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联创股份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联创股份(300343)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化工行业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从事含氟新材料和聚氨酯新材料等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根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上市公司行业统计分类指引》,公司所属行业为“C2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23年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给我国化工行业来了诸多风险挑战,从国际因素看,欧美主要经济体持续加息、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全球需求受到抑制。从内部上看,2023年,化工行业迎来产能的集中释放期,化工品面临上游能源价格高企和下游弱需求的双重挤压,主要化工品价格较2022年有所走低,行业利润被压缩。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 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 4.6%,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 9.6%,可见公司所处行业增速在主要行业中仍处于较高水平。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含氟新材料板块 我国氟化工行业起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经过 6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无机氟化物、氟碳化学品、含氟高分子材料及含氟精细化学品(含无机氟化物)四大类产品体系和完整的门类。下游产品广泛应用于建筑、现代交通、电子电器、工业制造、通讯工程、航空航天、国防、医药医疗、新能源、环保、生活日用等领域,并且随着科技进步正在向更广更深的领域拓展,已成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氟化工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之一。中国氟化工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指出,目前我国各类氟化工产品的总产能超过640万吨,总产量超过450万吨,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其中,含氟制冷剂占世界产能 70%、四大氟聚合物总产能约占到世界 60%,我国已成为全球氟化工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氟化工行业已经形成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有利于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壁垒的产品发展,促进制造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随着国内氟化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氟化工产业有望同时具有资源优势和国际范围内的市场优势。 (1) 含氟制冷剂行业 含氟制冷剂是氟化工下游最主要的应用,主要消费领域包括家用空调、冰箱冷柜、工业制冷、汽车空调,以及非制冷用途的塑料发泡剂、气雾剂和灭火剂等七大类。从需求上看,空调是主要的需求终端。随着我国人均GDP的提升、城镇化进程的推进,空调、冰箱、汽车等的产品的需求逐年提升,制冷剂的需求也随之增长。据Mordor Intelligence,2023年我国制冷剂产能约占全球的比重 65%,制冷剂需求约占全球的40%。根Research and Markets,2023年全球制冷剂市场需求量达197万吨,市场空间约66亿美元,其中全球和我国的含氟制冷剂需求量约为105万吨和42万吨,预计全球制冷剂需求量将从2024年的202万吨提升至2029年的229万吨,复合增速为2.5%。 含氟制冷剂行业至今已经历了四代产品,我国制冷剂行业正处于第二代制冷剂配额持续缩减和淘汰、第三代制冷剂步入配额制度管制时代、第四代制冷剂由于成本、应用专利等问题尚未进入大规模推广适用的阶段。从历史进程来看,第一代制冷剂(CFCs)由于对臭氧层的严重破坏性,于 2010年在全球范围内淘汰并禁产;第二代制冷剂(HCFCs)因破坏臭氧层且温室效应值较高,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规定,目前发达国家已近完全淘汰,发展中国家配额持续削减;第三代制冷剂(HFCs)是当前的主流,安全且不破坏臭氧层,但其温室效应值较高,根据《基加利修正案》规定后续也将逐步削减;第四代制冷剂(HFOs、HCs)凭借其良好的环保特性(ODP值为零,极低的GWP值),已在部分发达国家得到使用,对我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而言,其研发、生产及下游转换成本仍较高,受到供应量较小及价格较高等因素的影响,尚未开始规模化应用。 