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股市直击 - 正文

恒为科技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原标题:恒为科技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恒为科技(603496)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公司管理层与员工同心协力,在较为困难的行业和经济环境中保持公司固有业务的竞争力和平稳发展,同时积极踏入新的智算行业,拥抱未来产业发展。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71亿元,净利润0.79亿元,整体业绩在稳定中保持了增长的势头。

  报告期内,公司网络可视化业务收入3.76亿元,同比下降9.1%。本年度公司中标中国移动(600941)2023-2024年度汇聚分流设备新建部分集中采购项目,中标份额逐年提升,伴随5G时代运营商网络可视化项目持续深入推进,同时得益于公司在政府行业多年深耕积累带来的相关订单落地与执行,公司在行业的竞争优势进一步显现,总体市场订单情况良好。虽因部分项目尚未在2023年度达到收入确认节点,网络可视化营业收入小幅下滑,但对2024年营收增长保持乐观。定制化项目收入占比提升进一步优化了网络可视化收入结构,同时也使得该业务整体毛利率相对上一年度有所增加,盈利能力得以提高。未来,公司作为行业的领先企业将继续保持较高的研发投入,巩固公司的行业地位,拥抱行业快速发展。

  智能系统平台业务收入3.92亿元,同比增长13.39%。主要受益于与市场客户的合作进一步加强、供应链形势企稳以及公司位于浙江嘉善的智能制造及服务基地的启用,公司智能计算和智能网络相关业务收入实现稳定增长。报告期内,智能系统平台中高毛利率产品占比有所提升,该业务整体毛利率较去年小幅上升。随着国家对国产信息化和信创产业的持续推动,以及在新质生产力下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加大,相关市场的发展潜力将进一步释放,公司智能系统平台的市场空间及盈利能力将持续提升,加快形成公司的盈利增长支柱。

  过去一年,智算科技和AI大模型的风起云涌,以及国家推动新质生产力、规划数字经济的新一轮发展,使得公司传统网络可视化业务和新的智算业务,都面临大发展的历史机遇。2024年新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推动数据开发开放和流通使用、以及适度超前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公司网络可视化业务作为网络数据的“源头”,可以对海量数据(603138)进行采集和预处理、预标注,是数据要素和人工智能产业的重要环节。公司传统网络可视化产品与AI大模型、隐私计算等技术的结合,将为各行业的“人工智能+”和数据要素市场创造价值,打造数字生产力。

  另一方面,智算算力是支撑人工智能应用和产业发展的基础。行业预计,我国基础算力占算力的比重将由2016年的95%下降至2030年的13%左右,而智能算力占算力的比重将由2016年的3%跃升至2030年的85%以上。面临这样的趋势,公司将基于自身积累的智算可视化系统、国产算力的模型代训能力等,开展智算中心及智算集群的方案交付、技术支持和第三方运维业务,在智算算力高速发展的市场机会中实现自身新的价值。

  (一)产品和技术研发

  作为一家以技术为本的高科技企业,公司一直将优秀的研发能力作为公司核心竞争力之一,以“技术创新”为导向,持续加大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及时开发出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巩固公司在行业中的技术领先优势,并积极做好新技术的长远规划和积累工作。2023年公司投入研发资金1.41亿元,占当年销售收入的18.23%。

  在网络可视化方向,公司不断积极投入技术升级改造,拓展产品功能,覆盖更多的应用场景和市场需求,提升产品竞争力,持续用技术创新打造和巩固领先优势,增加竞争壁垒。本年度,公司继续重点推进网络可视化产品与技术的国产化进程,采用国产化芯片对产品进行重新开发,完成了从盒式设备到正交插卡式设备等多款产品的国产化升级改造,以及部分产品的欧拉操作系统适配等,以较快的步伐提升国产化率,降低供应链因素带来的安全风险;并面向专有应用场景打造了数据质量管理、流表提取和数据标签设备、语音汇聚分流设备、流量筛选设备等多款特色产品开发;同时,实现了网络可视化自动化巡检运维、自动化信令质量监测及问题定位分析、集群功能支持控制中心的冗余灾备等多个软件系统的积累,为公司在网络可视化各相关市场领域的持续开拓进一步夯实基础。

  在智能系统平台方向,公司继续坚持国产自主技术路线,基于鲲鹏、飞腾、兆芯、盛科等主流国产自主芯片,构建国产自主技术底座。本年度公司面向行业信创领域,在原有产品基础上持续推出更新升级的信创工控平台、信创服务器、信创网络设备、信创网安平台等产品;在智能运维领域,面向光伏运维领域,开发了第二代轻量化和小型化光伏清扫巡检机器人,以及能源可视化综合管理平台的新版本迭代。通过产品和解决方案的不断积累与加强,不断拓展公司的产品宽度和行业深度,为公司开辟了新的成长空间。

  同时,公司积极拥抱AI技术与产业的爆发趋势,依靠公司自身技术优势,重点投入了智算可视化系统的研发,对于智算中心或智算集群,从CPU、GPU等计算资源,到网络交换、存储等各个系统节点,进行全面地实时数据采集和处理,并综合计算和网络处理、调优技术,帮助用户实时掌握其智算系统的计算资源及网络传输和数据存储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时定位和显示大模型训练瓶颈、系统潜在问题和故障原因,提高智算系统的计算、网络、存储等资源的效用,减少故障时间,提升算力集群运行效率,保障和提高算力投资收益。

  公司注重自主研发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及时申请专利、软件著作权和商标。截至2023年底,公司合计拥有软件著作权160项,专利48项(其中发明专利40项),分别比上一年度增加31%和45%。

  (二)销售和市场拓展

  2023年网络可视化业务市场情况良好,运营商和政府行业增长趋势明显。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网络可视化基础架构供应商,主要解决方案和产品继续保持竞争优势,本年度公司中标中国移动2023-2024年度汇聚分流设备新建部分集中采购项目,中标份额逐年提升;同时,成功进入中国电信(601728)的网络可视化集采示范项目,保持公司在运营商汇聚分流应用方案上的核心厂商地位,扩大在运营商市场的领先优势。同时,公司的网络可视化基础架构产品在数据分析和还原处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演进和升级,推出更适用业务系统的策略执行模块,向市场投放面向最终用户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巩固了公司市场和产品的领先性。公司在金融行业取得持续进展,深化与包括国有银行、商业银行和地方城商行之间的合作,强化品牌形象和口碑,同时延展到电力能源等其他行业。

  2023年智能系统平台业务在国产信息化和信创市场进一步深化落地背景下,促进公司相关产品销售,实现营业收入增长。公司加大力度投入细分行业的信创应用落地,其中,在轨道交通、电力等工业领域正式进入头部企业合作的同时,巩固公司在信息安全领域的优势,加大与客户市场合作,继续扩大销售规模。同时,公司积极参加信息技术创新联盟主导的产业联盟、国产化生态圈,在国产自主信息化领域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和形象,创新能力获得市场普遍认可。

  2023年初受ChatGPT等大模型AI的影响,智算算力需求爆发式增长,但国内智算中心项目出现了投资方多、供应链不稳定、到货后算力集群调测运维缺乏专业团队等情况。公司率先提出“智算可视化”概念针对算力集群的调测运维及优化问题,以及“异构智算方案”针对智算领域的控制供应链风险和国产化演进要求,产品和方案理念普遍获得认可,得到了包括华为昇腾、昆仑芯、沐曦在内的多家GPU原厂的支持,并开始建立互为生态的合作伙伴关系。

  本年度,公司与多家算力投资方合作,推进智算算力中心建设。公司的模式是向算力投资方提供一揽子的智算中心从系统方案设计、集成交付服务,到建设后的长期运维、运营服务,并链接AI场景方的算力需求。2023年9月,公司首次签署智算中心战略合作协议,将与华为等合作方共同在深圳前海建设人工智能算力中心,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AI算力资源供给、算力调度、训练验证及适配等专业服务。同时,公司也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地拓展智算合作项目,与多家算力投资方、数据中心、算力运营商,以及多地政府接洽合作、规划推动适合不同投资主体和投资结构、地方资源禀赋和产业政策的智算中心,共同推进生态合作与业务落地。

  市场推广活动方面,公司通过在重要市场与行业活动的参与和参展,与技术同行交流,进一步巩固与合作伙伴的关系,展现公司在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扩大公司在行业的影响力。本年度,公司参加飞腾各地的嵌入式赋能培训巡展、新型工业化创新应用研讨会、信创制造论坛,再到世界智能大会、华为全联接大会、怀柔论坛、RT-Thread开发大会等行业盛会,同时,公司参加在新加坡举办的ISSWordAsia2023等国际性活动,与业界精英共同探讨技术前沿和产业发展方向。

  本年度公司继续加强销售队伍和梯队建设,打造面向行业的销售团队,提升售前服务能力完善销售体系建设。基本建成全国各省营销服务网点覆盖,加快响应速度,重点项目安排专人驻守,进一步提升售后服务质量,提升用户满意度和品牌忠诚度。

