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以市值管理为抓手 沪市央国企借力资本市场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在国务院国资委“点题”市值管理后,沪市央国企上市公司正加快行动。其中,中国神华率先表示,要建立健全中国神华特色市值管理体系。
随着价值创造、价值经营、价值传递等系列工作开展,央国企估值进入修复通道。2023年以来,共有365家沪市央国企股价涨幅跑赢大盘,上海电影、东湖高新、中国科传等10家涨幅超过100%。
借力资本市场,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沪市央国企纷纷开启了“发令枪”。截至2024年3月12日,沪市共有央国企776家,总市值合计约37.63万亿元,分别占沪市总数的34%和65%。2023年前三季度,沪市央国企合计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29.67万亿元和2.72万亿元,对全沪市业绩贡献占比超77%。
以市值管理为抓手 注入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今年以来,国务院国资委频繁“点题”市值管理,表示将全面推开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考核,引导上市央企更加重视其内在价值与市场表现,更加主动向市场传递信心、稳定预期。
证监会近日发布《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意见(试行)》,其中围绕市值管理提出6条措施,包括压实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主体责任,推动优质上市公司积极开展股份回购,引导更多公司回购注销,发挥优质上市公司风向标作用。
多家央国企已在积极谋划提升公司价值。“我们坚持积极回馈股东,制定合理持续的利润分配政策,近10年来实施现金分红超过40亿元。”东方电气董事长俞培根近日表示,公司将探索制定市值管理工作方案,做到内在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匹配。建立以公司领导挂帅的市值管理领导小组,制定市值管理评价考核体系,确定市值管理目标,落实市值管理责任。
更多沪市央国企则在公告中对市值管理、提升投资价值明确表态。其中,中国神华率先在“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中透露,要建立健全中国神华特色市值管理体系,积极落实加强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和考核的要求,遵循“促进内在价值与市场价值相统一”原则,通过专项工作小组组织多项保障措施,系统开展市值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市场价格发现和资源配置作用,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并助力公司价值和股东利益在资本市场得到充分实现。
中国核电同样在制定“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时表示,以公司高质量发展为基础,强化市值管理和实践,充分发挥上市公司平台作用,引导公司价值合理回归,实现科学发展、高质量发展,与股东共享发展红利。
具体实践中,央国企数量纷纷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回应市场关切,强化回购、分红等措施力度。回购方面,2023年以来,50余家次央国企发布回购方案,回购金额上限超200亿元,其中宝钢股份、上汽集团、保利发展等上限金额均超20亿元。
分红方面,沪市央国企是主力军,2022年现金分红金额达1.39万亿元,占全沪市79%。中国石油、宝钢股份等央国企近十年来年均分红比例均达到50%以上,展现了极高的分红连续性和稳定性。按3月20日收盘价计算,2022年央国企股息率达到3.7%,中远海控、兖矿能源、山煤国际股息率分别达到32.82%、14.15%、12.84%。
量质效多重提升 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市值管理最终还要落脚于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聚焦高质量发展,需加快推进央国企高水平的协同、质的有效提升、量的合理增长。
近年来,随着央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深入推进,沪市央国企上市公司持续夯实主业、优化布局,经营质量稳步提升。2023年前三季度,沪市央国企实现营业收入29.62万亿元,较2019年同期上升40.11%;实现归母净利润2.72亿元,较2019年同期上升33.33%。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沪市央国企总资产规模295.69万亿元,占沪市公司总资产的81%,总资产的中位数达到150.33亿元,较2019年增长了16%,成长为国民经济的“压舱石”。
具体来看,许多央国企始终紧跟国家战略导向,积极聚焦主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在沪市一众“蓝筹重器”中,国投电力在做好能源安全保供同时,不断推动装机结构清洁化转型发展。截至2023年底,国投电力总装机近4100万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占比接近总装机的70%,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700万千瓦,较“十四五”初期实现翻倍增长。公司不断布局优质新能源项目,在云南、广西、新疆、甘肃、贵州、河北、天津等地规模化连片开发新能源发电项目,预计“十四五”末期,投产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1700万千瓦。
钢铁龙头南钢股份聚焦“创新聚变、数智蝶变、新产业裂变”三条成长曲线,打造“绿色、智慧、人文、高科技”新特征,努力建设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先进材料智造商。据悉,该公司30项高端品种实现“0→1”突破并产业化;23项新产品、新技术通过省级鉴定,鉴定数量创历史纪录,其中18项达到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多项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打破垄断。
氯碱化工表示,公司以持续打造绿色工厂为动力,通过自身创新提升与引进绿色生产工艺,共同推动企业向绿色节能方向转变,努力实现烧碱产品达到行业能效“领跑者”,成为工业碳达峰“领跑者”企业。
中国中免表示,在扩大内需的大背景下,免税行业承担着引领消费回流的重要使命。未来,公司将在2024“消费促进年”多端发力推动消费提质升级,不断激发中国免税消费业态的旺盛活力。并将持续探索优化分红政策,确保分红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及时性,不断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催生新质生产力 勇当科技创新主力军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目前,沪市央国企已经在实践中形成新质生产力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
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源源不断的创新,以提供内生成长、不断升级的动力。2019年以来,沪市央国企持续加大研发力度,辐射引领产业链升级发展。沪市央国企2022年研发投入合计5776.62亿元,较2019年增长超73%,央国企的研发支出占全沪市超60%。沪市研发金额前20名公司中,有17家为央国企控股的上市公司,其中15家公司的研发支出超百亿元,研发领跑作用明显,创新曲线上扬彰显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底气。
国内行业数字化领域的头部企业电科数字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业务融合创新,聚焦多协议融合感知、弹性化算力调度、数智化运维运营、全维度安全保护等能力,打造云网融合、智能感知、安全可信的行业通用数字底座,帮助客户实现从传统 IT 架构向云原生架构转型,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坚实平台支撑。同时,围绕数据要素破局,研发数据智能处理引擎、行业算法模型、算力智能调度、边端智联感知、数字孪生引擎等数字化产品,建立低代码处理和AI建模能力平台,输出可视化应用构建能力,塑造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先进生产力。
中信重工党委书记、董事长武汉琦表示,公司将依托智能矿山重型装备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业设计中心等创新平台,开展基础技术、应用技术、开发技术三层次技术研究,联合国内一流科研院校开展技术成果中试验证和产业转化,助力我国实现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
空调压缩机龙头海立股份表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公司未来将进一步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升级,实现海立的新一轮高质量发展。
校对:苏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