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股市直击 - 正文

荣联科技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原标题:荣联科技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荣联科技(002642)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披露要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经济越来越呈现数字化特征。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是顺应数字时代发展趋势、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选择。文件明确指出,“十四五”期间要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等行业发展规划相继发布,明确了近几年数字经济发展和产业技术创新的目标和方向。

  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文件的出台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举措。文件首次系统提出了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布局,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为各方面推进数字中国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加快演进升级,经济社会发生系统性变革,驱动我国加速迈入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数字时代。该文件一方面突出顶层设计,首次系统性地提出数字中国建设“2522”整体框架;另一方面强调体系突破,按照“夯实基础、赋能全局、强化能力、优化环境”的战略路径部署一系列重要举措。

  2023年7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等七大部委共同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鼓励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各行业、各领域的创新应用,体现了国家对企业级场景的应用研发和落地整体持大力支持的态度。

  2023年 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共同发布《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结合算力基础设施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明确了“多元供给,优化布局;需求牵引,强化赋能;创新驱动,汇聚合力;绿色低碳,安全可靠”的基本原则,制定了到2025年的主要发展目标,提出了完善算力综合供给体系、提升算力高效运载能力、强化存力高效灵活保障、深化算力赋能行业应用、促进绿色低碳算力发展、加强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等六方面重点任务,着力推动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

  2023年 11月,国务院发布《支持北京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方案提出支持北京积极创建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推动建立健全数据产权制度、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制度、数据要素收益分配制度、数据要素治理制度。壮大北京国际数据交易联盟,健全交易标准和市场运营体系,推进数据托管服务试点。推动完善数据权属登记和数据资产评估机制,探索将数据资产纳入资产管理体系。

  2023年12月,国家数据局发布《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旨在通过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海量数据(603138)资源、丰富应用场景等多重优势,推动数据要素与劳动力、资本等要素协同,实现数据流引领技术、资金、人才、物资的流动,以此突破传统资源要素的限制,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首先,《行动计划》着眼于促进多领域的数据要素融合,为不同行业的数字化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其次,《行动计划》注重数据要素的协同效应,力求推动数据在不同要素之间的流动和复用,以促使各要素实现更高效的协同发展;最后,《行动计划》着力强调多元数据融合和多场景应用,通过数据融合创新和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来推动解决方案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1)云计算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一系列政策文件都将云计算列为数字经济重点产业,实施上云用云行动,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2023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出台《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云计算技术推广应用。2023年3月,国资委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质量和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质量管理深度融合,大幅提升质量管理全过程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速质量管理数字化应用场景创新。2023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推进IPv6技术演进和应用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鼓励推动IPv6与云计算等技术的融合创新,促进云计算和网络协同发展。

  (2)大数据

  2023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组建国家数据局,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2023年10月25日,国家数据局正式揭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的核心要义是“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当前,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和培育期,数据要素新特征十分复杂,应当稳步扎实构建以“数据二十条”为纲领的“1+N”数据基础制度体系建设,在构建完备数据基础制度体系的基础上,重点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发挥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尤其是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构筑国家数据竞争新优势。

  (3)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再次进入爆发的增长状态,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大数据的长足发展,为人工智能的训练和预测提供了海量的数据;二是云计算的广泛应用,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近乎无限的云生能力。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人工智能要继续进行研发突破和迭代应用,深化应用端多场景渗透。2023年5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北京市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实施方案(2023-2025年)》,充分发挥北京市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资源优势,持续提升全球影响力,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占先发展。人工智能应用深度广度进一步提升,生成式产品成为国内市场主流应用和生态平台,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

  (4)工业互联网

  2023年上半年,政府出台3项工业互联网相关政策,主要侧重于加强工业互联网对重点行业的赋能作用,推动工业互联网支撑物流、医疗卫生等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加快5G网络与千兆光网协同建设,深入推进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提出,建设以工业互联网为核心的数字化供应链服务体系,深化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应用,统筹推进工业互联网和智慧物流体系同步设计、一体建设、协同运作;《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建设面向医疗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推进互联网、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应用。

