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股市直击 - 正文

万向德农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原标题:万向德农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万向德农(600371)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粮安天下,种业为芯”。2023年种业振兴行动行至第三年,中国种业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生物育种产业化落地、行业整合“强者愈强”、玉米制种成本上涨和“去中心化”、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新形势下,种业市场预期稳、发展空间大,种业企业迎来了大显身手的时机;同时,困难和挑战蕴含其间,种业小散弱的问题依旧突出,种子供过于求,制种行业变局持续深化。

  在复杂又严峻的行业形势下,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求发展,加大销售力度,积极推进公司科研、生产、销售各方面工作。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929.90万元,同比增长35.8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529.04万元,同比下降9.28%。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本期部分品种价格上调;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本期收到投资收益减少。

  (一)科研方面

  1、品种审定:报告期内,完成德科021、德科087、硕秋707、硕秋709等7个玉米品种的国家级审定,审定区域包括东华北早熟区和中晚熟区、西北春玉米区、黄淮海夏玉米区、京津冀早熟夏玉米区。

  2、品种测试:报告期内,参加审定试验普通玉米品种51个,其中自主研发品种36个,合作品种15个;参加转基因生产试验品种2个,已经完成试验数据的整理分析,并筛选出下年度的报审品种。

  3、转基因储备:9个转基因品种的亲本已完成转育;与转基因性状研发单位合作,储备其已获得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的最新转化体。公司自主选育的转基因玉米品种德单123R,已在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六次品种审定会议中通过初审,目前正在公示期。

  (二)生产与质量控制方面

  报告期内,公司共落实杂交种制种面积4.47万亩,制种面积比去年提高了22.47%;通过加强田间抽雄去杂力度及隔离区管理等措施,近三年生产的种子平均纯度、芽率、水分、净度均高于国家标准。

  (三)销售方面

  1、2023年度,共实现玉米种子销售1,633.49万公斤,与上年相比增长3.06%。

  2、品种结构更趋于合理。低毛利率的老品种逐步退出市场,新品种通过打造聚集区与标杆市场、分品牌、分渠道经营,销量在快速增长,逐步实现品种更新换代和稳定增长的目标。

  黄淮海区域已完成从郑单958主导到以硕秋702、京科999等新品种为主的转换。东北区域在稳定京科968销量保证市场占有率的同时,也在逐步调整品种结构,加大新品种的推广力度,新品种的销量在稳步增长,品种结构调整有序进行中。

  3、针对主推品种,坚持产品分级定位。通过加强生产过程的管控,把生产出的高芽率、高纯度种子筛选出来,启用独立子品牌“激活”、“SPR”、“领先”、“芯”、K系列等包装销售。投放到核心市场,并加强技术服务,体现高质高价高服务,做成差异化,提升产品价值,延长品种生命期。

  4、以为种植户服务为核心,联动经销商、零售商开展一系列培训及促销活动,持续加强示范田建设,通过大示范引领、小示范体验做到村村有田可看、块块有会可开;把田间观摩会与订购会相结合,实现种子早订购、早入户,抢占市场先机。通过抖音、快手短视频等自媒体平台,按玉米品种各生育期应注意的问题进行阶段性推送与宣传,做好“技术+销售”型营销。

  5、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是销售的关键。公司持续关注市场管控问题,在制种基地通过排查、筛选,对制假、售假、侵权等行为加大查处力度,稳定产品提货价格和市场价格,提高各参与方的积极性,延长产品生命线,确保公司效益,努力为客户提供一个公平、公正、健康的市场经营环境。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行业情况说明

  1、行业发展现状

  2023年是中国种业振兴行动第三年,中国种业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51个转基因品种通过国审,生物育种产业化落地对品种、资源、技术、人才的争夺更加激烈,多家种企冲刺上市,多个种业集团成型,行业整合“强者愈强”,玉米制种成本上涨和“去中心化”趋势渐强;种业维权打假掀起热议,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成为共识┄┄

  (1)报告期内,种业振兴加快推进

  种业振兴行动实施以来,连续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此专门部署,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专节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农业农村部会同各地各有关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按照“一年开好头、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十年实现重大突破”总体安排,全面推进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创新攻关、企业扶优、基地提升、市场净化五项行动落实落地,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和阶段性进展。新形势下,种业市场预期稳、发展空间大,种业企业迎来了大显身手的时机。