  (三)质量管理

  公司运用了科学严谨的管理手段,建立以市场需求、产品研发、供应商管理、订单交付为主轴的全员质量管理模式,精心打造以研发质量、交付质量、服务质量为核心的立体式质量管理体系,为公司高质量产品和服务提供保障。2023年,公司完成嘉善智能制造工厂的符合性验收和QPA稽核,顺利启用新工厂投入运行。公司内部持续优化体系流程,加强研发项目质量管理,优化产品、物料、作业等流程,在质量管理建设上持续精进。截止本报告期,公司已取得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ISO45001职业健康管理体系、ISO20000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O27001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等证书。

  (四)人力资源管理

  公司坚信“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管理理念,通过引进优秀人才、培养现有人才、优化人力配置等方式,持续提升员工职业化、专业化素质,促进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积极鼓励并支持每位员工在公司发展中匹配合适的岗位,实现自我职业价值,在时代不断变化的情形下,能够与公司同步发展、共克难关,实现员工和公司的双赢。

  公司打造全面、多元化的职业发展生态系统,支持每位员工的个人成长,帮助员工实现职业目标。公司设计了包括技术、专业和管理三大类的职业发展路径。通过定期的职业规划讨论、能力评估和个性化培训计划,确保员工能够根据自身兴趣和职业愿景,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通道。通过明确的任职资格定义、全面的人才盘点、针对性的发展计划以及系统的培训项目,形成了一个关键岗位和人员的职业生涯全周期的人才培养体系。

  2023年,面对经济发展的挑战,公司稳定就业,通过积极不断拓展业务方向、提升员工技能等方式实现人员稳定,勇于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吸纳招聘更多人才。截至2023年12月31日,我司各类人员合计用工人数585人,其中研发人员312人,占比为53%。

  公司继续以价值创造为引导,依据员工岗位情况,通过不同的绩效管理工具,在不同阶段、以过程化管理的模式,实现绩效目标引导的作用。秉持“鼓励每个人成长并给予回报”的理念,激发并保留核心人才与公司共同成长。同时将及时激励,荣誉鼓舞相结合,加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五)对外投资

  公司秉承聚焦主业、内生与外延发展并举的策略,开展对外投资活动。

  2023年10月,公司在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区设立全资子公司深圳海上智云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人民币,便于公司开展粤港澳大湾区智算领域的相关业务和上下游产业合作,符合公司新业务布局需要和长期发展目标。2023年10月,公司出资成立北京智照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3,000万元人民币,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恒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认缴注册资本1,530万元,持有51%股权,拟开展AI垂直领域相关业务。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网络可视化行业情况

  网络可视化行业在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从早期主要出于运维目的对网络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发展到利用网络可视化技术对业务进一步进行控制和管理。而近几年则已经逐渐步入了向业务智能发展的阶段,在这一阶段,网络可视化系统开始利用整个ICT领域内出现的新技术,例如大数据技术、SDN等,智能地识别网络流量情况和信息内容,动态地对网络业务进行定制和调整,支持不同的计费模式和个性化的业务流程。同时,利用网络可视化技术,可以进一步对网络流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提取有价值的商业信息,例如分析用户特征、用户行为及其背后的真实意图和需求、网络舆论热点和传播等,并与广告、电商、位置服务、内容服务等各种商业形态实现更为精准的对接,从而创造更高的商业价值,使得网络可视化的应用不断扩大和丰富。

  网络可视化行业下游主要分布在运营商领域和政府领域,以及中大型企业IT领域。目前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不存在明显的周期性,但存在一定的季节性特征。受下游最终用户项目规划安排等因素的影响,采购旺季相对集中在每年第四季度的情形较为常见。

  公司是国内最早进入网络可视化领域的厂商之一,是国内此领域中技术概念与产品的创新者和推动者,产品技术与市场份额都较为领先;并且作为独立的基础产品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合作范围广泛,市场影响力大,综合竞争力具有优势。

  2.智能系统行业情况

  当前信息技术正在步入一个智能系统的时代。随着智能手机、平板和其他移动计算终端的激增,一个计算技术的新时代正在开启,人与人、人与信息世界将日趋无缝联接。紧接着到来的是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乃至物理世界与信息世界的全面和无缝的联接,智能系统将无处不在,驱动着难以估量的价值和应用的产生,无时无刻不影响和参与着世界的运转。

  根据国际权威研究机构IDC的定义,智能系统是指运行高级操作系统的、具备安全性和可管理性的电子信息系统,并可以自主地完成以下功能:连接互联网、执行本地或基于云的应用、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

  智能系统包含以下特点:

  在一个系统内集成一个、多个或多种可编程单元;

  微处理器核心至少是32位架构,可以支持高级操作系统(如Linux、Android等);

  可运行本地或云端应用,具备互联网访问能力,以及对系统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的能力。

  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高性能微处理器等技术的发展,嵌入式系统设备所具备的计算能力快速增强,同时在迅速地实现互联互通。当数量巨大的计算设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连接至互联网和云中,之前功能单一且孤立的嵌入式系统开始向全新的智能系统转变。

  相比传统的嵌入式系统而言,智能系统集成了更高端的硬件和软件技术,加入了互联网的访问能力,具备更高的“智能”,可自主完成更多高级工作的运行,因此大大扩展了应用的空间。智能系统可以认为是嵌入式系统的一个全新的进化阶段,这种进化将使得数据和信息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进行流通、融合、凝聚、提炼,并与物理实体世界紧密结合,创造出超越想象的新价值和新应用,给各传统行业带来全新的运作范式,同时也给信息产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智能系统引入了人工智能、智能计算、网络控制、机器学习、大数据处理等先进技术,推动实现电力、水利、交通、物流等城市公共事业和工业过程的智能化。智能系统的典型应用领域有通信设施、工业自动化、视频监控、能源、交通运输、数字标牌、零售终端(POS)、信息服务点等。这些领域智能系统的应用都将获得可观的增长。

  智能系统应用极其广泛,遍及各行各业。正是因为应用领域如此广泛、无法以少数几种技术架构或系统标准来满足所有应用领域的需求,智能系统在发展历史中,逐步形成了非常复杂和多样化的技术架构与标准。再加上产品经常需要满足用户各不相同的定制化需求,这就造成了智能系统领域是一个专业化程度很高、分工很细的市场。整个智能系统市场被划分成很多细分的利基市场(nichemarket),因此创新驱动力比较强的中小型科技企业,往往能够在智能系统领域成为细分市场的领导者。

  同时工业领域通常对电子信息系统有着天然的特殊要求,例如可靠性、鲁棒性、专用化、安全性、低功耗,小型化等,这些需求都非常适合应用智能系统来满足。因此工业领域是智能系统的重要应用方向。伴随着工业领域逐步实现自动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智能系统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应用场景和市场空间。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信息安全问题,已经将之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其中国产信息化是信息安全的一大主题。公司大力投入国产信息化信息系统领域的技术与产品开发,基于国产龙芯、兆芯、飞腾等CPU处理器,国产盛科网络交换芯片等技术,积累了一系列全国产信息化产品和技术平台,为推动智能系统领域的国产信息化和信息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智能系统整体没有明显的周期性和季节性,但会受社会整体经济景气度的影响。行业中定位于为某一下游行业服务的企业,则受具体下游行业的周期性和季节性影响。

  公司是最早开发并推广高性能网络处理与嵌入式多核计算等高端智能系统平台的厂商之一,也是国内最早开始大力投入研发国产信息化智能系统平台的厂商之一,在相关细分领域内技术水平与市场份额都较为领先,具备较完整的技术体系和技术储备,有较强的综合竞争优势。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一)主要业务

  公司一直从事智能系统解决方案的研发、销售与服务,是国内优秀的网络可视化和智能系统平台提供商,以及算网解决方案和运维科技的提供商,致力于为运营商网络、信息安全、国产信息化、工业互联网和智算中心等领域提供业界先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主要为网络可视化业务和智能系统平台业务。其中网络可视化是一类面向网络应用领域的细分智能系统,而智能系统平台指的是为智能系统应用提供硬件及软件平台解决方案的行业,目前以信创领域为主。

  1.网络可视化业务

  网络可视化是指以网络流量的采集和深度检测分析为基本手段,综合各种网络处理与信息处理技术,对网络的物理链路、逻辑拓扑、协议标准、运行质量、流量内容、用户信息等进行监测、识别、统计、展现和管控,将网络数据以客户和应用所需要的方式展示,帮助用户精准掌握网络运行情况,以及其中蕴含的有价值信息;同时结合大数据分析与挖掘、多维度数据关联分析、流量控制和管理等手段,实现网络管理、信息安全与商业智能的一类应用系统。网络可视化系统连接网络,并实时采集大量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是一种网络领域的智能系统,并为其它智能系统提供本地或云端数据接口。

