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股市直击 - 正文

灿能电力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原标题:灿能电力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灿能电力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商业模式报告期内变化情况

  公司是一家立足电网领域,聚焦电力系统电能质量,专业从事电能质量监测设备及系统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提供电能质量测试评估等技术服务,并致力于为客户提供电能质量整体治理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主要从事为电力行业提供专业的电能质量监测、分析评估业务,产品包含电能质量监测装置、电能质量监测系统、技术服务等,广泛应用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各地方电网公司、新能源、冶金、石化、建材、纺织、矿产、轨道交通和电动汽车充电站等行业。公司通过招投标网站以及其他渠道上发布的招投标信息来掌握新建项目信息,积极参加目标客户的招标或洽谈,公司根据实时原材料采购成本和项目所在地物流成本,综合考虑其市场价格变动趋势测算产品生产成本,再加上一定的利润率确定销售投标价格。中标或者商务谈判后,由销售人员与客户衔接签订购销合同,公司按合同要求组织生产部门排产进入生产、质检、入库、发运流程,部分项目按照客户需求进行现场技术服务,最后完成开票、回款流程。通过销售上述产品,形成业务收入及利润。

  报告期内,公司的盈利主要来源于电能质量监测装置、电能质量监测系统、技术服务等业务产生的销售收入与成本费用之间的差额。公司通过持续研发和技术创新促进产品不断升级,丰富装置硬件和系统软件的产品结构,以快速应对市场变化,满足下游客户需求,持续的研发及创新能力是公司稳定盈利的重要保证。经过多年的沉淀与积累,公司在市场业务拓展、产品技术研发、品牌形象和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快速的发展,销售网络已覆盖全国30余个省市。公司已通过ISO9001、ISO14001、ISO45001、

  ISO/IEC27001四大管理体系认证,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发明专利和相关资质,主要产品获电力行业国家级检测中心、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和各省市相关检测中心的权威测试认证,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报告期内,公司商业模式未发生变化。

二、经营情况回顾

  (一)经营计划

  报告期内,公司管理层围绕年初制定的经营目标,积极开展各项工作,推进公司业务和经营业绩的持续稳健发展。

  财务状况: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为326,798,269.73元,相比期初增加13,113,662.23元,增长4.18%,流动资产相比期初增加13,452,492.20元,增长

  5.08%。经营成果:报告期内,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109,086,626.38元,相比上年同期增加11,226,641.23元,增长11.47%,公司营业收入中测试评估业务增长明显,公司测试评估业务技术水平提升,技术人员队伍扩大,市场开拓能力增强,市场需求增大等因素是测试评估业务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扣损益后净利润

  23,924,360.91元,较上年同期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增加1,556,445.87元,增长6.96%。

  现金流情况: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6,792,649.49元,相比上年同期增加2,845,476.52元,增长11.88%。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10,579,880.60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9.70%,公司依托现有核心软件技术研发团队,坚持自主创新,电能质量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软件开发项目取得实质进展;公司引进研发人员充实完善电能质量治理产品研发团队,在电能质量治理产品研发项目中按计划完成阶段性关键研发工作。报告期末,公司拥有专利20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

  (二)行业情况

  1.电力行业情况

  2023年,中国经济保持回升向好态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126.06万亿元,与上年同比增长5.2%。全年电力行业投资持续快速增长,投资总额14950亿元,同比增长19.9%,其中电源工程建设完成投资9675亿元,同比增长30.1%,电网工程建设完成投资5275亿元,同比增长5.4%。(数据来源于国家能源局)

  电源工程建设方面,电力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9.2亿千瓦,同比增长13.9%。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5.7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比重首次突破50%,达到53.9%。从分类看,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6.1亿千瓦,同比增长55.2%;风电装机容量约4.4亿千瓦,同比增长20.7%。全国并网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合计装机规模从2022年底的7.6亿千瓦增加到2023年底的10.5亿千瓦,同比增长38.6%,占总装机容量比重为36.0%,同比提高6.4个百分点。预计到2030年,中国电力绿色供应水平还将进一步提升,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达到60%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接近50%,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增量占全社会用电量增量比重达到90%左右。(数据来源于中电联统计与数据中心)

