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股市直击 - 正文

日久光电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原标题:日久光电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日久光电(003015)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公司所处行业

  公司所处行业属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细分行业为触控显示应用材料行业。主营产品之ITO导电膜已覆盖国内下游主要触控模组厂商,根据富士总研(Fuji Chimera Research Institute,Inc.)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2022年公司ITO导电膜的全球市场占有率排名保持第二,仅次于日东电工。从全球市场来看,日东电工ITO导电膜的市场占有率约37%,日久光电的市场占有率约为30%。结合湿法精密涂布、精密贴合、真空磁控溅射镀膜三项核心技术,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从单一产品结构逐渐发展成包含导电膜产品、光学膜产品、光学胶产品、配套原材料产品的多元化业务结构。

  伴随着万物互联及智能化时代来临,触控显示行业也将迎来高速发展期,5G技术的发展和5G时代的来临将引发网络体系、通信体系、电子行业的变革,万物互联的理念将给电子行业带来新的机会。自“十四五”以来,光学薄膜作为新型显示材料受到了国家多项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五部门印发《关于推动轻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国工程院发布《面向2035的新材料强国战略研究》指出关键战略材料领域发展重点及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了高端光学膜、新型显示材料在内的新材料。公司目前的导电膜产品、光学膜产品、光学胶产品等作为制备触控显示器件的常用材料,具备技术领先、创新体系完善的核心竞争优势。

  2、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①受应用市场萎缩、技术迭代影响,主营产品ITO导电膜业绩进一步下滑

  报告期内,消费电子行业在经历了几年低迷期后终于以企稳回升的姿态逐步回暖。从智能手机市场出货情况来看,据Canalys最新数据显示,2023全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1.4亿台,跌幅较2022年收窄至4%。据TechInsights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出货量为2.617亿部,同比下降了5.8%。虽然2023年的手机市场仍然呈下降趋势,但伴随着下半年苹果、华为、小米等多家知名品牌陆续推出新品,智能手机终端市场逐步复苏带动产业链上下游持续向好,叠加频频出台的刺激电子消费利好政策,整体市场正以缓慢而稳定的速度逐步扭转低迷状态。

  另一方面,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从消费电子特别是智能手机的应用市场来看,消费者对ID设计的诉求日益提升,AMOLED显示面板以更好的显示效果、更轻薄的设计、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低的功耗,逐渐成为手机屏幕的主流。据TrendForce预计,2023年OLED智能手机渗透率达50.8%,2026年渗透率将超过60%,LCD显示面板细分市场的收益势头继续减弱。

  而LCD显示面板的触控技术方案以外挂薄膜式和内嵌式in-cell为主。内嵌式in-cell本身因轻薄化和透光率方面的优势而受到广大品牌厂的青睐,加之,近几年来其良率及成本控制大幅改善,面板厂商大力推动,内嵌式in-cell技术在TFT LCD显示屏的应用场景日益丰富,对消费电子特别是手机应用市场的渗透率不断提升,技术迭代趋势日益明显。受此影响,公司作为外挂薄膜式触控方案的上游材料厂商,近几年主营业务ITO导电膜的销量持续下滑。报告期内,以手机、平板为主要应用的ITO导电膜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6,662.58万元,同期下降19.91%。然而,相较于内嵌式in-cell需要开模的特点,外挂式触控技术在成本控制及个性化定制方面还是存在优势,更能满足不规则造型、曲面等应用需求,目前在小量、个性化定制高的方案中还有稳定存量。

  未来,一方面,5G时代的来临将使智能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因制式的原因被大规模替换,消费电子市场将迎来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对新型基础建设投资力度的加大,5G、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应用,各行各业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商用显示、办公教育等作为终端应用的载体,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公司相信,随着消费市场景气度的逐步回温,消费电子行业将逐步触底回升,公司作为细分行业国内龙头企业,有望开启业务发展提速的新篇章。

  ②差异化产品业绩稳步提升,满足中大尺寸应用端客户需求

  Metal mesh(以下简称“金属网格”)与ITO相同也是一种导电材料,在PET、COP、PC等基材上形成极细的金属网格线,网格线线宽一般小于10um,相较于ITO材料导电性能更优,目前大致分为以LG、Fujifilm为代表的Ag metal me sh(银金属网格)和以松下、正海科技为代表的Cu metal mesh(铜金属网格)。公司生产的铜膜,隶属铜金属网格,通过磁控溅镀工艺,配合下游客户完成Cu层和黑化层后,由客户进行后道蚀刻等工序形成Cu metal mesh。

  铜金属网格使用细铜线形成的网格作为导电层,具有更低的方阻,TP触控通道可以做到更多,间距更窄,触控精度≤1,mm,相比纳米银实时响应更加精确快速,且可靠性高,使用过程更加稳定。另外,铜金属网格可以实现任意角度φ10mm的弯曲,可满足柔性应用触控要求,与此同时,该技术还可以实现电容+电磁一体化触控,该组合触控方式可以实现手和笔的同时触控。整体来讲过,该技术具有成本低、制程简单、良率高、可卷曲和低方阻等特点,使其更适合大尺寸触控应用,如智能家居、商用显示、智慧教育、办公会议、影视传媒、医疗等。

