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股市直击 - 正文

新集能源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原标题:新集能源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新集能源(601918)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十四五”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规划,坚持以改革创新为驱动,以安全稳定为基础,以党的领导为保障,全面聚焦“存量提效、增量转型”和“两个联营+”发展思路,加速构建高质量发展产业格局,做强做优煤炭电力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逐步开创煤炭、煤电、新能源一体化发展新局面。

  2023年,公司商品煤产量1,936.91万吨,同比增幅5.16%;商品煤销量1,968.61万吨,同比增幅8.70%;上网电量98.95亿千瓦时,同比降幅2.77%;实现营业收入128.45亿元,利润总额34.38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1.09亿元,报告期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120.41%。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主要经营以煤炭开采、煤炭洗选和火力发电为主的能源项目,对外销售煤炭和电力;公司业务涉及煤炭和电力两个行业。

  1.煤炭行业:

  2023年,国内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46.58亿吨,累计同比增长2.9%,动力煤商品煤产量约37.0亿吨左右,增速3.0%。安徽省累计生产原煤1.12亿吨,日均产量约31万吨。2023年,我国共进口煤炭4.74亿吨,同比增长61.8%,其中动力煤约3.7亿吨,同比增加1.4亿吨,创历史新高。国内煤炭市场总体较好,需求端电煤需求表现较强,非电用煤边际改善。2023年煤炭消费呈明显增长态势,电煤需求表现较强。

  电用煤方面:2023年我国动力煤商品煤消费量40.0亿吨,同比增长5.3%。其中,电力行业消费增速较快,同比增长6.0%。一方面疫情过后第三产业用电带动整体用电量维持较快增长,另一方面2023年受蓄水不足、降水偏少等因素,1-7月水电发电量同比偏低,煤电兜底保供作用凸显。2023年,全国累计发电量同比增长5.2%。其中火力发电量同比增长6.1%;水力发电量同比下降5.6%,风电、太阳能保持较快增长。

  非电用煤方面:2023年我国化工用煤保持高位,同比增速为4.6%,尤其下半年,随着煤化工产品价格上行,下游终端主动补库,在电煤需求淡季对动力煤消费产生较大支撑。但下半年以来炼焦煤市场与动力煤市场走势出现明显分化。动力煤市场价格总体表现为波动上行;国内能源消费总量比上年增长2.9%,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较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煤炭比重提高0.2个百分点,煤炭消费量增长4.3%。煤炭稳产增供工作成效显著,全国煤炭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市场经历了国际能源危机、极端高温干旱气候、需求超预期释放等多重不稳定因素叠加影响,煤炭企业深入落实能源保供责任,加快释放煤炭先进产能,产销量快速增长;煤炭进口降幅收窄,社会存煤水平显著提升,煤炭市场供需基本平衡。

  地理区域上,煤炭产能主要集中在晋陕蒙新地区,运输方式以铁运、水运为主。公司所处安徽地区煤炭产能集中在两淮四大煤企,生产规模比较稳定,随着全国范围内铁运、水运条件的优化完善,晋陕蒙新销往华中、华东地区的运输成本将显著下降,将引发安徽煤企部分传统销售区域市场的激烈竞争。

  2.电力行业:

  2023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9.22万亿千瓦时,人均用电量6539千瓦时;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7%,增速比2022年提高3.1个百分点,国民经济回升向好拉动电力消费增速同比提高。各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3.6%、6.4%、6.6%和10.0%,同比增速逐季上升;受2022年同期低基数以及经济回升等因素影响,四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速明显提高,四季度的两年平均增速为6.8%,与三季度的两年平均增速接近。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延续快速增长势头,第二产业用电量增速逐季上升,第三产业用电量恢复快速增长势头,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低速增长,全国31个省份用电量均为正增长,西部地区用电量增速领先。截至2023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29.2亿千瓦,同比增长13.9%;从分类型投资、发电装机增速及结构变化等情况看,电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趋势持续推进。其中,电力投资快速增长,非化石能源发电投资占电源投资比重达到九成,新增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超过2亿千瓦,并网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规模突破10亿千瓦,水电发电量同比下降,煤电发电量占比仍接近六成,充分发挥兜底保供作用,火电、核电、风电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均同比提高,跨区、跨省输送电量和市场交易电量较快增长。