  (2)报告期内,生物育种产业化加速推进

  2023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加快玉米大豆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有序扩大试点范围,规范种植管理。4月2日,中国种子协会生物育种产业化分会成立暨第一次会员大会召开。

  2023年4月28日,农业农村部发布《2023年农业用基因编辑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批准清单》,我国首个大豆基因编辑安全证书获批;同时,农业农村部发布《农业用基因编辑植物评审细则(试行)》,进一步明确基因编辑植物的分类标准和评审细则。

  2023年12月,37个转基因玉米品种、14个转基因大豆品种正式通过国家审定,意味着这些转基因品种正式获得商业化资格。

  转基因安全评价、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种子生产经营许可、农业植物品种命名等规章制度以及相关的标准规范等不断修改完善,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应用的制度体系已基本形成,为生物育种产业化加速夯实基础。

  (3)报告期内,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净化种业市场环境

  报告期内,我国贯彻实施新《种子法》,加快建立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激励保护创新氛围持续向好。农业农村部联合公检法等有关方面打击假冒伪劣、套牌侵权,开展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和知识产权保护、“仿种子”清理、品种审定试验专项整治,发布典型案例等,种业公司打假维权意识明显增强。

  (4)报告期内,行业兼并重组频繁,金融资本加速入局

  随着种业振兴行动向纵深推进,种业集中度不断提高,行业兼并重组频繁,我国种企多、小、散的状况已有改善,主体种子企业集中在总资产超1亿元的近500家企业。

  报告期内,种业资本市场更加活跃,多家种企正在通过挂牌上市、主板上市、定向增发等方式寻找与资本市场对接的合适路径。各部门推出多项举措帮助解决种业融资难题,2023年6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近日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指导意见》,文件提出,完善重点种业企业融资监测机制,精准满足国家种业基地和重点企业融资需求。

  (5)制种成本上涨与“去中心化”

  2023年玉米制种成本持续上涨。原玉米制种优势区域亩保产值连年上涨,高成本迫使种企寻找新的出路,业内称为制种基地“去中心化”的趋势,正在成为现实。玉米制种往新疆、东华北等传统制种区及全国96个制种大县转移,逐渐形成新的基地竞争格局。

  (6)品种创新研发、管理不断增强

  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国家品审委正按种业振兴市场净化行动的安排部署,组织持续推进品种审定绿色通道和联合体试验整治,不断规范品种审定试验,多措并举为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提供有力的品种支撑。

  种业科技创新是种业发展的关键。2023年4月,国家育种联合攻关小麦、玉米、大豆攻关组启动实施实质性派生品种(EDV)制度试点。今年,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攻关组均开展试点工作,优势单位率先施行EDV制度,有利于激励四大作物育种原始创新,引领国内种业创新发展。

  近年来随着基因编辑、单倍体育种、全基因组选择、高通量分子测序等技术不断释放,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使用门槛逐步降低,加上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有力有序推进,为种业创新发展带来新赛道和新空间。

  2、行业周期性特点

  种子行业具有典型的周期性特征,若某年某类农产品价格较高,次年适种农户往往会选择该类农产品种植,则该种农产品种子销量增加;次年由于该农产品产量增加,价格下降,低价又导致农户第三年减少该农产品的种植,则该种农产品种子销量减少。

  小品种农作物受宏观需求的影响较大,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作为民生行业,周期性并不明显。

  3、公司所处行业地位

  控股子公司德农种业是育繁推一体化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国种业信用骨干企业、种子协会3A信用企业;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23年度,德农种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13,067,804.89元,主营业务利润108,717,742.98元,净利润71,948,452.61元。

  (二)新公布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行业政策对所处行业的重大影响。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加快玉米大豆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有序扩大试点范围,规范种植管理,37个转基因玉米品种、14个转基因大豆品种正式通过国家审定,意味着这些转基因品种正式获得商业化资格。4月2日,中国种子协会生物育种产业化分会成立暨第一次会员大会召开。

  2023年4月28日,农业农村部发布《2023年农业用基因编辑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批准清单》,我国首个大豆基因编辑安全证书获批;同时,农业农村部发布《农业用基因编辑植物评审细则(试行)》,进一步明确基因编辑植物的分类标准和评审细则。