当前,我国二代制冷剂处于配额加速淘汰的过程中,2023年合计生产配额为21.48万吨,2024年生产配额下降至21.3万吨,但属于PVDF等氟化工产品原材料用途的HCFC-142b(不下线)不受限制。在此之前,第三代制冷剂由于争夺配额,市场大打价格战,行业进入一种无序化竞争。随着2023年11月6日我国第三代制冷剂配额分配方案的正式落地,HFCs正式步入配额生产的强约束时代,行业进入有序发展。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我国应在2024年冻结HFCs的消费和生产,自2029年开始削减,到2045年后将HFCs使用量削减至其基准值20%以内。虽然当前市场主流是第三代制冷剂,但由于四代制冷剂的环保性更为优越,未来在环保压力下有望持续迭代升级,从政策层面来看,四代制冷剂有望成为更加理想的制冷剂方案。 (2) 锂电池新材料行业 新能源市场消费需求连续两年大规模释放后,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和动力电池装车量处于较高水平,2023年全国锂电池总产量超过940GWh,同比增长25%,行业总产值超过1.4万亿元,但行业增速有所减缓,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数据显示,受需求端增速下降、供给端产能释放及市场预期变化等因素影响,全年动力电池主要原材料价格下降,价格下跌对电池材料类和资源类企业经营业绩产生了不利影响。 锂电级聚偏氟乙烯(PVDF)产品属于锂电池辅材中较为关键的材料之一,主要用于锂电池中的正极粘结剂与隔膜涂覆。PVDF受原材料HCFC-142b影响较大,新建PVDF可以配套生产HCFC-142b,但不允许对外销售 HCFC-142b。随着行业新增产能投产,供需格局出现阶段性失衡,价格出现明显下跌。根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锂电PVDF需求量为6.8万吨,同比增长超55%,锂电需求量占2023年总产量的72%。 2、聚氨酯新材料板块 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工业化程度的提高,聚氨酯工业经历了 20多年的高速增长,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聚氨酯原材料和制品生产基地,呈现上游基础原材料高度集中、下游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各应用细分子行业差异化发展的总体特征。报告期内,受到全球经济环境、行业周期等影响,行业景气度处于较低位置。 聚氨酯制品凭借低温柔顺性好、抗冲击性高、耐辐射、回弹范围广、粘结性好、节能环保等诸多优良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的众多领域并在部分领域逐渐成为传统塑料、橡胶,甚至金属等材料的理性替代品。作为第六大合成材料,聚氨酯产品可以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家具、家电,服装、制鞋、箱包、机械和国防军工等国民生活的各个领域。由于生产工艺不同,聚氨酯产品形态及制成性能均存在差异。在我国聚氨酯消费中,聚氨酯泡沫(包括软泡、硬泡)是占比最多的产品。聚醚行业细分领域众多、下游客户数量及类型众多,不同细分产品领域竞争点及需求点有一定差异。 从近几年市场情况来看,聚氨酯制品市场广阔,产品结构并不均衡,聚氨酯市场正在从成长阶段向成熟阶段过渡,近几年随着建筑、房地产等行业增速下降,家具消费市场整体趋于平稳,行业整体进入了产业整合和提升阶段。 2023年全球聚氨酯市场在宏观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仍取得了较快增长,在下游冰箱冷柜、汽车行业、无醛板、氨纶行业的需求带动下,全年依然实现小幅增长,但外需疲软的局面。据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聚氨酯材料的消费量达1285万吨(含溶剂),同比增长7%。其中,聚氨酯软泡制品的消费量占比21%,聚氨酯硬泡制品的消费量占比19%,聚氨酯硬泡制品较2022年比重进一步同比增长6.8%。产能方面,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产能429万吨、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产能149万吨、聚醚多元醇产能780万吨、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产能20万吨、环氧丙烷产能610万吨、己二酸产能374万吨。冰箱、冷柜等下游市场拉动了聚氨酯制品消费增长,据奥维云网(AVC)数据显示,2023年冰箱市场零售额规模1333亿元,同比增长7.0%,零售量3831万台,同比增长1.5%,但增速相对缓慢。此外,国家对冷库行业的重视和发展支持,使得冷库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进而也带动了聚氨酯板材的消费量的增长。