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由一位价值投资者的“自杀信”所想到的)
近日,一封私募管理人致投资人的信,在投资圈广为流传。
在信中,管理人表示,面对全球政经环境的巨大不确定性和史诗级的经济危机,预计未来数年将爆发全方位的经济危机,金融市场也难独善其身。同时,建议投资者全部赎回公司基金,因为长期价值投资策略已失效,股市失去价值基础。
是价值投资不适合中国了,还是一些人对价值投资存在误解?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与多位业内人士沟通后,找到了答案。
老价投失效,私募大佬“翻车”
2021年以来,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好公司,股价都出现超过50%的下跌,金龙鱼、海天味业、中国中免等一批曾经的“大白马”,股价更是跌跌不休,不断刷新今年以来的低点。
不可否认,这些公司都属于A股中最优秀的公司,但这些公司的成长性,很难支撑彼时股价高点对应的高估值。
那一时期,整个二级市场机构都在为茅指数、宁组合的高估值寻找合理性。天风策略一篇名为《再论消费和科技的高估值——哪些能维持?哪些有风险?》的研报中,在回顾了美国、日本的历史情况后,认为彼时市场的高估值是一种“诗和远方”,对于消费股而言,只要放水不停,估值高低就没啥影响。一旦无风险利率上行,那么就会产生松动。
回过头看,当时市场其实已经意识到,无风险利率上行对所谓核心资产的约束,但这并不妨碍资金的继续炒作,因为在当时,这样的逻辑无懈可击。但当史诗级的美联储加息和疫情后市场的低迷同时出现时,核心资产却遭遇了近乎毁灭性打击。
东方雨虹董秘张蓓,近日在朋友圈更是发出感慨:股票这样一个跌法,已经完全超出我的预期,一遍遍刷新了我的认知底线,在公司今年努力抓住市场机会提升市占率、渠道和客户结构持续优化、高毛利的零售板块突飞猛进、砂粉为主的非防水业务快速发展、收入利润均实现双增的前提下,股价已经跌的快接近去年10月底的低点了!公司的基本面早已触底回升,股价居然还在坑里呆着!看不懂,看不懂,实在看不懂了!
围绕核心资产的资金配置,在这一趋势性下跌中,更是陷入绝望。许多被贴上“价值投资派”标签的基金经理业绩都不理想,甚至可以说遭遇了业绩滑铁卢,林园便是其中的一个。
根据今年6月的媒体报道,截至5月底,林园投资旗下的“林园投资309号”最新的累计净值已经回落至仅为0.5,即该产品已经巨亏50%,而该产品去年7月底一度还浮盈超30%,回撤幅度高达61.47%,创下该产品2021年7月8日成立以来的最大回撤值。
价值投资应与时代同频
每个时代都蕴含着独特的阿尔法机会,价值投资应与时代同频,投资者需紧跟时代,才能抓住其中的机会。但对于传统价值投资者而言,他们往往更青睐以消费医药为代表的核心资产。
事实上,在经历2020年的泡沫后,这些核心资产早已失去性价比。而很多投资者则期望以5年以上的业绩增长来填充泡沫,以时间换取空间,坚守在看上去还不算贵得离谱的公司上。殊不知,泡沫的消除很少是用长时间的业绩增长来填实的,更多是阶段性的股价大跌。
而这一期间,传统价值投资者却因能力圈的限制,错失了新能源为代表的巨大新产业趋势。
此外,由于偏见和歧视,传统价值投资者还会错过很多低估值股票的机会,比如电信、银行、煤炭等。因为这些行业长期不受待见,甚至被贴上“价值陷阱”的标签,基金经理如果大比例配置这些行业,很可能被市场和同行所鄙视,会被认为只会买低市盈率股票,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
但在中国经济转型的背景下,电信、银行、煤炭等行业的股价,却表现出较强的韧性。尤其是在数字经济叠加人工智能的风口之下,电信运营商成为今年最耀眼的板块,中国移动股价创出历史新高,A股总市值超越贵州茅台,成为新“股王”。
这一系列现象的背后,都在证明一件事:价值投资者也要与时俱进。而这与信璞投资创始人归江此前多次提到“价值投资是活的,是不断迭代生长的”说法相一致。
在归江看来,价值投资没有教科书,即使从格雷厄姆到巴菲特也在持续迭代。过去,我们主要研究企业的基本面,现在则更要关注宏观和政治,研究债务和税收对整体经济的约束。我们要观察新兴技术对传统行业的改造,要理解跟年轻人更匹配的商业机会,要对企业家、商誉和人力资本给予合理的溢价。
在资本短缺时代,我们能够轻易地做到以好价格买到好公司。但近年来,按照历史的好价格只能买到质地更一般的公司,在这些资产里面,我们的本金安全可以得到保护,但我们的基本面复利和研究能力的复利却可能会跑输市场。
很多人对价值投资的理解还停留在“买好公司、不乱来”的阶段,这显然误解了价值投资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