  (5)生物医疗

  《“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强调开展前沿生物技术创新,加快发展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依托人工智能技术、生物医学和健康大数据资源,发展智能辅助决策知识模型和算法,为疾病诊断治疗提供决策支持。《“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主要对医疗信息化情况做出规划,医疗信息化水平的提升有利于精准医疗行业的发展。西湖大学未来产业研究中心发布《未来产业发展趋势研究2023:未来生物医药》报告,建议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生物医药产业深度融合,加快人工智能赋能创新研发。建设国家生命健康大数据中心,实现全国范围的医疗数据统筹用于生命科学和医学专业领域的AGI系统的开发,通过通用人工智能技术在生命健康领域的应用,赢得人工智能发展主动权,同时显著改善基层医疗诊治水平,低成本普及医疗分诊,降低医疗负担并增进广大群众的健康水平。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为近几年数字经济发展明确了方向和目标。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赋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

  荣联科技作为专业数字化服务提供商,积极践行数字化实践,多年来致力于客户核心业务的全面数字化转型,公司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在金融、电信运营商、政府公用、能源制造及生物医疗等行业领域形成了完整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系统集成服务是根据客户信息系统现状和需求,为其提供咨询规划、系统架构、软硬件选型和交付、实施等整合服务。公司系统集成服务包括:数据中心建设、数据储存、容灾备份、网络和信息安全、智能建筑、安防系统、AI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定制开发等。

  IT运维服务主要面向 IT基础设施,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等设备,以及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中间件系统、备份系统、云管理平台、大数据平台、各种生产和管理应用软件等。通过客户热线、定期巡检、现场支持、远程诊断、驻场外派、预约值守、备件更换等方式,保障客户系统的稳定运行。公司IT服务主要包括咨询规划、运维管理、业务外包、软件实施开发、机房搬迁、系统和数据迁移、云托管、云管理服务等。

  2、物联网和大数据

  在物联网领域,公司具备数据采集、数据接入、边缘计算、数据管理和运营服务能力,已形成公用事业(水电气煤暖)能耗监控、新能源车监控、智能建筑运管控、智慧矿山一体化协同管控方案等一系列解决方案。

  在大数据领域,公司具备多源数据(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IOT)和异构(文本、图片、视频、音频、结构化数据库)采集能力;具备数据分类、标注、清洗和入库能力;具备数据存储、备份、脱敏、分析、展示、安全接入等统一管控能力;具备数据应用和多系统整合能力,已经在政府公用、能源制造、生物医疗行业形成细分场景解决方案。

  3、生命科学

  在生命科学领域,公司始终坚持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历经多年的积累沉淀,目前已经推出精准诊断平台、生物信息分析系统、生信一体机,并能提供架构咨询、数据中心建设、高性能集群建设、生信分析云平台建设的完整解决方案。

  (二)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

  公司拥有ITSS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标准符合性证书二级、ITSS云计算服务能力标准符合性证书三级、ITSS数据中心服务能力成熟度标准二级、信息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评估三级、信息系统安全运维三级、CMMI3级、电子与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一级、安防工程企业设计施工维护能力证书一级、安全生产许可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等多项资质和认证,并通过了ISO9001、ISO20000和ISO27001、ISO45001、ISO14001等管理体系认证。