  2023年,安徽省能源供需形势平稳有序,能源结构持续优化,电力需求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累计用电量32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4%。电力保供能力稳步提升。截至2023年底,全社会发电装机达1.08亿千瓦,较上年末增加1598万千瓦;全社会累计发电量3521.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7%。分品种看,火力、风力和太阳能发电均保持增长态势,增速分别为10.3%、23.7%、6.8%,水力发电量下降32.8%。

  3.公司所处行业地位

  公司是华东地区大型煤炭、电力综合能源企业之一,所属煤矿、电厂分布在安徽省内,其中煤炭生产、销售在安徽省内处于中等规模,发电效率居于安徽省前列。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经营以煤炭开采、煤炭洗选和火力发电为主的能源项目,对外销售煤炭和电力。截至2023年末,公司共有5对生产矿井。生产矿井核定生产能力分别为:新集一矿(180万吨/年),新集二矿(270万吨/年),刘庄煤矿(1100万吨/年),口孜东矿(500万吨/年),板集煤矿(300万吨/年),生产矿井合计产能2350万吨/年。公司控股利辛电厂一期(2*1000MW)和在建利辛电厂二期(2*660MW),筹备建设上饶电厂(2*1000MW)、滁州电厂(2*660MW)、六安电厂(2*660MW),参股宣城电厂(1*660MW,1*630MW),拥有新集一矿、二矿两个低热值煤电厂。

  公司生产煤炭销往安徽省内及省外周边区域,主要用于火力发电、化工等行业,运输方式以铁运为主,汽运为辅,在区域内市场占有率长期保持稳定,积累了丰富优质的客户资源。公司控股的利辛电厂为大型坑口电厂,2023年度公司积极布局售电市场,利辛电厂发电效率、盈利能力均居于安徽省前列。

  报告期内,公司全面践行“存量提效、增量转型”和“两个联营+”发展思路,狠抓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重点做好深化内部改革,紧抓布局优化和生产组织,强化经营管控,狠抓降本增效,拓展煤电联营规模等各项工作,确保了公司生产经营形势的总体稳定。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资源储量优势。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淮南新集矿区总体规划的批复》(发改能源[2005]2633号),公司矿区总面积约1,092平方公里,含煤面积684平方公里,资源储量101.6亿吨,资源储量约占安徽省四大煤炭企业总资源量的40%。截止2023年末,公司矿权内资源储量62.14亿吨,现有矿权向深部延伸资源储量26.51亿吨,共计88.65亿吨,为公司今后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资源基础。

  (二)区位优势。公司地处安徽省中部,紧邻经济发达但能源缺乏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华东地区经济总量规模及发展对电力能源供给保持长期需求,公司贴近主要客户所在地,运输距离较西北及北方煤炭生产基地相比近1,000公里以上,具有供应灵活和运输成本低的优势,所属矿区内铁路运输十分便捷。

  (三)煤种优势。公司所产煤种属于气煤和1/3焦煤,质量稳定,具有中低灰,特低硫、特低磷和中高发热量的本质特征,是深受客户青睐的环保型煤炭商品。全硫含量低于0.4%,这一特征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大气污染,具有燃煤热效率较高且节省环保费用优势,特别是可以降低脱硫装置巨额投资。

  (四)管理优势。公司在建立之初,曾因创造性地实施项目法人责任制,创造了闻名全国煤炭行业的新集模式和新集经验,并于2007年整体上市。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积淀,公司已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管理制度,具备优秀的管理和技术团队。公司持续强化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资金管理、资产管理、煤质管理、投资管理等,努力提升管理工作水平,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五)煤电气一体化优势。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公司将建设新型煤电一体化基地。目前,公司控股的利辛电厂一期、二期(在建)和参股的宣城电厂一期二期已投产运行,筹备建设上饶电厂、滁州电厂、六安电厂,煤炭消耗量约占公司产量40%左右,煤电一体化的协同优势得到充分发挥。随着板集煤矿和后续电力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公司煤炭产能和电力装机将逐步提升,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8.45亿元,同比增幅7.01%;营业成本77.50亿元,同比增幅12.10%。报告期实现利润总额34.38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09亿元,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37.96亿元,资产负债率59.15%。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宏观经济层面

