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博雅生物转型变局:从多元业务来,到单一业务去?)
长远来看,博雅生物采浆规模、产品布局均待提升,冲入第一梯队或还需时日
标点财经研究员 王子西
剥离糖尿病用药业务重新聚焦血液制品业务,这家企业何时位列千吨采浆队列?
日前,华润博雅生物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博雅生物,300294.SZ)披露2023年业绩快报,公司营收同比下降3.87%至26.5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称归母净利润)则同比下挫逾四成至2.37亿元。归母净利大幅下挫,主要由于报告期内公司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3.30亿元,其中仅商誉减值准备近3亿元。
另外,2023年下半年,博雅生物开始逐步剥离非血液制品业务,解决与控股股东同业竞争问题。转让的标的公司在2023年10月、11月已不再并表,也正因此,博雅生物2023年度营收同比下缩。
进一步聚焦血液制品业务的博雅生物将有何变化?目前来看,该公司全年原料血浆采集量不足500吨,与头部四家企业的千吨采集量相距甚远;公司吨浆毛利润处于前列,2022年的吨浆毛利润约为219万元/吨,超过头部企业。血液制品的产品布局方面,博雅生物略微落后。长远来看,公司采浆规模、产品布局均待提升,冲入第一梯队或还需时日。
归母净利下挫逾四成
业绩快报显示,2023年度,博雅生物实现营收26.52亿元,同比下降3.87%;实现归母净利润为2.37亿元,同比下滑45.06%;对应实现的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43亿元,同比降幅达63.51%。
或受业绩影响,3月14日,博雅生物股价震荡下行,收盘于27.93元/股(不复权),较前一交易日下滑2.85%。此后两个交易日,公司股票收出两根小阳线,但3月18日收盘价每股仍低于29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2022年,博雅生物业绩还在稳步增长,营收同比增幅分别为5.47%、4.08%,归母净利润的同比增幅为32.48%、25.45%。且在2023年前三季度,该公司业绩也处于同比上升状态。
博雅生物2023年归母净利下滑逾四成,主要受计提相关资产减值准备影响。根据测试结果,公司计提2023年各项资产减值准备3.30亿元,其中包括收购南京新百药业有限公司(下称新百药业)形成的商誉减值准备2.98亿元。
新百药业是一家专注于生化领域药品研究开发的制药企业,业务涉及骨科、糖尿病、肝炎、妇科、肠道以及免疫调节制剂等多个用药领域,主要产品包括复方骨肽注射液、缩宫素注射液和肝素钠注射液。2015年,博雅生物收购新百药业,后者成为全资子公司;完成收购后,博雅生物开始涉及以“骨肽”系列为主的生化药业务领域。
但受集采政策及国家医保目录调整等市场综合因素影响,新百药业近几年业绩持续下滑。2022年该子公司营收、净利润分别为4.38亿元、0.30亿元,营收为2019年(更新后)收入的五成,净利润仅为2019年的三成多。2023年上半年,新百药业营收继续下滑至1.85亿元,净利润降至0.15亿元,同比降幅分别为11.43%、23.25%。
截至2023年6月底,博雅生物收购新百药业形成的商誉余额为3.71亿元,本次计提减值准备后账面余额或不足八千万元。
此外,公司还对全资孙公司江西博雅欣和制药有限公司(下称博雅欣和)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379.46万元,对博雅欣和西他沙星项目计提减值准备1270万元。博雅欣和成立于2014年,主要从事抗感染类、糖尿病类和心脑血管类药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由于项目研发进度慢、集采降价等影响,其2022年、2023年上半年净亏逾7900万元、逾1500万元。
数据来源:财报及业绩快报
多元业务重回单一业务?
