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股市直击 - 正文

海油工程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原标题:海油工程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海油工程(600583)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受国际地缘政治冲突、大国间贸易摩擦、全球油气市场复苏、能源需求格局变化等多重复杂因素影响,2023年对于公司来说是机遇不减、挑战不断的一年。公司董事会带领管理层和全体员工,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持战略引领,保持战略定力,持续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本领,全力保障国内增储上产,稳步扩大国外市场份额,努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海洋能源工程公司建设取得突破性成果。

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7.52亿元,同比增长4.7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21亿元,同比增长11.08%。截至2023年12月底,总资产432.5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47.95亿元,资产负债率38.09%,资本结构继续保持稳健,现金流充裕。

2023年完成的主要工作

(一)工作量再创历史新高,多领域齐头并进获突破

报告期累计实施规模以上项目72个,其中年内完工25个。全年完成钢材加工量47.2万吨,同比增长25%,再创历史新高;投入船天2.48万天,同比降低5%;陆地建造完成导管架23座、组块21座,海上安装完成导管架20座、组块21座,铺设海底管线544公里,海底电缆211公里。

国内项目屡获重大创新。重逾1.5万吨恩平油田群区域项目20-4 DPP平台顺利完成浮托,刷新了国内海上油气平台动力定位浮托安装重量新纪录;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二期工程海底管线铺设完工,标志着我国深水长输海底管道建设能力和深水装备技术实现重要突破;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海洋石油122”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完成主体建造,标志着我国全类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设计、建造技术实现高水平自主化;深水导管架“海基二号”主体结构完工,高度、重量均刷新亚洲纪录;首次采用循环注气开发的渤海湾首个千亿方大气田渤中19-6凝析气田项目提前建成投产,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助力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亚洲首座高压岸电设备与油气处理设施共建平台——埕北油田调整/曹妃甸21-3油田项目投产,实现国产生产与岸电共建平台零的突破,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东方1-1气田东南区开发项目应用南海第二套国产水下生产系统安装、调试成功,对经济开发深水、边际油气田,打造自主可控的海洋油气装备体系、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海外项目稳步推进。北美壳牌LNG项目在青岛建造的核心模块、珠海建造的外围工程模块成功实现“无缺陷交付”,标志着海油工程LNG高端模块化建造能力已稳居国际行业第一梯队;卡塔尔NFPS EPC2项目作为全球首次在单一场地同时建造多个3万吨以上的超大型单体正在结构预制,标志着青岛场地成功进入国际大型高端单体建造市场,具备承揽高端、大型、大体量建造项目设备设施能力。

绿色工程全新升级。由公司EPCI总承包的我国首座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成功交付后顺利并网,正式为海上油气田输送绿电,推动我国海上风电自主开发能力从水深50米跨越式提升至超百米,海上风电资源利用范围拓展至离岸距离超百公里,海上油气开发迈出进军“绿电时代”的关键一步;成功建成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标志着公司在CCUS技术方向取得重要突破;世界最大海上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香港LNG项目投用,大幅提高香港清洁能源发电比例,对优化粤港澳大湾区能源结构、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公司承接的我国全容量最大的海上风电升压站建造运输及安装项目有序开展;龙源海上风电与养殖融合示范项目在浮式风机与网箱耦合分析技术及海水养殖系统设计技术上实现设计突破,以技术先行推进公司新能源业务融合发展新方向。

公司承揽的我国首个千万吨级接收站“唐山LNG项目一阶段工程”成功交付并顺利投产,有力提升京津冀地区天然气应急调峰和供应保障能力;天津LNG二期项目2台储罐及配套设施交付投产为华北地区冬季保供再添新动力(300152);龙口LNG项目实现4座储罐机械完工,助力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珠海LNG二期项目填补27万方储罐TT焊施工技术应用空白,内罐壁板安装速度刷新同类储罐行业纪录;浙江LNG三期项目首次完成“半坐地+桩基+双筏板+隔震支座”储罐基础建设,主体工程全面开展。

