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公司新闻 - 正文

华为胡厚崑:5G持续兑现商业价值,业界需为5.5G做好准备

来源:证券时报网 2023-10-11 20:39: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华为胡厚崑:5G持续兑现商业价值,业界需为5.5G做好准备)

5G商用四周年之际,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在日前举行的2023全球移动宽带论坛上最新回顾了5G商用的发展成果,并展望了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5.5G)的未来,他表示:5G在消费和行业领域已实现跨越式发展,5G持续兑现商业价值,当前,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正持续演进,大语言模型、ChatGPT、自动驾驶的需求都在持续增长,网络也需要持续演进,为此,华为和很多运营商正在努力将5.5G带进现实,产业界需要为未来做好准备。

图片来源:华为

5G消费和行业市场齐头并进

2019年,全球5G正式进入商用时代,经过四年的发展,全球5G在网络部署及用户发展、消费者业务和行业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胡厚崑在会上表示,截至目前,全球已部署了超过260张5G网络,全球5G用户数接近15亿,全球5G行业应用已经达到5万多个,行业联接数已超千万。

据了解,消费者业务(to C)一直是运营商的基本盘,也是5G的出发点,胡厚崑介绍,目前,5G面向消费者的业务仍然是运营商收入增长的引擎。

“5G的应用速度比4G要快得多,因为它的速率高,个人用户非常喜欢5G,消费者、个人用户能够应用更多的新的应用,尤其是基于视频的应用,目前以视频应用为代表的全新消费行为已经形成,5G成为移动网络流量的主力承载,流量经营已经形成商业循环。相比于4G,5G网络流量全球平均增长了3-5倍,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值也提高了10%-25%。很显然,5G已经成为了移动运营商增长的新动力。”胡厚崑如此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5G相比于4G,最大的变化之一是帮助移动通信网络扩展到了行业的市场,如今,行业应用(to B)也成为运营商的战略拓展方向,是5G的价值承载。

胡厚崑介绍,目前,全球5G行业应用已达5万多个,行业联接数已超千万。基于丰富的实践,产业界识别了5G在行业中的典型应用,如远程控制、视频回传、机器视觉、设备定位,这些应用满足了行业共性的刚需,目前已经在矿山、港口、制造等领域得到了规模化的应用。

“在5Gto B领域,我们处于一个全新阶段,即从试点到商用,随着更多的网络、更多的个人用户和更多的to B试点,我们会更了解个人用户和行业的需求,从而能够进一步升级技术,包括多天线、超宽等,我们应该对我们所取得的成就充满信心,5G会改变世界,这将成为现实。”胡厚崑说。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总干事葛瑞德也在会上表示,与3G相比,5G的发展速度更快,消费者非常愿意为5G付出更多的费用,这对运营商来说是好消息,预计到2030年,全球5G用户将达到52亿,同时,5G正在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带来巨大商业机遇,到2030年,5G技术将为全球经济增加近1万亿美元价值,惠及所有行业,未来5G前景非常乐观。

如何最大化兑现5G商用价值?

在胡厚崑看来,消费者非常喜爱5G,行业也非常需要5G,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合适的时机,产业各界要更加地努力,去推动5G最大化5G的能力。

“面向未来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需要提升我们的能力、演进技术、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并且实现大规模的应用,最大化我们的投资在5G产生的价值。”胡厚崑说。

胡厚崑认为,面向消费者领域,产业界要持续提升客户5G体验且拉动数据的消费,这就需要持续完善5G网络覆盖、持续提升5G速率、打造更多如云手机、XR、裸眼3D等等新的应用,但更重要的是,需要激活生态系统,特别是应用的开发者系统,让开发者充分地应用5G网络的能力,此外,运营商也可以考虑更加灵活的定价策略。

“对5G而言,最大的优势并不是可以提供数据的容量,而是提供数据的速率,所以运营商可以用数据的速率来作为一个差异化因素,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消费者也会愿意为更高的速率而付费。”胡厚崑说。

面向行业市场,胡厚崑认为,规模运用和能力最为重要,产业界需要扩大整个产业的空间,聚焦于关键的应用和关键的行业,尤其要和生态系统、伙伴、垂直行业进行良好的合作,运营商需要思考如何构建和提升云的能力、PaaS的能力、AI的能力、系统集成的能力,抓住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机遇。

