大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力度,同时降低产业链制造成本以提升整体竞争力。一方面市场竞争推动产品矩阵逐步完善,新能源车智能化提速,智驾车型不断丰富,为消费者带来更加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另一方面得益于规模效应和技术进步,新能源汽车生产成本不断降低,各大车企纷纷降低热门车型售价,消费者购车需求有望被进一步激发,引领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持续提升。根据GGII预计,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突破1800万辆,全球汽车电动化渗透率将接近20%。

  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中游锂离子电池行业快速发展,对上游正极材料前驱体的需求量亦将日益扩大。

  (2)产业链出海为整体趋势

  近年来,基于持续打造的规模优势与技术优势,中国新能源汽车具备全球领先的竞争力,新能源车及锂电产业链出海是中国新能源产业“由大转强”,提高全球影响力的必经一步。同时,相较竞争激烈的国内市场,增量明确、盈利可观的海外区域也是中国企业业务拓展和品牌影响提升的主要突破方向,现阶段头部新能源车、电池及材料企业纷纷布局海外渠道和生产供应链。而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持续的贸易摩擦,如何应对全球贸易壁垒、提升抗风险能力,逐渐成为各大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命题。

  对于锂电材料企业,一方面行业竞争要素趋向多元化,下游客户对全球化服务和生产供应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凭借全球化布局,材料企业可防范潜在的资源限制与地缘政治风险,并结合全球资源禀赋,丰富上游供给来源。综合来看,产业链出海是提高中国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之举,现阶段已提前筹划推进国际化布局的企业必将具有一定先发优势。

  (3)中镍高电压三元材料持续打开市场空间

  高镍化与高电压化为锂电三元材料升级的两种主要路径,服务于动力电池的续航里程。对比高镍路线,中镍高电压路线达到相同的提升能量密度效果的同时,在安全性和成本上更具优势。高电压正极以中镍三元材料为基础,通过提高其电压平台实现更多锂脱出,从而实现更高比容量和平均放电电压,提供高能量密度、低成本的综合解决方案。中镍高电压三元材料与下游电池结构、电芯体系升级适配性高,与要求性能升级和驾驶体验的中高端车型绑定性强。未来低空飞行机器的发展普及,以及人工智能相关应用上车将对动力电池容量及性能提出新的挑战,中镍高电压三元材料凭借其能量密度优势有望打开新的增量空间。

  从成本来看,高电压正极以中镍三元材料为基本路线,在原材料、生产工艺、加工成本方面相较高镍化均具有优势,中镍高电压材料带动三元电池成本与磷酸铁锂的差异不断缩小,后续渗透率仍有提升空间,三元正极材料有望迎来“提效+降本”良机。

  (4)安全性及性价比优势推动磷酸铁锂及上游磷酸铁需求增长

  磷酸铁锂电池凭借较高的安全性能和出色的循环性能,早期主要应用于新能源商用车,在近几年,国内乘用车磷酸铁锂电池出货量亦快速增长,并且随着特斯拉、戴姆勒、大众、福特等海外车企以及LG化学、SKI等海外电池厂陆续发布铁锂规划,磷酸铁锂及其前驱体磷酸铁材料有望打开海外动力市场。长期来看,在动力电池市场中,基于下游领域对高能量密度和低成本的不同追求,磷酸铁锂、三元材料两种技术路线将并存发展。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主要业务及主要产品情况

  公司是专业的锂电池新能源材料综合服务商,主要从事锂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的研发、生产、加工及销售,属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新材料、新能源领域。公司主要产品包括三元/磷酸铁前驱体、四氧化三钴,分别用于生产三元正极材料、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钴酸锂正极材料。以上正极材料进一步加工制造成锂电池,最终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及消费电子等领域。公司坚持技术领先,以技术、品质、规模、响应度获得客户广泛认可,全面进入全球领先的锂电池产业链,建立覆盖“整车、电池、正极”的全球化、立体化的优质核心客户体系,包括与特斯拉、三星SDI、LG化学、中创新航、宁德时代(300750)、SK On、蜂巢能源、松下、当升科技(300073)、厦门钨业(600549)、贝特瑞、巴莫科技、L&F、振华新材、容百科技、ECOPRO、POSCO等国内外一流客户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二)公司经营模式