(二)加速市场身份转型,市场开发创历史新高

海油工程坚定贯彻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与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理念,主动融入全球市场竞争,推进海外本地化实体化发展。2023年公司市场开发获里程碑式突破,一是全年市场承揽额达到339.86亿元,其中海外市场承揽额141.76亿元,双双创历史新高;二是中标卡塔尔ISND 5-2等一批重点海外总承包项目,实现从国际工程分包商到总承包商的有效突破,市场开发有效保证战略目标落地。截止2023年末在手未完成订单约396亿元,为未来工作量提供有力支撑。

境内油气业务:在中国海油(600938)稳步推进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背景下,境内油气市场稳健发展,形势良好。报告期新签主要项目包括文昌9-7油田开发项目、乌石17-2油田开发项目、惠州26-6油田开发项目、西江30-2油田西江30-1区油田开发项目、蓬莱19-3油田5/10区开发项目、文昌19-1油田二期开发项目等。

新能源业务:公司主动顺应国际绿色低碳发展趋势,积极践行国家“双碳”战略,持续拓展新能源业务。2023年新签清洁能源业务项目主要有浙江LNG三期项目接收站工程项目、绥中-锦州油田群岸电应用工程等。

境外业务:公司始终保持战略定力,紧抓海外市场机遇,持续加强海外市场开发力度,推动境外业务高质量发展。主要承揽项目有卡塔尔NOC公司Ruya EPCI 09项目、卡塔尔国家能源公司ISND 5-2期油田开发项目、沙特阿美LTA CRPO 122项目等,这标志着公司EPCI总包能力得到了中东地区业主认可与信任,推动公司在海外战略落实和推进中迈出了更加坚实的一步。

(三)强化安全意识,提升本质安全管控能力

公司积极践行安全发展理念,围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深化拓展年、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承包商安全管理提升等专项工作,坚持体系引领、持续强化执行,以优化制度体系、压实“三管三必须”责任、完善双重预防工作机制、推进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提升承包商安全管理为抓手,不断强化责任担当、强化风险管控、强化基层能力、强化数字赋能,抓实抓细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全年累计投入人工时9,560万小时,同比上升10.13%,应记录事件率0.0063,损工事件率为0.0042,公司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安全生产绩效保持近十年的高水平。

(四)夯实公司治理、运营管理、财务管理,加快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公司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构建企业文化核心价值理念、筑牢内控防线,建立科学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多渠道多频次加强与资本市场沟通交流、诚信披露,持续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加深国际战略合作、加快业务转型升级、加大科研技术投入、加强资源有效利用,不断提升效率与效果聚焦的运营管理。以降本提质增效、资金安全独立、会计信息质量等基础管理工作提升为切入点,全面加强管控与洞察驱动的财务管理。

公司贯彻落实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要求,以成本领先战略、可持续价值创造为主线,以成本管理、资源利用和盈利质量为关键路径,将价值管理指标作为统一部署融入公司运营管理全流程,为进入国际一流海洋能源工程公司第一阵营的战略目标提供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保障。

公司聚焦重点领域,强化风险管控,建立起涵盖“战略层、运营层、作业层”三个层级的逐级负责风险管控机制。初步搭建起“全周期”项目风险防控体系,通过引入“风险场景束”管理理念和工具,深度应用负面清单制、项目风险管理手册等管理手段,进一步筑牢项目全周期风险防控“关卡”。

2023年,公司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聚焦主责主业,全面深化改革,各项高质量发展专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成功斩获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金圆桌”奖、董事会优秀案例奖、上市公司价值百强奖、投资者关系“天马奖”、ESG百强奖、ESG优秀案例等18项资本市场大奖,成功获评国际五大油公司优秀商业合作伙伴奖、AWP专项奖、康菲“标准化设计”奖、壳牌中国供应链杰出贡献奖,公司资本市场美誉度和行业认可度持续提升。