据了解,中国移动联合华为打造的中国荆州美的项目首创多个国内第一,支撑荆州洗衣机工厂通过5G贯通各流程环节,实现了每15秒下线一台洗衣机的能力,下线直发率提升1倍,库存降低50%,单台人工成本下降30%。其中,双方基于5G分布式Massive MIMO技术持续创新,实现每千平方米1Gbps以上确定性大上行,支撑AI质检等应用,坏件检出率提升10%;另外,双方推动在荆州美的应用了全球首款内置可调波束的室分小基站,上行容量提升10%。

为了推进跨行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GSMA提出了Open Gateway倡议,帮助移动行业开发者和云服务商合作开发通用网络API,改进和构建新的数字服务,目前,该倡议已经得到240家移动运营商支持,占全球移动连接的62%,为跨行业的创新建立了一个深度生态系统。胡厚崑认为,该倡议有助于扩大整个产业的空间,激活应用开发者生态,帮助5G在消费者、行业数字化市场取得更好的发展。

产业界需为5.5G做好准备

值得一提的是,移动通信技术一般代际生命周期为10年。由于代与代之间技术差距太大,在这十年的中间时间点,往往会出现技术过渡中的分水岭,比如2.5G、3.5G和4.5G,而今年正值5G商用四周年,因此产业界普遍预计,2024年5.5G有望商用,华为也曾在今年6月2023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海)上宣布将在2024年首次推出面向商用的端到端5.5G全套网络设备。

在胡厚崑看来,当前,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正持续演进,大语言模型、ChatGPT、自动驾驶的需求都在持续增长,网络也需要持续演进,作为一个产业,产业需要为未来做好准备,而5G的进阶版5.5G便是为未来所作的准备。

“华为和很多运营商也正在努力将5.5G带进现实,相信通过我们的通力合作,可以使得5G真正改变世界。”胡厚崑说。

5.5G也称5G-A,是5G和6G之间过渡的一个概念。在今年MWC上,华为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CFO孟晚舟在题为《拥抱5G变革》的主题演讲中曾表示,全球5G商用四年来,正持续引领价值创造,而5.5G是5G网络演进的必然之路。

华为倡导的5.5G时代,是包含5.5G、F5.5G、Net5.5G等全面演进升级的端到端解决方案,5.5G时代一方面可以保护运营商的5G投资;另一方面将会带来10倍的网络性能提升。这不仅实现了下行万兆、上行千兆的峰值能力,以满足丰富多样的业务需求,同时还引入无源物联等全新技术以打开千亿物联新空间,开创新的产业愿景。

2023年9月11日,在IMT-2020(5G)推进组的组织下,华为率先完成5G-A全部功能测试用例,这次测试涵盖了上下行超宽带和宽带实时交互5G-A关键技术,充分展示了华为在5G-A技术上的领先性。

同时,华为率先完成上行2TxSwitching增强方案测试。测试中,华为在业界首次完成3频段间的上行通道切换测试,该技术可有效支撑单用户上行1Gbps的传输速率,一方面可以满足AI训练数据上云、云拍照、云会议等交互类沉浸式业务的需求,另一方面在工业生产中可以使能AI质检、安全监控、远程控制等大上行业务应用。

从终端进展来看,5.5G也已从模组验证迈向商用终端基于行业场景的验证。

2023年2月,高通发布了首款3Gpp R18 5G-A硬件Ready的终端芯片,作为业界首个5.5G-ready芯片,下行可达10Gbps;目前工业DTU、电力CPE、安防摄像头等终端可规模发货,预计今年底将达到50多款RedCap终端;Passive IoT(无源物联)当前已有5款无源标签,正加速发展;VR眼镜如NReal AIR、Huawei Glass等10+终端厂家,已公布支持8K(超高清视频技术)分辨率的眼镜,以支持8K的MR类业务需求。

在刚刚闭幕的杭州亚运会上,5.5G也已大展身手,浙江移动作为中国移动5G-A“创新链”和“产业链”双链融合创新的先行者,推动杭州从“5G第一城”走向“5G-A第一城”,在人联、物联、车联的应用探索,联合华为等产业伙伴打造标杆5G-A应用示范区,具体包括面向亚运会打造全系列3D体验、使用弹性超密组网智慧保障亚运网络、积极孵化验证智慧交通相关应用、基于RedCap/P-IoT低成本、低功耗等优势,打造物资管理、环境安全等数字化应用。

有券商研报指出,5.5G将为产业链上下游催生一系列变革,有望直接拉动上游天线、滤波器、射频部件等市场,同时由于5.5G支持XR Pro、全息、3D视频等消费级交互式应用,将带来更加沉浸式的虚拟世界交互体验,因此也将促进行业应用场景不断丰富。

责编:彭勃

校对:祝甜婷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新动力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