  公司的网络可视化产品,主要部署在运营商宽带骨干网、移动网、IDC出口、以及企业和行业内部网络等不同场景,在其主要网络节点通过多种物理链路信号采集技术,进行全流量数据采集,对获取的大规模流量数据进行多维度、多方式的处理分析和信息挖掘,为各类网络可视化应用,包括网络优化与运维、信息安全、大数据运营等,提供精炼的、用户可定义的、满足应用和业务需求、并且易于使用和处理的数据和信息,以及相应的网络管理、优化和控制手段,同时也为这些网络可视化应用提供软件和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2023年,公司中标中国移动2023-2024年度汇聚分流设备新建部分集中采购项目,中标份额逐年提升,伴随5G时代运营商网络可视化项目持续深入推进,同时得益于公司在政府行业的多年深耕和积累带来的相关订单落地与执行,公司在行业的竞争优势进一步显现,总体市场情况良好。未来,公司作为行业的领先企业将继续保持较高的研发投入,巩固公司的行业地位,拥抱行业快速发展。

  2.智能系统平台业务

  智能系统是指为特定功能或用途(如通信、控制、数据处理分析等)而设计的软硬件结合的信息化系统,广泛应用于从通信设备、计算设备、工业设备、消费电子等绝大多数的现代电子信息系统中。相比传统的嵌入式系统而言,智能系统集成了更高端的硬件和软件技术,具备联网和数据处理的能力,具有更高的“智能”,可自主完成更多高级工作的运行,因此应用空间更为广阔。

  公司的智能系统平台业务,聚焦于为客户提供“国产化和智能化结合”的软硬件平台解决方案,提供包括面向专用领域的基于ATCA、VPX、CPCI、COM-E等行业标准的、或客户定制化的智能系统平台产品,以及各类通用领域的信息化平台产品,为无线网络、信息安全、通信设备、工业互联网、云计算与数据中心、智算中心以及各类信息化领域提供可集成、可二次开发的系统平台或解决方案。

  近年来,公司在智能系统平台领域确立了以国产信息化为核心的发展战略,以公司原有的技术积累为基础,大力投入国产信息化相关的硬件、基础软件以及系统级产品与解决方案的开发,与飞腾、兆芯、鲲鹏、盛科等国产芯片厂商建立深度合作伙伴关系,开发出一系列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全国产信息化产品和技术平台,覆盖了计算、网络、存储、安全等IT基础设施和各类智能系统领域的市场需求,并且与相关领域的行业厂商、渠道合作伙伴紧密合作,共同进行市场推广,已经逐渐建立了市场口碑和行业影响力。

  在国产信息化领域,公司在自身技术投入基础上,还与产业链上下游伙伴,如操作系统、BIOS、安全固件等厂商密切合作,共同打造国产信息化系统平台,为各行各业应用需求提供系统级完整解决方案。

  2023年,受益于与市场客户的合作进一步加强、供应链形势企稳以及公司位于浙江嘉善的智能制造及服务基地的启用,公司智能计算和智能网络相关业务收入实现稳定增长。随着国家对国产信息化和信创产业的持续推动,以及在新质生产力下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加大,相关市场的发展潜力将进一步释放,公司智能系统平台的市场空间及盈利能力将持续提升,将持续打造和形成公司的盈利增长支柱。

  (二)经营模式

  公司的商业模式以销售产品和解决方案为主,主要销售的产品形态为软硬件一体的设备,以及相关的软件系统和系统集成。

  公司始终坚持以自主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和市场拓展为重心的经营模式,并通过制造能力的建设与提升,积极打造全供应链交付能力。在研发方面,坚持市场导向和技术引领的双驱动模式,加强产品研发,提升产品和解决方案竞争力。在销售方面,国内销售主要采取向客户直接销售的模式,海外销售通过外贸公司实现出口,公司加大销售渠道建设,加强与客户的联系与合作,保持行业市场领先优势。在生产方面,公司采用自有产线与外协加工相结合模式,以产品品质以及交付响应能力为优先,结合强有力的成本管控体系,根据产能和需求情况动态调整产线选择,并通过控制工艺标准、制定操作流程、质量工程师驻厂、以及控制最终检验环节等方式保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三)主要业绩驱动因素

  1.网络可视化业务

  (1)网络技术与基础设施的持续演进发展,带来网络流量与应用场景的持续增长和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

  网络可视化的市场规模与网络流量增长、应用场景增加、设备更新换代等因素具有非常直接的关联性。即将到来的5G移动网建设大潮,将为整个信息技术产业带来巨大的变革。由于5G网络从系统架构、协议信令、技术特性等各方面都进行了全面的更新,将为网络可视化行业带来全新的要求,启动一轮全面的升级换代过程。同时,随着5G应用在各行各业落地和深化发展,网络流量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并且网络可视化的应用场景将极大拓展。5G的四个主要的应用场景:连续广覆盖、热点高容量、低功耗大连接和低时延高可靠,都有各自技术特性和需求,在网络优化与运维、网络和信息安全、大数据应用等领域都对网络可视化技术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从而为之提供了施展身手的广阔舞台。同时,用户面下沉到边缘侧是5G系统架构的新变化,结合边缘计算的发展,将带来边缘侧网络可视化的新增部署场景。

  与此同时,工业互联网以及物联网产业在5G、云计算、大数据、边缘计算等技术的推动下,正在处于快速的发展通道中。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以及智慧城市与智慧安防等各类智慧物联网应用,都具备泛在、链接数巨大、部署环境多变、协议标准繁多等特点,造成网络规模和复杂性急剧增加,同时还大量涉及信息安全、经济发展、社会公共利益和个人重要数据的运营管理,因此对网络的管理和安全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从而为网络可视化技术带来更多的应用场景和市场空间。

  (2)国家对信息安全的重视和数据要素的重要性凸显

  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信息成为国家重要战略资源,信息安全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对于维护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和文化等方面的安全极为重要。近年来的国际形势日趋严峻,国际环境异常复杂,进一步促使国家加强对信息安全的重视。由于政府领域对信息安全的要求极高,其需求释放将成为拉动信息安全行业高速增长的主力军,相关领域项目机会将持续增加。同时,频发的网络安全威胁事件以及日益增多的网络和信息手段犯罪造成的社会和经济损失快速增加,也将促使国家快速推动信息安全行业的发展。

  同时,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成为整个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并渗透到人类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在消费购物、旅游出行、文娱教育等生活领域,还是生产、贸易、物流、金融等经济领域,社交、舆论、民生、政务、医疗等社会领域,互联网日益成为不可或缺的手段和媒介。而5G和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继续深化这种趋势。这使得越来越多的数据和信息在互联网中沉淀,网络流量中蕴含的数据价值在不断地增加,伴随着大数据应用和技术的迅猛发展,各行各业已经深刻意识到网络大数据的价值和重要性,网络数据的采集和应用需求持续增强。尤其是近年来国家进一步重视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将其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决定性手段,以应对未来可能的各类社会公共危机、大型突发事件和社会管理难题。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的价值越来越重要,成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四大生产要素之后的第五大生产要素。202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明确将数据列为生产要素之一。2022年12月国务院发布的“数据二十条”政策举措,从制度层面规定了数据确权、数据流通、数据治理等关键环节,初步搭建了我国数据基础制度的“四梁八柱”。“数据二十条”的出台,将充分发挥中国海量数据规模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要素,数据要素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越来越关键的作用。

  网络可视化系统从网络流量中采集挖掘海量的有价值数据和信息,是数据要素资产的重要来源,结合隐私计算等技术手段,将成为数据要素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因此整个行业将极大地受益于数据要素相关产业的发展潮流。

  (3)网络可视化可成为实现AIGC监管的重要手段

  随着AIGC的爆发式发展,它给社会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不法分子可能利用AIGC技术制造更加逼真的诈骗手段,例如伪造语音、图像或视频,从而更容易骗取人们的信任和财产。AIGC生成内容可能被用于制作虚假信息、谣言等,扰乱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稳定。此外,AIGC技术的广泛应用可能引发数据安全和隐私问题,黑客可能利用该技术攻击系统,获取个人敏感信息。而且,AIGC生成的内容可能存在版权纠纷,影响原创作品的权益。

  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公布,要求在促进创新和依法治理相结合的原则下,采取有效措施鼓励生成式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实行包容审慎和分类分级监管,明确了提供和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总体要求。提出了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具体措施,明确了训练数据处理活动和数据标注等要求。规定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规范,明确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提供者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范未成年人用户过度依赖或者沉迷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按照《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对图片、视频等生成内容进行标识,发现违法内容应当及时采取处置措施等。此外,还规定了安全评估、算法备案、投诉举报等制度,明确了法律责任。

  AIGC监管是面向长期的网络空间治理的重要话题,公司将充分发挥现有网络可视化技术的领先优势,以及在智算行业发展中的产业合作及先发优势,积极参与相关标准和技术的探讨,助力AIGC行业健康安全发展。