(五)坚持深化科技创新,推动数智赋能

科技创新本领持续夯实。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打造战略科技力量。完成与国内20余家重点企业协议签订,共建加强深水油气生产装备浮式和水下装备产业链;获批博士后工作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基础研究能力持续增强。锚定公司发展战略,科技攻关取得新突破。

申报成功3项国家级课题;全球首座半潜式深远海风电平台成功交付并网运营,国内首个海上百万吨级二氧化碳封存工程正式投用,攻克亚洲首艘圆筒型FPSO设计建造技术等16项关键核心技术,刷新亚洲导管架、浮式装置新记录;完成2500米级超深水打桩锤、单点液滑环、海上系泊钢缆等12项关键设备解卡和国产化,突破泥面下水下生产系统防护技术等40项原创技术;全面推进工程标准化和智能制造攻关;推动成果转化202项,科技降本增效约3.5亿元。深化科技创研生态,激发创新活力。初步搭建起“推广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科技创新生态,深化十大技术方向“揭榜”工作,试点3项科研项目“赛马”机制,实施科研人员精准激励机制。

数字化能力建设更加成熟。公司业务数字化覆盖率达到43%,“7+N”重点应用场景的立项和实施工作稳步推进。协同设计平台通过验收,实现设计业务及下游专业效率、数据标准化水平全面提升。工程项目管理平台上线试运行,实现项目智能管理业务全覆盖。临港智能制造推进智能化设备应用和软件系统完善提升,产品预制和总装周期大幅缩短,智能制造与协同设计核心专业实现数据打通。“5G+智能工厂”建设取得新进展,获得第六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全国标杆赛银奖,智能制造基地获评天津市5G全连接工厂,入选国家五部委联合开展评选的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首次发布数字化技术平台(C-iTechP),并实现上线应用,夯实了公司数字化转型“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运维”的技术基础。探索数据资产中心建设、推动数字孪生健康管理系统不断升级迭代。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随着国际油价走强,全球油气市场逐步复苏。据《中国海洋能源发展报告2023》分析,2023年,全球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投资超过2019年以前水平,全球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投资约为1,869亿美元,同比增长14%。

从全球油气工程细分市场来看,上部模块EPC、平台运维、LNG液化设施、FPSO、水下生产系统、海上铺管市场规模较大。但伴随全球能源低碳化转型,能源需求结构发生变化,可再生能源占比增加以及终端能源电气化程度提高,国际油气公司对中长期油气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保持谨慎,纷纷向综合能源公司转型,对上游勘探开发的支出增长产生一定影响。

国际政治秩序重构、中美战略竞争加剧,俄罗斯油气加速“东向”、中东/中亚资源竞争加剧,国际油气工程公司面临的行业发展环境更为复杂,海洋油气工程行业全球资源调配和施工组织面临新的挑战,国际海洋油气工程市场在行业复苏过程中竞争更为激烈。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化石能源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仍是主导能源。公司在中国的最主要客户中国海油持续开展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为公司业务发展带来良好机遇。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一)主营业务

公司是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上市公司,是国内唯一集海洋油气开发工程设计、采购、建造和海上安装、调试、维修以及液化天然气、海上风电、炼化工程等为一体的大型工程总承包公司,也是亚太地区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海洋油气工程总承包之一。公司总部位于天津滨海新区。2002年2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简称:海油工程,股票代码:600583)。

公司现有员工约9700人,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适应工程总承包的专业团队;拥有国际一流的资质水平,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运作程序和管理标准。公司的总体设计水平已迈入世界领先行列;在天津滨海新区、山东青岛、广东珠海等地拥有大型海洋工程制造基地,场地总面积近400万平方米,形成了跨越南北、功能互补、覆盖深浅水、面向全世界的场地布局;拥有3级动力定位深水铺管船、7500吨起重船等19艘船舶组成的专业化海上施工船队,海上安装与铺管能力在亚洲处于领先地位。

