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股市直击 - 正文

歌尔股份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原标题:歌尔股份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歌尔股份(002241)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营业务包括精密零组件业务、智能声学整机业务和智能硬件业务,主营业务所属的行业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公司聚焦于消费电子和汽车电子等行业领域,主要产品包括声学、光学、微电子、结构件等精密零组件,以及VR虚拟现实、MR混合现实、AR增强现实、TWS智能无线耳机、智能可穿戴、智能家用电子游戏机及配件、智能家居等智能硬件产品。公司主要服务于全球科技和消费电子行业领先客户,为客户提供精密零组件和智能硬件的垂直整合产品解决方案,以及相关设计研发和生产制造服务。

  在以智能手机为核心硬件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中,硬件设备、软件内容和创新型应用场景的结合,推动了在全球范围内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科技和消费电子行业知名企业,并且带动产业链相关企业在过去较长一段时期内取得了显著的业绩成长和企业发展。但近年来,智能手机产品软硬件创新速度放缓,市场规模增长停滞,消费电子行业逐步从移动互联网时代走入后移动时代,新兴智能硬件产品逐渐成为消费电子行业硬件设备的主要增长点。

  同时,AI人工智能、5G先进通讯、智能传感与交互、先进软件算法等技术和硬件产品的融合,创造出大量新型应用场景和产品需求,推动了新兴智能硬件产品的发展。特别是AI人工智能技术在近年来的发展令人瞩目,大语言模型等技术在2023年中取得了非凡的进步,为科技、艺术、教育、娱乐等各个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AI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有望为新兴智能硬件产品创造更多的软件应用内容和产品使用场景,从而促进其长期健康发展。

  2023年,受到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终端消费需求不足等多方面不利因素的影响,全球智能手机产品市场规模增长有限。根据知名咨询机构IDC的统计数据,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约为11.7亿部,同比下滑约3.2%。智能手机产品的硬件技术创新和软件应用场景创新速度同步放缓,与智能手机相关的精密零组件产品的市场规模也受到一定影响。

  2023年,新兴智能硬件产品的市场规模表现有所分化。根据知名咨询机构 Canalys的统计数据,2023年全球智能可穿戴产品出货量约为 1.86亿部,同比增长约2%;2023年全球TWS智能无线耳机出货量约为2.95亿部,同比增长约2.4%。虽然面临终端消费需求不足的情况,智能可穿戴产品和TWS智能无线耳机产品的市场规模仍然保持了稳定增长态势,未来伴随着智能交互、健康监测等软硬件技术的成熟和应用场景的发展,上述产品市场规模有望迎来更快的增长。

  与元宇宙产业高度相关的VR虚拟现实、MR混合现实和AR增强现实产品,依然是2023年消费电子行业最受关注的新兴智能硬件产品方向。根据知名咨询机构IDC的统计数据,2023年全球VR虚拟现实、MR混合现实、AR增强现实设备出货量约为670万台,同比下滑约23.5%。受到终端消费需求不足、内容应用有待丰富等因素的影响,VR虚拟现实产品和MR混合现实产品出货量短期下行,但行业内仍发生了较多值得期待的新变化。一方面,随着图像传感、空间计算等软硬件技术的发展,主流VR虚拟现实产品普遍搭配了可支持MR混合现实应用的硬件和软件内容,VR虚拟现实和MR混合现实的边界进一步模糊,MR混合现实产品逐渐成为市场主流。另一方面,众多消费电子行业头部厂商在2023年发布了新一代MR混合现实产品,或披露了与元宇宙相关的发展规划,充分显示了消费电子行业对这一产品方向的重视和推动。与此同时,AR增强现实产品的市场规模仍在持续成长,相关硬件技术仍在不断成熟,特别是AR增强现实与AI技术结合的潜力,吸引了众多行业头部企业的持续关注和投入。VR虚拟现实、MR混合现实和AR增强现实产品的发展,还将进一步推动与之相关的微显示、精密光学、传感器等前沿技术和产品的发展。

