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天工股份已回复审核问询函: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聚焦钛及钛合金材料)
江苏天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3月15日在北交所更新上市申请审核动态,该公司已回复审核问询函,回复的问题主要有,境外股权架构及实际控制权相关问题,细分市场空间与行业竞争格局,创新特征披露充分性、准确性等。
同壁财经了解到,公司主要从事钛及钛合金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将原材料海绵钛与其他金属元素通过配比、熔炼、锻造及各种精加工工序,制作成能最大程度发挥钛及钛合金材料技术性能的产品。
关于境外股权架构及实际控制权相关问题。公司表示,发行人设立时的股权设置、股本结构合法有效;发行人历次股权变动合法、合规、真实、有效,不存在权属争议纠纷或潜在争议纠纷。发行人历史上的股权代持情形已经全部清理完毕,相关情形不会对发行人本次发行上市构成法律障碍。
朱小坤、于玉梅及朱泽峰控制发行人真实、合规,其通过多层架构控制天工投资并完成对所持全部发行人股份的实缴,其通过多层架构持有公司股份不存在权属争议纠纷或潜在争议纠纷。相关上层公司非为特意针对发行人而设立,而系实际控制人结合集团业务发展作出的架构安排,具有真实、合理的商业背景,具备合理性。
关于细分市场空间与行业竞争格局。公司表示,根据《2022 年中国钛工业发展报告》,2022 年化工领域用钛量为 7.3 万吨,同比增长 23.7%。但“钛在某些领域的用量具有一定的周期性。随着下游应用领域的发展变化,钛在这些领域的用量接近或已达到周期高点,如房地产行业、以PTA 为代表的化工行业等,这使得部分化工用钛加工材、钛白粉等产品的用量也接近或达到周期顶部。”“医药、船舶领域用钛量的绝对数值依然相对较低,但增速都在 30%以上。医疗领域用钛量的增加则是由于我国在相关领域中的生产能力有所提高,如国产钛毛细管等产品正在加速替代进口产品,并反向出口到欧洲市场。
冶金、电力、制盐、体育休闲、海洋工程领域的用钛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主要归因于下游行业周期引发的波动。由于上述领域本身用钛量的绝对总量相对较小,一两个下游大型项目建设带来的需求就会给该领域的用钛量产生较大影响。体育休闲领域钛用量下降,则反映出近年来在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下,以高尔夫球运动为代表的体育休闲领域整体需求下降”。“航空航天领域用钛量大幅增长,主要是国内需求持续增长的结果。”根据招商证券预测,2025 年我国钛材消费量将达到25.2万吨,2022-2025年复合增长率为20.2%。
关于创新特征披露充分性、准确性。公司表示,公司消费电子用线材实现了优于其他公司同类产品的高性能指标,且保持了产品性能指标的高度一致性,是发行人整个生产过程中先进技术的综合体现。此外,公司的短工艺流程生产技术和废料回收再利用技术降低了公司产品成本,也是公司技术先进性的具体体现。
公司的核心技术的形成一方面依托生产经营团队多年在钛及钛合金生产过程中的不断经验积累,另一方面公司拥有独立的研发团队和研发管理制度,具备独立研发的能力,在与生产的结合中不断创新。发行人与东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的合作研发系在发行人现有产品技术、质量已具备优良水平的基础上的延伸研发创新,是对公司日常技术研发的有效补充,不存在对与东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合作研发取得相关技术及研发成果存在依赖。
关于其他问题,公司也一一进行了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