经过4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公司明确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海洋能源工程公司”的愿景和“以设计为龙头的EPCI总包能力建设为唯一核心,以经营管理能力和技术引领能力建设为两个基础,以国际化、深水化、新产业(300832)化为三个发展方向,以人才、市场、成本、风控、信息化建设为五个抓手”的发展策略,系统形成了以“大型起重铺管船舶序列”“1500米级深水作业ROV序列”“建造场地及建造施工装备”等为核心的十大装备、以“深水浮式平台技术”“水下系统及产品技术”“超大型海上结构物及模块化技术”等为核心的十大技术。先后为中国海油、康菲、壳牌、沙特阿美、巴国油、卡塔尔国家能源、JGC、Technip、Fluor等众多中外业主提供了优质产品和服务,业务涉足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3年首次荣登ENR双榜,位列“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第68位和“最大250家全球承包商”第98位。

近年来,公司在巩固提升传统海洋油气工程主业基础上,不断拓展总承包业务范围至陆地LNG工程、海上风电等清洁能源领域,推动公司综合竞争力持续提升。

(二)经营模式

公司以EPCI总承包或者分包的方式承揽工程合同,参与海洋油气田工程、LNG、FPSO、海上风电等项目建设,为客户提供“交钥匙”工程。目前公司正向国际工程总承包商加速转型;业务结构向低碳化、全产业化加速转型;生产模式向标准化、数字化加速转型;通过全方位提升价值创造能力,为客户提供海洋能源工程“一揽子”解决方案。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重要变化提示:

1.顺利完成“深海一号”二期工程——陵水25-1项目海管铺设。实现国内首个20寸大壁厚

海管铺设效率达2.5公里/天,创千米级深水海管铺设效率新高。

2.完成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海基二号”主体结构完工。攻克了S420级别国产高强钢、超

大型深水导管架柔性变形尺寸控制等重大技术难题。

3.实现全球首例一体化建造LNG模块化工厂——北美壳牌LNG项目完工交付,有力巩固公司

LNG高端模块化建造国际“第一梯队”的行业地位。

4.成功建成安装国内首个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推动我国海上风电自主开发

能力从水深50米跨越式提升至超百米,海上风电资源利用范围拓展至离岸距离超百公里。

5.先后承揽BASF(德国巴斯夫)、沙特CRPO122、卡塔尔ISND 5-2等一批海外项目,实现了

由国际工程分包商向国际工程总承包商的历史性转变。

总体核心竞争力分析以设计为龙头的EPCI总承包能力是公司安身立命之本,是公司区别于国内外绝大多数海洋油气工程总承包商的独特优势,也是公司参与国际竞争的关键支撑。经过40多年发展和积累,公司已形成海洋油气田开发设计、建造、安装、维修一整套成熟的技术、装备、能力体系,能够更效率地为客户提供“交钥匙”工程和多样化工程服务。公司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推进传统产业向深水和水下高端海洋装备建设升级,深水油气田工程能力实现从300米到1500米的飞跃,取得了深水、水下等领域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公司围绕传统海洋油气工程主业,不断拓展总承包业务范围至陆地LNG工程、海上风电等清洁能源领域,推动公司综合竞争力持续提升。

(一)国内海洋油气工程领导者的市场地位

公司是国内唯一的大型海洋油气工程总承包公司,是世界海洋石油工程业界代表我国海洋石油工程技术水平的领军企业,也是中国海洋油气工程建设的重要力量。数十年来国内各海域两百余座海洋油气田的工程建设主要由公司实施,在国内具有市场领导者品牌优势和海洋工程总承包业务优势,在资金支持、装备发展、科技研发等方面具有先发优势。

(二)具备EPCI总承包能力

常规水域较强的EPCI总承包能力。公司已形成300米水深以内海洋油气田开发设计、建造、安装、维修一整套成熟的技术、装备、能力体系,能够为客户提供“交钥匙”工程和多样化工程服务。公司围绕海洋工程主业,不断拓展多元化总承包业务扩展至陆地LNG工程、清洁能源等业务领域。公司坚持以设计为龙头的EPCI总包能力建设,不断提高组织效率,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提升装备能力,降低综合成本,为客户提供更优质高效服务,推动总承包能力持续提升。