  1.采购方式

  公司采用“以销定产、集中采购”的采购模式,公司根据销售计划和销售合同制定生产计划,并根据物料库存和生产计划及实际库存情况,编制采购计划,按月进行采购作业。公司采购的原材料主要为MHP、高冰镍、低冰镍、镍豆/粉、钴中间品、硫酸锰、氯化钴及其他辅料,主要参照上海有色网现货价、伦敦期货交易所等市场期货价为基础确定采购价格。为保证公司主要原材料的及时供应与品质稳定,公司与青山集团、ATL、嘉能可、BHP、厦门象屿(600057)、腾远钴业(301219)等国内外知名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导入供应商评价管理体系,增强对供应链的管理,形成具有相对稳定、适当竞争、动态调整的合格供应商名录,确保原辅料供应的持续稳定、质量优良及价格合理。

  2.生产模式

  公司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以下游客户订单及需求预计为导向,制定生产计划并组织实施。公司经营总部根据销售计划、产品库存、车间生产能力和销售合同制定生产计划。同时生产运营中心和质量管理中心对生产和服务过程有关的各环节和因素进行有效控制,以确保各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按规定的方法在受控状态下进行,以保证产品品质。在生产控制程序方面,公司对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控制标准实行严格管控,对生产流程全过程进行监测,并对最终产品进行质量检验。

  3.销售模式

  公司主要产品的经营模式为自营销售模式,主要为公司根据销售订单采购原材料,自主开展生产和销售。报告期内,公司自营销售的直接客户主要为国内外大型、知名的锂电池正极材料厂商。

  公司经营总部负责客户开发及拓展市场,其接触到意向新客户后,将与客户共同开展调查评估、验厂考察、样品测试等认证程序,进入客户的合格供应商体系或目录,并根据需要与客户拟定销售合同和订单。在与客户正式签订合同前,经营总部、研究总院及质量管理中心对与客户签订的《质量协议》、《环保协议》等协议文件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经营总部在能保证客户需求产品数量、进度的前提下,合理编制销售计划,经营总部负责采购的部门结合库存情况,支持销售合同的执行。

  公司与下游客户普遍实行主要原料成本加加工费的产品定价机制。公司与客户在确定采购订单时,就具体规格型号、采购数量的产品提供报价,报价公式由各类金属盐原材料的计价基础及加工费所构成。其中,各类金属盐原材料的计价基础为各类金属盐材料的市场价格,加工费则为公司根据产品的制作工艺情况、市场供求状况、目标利润及客户议价情况等确定。

  (三)行业竞争格局

  1.公司行业地位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三元前驱体行业龙头,始终坚持技术与客户需求导向,深入开展产业链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的开放性合作,同时加快产业生态打造及全球战略布局,与包括特斯拉、LG化学、宁德时代、当升科技、厦门钨业、贝特瑞、L&F、振华新材、三星SDI等产业链重要客户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不断拓展材料体系应用,现已形成集镍系、钴系、磷系、钠系多材料生产体系,前瞻布局以满足下游客户未来多元化需求。

  报告期内,受益于优质的客户结构、前瞻性战略布局以及优异的产品性能等因素,公司产品竞争力持续增强,三元前驱体市场份额不断提升,根据鑫椤资讯数据,2023年公司三元前驱体市占率27%,持续保持行业第一。

  2.公司前驱体生产的技术水平及特点

  公司通过对材料机理方面的研究,指导前驱体结构设计,前瞻性探索前驱体产品的发展方向,引领行业技术突破,全面开展新能源材料的基础机理研究和新产品应用研究,坚持以高镍、掺杂、预烧结、循环等技术作为主要研发方向,主要核心技术如下:

  (1)高电压性能取向的单晶方向前驱体合成技术,采用间歇式共沉淀工艺,独特造核配方,获得超高球形度、分散性和高结晶度的晶种,并在此晶种基础上,定向结晶生长,获得特殊的形貌、结构和晶体特征,使得烧结过程中极易单晶化,正极材料能具备极低的位错、缺陷,该材料在高电压、长循环方向具备明显优势。

  (2)新开发的超低成本的单晶方向前驱体合成工艺路线,兼顾CSTR的超高产能,同时还能实现BATCH法的形貌结构设计,制备出定制化的特定PSD分布,无微粉裂球,易单晶化形貌结构和高结晶度晶体颗粒,该合成工艺路线,解决高电压单晶产品无法兼顾性能和成本的关键问题。

  (3)多级串联组合共沉淀技术,不同顺序反应釜对颗粒不同阶段进行定制化合成,并分段设计不同工艺的设计,实现了前驱体从内到外可以高效率、高产能、高定制差异化的设计不同梯度浓度、不同结构、形貌、不同掺杂元素的组合,使得该工艺产品能同时兼顾综合性能如高电压、高容量、高压实、长循环、高倍率、低直流内阻的兼顾。