  然而,金属网格电容触控技术受限于印刷工艺水平,在高像素下容易产生莫尔条纹,因此现状更多被应用在分辨率不高、使用距离较远的台式机、笔记本电脑和电视等产品上,完全抑制莫尔条纹是金属网格技术的最大挑战,随着这一技术壁垒的突破,铜膜的应用将更加广泛,提供更好的视觉体验。报告期内,以笔记本电脑为主要应用的铜导电膜实现营业收入1,576.82万元,同期上升146.81%。

  ③车载应用调光导电膜加速业绩增长,市场前景广阔

  智能调光玻璃除具备传统调光玻璃隔热、隔音、遮/透光、透明功能外,还可满足隐私保护、光度可控、防紫外线、节能、节省空间等需求。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节能、隐私保护等要求提升,智能调光玻璃市场需求释放,应用领域也随之扩展,涉及到汽车、建筑、智能家居、商业展示等多个领域。根据QYResearch的统计及预测,2021年全球智能调光玻璃市场销售额达到了2.58亿美元,预计2028年将达到4.0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6.34%(2022-2028)。从产品类型方面来看,EC电致变色路线占有重要地位,预计2028年份额将达到70.68%。同时就目前的市场应用来看,建筑应用占据了主要份额。

  随着汽车智能化大趋势,玻璃作为智能汽车数据流的核心视觉输出载体,其中全景天幕玻璃提升整车颜值、空间感、体验感,在主打差异化卖点的时代,已被多款新势力和自主汽车品牌采用。目前,全景天幕玻璃的渗透率约为5%,新能源乘用车的持续渗透带动全景天幕渗透率上行,搭载全景天幕玻璃将逐渐成为趋势,据统计预计2025年全景天幕渗透率为24%。在享受全景天幕极佳采光的同时,解决强烈的日晒带来的隔热问题重要性凸显,智能调光玻璃凭借其隔热、隔音与隐私功能,加上主机厂后续的搭载意愿,预计2025年在全景天幕玻璃车型的占比有望达到30%。

  公司开发的调光导电膜系列产品覆盖了PDLC(聚合物分散液晶)、SPD(悬浮粒子)和EC(电致变色)三种应用技术路线,目前在售的产品以汽车天幕、侧窗、后视镜为主要应用场景,实现隔热降温、自动调节玻璃透光度的功能,并且减少眩目情况产生,进而达到降低行车安全隐患的目的。该产品于2022年投入量产以来,得到了客户的广泛认可。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3,006.17万元,同期上升381.42%。同时,公司也积极配合客户在其他应用场景提供调光导电膜的技术支持,目前已完成了前期样品认证。

  ④光学膜成功实现量产销售,进一步配合客户进行多场景应用开发

  2A/3A是防反射(AR)+防眩光(AG)+防指纹污染(AF)功能统称,因其应用都需要具备防反射功能,行业内简称该产品为AR光学膜、减反射膜或增透膜。贴合AR光学膜的显示面板能够提供更好的观看体验和保护屏幕的耐久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行业,如车载显示、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电视等。根据GIR(Global info research)调研,按收入计算,2021年全球减反射膜收入大约36.7亿元人民币,预计2028年达到50.8亿元人民币,2022年到2028年期间,CAGR为4.8%。

  AR光学膜生产工艺主要分为干法和湿法两种,干法通过真空磁控溅镀实现,湿法通过涂布工艺实现。从光学性能来看,涂布式AR采用的是等效折射率约1.4左右的材料进行涂层达到增透效果,真空磁控溅镀是采用多层膜达到增透效果。理论计算上,贴合AR光学膜的显示屏透过率可提高4%左右,环境光下对比度从30比1提升至70比1,可以说AR光学膜在提高显示屏清晰度、对比度、色域,减少屏幕反射的环境光对显示效果的干扰方面起到了相当优秀的效果,进而达到清晰护眼、真实色彩、节能降耗的目的。目前,AR光学膜市场主要以日韩厂商为主流,虽然国内该产品的技术还尚在发展阶段,但是未来市场前景广阔,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助推力。

  一是无偏光显示的推进。2021年韩国三星显示推出了无偏光显示屏,他们将其称为POL-LESS OLED,这种结构被称为On Cell Polarizers(OCP)和Color On Encapsulation(COE)。AMOLED中的圆偏光片作用主要是减少显示盖板下面内部显示器件的反射,其仅在特定方向上透射光来提高可视性,但随着光线透过偏光片,亮度降低一半以上,发光效率降低,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更多的能耗来增加亮度。另外,圆偏光片虽然提供了优秀的减反射性能,却将显示屏厚度增加了50m至100m,在当下显示设备对轻薄化、曲面、价格竞争力等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去除圆偏光片后显示屏可以实现更轻薄、柔性更好、色彩显示更优,同时还能降低显示屏的功耗和材料成本,因此,COE正在逐步走向量产,特别是在中国,可以说所有OLED工厂都布局了COE计划。