相对完整的详细设计能力。拥有设计人员千余人,服务领域覆盖可行性研究、概念设计、FEED设计、详细设计、加工设计、安装设计等专业服务,具备了300米水深以内常规水域各种油气田开发成熟的设计能力。与此同时,积极进行300米水深以上的深水油气田工程设计能力建设,逐步积累了深水浮式平台系统、深水海管及立管、水下系统等深水产品关键设计技术,深水设计能力不断提升。

拥有3万吨级组块海上浮托安装能力和3万吨级导管架滑移下水能力。通过多年研发与积累,具备了满足不同海域、不同水深、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动力定位浮托安装、锚系浮托安装能力,万吨级平台海上浮托安装成为常态,拥有3万吨级超大型海上平台浮托安装和3万吨级导管架滑移下水工程业绩,大大提升中国海洋油气开发效率。公司浮托安装技术应用彻底改变了我国大型海上油气平台由切割建造、海上拼装到海上调试的传统模式,显著节省了工期、船队和资源,明显降低了我国海洋油气田开发成本,加速中国海洋油气开发进程。

较为丰富的海洋石油工程项目管理经验。公司拥有超过40年的国内油气田工程建设经验,实施过两百余座海洋油气平台工程建设,在300米水深以内的常规海域具有较为丰富施工经验和管理经验。在国际项目运营方面,近年来为俄罗斯、澳大利亚、沙特、缅甸、文莱、马来西亚、巴西等国家的业主提供工程服务,积累了一定的国际项目管理运营经验。

成熟的制造场地和超大型海洋平台建造能力。在天津滨海、山东青岛、广东珠海等地拥有大型海洋工程制造基地,场地总面积近400万平方米,形成了跨越南北、功能互补、覆盖深浅水、面向全世界的场地布局,年加工制造能力超过40万钢结构吨,具备3万吨级超大型导管架、组块等海洋平台建造能力、大型模块建造能力。

(三)模块化建造进入国际行业第一梯队,树立了国际品牌

模块化建造是公司海外业务的一张名片。近年来,公司依托较强的陆地建造资源和能力,大力发展模块化建造技术,承揽并实施了俄罗斯Yamal、澳大利亚Gorgon、澳大利亚Ichthys等一批大型LNG模块化建造项目。其中Yamal项目合同金额达到百亿元人民币,公司实现项目高质量运营和按期交付,奠定了在全球模块化建造市场地位。北美壳牌LNG模块化建造项目完工交付,标志着我国超大型LNG模块化工厂一体化联合建造技术能力已稳居国际行业第一梯队。

(四)形成FPSO总承包能力,成为全球市场参与者

公司根据市场环境变化积极拓展新的海洋工程业务,立足自主创新不断加大FPSO领域科技投入,相继承揽了巴西P67/P70 FPSO、壳牌企鹅圆筒形FPSO、流花16-2项目FPSO等国内外大型FPSO项目,在超大型FPSO总包管理领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项目经验和技术经验,成为FPSO工程总承包商和国际FPSO总承包领域参与者。

(五)深水能力持续得到发展

公司拥有由起重船、铺管船、水下工程船、工程辅助船等19艘船舶组成的工程作业船队,其中在深水船舶方面配备了6艘动力定位水下工程船、1艘动力定位铺管起重船、17台水下机器人和1套深水软铺系统、1套犁式挖沟机等大型装备,具备3000米级水下工程作业能力。近年来积累了数十个水下工程项目实施经验,涉及水下生产系统安装、锚系处理、深水软铺、海底挖沟和水下设施检测及维修等水下工程作业。公司实施的流花16-2、流花29-1和陵水17-2项目是国内首批真正意义上的大型深水工程,初步形成了深水半潜平台、深水钢悬链线立管、水下生产系统、深海管道管线铺设等一系列综合性深水业务能力,尤其是成功建成“深海一号”“海基一号”等国之重器,推动我国海洋石油开发能力全面进入“超深水时代”。