  转基因安全评价、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种子生产经营许可、农业植物品种命名等规章制度以及相关的标准规范等不断修改完善,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应用的制度体系已基本形成,为生物育种产业化加速夯实基础。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一)主要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仍为玉米杂交种子研发、生产、销售。公司主营包括但不限于“京科968”、“德单系列”等玉米杂交种的生产与销售。

  (二)经营模式

  1、在研发方面,公司采取以自主研发为主、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合作为辅的模式,主要以杂交育种技术(常规育种)为主,辅助以单倍体育种和分子标记育种等育种技术,在全国主要玉米生态区建立较为完善的绿色通道试验网络,参加国家审定试验(含绿色通道和京科联合体试验)的玉米品种,除东南春玉米带、热带亚热带玉米类型区外,涵盖了其它玉米品种种植生态类型区。

  2、在生产方面,公司根据销售计划制定当年种子生产计划,包括生产数量和制种面积,落实到制种基地公司,由制种基地公司主要采取“公司+农户”、辅以“委托代繁”的模式组织生产。具体生产过程如下:

  (1)对于“公司+农户”模式,公司负责提供制种亲本,对整个制种过程进行监督、管理与指导,种植户(承包户)负责按照技术要求生产种子;

  (2)对于“委托代繁”模式,公司与受托制种商签订种子生产合同,约定委托制种面积、数量、结算价格和种子质量要求等,受托制种商负责制种面积落实、制种区隔离、技术指导等玉米杂交种制种田制种工作,确保生产的种子达到合同约定标准。

  3、在物资采购方面,公司采购的物资主要为种子包装物及种衣剂。种子包装物、种衣剂是根据全年销售计划分别制定采购计划,供应商的选择主要采取询价和集中采购方式确定,确保优质优价。

  4、质量方面,进一步完善生产环节质量管理体系,重点加强源头管理,通过定系自交循环等方法做好原种提纯复壮,对骨干自交系分级精选,持续提高亲本种子质量;改进花期检查办法,加大花检力度,实行水肥一体化管理,努力实现成品种子全部达到单粒播种的质量目标。

  5、在销售方面,公司以传统销售模式为基础,不断进行创新。随着土地流转进程加快,公司的销售模式出现新变化,部分区域尝试公司+大种植户/大牧场的模式,定向为客户提供产品和技术支持。同时,公司坚持品牌策略,不断调整品种结构,聚焦核心市场,创新营销服务模式,加快由传统生产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的转型,帮助种植户科学种田,实现增产、增收。

  (三)公司产品的市场地位

  控股子公司德农种业作为育繁推一体化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国种业信用骨干企业、种子协会3A信用企业,在种子生产、品种及品牌推广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行业优势,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一定的行业影响力,公司种业综合实力处于全国前列。德农品牌经过多年的积累与沉淀,在种业行业知名度较高,在种植户心中有良好的口碑,公司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制度,坚持将最好的品种投放到市场,并严把种子质量关,实行高于国家、行业标准的企业质量标准,对影响种子产量和质量较大的环节严格监督和检查,确保种子优质优品。公司成立以来从没有发生过重大质量事故,在种植户心中,德农种子就是高质量保证。

  (四)竞争的优势与劣势

  1.公司竞争优势

  2.公司竞争劣势

  种业行业正经历深度调整,以市场为导向,一批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会被淘汰。当下,玉米种业行业审定品种数量多,虽然有利于实现玉米品种的多样性,但新品种数量增加一定程度上会侵占既定市场份额,导致行业竞争愈演愈烈。公司现有德单系列、硕秋系列等品种表现较好,新品种研发也稳步推进,但优势品种推广速度、力度有待提升。

  3.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1)战略驱动。机遇与风险并存,面对激烈的竞争,公司主动做出战略调整,加大科研方面对外合作力度,加快优势品种研发、布局和推广的步伐。

  (2)营销驱动。加强销售服务,本着为种植户服务的宗旨,继续推进以客户为体验的服务型销售,种子销售从单纯的销售已经转变为农业生产中的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同时进行渠道的优化整合,培养、提高经销商市场影响力,筛选优质合作伙伴。