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及产品 1、含氟新材料 公司专注于含氟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已拥有氟化工必需的产业自我配套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包括基础配套原料、含氟制冷剂、含氟聚合物、含氟精细化学品等在内的完整的氟化工产业链。具体情况如下: (1)含氟制冷剂 公司HCFCs制冷剂主要包括HCFC-142b,可以用作汽车空调、家庭空调系统及冰箱等设备制冷系统的制冷剂,也可用作生产 PVDF等含氟高分子化合物的原料。HCFC-142b属消耗臭氧层物质(ODS),我国已于2013年开始冻结其生产量并从2015年开始实施配额削减,其作为原料用途的生产量不受配额限制。公司制冷剂还可在聚氨酯行业中用作塑料发泡剂、半导体行业中用作电子清洗剂及精细化工中用作气雾剂等。本公司作为老牌化工行业企业,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营经验并持续进行技术突破,产品矩阵不断扩张,在第四代制冷剂领域布局比较早、力度比较大,目前已经具备万吨级产能。氟代烯烃系列产品属于新一代低碳环保制冷剂,其HFO-1233zd也可用于低GWP新型发泡剂,其臭氧损耗潜值(ODP)为零,温室效应潜值(GWP)低,广泛应用于空调制冷等系统。 (2)含氟聚合物——PVDF 含氟聚合物附加值较高,是细分领域中发展较快、具有前景的产业之一。目前,公司已产业化的含氟聚合物主要是PVDF(聚偏氟乙烯)。国内生产含氟高分子材料的企业均为氟化工一体化程度较高的行业龙头,含氟聚合物通过上游产品含氟单体聚合等工序生产,因其具有良好的耐候性、耐温性、介电性、最高的抗张强度、抗压缩强度、耐磨性和耐切割性等优良性能,具有广泛的用途。近年来,受益于通讯电缆、局域网电缆、5G 网络基站、智能手机用导线等方面需求增长以及新能源、环保、桥梁、建筑、半导体等行业的发展,我国含氟高分子材料主要产品产量总体呈稳定较快增长状态。随着锂电、光伏、风电等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PVDF在新能源方向的应用比例大幅提升,锂电已经成为PVDF最大的下游应用领域。 2、聚氨酯板块 公司为国内专业的聚氨酯系列产品规模化生产企业,主要从事聚氨酯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产品涵盖组合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等系列产品,形成了聚氨酯产品产业链。具体工艺流程如下: 聚酯多元醇由多元醇和二元酸高温缩聚而成,具有较高的硬度,良好的附着力,在聚氨酯合成中充当柔性软链段的角色,而异氰酸酯与小分子扩链剂构成聚氨酯的硬链段部分。本公司主要生产芳香族聚酯多元醇,由于分子中含有苯环刚性基团,可增加制品强度、耐热性、阻燃性等特点,一般用于制造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其中高羟值的聚酯多元醇基硬质泡沫,其阻燃性优于聚醚多元醇基泡沫塑料。 聚醚多元醇是聚氨酯合成的主要原料之一,在配方体系中起到关键作用,是由蔗糖、甘油等起始剂与环氧丙烷高温聚合而成的大分子,通过改变起始剂、环氧丙烷比例或者改变加料方式可以得到不同牌号的聚醚,从而应用于组合聚醚不同配方中。 组合聚醚为聚氨酯产业的关键原料,公司主要生产硬泡组合聚醚产品,聚氨酯硬泡应用多是与民生息息相关的行业作隔热保温材料节能,与异氰酸酯进行发泡反应,起到隔热保温的作用。如冰箱、冰柜、建筑外墙/管道保温、冷库、汽车、储罐、热水器、冷链物流等行业,以及仿木家具、包装材料等领域。其中,家电冰箱柜行业耗用硬泡组合聚醚较多,是硬泡组合聚醚的主要应用领域,也是最高端的应用市场。组合聚醚为配方型产品,根据不同应用领域及客户需求提供差异化解决方案,该产品是由聚醚/聚酯多元醇、催化剂、硅油、阻燃剂、发泡剂等按照一定的比例搭配在反应釜中进行充分搅拌而成。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我公司产品在各个应用行业优势突出,在板材行业的高阻燃性能和冰箱行业的“低密低导”领域均有明显技术优势。 (三)报告期内公司产品所处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链 1、含氟新材料板块 氟化工产业链以萤石为起点,氢氟酸和氟化铝为重要中间体,延伸各类有机氟化物和无机氟化物产品。其中,有机氟化物主要包括含氟高分子材料、含氟制冷剂、含氟精细化学品三类,其中含氟制冷剂是当前的主要应用,含氟聚合物有 PVDF、PTFE和 FEP等,产品处于增长阶段,应用领域逐步拓宽,含氟精细化学品主要包括农药、医药、染料中间体等,产品产量相对较小,但附加值相对较高。氟化工行业的价值重心在中下游产品,从萤石开始,随着产品加工深度的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成几何倍数增长。萤石的价格只有数千元,制冷剂的价格在万元左右,含氟高分子材料从数万元至十几万不等,而含氟精细化工产品的价格可以达到几十甚至上百万元。具体情况如下: (1)含氟制冷剂 制冷剂位于氟化工产业链中下游,上游受资源端影响较大,下游以空调作为主要的应用场景,占比约78%,广泛应用在冰箱、家用空调、汽车空调等制冷领域。我国是全球主要的空调、冰箱和汽车生产消费大国,也因此主导了全球制冷剂的生产和消费。 含氟制冷剂化学稳定性强、热力学性能优异,根据参与反应的卤代烃的差异,工业上可以合成不同的制冷剂。含氟制冷剂还可在聚氨酯行业中用作塑料发泡剂、半导体行业中用作电子清洗剂及精细化工中用作气雾剂等。