  目前三星推出了通过彩色滤光片来实现对反射光吸收的方案以替代偏光片,三星内部称之为Pol-less技术,再加上设计OLED结构的Microcavity效应,来共同达到降低OLED屏的反射的目的,但还是不如圆偏光片的减反射效果,理论数值上Pol-less技术的屏幕反射率比圆偏光片仍然高出了2%左右。

  现实生活中,贴有普通膜或者不贴膜的屏幕在光线(尤其是日光或者一定强光)照射下由于屏幕盖板表面和结构内部不同界面会产生发射光,这些反射光的叠加会产生不清晰、重影甚至模糊的现象,一般的需要调高屏幕亮度从而满足使用要求,此时电量需求大,电池损耗大,电量消耗快。而无论是偏光片技术还是去偏光片技术,从显示效果上看,显示器最外部材料的表面反射并未有改善,结构外部反射也会造成显示对比度下降,影响显示效果。因此,COE显示器表面贴合带增透减反功能的AR光学膜,总体反射率下降明显,尤其是在400-750nm范围内,整体减少值最大超过4.2%,对于对比度、一体黑等显示效果的提升非常显著,同时可以减少一定功耗,延长电池寿命。

  二是折叠屏手机的快速发展。艾瑞咨询发布的《2024年中国折叠屏手机消费洞察报告》显示,近几年折叠屏销量持续增长,呈现快速上升趋势,预计2024-2025年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同时,折叠屏手机占高端机市场的份额也不断提升,已进入快速渗透阶段,预计到2025年底达到20%的水平。然而,受限于材料学,折叠屏手机还是有着难以攻克的缺点。由于屏幕中间部分缺少支撑部分,屏幕会在开合过程中无法抵消弯折状态下的凹陷惯性;同时屏幕展开时,铰链与屏幕相接的位置会对屏幕产生向上的力。在这两种上下力的共同作用下,屏幕中间会产生一条M型折痕。AR光学膜的增透减反功能可以有效减少反射光,增加透光量,弱化折叠痕可视性效果强,属于呼声较高的解决方案之一。

  三是车载显示屏的快速发展。车载显示屏主要应用在中控屏、组合仪表盘、娱乐系统等汽车内饰,在汽车越来越智能化的趋势下,车载显示越来越表现出消费电子的特性,中控大屏、双联屏等车载显示的面积和总量正在同步增长,后视镜屏、HUD、中控显示屏等的装配率都有明显的上涨。车载显示向着大尺寸、连屏、多屏、曲面屏等方向发展的同时,大尺寸车载显示屏存在户外强光反射导致可视性降低从而影响安全驾驶,以及屏幕防爆安全性的问题。显示屏玻璃表面直接溅镀防反射层,一方面是真空溅镀必须采用成本更高的钠钙或硅铝玻璃,良率控制也会相较更难,另一方面,在汽车撞击试验下,玻璃碎屏会有飞屑溅出,安全性更低。而AR光学膜产品的增透减反功能完美解决可视性问题的同时,搭配OCA光学胶,可在屏幕外表面可有效实现防爆功能,大幅提升了大尺寸车载显示屏的安全性能。再者,随着乘用车个性化服务的提升,曲面屏的应用需求也在随之提高,薄膜材料更能满足个性化定制的需求。

  目前,公司在手机、笔记本电脑、车载显示应用方面正积极配合客户相关项目进行样品认证,并取得了部分认证通过,报告期内,光学膜系列产品实现营业收入1,442.18万元,同比增长1309.76%。

  ⑤OCA光学胶白牌市场口碑良好,曲面应用新品取得客户样品通过

  公司在售的OCA光学胶在客户端口碑良好,在过去一年出货量和市场份额都有了极大提升,产能已接近满产,但是还是没能取得盈利。一方面是因为价格下滑过快,同时也因为公司在研发上始终投入很高。目前正在开发的耐折叠和曲面OCA光学胶,客户端样品认证也有一定进展,后续能配套公司的光学膜产品提供更加稳定的品质支持,较为完整的产业链配套支持也是公司和其他OCA厂商的不同和优势。报告期内,OCA光学胶实现营业收入13,032.06万元,同比增长41.52%。

  OCA光学胶作为光学器件和显示屏组装中应用最广泛的胶粘剂,能够提供优异的光学性能和可靠的封装效果,应用市场广泛,特别是近年来受到液晶显示市场以及OLED市场的推动,OCA光学胶规模有所提升。根据DATABRIDGE数据,2021年全球OCA光学胶市场规模为20.7亿美元,2029年将增至47.4亿美元。