  2.智能系统平台业务

  公司近年来在智能系统平台业务方向,重点投入国产信息化领域,以下因素将给公司智能系统平台业务带来强大的驱动力:

  (1)国产信息化成为市场趋势,产业链上下游快速发展并走向成熟

  国产信息化技术是近年来党政办公和各行各业信息化、数字化发展的基础技术保障,也是市场热点和重要趋势,呈现出爆发性增长的态势。在此趋势下,国产化生态逐渐成熟:核心芯片领域,已经涌现出飞腾、盛科、龙芯、兆芯、鲲鹏、海光等一大批国产厂商,整机、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应用软件等各环节也在快速发展。经过多年来产业链上下游的共同推进和打磨,国产信息化产业已经具备规模化应用的基本条件。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党政、电力、能源、金融、交通、教育等领域的单位,率先依托国产信息化的信息化平台产品,在政务、办公、生产、管理、教育、培训等方面,投入基于国产信息化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

  (2)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以及行业智能化趋势推动智能系统行业发展

  物联网、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应用场景,带来了泛在计算、泛在智能的巨大需求。智能系统平台具备专用化、高安全性、低功耗、小型化、环境适应性强的特点,使得它成为实现这种需求的主要技术手段。尤其在能源、轨道交通、电力等国家关键行业,智能系统本身就存在非常广阔的应用场景,在工业互联网化、智能化的趋势下,结合这些行业自身具备的强烈国产信息化需求,公司的智能系统平台业务将迎来很大的发展空间。

  (3)新基建、碳中和、信息安全等趋势都将刺激智能系统的发展

  包括智慧运维、智慧场馆在内的各类智慧系统将成为新基建的重点,同时碳中和和信息安全等趋势,在线教育、远程办公、远程会议等系统和应用需求大规模增长,也都促使各行业进行更高效更智能更安全的信息化数字化升级。可广泛应用于这类领域的智能系统平台产品将迎来持续快速发展的机遇。

  (4)AI技术的爆发式进步将极大推动算力需求,为智能系统平台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算力、算法、数据作为人工智能的三要素,在数字经济发展、产业智能化升级的进程中发挥巨大作用,数据可以看作生产资料,算力则是新型生产力,算力水平决定数据处理能力的强弱。在AI模型训练和推理运算过程中需要强大的算力支撑,随着训练强度和运算复杂程度、算力精度要求的提高,对算力规模的要求迅速增加。在AI快速发展的时代,算力将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和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公司智能系统平台业务中的智能计算板块,为行业智能化和AI应用提供给平台硬件支撑,将受益于算力需求的增长。

  (四)公司所处的市场竞争环境及行业

  目前在网络可视化领域,公司主要竞争对手有光迅科技(002281)、百卓网络、恒扬数据等。在该领域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公司属于头部企业,是国内较早从事网络可视化行业的厂商,近二十年的产品和技术积累为公司形成了全系列的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是国内网络可视化领域技术创新引导者。公司在宽带骨干网和移动网基础架构、网络处理、协议识别、应用还原、数据采集分流和分析等技术领域有着深厚的积累,多年来引领整个行业接受专用协转、专用分流器、分流器虚拟化、应用加速、流处理、深浅串联等概念和技术。目前公司的产品覆盖了从网络可视化前端数据采集、汇聚分流、预处理,到后端还原解析、数据存储、业务应用和大数据分析等完整环节,解决方案覆盖了宽带接入网、骨干网、移动核心网、IDC、行业专网等多种部署场合,以及网优运维、安全管控、日志留存、大数据运营等多种应用场景,可以根据客户和市场需求,对产品组件进行灵活优化组合,为客户提供最适合应用需求、性价比最优的系统级解决方案。

  近年来,公司为适应网络基础设施的升级演进和未来发展,积极投入面向5G移动网的网络可视化系统的早期研发,并对公司的网络可视化产品和解决方案在系统容量、接入端口适应性、最大处理能力、处理平台的灵活性和多样性等方面加强产品优势,并在后端协议还原解析、业务应用系统、大数据分析等方面加大投入,覆盖更多的协议和应用场景,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解决方案。同时大力投入国产信息化产品的研发,在网络、计算和存储等领域提供完整的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充分展现了公司在该领域的竞争优势。

  而在智能系统平台领域,市场较为分散,公司竞争对手在不同细分领域有所不同,主要包括研华、凌华等。相较而言,公司在技术积累和产品布局方面具备优势。

  公司具备优秀的技术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恒为科技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技术创新,不断加大研发力度,为客户提供新产品,满足客户需求。在嵌入式计算/智能系统平台产品线上,公司具有很强的产品设计能力,掌握了包括硬件设计、高速信号仿真和设计、散热设计、机械结构设计、FPGA设计、DSP设计、底层软件设计、ATCA系统、交换芯片、网络处理器和相关软件开发等多领域的完整开发能力,具备从低端到高端全系列产品的设计能力。近年来公司在嵌入式计算/智能系统平台的发展重心放在了国产信息化领域,在该领域率先进行了前瞻性布局和大力投入,使得公司在国产信息化硬件、软件和系统级技术能力上均达到了业内领先水平,形成了完整和全面的技术平台积累,目前已经覆盖主要国产化技术路线,包括飞腾、龙芯、兆芯、盛科等;在底层驱动、操作系统适配、健康管理软件等平台使能技术方面,适配市面主流操作系统:麒麟,统信OS,CentOS,适配主流引导程序:uboot、UEFI、BIOS(昆仑、百敖),并积累了完整的健康管理软件体系:BMC、IPMC、ShMC等。是市场上少有的同时在嵌入式以及通用信息化领域全面布局的企业,并与主要的国产芯片厂商形成了深度合作的伙伴关系。

  产品层面,公司在多领域全面布局,横跨计算、网络、安全、存储等通用信息化领域,以及嵌入式领域,核心技术和产品积累共用,形成合力与协同。目前已形成丰富的产品线,满足多场景需求,包括:各类机架式服务器、高密度服务器、加固服务器等,各类工业标准技术平台:ATCA、CPCI、VPX、COM-E,国产交换机平台,二三层网络协议栈软件、国产网安处理平台、国产数据库一体机、国产信息化AI一体机等等多种形态的产品,产品线和解决方案构成完整。近年来,公司持续投入国产信息化服务器、网络交换平台、加固计算机系统、安全处理平台、AI加速计算平台等重要产品的研发,为未来业务扩展和收入增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稳定专业的核心团队

  公司的核心团队成员多数为长期在通信设备行业内从事管理、研发、生产和市场开拓的资深人士,专业结构合理,从业经验丰富。在高层次专业人才流动频繁的大环境下,公司的核心团队保持了高度的稳定性,多年来与公司共同成长,建立起对公司深厚的感情。稳定胜任的核心领导团队是公司形成、保持和积累竞争优势的基础。

  2.领先的技术能力和优秀创新能力

  公司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技术创新,不断加大研发力度,为客户提供新产品,满足客户需求。在网络可视化基础架构产品线上,公司是国内网络可视化领域技术创新引导者,在宽带骨干网和移动网基础架构、网络处理、协议识别、应用还原、数据采集分流和分析等技术领域有着深厚的积累,多年来引导整个市场接受专用协转、专用分流器、分流器虚拟化、应用加速、流处理、深浅串联等概念或技术。在智能系统平台产品线上,公司具有很强的产品设计能力,掌握了包括硬件设计、高速信号仿真和设计、散热设计、机械结构设计、FPGA设计、DSP设计、底层软件设计、ATCA系统、交换芯片、网络处理器和相关软件开发等多领域的完整开发能力,具备从低端到高端全系列产品的设计能力。近年来在国产信息化领域的前瞻性布局和大力投入,使得公司在国产信息化硬件、软件和系统级技术能力上均达到了领先水平。

  3.完善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公司是国内较早从事网络可视化行业的厂商,十多年的产品和技术积累为公司形成了全系列的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目前公司的产品覆盖了从网络可视化前端数据采集、汇聚分流、预处理,到后端还原解析、数据存储、业务应用和大数据分析等完整环节,解决方案覆盖了宽带接入网、骨干网、移动核心网、IDC、行业专网等多种部署场合,以及网优运维、安全管控、日志留存、大数据运营等多种应用场景,可以根据客户和市场需求,对产品组件进行灵活优化组合,为客户提供最适合应用需求、性价比最优的系统级解决方案。

  4.卓越的支持服务能力

  公司在上海、北京、深圳、武汉等多地建立技术支持和服务团队,配备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为客户提供电话、网络和现场的一线技术支持和快速响应。同时,公司的研发团队提供后台技术支撑和专家级的服务能力。多年来在运营商和政府的各种项目测试和上线任务中,持续获得客户好评和最终用户的满意及认可。公司建立了完善的服务等级规范和制度(SLA,ServiceLeveAgreement),坚守对客户的服务承诺,以高品质的服务赢得市场口碑。