此外,还可以作为原料进一步生产下游各类的氟聚合物,其中 PVDF是锂电和光伏所需原料,PTFE在集成电路与5G电信的领域有广阔的用途。 (2)含氟聚合物——PVDF 本公司目前主要生产的含氟聚合物为锂电级 PVDF。PVDF是一种高性能的聚合物材料,具备耐老化、易加工和压电性等特性,是全球仅次于 PTFE的第二大含氟聚合物。含氟聚合物处于氟化工产业链的中后端,产品附加值高,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支撑材料。含氟聚合物结构复杂、种类繁多且性能优异,下游应用广泛。由于氟元素的引入,相较于一般聚合物产品(如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含氟聚合物如 PTFE、PVDF等具有耐高温性能、耐酸碱性和耐溶剂性、电性能、机械性能、不粘性、耐候性、憎水性等优异的性能,因此广泛适用于众多新兴高精尖领域,如在通信、新能源、电子电器、航空航天、机械、纺织、建筑、医药、汽车等领域其应用不断拓宽,对中国未来各个领域发展至关重要。 从上游来看,HCFC-142b是 PVDF的主要原材料。从下游市场看,PVDF主要被广泛应用于耐候涂层、注塑、锂电池和光伏背板膜等新能源领域。随着新能源领域的飞速发展,PVDF下游应用领域中锂电池及光伏占比变大,PVDF需求快速拉升。由于新能源汽车和对安全性、稳定性要求更高,因此,从品质和价格上进行排序,电池级PVDF>光伏级PVDF>涂料级PVDF。 2、聚氨酯板块 聚氨酯是目前所有高分子材料中唯一一种在塑料、橡胶、泡沫、纤维、涂料、胶粘剂和功能高分子七大领域均有应用价值的合成高分子材料。聚氨酯产业链包括聚氨酯上游基础原料、聚氨酯原料、聚氨酯制品; 其中聚氨酯原料为整个产业链条中最为关键的部分,主要为异氰酸酯和多元醇,聚醚多元醇简称聚醚是重要的聚氨酯原料,由起始剂(如甘油、丙二醇)与环氧乙烷(EO)、环氧丙烷(PO)等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经加聚反应制得。聚氨酯中游初级制品包括泡沫塑料、弹性体、纤维塑料、纤维、 鞋革树脂、涂料、胶粘剂和密封胶等树脂制品,而后这些初级制品可以进一步加工利用到家居、家电、交通、建筑、日用品等行业,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纺织、机电、石化、能源、军工等领域,这些构筑了聚氨酯产业链的终端下游。具体情况如下: 聚氨酯分为聚酯型和聚醚型,聚氨酯制品的种类、形态和性能差别巨大,聚氨酯单体结构主要由上游原料和目标性能而定。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聚氨酯下游制品可以分为硬泡聚醚、软泡聚醚以及 CASE 用聚醚。聚氨酯泡沫塑料分为软泡和硬泡,聚氨酯软泡主要用于家具、汽车、服装等,聚氨酯硬泡主要应用于冰箱、冰柜、冷库、管道保温、板材和建筑保温等领域。公司聚氨酯板块业务主要生产硬泡组合聚醚,产品可主要应用于冰箱冰柜、冷链物流等隔热保温领域,以及建筑外墙保温节能等领域。 (四)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的发展趋势 尽管 2023年化工行业面临一些挑战,未来几年,国内化工行业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随着宏观经济环境逐渐改善,市场规模的扩大、技术的进步,半导体、新能源、航空航天、军工等领域关键材料的需求或持续提升,为化工行业提供更多的机遇和可能性。其次,国家正在布局新一轮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这将有望显著推动市场消费,进而成为催化化工品需求释放的推动力。此外,在“十四五”期间,国家战略方针也将有望从多方面给予了新材料领域发展的大力支持,积极推动了行业的快速进步。未来几年,化工行业有望继续保持稳定的发展,并出现更多的新兴领域和新产品。 1、含氟新材料板块 (1) 含氟制冷剂行业 目前氟化工行业的政策方向主要涉及环境保护,淘汰落后产能,产业结构优化等方面。制冷剂作为少见的、供给严格受控的化工产品,属于典型的政策驱动型行业,实际供给受到政策配额限制。2023年8月9号,生态环境部正式召集50余家国内HFCs生产企业和相关协会召开《2024年度全国HFCs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初稿)行业交流会,就HFCs配额方案与生产企业进行了交流。2023年11月,生态环境部发布《2024年度氢氟碳化物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方案》,配额分配方案正式出台。2024年1月11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2024年度消耗臭氧层物质和氢氟碳化物生产、使用和进口配额核发情况的公示》。 当前,二代制冷剂HCFCs的生产与消费均受配额限制;三代制冷剂也已进入配额管理期,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的相关规定,2024年三代制冷剂已进入削减阶段。虽然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来看,第三代制冷剂依旧是制冷剂的主力产品。但第四代制冷剂因其卓越性能与环保性终会成为第三代 HFCs制冷剂的绿色替代方案,长期来看是制冷剂行业的发展契机。提前布局四代制冷剂的公司有望实现产业升级并取得先发优势,从而提高市场占有率。