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时代洪流之下,青年人主动出局?)
来源|中访网
作者|一杭工作室
快过年了,返乡潮又将拉开帷幕。而在这一年一度的人口大流动之中,不少人选择彻底离开大城市。有意思的是,在这一批批离开的人群当中,年轻人占大多数。
困在出租屋里的大城市年轻人
2022年,北上广深四座一线城市的常住人口同时下降,拉开了年轻人逃离一线城市的序幕。
数据显示,2022年广州常住人口1873.41万人,比2021年减少了7.65万人;北京常住人口为2184.3万人,比前一年减少了4.3万人;上海为2475.89万人,比去年末减少了13.54万人;深圳为1766.18万人,同比减少1.98万人。
这批离开的年轻人,并不是主动回乡,而是被迫之举。前有多家长租公寓“爆雷”事件,后有房价下跌但依旧买不起的死循环。在一线城市生存的年轻人们,生存空间越来越小。除此之外,去年以来多家企业掀起裁员潮,还未立足脚跟的年轻人们被迫成为“降本增效”的牺牲品。
但这批离开的人,也并非都是被动。这届年轻人的价值观正在发生变化。“我感觉我是全公司最累的,但最后被优化出局的竟然是我。”“天天996,实在受不了了。”“xx挣钱xx花,一分别想带回家。”体系成熟的一线城市可融入的空间越来越少,既不适合打工,又不适合生活。你要内卷?那我直接主动出局。
除了就业压力,生活压力也是压在特大城市的租房人头上的一座大山。在社交平台上,有博主发起问卷,调查年轻人们在大城市生活开支最大的一部分是什么,绝大部分人选择的是租房成本或是房贷。
据中指研究院数据,2023年,随着宏观经济稳步复苏,租房需求平稳释放,年内租金整体表现平稳。1-11月,全国重点50城住宅平均租金累计上涨0.18%。其中,一线城市的住宅平均租金累计上涨1.32%,租金平稳回升。房地产降温,但与租房人无关。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认为,“人口流动的原因很简单,人们往一个地方聚集,或者离开一个地方主要是为了就业。如果一个地方的就业环境不适合了,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离开。”
逃离一线的年轻人去了哪里?
对于绝大部分年轻人来说,回老家建设家乡成为最心安理得的一个选择,既远离了房租困扰,又能让多年来接受的教育有用武之地,也催生出了一个新群体——新农人。
据农业农村部公布的数据,2012年-2022年十年间,我国返乡入乡创业人员累计达到1220万人;根据《“十四五”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到2025年这一数据将超过1500万人。而在这一批人当中,年轻人占大多数。数据显示,2021届本科毕业生在“农、林、牧、渔业”行业类行业的就业比例较2017届增长了43%。
其实回到老家,选择无非就是那几个:以考公、考事业编、进学校为一类的父母最爱职业;以继承为主做点小生意摆点小摊的躺平职业;而以创新为主从电商直播到乡村旅游、从蔬菜大棚到就业工厂的新农人,则充分发挥自身年轻、智力体力充沛的优势,推动家乡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回归县城的背后,他们都有着自己的故事。但“新农人”这一职业饭碗已经没有一开始那般好拿了,虽然不需要考试选拔,但也有着几分残酷。当前,“新农人”生存发展环境并不算好。
就“硬环境”而言,与发达城市相比,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交通、仓储物流等方面还不能很好满足“新农人”的需求。就“软环境”而言,“新农人”本质上是一种创业身份,创业风险颇高,若盲目追逐“新农人”这一身份,可能会造成资源浪费和不当的从众效应。
年轻人会不会重返一线城市?
流动是青年群体的特质。继“逃离北上广”群体诞生之后,“回笼漂”群体悄然诞生,顾名思义,指的就是那些曾经“逃离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年轻人,重新回到北上广。那这样的人多吗?他们又为什么会重新回到自己曾经逃离的地方?
答案是该群体人数并不少,据智联招聘联合泽平宏观发布的《中国城市 95 后人才吸引力排名:2022》显示,有23%的人会在逃离北上广深 15 个月左右选择回归。那为什么他们会在大小城市之间反复横跳?原因很简单,那个故乡,已经变成了“回不去的故乡”。
一方面,回到小城市的他们很难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能提供的岗位有限,薪资也不高,父母钟爱的体面的工作则是“一位难求”。另一方面,回乡后注定要面临复杂的人际关系网,也再难得到个人认同与理解,传统价值观与现代价值观的矛盾,让不少人逃不掉结婚生子的魔咒,只能再逃回大城市。
“回笼漂”现象,一方面折射出当前社会竞争、城镇化发展水平差异等宏观结构对能动个体的影响,也反映出年轻人在生存价值和发展价值之间的难以抉择。时代洪流之下,只能在来去之间寻找自己的梦想和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