  5.完善的供应链管控能力

  公司进入网络可视化和智能系统等相关市场较早,因产品多运用在运营商和政府部门的核心机房,对产品的质量等级要求极高。公司原材料以自行采购为主,生产方面逐步采用自有产线与委外加工相结合模式,建立和持续优化供应链管控能力,为恒为科技向客户提供高性价比产品提供了保障,同时得到了包括新华三在内的多家大型客户的供应商认证,使得公司积累了很好的产品形象和口碑。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2023年,公司主营业务构成未发生重大变化,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71亿元,同比增长0.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79亿元,同比增长3.3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3.54亿元,同比增长6.95%。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网络可视化行业

  网络可视化行业从诞生开始,近十几年的发展趋势一直保持良好,网络可视化技术不断向纵深发展,在下游不断创造出新的网络可视化应用,同时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结合将越来越紧密,带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从整个产业环境来看,这些因素将对网络可视化行业产生积极的影响:

  1)信息基础设施不断提升互联网用户规模持续发展

  我国通信业基础设施能力不断提升。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2023年通信业统计公报》,截至2023年底,全国移动通信基站总数达1,162万个,其中5G基站为337.7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9.1%,占比较上年末提升7.8个百分点;5G基站占移动电话基站数已近三分之一,平均每万人拥有5G基站24个,较上年末提高7.6个。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业务快速发展,2023年共完成业务收入3564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在电信业务收入中占比由上年的19.4%提升至21.2%,拉动电信业务收入增长3.6个百分点。其中,云计算、大数据业务收入比上年均增长37.5%,物联网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20.3%。同时,国家东数西算战略得到积极落实,全国性算力网络布局持续完善。截至2023年底,三家基础电信企业为公众提供的数据中心机架数达97万架,比上年末净增15.2万架,净增量是上年的近两倍,可对外提供的公共基础算力规模超26EFops(每秒万亿亿次浮点运算)。适应跨网络算力调度、承载需求多样化等发展趋势,加强算力、能力、运力等协同提升,打造算力网络一体化与云网融合的全光底座;协同部署通用算力与智算算力,启动超大规模智算中心建设,不断优化算力供给结构;围绕国家算力枢纽、数据中心集群布局新建约130条干线光缆,启动400G全光省际骨干网建设,实现云、算力网络的高效互通。

  2)运营商积极推动网络基础架构升级

  近年来,三大运营商相继推出了面向未来的网络重构计划。中国移动推出了NovoNet计划,希望推动传统的通信网络从现有的“以语音和数据为核心”,逐渐转型以“内容和流量为核心”的未来网络。中国电信则发布了CTNet2025网络发展白皮书,面向未来的2025年,通过业务生态化、网络智能化和运营智慧化实现网络重构,并把运营智慧化作为中国电信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中国联通则将工作重点放在了5G、IoT和产业互联网3方面。面向未来网络和网络重构,中国联通将通过SDN/NFV等新技术面向IDC客户、BAT互联网企业以及智能制造企业推出产业互联网业务。

  2020年3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加快5G发展专题会,研究部署加快5G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三大运营商、中国铁塔、中国广电领导层参加会议。会议上提出:一要加快5G网络建设步伐。二要深化融合应用,丰富5G技术应用场景,发展基于5G的平台经济,带动5G终端设备等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壮大产业生态,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加快5G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扩大国际合作交流,持续提升5G安全保障水平。2021年3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加快5G网络规模化部署”、“构建基于5G的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在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能源,智慧医疗等重点领域开展试点示范”、“推动5G、大数据中心等新兴领域能效提升”等要求。2021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部委共同出台《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这一推动5G应用的纲领性文件提出“重点推进5G在工业互联网、车联网、智慧港口、智慧采矿、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15个行业的5G应用,通过三年时间初步形成5G创新应用体系”。2021年12月,《“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提出“在“十四五”规划期间,我国将建成系统完备的5G网络5G垂直应用的各种场景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网速的提升、网络的覆盖等方面也要进一步发展”。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设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推进5G规模化应用,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智慧城市、数字乡村”。2023年6月,工信部发布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率先在全球将6425-7125MHz全部或部分频段划分用于IMT(国际移动通信,含5G/6G)系统,有利于稳定5G/6G产业预期,为5G/6G发展提供所必需的中频段频率资源,促进移动通信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2023年11月,工信部发布《关于开展5G应用“扬帆之城”总结评估工作的通知》,组织开展5G应用“扬帆之城”评估工作,引导各地对标对表、因地制宜加大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推动相关单位加快5G规模应用,着力打造一批5G应用规模发展先进城市,以点带面,逐步形成全国5G规模应用之势。

  3)5G、物联网等技术革新给网络可视化行业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5G是全新一代移动网络技术,技术体系上进行了全面巨大的革新。网络可视化行业所关注的几个核心应用场景:网优运维,网络信息安全,大数据与增值业务,在5G网络带来的变革下,都将迎来全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IMT-2020(5G)推进组定义了5G的四个主要的应用场景:连续广覆盖、热点高容量、低功耗大连接和低时延高可靠。这些场景,对于用户的无缝体验、短时间高带宽服务能力、服务质量保证、网络延迟和网络高可靠性、以及对海量终端和链接的支持等层面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这不仅仅对无线侧、也对核心网的网优运维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通过精细化的网络可视化技术,对网络运行状况和质量进行精确和全面测量,并实现网络故障的自动发现和排障,从而对网络的智能化、可视化的全面运维管理,显得益发关键和重要。

  从安全角度来看,由于5G网络极大地拓展了网络的覆盖面,它所传递的数据和所控制的信息流都会经历前所未有的增长,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放大了安全和隐私问题。各类智能汽车、智能家电、无人机、工业4.0设备、可穿戴装置等智能设备通过5G网络连接,可以产生的应用超出任何想象的边界。但是,这种强大的工具,也可能被恶意利用。例如近几年已经出现的DDoS-CC攻击,就是利用数量巨大的物联网终端作为“肉鸡”发出非常接近真实访问的攻击流量,使得此类攻击的识别和防御难度大大增加。如果没有足够的防御机制,理论上黑客将拥有控制整个世界的能力。因此,5G网络和设备必须全面提升安全和隐私保护方面的能力。网络可视化技术通过深度透视和分析网络流量的特征和类型,为识别和防御网络攻击、恶意和不良信息等提供强有力的工具,将助力5G网络实现更高程度的安全性。

  而在业务层面,5G网络的全新特性,极大拓展了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使得智能化和信息化可以无处不在,无穷无尽的应用得以有条件展开。网络基础设施不再局限于提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而可以实现全新的“人与物”、“物与物”的沟通。5G提供的超带宽能力,也为迅速发展的VR、AR、超高清视频、多媒体点播等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大量的应用都需要以网络和用户的大数据为基础。网络可视化技术可以帮助应用提供商获取网络用户信息、偏好和关注点、云管端各环节的运行状态、使用情况和业务分布等各类大数据,并基于这些数据开展更多的服务和应用。

  此外,5G网络的一个核心特性是支持网络切片。网络切片技术可以让运营商在一个硬件基础设施中切分出多个虚拟的端到端网络,每个网络切片在设备、接入网、传输网以及核心网方面实现逻辑隔离,适配各种类型服务并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网络可以根据业务的需求灵活动态地进行组网,网络与业务深度融合,从而使网络的整体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

  因此对于5G网络来说,基于软件定义网络(SDN)和网络功能虚拟化(NFV)实现全新的虚拟化核心网已经是大势所趋。SDN/NFV技术融合将进一步提升5G组网的能力:NFV技术实现底层物理资源和网络功能的虚拟化,SDN技术实现网络连接的虚拟化,进而配置端到端业务链,实现灵活组网。

  而在虚拟化和SDN环境下,由于网络架构、拓扑、协议制式等变化,对网络可视化的数据采集、分流和分析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举例来说,虚拟化场景下,各VM(虚拟机)或者VNF(虚拟网络功能)之间的网络流量很有可能不经过物理交换机,而直接在同一台物理服务器内部通过虚拟交换机进行交换,传统的在物理接口上进行采集分流的网络可视化技术不再有效。而在SDN场景下,管理者需要掌握每个数据流所经过的路径、匹配的流表规则、每一跳延迟、每条路径的拥塞情况等等情况,需要基于全新的INT(InbandTeemtry,带内测量)技术来实现网络的深度可视化。

  与此同时,物联网技术也在蓬勃发展,5G中的低功耗大连接场景天生即是为物联网所定义,将对物联网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边缘计算等技术正在不断的融入物联网体系之中,将更好地形成各类数据分析、处理和智能化应用,让物联网解决方案更加完善。智能制造、工业物联网、车联网、智能办公、智能家居等领域的物联网应用在不断扩展。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物联网白皮书(2020年)》,2020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突破1.7万亿元,“十三五”期间物联网总体产业规模保持20%的年均增长率;在连接数方面,2019年中国物联网连接数为36.3亿,预计到2025年我国物联网连接数将达到80.1亿,年均复合增速14.1%。

