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公司新闻 - 正文

机构点评汇总:华为产业“链式受益”

来源:阿尔法工场 2023-11-06 08:21:57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机构点评汇总:华为产业“链式受益”)


【广发策略】杠铃策略:华为产业“链式受益”


全球decoupling+国内资产负债表再平衡驱动资产价格表现呈“杠铃策略”——两端资产占优,应对不确定性配置永续经营“高股息高现金流的红利资产”、远景弹性大的成长性资产如“数字经济 AI+”。


“杠铃策略”是运用大部分极稳健资产构筑安全边际,用少部分高收益高风险高波动资产博取弹性。


华为产业链具备产业趋势确定性,属于杠铃策略的一端,本篇全面梳理华为产业链三大业务构成,聚焦探讨技术突破如何驱动华为产业链式受益、产业链各环节如何实现内部传导。


近期,华为在手机、通信领域相继取得技术突破,新技术驱动下有望实现“链式受益”。


作为大型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华为业务主要涉及智能设备、汽车和基站设备三大产业链:

(1)智能设备产业链:智能设备制造、显示模组、射频前端、手机芯片等业务收入占比高;内含景气轮动,技术创新通常带动上游、中游核心元器件率先受益(射频、天线等),随后向下游设备制造环节扩散。

(2)汽车:内外饰、动力电池、智能座舱等业务收入占比高。

(3)基站设备:上游基础通信元件,中游光模块、基带芯片等业务收入占比较高。

华为技术突破驱动产业链长期成长。

(1)5G 手机技术突破:一方面,终端业务产业链率先受益,华为发布Mate 60支持2.4 GHz和5 GHz的WLAN连接,意味着华为有望降低外部芯片供应链依赖度,有利于手机出货量回升;另一方面,根据Statista数据,2015年以来华为半导体支出占终端业务收入稳定在40%左右,技术升级有望驱动半导体需求增加,关注射频前端、显示模组等板块。

(2)5.5G网络技术突破:华为完成5.5G重点技术测试,一方面,运营商业务产业链率先受益,新技术通过射频部分改进和软件升级释放5G潜能,射频、天线、PCB等板块直接受益。

另一方面,5.5G技术未来有望赋能终端业务,一是关注智能驾驶,高网速进一步提高华为智能驾驶系统性能;二是关注可穿戴设备,前期芯片受限导致出货受限,根据Statista数据,2022年末华为可穿戴设备占全球市场份额为6.0%,受芯片升级、网络技术升级双重驱动,渗透率有望提升。

【国联汽车】汽车产销两旺推动业绩向上

行业整体:产销环比增长助力业绩向上

2023Q3汽车行业产销延续增长态势,行业整体实现营业总收入8703亿元,同比增长14.2%,环比增长9.1%。

产销规模增长推动行业盈利向上,2023Q3行业整体实现归母净利润368亿元,同比增长31.6%,环比增长20.1%,归母净利率为4.23%,同比提升0.56pct,环比提升0.39pct。

营运能力方面,经营性现金流占收入比重环比下滑,应收转款与存货周转天数均有所下降。

乘用车:销量提升推动收入向上,盈利环比提升

2023Q3乘用车行业新品频出,消费需求有所提升,销量增长推动乘用车行业收入显著增长,2023Q3乘用车板块实现营业总收入5085亿元,同比增长13.1%,环比增长13.2%,实现归母净利润198.6亿元,同比增长33.0%,环比增长57.5%,归母净利率为3.9%,环比增长1.1pct,主要系比亚迪、长安汽车、长城汽车产品放量带动盈利能力提升所致。

营运能力方面,现金流占营收比重有所下滑,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与存货周转天数均有所减少。

零部件:谈价落地,板块盈利能力略有下滑

受益于产销增长,零部件板块Q3实现营业收入2330亿元,同比增长10.13%,环比增长7.14%。

盈利方面,2023Q3零部件板块实现归母净利润129亿元,同比增长3.87%,环比增长0.89%。

对应净利率为5.52%,环比下滑0.34pct,主要受主机厂谈价落地影响。

营运能力方面,经营性现金流环比下滑,运营效率保持平稳。

投资建议

建议关注渗透率和国产化率双升的高价值赛道,包括空气悬架、域控制器、一体压铸、混合动力控制器、座椅产业链、轻量化电池盒等。

1)整车建议

关注比亚迪、长安汽车、理想汽车、小鹏汽车、赛力斯、吉利汽车、长城汽车、上汽集团等;

2)零部件建议关注拓普集团、新泉股份、伯特利、星宇股份、经纬恒润、福耀玻璃、华域汽车、森麒麟、浙江仙通、凌云股份、天润工业、爱柯迪、旭升集团、德赛西威、继峰股份、保隆科技、华阳集团等;