(六)重大装备和技术能力建设形成体系化

在高速发展历程中,公司持续推进重大装备和技术能力建设,形成了“十大装备”和“十大技术”,依靠科技力量让中国人在大海中“站稳了脚跟”。

技术体系。海洋油气开发是典型的高技术行业,公司始终坚定设计引领,培育形成了“深水浮式生产设施设计、建造、安装、调试技术”、“超大型海上结构物及模块化设计、建造、安装技术”、“海上油气平台浮托安装技术”、“LNG全容储罐工程技术”、“1500米级海底管道及水下生产系统设计、建造、安装及调试技术”、“300米级深水导管架设计、建造、安装技术”、“海上固定平台工程设施标准化、系列化设计、建造、安装、调试技术”、“海洋工程智能制造及海上作业仿真技术”、“海洋工程数字化与全生命周期监检测与评估技术”、“海洋油气田在役设施IMR(检测、维护、维修)技术”等十大技术,这是公司发展的核心力量。

装备体系。海洋石油技术装备是海上油气开发的核心,是世界海洋工程高端装备竞争的核心。公司提前谋划,提前储备,形成了“深水多功能作业船舶及柔性管缆铺设装备序列”、“起重、铺管船序列及海底管道焊接设备系列”、“建造场地及建造施工装备”、“挖沟作业船海床处理及挖沟装备系列”、“世界先进的ROV装备”、“大型下水驳船”、“海洋工程作业仿真装备”、“深水及水下工程应急维抢修中心及系列装备”、“水下产品研发测试中心及系列测试装备”、“海洋工程无损检测装备”等十大装备,这是公司发展核心利器。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7.52亿元,同比增长4.7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21亿元,同比增长11.08%。截至2023年12月底,总资产432.5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47.95亿元,资产负债率38.09%,资本结构继续保持稳健,现金流充裕。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7.52亿元,同比增长4.7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21亿元,同比增长11.08%。截至2023年12月底,总资产432.5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47.95亿元,资产负债率38.09%,资本结构继续保持稳健,现金流充裕。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展望能源行业发展趋势,国际海洋油气工程行业有望迎来逐步复苏,但复苏的速度和力度存在不确定性。地缘政治冲突仍面临不确定性,能源紧张不会戛然而止,但随着更多解决方案的提出和实施,能源行业向着良性轨道发展并进一步推动清洁低碳转型的趋势将愈加明显。中国能源经济走势向好,新能源与能源集成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海洋强国战略以及海洋经济的深入实施,将为公司提供更为良好的发展环境、政策遵循和工作指导。

(一)机遇

1.从行业发展形势看,全球油气市场逐步复苏,石油和天然气主导地位短期不会改变,海上

油气勘探开发有望再创新高,全球海工装备产品和服务市场容量较大。

2.我国油气增储上产持续推进,海洋油气作为国内增储上产主力军的态势没有改变。加大油

气勘探开发力度,保障我国能源供应安全仍是石油企业最重要的任务,为公司提供了良好发展机遇。

3.未来国内海上油气工程建设工作量饱满。中国海油增储上产攻坚工程明确了“2030年国

内石油上产6000万吨,2035年国内天然气上产400亿方”的新目标,海油工程油气工程建设工作量较为饱满,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4.国家高度重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海洋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

强,把装备制造牢牢抓在自己手里,提高能源自给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为公司实施油气工程、技术提升以及科技攻关提供了良好环境。