  物联网的发展带来了网络规模和复杂性急剧增加,给网络的管理和安全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物联网安全成为业界的重要关注方向。智慧城市、智慧安防、智慧政务等智慧产业大量涉及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社会公共利益和个人重要数据的运营管理,将极大促进网络可视化产业的技术升级和蓬勃发展。

  展望未来,5G和IoT必将引发万物互联,并且是智能化的万物互联。伴随着网络智能化、泛在化、并且以内容和流量为核心的发展趋势,天生以内容和流量为工作对象的网络可视化行业,作为网络智能化的基础支撑和重要组成,将迎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4)国家政策的积极推动

  2017年7月,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描绘了未来十几年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宏伟蓝图,确立了“三步走”目标:到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技术与应用部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这份规划是立足于我国发展战略需求作出的安排,将对未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支撑作用。而新一代的人工智能主要是大数据基础上的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发展必将对大数据产业发展起到显著的带动作用。

  2018年3月,中央网信办和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推动资本市场服务网络强国建设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了从政策引导、资本市场支持及组织保障等多种角度,推动网信事业和资本市场协同发展,保障国家网络安全和金融安全,促进网信和证券监管工作联动,推进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指导方针。其中在资本市场层面,将通过支持网信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做大做强、鼓励网信企业并购重组、营造有利的资本市场环境等多种措施,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作用,推动网信企业加快发展。该《意见》的制定,表明政府部门将加大对新技术新产业(300832)新业态新模式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对推动网信企业发展和建设网络强国的积极作用,这对网络信息产业的上市公司来说是重要利好和长期发展的保障。

  2019年5月13日下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2.0版本。等级保护制度是我国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基本制度、基本国策,是国家网络安全意志的体现。《网络安全法》出台后,等级保护制度更是提升到了法律层面。

  2019年9月工信部《关于促进网络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提出“到2025年,培育形成一批年营收超过20亿的网络安全企业,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网络安全骨干企业,网络安全产业规模超过2000亿”的发展目标。

  2020年9月,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颁发《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级的指导意见》加大5G建设投资,加快5G商用发展步伐,加快基础材料、关键芯片、高端元器件、新型显示器件、关键软件等核心技术攻关,大力推动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扩大合理有效投资。

  2021年4月6日,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的统筹指导下,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起草了《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个人信息保护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旨在加强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个人信息保护,规范App个人信息处理活动。

  2021年8月17日,《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正式发布,并于2021年9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的出台旨在建立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制度,明确各方责任,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保卫和保障,进一步提升我国网络空间安全保障的整体水平,切实维护国家网络安全和国家安全。

  2021年8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与《网络安全法》和《数据安全法》将一起成为构建中国数据主权、数据安全、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框架的三个重要支柱,并对中国公民信息保护、企业数据合规实践、中国乃至世界数字经济格局产生重大且深远影响。

  2021年11月16日,工信部发布《“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下称《规划》)。根据《规划》,“十四五”时期力争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独立组网网络,力争2025年,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达到26个,5G用户普及率从2020年的15%提高到56%。

  2021年12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我国“十四五”时期信息化发展作出部署安排。《规划》是“十四五”国家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各地区、各部门信息化工作的行动指南。《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的主要目标和重点内容,把基础能力、战略前沿、民生保障等摆在了优先位置,确定了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企业数字能力提升、前沿数字技术突破、数字贸易开放合作、基层智慧治理能力提升、绿色智慧生态文明建设、数字乡村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公共卫生应急数字化建设、智慧养老服务拓展等10项优先行动。

  2022年1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指出要着力强化数字经济安全体系。增强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强化落实网络安全技术措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的要求,确保重要系统和设施安全有序运行,加强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建设。

  2022年7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出台了《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明确了适用对象、规定应当申报数据出境安全评估的情形、提出了数据出境安全评估的具体要求。

  2022年9月14日,网信办发布《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集意见,主要针对违反了网络运行安全一般规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责任、网络信息安全义务、个人信息保护等四个方面的法律责任制度进行完善。

  2022年12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即“数据二十条”),提出要充分发挥我国海量数据规模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

  2022年12月15日起,新修订的《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将开始施行,重点明确对跟帖评论服务使用者和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责任划分。

  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要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这是建设数字中国的两大底座。

  2023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提出组建国家数据局。数据局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2023年10月国家数据局正式成立。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

  2023年8月,国家网信办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广电总局发布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办法》提出国家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促进创新和依法治理相结合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鼓励生成式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实行包容审慎和分类分级监管,明确了提供和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总体要求。提出了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具体措施,明确了训练数据处理活动和数据标注等要求。规定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规范,明确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提供者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范未成年人用户过度依赖或者沉迷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按照《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对图片、视频等生成内容进行标识,发现违法内容应当及时采取处置措施等。此外,还规定了安全评估、算法备案、投诉举报等制度,明确了法律责任。

  2023年12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了《“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将从工业制造、现代农业、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文化旅游、医疗健康、应急管理气象服务、城市治理、绿色低碳等12个行业和领域展开重点行动。其中在科技创新领域,强调推动科学数据有序开放共享,促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技重大项目等产生的各类科学数据互联互通,建设高质量语料库和基础科学数据集,支持开展人工智能大模型开发和训练等。提出将打造300个以上示范性强、显示度高、带动性广的典型应用场景,涌现出一批成效明显的数据要素应用示范地区,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数据商和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形成相对完善的数据产业生态,数据产品和服务质量效益明显提升,数据产业年均增速超过20%,场内交易与场外交易协调发展,数据交易规模倍增的整体目标。

  综上所述,在宽带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带动下,伴随5G、物联网、SDN/NFV等网络技术的演进趋势,和在国家政策和产业趋势推动下的数据要素和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兴起,以及国家对信息安全的高度重视,网络可视化行业将继续维持较好的增长态势,恒为科技作为网络信息行业上市公司,也将借助资本市场和国家政策的支持,迎来光明的发展前景。

  2.智能系统行业

  近年来,智能系统行业持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在世界范围内,智能系统正不断渗透各个行业。新一轮通信、网络、信息处理、医疗、能源等行业巨大的智能化装备需求拉动了智能系统的发展。面向未来,以下几个发展趋势将显著影响智能系统行业的发展格局:

  1)信息系统国产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但在部分高科技领域仍受制于国外。在芯片领域,国内CPU绝大多数都是进口或者采购国外企业在华产品,高端CPU芯片严重依赖Inte、AMD、Quacomm等公司的产品。根据海关数据,2021年,我国芯片累计进口额近4400亿美元,占商品进口总额的28.6%,创下历史记录。

  自2018年开始的中美贸易争端以来,美国全方面加强对中国高科(600730)技发展的限制,进一步突显出我国自主信息系统行业的短板、软肋及其对国家战略的影响。在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各行各业越来越需要信息技术支撑的今天,一旦其他国家在关键器件上卡脖子,我国却缺乏有效地应对和准备,将会对整个信息技术行业甚至是各行各业以及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极具破坏性的影响。因此引导整个行业正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巨大差距,继续加大相关投入,进一步推动国内自主信息系统行业加快发展势在必行。

  在具体行动层面,国家在出台《网络安全法》的同时,不断调整优化网络安全的顶层架构设计,2018年两会期间的机构改革将“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改为“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全面负责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域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监督落实;同时,将原工信部下属的“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调整为“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管理。这些举措充分体现了国家对网络安全与自主的重视程度迈上了全新高度。

  2018年5月23日,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发布《2018-2019年中央国家机关信息类产品(硬件)和空调产品协议供货采购项目征求意见公告》,该意见将龙芯、申威、飞腾等国产CPU服务器列入政府采购清单。2018年至2019年期间,飞腾、兆芯、海光、海思等国产芯片厂商多次中标地方政府及重点行业国产自主项目。

  2019年,飞腾最新发布的FT2000/4A桌面处理器,集成了4个FTC663处理器核。FTC663内核相比前几代产品,架构设计和微结构实现更为先进,主频更高、功耗更低、安全可信程度更高。2019年6月,兆芯开先KX-6000/开胜KH-30000系列处理器正式发布,开先KX-6000/开胜KH-30000系列处理器是首款主频达到3.0GHz的国产x86通用处理器。

  2020年1月国务院《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政务信息化项目在报批阶段,需要对产品的安全可靠情况进行说明。

  2020年4月公安部、国家安全部、财政部等颁发《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采购网络产品和服务,影响或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应当按照办法进行网络安全审查。

  2020年5月国务院颁发《关于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提出为进一步优化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发展环境,深化产业国际合作,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发展质量,加速国内科技产业建设,推动国产替代进程。

  2021年7月工信部等六部门颁发《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的指导意见》,要求依托优质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展协同创新,加大基础零部件、基础电子元器件、基础软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高端仪器设备、集成电路、网络安全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产品、装备攻关和示范应用。

