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股市直击 - 正文

中航产融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原标题:中航产融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中航产融(600705)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面对多重超预期因素的冲击,中航产融始终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坚决完成党中央、航空工业集团党组各项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速推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奋力推进产业金融高质量发展。

  (一)聚焦服务航空主业,加大对科技创新、装备研制、民机产业的服务力度

  一是服务科技方面,创新“投早投小”模式,加快推进服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多元化科技创新服务持续完善,加紧推进设立航空工业科技创新基金,撬动社会资本服务航空科技创新;二是服务兴装强军持续深入,不断提高对装备研制的服务能力;三是促进民机销售项目落地,服务民机相关企业改革发展深入推进。

  (二)加快能力提升成效显现

  一是筹融资管理能力持续强化。高效完成公司债、中期票据、超短融注册发行。二是产融协同服务能力明显提升。组建七大战略协同区域,航空主业协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三是数字化转型稳步落地。十大条线数字化系统开发有序推进,推进审计数字化建设,实现内控评价和现场作业全覆盖,完善数据中台建设。

  (三)推动治理现代持续夯实

  一是董事会建设进一步加强。完成独立董事调整补充、董事会秘书聘任等工作,修订完善董事会战略委员会议事规则。二是ESG实践再创佳绩。将ESG理念纳入公司战略与业务发展,对标国内外标准,连续第三年披露年度ESG专项报告,入选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23年上市公司ESG最佳实践案例”,荣获“中国上市公司ESG百强”,入选中国证券报“ESG金牛奖央企五十强”。

  (四)服务三新一高有力推进

  一是航空装备产业链建设专项任务稳步推进。二是绿色金融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公司全面承接集团公司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会部署要求,积极布局绿色航空、新能源、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领域,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促进绿色产业和绿色金融深度融合,助力构建具有航空产业发展特色的绿色低碳生态圈。

  (五)牢牢守住风险底线与合规红线

  风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夯实。夯实三道防线各项责任,促进风险管理三道防线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协同发力不断走深走实。加强风险源头管控,严格实行分级分类授权管理机制,严防增量风险。合规管理嵌入业务流程。持续优化合规管理体系,切实提升合规管理体系严密性与有效性。

  (六)强化党的建设走深走实

  2023年,公司党委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第一议题”、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以“三抓三促”模式宣贯新时代航空工业高质量党建工程“1122”工作体系,严格落实请示报告制度,坚决纠治“重经济轻政治、重业务轻党建”问题,树立“大抓党建、抓大党建”的鲜明导向。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着力推动成果转化。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中航产融作为航空工业集团的产业投资和金融服务平台,服务于航空工业集团、外部实体经济及广大客户,由于公司作为控股型公司的特征,所处行业众多,涉及包括融资租赁、信托、证券、财务公司、期货、产业投资及保险经纪等行业。对于其中重点行业的发展情况概述如下:

  1、融资租赁行业

  2023年,融资租赁行业稳步发展,受部分市场主体退出影响,全国融资租赁企业总数以及融资租赁合同余额持续下降。根据中国租赁联盟等数据,截至2023年9月末,全国融资租赁企业9170家,较2022年底减少670家;业务总量上,全国融资租赁合同余额约为57560亿元,较2022年末减少940亿元。在整体业务保持稳定的同时,融资租赁企业积极开拓特色化、差异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一是持续深耕绿色租赁、科技租赁、数字租赁、普惠租赁等特色化租赁业务,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注入租赁活水;二是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大力发展航空、航运、工程机械租赁业务,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三是积极探索运用金融科技力量强化客户拓展、风险防范、资产管理等领域,全面提升专业化能力。监管方面,行业监管政策主要围绕回归租赁本源及服务实体经济两条主线。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下发了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引导金融租赁公司回归“融资+融物”的经营模式,虽暂未有针对融资租赁公司下发相应的正式监管文件,但要求融资租赁行业进一步回归本源方向明确。各地方金融管理机构陆续出台地方性政策,鼓励融资租赁公司把更多资源用于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产业等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重点领域,进一步推动国内融资租赁企业实现战略业务转型及高质量发展。