  从未来应用的发展来看,OCA光学胶应用的新赛道正在不断拓展,如折叠屏产品、车载显示、VR显示等。

  据势银膜链调查显示,2023年传统直板智能手机市场萎缩的同时,折叠屏手机却逆势增长。与传统直板手机相比,折叠屏手机的屏幕更大,柔性显示屏幕结构层数更多:包括柔性玻璃盖板(UTG)、OCA胶、偏光片、触控模组、AMOLED柔性屏、柔性基材等,结构更加复杂。OCA胶作为手机中的“光学胶水”,在叠层结构复杂的折叠屏中OCA胶用胶量将会大幅增加。另一方面,车载显示屏由于工作环境特殊,往往需要耐受车内超高温环境,还需要在日常行车的高亮阳光直射下的环境下有着良好的显示清晰度,这需要车载显示使用的OCA胶不能与传统智能手机相同,要使用高耐热、抗紫外的OCA光学胶。随着车载显示大屏化、多屏化发展,车载显示赛道也成为OCA光学胶新的增长点。

  就国内OCA光学胶企业现状而言,一方面,OCA从配方设计、材料搭配、制程稳定、良率控制等均存在考验;另一方面,OCA在整个触控屏中成本占比很小,但其良率又直接关乎到终端产品的良率,品质要求较高,新的OCA产品进入供应链往往需要两年以上的验证周期,这导致下游导入门槛很高。所以国内光学胶厂商都存在规模较小、知名度低的特征,目前仍被海外品牌占据主要市场。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公司主营业务情况

  公司主要从事触控显示应用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定制化开展相关功能性薄膜的研发和加工服务。公司目前的主要产品为ITO导电膜,该产品为具有优异导电性能及光学性能的薄膜材料,是目前制备触摸屏等器件最常应用的高透光学导电膜材料,可应用于各类触控方式的人机交互终端场景,包括消费电子、商用显示、工业控制、办公、教育等场景。

  公司拥有精密涂布、精密贴合、磁控溅射等核心技术,具备复杂光学膜系的设计和研发能力,并通过上述核心技术实现了IM消影膜、PET高温保护膜等主要原材料的自制,实现了产业链的垂直整合。

  同时,公司围绕着触控显示应用,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从单一产品结构逐渐发展成包含导电膜产品、光学膜产品、光学胶产品、配套原材料产品的多元化业务结构,逐步实现了下游市场应用场景的扩展和升级。

  2、公司主要产品介绍

  (1)导电膜产品

  ①高低方阻ITO导电膜

  ITO导电膜是采用磁控溅射的方法,在透明有机薄膜材料上溅射透明氧化铟锡导电薄膜镀层得到的产品。公司主要产品为150Ω方阻ITO导电膜,另有25Ω、40Ω、60Ω、80Ω、100Ω及120Ω方阻ITO导电膜。其中,高方阻ITO导电膜有150Ω、120Ω及100Ω,主要用于消费电子产品,低方阻ITO导电膜有25Ω、40Ω、60Ω及80Ω,主要用于中大尺寸商业显示类产品。

  ITO导电膜具有良好的光学透光性能和导电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触摸屏领域。公司产品处于产业链的中游,上游为光学级PET基膜、靶材、化学原材料供应商,下游为触控模组生产厂商。电容式触摸屏是利用人体的电流感应进行工作的,因此同时具备高透光性和导电性能的ITO导电膜为制作触控模组最常用的主要原材料之一。

  ITO导电膜基本结构如所示:

  ②铜导电膜

  铜导电膜是一种金属类的导电膜,可以分为单面、双面导电两种,在铜金属镀层上方和下方加入黑化层还可以有效阻止铜导电层表面氧化,改善其导电性、降低反射。该产品的优势有方阻低、透过高且保证金属导电膜制得的线宽和线高可调,不容易被肉眼发现。目前该产品主要应用于笔电、平板电脑等各种大小尺寸显示器中。

  ③EMI膜

  EMI膜即电磁屏蔽膜,是一种新型的电子薄膜材料,属于近场通信技术(NFC)及无线充电(WPC)领域。其通过特殊材料制成屏蔽体,能将电磁波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使其电磁辐射受到抑制或衰减,从而有效抑制电磁干扰。EMI膜直接下游为柔性线路板(FPC),可应用于消费电子(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电子等)、汽车电子、通信设备等领域,实现有效抑制电磁干扰。

  ④MITO薄膜

  MITO薄膜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具有优异的光电特性和导电性,在触摸屏技术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TP厂商制程中会在ITO上方印刷导电银浆,利用激光工艺进行蚀刻,作为边部走线,精度为25μm左右,线宽较宽,不适合做窄边框的产品。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本项目开发的MITO表面镀铜的金属导电膜,兼具ITO层与金属镀层特性,其优势是:超低方阻、功耗低,电极粘着性好,保证金属导电膜的边部走线线宽能够达到3-10μm,利于窄边框产品的实现。可应用于消费电子(手机、平板等)。