  2021年11月工信部颁发《"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通过产品试验、市场化和产业化引导,加快工业芯片、智能传感器、工业控制系统、工业软件等融合支撑产业培育和发展壮大,增强工业基础支撑能力。支持企业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产品体系,利用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政策促进创新产品的规模化应用,发挥好税收优惠政策作用,加大信息技术创新产品推广力度,迭代提升软硬件产品和系统的就绪度、成熟度,提高产业链完整性和竞争力。

  2022年1月国务院颁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指出要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增强关键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核心产业竞争力。提升核心产业竞争力方面,要着力提升基础软硬件、核心电子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和生产装备的供给水平,强化关键产品自给保障能力。

  2022年6月国务院颁发《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提高自主可控水平。加强自主创新,加快数字政府建设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安全可靠技术和产品应用,切实提高自主可控水平。

  2023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发布了《关于推进IPv6技术演进和应用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旨在充分发挥IPv6协议潜力和技术优势,更好满足5G、云网融合、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场景对网络承载更高的要求。《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底:初步形成IPv6演进技术标准体系,形成以IPv6为核心的产业生态体系;打造超过1000个支持“IPv6+”技术能力的承载网络、企业/园区网络和数据中心;在每个重点行业打造20个以上应用标杆。

  2023年4月,中央网信办等三部门印发《深入推进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2023年工作安排》,明确了2023年工作目标:到2023年末,IPv6活跃用户数达到7.5亿,物联网IPv6连接数达到3亿,固定网络IPv6流量占比达到15%,移动网络IPv6流量占比达到55%。网络、应用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和服务质量均优于IPv4,云平台和内容分发网络IPv6服务覆盖范围持续拓展。新出厂家庭无线路由器、家庭智能组网产品、机顶盒等支持IPv6,并默认开启IPv6地址分配功能。县级以上政府门户网站全面支持IPv6,国内主要商业网站及移动互联网应用IPv6支持率达到90%,应用分发平台上架应用支持IPv6的数量明显提升。“IPv6+”创新生态和标准体系更加完善,IPv6网络安全防护能力不断巩固。

  2023年5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企业数字化转型技术发展趋势研究报告(2023年)》总结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五大路径并认为,随着转型步入“深水区”,转型路径正从单一趋向多路径、全路径,其中混合云逐渐成为数字化集成设施的标准形态,智慧大脑则作为核心引擎赋能企业全生命周期转型。

  2023年7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关于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的通知》,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重大科技攻关,牵头承担工业软件、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基因和细胞医疗、新型储能等领域的攻关任务。

  从目前我国已经取得的进展来看,国产芯片厂商已经在芯片自主方面取得了快速发展。随着国产芯片的不断发展,基于国产芯片的操作系统、服务器、高性能计算、嵌入式板卡等领域将取得突破,未来发展可期。

  随着国家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的需求日益迫切,必将有更多行业和单位(尤其是涉及高度敏感、重大民生设施的单位),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安全需求,不断推进国产自主信息系统的研制与应用。在国产自主的基础之上,通过不断打造国产化生态圈和信息安全,最终达到信息系统国产化的目的。目前,国内信息系统国产自主化替代政策正在逐步落地,已有越来越多的党政军、电力、能源、金融、交通、教育等领域的单位,率先依托国产自主的信息化平台产品,在政务、办公、生产、管理、教育、培训等方面,投入基于国产自主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

  2)军工信息化和军民融合

  信息化战争时代正在到来,信息和网络已经发展为独立于陆海空天的战略空间,并成为各兵种体系化联合作战的基础,信息技术不仅提升传统武器装备的作战性能,而且信息武器直接成为作战攻防的手段,夺取制信息权成为赢得胜利的首要条件,信息化战争已成为趋势。军工信息化建设,将是我国国防投入的重要方向。现代战争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智能化特征日益显现,各主要军事强国均加快建设智能化军事体系,因此我国必须增强科技洞察力和战争洞察力,坚持以机械化为基础、信息化为主导、智能化为方向,在推进智能化进程中发展高度发达的机械化和更高水平的信息化,引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转型升级。

  从世界范围看,各国军工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指导规律之一是“民技军用”。民技军用是指将民用市场上已经成熟的应用和正在研究开发的技术和产品向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转移的活动。我国的民技军用的目的是加速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建成信息化军队,即应用民用技术助推军工信息化建设。

  2021年3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外公布。“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应坚持科技强军,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智能系统与军工领域天然存在密切的关系,军工装备和信息系统中大量应用了各类嵌入式系统和智能系统技术。军工信息化和军民融合的趋势将积极带动智能系统平台领域的快速发展。

  3)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

  2017年10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审议通过了《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这是规范和指导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新兴产物,正在成为新工业革命的关键支撑和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石,对未来工业经济发展将产生全方位、深层次、革命性的影响。工业互联网包括三大体系,网络、平台和安全,其中网络是基础,工业互联网的网络体系将连接对象延伸到机器设备、工业产品和工业服务,可以实现人、机器、车间、企业等主体以及设计、研发、生产、管理、服务等产业链各环节的全要素的泛在互联,以及数据的顺畅流通。

  2018年6月7日,工信部发布《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要求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这是我国工业互联网建设起步阶段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对未来发展影响深远。

  2019年3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工业互联网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立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研制“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等基础共性标准10项以上,“工业互联网时间敏感网络技术要求”等总体标准30项以上,“工业互联网个性化定制分类指南”等应用标准20项以上;到2025年,制定100项以上标准,基本建成统一、综合、开放的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涵盖工业互联网关键技术、产品、管理及应用需求。

  2019年11月2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推进方案》,进一步明确5G+工业互联网发展目标,到2022年,我国将突破一批面向工业互联网特定需求的5G关键技术,打造一批“5G+工业互联网”内网建设改造标杆、样板工程,形成至少20大典型工业应用场景。

  2020年3月科技部《关于推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的总体方案(暂行)》到2025年,布局建设若干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突破制约我国产业安全的关键技术瓶颈。

  2020年8月国务院颁发《关于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为进一步优化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发展环境,深化产业国际合作,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发展质量,制定出台财税、投融资、研究开发、进出口、人才、知识产权、市场应用、国际合作等八个方面政策措施。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鼓励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发展,大力培育集成电路领域和软件领域企业。加强集成电路和软件专业建设,加快推进集成电路一级学科设置,支持产教融合发展。

  2020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结合当前产业发展实际和技术产业演进趋势,确立了未来三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目标。该计划提出了五方面、11项重点行动和十大重点工程,着力解决工业互联网发展中的深层次难点、痛点问题,推动产业数字化,带动数字产业化。

  2021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推进智能制造,要立足制造本质,紧扣智能特征,以工艺、装备为核心,以数据为基础,依托制造单元、车间、工厂、供应链等载体,构建虚实融合、知识驱动、动态优化、安全高效、绿色低碳的智能制造系统,推动制造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变革。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大部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应用智能化;到203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化。

  2022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22年工作计划》。其中提出,将建设工业(002265)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持续完善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建设,统筹推进区域和行业分中心建设。基本完成重庆、山东、浙江、辽宁、江苏、广东等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区域分中心建设。

  2023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行动计划》结合算力基础设施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明确了“多元供给,优化布局;需求牵引,强化赋能;创新驱动,汇聚合力;绿色低碳,安全可靠”的基本原则,制定了到2025年的主要发展目标。《行动计划》共部署25项重点任务,在完善算力综合供给体系方面,从建设布局、算力结构、异构协同、标准体系等方面进行部署;在提升算力高效运载能力方面,从运载质量、接入网络、算力调度等方面进行部署;在强化存力高效灵活保障方面,从存力技术、存储产业和存算网协同等方面进行部署;在深化算力赋能行业应用方面,重点在工业、教育、金融、交通、医疗和能源等方面进行了工作部署;在促进绿色低碳算力发展方面,从提升算力碳效水平、引导市场应用、赋能行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部署;在加强安全保障能力建设方面,从提升网络安全、强化数据安全、推荐供应链安全等方面进行部署。

  2023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了《关于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提出一系列重点工作,包括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级算力的一体化布局,东中西部算力的一体化协同,算力与数据、算法的一体化应用,推动算力与绿色电力的一体化融合,算力发展与安全保障的一体化推进等五个统筹。推动建设联网调度、普惠易用、绿色安全的全国一体化算力网。

  2024年2月,国务院国资委召开“AI赋能产业焕新”中央企业人工智能专题推进会。会议强调,央企要把发展人工智能放在全局工作中统筹谋划,深入推进产业焕新,加快布局和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加快建设一批智能算力中心,进一步深化开放合作,更好发挥跨央企协同创新平台作用。开展AI+专项行动,强化需求牵引,加快重点行业赋能,构建一批产业多模态优质数据集,打造从基础设施、算法工具、智能平台到解决方案的大模型赋能产业生态。