  国家对元宇宙行业及相关新兴智能硬件产品的发展也保持了高度重视。2023年9月,国家工信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了《元宇宙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元宇宙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有望持续推动我国元宇宙产业的健康发展。

  面对后移动时代中新兴智能硬件产品、AI人工智能、元宇宙等产业机遇,公司将积极应对,立足已有优势,持续巩固核心竞争力,积极拓展新兴智能硬件及相关精密零组件业务,积极布局新的产品业务方向,实现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从行业竞争格局角度来看,全球科技和消费电子行业仍然呈现集中化态势。行业内具有较强竞争力和代表性的知名企业,掌握大量技术、人才、资金、品牌和行业生态资源,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持续加强在新兴智能硬件和AI人工智能等技术领域内的投入,将继续领导行业技术创新和产品革新。

  从行业供应链布局角度来看,一方面,我国在政治经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管理技术人才资源等方面仍然具有显著优势,国内制造业企业整体竞争力仍在不断增强,有效地承接了全球供应链的制造需求。另一方面,在特殊的国际政治、经济背景下,大国间博弈增强,部分企业面临着供应链全球化布局的挑战,需要科学、谨慎地加以应对。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致力于服务全球科技和消费电子行业领先客户,为客户提供精密零组件和智能硬件整机的垂直整合产品解决方案,以及相关设计研发和生产制造服务。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精密零组件业务、智能声学整机业务和智能硬件业务。其中,精密零组件业务聚焦于声学、光学、微电子、结构件等产品方向,主要产品包括微型扬声器/受话器、扬声器模组、触觉器件(马达)、无线充电器件、天线、MEMS声学传感器、其他MEMS传感器、微系统模组、VR/MR光学器件及模组、AR光学器件、微纳光学器件、3D结构光模组、AR光机模组、AR HUD模组、精密结构件等,上述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无线耳机、VR虚拟现实、MR混合现实、AR增强现实、智能可穿戴、智能家居、汽车电子等终端产品中。智能声学整机业务聚焦于与声学、语音交互、人工智能等技术相关的产品方向,主要产品包括TWS智能无线耳机、有线/无线耳机、智能音箱等。智能硬件业务聚焦于与娱乐、健康、家居安防等相关的产品方向,主要产品包括VR虚拟现实产品、MR混合现实产品、AR增强现实产品、智能可穿戴产品、智能家用电子游戏机及配件、智能家居产品等。公司在报告期内继续积极拓展汽车电子相关业务机会,在传感器、AR HUD模组及光学器件等细分方向上取得了积极的业务进展。

  公司在声学、光学、微电子、精密制造等领域内具有创新性竞争优势,在精密零组件领域内拥有丰富的自主知识产权,在智能声学整机和智能硬件领域内,公司主要通过“ODM”、“JDM”等模式同行业领先客户合作,积累了丰富的产品项目经验。报告期内,公司同全球科技和消费电子行业领先客户延续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能力得到客户认可,在微型扬声器、MEMS声学传感器、VR虚拟现实产品(包括MR混合现实产品)、TWS智能无线耳机、智能可穿戴产品、智能家用电子游戏机及配件产品等领域内继续占据领先的市场地位。

  2023年四季度,公司完成了对驭光科技(绍兴)有限公司100%股权的收购,进一步加强公司在微纳光学器件、投射/显示模组和三维传感等领域内的布局,有效提升了公司在精密光学领域内的综合竞争力,支持公司光学业务未来长期发展。

  报告期内,受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欧美主要国家加息等因素影响,全球消费电子行业终端需求不足,部分新兴智能硬件产品出货量低于预期,给公司的营业收入和盈利能力带来了不利影响。此外,公司业务结构有所变化,毛利率相对较低的智能硬件项目营收占比短期内有所提升,进而影响了公司的综合毛利率。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公司在报告期内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地位依然稳固,公司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将全力以赴,紧抓未来消费电子行业复苏和新兴智能硬件产品发展的契机,力争持续改善经营业绩,实现公司长期健康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荣获2023年度中国电子元器件骨干企业百强榜单第 4位、2023年中国电子信息竞争力百强企业第15位、2023年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第55位、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86位、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常务理事单位等多项荣誉。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行业领先的精密制造与智能制造能力