博雅生物于2012年上市,上市后即开启医药行业资源整合战略。上市次年,公司控股贵州天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天安药业);2015年,除了收购新百药业外,还以1.48亿元收购天安药业27.77%股权。2017年,公司又以2.18亿元收购广东复大医药有限公司(下称复大医药)82%股权,并于2018年对其增资。
至此,公司业务涵盖血液制品业务、糖尿病用药业务、生化类药物和药品经销业务等。其中,糖尿病业务经营主体是天安药业,生化药业务经营主体是新百药业,药品经销、化学药业务的经营主体则是复大医药、博雅欣和。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华润医药控股博雅生物,公司成为华润大健康版图下血制品业务平台。华润医药旗下除了控股博雅生物外,还拥有华润三九(000999.SZ)、华润双鹤(600062.SH)、东阿阿胶(000423.SZ)等医药公司。
受集采政策、医药市场竞争加剧等影响,近年来博雅生物的糖尿病业务、生化药业务的业绩持续下滑。2021年、2022年,公司糖尿病业务营收同比降幅均在25%以上,净利润降幅达39.52%、15.41%;生化药业务收入降幅则为19.47%、14.25%,净利润降幅则达39.44%和23.76%。
到了2023年上半年,糖尿病业务集采影响仍未能出清,营收与净利润降幅直达四成、六成;生化药业务降幅略缓,但收入降幅也超过一成、净利降幅超过两成。
因环保监管、原料药品种生产尚未规模化,博雅生物的化学药业务则长期处于亏损状态。仅2020年至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化学药业务合计净亏就达2.31亿元。除了药品经销业务尚能稳步增长外,公司非血液制品业务表现均不理想。
2023年下半年,博雅生物开始逐步剥离非血液制品业务,解决与控股股东同业竞争问题。当年9月,公司以3.65亿元的价格将复大医药75%股权转让给华润医商;10月,以2.60亿元将天安药业89.68%股权转让给华润双鹤。复大医药自2023年10月、天安药业自2023年11月不再并表,也正因此,博雅生物2023年营收同比下降近4%。未来进一步聚焦于血制品业务的博雅生物业绩发展将会如何?
近年来博雅生物非血液制品业务营收情况(亿元)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
采浆规模较小 吨浆利润较高
从供给端来看,国内采浆量和血液制品批签发量持续攀升,血制品市场规模扩容;需求端来看,我国血液制品人均用量也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如发展最为成熟的白蛋白品类的人均用量现仅为发达国家的一半左右,静丙和凝血因子Ⅷ也仅为发达国家的10%和1.6%。
随着医保目录覆盖范围扩大、血液制品临床适用症增加、患者教育深入等,我国血液制品的终端需求有望持续增长,行业有望高景气度。
采浆规模与吨浆利润是决定血制品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据国盛证券研报,2022年,天坛生物(600161.SH)浆站数量超100个、采浆规模突破两千吨,为断层式行业龙头;上海莱士(002252.SZ)、华兰生物(002007.SZ)、泰邦生物采浆量则均在千吨以上,四家头部公司合计采浆量超过6000吨,占国内血浆采集总量的六成以上。
此外,派林生物(000403.SZ)通过内生外延,浆站快速扩张,2023年上半年原料血浆的采集量近550吨,全年有望超千吨、冲入血制品第一梯队。
标点财经研究员注意到,2022年,博雅生物拥有14家单采血浆站,原料血浆采集量约为439吨;2023年上半年,采集量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约为215吨,采集规模相对较小。但该公司吨浆产值和毛利率水平处于行业前列。据国盛证券测算,2022年博雅生物的吨浆毛利润约为219万元/吨,超过天坛生物的121万元/吨、上海莱士的172万元/吨、华兰生物的136万元/吨以及派林生物的141万元/吨。
我国血制品消费结构以白蛋白为主、静丙为辅,国际市场则以免疫球蛋白与凝血因子类产品为消费主流,我国血液制品产品结构仍需优化。目前,第一梯队的企业可分离10种左右产品,天坛生物的产品布局最为全面、达14种,包括人血白蛋白、冻干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冻干静注人免疫球蛋白(静丙)等。
截至2023年11月初,博雅生物血液制品涵盖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三大类9个品种,落后上海莱士3个品种,分别落后华兰生物、派林生物2个品种,也较卫光生物(002880.SZ)少1个品种。公司血液制品产品布局还待进一步提升。
资料来源:国盛证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