  2024年2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工业领域数据安全能力提升实施方案(2024-2026年)》,方案强调,到2026年底应实现工业领域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建立的总体目标。数据安全保护意识普遍提高,重点企业数据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到位,重点场景数据保护水平大幅提升,重大风险得到有效防控。数据安全政策标准、工作机制、监管队伍和技术手段更加健全。数据安全技术、产品、服务和人才等产业支撑能力稳步提升。

  2024年3月,国务院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的工作任务主要是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强调要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制定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推进服务业数字化,建设智慧城市、数字乡村。深入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支持平台企业在促进创新、增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健全数据基础制度,大力推动数据开发开放和流通使用。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

  在工业互联网的应用环境中,由于通常对于功耗、形态、空间等有较多的限制和要求,需要大量的采用智能系统技术来实现。工业互联网的潮流将为智能系统平台行业打开更加宽广的市场空间。

  (二)公司发展战略

  在国家推动新质生产力,以及智算和AI应用的发展背景下,我们看到5G、安全、信创、人工智能等技术趋势并没有改变,继续维持蓬勃发展的态势。同时数据要素、数字经济、大模型AI等新的热点将进一步快速带动产业变革。一方面将推动各行业对相关数字基础设施、技术底座的投入和建设,包括算力、信创、交换网络等等;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和场景开放的国家战略,将激发新的行业AI市场机会,产生大量的软硬件一体的AI产品需求,以及算力运维和增值服务需求。作为一家产品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能够站在产业链的上游,占据较为广阔的市场视野,同时自身技术和产品积累与很多新机会新场景息息相关。

  公司在2024年将面向未来继续打造核心技术,抓住产业变革带来的基础投入和应用场景机会,在核心产品和系统方案两个层面拥抱行业趋势、积累核心竞争力,继续迈上新的发展台阶。

  公司继续坚持基于技术同心的多元化发展战略,在5G网络可视化、信创、安全和智算等技术领域重点投入,扩大市场基础、构建战略合作体系;优化内部运营,提升周转效率和人均产出;同时,面对全球供应链特别是核心和高端器件的不稳定挑战,优化供应链体系和制造体系,保障供应链安全,维护核心竞争力。

  2024年,公司将执行智算升级战略,网络可视化和智能系统平台两大业务线在巩固基础之上,结合各自产品方向,重点升级拓展智算领域,致力于设计、研发和升级智算可视化系统、国产化在网计算、国产智算异构集群、AI一体机等相关产品和方案。同时,公司将积极参与智算中心或智算集群的方案设计和交付服务、组网调优、技术支持、以及第三方运维等业务,并且与国产化头部芯片原厂以及顶尖机构合作,共同推动国产智算生态的发展和应用。

  (三)经营计划

  根据公司的发展战略,公司将在2024年迎接新技术的巨大变革挑战,抓住新经济引领下的行业发展机遇,在加大投入的前提下,争取实现收入和利润的高速增长,同时做好以下重点工作部署。

  1、产品研发计划

  公司加强对现有研发技术平台的升级,增加与智算相关的新技术的投入,调整各业务线资源的整合与聚焦,以进一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改善创新环境、提高研发效率,加强核心技术积累和产品研发投入,支撑公司在业内一流方案提供商的市场地位,同时让公司具备引领新业务新方向的技术前瞻能力。

  在算网可视化业务方面,公司将持续加大投入力度,深化网络可视化产品的国产化升级改造,利用鲲鹏和盛科等国产芯片的功能和性能优势,完成基于新一代技术架构的产品开发与国产化升级改造,进一步推动融合应用层的集群式、多场景智能分析的网络可视化系统研发与产品实现。公司从网络可视化系统延展到智算集群的智算可视化系统,完善相关产品功能,积累上线经验与运维能力,为客户提供高效、直观的智算集群运行分析和调优工具,以提升智算中心运营效率。公司将通过在技术和解决方案上持续不断地投入,保持业内领先优势,为公司及客户创造价值,实现共赢。

  在智能系统平台业务方面,公司将坚定在国产自主及智能化方向加大投入,并将在一些新业务领域进行技术探索及产品布局。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市场耕耘,公司已在网络安全、测控、轨交、医疗、工控、特种装备等多个行业客户中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将继续投入新一代国产高性能计算平台、在网计算交换机、国产智算异构集群、国产AI一体机、以及光伏清洁巡检机器人等多个系列的智能系统产品及解决方案的持续研发和技术升级。同时,公司将在生产质量、工艺水平、响应速度等方面进一步加强管理,初步形成规模化智能制造生产能力。

  2、市场计划

  公司秉承“定位清晰、技术领先、国产自主、一流服务、广泛合作”的策略,在国内积极拓展多个行业市场。同时,继续加强营销服务网络建设,扩大市场队伍建设和管理,吸引更多高端市场人才,创造“共担、共享、共赢”的市场理念。

  在网络可视化领域,公司将持续维护行业内的核心厂商地位,巩固运营商和金融行业的市占率,扩大政府行业的市场份额。继续加大最终用户侧的深度定制开发和市场投入力度,保障先进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持续落地,提升“恒为”品牌和服务的知名度。在智算业务的拓展上,公司将与行业伙伴开展合作,共同探索智算技术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场景,建立恒为“技术创新赋能”优势,为客户提供全面优质的智算解决方案,同时筹划建立多个智算运维支持区域中心,服务于合作运营或第三方投资的智算中心项目。

  在智能系统平台领域,公司将继续以“开放赋能,创新合作”的模式进行发展,一方面除了与国产CPU和交换芯片保持合作之外,将与昇腾、昆仑芯等国产AI芯片原厂加强合作,另一方面坚持平台产品创新,积极拓展国产智算异构集群、AI一体机市场。

  3、品牌建设计划

  公司将通过展会、技术研讨会、行业生态大会、行业技术培训分享、专业媒体渠道和社交网络、新媒体等加大品牌推广力度,积极推进国产自主生态体系建设,建立AI生态体系,增加营销投入,加强行业技术引导,树立专业形象,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充分利用在各地的营销服务网点,做好售前售后服务,提升用户满意度和品牌忠诚度。在境外市场,更积极参加国外专业展会,主动开发拓展新客户,逐步建设当地服务力量,扩大品牌影响力。

  4、人才计划

  公司将秉持和发扬“容纳多元化的成功和个人价值”,以及“公司和员工共同成长”的核心价值观,持续推进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和企业文化建设,在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两个方面着力,打造业界一流的创新型学习型团队。

  2024年公司将继续打造智能人力资源体系,通过E-HR、E-earning等信息化系统,提升人才管理效能以及人力资源信息的准确度,支持多业务齐头并进的快速发展。同时,人力资源部将推动面向公司战略的组织发展,建立内部人才盘点和外部人才吸纳,打造高素质专业业务团队。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市场竞争风险

  随着下游信息安全、无线网络等领域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宏观政策的利好导向,网络可视化和智能系统平台行业势必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到相关市场的竞争中来。虽然行业内存在技术、市场、人才、品牌等诸多方面的门槛,但随着行业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公司将有可能面对主要竞争对手通过资本运作迅速扩大规模或小规模竞争对手数量不断增多的情况,不同类型的竞争对手可能会结合自身特点通过开发新产品、扩大产能或过度降价等手段争夺市场,这将使得公司面临市场竞争激烈导致的盈利水平下降和市场占有率降低等风险。

  2.行业和技术变革风险

  网络可视化行业和智能系统平台行业具有技术进步快、产品更新率高、市场环境变化迅速等特点。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密切关注行业和技术发展趋势,紧跟业界发展潮流,规划和研发贴近行业需求、技术领先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但是高科技行业发展变化非常迅速,如果公司在行业和技术发展方向上出现误判或者技术投入不足,可能造成产品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竞争优势丧失、市场份额降低等风险。

  3.政策风险

  公司提供的网络可视化和智能系统平台产品主要面向集成商,通过集成商向电信运营商、政府机构、金融机构等提供最终服务。其中,下游为政府机构的相关业务、以及国产自主信息化相关业务将受国家和行业政策的影响,如果未来国家政策降低对信息安全、国产自主等方向的重视程度,引导相关行业减少投入,将影响公司的市场和业务规模,造成公司经营业绩的波动。

  4.核心人员流失风险

  公司作为高新技术企业,优秀的技术人才是公司在行业内获得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公司一向重视技术人才的积累和稳定,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均已直接或间接持有公司股份,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紧密联系。但伴随行业市场竞争和技术人才争夺的加剧,如果公司不能持续保持对核心技术人才在薪酬水平、激励机制以及公司文化方面的吸引力,将存在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的风险,对公司的经营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5.供应链风险

  芯片、元器件等是公司设备产品的主要原材料,部分上游芯片和元器件可能出现供应紧张的现象,并对公司产品成本形成一定的压力。公司将加强与上下游的交流与沟通,通过拓宽采购渠道、研究替代方案、预先策略备货、优化内部运营等多种方式减少原材料供应波动带来的风险。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长和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