  4、业绩变化是否符合行业发展状况

  报告期内,虽然玉米种业利好不断,但市场竞争依然激烈。公司抓住机遇,加大销售力度。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929.90万元,同比增长35.8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529.04万元,同比下降9.28%。其中主营业务利润10,871.77万元,同比下降0.43%。公司主营业务平稳发展,公司业绩变化符合行业发展状况。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控股子公司德农种业作为育繁推一体化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国种业信用骨干企业、种子协会3A信用企业,在种子生产、品种及品牌推广、服务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行业优势,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一定的行业影响力,公司种业综合实力处于全国前列。

  品种是种业的核心竞争力。公司坚持自主研发的同时,继续加大对外合作力度,选育、储备适合不同区域的优势品种。目前与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等国内科研院所都有长期的品种合作,如京科968、京科999、硕秋702等主推品种;与拜耳、科迪华等国际企业也建立了合作渠道,部分品种已投放到市场,且后续品种都在试验筛选中。

  质量是企业参与竞争的基石。公司持续严把质量关,在纯度、发芽率、净度、水分四项指标检测的基础上,提升种子活力、健康度等项目检测能力;持续完善原种生产、杂交种质量控制作业指导书,从亲本的检测与发放、隔离区划定、播种规范性调查、去杂去雄检查、烘干、晾晒全过程监管、粗脱籽粒大密度检测、成品加工全过程监管等关键环节管控,以检促管,提高生产人员及农户质量意识,从源头上保证种子质量。

  服务是企业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报告期内,公司坚持在渠道及产品上积极探索创新,围绕“为种植户服务”的理念,以为种植户服务为核心,联动经销商、零售商开展一系列培训及促销活动,再通过抖音、快手短视频等自媒体平台,按玉米各生育期应注意的问题进行阶段性推送与宣传,加强配套技术与服务支持,赢得良好口碑,做好“技术+销售”型营销。同时通过与其他农化企业合作,进一步规范并优化种植结构,降低品种风险,提高灾害应对能力,实现了由价格销售向价值营销的转变。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精准细分市场、强化品牌、做强品种、创新营销,精益管理,持续增效。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9,298,968.77元,同比增加35.8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65,290,445.10元,同比下降9.28%。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本期部分品种价格上调;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本期收到投资收益减少。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2023年,种业振兴行动行至第三年,制度与技术变革,促进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资源整合与产业并购持续开展,随着政策导向与技术升级,种业行业也在发生深刻变革。

  1、近年来,伴随中国种业振兴政策落地,国有企业强势进入,国有将成为种业的主题,国有资本将以更快的速度占领更大的种业市场。

  2、资本热情依旧,跨界、种业兼并重组将加快、频发,种企数量大幅度减少,种业的新思路、新模式将会出现。

  3、生物技术将成为农作物育种的主要技术手段,转基因将深刻影响国内玉米、大豆两大主要农作物种业市场。

  4、高端价位种子将持续扩容,以主流品种为代表的主流种子成为种子企业高端价位定价、布局、战略制定的“参照”。近年来,基地涨价、原料上涨、人工成本持续增长,高端价位种子由少量向多量扩容,为高端价位种子奠定了基础。整体看目前的次高端价位种子和高端价位种子,都已经在单独的价格带占据一席之地。

  5、知识产权保护的加强将会加快育种创新的进程,但突破性创新艰巨,必将引导科企合作走向深入。

  (二)公司发展战略

  根据行业和市场的实际情况,结合公司发展,重点在“育、繁、推、服”等四个方面着手,消除不利因素影响,确保业绩稳步提升。坚持商业化育种路线,确保制种面积,创新销售渠道,坚持以利润为中心,为广大农户提供精品种子,作技术先进、服务周到的专业种业企业。

  (三)经营计划

  2023年公司计划实现销售收入29,500万元,实现利润7,745万元,实际完成销售收入31,929.90万元,利润7,248.53万元,销售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本期部分品种价格上调;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本期收到投资收益减少。

  2024年,公司主营业务不会发生重大调整,仍将围绕玉米杂交种子业务,在保证品种和区域优势的前提下,生产上加强基地主要品种的精细化管理;科研上继续完成品种的全国主产区布局,加强品种合作,重点开展转基因等生物育种研究,以应对转基因商业化;销售上对市场细分,做到精准定位,同时持续开发大客户,建好示范田,精准实施“以销定产”,降低库存风险。