  2、信托行业

  2023年,信托行业持续深化转型。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截至2023年三季末,信托资产为22.64万亿元,同比增加7.45%,延续2022年以来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从业务结构来看,融资类信托规模占比降至14.34%,事务管理类信托规模占比持续保持在1/3以上,信托行业向轻资本运营、重受托服务的经营模式转型取得一定成效。但从业绩来看,前三季度信托业务收入387.38亿元,同比下降29.3%,占信托公司总收入比重降至59.48%,信托主营业务的收入能力仍有待进一步恢复提升,信托公司业务转型能够支撑盈利水平稳健增长的商业模式和服务收费模式还须持续探索创新。在我国经济动能转换、金融改革深化的背景下,信托行业面临着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业务结构、转换增长动能的挑战,行业仍处于转型“阵痛期”。2023年3月,原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的通知》,进一步厘清了信托业务的边界与服务内涵,强调信托受托人定位,为整个信托行业的转型明确了方向。2023年11月,《信托公司监管评级与分级分类监管暂行办法》发布实施,信托业务新分类为信托公司展业划定了统一标准,在差异化监管的规范下,信托公司应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守正创新服务实体经济和社会民生,实现在新时期背景下的战略业务转型。

  3、证券行业

  2023年,A股市场受到国内外双重压力,整体震荡下行,债市方面,2023年利率债继续维持窄幅波动格局,呈现“N”型走势,信用债全年表现偏强。据中国证券业协会最近披露行业整体数据,2023年145家证券公司2023年度实现营业收入4,059.02亿元,同比上涨2.8%,实现净利润1,378.33亿元,同比下降3.1%。

  从政策端看,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深化,2023年下半年以来利好政策频出,尤其是7月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释放出高层对发展资本市场的重视,提振了市场情绪。随后,证监会陆续发布了活跃资本市场的一揽子政策,从融资端、交易端、投资端、机构端等多方面对资本市场进行改革,预计未来将有更多政策逐步落地。10月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召开,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提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机构定位,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严格中小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优化融资结构,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等具体要求,加快证券行业供给侧改革步伐。11月3日,证监会表示“将支持头部证券公司通过业务创新、集团化经营、并购重组等方式做优做强,打造一流的投资银行,发挥服务实体经济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压舱石的重要作用;引导中小机构结合股东背景、区域优势等资源禀赋和专业能力做精做细,实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进一步明确了头部机构和中小机构的不同定位。此外,在集约经营、扶优限劣的监管目标下,证监会修订了《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计算标准规定》,支持优质券商拓展资本空间,做优做强。未来头部券商在资本约束、业务功能等维度具有更明显的政策红利,中小券商的竞争压力更大,券商分化趋势可能出现加速。

  4、产业投资行业

  2023年,受宏观经济缓慢企稳以及资本市场疲弱等因素影响,股权投资行业整体发展节奏趋缓。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截至2023年三季末,备案登记的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数量12972家,呈下降趋势,基金数量53732只,规模14.29万亿元,总体保持稳定。从募资和投资端看,根据清科研究中心数据,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新募集基金规模超13500亿元,投资金额超5000亿元,分别同比下降了20.2%、31.8%。行业整体放缓的同时,结构发生变化,政府机构、产业资本成为基金主要出资方,头部机构、国资背景机构和产业机构成为最活跃的投资主体,资金投向聚焦于科技创新,创业投资基金数量和规模持续增长,很好的体现了产业投资支持科技创新功能。2023年7月,国务院发布《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明确私募投资基金适用范围,将私募投资基金业务活动纳入法治化、规范化轨道进行监管,鼓励私募基金行业规范健康发展,发挥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科技创新等功能作用,并对创业投资基金作出特别规定,明确对创业投资基金给予政策支持,鼓励和引导其投资成长性、创新性创业企业,鼓励长期资金投资于创业投资基金。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培育一流投资机构”,产业投资将极大受益于国内科技创新和产业优化升级,资本市场改革也进一步畅通产业投资的退出渠道,产业投资行业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中航产融经营范围为“实业投资;股权投资;投资咨询”。公司主业范围为综合金融服务、产业投资。公司主要通过下属中航租赁、中航信托、中航证券、中航财务、中航期货、产业投资公司、中航资本国际、鲸禧保险经纪等控股子公司,经营融资租赁业务、信托业务、证券业务、财务公司业务、期货业务、产业投资业务、国际业务及保险经纪业务等。