  报告期内,公司各项业务技术水平及服务能力持续提升,获得市场认可。公司顺利通过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获得电子与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完成了安防工程企业设计施工维护能力一级、ITSS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标准符合性证书二级、ITSS云计算服务能力标准符合性证书三级、ITSS数据中心服务能力成熟度标准二级、信息系统安全运维三级、安全生产许可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IDC/ISP证书等相关管理体系认证等重要资质的更新年审工作。同时,公司还获得北京市知识产权局认定的“2023年度北京市知识产权试点单位”。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在技术、产品和服务上持续创新,不断打造创新产品及行业应用方案,斩获多项荣誉,收获市场和业内权威机构的认可。在品牌影响力方面,公司成功入围“中国数据智能产业图谱”和“中国信通院高质量数字化转型产品及服务全景图”,上榜“2023中国大数据企业50强”、“2023数字赋能先锋企业30强”、“2023边缘云计算TOP50”等行业榜单,荣获“2023年度ITS数字化服务转型领军企业”、“2023信息技术应用百佳企业”、“2022-2023年度数字经济十大最具影响力企业”、“2023数字化转型十大贡献企业”、“2023数字生态数字化服务领军企业”、2023数字生态行业数字化服务商——银行十佳”、“2023生物医疗行业信息技术应用领航企业”等多个行业影响力奖项和荣誉称号。在行业案例方面,公司参与承建的“苏州博物馆西馆项目”荣获“2022-2023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参与承建的“蒙库铁矿矿山多维一体化协同管控平台项目”荣获“中国宝武2023年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中冶集团科学技术一等奖”等多项客户评选的奖项。在厂商合作方面,公司被华为授予 2023华为北京政企合作“超越奖”、“京品服务奖”和“能力提升奖”;在联想2023新财年大客户合作伙伴大会中被授予“年度大客户(基础设施业务)TOP增值代理商”。公司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和行业实践经验,持续积极参与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各项标准的编制工作,被评为“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优秀会员单位”。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战略布局优势

  公司自成立以来,战略层面始终围绕信息技术的更新迭代积极布局、敏捷调整。公司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服务为核心,以云服务和数据服务为两大战略方向,积极布局云服务、数据服务、自有产品及服务、数据中心建设四大业务板块,深耕金融、运营商、政府公用、能源制造、生物医疗五大行业。积极推动技术升级和业务转型,深耕行业客户,拓展生态合作,不断丰富产品和解决方案,实现业务规模、技术实力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二)技术与研发优势

  1、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创新和研发体系。报告期内,公司新取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3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拥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及各类专利达393项。

  公司积极参加国家信息技术相关标准的制定及标准化推广工作。报告期内,公司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参编的团体标准《信息技术 算力服务 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标准号:T/CESA 1268-2023)于2023年7月正式发布,该标准是国内首个针对算力服务能力成熟度评估的标准,主要适用于公有云、行业云、对外提供算力的数据中心,以及国家统一建设的一体化数据中心、超算中心和智算中心等。报告期内,公司还加入“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高性能计算机标准工作委员会”和“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大数据标准工作组”,将陆续深度参与相关技术标准的编制工作。

  2、客户需求与技术创新深度融合。公司依靠在优势行业的经验积累,结合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加强技术与行业的深度融合。报告期内,公司不断锤炼自身技术能力,拓展数字化应用场景,“荣联智慧矿山数字孪生一体化协同管控方案”获评“2023数字化创新优秀解决方案”,“荣联精准诊断平台”获评“2023未来数字生产力-最佳方案奖”和中国电子学会“年度优秀解决方案”。此外,公司坚持在技术、产品和服务上持续创新,不断打造创新产品及行业应用方案,收获市场和业内权威机构的认可。

  3、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提升各项业务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完成了一系列重要资质的更新换证工作。公司顺利通过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完成了安防工程企业设计施工维护能力一级、ITSS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标准符合性证书二级、ITSS云计算服务能力标准符合性证书三级、ITSS数据中心服务能力成熟度标准二级、信息系统安全运维三级、电子与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二级、安全生产许可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IDC/ISP证书等相关管理体系认证等重要资质的更新年审工作,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和竞争优势。