  在科技和消费电子等相关领域内,公司具有广受认可的精密制造能力和良好的行业口碑。依托于公司在精密制造领域内的核心能力和长期经验积累,公司不断提升精密零组件和智能硬件整机产品的加工精度、生产效率和品质水平,实现了多种核心原材料的自研自制,综合应用超高精度模具、高精度金属/非金属加工、超声波技术、激光技术等多种先进的工艺技术,在微型电声器件、精密光学器件、MEMS传感器、微系统模组、精密结构件等领域内构建了行业领先的精密制造能力,保障了高精度、高效率、高品质的产品交付。

  公司立足于既有的先进设备研制能力和柔性自动化生产能力,积极探索智能制造模式升级,打造GPS歌尔制造体系。在与智能制造相关的自动化、机器视觉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内,公司持续投入自主研发,同时借鉴国际领先经验,引进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先进技术和核心装备并进行系统集成,应用信息化、自动化、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改进生产制造的各个环节,推动制造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变,构建了面向未来的智能制造核心能力。

  (2)多种技术融合平台和强大的技术人才队伍

  公司已建立起将材料、结构、电子电路、软件算法、无线通讯、先进工艺、测试、自动化等多种技术相融合的产品研发和制造平台,通过跨领域技术集成,为客户提供先进的、系统化的精密零组件和智能硬件产品解决方案。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整合声学、光学、微电子、无线通讯、精密制造、自动化等多学科领域中的优秀人才并加以培养,已建立起一支具备深厚技术实力和丰富产品项目经验的技术人才队伍,并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山东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长春理工大学等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长期合作,形成开放的综合性技术研发平台,支持技术和产品的持续创新和研发。

  报告期内,公司共申请专利3,003项,其中发明专利2,249项;获得专利授权2,185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394项。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申请专利32,209项(其中国外专利申请4,031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7,896项;累计获得专利授权19,905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6,809项。

  (3)持续进行战略创新转型和稳固的优质客户资源

  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和行业趋势,公司管理层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在持续巩固传统业务领域核心竞争优势的同时,积极进行战略创新转型,紧紧把握科技和消费电子行业中新兴智能硬件产品的创新机遇。依托公司的全球优质客户资源以及稳固良好的客户合作关系,以市场和技术为导向,持续拓展消费电子和汽车电子领域内新的业务增长点。在战略路径的选择上,公司紧跟全球一流客户的战略创新步伐,优化公司战略资源配置,支持战略产品开发,继续巩固和深耕公司客户资源优势,将优质客户需求转化为公司持续、快速发展的不竭动力。

  (4)优秀的核心管理团队

  在公司业务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公司核心管理团队一如既往地保持稳健高效的作风。面临后移动时代中智能硬件产品升级换代快、品质要求高、制造精度高、交货周期短、客户认证难等挑战,核心管理团队紧跟市场变化,不断变革创新,使公司的战略管理能力、经营管理能力、技术研发能力、精密制造与智能制造能力长期保持在高水准之上。公司始终关注并持续推动核心管理团队的国际化、专业化、年轻化,积极吸纳来自于众多国际领先企业的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加入到核心管理团队中。同时,公司加强人才梯队建设,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才在培养与实践中逐步成长为公司管理团队的中坚力量。公司的管理团队兼具经验与活力,在新的市场环境和高强度的行业竞争中,持续推动着公司的稳定快速发展。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3年,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际环境异常复杂,我国经济也面临着需求不足等多重困难挑战。在严峻复杂的环境下,国家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圆满完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