  ⑤调光导电膜

  调光膜的工作原理是导电膜作为两端电极外加电压,中间调光材料在外加电压的电场作用下发生透过率、反射率、吸收率等光学性能变化,实现调光效果。目前,市场上广泛应用的调光膜技术主要有三大技术路径——PDLC(高分子聚合物分散液晶)技术、EC(电致变色)技术和SPD(悬浮粒子装置)技术。PDLC(高分子聚合物分散液晶)原理是在调光薄膜断电(OFF)状态下,中间的高分子液晶材料呈无序排列状态,阻挡光线穿透薄膜,这时看到的效果便是乳白色的不透明状态。在调光薄膜通电(ON)状态下,电场作用下薄膜中间的高分子液晶材料有序排列,可使光线能透过薄膜,这时看到的效果便是透明无色的薄膜态。SPD(悬浮粒子装置)其实就是加入了悬浮粒子在玻璃夹层中,断电时布朗运动粒子随机排布,可以吸收99%以上的可见光。EC(电致变色)技术原理是离子在外加电压的电场作用下,迁入(或迁出)至电致变色层内,使电致变色材料的价数减少(或增加),在达到平衡前,电致变色材料的光化学性能发生变化导致颜色发生变化,当达到平衡后,电致变色材料颜色变化达到稳定。

  公司着力研发的调光导电膜覆盖上述三种技术应用。目前公司已实现量产的调光导电膜主要目标市场为汽车天幕、侧窗、后视镜等,实现隔热降温、自动调节玻璃透光度的功能,并且减少眩目情况产生,进而达到降低行车安全隐患的目的。

  (2)光学胶产品

  OCA是一种光学胶(Optically Clear Adhesive),用于胶结透明光学元件的特种粘胶剂。该产品主要应用于电器及电子面板的粘贴等领域。该产品厚度薄,具有优良的粘合效果,及优异的防水及耐高温等特性,可用于触控模组的加工过程,如两层ITO导电膜之间、ITO导电膜与玻璃盖板之间、触摸屏与显示屏之间的贴合等。

  目前公司的OCA光学胶以消费电子应用为主,与ITO导电膜的客户群体较为一致,且OCA光学胶与ITO导电膜的应用场景紧密相关。公司进行OCA光学胶开发,丰富了公司产品结构,同时开拓客户的难度小、成本低,公司现有下游客户易于接受公司的OCA光学胶,以使各类原材料的特性保持配套,保证触控模组的稳定性。

  为持续向客户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光学胶产品、拓展光学胶产品的应用场景,公司正配套光学膜产品进行耐折叠OCA光学胶和曲面OCA光学胶的研发。

  耐折叠OCA光学胶主要应用于折叠屏手机的的外屏保护和柔性盖板与OLED之间的贴合,产品厚度一般为25um、50um。目前公司研发的耐折叠OCA光学胶主要有两种产品:一种是在2A/3A功能PET基材上涂布折叠光学胶,再贴合一层离型薄膜制备成折叠屏专用2A/3A光学保护膜;另一种是在重离型膜面涂布折叠光学胶,再贴合一层轻离型膜制备成无基材折叠光学胶带。两种产品都是目前折叠屏需要的重要粘接保护材料。其优点是高清晰、高透光性(全光透过率≥90%)、高粘着力、低模量、高耐候、耐弯折、长时间使用不会黄变。相比消费电子应用OCA光学胶,其特点是模量低,并且不同温度条件下,其模量差异小,非常适合弯曲折叠要求,其耐弯折性能可达20万次以上。目前已完成了前期开发及工艺验证,客户端认证样品过程中。

  曲面屏用光学胶主要应用于3D盖板和OLED之间的贴合,产品厚度一般为75um、100um、125um。该产品是将光学亚克力胶做成无基材,然后在上下底层,再各贴合一层离型薄膜,是一种无基体材料的双面贴合胶带。公司开发的是全UV型曲面屏用光学胶,其优点是高清晰、高透光性(全光透过率≥90%)、高黏着力、高耐候,长时间使用不会产生黄变、剥离及变质问题,相比消费电子应用OCA光学胶,其特点是模量相对低,适合曲面和有弧度应力要求的贴合。目前已完成了试量产,客户端认证量产样品过程中。

  (3)光学膜产品

  ①光学装饰膜

  公司依托核心技术,生产其他定制化薄膜产品,如光学装饰膜等。该产品系根据特殊的光学膜系设计,在PET基膜上通过涂布、磁控溅射等工序进行加工,使产品呈现特定的视觉效果或具有特定的光学性能。

  5G通信的一大特征是信号传输速度更快,波长更短,金属材料将对5G信号产生严重干扰,加之金属后盖也将对手机无线充电产生影响。因此手机后盖板材料将主要选择非金属材料。玻璃后盖板是目前外观、性能、成本、规模产能等综合应用效果最好的方案,将会占据市场主流。而为了满足防爆需求,玻璃后盖板需要加一层防爆膜。光学装饰膜产品可以在满足防爆要求的同时,实现一定的审美需求,下游客户会在此产品上通过加工,实现金属色、炫彩、渐变等效果。公司的光学装饰膜可同时满足终端客户的关键诉求,如玻璃材质后盖防爆的需求、一定的审美需求,以及配合无线充电、5G手机的天线等功能性需求。