  (4)新开发的高电压性能取向多晶前驱体合成技术,采用间歇式共沉淀工艺,在大量试验基础上确定最优条件,使得前驱体多晶颗粒具备特殊结构,能获得极高的颗粒强度,同时其晶体具有极高的结晶度,使得前驱体在极高温度下烧结时能兼顾极少位错、缺陷和多晶晶界,性能上既能兼顾高电压所需的稳定性,又能充分释放高容量。

  (5)钠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技术,钠离子电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极材料,存在着能源密度低、循环稳定性差的问题。公司通过机理研究、产品微观调控技术、APC自动化控制系统、高效组合反应系统及工艺条件的持续优化调整,采用共沉淀法制NFM/NFMC层状氧化物前驱体实现量产,同时在机理研究上取得进展,依托于理化指标及颗粒结构构效研究,在高电压前驱体和材料开发上性能持续优化提升。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产业化研发创新优势

  公司技术在锂电行业累积十余年,紧跟市场趋势和客户需求,全力打造多元化的技术创新体系。现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前沿机理研究、产品应用研究、研发车间、测评体系“五位一体”的高效研发体系,与中南大学等知名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提升研发创新能力,形成镍系、钴系、磷系、钠系等多元化的新能源材料产品矩阵和技术布局,不断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实现技术的全面领跑与引领。

  公司以研发创新为核心,培育高价值专利,推进专利产业化,提升专利转化运用效益,引领行业技术创新与高质量发展。公司获得“国家智能制造工厂”、“绿色制造工厂”、“绿色设计示范企业”等称号,公司子公司贵州中伟循环获得“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双资质,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新能源汽车废旧蓄电池综合利用企业。公司主持和参与国家及行业标准制定近90项,拥有专利发明373项,在转化成果层面,公司三元前驱体单晶无钴技术在业内率先实现大批量稳定供货、高镍技术首家实现90镍系材料国产工业化、四氧化三钴填补4.5伏以上高电压技术行业空白;在前沿探索层面,打破锂、镍、钴等稀缺资源束缚,加速推进钠电材料、电池回收及循环利用的研究并取得突破,钠电前驱体在元素分布度、XRD检测数据、结晶度等多项指标上均达到行业前沿水平。同时,公司通过生产与市场、生产与品质、生产与研发、生产与设备等的磨合,对产线设计、设备配套、自动化、智能化进行不断迭代,产线设计更加科学、核心设备实现改进定制,提高自动与智能制造的程度,推进精益生产体系及品质管理体系,保持行业领先的异物管控水平,促进生产效率、产品品质、生产一次合格率不断提升。

  (二)优质化客户结构优势

  公司坚持技术引领,以技术、品质、规模、响应度获得客户广泛认可,全面进入全球领先的锂电池产业链,建立覆盖“整车、电池、正极”的全球化、立体化的优质核心客户体系,包括特斯拉、三星SDI、LG化学、中创新航、宁德时代、SK On、蜂巢能源、松下、当升科技、厦门钨业、贝特瑞、巴莫科技、L&F、振华新材、容百科技、ECOPRO、POSCO等客户。

  公司始终坚持技术与客户领域的开放合作,持续保持产能的可扩展性,保持与全球客户的高度协同,携手优秀合作伙伴、深度绑定头部客户,与特斯拉、LG化学、厦钨新能、当升科技、贝特瑞、瑞浦兰钧、中创新航等客户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或长期供货合同,在资源开发、产品供销、产品加工、信息合作等层面建立合作。

  (三)一体化资源布局优势

  敏锐洞察产业发展的新变化、新方向、新技术,延伸产业链布局,提升产业协同,将“新能源材料制造+资源循环”双轮驱动的1.0产业发展模式,升级为“矿产资源粗炼-矿产资源精炼-前驱体材料制造-新能源材料循环回收”垂直一体化的产业2.0模式。在强化关键原材料的保障供应的同时,通过产业一体化,有效降低综合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盈利能力,增强公司竞争优势。