在此过程中,布局较晚、规模较小、利用率过低的企业将逐步退出市场或被大企业整合,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目前,公司第四代制冷剂领域布局比较早、力度比较大,是国内具有独立生产专利的生产厂家,产业化程度比较成熟,目前已经具备万吨级产能;此外,公司决定将进行装置改造,规划通过技改进行扩产,并根据市场情况逐步释放产能。 (2) 锂电池新材料行业 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增长和储能领域的广泛应用,锂电池需求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根据GGII数据显示,2022-2023年我国锂电池应用结构中动力电池占据主导地位,市场份额维持在70%以上,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对锂电池需求起着关键拉动作用。随着锂电池领域用量逐年扩大,PVDF在锂电池领域需求占比达到占2023年总产量的72%。电池级PVDF生产壁垒较高,其性能和用量对锂电池循环性能、快速充放能力以及电池内阻等电化学性质有着重要影响。 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下一步依然将得到更大的支持和快速地发展。从政策导向来看,2023年6月19日,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公告。2024年2月国务院再次发文推动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同时,在2024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上,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锂电产业链上下游。2024年电动化转型全面起步,中国持续领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包括锂电新材料等领域,将成为 2024年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随着消费痛点的逐步消除,企业去库完成及下游需求超预期增长,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仍有望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供需共振下,锂电池新材料行业有望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有望拉动锂电池辅材PVDF的需求。 2、聚氨酯板块 聚氨酯材料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涵盖了生产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未来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从应用领域来看,建筑、汽车、家具等多个领域对聚氨酯需求的增加为市场注入了强大的活力。然而,近几年建筑、房地产等行业增速由高转低,家具消费市场趋于平稳发展,行业开始进入产业整合和提升阶段。在此过程中,附加值高的聚氨酯产品有望在差异化竞争中胜出。 与此同时,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断深化,市场对新型聚氨酯材料及制品的需求也日益提升。中国聚氨酯行业“十四五”发展指南对聚氨酯行业提出了较为明确的要求,提出了聚氨酯行业应加大对功能性、绿色安全环保型助剂的复合技术开发及应用,要积极推进聚氨酯发泡剂ODS替代。随着国家对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以及市场对产品质量、性能等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聚氨酯头部企业调整产品结构。面对聚氨酯产能过剩、产品高端不足、贸易壁垒加深的挑战影响下,绿色低碳和高质量发展趋势的聚氨酯制品将成为今后的主旋律,聚氨酯工业的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将有望加快,这也标志着我国聚氨酯行业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技术提升期。 整体来看,政策、汽车工业、建筑节能以及冷藏市场的新需求将是 2024年拉动聚氨酯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持续推出功能先进的新产品仍是聚氨酯材料发展的主要驱动,通过改性材料提升聚氨酯行业的性能从而扩大其下游应用范围,增长点从技术创新转至产品及应用场景的创新,有望进一步推动促进聚氨酯工业健康发展。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化工行业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主要原材料的采购模式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平台级布局,专注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先发优势,提高公司持续盈利能力 优化产品结构,以技术研发创新能力来保证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为进一步提升公司行业核心竞争力,在公司具有核心竞争力产品的同时,依靠公司强大的研发实力及技术合作,不断向下游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延伸,较早的在第四代制冷剂领域布局,优化公司产业。 