  报告期内,面对消费电子行业低迷、终端市场需求下滑、部分新兴智能硬件产品发展速度慢于预期等挑战,公司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全力以赴、积极应对,完成了业务拓展、项目交付、运营提升等各项重要工作。公司继续秉持“精密零组件+智能硬件整机”的产品战略,聚焦于服务全球科技和消费电子行业领先客户,积极推动声学、光学、微电子、结构件等精密零组件和VR虚拟现实、MR混合现实、AR增强现实、智能无线耳机、智能可穿戴、智能家居等新兴智能硬件业务的发展,同时进一步加强在汽车电子领域内的业务拓展并取得一定进展。在智能制造领域内,公司积极打造GPS歌尔制造体系,构建具有歌尔特色的面向未来的智能制造模式,进一步夯实公司作为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报告期内,公司管理团队强化危机管理意识,积极开展工作,推动公司逐步走出前期个别项目波动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充分反思吸取经验教训,以此为契机推动公司客户导向意识和客户服务能力的持续提升,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在内部运营管理方面,公司继续推动组织变革和运营管理改善工作,内部决策运转保持高效,同时积极探索大数据和AI技术在内部运营管理中的应用,持续提升公司运营的数字化和信息化水平,为公司未来长期发展打下坚实的管理运营基础。

  报告期内,消费电子行业终端需求整体不足,VR虚拟现实等智能硬件产品出货量下降,公司的整体营业收入同比略有下降,相关业务的盈利水平也受到一定影响。此外,报告期内公司业务结构有所变化,毛利率相对较低的智能硬件项目的营业收入占比在短期内有所提升,进一步影响了公司短期内的综合毛利率和盈利能力。虽然面临短期内的业绩挑战,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地位依然稳固,公司管理层和全体员工依然充满信心,并将全力以赴,紧抓未来消费电子行业复苏和新兴智能硬件产品发展的契机,力争持续改善经营业绩,实现公司长期健康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9,857,390.23万元,同比减少6.03%;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8,807.67万元,同比减少37.80%;公司营业成本8,975,306.42万元,同比减少3.73%。

  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和财务费用合计779,870.93万元,同比减少5.11%。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457,285.54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4.64%,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14.50%。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净流入815,188.82万元,同比减少1.99%。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1、行业发展趋势和竞争格局

  全球科技和消费电子行业继续呈现从移动互联网时代向后移动时代转变的趋势,而AI人工智能技术在近年来的长足发展,又为这一行业发展进程带来了新的影响和契机。

  移动互联网时代中,智能手机及其周边产品是科技和消费电子行业的主要发展驱动力。但近年来,智能手机产品软硬件创新速度放缓,市场规模增长停滞。根据知名咨询机构IDC的预测数据,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有望达到12亿部,同比增长约2.8%。在智能手机市场规模增长缓慢的背景下,行业普遍期待以VR虚拟现实、MR混合现实、AR增强现实产品、智能可穿戴产品等为代表的新兴智能硬件产品能够成为后移动时代中行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2023年,受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欧美主要国家加息、终端需求不足等外部客观因素,以及部分产品关键技术仍有待突破、产品使用场景仍有待开发、软件应用和内容仍有待丰富等行业内部因素的影响,部分新兴智能硬件产品的发展速度和市场规模增长慢于预期。但新兴智能硬件产品的发展依然受到积极推动,科技和消费电子行业知名厂商继续在这一领域内投入大量资源,并且持续推出新的代表性产品。在全行业推动下,伴随宏观经济和消费电子行业的复苏,新兴智能硬件产品有望在未来几年中继续健康发展。

  根据知名咨询机构IDC的预测数据,至2028年,全球VR虚拟现实、MR混合现实设备出货量有望达到2,470万部,自2023年至2028年的市场规模年平均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约29.2%。随着图像传感和空间计算等软硬件技术的发展,VR虚拟现实和MR混合现实的边界进一步模糊,MR混合现实产品逐渐成为市场主流。未来几年中,更多的行业知名厂商有望跟进这一产品技术趋势,针对MR混合现实产品应用场景和软件内容的探索有望加速,并迎来爆发性的增长。