  (1)租赁公司业务

  中航产融下属子公司中航租赁经营融资租赁业务。中航租赁是经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批准的国内首批内资融资租赁企业,也是国内目前唯一一家中央企业投资、拥有航空工业背景的专业融资租赁公司。

  (2)信托公司业务

  中航产融下属子公司中航信托经营信托业务。中航信托是经原中国银保监会批准设立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经中国商务部核准的外商投资机构,主要基于受托人定位,使用多元化的金融工具,通过资产管理信托、资产服务信托、公益慈善信托等方式,对信托资产进行受托管理。

  (3)证券公司业务

  中航产融下属子公司中航证券经营证券业务。中航证券是经中国证监会批准的证券公司,主要经营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财务顾问、证券承销与保荐、证券自营、证券资产管理、证券投资基金代销、融资融券业务等。

  (4)财务公司业务

  中航产融下属子公司中航财务经营财务公司业务。中航财务是经原中国银保监会批准设立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通过为集团成员单位提供财务管理及多元化金融服务,加强航空工业资金集中管理和提高集团资金使用效率。中航财务主要经营吸收存款、信贷业务、票据业务、金融同业业务以及投资业务。

  (5)期货公司业务

  中航产融下属子公司中航期货经营期货业务。中航期货是经中国证监会批准设立的期货公司,拥有上海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等国内全部期货交易所席位,在上海、武汉、深圳、汕头等地设立营业部,为投资者提供专业的期货服务。

  (6)产业投资公司业务

  中航产融于2012年、2013年先后设立中航新兴投资和中航航空投资,构建新兴产业投资和航空产业投资两大投资平台,投资于战略新兴产业领域和航空产业领域。2019年以来,公司进行战略优化升级,实行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增资、理顺管理关系、提升基础管理水平等方式,持续加强公司产业投资业务的发展,提升产业投资领域的专业化和市场化水平。2019年12月,中航新兴投资更名为中航资本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并于2021年9月更名为中航产业投资有限公司。2022年以来,中航航空投资进行实体化运营,持续聚焦航空产业投资。

  (7)国际业务

  中航产融下属子公司中航资本国际的前身是中航工业投资(香港)有限公司(AVICCapita(HongKong)),成立于2011年3月,注册地在香港,中航资本国际主要从事股权投资、投资咨询等业务。

  (8)保险经纪业务

  上海鲸禧保险经纪有限责任公司是中航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金5000万元人民币,现总部设在上海,持有《经营保险经纪业务许可证》,且已获得互联网保险销售资质,受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分局监管。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2023年以来,公司不断完善优化战略布局、加强核心能力建设,公司在多个业务领域建立持续的竞争优势。从整体上看,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来源于以下五个方面:

  1、深度的产业金融服务能力。公司作为具有产业背景的综合金融与产业投资平台,深入产业链供应链场景,研究产业发展规律,了解产业金融需求,逐步建立覆盖企业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退出期等全生命周期的产业金融服务体系,形成体系化、多层次的产业投资布局,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制定贴身产业金融服务解决方案,发挥多金融牌照优势提供适配且精准的多样化金融服务。公司以服务航空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及实体经济为己任,依托航空工业集团在航空产业链核心地位优势,围绕航空产业、战新产业(300832)打造特色投资品牌,长期以来在服务航空科技创新、兴装强军、民机产业、现代产业建设、绿色发展、改革发展等方面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努力改善提升服务水平,形成可复制的模式,逐步拓展到其他军工央企、产业集团,汇聚社会资源,不断扩大产融结合的深度与广度,助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健壮,实现金融与产业协调共进。