  ②2A/3A光学膜

  2A/3A是防反射(AR)+防眩光(AG)+防指纹污染(AF)功能统称,AR是Anti reflection的缩写,意为防反射,通过多层光学设计,实现增透减反目的。AG是Anti-glare的缩写,意为防眩光,通过增加光学材料表面Ra,改变反射光方向实现漫反射。AF是Anti-fingerprint的缩写,意为防指纹污染,通过增表面能,降低表面张力,提高表面疏水/疏油能力,具有易清洁特点。该系列产品可广泛用于车载显示、折叠屏手机等电子消费产品、液晶电视、电子相框等领域,其主要作用提高对比度、增显示色域,特别是改善户外可视性问题。

  2A/3A光学膜产品开发技术门槛非常高,该产品是目前显示领域要求最高的高端产品之一,其工艺/技术路线和生产工序非常复杂,集成了光学设计、真空溅射技术、精密涂布技术、精密贴合技术等多种工艺/技术,公司具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集成式量产经验,可开发和量产对客户极具吸引力的高性价比2A/3A光学膜产品。

  (4)其他配套产品

  ①IM消影膜

  IM消影膜是ITO导电膜的上游主要原材料,该产品是以精密涂布的方法,通过将PET基膜涂IM(Index Match,即消影)层,使得膜上有ITO部分与无ITO部分的反射率趋于一致,从而实现消影的效果。在公司掌握自产IM消影膜的相关技术前,IM消影膜核心涂布技术及贴合技术主要掌握在日系厂商手中。公司通过攻克涂布过程中的彩虹纹问题、收卷阻滞问题,以及贴合过程表面细划伤、针眼点、翘曲、膜面凹凸点、膜面不平等问题,实现了IM消影膜的自产,目前该产品全部为公司自用。

  ②PET高温保护膜

  PET高温保护膜是ITO导电膜的上游主要原材料,该产品是以PET基膜为基材,在其表面涂布形成均匀的胶粘层,经过烘箱热风干燥、固化,贴合离型膜材料,并进行熟化,最终完成热固化制成PET高温保护膜,用于ITO导电膜的制程保护。公司通过攻克雾度上涨、收缩率管控、低粘度、低析出和耐高温等技术难点,实现了PET高温保护膜的自产,目前该产品全部为公司自用。

  ③离型膜副成品

  离型膜是配套公司丙烯酸类产品的主要原材料,该产品是以PET基膜为基材,在其表面涂布形成均匀的有机硅涂层,经过烘箱热风干燥、固化,最后完成收卷用于公司OCA光学胶、PET耐高温保护膜等涂胶产品上,实现胶面保护。公司通过攻克离型力变化、残余率变化,以及离型膜对胶的剥离力变化等技术难点,实现了离型膜的自产。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先进的技术优势和较强的技术落地能力

  公司自成立以来深耕触控显示材料行业。在发展早期,公司开展以磁控溅射镀膜为主的核心技术的开发工作,并于2013年实现了关键技术突破,完成了ITO导电膜的量产。与此同时,公司通过对磁控设备的磁场改造,增加了溅射镀膜效率和成膜致密性,实现了产品在相同阻值下ITO镀膜层的薄化,提升了产品的光学透过性。公司通过对磁控设备抽气装置气能的改造,提升了设备抽力,缩短了制程中所必须的将腔体抽至真空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配合复杂膜系的不断研发,公司对磁控设备的定制化能力也在不断加强,新增设备更符合公司新产品的工艺要求并提高生产效率。而后,公司不断进行制造工艺技术及经验的积累,打造了实力较强的研发和生产团队,具备强大的技术落地能力和工艺设计、优化能力,公司通过自主研发,陆续掌握了湿法精密涂布技术、精密贴合技术、真空磁控溅射镀膜技术三项核心技术,围绕着触控显示应用,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产品系列越来越丰富,扩展了市场应用领域,覆盖了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工业控制、商显教育等重要应用场景,实现了由初期的ITO导电膜的单一产品结构逐渐发展成包含导电膜产品、光学膜产品、光学胶产品、配套原材料产品的多元化业务结构。

  期间,公司还实现了上游原材料之IM消影膜、PET高温保护膜的大批量稳定生产,公司是国内ITO导电膜行业首家能够大规模生产高品质IM消影膜并能卷对卷贴合PET高温保护膜的企业,真正实现了IM消影膜、PET高温保护膜的进口替代。同时,公司研发、试制的光学离型膜、OCA光学胶等产品,进一步推动公司向产业链的上游拓展,持续推进垂直整合。垂直整合的业务模式使得公司能够凭借在ITO导电膜市场上的领先地位更好地配置生产资源,增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同时,公司也能通过自身领先地位增进ITO导电膜产品在其他新应用领域与其他技术路线的竞争优势,使该产品更具活力和生命力。公司持续推进产业链垂直整合打下夯实基础的同时,也显著提升了公司的产品稳定性和生产良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丰富了产品种类,增强了公司的综合竞争力。