  (三)客户资源和合作伙伴优势

  在长期的业务发展过程中,公司的技术实力和服务能力得到市场及客户的高度认可,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和信誉。公司深度参与客户数字化建设的全过程,在金融、政府公用、运营商、能源制造、生物医疗等重点行业积累了大量的优质客户资源。公司不断深化重点行业客户合作,深刻理解客户的业务需求,帮助客户实现核心业务全面数字化和智能化;公司以政府公用、运营商和能源制造(汽车)等行业为突破点,从大规模的云基础设施的部署、复杂多云平台的构建、云原生微服务的引入、数据湖仓一体化的落地实施部署,在实现客户对数字化转型改革的需求同时,也实现公司业务范围的拓展,全面提升公司服务能力水平。公司在生物医疗领域深耕十余年,专注于生物科技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应用,目前已形成精准诊断平台、病理远程会诊平台、生信分析一体机、冷冻电镜数据分析平台等多项特色解决方案,已为医院、科研机构、测序企业和高等院校等百余家客户提供专业化产品及服务。

  生态合作层面,公司积极开拓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不断扩大并深化生态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共进,共赢”。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和上游厂商华为、H3C、浪潮、戴尔、超聚变、中科曙光(603019)、VMware、Veritas等保持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其中华为合作继续保持多产品钻石经销商、华为云优选级解决方案提供商合作伙伴等资质。此外,公司与 Gigamon、鼎甲科技、长扬科技、达梦数据库、麒麟软件、爱数等厂商深度合作,不断丰富公司产品服务能力。

  (四)管理体系优势

  公司依据战略目标和业务特点,不断优化管理架构和决策流程,将先进的管理理念与公司的具体运营实践相融合,持续提升管理效能、决策效率和专业水平。公司建立了面向行业和区域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前端营销体系,以云和数据为核心的产品和服务体系,以及专业高效的职能后台支撑体系。公司持续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充分运用预算管理、损益管理、资金管理以及绩效管理之间的协同效应,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精细化管理水平。绩效管理制度已全面落实,通过建立切实可行的激励政策,有效激发了组织内部的活力。同时,公司积极组织各类员工培训及技能认证项目,人才梯队建设有序进行,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公司持续完善管理制度、优化管理流程,并通过IT建设提升内部管理效率,为制度化、精细化管理提供系统支撑。报告期内,公司不断优化ERP系统、内部银行管理分析模块、电子签章系统等应用系统,促进公司的业务、运营和管理效率的提升;持续投入软硬件资源,大幅度改善目前管理系统、作业系统的整体性能和易维护性,支持公司业务有序、积极发展。

  (五)覆盖全国的营销服务体系优势

  公司秉承战略实施的全面性与区域覆盖的广泛性,构建了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等区域性的业务平台,作为公司各项业务的坚实载体,支撑战略目标的有效落地;建立了北京总部、区域中心、地区办事处或客户现场的三级服务体系,有效满足了客户不同服务级别的要求。公司搭建的400服务热线和呼叫中心,可为客户提供7×24小时的不间断服务。公司建立了标准化服务流程和服务管理体系,形成服务合同、服务等级管理、备品备件管理、呼叫中心管理、远程和现场服务交付、满意度调查、预防性维护等服务全过程的闭环管理,并实现按客户、服务事件等的成本核算与考核,不断提升服务的标准化与精细化水平。公司建设的自有 IT运维平台,有效提升了 IT运维服务项目的管理能力,提高客户满意度。

  (六)国资股东支持保障优势

  公司充分借助国资体系成熟的投融资管理机制和丰富的内控监察经验,积极推进内部组织结构与制度建设的优化升级;公司依托国资股东平台优势,在资金、信用方面获得了重要支持,争取到与意向金融机构的合作;同时国有股东协同助力公司拓展政务市场,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市场品牌影响力,为公司未来业务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伴随全球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围绕算力和AI的大型智算项目层出不穷,与此同时,国有企事业单位对国产化的普遍要求导致国内IT设备厂商成为市场主力,一方面单个项目的规模在增大,另一方面市场竞争也在加剧,对服务的需求在下降,对资金规模的需求在增加,新增项目的盈利水平低于旧项目。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37,581.86万元,较上年同期营业收入 373,875.43万元下降36.45%;实现营业利润- 29,213.83万元,较上年同期 1,699.28万元下降 1819.1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313.69万元,较上年同期1,219.99万元下降了3,076.55%。

