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公司新闻 - 正文

平安银行朱育强:绿色金融要扮演好四个重要角色

来源:网易财经 2023-10-10 11:13:29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平安银行朱育强:绿色金融要扮演好四个重要角色)

9月23日,由网易财经主办的“2023网易财经ESG趋势论坛”在深圳举行。本届论坛主题是“凝聚ESG共识、聚焦关键行动”,由广州市绿色金融协会、深圳市南山区金融行业协会、大湾区碳中和协会提供支持。来自ESG国际组织、评级机构、学界、企业界的嘉宾出席了本次论坛,并基于ESG议题发表重要演讲与深入交流。

平安银行绿色金融事业部总裁朱育强在论坛上圆桌对话环节表示,从国际和国内来看,绿色已经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和核心要义。据平安银行测算,预计我国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路径至少还需要130万亿元的投融资规模,需要绿色金融强有力的支持。

朱育强同时提出,对于金融机构而言,绿色金融要扮演好四个重要角色,即区域经济转型的“推进器”、企业绿色发展的“好伙伴”、个人绿色消费的“引导者”、国际竞争合作的“护航队”。近年来,平安银行在绿色金融实践中形成了“两新一稳”的亮点,即新型的组织体系、创新的产品模式与稳健的风控逻辑。

以下为现场实录:

主持人:接下来我想问一下平安银行的朱总,我国的商业银行一直在致力于创新型的绿色金融对经济的转型。朱总之前提到“资本应该对绿色金融发挥向善”的结论,能否结合银行体系的实践经验与我们分享?

朱育强:我是平安银行总行绿色金融部的总裁,在谈我们具体的实践之前,我也想接着刚才施博士的一些话题。

首先,金融机构是怎么看ESG和绿色金融的。

刚才施博士提到一个很好的话题,从国际和国内来看,我们深刻的认识到绿色一定是中国未来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和核心要义。

国际层面,在当前全球竞争下,绿色发展是我国在大国竞争中换道超车的绝佳机会。纵观世界经济发展格局,300年前煤炭的开采,通过“煤炭+铁路”推动了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功;100多年前石油的发现,通过“石油+管道+燃油车”助推美国通过石油美元控制全球经济,从而奠定世界主导地位;今天,我国通过大力发展新能源“铁三角”,即“风电光伏+特高压+新能源车”,经济、科技和能源保障的综合实力大幅增强,在第三次大国竞争中占据领先身位。

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政治、经济角力的中心。美国方面,投入大量资金推动清洁能源发展,不断增强行业话语权,试图成为新能源游戏规则的制定者;欧盟方面,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在碳市场、碳交易等领域走在前列,并将于今年10月实施全球首个碳关税。所以,从国际竞争压力看,我们的实体经济必须要绿色发展,实现高质量的跨越。

国内层面,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的换挡提速,发展模式从过去重规模的粗放经营,转变为强调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已经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支柱。不仅是能源结构将面临巨大调整,所有的用能产业也都面临着绿色转型的需求。根据中国工程院数据,2022年我国绿色产业总产值达到20万亿元,绿色产业占我国GDP的比重达到16.5%,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从去年新增社融规模也能加以印证,2023年6月,我国绿色信贷的新增规模已超过社融新增规模的30%,也就是说,我国现在每年有大约三分之一的新增信贷投向了绿色产业。

我们预计,我国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路径至少还需要130万亿的投融资规模,包括风电光伏60万亿,高碳转型60万亿,这部分巨大的资金需求,需要绿色金融强有力的支持。金融机构的信贷资源和产品结构都将按照绿色投融资的需求进行调整优化,为绿色发展提供更多的源头活水。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绿色金融通过“4个角色”,以金融的力量优化资源配置,引导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实体经济绿色发展。

一是区域经济转型的“推进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没有统一的模版和制式,而是根据区域自身的特点发展,产业化转型的路径各有特色。如长三角地区发展风电光伏制造、粤港澳大湾区发力蓝色经济和新能源科技创新、山东地区推动化工低碳转型、新疆内蒙等地布局风光大基地及绿色数据中心等。绿色金融可以结合各省市区位优势,支持当地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推动绿色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平安银行也积极参与到地方经济绿色发展当中,依托平安集团综合金融优势,提供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权投资等多元化的绿色融资服务,帮助地方经济完善基础设施、加快产业升级,助推区域经济绿色发展。

二是企业绿色发展的“好伙伴”。企业的绿色发展路径日趋多元,既有新能源电站的建设需要,也有高碳转型的需求,绿色金融更多是要契合企业战略,围绕客户核心痛点,重点支持其战略发展关键领域。新能源方面,以某光伏龙头企业为例:我们通过高层对话和战略扫描,发现客户面临“上游硅料价格波动大,下游五大电压价”的核心痛点,亟需实现从“卖产品”到卖“端到端的解决方案”的战略转型。据此,我行为客户创设户用分布式光伏数字贷,并联合平安产险定制开发电站效能险,主动服务客户绿色发展,开启了全面战略合作。高碳转型方面,以某大型钢铁企业为例:我们通过对企业的深入调研,了解到企业须在205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从而在钢铁生产、技术、供应等多个关联领域都有迫切的转型需求。因此,我们落地了全国钢铁行业首单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项目贷款,为钢铁行业碳减排提供了重要的示范案例。