  公司掌握上游冶炼技术富氧侧吹+RKEF双技术路线,为有效打通前后端冶炼环节,公司在海外印尼莫罗瓦利、纬达贝、南加里曼丹、北莫罗瓦利四大基地以及国内铜仁产业基地、宁乡产业基地、钦州产业基地积极推进镍冶炼产能投建,实现以镍粉/豆、低冰镍、高冰镍、MHP等多种镍原料精炼的多元化,实现从资源端到材料端产业链的全线贯通,拉通“红土镍矿-低冰镍-高冰镍-硫酸镍-高镍三元前驱体”全产业链。

  (四)规模化产能领先优势

  公司发挥快速产业化能力水平,通过打造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完善全球化布局。在国内,公司已建立铜仁产业基地、宁乡产业基地、钦州产业基地、开阳产业基地四大产业基地,覆盖全国;在海外,公司建有印尼原料基地,并启动建设韩国产业基地以及规划其他国际化产业基地,业务覆盖日韩、东南亚、欧洲以及北美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基于产品市场与资源分布的全球性,为服务全球客户、整合全球资源。公司在国内宁乡、铜仁、钦州、开阳建立四大千亩级产业基地;在海外,公司加速在印尼的前后端冶炼的一体化布局,建立印尼莫罗瓦利、纬达贝、南加里曼丹、北莫罗瓦利四大原材料生产基地,同时韩国、摩洛哥、芬兰等产业基地建设正在有序推进中,逐步完善全球布局,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根据公司现有产能、在建及规划产能,在材料端,公司2023年底建成近40万吨/年的三元前驱体产能、2.5万吨/年四氧化三钴产能、20万吨/年磷酸铁产能;在资源端,公司镍资源在建及建成资源粗炼端建设产能达19.5万金属吨,生产能力、资源布局的能力领先,加持扩大规模效应。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报告期内,受益于全球新能源市场的快速增长,公司现有电池材料体系(镍系、钴系、磷系、钠系)产品合计销售量超27万吨。公司围绕“技术多元化、发展全球化、运营数字化、产业生态化”的“新四化”战略,以技术和产品为纽带,坚持“客户导向、服务经营”理念,确保了公司产能的持续释放,产品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实现公司产品、客户结构持续优化及产业一体化比例的提高,共同推动公司业绩持续增长。2023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342.7322亿元,同比增长12.9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4656亿元,同比增长26.15%,持续保持增长态势。报告期,为实现公司年度经营目标,公司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全球化、一体化、保交付

  公司加速产业链一体化持续纵向延伸,海外产能布局增强国际竞争力,通过强强联合、资源整合,新能源材料产业与资源端有效耦合,延伸产业链上游打造一体化项目。为更好地满足国际市场对新能源电池材料迅速增长的需求,公司因势利导,全面推动“全球化”战略,通过原料全球供应和材料全球制造,形成安全稳定的供应链和全球范围的批量交付能力。在国内业务稳扎稳打的同时,公司不断拓展海外产业布局,更好地服务全球市场。公司在国内宁乡、铜仁、钦州、开阳建立四大千亩级产业基地;在海外,公司加速在印尼的前后端冶炼的一体化布局,建立印尼莫罗瓦利、纬达贝、南加里曼丹、北莫罗瓦利四大原材料生产基地,镍资源在建及建成资源粗炼端建设产能达19.5万金属吨。同时韩国、摩洛哥等产业基地建设正在有序推进中,逐步完善全球布局,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报告期,在韩国,公司与POSCO签署合作协议,规划建设5万金吨电池级硫酸镍和11万吨前驱体材料,用于满足超过120万辆电动汽车电池装置需求,此为行业首家“镍+前驱体”合资项目,亦是公司打造的首个海外精炼及前驱体一体化产业基地,为共同应对全球供应链的波动,提升中韩两国在全球电池材料产业中的竞争力;在摩洛哥,公司与非洲最大的私人投资基金之一AI Mada签署合作协议,在摩洛哥成立合资企业,共同建设集三元前驱体一体化、磷酸铁锂一体化、黑粉回收工厂和摩洛哥-中国绿色能源工业园区,实现年产12万吨三元前驱体、年产6万吨磷酸铁锂及年处理3万吨黑粉回收,满足欧洲、北美的新能源汽车电池装车需求;在冶炼端,公司采用冰镍一体化工艺建设的翡翠湾项目、德邦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全部达产后年产5.5万金吨低冰镍,实现镍资源自供率提升,保障原材料的稳定、安全供应;公司开创新的低冰镍制备高冰镍的技术路线,全球首条低冰镍制备高冰镍OESBF产线在公司钦州产业基地正式进入工艺优化与产能爬坡阶段,实现从资源端到材料端产业链的全线贯通,成功拉通“红土镍矿-低冰镍-高冰镍-硫酸镍-高镍三元前驱体”的全产业链;在循环回收端,公司不断完善循环回收体系,在贵州铜仁建立回收产业基地,对产品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形成产业链闭环,成为全国为数不多获得“再生利用”、“梯次利用”双资质的回收企业。