  (2)显著的成本管控优势

  公司通过多年的技术研发,掌握了湿法精密涂布技术、精密贴合技术及自行涂布制造IM消影膜、PET高温保护膜的工艺,并于2016年下半年开始自行涂布生产IM消影膜,2019年开始自行涂布生产PET高温保护膜。公司是国内ITO导电膜行业首家能够大规模生产高品质IM消影膜并能卷对卷贴合PET高温保护膜的企业,真正实现了IM消影膜和PET高温保护膜的进口替代,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

  (3)严格的质量控制及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

  公司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建立了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品质部在各生产环节均进行科学、规范的质量控制。公司从生产工艺出发,明确过程质量控制的重点,明确各岗位质量管理职责,将质量控制目标分解到各职能部门。公司将产品一次成材率、良品率、纠正措施完成率等指标与各岗位人员的考核挂钩,将质量管理落实到个人。同时,公司积极地改进工艺流程,以提升产品品质及稳定性。公司通过良好的品质管控,显著提高了产品一次成材率、良品率,进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导电膜等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存在放大效应,作为手机、平板触摸屏的核心组件,如果存在质量问题,将影响整机使用。公司于2014年建立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各项质量管理工作均按IS09001:2015标准及公司体系的要求运作,并持续改进质量管理。公司对生产的产品进行全流程检验,在PET基膜来料、涂布成IM消影膜、复卷及贴合PET高温保护膜、磁控溅射镀ITO、覆CPP保护膜、分切、出货等7道工序中均进行性能测试或外观检查。公司的产品品控良好、品质稳定,未发生严重客户投诉,始终在市场上保持良好的口碑。

  (4)稳定的客户群

  公司在中高端客户市场持续开拓布局,已陆续通过了多家业内知名触控模组厂商的验证,并与其逐渐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导电膜企业通过一家触控模组厂商的验证,需要经过验厂-送料-打样-在小范围产品上试用-进入市场等多个步骤,是非常严格的认证过程,进入品牌触控模组厂商需要一年或更长的时间。进入供应商体系后,则合作比较稳定,因为更换供应商可能带来质量、稳定性、交付能力等多方面的不可控风险。另一方面,公司积极地在终端客户中推广自己的产品,与若干国内一线终端品牌、大型方案公司(ODM厂商)及国外知名品牌建立了联系,将公司产品导入对方的合格材料商目录。在下游客户及终端客户的市场集中度日益提高的趋势下,公司稳定而优质的客户群体使得公司能保持足够影响力和吸引力,占据优势地位。

  (5)完备的销售服务团队及快速响应优势

  触控模组厂商主要集中于华南、华东地区,公司为贴近客户并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形成了规模化、响应速度快、交付能力强的服务团队,便于公司向下游客户及时供货,保证下游客户在保持较低库存的同时,持续规模化生产。同时,公司依托自身的体量优势与物流公司开展深度合作,在保证快速交付的同时,有效地降低了运输成本。同时,因终端手机、平板厂商对交付期限要求严格,触控模组厂商要保持较高生产效率,所以触控模组厂商需要导电膜厂商等上游供应商及时响应其需求,避免因技术问题或其它问题影响生产。公司的华东、华南的服务团队可以对客户需求进行及时妥善地响应,并提供相应技术支持。

  

  四、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1、公司2024年的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

  (1)发展战略

  公司将依托精密涂布、精密贴合、磁控溅射等核心技术,发挥公司规模、客户资源、产业链等优势,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推进产业链垂直整合、优化产品结构,从而提高公司盈利水平以及抗风险能力与核心竞争力,巩固公司行业地位,有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

  (2)经营计划

  公司结合湿法精密涂布技术、精密贴合技术、真空磁控溅射镀膜技术三项核心技术,逐渐形成了包含导电膜产品、光学膜产品、光学胶产品、配套原材料产品的多元化业务结构。伴随着万物互联及智能化时代来临,公司持续发力于主营产品的市场份额扩展,同时顺应下游市场应用场景的扩展和升级,将重点倾注光学膜产品的研发和推广。

  ①夯实基础业务发展,丰富导电膜产品应用场景,保持战略定力

  公司深耕触控显示应用材料行业十多年,在局部领域已领先全球。2024年公司将充分整合资源,持续优化主营业务结构,加大产业投入、提升生产效率,深挖主营产品业务优势,构建全门类导电膜产品,将导电膜业务打造成适用于多场景应用的具备成熟性、创新性、拓展性的结构性业务。在不断提升中大尺寸商业显示类市场应用的低方阻ITO导电膜、铜膜以及差异化产品EMI膜、MITO膜等产品的市场份额的同时,持续不断研究新兴市场的需求趋势,进军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应用领域,重点部署调光导电膜等新兴产品的推广,为公司创造更广阔的的成长空间。