  电网工程建设方面,2023全年完成投资同比增长5.4%。电网企业进一步加强农网巩固提升及配网投资建设,110千伏及以下等级电网投资占电网工程完成投资总额的比重达到55.0%。国家电网发布实施国内企业首个“双碳”行动方案、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截至2023年底,累计建成“19交16直”共35项特高压工程,线路长度超过4.6万公里,累计送电超过2.9万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26.1亿吨;积极促进新能源发展,服务沙漠、戈壁、荒漠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新能源并网装机容量累计达8.6亿千瓦,利用率保持97%以上,实现新能源发展“量率齐升”;建成两级电网资源业务中台,实现各电压等级“电网一张图”。南方电网正以数字电网建设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构建,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数据来源于中电联统计与数据中心)

  全社会用电量稳健增长,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持续提升。2023年,全社会用电量首次突破9万亿千瓦时,达到92241亿千瓦时,比2022年增长约6.7%,高出经济增速约

  1.5个百分点;全社会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持续提升,终端电气化率较2022年提高约0.4个百分点,增至27%。预计到2030年,我国电气化进程将由目前的电气化中期成长阶段进入电气化中期转型阶段,进而带动电能消费比重增加,预期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35%左右。(数据来源于中电联统计与数据中心)

  2.电能质量专业发展

  2023年,随着电源端新能源发电容量占比的持续增加,以及用电端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的持续提升,电网保障电力持续可靠供应和安全稳定运行的压力进一步增大,社会各界对电能质量问题重视程度显著增加。为加强电网电能质量监督管理,国家能源局电力司于2023年8月25日下发《电能质量管理办法(暂行)》征求意见稿,面向全社会征求意见。2023年12月26日,国家发改委第7次委务会上审议通过并公布了《电能质量管理办法(暂行)》,将于2024年4月1日起施行。《电能质量管理办法(暂行)》的实施旨在加强电能质量管理,保障电力系统电能质量水平,优化电力营商环境,更好地满足电力用户对电能质量的需求,支撑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优质和经济运行;办法涵盖了电力生产、供应和使用过程中的电能质量管理,要求综合运用技术、经济、行政手段,确保电力系统电能质量限制在国家标准规定的范围内,其中包括发电、输配电和用电三方面的电能质量管理,以及信息管理和监督管理等方面。电能质量行业发展前景光明,电能质量监测、电能质量治理和电能质量技术服务都迎来良好机会与发展潜力。

  (1)电能质量监测

  国内电能质量监测产品市场主要领域:一是以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发电为主的电源端,二是以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为代表的各级输配电网,三是行业用电端市场,譬如轨道交通、冶金、石化、汽车制造、新材料加工、半导体芯片等。

  新能源发电领域中,2023年在以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产业增长带动之下,电源端电能质量监测市场继续向好。2023年全国新增光伏发电并网容量2.16亿千瓦,其中集中式光伏电站1.20亿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0.96亿千瓦,新增风力发电并网容量0.76亿千瓦。2023全年实现电源投资同比增长30.1%,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投资同比增长31.5%,占电源投资的比重达到89.2%;太阳能发电、风电投资同比分别增长38.7%和27.5%。新能源发电已经成为新增电源中的主力军,也在朝着主力电源形式跨越。

  电网公司输配电领域中,自2009年国家正式启动智能电网计划,国家电网公司首次提出中国配网智能化发展规划,并明确了总体发展目标。随着宏观政策、数字技术进步与升级等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能源与互联网融合进程加快,智能电网行业迎来高速发展阶段。2017—2023年中国智能电网市场规模及增速情况表显示,我国智能电网市场规模由2017年的476.1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854.6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15.7%,预计2023年中国智能电网市场规模将达1077.2亿元。电力系统数字化升级和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对电力系统电能质量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带动电能质量产品尤其是监测产品市场需求的增长。