  2.优布局、拓市场、聚合力

  提升服务价值,巩固行业地位。随着新能源时代变革需求提升,新能源汽车行业不断受到市场热捧,下游客户市场需求逐年提升,核心客户特斯拉、LG化学、厦门钨业、当升科技、L&F等国际、国内客户需求亦大幅提升,成为公司产品出货增速的有力保障。公司持续跟踪市场需求,重点做好市场客户的维护和开拓,不断拓展公司多元、多层次客户,有效利用公司产业链延伸加强与客户的合作粘性,提升服务价值,巩固行业地位,保持全球市场占有率的稳步提升。公司与韩国LG化学、特斯拉等客户续签长期购销合同或供货协议,深化与绑定合作,公司现有电池材料体系产品年度出货量超过27万吨,保持持续增长态势。根据鑫椤资讯数据,2023年度公司三元前驱体市占率为27%,蝉联行业第一。公司与全球领先的回收企业德国Cronimet签署协议,在德国比特费尔德共同投资建设锂电池回收拆解工厂,公司成为西欧地区首批运营电池回收工厂的企业,打通在欧洲的锂电池供应链闭环,并在欧洲市场建立完整的、可持续的回收解决方案。同时,公司还与蜂巢能源、GLC Recycle等知名循环回收公司牵手合作,打造绿色闭环电池循环经济,加速布局新能源国际回收业务。

  3.搭体系、攻技术、多元化

  坚持研发创新驱动,持续提高研发投入,研发成果高效转量产。公司推进磷系、钠系项目建设,迈入镍系、钴系、磷系、钠系四大产品矩阵新阶段,搭建起多材料研发体系、多材料产业化、规模化的制造体系以及全面协同客户需求的服务体系。首先,追踪下游市场及客户需求建立前瞻性研发方向,通过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突破,研发符合市场发展和客户需求的创新产品,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其次,依托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平台,加快建设国家级研发中心,并加强产学研合作、产业链合作等方式,构建科学、合理的多层次、高规格研发团队,持续提升技术服务生产能力。另外,加强现有材料机理及结构性的优化,并加深产品及资源冶炼工艺的研发投入及技术储备,助力公司前沿技术突破、产品结构优化、多元化材料体系打造及丰富资源保供手段,服务公司战略发展。

  在产研合作层面,公司与中南大学红土镍矿氢冶金产学研合作签约,携手打造零废、低碳、绿色材料;在研发投入层面,公司产品工艺、技术研发团队人员由去年同期不到1000人增长到今年超过1600人,有效形成多材料体系、多工艺体系、多产品体系的综合性研发机构;设备研发涵盖前驱体智造、资源粗精炼多产业链工艺段,针对产线自动化、产线自控化、BIM设计等研发方向,提升公司整体生产效率、工程化效率;在产品研发层面,公司无钴单晶产品、多款8系产品、9系产品、磷系产品及钠系产品均取得核心突破,公司首期年产8000吨钠电项目正式投料,标志钠电前驱体材料从中试生产进入到大批量大规模生产的新阶段,实现公司镍系、钴系、磷系、钠系四大材料体系全覆盖,且均实现大规模量产化,公司钠电前驱体在元素分布度、XRD检测数据、结晶度等多项指标上均达到行业前沿水平;公司加大前瞻性技术研发投入及结合客户需求,开发与固态电池健链的前驱体制造技术,解决基于固态电池所用前驱体在结构和强度等方面的特定要求;在产品结构层面,公司三元前驱体高系产品(8系及以上)出货量超13万吨,高端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4.抓品质、提运营、增效能

  贯彻“品质优先,技术先行”的服务精神,夯实品质基本功,不断提升产品性能,持续改进异物及金属颗粒控制,有效提升公司产品合格率。坚持“客户满意”的质量原则,加强质量文化建设,践行“三零原则”和“五不放过原则”,推动产业基地生产标准化建设,促进企业品质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以精益管理推动质量变革和效率变革,以提质降本增效为目标,推动完善和优化精益管理制度、自动化流程体系,建立全流程的数字追溯体系,实现复杂工艺的精益化控制,确保产能与效率的双提升。