  根据知名咨询机构IDC的预测数据,至2028年,全球AR增强现实设备出货量有望达到1,090万部,自2024年至2028年的市场规模年平均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约87.1%。AR增强现实产品具备“虚实结合”的产品特性、与移动互联网内容生态无缝链接的能力和与AI人工智能技术结合的潜力,显现出巨大的未来应用空间和市场潜力。行业知名厂商持续推动相关的半导体芯片、微显示、光波导等新技术的发展,伴随着相关技术瓶颈被攻克,成熟的AR增强现实产品有望在未来几年内逐步推向市场,并迎来快速发展。

  根据知名咨询机构 Canalys的预测数据,2024年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有望达到 2.04亿部,同比增长约10%。随着后移动时代中消费者对于运动和健康的关注大大增强,面向全球数以亿计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亚健康人群的高精度、高可靠性的生命体征监测技术,特别是心电、血压监测和无创血糖监测技术,是目前备受关注的创新焦点。在上述领域内的相关技术突破,有望为智能可穿戴产品带来新的爆发性成长。

  近年来,以大语言模型等为代表的AI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速度令人瞩目,也将有望为消费电子行业和新兴智能硬件产品带来新的发展契机。一方面,AI人工智能技术与新兴智能硬件产品的结合,将创造出众多新的产品应用场景,使智能硬件产品更加智能化、人性化,提升智能硬件产品的消费者使用体验,进而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AI人工智能技术在内容创作方面具有显著的效率优势,有望加速解决VR虚拟现实、MR混合现实等智能硬件产品目前面临的软件、内容不够丰富的问题,从而促进消费需求,增强消费者产品使用黏性,更好地支持商业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同时,AI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硬件产品软硬件开发、智能制造等领域内,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新兴智能硬件产品的发展,以及与之相关的精密光学器件及模组、精密声学零组件、MEMS传感器和微系统模组、触觉器件、精密结构件等产品需求的增长,将为公司的新兴智能硬件业务和精密零组件业务带来新的发展机会。面对这一后移动时代的机遇,公司将积极应对,立足已有优势,持续巩固核心竞争力,积极拓展现有业务,积极布局新的产品业务方向,实现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从行业竞争格局角度来看,全球科技和消费电子行业的集中态势仍将持续。后移动时代中新兴智能硬件的发展成熟需要大量的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投入,开发者群体、用户基数、软件应用、娱乐内容、社交黏性、数据变现能力等智能硬件生态系统的“软实力”也更为重要,具有资金、人才、技术和生态系统优势的行业龙头企业有望巩固其竞争优势,继续领导行业内的科技创新和产品革新。

  从供应链的角度来看,国内电子制造业企业的整体竞争力继续加强,有望更好地承接后移动时代对于电子制造业的需求,进而实现新的发展。但也需要注意到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特别是主要国家间的相互博弈,可能对行业供应链格局产生显著影响,需要企业持续关注,科学、谨慎地加以应对。

  2、未来发展战略

  面向未来,公司将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号召,主动把握后移动时代的产业契机,积极跟踪5G、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发展趋势,积极跟进AI人工智能技术的演进和应用,持续深化在新兴智能硬件及精密零组件产品领域内的布局,不断巩固与国际一流客户的战略合作关系,认真履行企业的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以公司的稳定健康成长,实现企业价值和股东回报的最大化。

  (1)积极把握后移动时代产业发展新契机,深化推动公司“精密零组件+智能硬件整机”战略落地。继续巩固公司在精密零组件和智能硬件领域内既有的竞争优势,积极发展与新兴智能硬件产品相关的整机和零组件业务。充分发挥零组件业务和整机业务间的协同效应,持续强化公司在精密制造和智能制造领域内的核心能力,打造面向未来智能制造时代的GPS歌尔制造体系,为客户提供行业一流的垂直整合产品解决方案和“一站式”的研发制造服务。