3)商用车建议关注宇通客车、潍柴动力等。

【西部半导体】国产替代浪潮势不可挡,把握设备材料布局窗口期

2023年以来,国内经济呈现弱复苏态势,虽然电子下游消费需求复苏较为缓慢,但逐渐向好发展,部分芯片设计公司库存不断降低,预计半导体设计公司基本面拐点临近。

另一方面,年初市场对今年国内晶圆厂资本开支悲观预期有所修复,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板块自 2 月开始表现好于行业平均水平。

年中市场开始担忧美国出台新一轮半导体出口管制政策,同时受晶圆代工下游需求影响,晶圆厂整体稼动率处于较低位置,今年以来一线晶圆厂设备招标较少,设备和材料板块出现一定幅度调整。

站在当前时点,我们认为晶圆厂产能稼动率回升趋势明朗,国内晶圆大厂扩产愈来愈近,同时市场对美国出台新一轮出口管制政策的担忧已经充分计价,半导体设备和材料国产替代大势所趋,当前是布局设备和材料板块的宝贵窗口期。


【国金有色】铜铝及稀土上游业绩环比改善

Q3有色金属板块跌幅3.88%,跌幅略小于沪深300指数。

Q3有色金属板块下跌一方面由于Q3属于下游消费淡季,下游需求尚未完全恢复;另一方面部分品种价格持续下探,企业利润承压。

铜:铜价上行,企业盈利分化。

Q3铜矿及冶炼板块营收环比-3.24%,归母净利润环比+29.94%,毛利率环比+4.10个百分点;铜加工板块营收环比+2.49%,归母净利润环比-19.12%,毛利率环比+0.55个百分点。

(1)铜矿及冶炼企业产量环比提升,受益于铜价上行以及高位铜冶炼加工费,利润环比改善较为明显。

(2)铜加工企业因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利润空间受到压制。

我国增发1万亿国债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对于铜下游需求有所提振。

铝:吨铝利润回升,盈利环比改善。

Q3电解铝板块营收环比-9.51%,归母净利润环比+30.20%,毛利率环比+4.74个百分点;铝加工板块营收环比+8.67%,归母净利润环比-8.59%,毛利率环比+0.01个百分点。

(1)Q3氧化铝、阳极价格环降,云南进入丰水期电价环比降低,铝价上涨,行业吨铝利润整体回升,电解铝产销显著增长。

(2)铝加工企业因高价抑制提货、沪伦比值高位导致出口利润受损,Q3业绩承压。

地产竣工预期向好、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高增速、特高压以及新能源车对铝的需求依然韧性较强。

云南地区限产,将对供给造成冲击。

建议关注中国铝业等标的。

铅锌:价格上涨,企业稳健运行。

Q3铅锌板块营收环比-7.76%,归母净利润环比-17.54%,毛利率环比-0.19个百分点。

Q3铅锌价格上涨,铅锌企业产销基本稳定,部分企业因期间费用环比上行导致业绩承压。

我国增发国债支持灾后重建,钢材镀锌防腐需求或将提升锌下游消费量,但传统消费旺季进入尾声,多空因素下需求或保持稳健。

【东吴机械】从整机出海&零部件国产化视角看国产机床未来发展

1、行业现状:千亿市场大而不强,高端领域亟待突破:

工业母机是国家制造业水平高低的象征。

国内市场空间近2000亿元,但高端领域国产化水平仍较低,国产企业逐步向高端渗透。

2、未来趋势:自主可控&新能源&出海成为机床新机遇:

趋势一:外资限制高档机床出口背景下,近年来机床扶持政策频繁出台,助力国产机床发展。

趋势二:传统制造业短期承压背景下,国产机床企业积极布局景气赛道:

新能源:新能源车替代传统燃油车背景下,给予国产机床企业弯道超车机遇。

航空航天:地缘政治背景下,航天军工等国家关键行业国产替代持续进行,以科德数控为代表的下游以航天军工为主的企业订单饱满。

出口:头部机床龙头如海天精工等,海外收入和订单占比持续提升,主要得益于国产机床性能提升和制造业外流。

3、建议关注机床整机、数控系统、丝杠等核心环节:

数控系统:系机床大脑,其性能优劣直接影响机床稳定性和精度水平。

2022年国内市场空间约150-200亿元,而销售额国产化率不足30%。

近年来自主可控背景下,国产头部数控系统厂商凭借国家项目扶持&积极研发,逐步形成产学研正循环,加速向高端领域渗透。

丝杠导轨:系机床核心传动部件,成本占比约20%。

国内丝杠导轨市场约100-150亿元,目前国产化率仅25%,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投资建议:机床整机环节重点推荐海天精工、纽威数控、科德数控、国盛智科和创世纪。

机床零部件环节重点推荐华中数控、秦川机床、恒立液压、欧科亿、华锐精密。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潍柴动力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