  报告期,公司将“运营数字化”提升至公司发展战略高度,通过搭建统一的数字化平台,构建富有特色的敏捷数字运营体系,持续推进决策、研发、制造、经营、服务五大数字化,提升数字化能力,全流程赋能运营管理,实现决策精准科学、组织高效联动、模式快速复制。公司积极响应贯彻落实《“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政策,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不断加深新能源材料行业数字化的理解,系统性地规划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公司对现有车间、设备进行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同时对新建项目采用国际先进工艺、技术、设备,保持新能源材料生产制造优势,实现产品品质性能提升,持续改进异物及金属颗粒控制,有效提升公司产品合格率,确保产品合格率根据产品序列的不同,始终保持整体合格率≥95%。在2023年度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中,公司子公司湖南中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三元前驱体智慧工厂成功入选《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中的“2023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

  5.重激励、筑平台、揽人才

  高效人力资本支撑,打造高价值平台,搭建“人才+平台+激励”的激励体系,以战略与业务为导向,外引内培,从组织建设、人才发展、体系支撑及价值评估等多维度并行以打造具有可持续强竞争力的团队,树立具有长期价值的愿景使命,并优化价值评估和激励分配策略,激发存量及增量员工活力和企业认可度,为公司高速发展强根固基。

  报告期,公司实施2023年限制性股票计划、员工持股计划、员工跟投计划等,健全公司长效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充分调动公司员工的积极性。公司实施的多维度股权激励计划,人员覆盖范围广,采取营业收入考核与利润考核模式,制定合理业绩目标,充分激励员工,彰显企业发展信心。同时,随着公司全球化进程加速,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加强人才的布局和人才梯队建设,全力打造专业化、年轻化、国际化人才团队。

  6.促分享、履职责、可持续

  公司坚持价值创造与价值实现,严格执行股东分红回报规划及利润分配政策,根据所处发展阶段,统筹业绩增长与股东回报的动态平衡,持续提升股东回报水平,落实打造“长期、稳定、可持续”的股东价值回报机制,在不断提升公司内在价值的同时积极回馈股东,让投资者充分享受企业发展成果。公司自2020年上市以来,每年坚持进行利润分配,近三年累计现金分红逾3亿元,每年现金分红比例均超过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10%;公司积极推进股份回购,截止2023年度末,回购金额累计约1.81亿元(含交易费用),共回购公司股份339.33万股。

  公司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致力于生产绿色、环保、节能的产品。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公司秉承“求实自律、卓越共赢、和谐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公司升级ESG战略,确定“清洁能源、资源循环、健康保障、优质产品”四大可持续发展目标支柱,全面推进绿色制造,致力为全球提供零废、低碳、可循环的新能源材料。从研发、生产、经营等各方面全力推进绿色低碳,源源不断为社会提供绿色新能源材料;在产业基地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升级能源管理和环境保护体系,实施智能化、数字化;建立废旧电池循环回收体系,实现循环可持续的绿色发展。

  报告期,公司在高品质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掺杂型镍钴氢氧化物、窄分布球形镍钴三元氢氧化物和混合式镍钴三元氢氧化物制备等关键技术上开展创新,不断实现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的绿色制造,公司“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绿色制造关键技术”入选贵州省十大科技创新成果;公司首个光伏发电项目并网成功,年发电量可达4000万度以上,平均减少3.58万吨碳排放,进入自发自用绿电的时代;公司钦州产业基地目前已成为行业首个运营范围内的“零碳工厂”。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发展战略

  公司围绕“矢志成为全球最具价值的新能源材料综合服务商”发展理念,基于“技术多元化、发展全球化、运营数字化、产业生态化”的“新四化”战略,打造“原矿冶炼-原料精炼-新能源材料制造-终端循环回收”一体化的闭环产业模式,整合全球资源、服务全球市场,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产业格局。

  2024年度,公司致力于可持续发展,锚定发展目标,谋定发展思路。一是要审时度势,认清全球发展形势,找准行业发展方向;二是要攻坚克难,坚定不移地高举全球化大旗,以创新为活力源泉,以高质量高效率的经营管理稳步迈进;三是要转型升级,握紧数字化抓手,拥抱国际化市场,激发组织综合能量,全面提升员工获得感;四是行稳致远,找准方向、把稳节奏,抓经营、控风险,在行业发展的马拉松中咬定青山不放松,成为一家社会尊重、客户认可、伙伴共赢、员工成就的一流企业。