  2023年,面对复杂多变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国政府有效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我国经济回升向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增长5.2%,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安全发展基础巩固夯实,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2024年,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5%左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2.行业竞争格局

  从煤炭行业来看,近年来,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地缘博弈的大背景下,全球能源安全面临持续威胁,能源体系发生深刻变革,绿色低碳转型深入推进,能源安全问题凸显。尽管煤炭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占比有所下降,但基于我国资源禀赋和能源安全考虑,煤炭、煤电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主体地位仍未改变,依然是守护能源安全的“压舱石”、“稳定器”。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原煤产量46.6亿吨,同比增长2.9%,创历史新高。其中,全国原煤产量超亿吨企业为8家,比上年增加1家,原煤产量合计22.3亿吨,较2022年增加0.7亿吨,增长3%;全国原煤产量超过5000万吨企业集团达到17家,产量合计27.9亿吨,较2022年增加0.7亿吨,增长2.6%。总体看,随着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大型煤企市场话语权进一步增加。

  从电力行业来看,2023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9.22万亿千瓦时,人均用电量6539千瓦时;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7%,增速比2022年提高3.1个百分点,国民经济回升向好拉动电力消费增速同比提高。电力生产供应方面,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29.2亿千瓦,同比增长13.9%;人均发电装机容量首次历史性突破2千瓦/人。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在2023年首次超过火电装机规模,占总装机容量比重在2023年首次超过50%,煤电装机占比首次降至40%以下。

  3.行业发展趋势

  从煤炭行业来看,展望2024年,在当前国际、国内政治及能源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下,保障能源安全仍是持续稳定发展经济的重中之重,预计国家相关决策部门将以更加战略的眼光谋划和解决煤炭行业发展的中长期问题,包括继续完善煤炭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进程、进一步优化煤炭中长协定价机制,引导煤炭价格在合理区间运行,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保供与节能、成本与价格等多元关系,保障行业发展行稳致远。

  从电力行业来看,到2024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预计达到32.5亿千瓦,同比增长12%左右,2024年新增发电装机将再次突破3亿千瓦,其中,新能源发电装机将再次超过2亿千瓦。在新能源发电持续快速发展的带动下,预计到2024年底,我国新能源发电累计装机规模将达到13亿千瓦左右,占总装机容量比重上升至40%左右,首次超过煤电装机规模。综合考虑宏观经济、用能电气化等因素,预计2024年全年全社会用电量9.8万亿千瓦时,比2023年增长6%左右。预计2024年全国统调最高用电负荷14.5亿千瓦,比2023年增加1亿千瓦左右。

  (二)公司发展战略

  “十四五”期间,公司深入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积极融入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淮河生态经济带,把握安徽省打造皖北能源基地和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的发展定位,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遵循“存量提效、增量转型”和“两个联营+”发展思路,践行“安全高效发展、绿色低碳发展、改革创新发展”理念,构建完善以煤炭、煤电、新能源为主,能源综合服务和资源综合利用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将公司打造成华东地区多能互补、绿色低碳、智慧高效、治理现代的能源示范企业。

  (三)经营计划

  “十四五”期间,公司深入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积极融入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淮河生态经济带,把握安徽省打造皖北能源基地和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的发展定位,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遵循“存量提效、增量转型”和“两个联营+”发展思路,践行“安全高效发展、绿色低碳发展、改革创新发展”理念,构建完善以煤炭、煤电、新能源为主,能源综合服务和资源综合利用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将公司打造成华东地区多能互补、绿色低碳、智慧高效、治理现代的能源示范企业。2024年,公司计划商品煤产量1,820万吨,发电量115亿千瓦时,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全面完成各项任务指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以保安全、守底线为前提,筑牢长治久安坚实基础