(二)挑战

1.国际环境日益复杂,不稳定、不确定性增加。全球经济下行、国际政治秩序重构、中美战

略竞争加剧,加大了外部政治、经济、法律等宏观环境的不稳定和不确定性。

2.能源消费强度继续下降,对公司市场开拓带来一定影响。全球人口和经济增长驱动一次能

源消费量持续增长,但增速逐步放缓。

3.双碳目标加速能源低碳转型,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对公司未来的业务组

合提出更高的要求;公司面临实现双碳相关约束指标的压力。

4.数字经济将影响各行业加速发展,加剧了行业间竞争,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发

展可能带来行业的根本变革。公司将面临来自行业内外的颠覆式变革与挑战。

面对挑战与机遇,海油工程将保持战略定力,抓好国家油气增储上产持续推进带来的机遇,加速产业向“绿色、低碳、高端、智能”转型升级,全力提高技术水平、不断提升EPCI总承包能力、持续降本提质增效、深化改革,在能源工程行业的变化与发展中保持相对稳健发展态势。

(二)公司发展战略

1.发展思路

全力支持服务中国海油增储上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向全球能源工程和海洋工程市场,寻求发展机遇和成长空间;顺应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数字化转型,加快进军绿色能源工程产业,加快导入智能化生产方式,开创智能化产品研发和生产能力,构建在智能化时代的市场竞争力;秉持创新发展理念,以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驱动公司高质量发展;坚持价值和目标引领、变革发展方式,持续完善体制机制,激发企业活力。

2.发展定位

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己任,以客户为中心,坚持高质量发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海洋能源工程公司。

3.发展策略

坚定执行海油工程“1235”发展策略,即坚持以设计为龙头的EPCI总包能力建设为唯一核心;以经营管理能力和技术引领能力为两个基础;以国际化、深水化、新产业化为三个发展方向;以人才、市场、成本、风控、信息化为五个抓手。

(三)经营计划

2024年是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也是公司打造高质量发展新能力的关键一年,公司将努力实现“一利稳定增长,五率持续优化”。

预计公司2024年收入较2023年稳健增长。公司将努力把营业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控制在90%以内,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合计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控制在5%以内。

展望2024年,公司工作量依然饱满,全年预计将有33个工程项目建成交付。陆地建造工作量主要来自于文昌9-7项目、锦州23-2项目、曹妃甸6-4项目、渤中26-6项目、西江30-2项目、文昌19-1项目、垦利10-2项目等传统油气工程业务,以及沙特CRPO122项目、卡塔尔NFPS EPC02、沙特阿美Marjan、巴油P79项目等海外业务;海上安装工作量主要来自于流花11-1/4-1、惠州26-6、锦州23-2等传统油气工程业务及沙特CRPO122项目海上安装业务。

面对极具挑战的2024年生产经营任务,公司将继续提升核心竞争力,坚持向改革要动能,提升国际化发展新能力;坚持向管理要增长,打造公司高质量发展硬实力;坚持向转型要效益,提升全方位价值创造力,以公司高质量发展应对全球市场竞争的挑战,以高水平经营业绩表现修复融资功能,进一步树立优良的资本市场形象。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国际化经营风险

公司进入国际市场时间相对较短,国际化人才相对缺乏,国际项目运营经验和风险防控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面对地缘冲突日益升级、行业格局加速调整的复杂环境,公司在国际化发展、海外项目执行等方面依然面临较大风险。

对策:建立风险清单机制,从市场开发前端把控风险;定期跟踪所在国国别风险,紧密跟踪关注相关国家的政治、经济战略,评估对境外公司业务经营的影响;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加快培养国际性人才,提升公司在国际商务、法律、采办、技术、管理方面的业务能力;充分运用公司工程项目及合同全生命周期风险手册,科学全面识别、分析海外项目运营中的风险点,有针对性地做好风险应对。

2.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风险

公司油气田工程正在走向300米以上乃至1500米水深的海域,项目的实施难度和技术要求更高,因公司在深水工程领域的技术、管理和施工经验相对薄弱,工程项目在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质量安全、进度、成本、合规、法律纠纷、汇率、应收账款等多方面的风险。