  (二)经营计划

  1.技术多元跨步新时代,开拓市场客户新局面

  2023年上半年随着铜仁产业基地首期年产8000吨钠电项目正式投料,公司钠电前驱体材料正式从中试生产跨越到大批量大规模生产的新阶段,正式进入镍、钴、磷、钠四材料系列产品量产的新时代。公司始终坚持以研发技术为第一驱动力,打造“多元材料+多元技术“的创新体系,一方面以自主研发平台为基础,与全球顶尖科研院校及产业链上下游伙伴合作,进行材料基础机理研究与前沿技术探索,持续引领行业创新。随着镍系、磷系材料在全球范围动力市场之内持续获得认可,材料体系多场景、多地域应用的发展方向持续明确,未来将打造成为集“多元材料+多元产品”为一体的科技创新材料公司。通过为客户提供差异材料体系、差异产品系列,增强客户合作契机,提升客户服务质量,巩固行业前列地位,力争全球市场占有率的稳步提升。

  公司2024年将持续优化镍钴系产品结构,保持高压、高镍、超高镍等高端产品市场表现于行业领先,并产供研协同实现磷系技术赶超及成本竞争力打造,同步加大钠系、锰系产品研发速度实现技术突破。另一方面公司将致力材料与冶金、回收、工程技术的打通、融合与协同,丰富资源保供手段,并进一步提升研发量产能力,确保技术成果高效转化为量产产品,以自身的高质量发展和技术创新壮大新质生产力、助力新材料产业发展。

  2.多举并拓发展全球化,助推新质核心竞争力

  随着下游客户对于上游要求的不断提升,全球化区域保供能力亦逐步成为行业核心竞争要素之一,多区域生产基地布局能够持续提升公司区域保供能力。2023年,公司相继公告将于韩国、摩洛哥建设一体化前驱体产品生产基地,此举将有利于公司持续巩固前瞻性国际战略带来的先发优势,加速打造包括客户、产能、组织、资源等各维度的全球化体系。在海外项目方面,公司将全力推进印尼各镍中成品生产基地建设及运营,以保证镍中间品产能如期释放,达产达效,同时分阶段推动韩国及摩洛哥产业基地建设,依托公司的技术研发、工程制造能力与合作伙伴的地方产业优势及资源供应能力,最大限度保障海外材料产能落地,以满足全球市场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的强劲需求。公司也将积极整合全球矿产资源,解决原产地及供应安全问题,提高公司在全球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与全球电池材料产业中的竞争力。在客户经营方面,公司在前期积累的优质、多元客户结构基础上,将持续跟踪市场需求,重点做好市场客户的维护和开拓,满足客户日益提高的区域化服务及产品供应需求,增强客户合作广度、合作深度及合作黏性。同时以战略与业务为导向,外引内培,打造强竞争力的国际化团队,为公司可持续发展蓄势赋能。

  3.坚持产业生态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公司通过向上下游业务延申与产业链合作,打造“资源-原矿冶炼-原料精炼-新能源材料制造-循环回收”的一体化产业生态,一方面将科学配置锂、镍、磷等矿产资源布局,丰富原料供应渠道,保障原材料安全,增强企业综合实力;另一方面公司坚持技术创新,创新性OESBF工艺高冰镍线在2023年已实现连续生产,打造中伟镍中成品端核心竞争力,结合传统RKEF工艺资源粗炼及境内外镍硫精炼项目的顺利投产,提高高冰镍等镍中间品及硫酸镍的自供率,有效降低原材料成本并增厚公司利润,实现自主、可控的产业闭环。

  同时,公司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提高清洁能源占比并降低碳排放,加速布局回收与梯次利用项目扩大绿色电池循环经济建设,提升对退役电池的再生和再利用能力,努力实现三元材料电池回收利用率最大价值化,构建新能源电池全生命周期价值链。公司积极实施ESG建设并引入第三方评级,持续提升ESG评价标准。公司积极研发产品、设备新工艺、提高生产过程的资源使用率,并实现前驱体容量与循环性能的提升,以有效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企业、社会及相关方的和谐共赢,稳步提升可持续发展道路。

  4.建立运营数字化,创新治理新里程(002219)

  随着公司业务拓展、区域扩张、人员增长等内部因素,叠加外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公司在2023年启动建立数字化运营系统,通过对研发、经营、财务、管理、工程等核心业务模块的数据收集,针对不同业务进行体系梳理,使数据更加准确标准化反映各个业务模块,分析洞察业务模块应用场景,驱动业务实现闭环管理,提升运营效能。初建阶段主要还是以高效研发、快速响应、经营提效、财务管控、管理增效、工程智能等关键业务为主导,深入分析业务导向,为公司科学决策、实现资源统一、一体协同的管理创新提供坚实助力。