  (2)继续实行大客户战略,继续坚持客户导向,持续地维护好核心客户关系,充分发挥公司的客户资源优势。聚焦于服务全球科技和消费电子行业领先客户,不断巩固与客户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紧跟国际一流客户的未来战略发展方向,打造全球化的研发、制造和销售服务布局,从商务、技术、工程工艺、运营交付等多个角度长期、持续地令客户满意,实现与国际一流客户的合作共赢、共同成长。

  (3)坚持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持续进行研发投入。不断提升公司在声学、光学、微电子、微显示、精密制造、自动化、IT技术、软件算法等领域内的技术水平,为企业未来发展构建技术领域内的核心竞争力。坚定实施人才战略,在全球范围内整合优秀的管理、技术人才,构建一流的人才团队,对核心、骨干员工进行有效的长期激励,为企业未来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4)不断提升企业治理和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内部规范、高效运作。持续改善企业内部的组织架构和流程机制,推动内部管理体系升级。强化精益运营意识,提升精益运营水平,向精益运营要效益。以市场发展和客户需求为导向,不断推动内部变革和创新,打造变革能力领先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企业内部运营管理的数字化和信息化水平,积极探索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企业运营管理中的应用。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践行“客户导向、员工成长、诚实守信、合作共赢”的企业核心价值观,认真履行企业的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致力于成为受尊敬的全球一流企业。

  3、报告期内经营情况及下一年度经营计划

  报告期内,公司秉持“精密零组件+智能硬件整机”的产品战略,坚持客户导向和大客户战略,发挥零组件业务和整机业务间的协同效应,成功完成了业务拓展、项目交付、运营提升等各项重要工作。公司管理团队强化危机管理意识,积极开展工作,持续推动公司客户导向意识和客户服务能力提升,并取得了积极成果。公司继续推动组织变革和运营管理改善工作,内部决策运转保持高效,内部运营管理水平得到提升,为公司未来长期发展打下坚实的管理运营基础。公司持续投入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专利申请和获批数量继续提升,研发实力和人才队伍得到进一步加强,核心竞争力得到进一步巩固。报告期内,受到消费电子行业终端需求整体不足、VR虚拟现实等智能硬件产品出货量下降、公司业务结构变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公司的整体营业收入和盈利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地位依然稳固,短期的业绩压力不会动摇公司稳定发展的基本盘,更不会改变公司长期健康发展的大趋势。

  面向2024年,全球宏观经济复苏动力仍然不足,外部环境依旧复杂严峻,公司发展仍然面临众多挑战。但全球科技和消费电子行业也蕴藏着新的产业发展契机,新兴智能硬件产品的应用领域仍在不断拓展,软硬件生态仍在持续构建完善,新兴智能硬件和AI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发展为行业带来了新的契机。公司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将继续不遗余力地推动公司战略和业务目标的实现,以优秀的经营业绩和企业价值的持续成长,回报广大投资者。

  (1)保持战略定力,把握发展机遇

  继续秉持“精密零组件+智能硬件整机”的产品战略,充分发挥公司零组件业务和整机业务间的协同效应,把握后移动时代新兴智能硬件产品的发展机遇。依托在精密零组件领域内的核心技术和先进产品方案,推动智能硬件整机业务的拓展。通过智能硬件整机业务的发展,为精密零组件产品创造更大的应用场景和市场空间。将垂直整合的产品解决方案与公司精密制造和智能制造的核心能力相结合,为全球客户提供一流的“一站式”研发制造服务。

  (2)坚持客户导向,执行大客户战略,深耕战略客户

  围绕核心客户的发展战略和业务规划,进行相应的业务布局、产品规划和产能规划。配合核心客户产品研发、上市节奏,为客户提供行业一流的研发制造服务。打造优秀的客户服务团队,从商务、技术、工程工艺、运营交付等多个角度长期、持续地令客户满意。切实地增强客户黏性,提升客户满意度水平,与客户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3)加强业务拓展,打造新的业务增长点