对策:持续增强风险管理意识;增强项目管理人员的法律、合规意识,重视项目合同管理、合规管理;加强项目管理的质量安全、进度和成本的管控,开展项目预警和重要经营指标管理协调,深入细化项目红黄灯预警,协调推进重点项目运营问题;加强汇率和应收账务等财务管理;加快深水技术储备和深水装备建设,持续提升深水工程技术水平。

3.汇率变动风险

公司的记账本位币为人民币,随着公司海外业务规模的扩大,外币收入增加,汇率波动可能对公司损益产生一定影响。

对策:公司采取在合同报价时将汇率风险纳入成本控制、考虑进出口对冲以及使用远期结汇类金融工具,在日常资金管理中不断提高防范汇率变动风险的能力。

4.其他风险

除了上面描述的风险外,公司经营发展过程中还可能面临一些风险,如国际油价大幅波动带来的海洋油气工程行业周期性波动风险、新能源对传统石油行业冲击风险、质量健康安全环保风险、社会/公共安全风险、信息安全风险等等,公司将根据情况尽最大努力进行有效规避和应对。

(五)其他

公司绿色低碳发展思路(不构成对投资者的实际承诺)

(一)总体思路

紧跟世界能源转型发展节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主要手段,努力构建海油工程绿色低碳工程技术服务能力。深耕油气工程业务,为海上油气开发提供低碳工程技术解决方案;加快发展新能源工程业务,为海上风电、海上岸电、氢能工程、海上综合能源开发等提供创新工程技术服务;积极发展减碳工程业务,为能源开发、利用等领域提供CCUS工程技术服务。

(二)规划部署

1.为海上油气开发提供基于技术创新的低碳解决方案

开展以减排为目标的FEED创新,为海上油气田开发提供在生产过程中降低CO2和甲烷排放的创新开发方案;通过技术创新提高海上油气田生产操作效率,包括在组块设计中推荐高效的发电装置和改进处理工艺等;通过技术创新减免以前正常的碳排放,包括取消火炬、减少排气口、强化甲烷泄露检测等技术措施。

2.做强LNG全产业链,坚持EPCM总包发展模式

聚焦LNG接收站与储罐工程总包业务;形成天然气液化工厂总包能力;拓展FSRU(浮式储存及再气化装置)、FLNG(浮式液化天然气装置)等高端业务。坚持EPCM总包发展模式,推进内外部资源整合,掌握核心技术;强化设计和采办,强化项目经营,提升工程项目管理能力;借助信息化、数字化手段,推动“智慧工地”建设,打造国内一流的LNG接收站总承包商。

依托海上工程经验,发挥比较优势,高质量对标欧洲海上风电发展模式,加快发展海上风电产业;以深水风电、大型升压站、换流站为发展重点,初步建立以海上风电设计为核心业务,以建造、安装为业务延伸的EPCI全业务链条;以设计优化、模块化制造、智能制造、数字交付、海上安装方式创新等为切入点,探索推进海上风电产业全生命周期降本。到2025年,基本确立公司在国内深水浮式海上风电工程产业的优势地位。

4.培育海上岸电全产业链工程总承包能力

加快推动电力设计资质获取,以设计引领海上岸电总包能力提升;建立以设计为核心业务,以海上变压站建造和安装、海缆铺设、修理为业务延伸的全业务链条;优先保障渤海地区增储上产,加快培育其他区域市场。

5.探索CCUS和氢能工程

打造具有综合竞争优势的碳捕集装置模块化制造能力;从装置和设施建造向工程解决方案基本设计、概念设计领域推进,逐步打造CCUS工程业务全产业链业务能力;以为海上风电制氢提供工程技术解决方案为发展重点,聚焦海上风电制氢平台EPCI总包、氢气/混合气海底管道设计及安装、制氢装置模块化建造及海上安装、液氢/液氨储罐EPCM总包等环节,成为国内海上风电制氢工程领先企业。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国海洋石油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