根据公司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已落实向更环保的四代制冷剂延伸的战略,且力度比较大,现已经储备商业化工艺技术和具备产业化落地基础,产业化程度已相对成熟。通过不断丰富公司产品类型、拓宽业务范围,目前公司第四代制冷剂已经具备万吨级产能。为后续市场快速扩大规模,抢占市场份额,分享行业增长红利,实现可持续良好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公司在未来相关产业领域抢占市场份额提供有力支撑。 2、发展产业一体化,致力于打造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产业协同助力公司形成长期的竞争优势 扎实推进纵向产业一体化、应用多元化的战略,围绕含氟新能源相关材料,沿链聚合,副产品综合利用,实现产业链可循环,以产业协同发展推动产业转型与升级。一方面,积极发展氟化工产业重点环节新型含氟制冷剂(尤以第四代制冷剂最为突出);另一方面,利用原料自产的优势,扩产新产品以满足光伏、动力锂电池、储能领域等对相关氟材料需求。 公司完善的产品链带来生产的一体化,生产从源头的基础原料开始,可以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同时,凭借丰富的产品结构、联产技术及设备,在保证主营产品生产的同时,还能够将生产环节中产生的副产品综合利用,生产出具有更高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有效降低总体生产成本,可有效抵御产品价格波动风险,保障公司持续盈利水平。这体现了公司有效配置资源的能力,通过完善一体化战略布局,提高了经营效率,加强业务协同,保障原料供应,发挥了产业链成本优势,形成了长期的行业竞争优势。 3、管理团队理念领先,经验丰富,经营具有长期稳定性 公司自成立以来,以稳定经营、提高生产效率为目的,致力于打造优质的管理团队,搭建起符合公司运营特色的全方位精益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品质与效率。公司始终坚持组织团队管理能力培训,积极建设公司文化,如今已形成一支理念领先、积极创新、拼搏实干的队伍。 在管理团队的带领下,公司坚持技术创新与规模发展并举,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营理念,加强运营管理高效化,提升对客户需求的响应速度和服务质量,强化运营管理决策与效率;加大研发费用投入,以创新能力推动创新发展;调整产品结构,节能降耗,降本提效,提升现有产品的行业竞争力和产品的技术含量;努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优势。 4、具有对外研发合作优势,紧跟下游终端市场需求,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人才培育,实现技术与人才齐头并进 公司经多年研发与发展,在氟化工新材料、聚氨酯新材料等领域已形成自主核心技术。为进一步提高研发实力,公司与中山大学联合共建的“中山大学—联创碳中和技术研究院”聚焦碳中和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开发开展工作,实现技术攻关和人才培育双赢。研究院将重点推进碳中和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开发,开展固态锂离子电池领域的应用研究与开发、人才培养,推动研究成果的孵化与转化。 公司将依托于自身研发技术和资源,以科技成果转化为目的,以创新能力与技术合作保证公司可持续发展,紧跟下游终端市场需求。在对环保制冷剂、聚氨酯高附加值产品研究的同时,提高了公司产业竞争力,加强与学术研究与开发端的绑定,推动了公司在氟化工及聚氨酯行业的项目开展,有助于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企业创新团队共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近十项,完成多项科技成果转化,建成7套工业化生产装置,获得科技成果鉴定8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省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等多项奖励。 5、研发实力雄厚,技术储备丰富,荣誉颇多,具有领先技术优势和产品质量 公司以强大的创新研发能力作为核心竞争优势。多年来,殊荣颇多,具有较好的企业形象。经过多年潜心研发,公司拥有多项专有技术,现拥有有效专利技术 82项,其中三件专利分别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专利优秀奖、中国氟硅行业专利优秀奖成功入选并获得2023 中国氟化工上市公司 TOP10、全球氟化工TOP20的殊荣,为持续保持创新能力及技术领先地位奠定了基础。 