  在巩固公司精密零组件和智能硬件产品领域内既有竞争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新的业务方向和业务机会,积极把握精密光学器件和模组、传感器、微系统模组、VR虚拟现实、MR混合现实、AR增强现实、智能可穿戴等领域内的新产品机会,拓展获取核心客户的重点项目,同时继续积极关注和跟进在汽车电子、微显示等领域内的新业务方向和机会。

  (4)强化精益运营,做好重点项目交付

  持续强化精益运营意识,切实提升精益运营水平,向运营要效益,以高质量、高效率的运营,支持公司经营目标的实现。积极打造GPS歌尔制造体系,构建满足未来市场需要的智能制造新模式。做好公司资源的统筹规划,保证与公司战略落地和业务目标达成紧密相关的一系列重点项目的交付工作,支持公司业绩目标的达成。

  (5)继续投入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强化人才战略,强化核心竞争力

  围绕公司未来战略方向,持续投入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强化公司在声学、光学、微电子、微显示、精密制造、智能制造等领域内的核心技术能力。在全球范围内整合管理、技术人才,加强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做好人才的“选育用留”工作,以高质量的人才梯队,支持公司战略落地和业务拓展。

  (6)有效管控风险,持续健康经营

  继续保持稳健的经营策略,强化风险意识,高度关注外部环境变化,做好企业生产经营中各项风险指标的管控工作,主动识别和化解潜在风险,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4、资金需求及使用计划

  公司资产负债结构健康合理,与银行等主要金融机构保持着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2024年,公司将继续加强现金管理力度,持续优化账期,管控资本支出,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充分评估考虑各种融资手段,合理管控资产负债率和债务结构,积极规避流动性风险和汇率风险,规范开展金融衍生品交易活动,以稳健的资金筹划和财务管理工作,为公司发展提供稳定、充足的资金支持。

  5、未来面对的风险

  (1)宏观市场风险

  全球经济仍然有待复苏,欧美主要国家通胀依旧高企,影响投资和消费活动的不利因素依然存在,可能在短期内制约全球科技和消费电子行业的发展。世界政治、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主要国家间的贸易争端和地缘性政治事件为全球贸易体系带来不确定性,可能对企业的进出口业务带来不利影响。以手机为代表的部分智能硬件产品增速放缓或停滞,部分新兴智能硬件产品市场发展速度低于预期,可能影响公司相关产品的市场需求,进而影响公司业绩。

  (2)经营风险

  ①客户相对集中的风险

  全球科技和消费电子行业的竞争格局以及公司的业务模式和大客户战略,决定了公司的客户结构相对集中,来自于少量核心客户的业务收入在公司整体营收中占据了较大份额。尽管上述客户均属于全球行业头部企业,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和市场地位,且与公司保持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但如果主要客户因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其企业经营活动出现波动,或者客户与公司的合作关系发生变化,则有可能为公司业务带来相应的波动和风险。

  ②汇率波动的风险

  对海外客户的出口业务在公司整体营收中的占比较高,公司同时也从国外进口相当数量的原材料、设备等,上述进出口业务以美元结算为主。虽然公司采用相应的风险对冲工具,但外汇汇率的显著波动,仍可能为公司带来一定的汇率风险。

  ③核心技术人才流失的风险

  公司所从事的科技和消费电子行业是人才密集的行业,行业内对于核心技术人才的需求旺盛,人才竞争非常激烈。核心技术人才是公司能够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长期快速发展的关键资源,公司将持续完善各种激励、约束机制,做好公司核心技术人才的保留工作。但面临激烈的行业竞争,仍然可能出现核心技术人员的流失,从而使公司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影响公司业务的发展。

  (3)管理风险

  近年来,公司各产品线业务拓展顺利,业务规模扩大,产品种类增多,对公司的整体经营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紧跟核心客户的战略布局,持续拓展新的业务发展机会,需要公司管理层具有卓越的判断力、执行力和经营管理能力。如果公司的管理水平不能够与公司的业务成长和规模扩张相匹配,不能够迅速提升以满足公司发展的需要,将可能影响公司战略规划的落地和经营管理目标的达成,从而使公司面临一定的管理风险。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长和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