  2023年初公司逐步加大了对营销市场端的布局和投入,但一波三折,公司的业务增长没有预期中的快速与有效,从三季度开始公司及时地调整了战略方向,在当年内完成了对部分附加值不高、经营风险大且消耗资源的业务进行了成建制的彻底裁撤,公司年末总人数与 2022 年同期相比减少 14.82%。由于业务调整的滞后,在公司报告期内收入不及预期的状况下,虽然当年的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比 2022 年同期仅下降约2%,但业务调整及降本增效措施的效果,将会在2024 年度及以后得到逐步释放。

  2023年度,在公司传统优势行业当中,金融、电信、政府公用、制造业、能源和生物医疗行业均不同程度存在采购急迫性下降、采购周期延长的问题,客户对 IT系统的投资更加稳健和谨慎,企业更倾向于维持现状,减少新的 IT项目投资以降低风险,对解决方案的成本效益与创新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场竞争的加剧导致项目的商务条款更加苛刻,对于资金占用和人员投入的要求更高,公司出于回款风险和资金压力不得不放弃相当一部分业务机会。

  公司未来将定位为一家规模适度、客户行业聚焦、客户基础扎实,技术特色鲜明、管理精异的优质企业。报告期内,公司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了经营单元的绩效管理,优化业务审批流程。通过争取原厂采购账期、加强项目管理缩短交付周期、加强商帐催收等方式加速业务周转和资金回笼,全年实现经营性现金流入净额19,974.06万元,为公司自上市以来的最佳经营表现;

  2、加强与国内主流信创厂商的深度合作,通过共建实验室、技术认证、联盟合作等方式,在传统的计算、存储设备上保持深度合作外,进一步将业务范围扩展到算力、光模块、数字能源等新兴领域,进一步拓展头部互联网企业、新能源车企等活跃产业的优质客户;

  3、持续保持在前沿技术研发上的高投入,研发投入占收入的比重较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公司聚焦算力开发、GPT大模型的训练和行业应用,贴近用户的应用场景,保障研发成果的实时转化;

  4、遵循“开源节流”的原则,进一步优化组织结构,彻底摒弃高风险、低回报的业务。以提升运营效率为目标,简化后台管理,打破职能边界,实现一人多岗、高效复用。

  2023 年,虽面临诸多不利因素叠加,但公司上下通过客观分析不足、积极寻找适合的业务机会,完成了战略重心的优化,重组了管理团队,人员、业务调整到位。在国资股东的大力支持下,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力争早日实现公司重返良性发展的轨道。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行业趋势

  2023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运行态势平稳向好,软件业务收入增长加快,利润总额保持较快增长。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 2023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统计公报显示,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 123,258亿元,同比增长13.4%,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软件业利润总额14,591亿元,同比增长13.6%,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7.9个百分点,主营业务利润率提高0.1个百分点至9.2%。2023年信息技术服务收入81,226亿元,同比增长14.7%,高出全行业整体水平 1.3个百分点,占全行业收入比重为65.9%。其中,云服务、大数据服务共实现收入 12,470亿元,同比增长15.4%,占信息技术服务收入的15.4%,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