  后续公司将持续升级数字化运营系统,力争实现业务规范化,全面提升效能;经营前瞻化,高速响应客户需求;业财一体化,风险收益齐管控;决策科学化,战略指引公司发展为一体的数字化创新企业,为公司“技术多元化、发展全球化、产业生态化”的顺利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5.持续完善内控体系,全球发展人才建设

  公司始终重视内控体系和制度体系建设,随着规模快速增长及业务趋向多元,公司持续改善内部组织架构和流程,推动内部管理体系升级。公司坚持系统观念、底线思维,增强风险防范能力,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多维度实施风险监控,保障重大项目依法合规推进及公司安全平稳发展。公司坚持以市场发展和客户需求为导向,不断推动内部变革和创新,打造组织能力领先的核心竞争力。

  人力资源管理持续深化,进一步优化选用预留机制。公司的经营业绩要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公司的业务、技术、研发人才的持续引进及梯队建设至关重要。2024年,公司将围绕重点战略发展方向,继续大力吸引和招聘各类高层次技术、管理人才,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全球化多元人才梯队;实施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贯彻“葆初心,再创业”的奋斗者精神,不断激发员工动力和企业发展活力,为公司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三)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及应对措施

  1.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三元前驱体作为动力电池三元正极材料的关键原材料,吸引大量新企业的加入,同时,现有三元前驱体企业纷纷扩充产能,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生产企业开始逐步分化,龙头企业的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如果公司不能在技术、成本、品牌等方面继续保持竞争优势,将会对公司的市场份额、毛利率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公司将充分利用行业龙头地位,协同发挥研发优势、品质优势、客户优势、规模优势,持续强化公司全球化服务能力、客户协同性、供应链管理能力,继续巩固和加强核心竞争力,始终保持行业头部企业的发展增速和市场地位。

  2.经营规模扩大后的管理风险

  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企业资产、负债、生产销售、人员规模等快速扩大,并且海外的项目布局使得管理复杂化,对公司的治理水平提出更高要求。若公司无法在人才、制度、管理等方面迅速适应扩张的要求,则可能引发相应的管理风险。

  公司将持续完善和优化制度体系,强化实践管理,保障经营环节的有效运转,促进公司决策的科学有效,同时建立长期有效的价值激励体系,激发员工潜力,并通过公司广阔的发展平台和价值评估反馈制度吸纳优秀人才,培养人才,助力企业有序高效扩张。

  3.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生产经营所需的钴、镍、铜、碳酸锂、纯碱和烧碱等大宗商品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明显。受宏观经济环境以及市场供需变化的影响,原材料价格可能发生较大变动,从而导致公司采购价格出现一定波动。公司与主要客户未就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约定价格调整机制。如果发生采购价格大幅波动,公司未能严格以销定采,锁定价格波动风险,或者主要原材料供应短缺等情形,公司又未能及时有效应对,将会对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为控制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公司提前追踪重要原材料市场供需变动,加强原材料价格的传导机制,锁定价格波动风险,同时公司积极布局前端供应链,提高原材料自供比例及丰富中成品来源,降低原材料市场价格变动对业绩的不利影响。同时,公司开展商品套期保值业务,借助期货市场的价格风险对冲功能,利用套期保值工具规避现货交易中钴、镍、铜、碳酸锂、纯碱和烧碱等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风险。

  4.外汇汇率波动的风险

  基于公司海外业务的发展,外币结算比例持续上升,存在因美元等汇率波动引致的业绩波动风险。汇率波动可能会增加以人民币计量的海外业务成本或减少公司以人民币计价的海外业务收入,或影响公司出口产品的价格以及公司进口材料的价格。由于外汇汇率波动而导致的任何成本增加或收入减少均可能对公司的利润产生不利影响。因汇率波动引起的外币资产及外币负债的减少或增加也可能对公司利润产生不利影响。由于记账本位币的不同,公司存在由于外币折算影响财务报表的风险。

  为控制外汇汇率波动风险,公司制定外汇套期保值业务审批及管理的相关制度,在确保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授权管理层选择采取远期结售汇、外汇掉期、货币掉期、外汇期权等金融工具灵活操作,降低因汇率变化给公司盈利水平带来的不利影响。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新里程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