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财经报道 - 正文

撑起千万人口城市的增长,可能是新能源汽车产业

来源:时代周报 2024-04-23 17:51:4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撑起千万人口城市的增长,可能是新能源汽车产业)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阿力米热

人口格局,逐渐清晰。

近日,各地陆续公布2023年统计数据,在常住人口已突破千万的17个城市(按2022年统计口径)中,截至4月22日,已有14个城市披露2023年末常住人口数据(深圳、长沙、临沂暂未公布)。

从总量上来看,重庆依然是中国人口第一城,2023年常住人口达到3191.43万人。紧随其后是上海、北京,位居第二、第三位,人口数量分别达到2487.45万人、2185.8万人。

作为“2000万人口俱乐部”中一份子,成都正在拉近与北京的距离。数据显示,2023年成都常住人口数量达到2140.3万人,与北京的差距从2022年的57.6万,收窄至45.5万,逐渐逼近“人口第三城”。

从增量来看,在已公布数据的千万人口城市里,共有13个城市实现常住人口正增长,增量合计达83.78万人。

在人口正增长的城市当中,郑州、杭州、成都、上海的常住人口增量超过10万人——除上海之外,都是省会城市。

一个值得观察的角度是,这些增量较高的城市,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迅速发展的城市高度重合。

例如郑州,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速堪称狂飙:2022年,郑州的新能源汽车产量才7万辆,2023年猛涨至31.6万辆,增长3.5倍。

再如西安,一度以百万产量“超车”上海,拿下“中国新能源汽车第一城”,2023年以98.38万辆的新能源汽车产量位居全国第三;成都也不甘示弱,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分别增长53.7%。

近些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风生水起,吸引了无数城市押注。如火如荼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为城市发展和产业更新带来了突破口,或许也是城市的“抢人”利器。

省会疯狂虹吸

在全国人口格局来看,过去10多年里,人口持续向沿海、沿江地区集聚。

具体至这些千万级常住人口城市,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天津、苏州等9个城市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占比达到56%。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刘向东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东部地区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的地理条件优越,能较好的推动产业等要素来发展经济,加上就业机会也比较多,致使城市本身对人口的吸纳能力更强。

“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从中部地区、东北地区以及西部一些经济条件相对欠佳的地区向东部沿海地区流动,东部地区也逐渐成为了主要的人口承载地。”刘向东说道。

以杭州为例,已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千亿级常住人口城市中,杭州是目前为止常住人口增量最多的东部城市,也是浙江省会城市。

数据显示,2023年杭州常住人口达到了1252.2万人,较上年增加了14.6万人。这背后,不仅是杭州在人才政策上的持续发力,也是杭州互联网新兴产业的迅猛发展,从而创造大量的工作岗位,带动了人口流入。

除此之外,人口进一步向中心城市集聚的态势十分明显。

从区域分布来看,在已公布数据的千万级常住人口城市中,有成都、广州、武汉、西安、郑州、杭州等8个城市为省会城市。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牛凤瑞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省会城市作为各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具有一定的资源和区位优势,能够吸引大量人口和资本流入,因此拥有更强的人口聚集能力。

另外,从人口增长的趋势来看,中西部地区对人口的吸引力正在增加。这其中,郑州和成都表现出色,人口分别增长18万人、13.5万人。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分析,随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综合成本的抬升,不少产业向中西部转移。而中西部地区最具优势的就是长江中上游地区,这些地方土地、劳动力、水资源等都十分丰富。

“并且,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还聚集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再叠加高铁等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生活成本相对长三角地区较低,因此,吸引了众多返乡就业人群。”丁长发说道。

新能源汽车产业支撑

人口的变化,体现的是城市竞争力的变化。

一般而言,推动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包括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即人随产走、人往高处走。

若从产业结构观察,可以看出,郑州、杭州、成都、上海这四座常住人口增量较高的城市,在产业布局上也存在共性: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速较高。

以郑州为例,2023年,比亚迪郑州工厂和郑州上汽乘用车二期项目建成投产,带动郑州新能源汽车产量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2023年郑州新能源汽车31.6万辆,增长了3.5倍。

产业的发展作为人口集聚的重要动力,在郑州产业结构优化的背景下,其人口增长趋势愈发明显。2023年郑州常住人口达到1300.8万人,较上年增长18万人,这一增量在2023年千万级人口城市中排名第一,还成为“北方人口增量第一城”。

汽车制造业具有价值链长、科技含量高、关联性强、带动力大等特点,在当下的经济环境下,汽车产业跃升成为重要经济支柱。

具体至郑州,有更明显的体现。2023年,郑州GDP增速达到7.4%,经济增速不仅跑赢全国,还领跑九大国家中心城市、26座万亿级城市和中部六省省会城市。

再如重庆,2023年末常住人口3191.4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1.91万人,结束了持续18年的增长态势。

人口外流被认为是重庆人口出现下降的重要原因——出生人口17.88万人,死亡人口28.5万人,导致人口自然增长为负10.62万人。按照上述数据计算,除自然增长,重庆2023年净流出人口11.29万人。

为此,近日重庆出台一系列措施吸引大学生到重庆就业定居,包括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每年提供就业岗位40万个以上。

狂奔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将是其一。根据统计,一季度重庆新能源汽车产量为16.51万辆,增长106.4%。排在广东、上海和陕西之后,位列全国第四。事实上,在长安和赛力斯的带动下,新能源汽车产量从去年9月开始爬坡,有望继续增长。

汽车生产线 图源:图虫创意

“准千万人口”城市同样盯上新能源汽车产业。

合肥是离千万人口城市最近的城市。数据显示,2023年合肥常住人口985.3万人,较上年增加21.9万人。从增长方式看,合肥常住人口以迁移增长为主,全市迁移净增长人口20.1万人,占净增常住人口91.8%。此外,2023年合肥市新增就业参保大学生超35万人、创历史新高。

由此反映,合肥对人口、人才的吸引力不断增强。种种现象背后,与合肥的新能源产业布局有关。

早在2009年,合肥就成为全国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市。经过十多年发展,已形成涵盖整车、关键零部件、应用和配套的产业链体系。目前拥有大众、比亚迪、蔚来等六家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以及集聚国轩高科、巨一科技等500多家关键配套企业。

为此,合肥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合肥新能源汽车产量达74.6万辆、同比增长1.4倍,产量跃居全国城市前五位。与此同时,完善的产业链条也创造了可观的就业机会——智联招聘数据显示,2022年合肥拥有全国4.7%的新能源行业职位,且职位增速高达135.25%。

而今,合肥雄心壮志——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透露,将全力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力争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20万辆。这也意味着,在产业的驱动之下,合肥常住人口突破千万的目标指日可待。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国轩高科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