  2024年经营目标:2024年,公司计划实现销售收入35,000万元,实现利润8,145万元,同时将努力控制成本和各项费用,保持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的相对稳定。(以上经营目标不代

  表公司对2024年的盈利预测,并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业绩承诺,公司实际经营情况受各种内外部因素影响,存在不确定性,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为完成以上经营目标,2024年,公司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1、生产与质量方面

  (1)根据销售计划落实制种面积,在保证质量前提下提高产量,努力降低生产成本;

  (2)优化杂交种机械化收获流程,提高机收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3)通过提升原种脱粒、分级、包衣设备,根据品种特性和生产布局,进一步优化亲本包衣方案等措施,进一步提升亲本加工质量,为实现单粒点播打好基础。

  (4)提升种子加工能力,满足销售市场需求。

  2、科研方面

  (1)提升品种参试标准,提高参试品种的整体质量。

  (2)加大玉米基础材料的合作,扩充种质资源。

  (3)充分利用育种测试软件,提升信息化程度,提高工作效率。

  3、销售方面

  (1)持续通过例会制及不定期检查对公司相关制度在传递、落实等环节实时跟踪与纠偏。

  (2)对公司销售团队人员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技术服务水平。计划通过销售培训会,针对当期销售急需的技术资料与问题进行培训,逐步提高销售人员综合能力。

  4、物流方面

  按照各销售分支机构订单安排包装生产和种子调拨,确保物流调拨及时、准确;在满足销售订单需求的前提下,灵活安排火运、汽运等方式,最大限度节省运输成本。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面对的风险

  (1)产业政策变化风险

  种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属于国家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产业。国家对农业大力支持且产业政策呈现出一定的连续性,如果政策发生调整,则可能对公司产生一定的影响。

  (2)自然灾害风险

  种子生产对气候条件的敏感度较高,易受自然灾害及病虫害的影响。若在制种关键时期遭遇严重自然灾害,或重大突发性病虫害,将直接影响种子的产量和质量。

  (3)产品研发和技术风险

  种业产品研发投入大、时间长、见效慢,且科研成果产出、科研成果转化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因此科研投入和技术转化的对接风险很高。在品种对外合作方面,开发和购买也面临品种生命力不确定、更新换代加快、品种表现不一致、同质化严重和合作费用不断提高等多重风险。

  (4)市场风险

  种子行业生产经营具有季节性,种业公司须按季节进行种子的生产、加工与销售,当年销售的种子需要提前安排生产,生产与销售实际情况存在差异。同时套牌假冒侵权及非法经营种子冲击市场。

  (5)财务风险

  种子生产、销售具有很强的季节性,企业现金流、存货的波动性很强。每年4-9月份制种,收购集中在11、12月和次年的1月,期间需要大量收购资金。这就对公司财务融资工作提出较高的要求,一旦收购资金不足,会对公司生产经营带来重大负面影响,较高的资金成本也会提升财务费用、降低公司的整体盈利水平。

  2、所采取的对策

  (1)产品研发和技术风险应对措施

  一是继续坚持自主研发、合作开发、品种许可并重的科研战略,在不断提高自主研发能力的同时,加强对合作开发、品种许可方式获得的新品种的纵深跟踪,完善观察体系、积累试验数据、加强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以减少品种和市场的风险。

  二是加强对国内外优质资源和制种技术的引进吸收,提高、完善公司自有试验、试繁基地的规模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公司科研育种实力。

  (2)市场风险应对策略

  一是实施精品战略,通过分级精选提升种子质量、通过技术服务提高附加值、通过营销策略实现差异化营销、通过加强全方位宣传投入提高品牌效应。二是建立和完善种业及市场大数据和分析体系,指导市场决策和销售进程。

  (3)财务风险应对策略

  一是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度,合理资金分配,关注资金使用时间节点;二是加强销售进度管理,增加种子预收款收取;三是加强财务管理,节约财务成本;四是合理安排收购、加工、发运、包装物采购进度,控制成本费用支出进度;五是保持与金融机构的良好合作关系。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农 产 品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