公司建有山东省含氟烯烃低碳环保制冷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含氟烯烃工程实验室、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山东省“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被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四研究院确定为“产业化基地”和国家“氟氮化工资源高效开发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研发设备先进齐全,研发能力强大。 在传统的含氟制冷剂领域,公司经过十几年的积累,具备了行业领先的成套生产工艺技术;在新型环保制冷剂领域,公司是国内具有第四代制冷剂、第四代发泡剂系列产品自主知识产权、独立生产专利的生产厂家;在含氟聚合物产业链上,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粘结剂 PVDF生产工艺日益成熟,新工艺开发也已完成并即将在新的生产线上加以运用;公司还储备了多款含氟精细化学品、含氟医药中间体等氟化工领域高端产品,并择机推进产业化进程。在聚氨酯新材料领域,公司着重开发升级换代产品生物基聚氨酯,亦能体现公司对传统产品具备持续迭代的技术能力。 6、长期稳定的客户群体,具备广阔的产品需求空间 在传统氟化工板块,公司拥有稳定的客户群体;在含氟聚合物产业链上,公司建成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粘结剂 PVDF产线并顺利投产,成为国内两大顶级客户的合格供应商;在含氟精细化学品、含氟医药中间体等氟化工领域高端产品方向,公司也拥有广泛的下游产品客户群。 在聚氨酯板块,公司保持传统优势,市场占有率较高,比如冷链物流行业、建筑板材行业等。另外,公司利用自己的科研开发优势,积极开拓国外市场,陆续开发了韩国、东南亚和中东的新客户,为客户开发了优质的产品。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3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3,561.60万元,其中含氟新材料板块实现营业收入71,670.49 万元(占比69.21%);聚氨酯新材料板块实现营业收入31,891.11 万元(占比30.79%)。 2023年度实现净利润1,155.86万元,其中持续经营净利润1,155.86 万元。 2023年度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71.52 万元,每股收益0.0112元/股。 本报告期内公司业绩较上年同期下降,受新能源锂电材料产品市场行情的影响,公司控股子公司山东华安新材料有限公司主要产品销售价格较上年同期出现大幅下降,毛利润下降,业绩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公司未来发展规划 1、氟化工板块 1)含氟新材料板块 聚偏氟乙烯(PVDF)是一种含氟化学品,具备耐腐蚀、耐高温、机械强度高和电击穿强度大等多种优良特性。PVDF广泛应用于涂料、注塑、锂电、光伏等领域,其中PVDF在锂电池中主要作为粘结剂使用,在电池成本中占比约2%。 主流PVDF厂商新扩产能逐步兑现,并且大部分配套HCFC-142b原材料,PVDF的供求关系在2023年度在底部徘徊,价格逐步回归合理区间。随着新能源车需求逐步恢复和铁锂电池占比不断提升,锂电用 PVDF年复合增速恢复常态,价格趋于稳定,行业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石稳固。 由于 PVDF突出的新材料属性,其相对于普通化工新材料来说,该产品仍然具有可观的毛利润,仍然是具备相对比较优势的产品。公司根据最新产品及市场情况,逐步调整前期规划,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在落实二期扩产规划的基础上,谨慎推进其余产能扩张计划;近期重点聚焦于开发新工艺以提高产品品质,丰富品种以满足不同用途的个性化需求,全面提高市场竞争力。 为未来计,公司提前布局下一代电池关键材料,重点开发纯固态电池的关键材料聚合物基固态电解质,公司与中山大学合作研发的固态电解质项目目前基本确定了技术路线,计划于 2024年下半年安排中试。这一项目进展顺利,能够保证公司始终享受锂电池行业快速增长的红利,提升行业地位。 2)第四代环保制冷剂、发泡剂 2023年8月 9号,生态环境部正式召集50余家国内 HFCs生产企业和相关协会召开《2024年度全国HFCs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初稿)行业交流会,就HFCs配额方案与生产企业进行了交流。2023年 11月,生态环境部发布《2024年度氢氟碳化物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方案》,配额分配方案正式出台。2024年1月11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2024年度消耗臭氧层物质和氢氟碳化物生产、使用和进口配额核发情况的公示》。第三代制冷剂正式进入配额管理期,逐步进入削减阶段。 第四代制冷剂HFO-1234yf(2,3,3,3-四氟丙烯)具有与第三代制冷剂相似的物性,与现有制冷系统有较好的兼容性,可替代第三代制冷剂直接充装于现有空调制冷系统中,无需对空调设备进行升级;而且 HFO- 1234yf(2,3,3,3-四氟丙烯)的ODP为零,GWP为4,满足《移动空调指令》和《含氟温室气体法规》的环境要求。