  2017—2023年中国智能电网市场规模及增速情况

  行业用电领域中,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编制的《中国电气化年度发展报告2022》预测2023~2025年,我国工业部门电气化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工业高效供热电气化、绿电制氢等先进工业电能替代技术和新型装备经济性逐步提升,带动工业部门电气化率达到28.2%~30.6%;由于热泵+蓄能、光伏建筑一体化、电厨炊、智能家电等建筑部门电能替代技术装备应用规模持续扩大,加上“光储直柔”等前沿技术创新应用潜力加速释放,将带动建筑部门电气化率达到51.4%~55.9%;交通部门电气化趋势持续向好,电动汽车成为推进交通部门电气化进程的主要驱动因素,带动交通部门电气化率达到4.8%~5.5%;农业农村电气化进程加快推进,农网巩固提升工程深入实施,分布式清洁能源微电网技术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带动农业与乡村居民生活电气化率达到

  42.2%~47.6%。随着全社会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的持续提升,由此带来的用电端的电能质量问题日益复杂,各级电网公司基于“保障电力系统电能质量水平,支撑电力安全可靠供应”管理要求,对各行各业规模化用电企业的电能质量管理要求将持续加强;随着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深入推进,高端制造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也对电能质量提出更高要求,这些都将提升用电端市场对电能质量监测和治理产品的需求。随着用电企业电能质量的管理规范化,用电端电能质量监测产品市场会受到电网侧电能质量监测产品需求影响;除监测产品以外,用电端客户在电能质量监测数据分析和应用方面的服务有较高需求。

  (2)电能质量技术服务

  电能质量技术服务主要涵盖电能质量测试、电能质量评估、电能质量解决方案咨询,通过对电网运行过程进行特定的监测、评价、分析提供治理方案,最终达到提高电网电能质量的目标。此外电能质量技术服务还包括电能质量监测及治理产品的型式试验和检验服务。

  电能质量技术服务的市场规模,占整个电能质量行业总体市场比重较小,市场基数不大,近年相关市场增速较快。随着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项目的快速增加,以及规模以上用电企业新建、增容或自建光伏等电力工程的快速增加,带来电能质量预测评估要求;在这些项目接入电网试运行阶段,带来电能质量实测评估要求。未来各级供电公

  司对于电能质量管理执行力度持续加强,会带来电能质量测试、评估技术服务市场的增长。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电能质量管理办法(暂行)》中明确保障电力系统电能质量是发电企业、电网企业、电力用户的共同责任。电网企业负责所属电网电能质量管理工作,发电企业负责所属厂(场)站电能质量管理工作,电力用户负责所属厂站(房)或设备(设施)电能质量管理工作。电能质量技术服务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专业的技术服务可以营造良好的供用电环境,促进降低企业的能源消耗和电能质量污染,在电力行业的发展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

  (3)电能质量治理

  2023年,电能质量治理行业市场规模呈现稳步增长趋势,受国家能源政策、电力需求增长,以及技术创新等因素推动,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随着第三代半导体SiC器件的应用,电能质量治理市场在未来几年将会有重大变革,有望取得突破式发展。现阶段国内电能质量治理行业市场的主要竞争者是国内知名的电力电子设备制造商,以及与这些设备制造商合作的众多系统和产品供应商,市场竞争激烈,技术和价格竞争并存且是主要竞争点。电能质量治理产品的品类众多,按照技术路线主要分为有源和无源产品,按照应用场合的电压等级分为高压和低压产品,按照所解决电能质量问题类型分为稳态治理产品、暂态治理产品及综合治理产品,目前电能质量治理行业市场上尚未出现绝对领先的头部企业。

  电能质量低压治理市场主要在电力用户侧。根据2024年4月1日施行的《电能质量管理办法》,保障电力系统电能质量是发电企业、电网企业、电力用户的共同责任。电力用户负责所属厂站(房)或设备(设施)电能质量管理工作。干扰源用户接入电力系统时,应当采取必要的电能质量防治措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同时投运。对电能质量有特殊要求的用户在接入电力系统时,应当自行开展电能质量需求分析,采用耐受水平与电能质量需求相匹配的用电设备,以及配置合适的电能质量控制设备。《电能质量管理办法》的施行,将带动电能质量治理市场的增长。