  ②持续加大光学膜产品研发投入,重点发展车载显示、折叠显示应用业务

  随着全球汽车产业从单一“制造”向多元化“智造”的转变,中国汽车电子发展进入黄金期,车载显示面板已经逐渐成为汽车电子行业内越来越受关注的需求点。另一方面,近几年折叠屏手机销量持续增长,且占高端机市场的份额也不断提升,已进入快速渗透阶段,相较于传统手机,折叠屏手机在影音、游戏、商务等场景下有着不小的体验提升。公司配套开发的2A/3A光学膜产品可广泛用于车载显示、折叠屏手机等电子消费产品、液晶电视、电子相框等领域。未来公司将持续加大该应用场景的系列产品研发投入,对关键技术进行重点攻关,加快对该行业的市场化推动,尽快实现产品效益。

  ③深化改革机制,优化内部管理,严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公司将坚持可持续健康发展,坚持稳中求进,不断优化经营管理机制,结合自身发展、市场业务需求制定经营管理目标,通过持续压减非重点项目支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不断规范预算执行。切实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绩效管理等各个环节的责任明确到人、落实到人,积极鼓励每个人切实参与成本管控,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开源节流,增强集团凝聚力,推动公司稳健发展。

  2、公司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

  (1)下游行业市场环境变化的风险

  终端为消费电子产品的导电膜产品实现的销售收入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较高。消费电子产品具有产品更新速度快、技术路径更迭快、竞争程度高等特点,如果未来公司无法有效对变化多端的市场竞争环境、技术趋势作出及时反应,公司业绩将受到不利影响。

  (2)产品价格下降的风险

  ITO导电膜为公司目前的主要产品,该产品主要用于消费电子的触摸屏。行业发展初期,该产品主要被日韩厂商垄断,价格较高。随着国内厂商逐渐掌握相关技术与工艺实现进口替代,竞争日益激烈;同时,因消费电子市场竞争程度高,终端厂商将价格压力向上游传导,ITO导电膜产品价格在报告期内呈下降趋势。公司在该领域深耕多年,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与市场地位,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若不能消化下游传导的价格压力,无法继续保持较强的综合竞争力,将对公司盈利能力造成一定不利影响。

  (3)供应商集中的风险

  公司采购的主要原材料包括PET基膜、ITO靶材、Si靶材和涂布液等。因上游原材料厂商集中度较高,以及公司需选择采购与自身产品技术、生产工艺最为匹配的供应商产品,供应商集中度较高。尽管公司与主要供应商签署了长期的供货协议,保持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且前述原材料生产厂商均为日、韩的国际知名企业,但若该等供应商在产品质量、供应及时性与服务响应等方面不能满足公司业务需求,则会影响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同时,虽然当前我国与前述供应商所在国之间的贸易关系保持稳定,不存在贸易摩擦,国际贸易政策也未发生重大改变,相关原材料采购不易受到国际贸易争端的影响,但是,若未来我国与公司主要的原材料进口国贸易关系出现不可遇见的严重恶化,或国际贸易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则可能导致前述原材料价格出现持续大幅波动,或供应链稳定性受到影响,这将会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较大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公司盈利水平和经营业绩。

  (4)业绩季节性波动风险

  公司主要产品ITO导电膜的终端应用领域主要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消费电子产品的需求受节假日的影响呈现一定的季节性。受国庆节、元旦、春节等节日及人们消费习惯等社会因素影响,消费电子产品一般在9月至次年2月为销售旺季,消费电子生产厂商会根据销售旺季来安排生产。ITO导电膜厂商等上游企业也会根据终端销售的季节性波动安排生产,ITO导电膜行业的销售旺季相对于终端产品市场有一定的提前。因此,该行业通常下半年的销售收入高于上半年,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特征。公司所处行业销售的季节性特征会导致公司的经营业绩出现季节性波动。如果公司对市场需求的预计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偏差,或公司未能充分协调好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则可能会对公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5)汇率波动的风险

  公司主要原材料PET基膜等,多为日元、美元结算。若未来汇率波动过大,则可能给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一定影响。

  (6)核心人员流失、核心技术失密的风险

  公司终端客户所处的消费电子行业发展日新月异,这对公司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公司所处的触控显示应用材料行业是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行业,有经验的技术研发人才是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公司依靠精密涂布、精密贴合、磁控溅射等核心技术,具有行业领先的触控显示应用材料生产能力,这些是公司竞争优势的有力保障。维持核心团队的稳定并不断吸引优秀人才,尤其是技术人才是公司在行业内保持领先优势的关键。目前的发展阶段对公司各方面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公司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并与核心技术人员、研发人员、高级管理人员签署保密协议及竞业禁止协议,防范泄密风险,切实保护核心技术。但在企业间激烈的人才竞争下,不能完全排除未来可能出现核心人才流失的风险。未来如果因核心技术信息保管不善或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等原因导致公司核心技术失密,将对公司造成不利影响。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日久光电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