每使用1吨HFC-134a相当于排放二氧化碳约1430吨,第四代制冷剂实现替代后,每吨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约1426吨,减排效果极佳。 第四代环保发泡剂HCFO-1233zd的ODP接近于0,GWP为7;HFO-1336mzz (顺式六氟丁烯) 的ODP为0,GWP为8.9。它们是目前非臭氧消耗替代品中最环保的低GWP发泡剂。每使用1吨HCFC-141b相当于排放二氧化碳约725吨,第四代发泡剂实现替代后,每吨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约700吨,减排效果极佳。 据市场测算,第四代制冷剂 HFO-1234yf(2,3,3,3-四氟丙烯)和第四代发泡剂 HCFO-1233zd(1-氯- 3,3,3-三氟丙烯)和HFO1336mzz (顺式六氟丁烯)未来市场空间巨大。 公司作为第四代制冷剂领域布局比较早、力度比较大、产业化程度比较成熟的企业,在已经具备万吨级产能的基础上,根据最新研发成果进行工艺改进和配套完善,充分发挥独立知识产权优势。公司着眼于未来,充分利用国外厂家应用专利到期释放的空间,通过技改推行低成本扩产计划,并根据市场情况逐步释放产能,以保证市场先发优势,以确立全国第四代制冷剂、发泡剂的行业龙头地位,率先享受自主前沿技术与政策红利。 2、聚氨酯板块 作为相对成熟的新材料细分行业,传统聚氨酯产品近几年一直处于“高收入、低毛利”的状态。面对聚氨酯产能过剩、产品高端不足、贸易壁垒加深的挑战,公司紧跟市场和行业发展趋势,发挥公司在聚氨酯行业的产品开发和技术应用优势,以降低碳排放,减少碳足迹,促进碳中和为根本宗旨,积极探索开发环保节能、资源可再生的聚氨酯产品,推动行业朝着更加环保和绿色的方向发展。 3、公司战略发展目标 公司的整体发展战略为:利用我国对新能源、环保产业提供战略支持之契机,以公司现有核心工艺技术为基础,进一步扩大整体技术优势,聚焦新能源、环保新材料领域,围绕含氟聚合物及双碳领域相关新材料,沿链聚合,副产品综合利用,实现产业链可循环。 (二)公司经营发展计划 1、尊重市场规律,合理布局含氟聚合物(PVDF)新产能以满足光伏、动力锂电池、储能领域等对相关氟材料需求;快速发展第四代制冷剂、发泡剂系列产品,扩展应用领域,全面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2、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在拥有山东省含氟烯烃低碳环保制冷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含氟烯烃工程实验室、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山东省“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等的基础上,依托公司与中山大学合作共建的“中山大学-联创碳中和技术研究院”,致力于下一代高性能锂电池相关前沿材料研究,主要产品研发方向是高电压锂电池、固态锂电池池等相关电解质添加剂、聚合物等。 3、项目建设情况 (1)山东PVDF(聚偏氟乙烯)产业链项目:6000吨/年PVDF及配套11000吨/年R142b联产30000吨152a项目已经完成开工手续,目前处于试生产状态。山东淄博基地总体14000吨/年PVDF产业链的规划已经全部落实。 (2)内蒙古PVDF(聚偏氟乙烯)产业链项目: 该项目位于乌海市低碳产业园,项目计划配套光伏实现能源自平衡,在 PVDF行业内率先实现产品碳足迹中和。因市场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行业发展出现阶段性失衡,该项目缓建,并对项目建设规划进行再论证。 4、优化公司治理,提高规范运作水平,进一步加强对信息披露、对外担保、关联交易、对外投资等重大事项的合规管控,及时准确进行信息披露,切实做到维护中小投资者利益。 5、公司研发项目储备:(1)生物基聚氨酯:公司对系列生物基聚氨酯产品进行深入调研与分析,确定了研发的方向与目标,部分产品研发工作已经正式启动,合作开发协议已经签署并积极推进中。(2)聚合物基固态电解质项目:该开发项目由中山大学-联创碳中和技术研究院承担小试研发及生产工艺设计,联创股份进行中试和实现产业化。目前该项目基本确定了技术路线,计划于2024年下半年安排中试。 (三)可能面临的风险 1、政策变化风险 国家为了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和政策,提供了政策保障和扶持。公司将密切关注对政策变化,提高管理层的预判和应变能力,并根据国家政策的变动,及时调整业务发展规划,以避免或减少政策变动对公司产生的不利影响。 2、市场风险 虽然公司对投资项目进行了充分的论证,但仍面临着宏观经济变化、市场需求变化、原材料价格波动等方面不确定因素导致项目建设和运营不及预期的风险。 3、环保风险 公司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性排放物,如果处理不当会污染环境,带来不良后果。需要自建污水处理、污水回用、超低排放、尾气回收等设施,全面确保外排污染物的达标排放。 4、安全风险 公司属于危化品企业,生产具有易燃易爆、有毒、高温高压的生产特点,不排除因生产过程管理控制不当、或其他不确定因素发生导致安全事故,给员工人身安全、周边环境和公司财产带来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