  3.机遇和挑战

  随着国家经济持续向好发展,电能消费市场增长、新型“双高”电力系统的构建、政策引导等因素都给电能质量行业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一是电能消费市场的稳健增长。随着建筑、交通、农业农村用能电气化趋势的持续发展,带动全社会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的持续提升,各种节能型、智能型、多元化用电负载设备被更广泛地应用于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引起人们对电网电能质量问题愈发重视。

  二是新能源发电的持续发展。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的不断提高,其间歇性、随机性、波动性的出力特点,以及电能变换型的并网方式,引起的电网电压质量问题和电流谐波污染问题,给电网电能质量管理带来巨大压力,同时也对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是电力电子化电气设备的广泛应用。在电力系统中,可再生能源的并网发电、储能装置的功率转换、交直流电网的柔性互联、配用电能的双向流动、无功和谐波的动态补偿等都需要依靠电力电子装置来实现。电力电子装置波形调制、电能变换的工作原理,对电网的电能质量产生影响,进而引发监测与治理需求。

  四是增量市场的需求迫切。随着新能源发电、超高压换流站、新型储能、电动汽车等接入电网,电力系统信息感知能力不足的问题愈发突出。电能质量监测系统应用发展面临机遇,现有电网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监测点覆盖率仍需提升。

  五是存量市场的改造升级。作为重要基础设施领域,电力系统已成为网络攻击的重要目标,信息安全防护形势更加复杂严峻,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的信息安全防护能力亟需

  提升;随着电力关键核心技术装备的自主化、国产化要求的提出,带来新型自主可控电能质量产品的需求。

  六是《电能质量管理办法》的正式施行。《电能质量管理办法》从国家行政管理层面明确了电能质量管理的组织与职责。国家能源局负责全国电能质量管理和监督工作。保障电力系统电能质量是发电企业、电网企业、电力用户的共同责任。由此带来发电、供电、用电三方在电能质量产品和服务方面的需求增加。

三、未来展望

  (一)行业发展趋势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基于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围绕“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要求,制定公司的长远发展战略。以为电力行业发电、输电、配电和用电各环节提供电能质量监测、分析评估和治理设备为发展方向,持续拓展电能质量监测、分析评估和治理产品的研发和产业链布局的完善,优化组织公司现有的电能质量业务,发挥更好的上下游协同效应。通过上下游的技术融合,提供差异化电能质量解决方案,为电力行业管理、分析和改善电能质量,为社会各类工商业和企事业用电客户的电能质量优化做出努力和贡献。

  (三)经营计划或目标

  围绕公司总体战略发展规划,认真贯彻落实董事会各项目标,2024年公司总的经营计划是紧跟“构建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国家战略,充分思考国家发改委《电能质量管理办法(暂行)》出台施行后给发电、输电、配用电电能质量监督管理带来的影响,积极寻求新的市场机遇,不断拓展业务版图,对公司现有产品和业务加大营销和市场开拓力度,实现更广泛应用和更大规模销售;同时,布局部署实施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发,加大研发投入,为公司发展提供持续的技术和产品保障。2024年着力使公司业绩实现稳中求进,为后续持续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为股东创造价值。

  1、立足电能质量领域,不断深耕不断创新

  公司长期坚持“寻电能质量之因,解电能质量之惑,治电能质量之本”的指导方针,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在电能质量监测领域具备一定优势,形成了一系列的专利技术和产品,在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得到了广泛应用。2024年公司将继续完善和提升电能质量监测产品技术,坚持两个市场并行发力,一是紧跟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新要求,稳固电网公司市场。二是关注发现用户侧市场的需求和要求,积极开发和拓展用户侧市场。

  2、积极布局电能质量测试评估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的电能质量测试评估业务已在除江苏和浙江以外的更多省市开展,取得了较大的增长。2024年要充分利用行业的政策导向,抓住机会,拓展更多省市市场,逐步完成测试评估业务的全国布局。