  坚定“零死亡”目标不动摇,狠抓重大灾害治理、重大风险防控和重大隐患排查治理,确保公司安全生产长治久安。一要提高政治站位。二要强化重大灾害治理。三要不断提升系统的可靠性。四要夯实安全管理基础。五要加大安全监管和问责力度。六要强化地面安全管理。七要强化干部作风建设。

  2、以稳生产、提效率为目标,推动煤电生产量质齐增

  以单进提升为龙头,重点抓好布局优化、采区设计、效率提升、技术创新、装备升级等工作落实,保障矿井高产稳产能力。一要坚持长远战略,规划生产接续。二要科学优化系统,促进效率提升。三要抓好单产单进提升,促进矿井稳产高产。四要抓好煤质管理,实现稳步提升。五要聚焦“四新”应用,助力提质增效。重点做好刘庄煤矿盾构机作业线建设、新集二矿选煤厂智能干选改造等工作。六要优化劳动组织,提高工时利用率。七要强化电厂管理,确保应发尽发、能发满发。

  3、以强经营、增效益为抓手,持续提升经济运行质量

  聚焦国资委“一利稳定增长,五率持续优化”考核导向,持续加强经营精益化管理,确保完成全年经营目标任务。一要全力以赴增收创效。从“量、质、价”上下功夫,努力提高产品产量、质量、价格,实现综合收益最大化。二要多措并举节支降本。做好预算约束、物资采购、工程造价、修旧利废、仓储压降等工作,切实降低公司生产成本。三要加强财务精益化管理。四要严格考核兑现。

  4、以抓改革、求创新为突破,提高国企核心竞争能力

  严格贯彻落实国资委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要求,扎实推进企业改革相关工作。一要积极推进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二要纵深推进市场化运营。三要深入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四要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5、以谋发展、促转型为重点,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加快推进火电、新能源项目进度,扎实推动“两个联营+”工作落地见效。一要积极推进新能源项目落实落地。最大限度利用自有资源和煤电配套政策,获取新能源社会资源,努力实现新能源产业快速大发展。二要加快推进火电项目进度。确保板集电厂二期2024年达标投产;上饶电厂、滁州电厂一季度正式开工建设,六安电厂上半年正式开工建设。

  6、以办实事、惠民生为宗旨,凝聚职工团结奋进力量

  持续巩固深化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在发展中改善民生,聚焦解决职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职工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7、以树形象、聚合力为导向,展现中央企业良好风貌

  积极协调地企关系,最大限度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营造和谐的政企环境,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一要重树良好社会形象。二要营造和谐地企关系。三要持续深化“法治央企”建设。四要加强重大风险管控。

  当前外部环境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安全生产及环保监管压力加大,煤炭、电力和市场的不确定因素依旧存在,上述经营计划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有可能根据公司实际做出适当调整。本报告披露的经营计划并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业绩承诺,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安全风险。

  煤炭生产受水、火、顶板、瓦斯、煤尘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虽然公司机械化程度及安全管理水平较高,但受地质条件复杂因素影响,公司安全生产仍然长期面临一定风险。

  应对措施:2023年公司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积极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全力防风险、除隐患、盯系统、遏事故,打牢安全生产基础。

  2、资金风险。

  由于公司主要从事煤炭的生产和销售,煤炭行业存在投资规模大、投资回报周期长的特点,近年来公司计划新建煤电和新能源项目等资本性支出较大等原因,截至目前公司资产负债率仍然偏高,公司还本付息压力较大。

  应对措施:公司将持续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投入产出效率,增加经营积累;不断强化“两金”控制,实现资金流良性运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减少负债规模,持续降低资产负债率。

  3、市场风险。

  受国内煤炭、电力市场供需关系变化影响,公司煤炭、电力等主要产品价格存在波动风险,对公司经营业绩影响较大。

  应对措施:公司将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扩大煤电联营规模,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4、环保风险。

  随着国家节能环保政策进一步趋严,保护生态环境将对企业发展运营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公司面临的节能、减排、环保约束进一步加大,环保税也增加了企业运营成本。

  应对措施:公司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加快推进煤炭的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环保资金投入,建设绿色矿山;进一步完善环境风险预防管控体系,加强环境问题整治,确保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太阳能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