  2、专业的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公司拥有包括信托、租赁、财务公司、证券、期货、基金等业务在内的多元金融工具,能够为广大客户提供专业的金融服务。以服务产业客户及广大客户需求为导向,利用综合金融工具手段,提供融资租赁、产业信托、投资银行、资产管理、融资贷款、期货经纪、供应链金融等系列金融服务,推动综合金融业务围绕重点需求开展业务布局、配置资源,突出产业金融特征。积极推进协同发展,建立健全体系化服务及战略客户管理专门部门,组建全国七大战略协同区域中心,由总部牵头梳理产品手册、服务包,构建柔性服务团队,组织相关单位开展内外部交流,协同开拓客户,建立完善协同机制,形成良好的内部合作生态,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通过融融结合以及与第三方金融机构开放合作,构建专业、体系化综合金融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

  3、雄厚的产业背景及领先的产业研究能力。公司依托航空工业集团雄厚的产业背景,了解产业发展需求,更容易获得集团资本、资源及政策等支持,在航空产业投资、国企改革发展、投资银行和资本市场服务等领域具有先天优势,分享航空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等领域发展红利。在产业研究方面,公司整合中航证券、中航信托等研究力量,设立了中航产融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利用外部领先研究机构研究力量,加强产业研究能力提升尤其注重军工领域的研究能力建设,构建“科技-产业-金融”研究体系,完善研究谱系,建设数字化研究平台,赋能商机发现和风险防化,提升中航产融投研引领能力,形成对军工产业等领域的深刻洞察,同时在绿色金融、ESG研究与业务创新开拓方面形成一定品牌优势,以产业研究引导赋能业务,为业务发展提供智囊助力,促进产业金融业务快速发展。

  4、敏捷的组织适应能力。根据市场环境变化和战略发展需要设立或调整部门或子公司,推动平台建设工作落地。中航航空投资实现实体化运营,进一步巩固提升航空产业投资平台功能和价值。在产业基金管理公司管理权实现统一的基础上推动理顺产权关系。按照不同行业监管政策及要求,推动相关单位内部组织结构适当调整,建立与发展需要适应的配套激励管理机制,推动公司战略落地。

  5、资本渠道优势和融资能力。公司充分利用上市公司平台及资本市场工具,结合业务拓展创新需求,优化资金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率,充分运用股权融资、债权融资以及其他融资工具,形成分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模式,保障公司整体资金需求,提升资本配置效率,提高融资能力、优化融资结构,有效降低资金成本。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2023年,面对多重超预期因素的影响,公司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速推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69.39亿元,利润总额21.65亿元。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

  预计2024年,海外经济总体放缓概率较大,通胀水平进一步走弱,美联储政策由紧到松平缓过渡,外部流动性对国内经济和资产价格形成边际利好,但地缘政治冲突、重要大国选举等预计将给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带来波动。国内内需不足问题依然突出,稳增长压力依然较大,政策推动消费与房地产的修复是2024年重要看点,预计二者方向上均较2023年有改善,但幅度上难有过高预期,这决定了总体经济弱复苏的格局。财政增支配合货币宽松的组合有望继续为经济提供向上修复的动力,新型工业化、数字经济、战新产业等领域是政策重点支持领域,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

  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仍是2024年国家经济金融领域的重点工作,预计对各金融行业的强监管仍将持续。受益于宽松的货币环境,金融行业整体上在资金端仍将保持宽松状态,但经济弱复苏格局给资产端带来压力,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是亮点也是增长点,但不足以抵消传统业务的下滑,金融子行业在资产端会面临更大的市场竞争,预计整体规模保持稳定,转型发展、结构优化将是发展主线,行业进一步向头部企业集中,中小机构需要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寻求特色化发展之路。

  (二)公司发展战略

  2023年,中航产融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等战略部署,坚守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的本源要求,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深入分析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按照集团统一部署,优化完善公司发展战略,修订完善“1224”发展战略,即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公司发展的引领,确立了“航空为根,产融共进”的使命,以及“立足航空,服务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成为一流的产业金融集成服务商”的战略定位,明确产业投资和综合金融两大业务方向,做优做强航空产业链(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和金融协同服务两大业务平台,聚力推进服务航空主业、实施战略转型、推进风险防控、强化能力提升等四大核心任务,努力实现中航产融高质量发展。

  “1”指的是坚持一个引领定位:要时刻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提升党对中航产融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中航产融“产业金融”的本质属性和定位。