  云计算是信息发展(300469)和服务模式创新的集中体现,是信息化发展的重大变革和必然趋势,是信息时代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和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助燃剂。云计算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环节,是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关键底座。中国信通院《云计算白皮书(2023)》提出,我国云计算市场仍处于快速发展期,在东数西算、边缘计算、大模型算力等需求刺激下,市场仍将保持稳定增长,预计2025年我国云计算整体市场规模将超万亿元。云计算的发展将从上云走向用云管云,成本优化、系统稳定性、云原生安全将成为发展重点,云计算支撑算力服务将从以计算为中心向以数据为中心过渡;云计算的服务生态将不断丰富,将更加关注垂直行业的服务能力,持续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未来云计算将与算力服务深度融合,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DC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3上半年)跟踪》报告显示,2023年上半年中国公有云服务整体市场规模(IaaS/PaaS/SaaS)为190.1亿美元,其中IaaS市场规模为112.9亿美元,同比增速13.2%;PaaS市场规模为32.9亿美元,同比增速为26.3%。从IaaS+PaaS市场来看,2023上半年同比增长15.9%。与传统IT支出相比,企业云化支出占比稳步上升,在公有云服务、专属云服务和企业自建专属云等领域加强战略投入,重视数据层和平台层建设,加大对创新场景的孵化和探索力度,云计算市场未来发展持续向好。2023年上半年,AI相关需求快速增长,社会和企事业单位对AIGC和AI大模型的关注度大幅提升,算力市场和PaaS层相关领域产品受到市场热度影响,增速明显。数据是国家基础战略性资源和重要生产要素,发展大数据产业对于深化政企协同、行业协同、区域协同,全面支撑各行业数字化升级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2023年 4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 2022年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达到1.57万亿元,同比增长18%。预计未来三年保持15%以上的年均增速。大数据产业将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25年我国大数据产业测算规模突破3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在25%左右,创新力强、附加值高、自主可控的现代化大数据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不断提速,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2023-2027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达到 11,522.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1%。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对国内AIGC市场进行了分析,2023年AIGC市场规模为170亿元人民币,2023-2025年是我国AIGC产业市场规模增长的第一阶段,增长率维持在25%左右,2025年市场规模达到约 260亿人民币。2025年开始,由于行业生态完善(特别是底层大模型完成对外开放),应用层蓬勃发展将带动产业快速增长,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70%。预计 2027年我国AIGC产业规模超600亿人民币,2028年开始AIGC产业将延展出完整产业链,并在商业化场景上持续拓宽加深,深入变革行业,我国AIGC产业规模将持续高速增长,2030年市场规模将超万亿。

  《“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提出,信息技术支撑新药研制,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实现药物产业的精准化研制与规模化发展。支持基于人工智能的医学影像辅助诊断等应用发展,加快医学图像辅助诊断系统产品化和临床辅助应用。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2024-2029年中国精准医疗行业市场全景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分析,预计到2025年中国精准医疗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 3,116亿元。未来,我国精准医疗市场规模将保持增长态势。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信息化行业的技术门槛越来越高,需要不断创新和进步才能满足市场需求。

  (二)公司战略

  公司坚持“以信息技术推动企业进步”为使命,以“企业数字化转型领导者”为愿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服务为核心,以云服务和数据服务为两大战略方向,积极布局云服务、数据服务、自有产品和服务、数据中心建设四大业务板块,深耕金融、政府公用、电信运营商、能源制造和生物医疗五大行业,以先进的数字化服务赋能客户全面数字化转型升级,为数字中国建设助力。

  1、云服务方面,解决用户建云、上云、管云、用云难题,为客户建私有云、上公有云、管理混合云和使用行业云提供专业服务。云集成服务包括私有云建设服务、公有云MSP和行业云运营服务。

  2、数据服务方面,以一站式服务帮助客户发现数据价值,为客户数据全生命周期提供数据集成服务。公司将在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管理和数据应用四个阶段,面向用户提供自主研发数据产品和合作伙伴数据产品,并为用户提供专业数据服务。

  3、行业方面,公司明确以金融、政府公用、电信运营商、能源制造和生物医疗为五大重点行业,从专注客户 IT向专注客户核心业务转变,深入行业应用,持续拓展客户。

  (三)2024年经营计划

  2024年,公司将通过扎扎实实地推进开源节流、降本增效、盘活资产、严控风险等各项管理举措,实现公司整体的扭亏为盈。具体内容如下:

  1、切实稳住业务基本盘

  公司通过与供应商、大客户、金融机构、合作伙伴等各方的主动沟通、协商互助,力争降低公司因各项资质认证、授信额度、合作机会等因素对往年度经营成果的影响。公司通过对现有市场进行深入分析,明确了在深耕细作多年的金融、电信、能源、制造、政府公用和生物医疗等优势行业当中的业务定位,进一步深挖客户需求,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竞争策略。

  公司将进一步梳理现有的客户群体,加强与客户沟通,提升服务质量,确保客户满意度,实现现有客户产品复购和服务续约,避免因为内部组织调整、人员变动造成的客户丢失。面向现有的客户群体,不断拓展人工智能大模型、自有软件产品、国内业务合作伙伴解决方案等新的业务内容,提升客户的投入产出比。

  2、积极探索业务增量,挖掘新的业务增长点

  主攻IT需求巨大的活跃产业,如互联网、新能源车企、教育科研、生物医疗等,瞄准头部客户,力争实现新的客户突破。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主流IT设备厂商的合作,通过资源共享、合作开发等方式实现双方客户范围的进一步拓展;确保研发投入不降低,研发方向聚焦在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各个行业的创新应用以及未来的空间信息应用等。

  3、严控费用与现金流,打造公司经营的正向循环

  持续盘活公司各项有效资产,提高资产收益。对公司的各项开支进行全面审查,细化全面预算制度的落实与执行,减少不必要的支出。有效拓展融资渠道,压降融资成本,制定详细的财务规划、资金计划,做好收入预测、成本测算和资金调配,保障运营资金的有效安全。

  4、精细化管理,向管理要效益

  优化现有的管理流程,细化项目过会审议制度和月度经营分析例会,对业务单元及时进行动态调整。组织结构持续优化,中后台组建大部制,削减管理层级,强化人员一专多能、岗位复用。建立科学高效的绩效管理体系,缩短考核激励周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力。

  (四)风险分析

  1、技术风险

  公司涉及的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生物医疗均属于高科技领域。高科技的应用极大改变了全球各行业、各企业的业务运营、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的方式,发展前景广阔。但高科技企业处在变革的前沿,新技术不断涌现,随时面临技术更替的风险,并需要面对技术变革所带来的业务模式的变革,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公司密切跟踪技术发展最新趋势,保证公司战略和业务始终跟随技术演进方向;同时,通过严格的投入产出考核和预算管理,对各项技术投入的可行性和回报率进行系统性评估;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公司实行定期的绩效考核与预算审计,确保投资决策的准确性和项目执行的有效性,及时发现并调整策略,以降低经营风险。

  2、产业政策变动风险

  公司所处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是国家重点支持的领域,十四五规划的出台和实施将进一步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壮大数字经济、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为公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但如果未来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及相关产业的政策发生较大变化,则可能对公司未来的经营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另外,公司在能源制造、生物医疗等新兴行业的业务布局,受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较为显著。在此背景下,产业政策的任何重大调整均可能对公司的战略执行和业务发展造成影响。

  3、人力与组织波动风险

  在数字化转型的框架下,公司业务的焦点已从传统的信息技术服务转变为提供基于深入理解客户核心业务需求的综合解决方案,并依托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这一转变要求公司在人才战略上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满足对中高端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公司对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优化配置高度重视,致力于构建高效的组织结构和实施严格的绩效评估体系,加强核心骨干员工的专业培训和后备干部队伍的建设。但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业务方向持续向云和数据转型、向客户核心业务的深入,需要引进更多的技术、营销、管理人才和行业专家,如果公司在后续发展过程中不能持续的吸引和保持高质量人才,将对公司战略实现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4、市场环境风险

  随着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日益重要的地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竞争不断加剧。越来越多面向个人消费者的互联网企业进入企业服务市场,凭借品牌、资金、人才等优势抢占市场份额。为应对这一市场动态,公司将深化对行业发展趋势的分析与研究,并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生态合作策略,积极与新兴互联网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但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公司在此过程中仍将面临面临一定的竞争风险。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荣联科技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