  3、稳步推进电能质量治理业务各项工作

  2024年公司要着力稳步推进电能质量治理业务的各项工作。一是完成技术研发和工程队伍建设,着力治理产品的完善和改进,积累工程应用经验各案例,掌握治理产品技术和应用。二是建立、健全电力电子产品生产制造能力,满足业务发展需要。三是坚持依托现有营销架构和网络以区域模式开展治理业务,探索形成营销模式和方法,逐步建立治理业务营销队伍,关注各大行业电能质量监测、治理一体化需求和要求。

  4、优化营销观念,创新营销方法,有效扩大客户基础。

  公司一直坚持“以电网为纽带,向新能源发电和用户侧拓展市场空间”的策略。2024年公司将积极推进新兴潜在市场的开拓和铺垫,加强各层面合作交流的同时,掌握更加丰富准确的市场行情,做出分析研究,提高应变能力,灵活动态调整销售策略,进一步优化营销观念,创新营销方法,善用自身和平台价值及资源禀赋,积极为客户赋能,创造价值,在赢得订单的同时赢得客户尊重。

  5、加大研发投入,增强核心竞争优势。

  2024年公司将在电力电子技术和产品方面加大投入,引进人才培养及储备,增强核心竞争优势。完善和改进电能质量稳态治理产品APF和SVG,电压暂降治理产品DVR的功能和性能。继续保持与外部合作,在自主研发基础上,通过合作研发,积极推动电能质量领域的产学研合作和新产业(300832)融合。

  6、优化内部管理,强化内部控制和队伍建设

  2024年公司将继续优化内部信息系统建设,不断提高运营效率、强化内部控制体系,提升公司管理水平;持续改进绩效管理制度以及激励机制,吸引高质量人才的同时加强内部培训、转岗调岗和轮岗的管理,做好人力资源盘点和人才梯队策划建设工作。

  (四)不确定性因素

  目前公司不存在影响发展战略、经营计划实现的重大不确定因素。

四、风险因素

  (一)持续到本年度的风险因素

  一、政策风险

  重大风险事项描述: 公司下游行业为电网建设、光伏和风电等新能源、轨道交通以及企业用户等行业,其中,电网建设行业和新能源的发展对公司所在行业影响较大。若未来电网公司建设投资规模减少,光伏、风电等新能源支持政策减少将导致市场对公司产品需求减小,进而影响公司成长。

  应对措施: 公司将持续关注政策变化,密切把握政府的政策动向,并积极根据政策变动和经济环境发展大趋势调整业务发展方向。

  二、经营业绩存在下滑的风险

  重大风险事项描述: 2022年度和2023年度,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9,786.00万元和10,908.66万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

  2,511.62万元和2,451.52万元。2023年度,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增长11.47%,但受政府补助减少等因素影响,公司净利润下降2.39%。公司未来业绩受宏观经济环境、行业政策及发展趋势、自主产品创新能力、产品或服务质量、与主要客户合作稳定性等多种因素影响。如果上述因素出现重大不利变化,而公司自身不能及时调整以应对相关变化,公司经营业绩存在下滑的风险。

  应对措施: 公司将加强市场开拓工作,不断拓展用户侧市场业务,进一步加强销售队伍的建设,加大市场拓展工作的投入,公司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更新迭代工作,以降低经营业绩下滑的风险

  三、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重大风险事项描述:公司目前所处行业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但尚未到激烈的程度,但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未来越来越多的中小型企业将投身本行业。如果未来,公司不能保持在技术研发、产品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核心优势,有可能导致市场份额下降,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

  应对措施:公司将加大在人才、技术、研发及市场方面的投入,将企业的产品技术、市场占有率以及企业规模做大做强,以减少竞争风险。

  四、营业收入季节性波动的风险

  重大风险事项描述:公司的营业收入存在较为明显的季节性波动,上半年实现的收入较少,下半年实现的收入较多,其中,2022年度、2023年度下半年收入占比分别为65.19%、63.22%。 公司在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表现出一定的波动性,公司营业收入存在季节性波动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下游客户主要为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的下属省电网公司及供电局等,客户一般根据产业政策、预算规模等情况在上年末或本年初公告本年度的采购计划,然后进行招标确定供应商,在下半年组织服务提供的较多,因此收入较多在下半年实现。公司始终重视市场拓展工作,将进一步加强销售队伍的建设,加大市场拓展工作的投入,不断开拓新的市场领域,以降低营业收入季节性波动的风险。