  “2”指的是确定两大业务方向:包括产业投资、综合金融两大业务方向。“产业投资”是为航空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核心产业提供覆盖产业发展各阶段、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产业投资服务,打造航空特色产业投资品牌。“综合金融”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提供融资租赁、产业信托、投资银行、资产管理、融资贷款、期货经纪、供应链金融等系列金融服务。

  “2”指的是构建两大业务平台:包括航空产业链(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金融协同服务两大业务平台,与两大业务方向相互呼应。一是做大做强航空产业链(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平台:依托中航融富、航空投资、中航创新资本、航证科创、惠华基金等产业投资主体,开展航空产业链及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与服务;二是做优做强金融协同服务平台:在租赁、信托、证券等持牌金融子公司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业务布局,增强发展动力。深入推进金融业务优化调整,明确各细分金融业务发展定位,推动重点所属单位战略转型。

  “4”指的是聚焦四大核心任务:包括聚焦服务主业、实施战略转型、推进风险防控、强化能力提升四大核心任务。

  在聚焦服务主业方面,深度融入航空产业链,以集团需求为导向配置金融供给,加大多元资金投入,围绕创新链和产业链打造资金链,创新产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新模式,打造为服务航空科技创新孵化器、战新产业发展加速器、绿色产业发展助推器。

  在实施战略转型方面,坚持有进有退,推动产业结构布局调整转型内容,继续深入实施数字化、轻资本化、体系化服务等战略转型,对中航租赁、中航信托、中航证券等重点所属单位转型提出要求,推动重点所属单位加快实施战略业务转型。

  在推进风险防控方面,牢守底线思维,不断优化风险防控体系,切实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和水平,清存量、遏增量、促转型,加快金融风险处置化解,实施科技赋能,加快推进风控与合规数字化转型,推进业法融合,全面合规以及增强国际化(境外)风险防范与管控能力等要求。

  在强化能力提升方面,提出建立体系化管理思维,提升体系化管理能力的目标,中航产融实施总部功能转型,加强对各所属单位金融业务层面科学管控与管理,根据中航产融的战略定位及特征,整体上中航产融重点推动投研引领、改革发展、市值管理、投后管理、业财融合、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等七大能力提升。

  (三)经营计划

  2024年,中航产融积极把握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工作总基调,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为底线,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提升服务航空首责主责主业、实体经济和社会民生能力水平,同时大力推进转型发展,努力在新时代航空强国、金融强国建设中贡献价值与作用,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是持续深化产融结合,提升产业金融服务水平。坚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要求,发挥产业投资和多元金融业务和资源优势,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一方面落实航空工业集团要求,深度融入航空产业链,围绕航空主业需求完善体系化服务、配置金融供给,重点聚焦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绿色航空等重点领域,加大多元资金投入,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构造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链升级的新业务模式,为航空核心主业发展、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提供有效金融支持。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各金融子企业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同时积极创新产品与服务,在财富管理、公益慈善等领域提供更多特色金融服务。

  二是加快转型发展,提升发展质量。坚持战略引领,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立足服务航空主业和实体经济需要,加快推进转型发展。持续推进产业基金管理平台建设,完善产业基金布局,推进产业投资业务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坚持有进有退,持续推进金融业务优化,盘活存量股权或资产,提升金融资本收益水平。继续推动落实数字化、轻资本化、体系化服务转型,加大科技赋能金融业务力度,提升中航产融整体科技化、数字化水平;优化资本、人力、组织等资源配置和政策倾斜,推动轻资本业务快速发展;建立健全体系化服务组织体系,发挥战略协同区域中心功能,打造形成战略客户服务的多层次组织能力。