  五、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开发及新

  重大风险事项描述:公司主要从事电能质量监测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积极拓展电能质量治理产品市场,公司所处业务领域具有技术更新快、客户需求多样化特点。但技术研发的不确定性有可能会造成研发滞后,产品不能及时满足客户需求,存在着丧失技术领先优势的风险;同时

  领域开拓的风险

  若公司未能顺利研发出自有治理产品或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则可能面临开拓新产品、新领域失败的风险。

  应对措施: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对产品研发进行投入,保持产品技术不断创新。与此同时,公司持续关注电能质量市场动态,投入研发之前进行充分地可研性研究,最大化确保自主产品的市场定位准确、技术领先;针对市场反应较好的原有产品积极做好升级维护。

  六、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的风险

  重大风险事项描述: 公司依赖自身的技术和创新优势不断发展,业务发展需要核心技术人员和高效的营销人员提供专业化服务。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行业对相关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将导致人才资源竞争的不断加剧,公司未来可能面临核心技术人员不足甚至流失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始终重视人才在企业中的价值体现,注重并不断改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从多方面对员工进行激励与关心,公司将努力做好绩效与薪酬体系的管理工作,未来也将进一步完善人才激励政策,以降低人才流失的风险。

  七、原材料供应及价格波动的风险

  重大风险事项描述:公司产品所需的原材料主要为芯片、机箱、屏柜、插件等。报告期内,公司产品的材料成本占营业成的比例较高。如果芯片受贸易政策-等原因导致供货不足、主要原材料市场供应发生变化或者采购单价出现大幅波动,公司的经营成果将会受到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始终严格按照ISO9001质量体系管理的要求对原材料供应商进行管理,未来公司还将进一步强化这方面的管理,并不断开拓渠道,引进更多资质优、技术强的供应商。

  八、税收优惠政策变化的风险

  重大风险事项描述: 公司为高新技术企业,按15%缴纳企业所得税。公司及子公司还享受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税收优惠、销售软件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税收优惠政策。如果国家关于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产品的税收优惠政策发生变化,导致公司不能继续享受上述优惠政策,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的盈利水平。

  应对措施:公司一方面加强技术开发及知识产权的申请与保护,密切关注国家相关政策的变动以便及时应对;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与管理,降本增效,不断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九、毛利率下降的风险

  重大风险事项描述: 2022年度和2023年度,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58.74%和55.47%。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保持在较高水平。若公司不能通过技术创新、进一步开发新产品以扩大应用领域等方式提高竞争力,则公司可能面临毛利率下降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一方面强化内部管理,降本增效,一方面多领域拓展新市场,加大研发、人才方面的投入,以提高竞争力。

  十、实际控制人不当控制的风险

  重大风险事项描述: 实际控制人章晓敏直接持有公司 16.03% 股份,林宇直接持有公司 10.69%股份,金耘岭直接持有公司 10.68%股份。章晓敏、林宇、金耘岭三人签署了一致行动协议, 三人合计直接持有公司37.39%股份,并通过灿能咨询间接控制公司16.18%股份。三人合计控制公司 53.57%股份,为公司实际控制人。章晓敏、林宇、金耘岭可能通过行使投票权或任何其他方式对本公司经营决策、人事等方面进行控制,并有可能发生利用控制权作出对自己有利,但有损其他股东或本公司利益的行为。公司存在不当控制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严格贯彻执行《公司章程》、“三会”议事规则等公司治理制度,以制度规范实际 控制人的决策行为。报告期内,公司按照相关制度召集、召开 “三会”,依法规范决策,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建立包括电子邮件、电话等良好的沟通渠道接受投资者咨询,防止实际控制人对公司和其他股东的权益进行侵害。

  本期重大风险是否发生重大变化:

  本期重大风险未发生重大变化。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太阳能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