  三是提升体系化管理能力,实现有效管控与赋能。提升规划引领能力,落实国家、航空工业集团等上级单位决策部署,强化规划与计划、规划与投资、规划与考核等工作衔接,加强规划执行过程管控和资源保障,推动规划落实。提升投研引领能力,加强研究力量建设,整合研究资源,完善研究谱系,聚焦服务集团首责主责主业需求场景,立足业务创新与项目落地开展专题研究,赋能商机发现、风险化解和转型发展。建立健全涵盖重点项目规划、投资计划、项目决策、项目投后评价的投资全链条管理体系,建立完善投资负面清单制度,增强投资对规划实施的资源保障作用。进一步优化战略协同体系及七大区域协同中心建设,打造企业全生命周期体系化协同服务能力。以问题为导向,查缺补漏,健全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规范和加强对各类重点金融业务的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风险管控措施,完善重大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和报告处置流程,提高风险防范化解的实时化、智能化水平。

  四是持续加强经济运行管理。积极研究国家稳增长政策,对影响公司发展的重要政策、重大事件等及时进行分析研判,提高认识、把握政策机遇,合理有序安排各项工作。坚持战略导向,持续推进一体化穿透式考核机制建设,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功能与激励约束作用,引导推动服务航空主业、防范化解风险、战略转型等重点任务落地。持续做好存量风险压降,完善风险责任认定机制及配套激励约束措施,创新风险化解管理机制和方式方法等一系列手段,全力以赴推进风险化解。持续落实国资委和航空工业集团各项投资管理要求,做好投资计划制定及执行、投资项目后评价、投资制度修订完善等工作,进一步提升投资管理的有效性。进一步提升成本管控的深度和广度,加强流动性精细化管理,做好业务资金布局,优化融资结构,力争全年成本费用率有所降低,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和内源融资能力。推动数智计财建设落地,完成境内全级次企业集中核算建设,加快财务数据中台建设,推动数智预算、数智计划、数智共享等调研及建设。维持国内国际信用评级,做好年度跟踪评级工作。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中航产融是以租赁、信托、证券、期货、股权基金和财务公司业务为主的多元化金融平台,在日常的公司业务运营中承担了一定的金融业务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合规风险、经营效益风险和声誉风险等。

  1.信用风险。是指由于交易对手或借款人未能履行合同义务,导致公司遭受损失的风险。信用风险可能来自于贷款、债券投资、租赁等投融资业务,是金融业务中最常见的风险类型。

  2.市场风险。是指公司在开展业务过程中,由于金融市场价格波动(如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商品价格等)导致的潜在损失风险。这种风险是金融业务中最常见的风险类型之一,对公司的资产和盈利能力有直接影响。例如,市场利率波动通常影响固定收益资产的价格;汇率的波动可能影响跨国金融业务的成本和收益以及外币资产的价值;股票市场的波动可能导致金融机构持有的股票投资价值变动。

  3.流动性风险。主要包含投资层面的流动性风险和财务层面的流动性风险,其中,投资层面的流动性风险是指金融市场的参与者难以以合理价格迅速买卖金融产品的风险;财务层面的流动性风险是指公司无法以合理的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满足其短期债务、支付义务或日常运营资金需求的风险。

  4.法律合规风险。是指公司及金融子企业在开展业务过程中,因未能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监管规定、行业准则、内部规章制度等而可能遭受的法律后果和经济损失。这些风险可能来自于监管处罚、法律诉讼、合同缺陷等。

  5.经营效益风险。是指公司及所属金融子企业主要涉及的业务活动可能未能达到预期目标,从而导致公司盈利能力下降、资产质量不佳、资本充足率降低等问题。经营风险产生的来源呈多元化特征,包括国家宏观经济增长放缓、行业监管政策发生重大调整、公司战略未能适应市场变化、金融业务风险加剧、公司运营成本大幅增加等多种因素。

  6.声誉风险。是指由于诉讼案件、监管机构处罚、信用评级下调、市场传言等因素,导致利益相关方、社会公众、媒体等对公司形成负面评价,从而可能损害公司品牌价值,不利于正常经营,甚至影响到市场稳定和社会稳定的风险。

  近年来,公司发挥产融结合优势,推动公司业务持续稳健发展,同时通过不断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完善风险防范管理机制、持续加强风险预警监测、推动风险项目处置化解等多种途径,不断加大金融业务风险管控力度。但是公司股票价格取决于国际和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国家货币政策、行业景气度、公司基本面和投资者心理预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未来变化存在一定不确定性。作为上市公司,特提醒投资者注意股市风险,谨慎投资。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新产业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