三是个人绿色消费的“引导者”。 居民消费作为工业生产过程的终端环节,是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根据碳足迹概念测算,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约70%来自家庭消费。引导消费端需求结构调整将反向刺激生产端转型,从而深刻影响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的整体进程。金融机构可以通过碳账户平台的建设,为数以亿计的个人消费行为转变,发挥理念传导的桥梁作用。去年,平安银行上线了全国首个借信双卡的个人碳账户平台“低碳家园”,共覆盖1.3亿用户。目前平台已实现对包括绿色出行等在内共21种绿色场景的采集核算,其中9种具有核证交易潜力,同时通过集团各板块联动,设置公益植树、新能源车联名卡、ESG基金份额等积分权益兑换,增强平台趣味性。“低碳家园”在用户留存率、活跃度及粘性方面的良好表现,也侧面反映出绿色消费发展的巨大潜力。

四是国际竞争合作的“护航队”。绿色金融可以从三个方面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合作保驾护航。首先是支持绿色产业走出去。随着我国绿色产品出口规模不断扩大,绿色跨境贸易金融场景更加丰富,实体经济走到哪,绿色金融就支持到哪。其次是帮助企业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国际贸易竞争和摩擦日益加剧,碳关税的征收和碳足迹的溯源,都给产品出口带来严峻挑战,绿色金融可以帮助企业做好碳排放管理,降低企业出口成本;最后是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绿色是全球共同的语言,“一带一路”作为实现绿色发展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可以通过绿色金融支持沿线各国加快清洁能源布局。平安银行参与了国家丝路基金和企业合作的迪拜光热电站等项目,以实际行动支持“一带一路”新能源体系建设。

平安银行党委书记冀光恒指出,绿色的标准最主要取决于环保、低碳,跟传统金融相比,绿色金融更专业、更创新、更重风控,要在重点关注的绿色金融领域做更多的尝试。我们将绿色金融作为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自我革命、自我转型,在近年来的探索实践中,做出了一些自己的特色,形成了“两新一稳”的亮点。

一是新型的组织体系:平安银行在总行层面成立由行长挂帅的绿色金融办公室,统筹全行绿色金融的战略规划和业务发展,并设立总行一级部门绿色金融事业部,协调公司、零售、风险等跨条线及基建、汽车、电子、地产等跨行业的绿色业务推动落地。我们通过开展客户地图、产品地图、作战地图“三张地图”专项行动,构建“总行+分行、市场+风险、客户+产品”的“六角联动”服务体系,出台一系列考核激励政策,推动绿色金融产业化发展。

二是创新的产品模式:我们不断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帮助企业高效获得绿色资金支持。比如,我们依托平安集团全牌照优势,银行提供债权,协调推动险资股权,累计投放超过700亿,满足客户多样化的融资需求;创新研发电站资产交易平台,支持盘活新能源电站资产;创新运用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助力企业节能减排,全面助力实体经济绿色发展。

三是稳健的风控逻辑,绿色产业发展变化快,要求银行对绿色金融业务有更专业的风险把控能力。以光伏产业为例,行业在加速发展过程中,波动性强,历史上出现过单晶对多晶技术的替代,导致一些老牌龙头走向衰落;现在,市场又开始关注产能过剩问题。对行业的判断,不能人云亦云,而是要保持定力,洞察本质,看透底层逻辑。在这个领域,平安银行一方面有专业的行研团队时刻追踪光伏产业链核心的前沿技术发展,另一方面与行业龙头保持着常态紧密的高频沟通,对产业趋势形成深刻的洞见;同时,还极其关注商业模式的演进,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供应链、销售模式等变化保持高度敏感性,从而更专业的去把控风险。

主持人:我国绿色金融工具在国内的实践也非常成功,可以看到很多各种各样的绿色金融工具,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债券已经是全球规模第二的,权益市场包括REITs等。绿色金融的产生是不是真的帮助到我国经济的高质量转型,针对绿色工具在座的嘉宾又有哪些建议?

朱育强:提到金融工具,ESG投资现在肯定是全球一个热门领域,基本占到全球资产管理大概1/3的体量,中国的ESG投资发展速度很快,但与国际上还有一定差距,我们的绿色贷款在绿色融资中的占比超过90%,债券和股权投资分别仅占7%和3%。未来理想的结构应该是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权占比分别为40%、40%、20%,我国绿色债券、绿色股权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从平安的角度,我们也正在做着有益的尝试。平安集团拥有全牌照的综合金融优势,为客户提供“险资股权+银行债权”的全景服务方案,满足企业多样化的绿色融资需求;平安银行背靠平安集团,在绿色股权、债券、贷款方面,也在开展一系列创新实践。

股权投资方面,平安在2019年加入了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UNPRI),是中国第一家加入该组织的资产管理机构。

一是银行提供债权,险资提供股权,通过成立ESG产业基金,用真股权投资优质项目,如为某核电企业提供20亿真股权直投。

二是承接风光大基地小股东出资,“五大四小”能源集团在参与风光大基地项目建设中,往往要与地方平台共同出资,但地方缺乏资金,影响项目进度。平安可承接地方小股东出资责任,解决地方政府资本金不足的问题。

三是参与央国企及设备端龙头企业新能源基金的滚动开发,险资可与央国企成立共同开发基金,在建设阶段介入新能源项目,并协助客户阶段性出表;而设备龙头虽然有获取“路条”的能力,却缺乏投资电站的自有资金,我们可提供资金协助其完成电站开发,然后共同退出,滚动开发,如承做某风电龙头存量电站6亿元股权直投项目。

债券交易方面,我们的绿色债券承销规模从21年的50亿增长到今年上半年的180亿,除此之外,我们还提供债券做市解决方案,建立了绿债协同服务机制,持续向市场机构提供双边报价,构建了独有的“一级承销+债生态投资+二级做市”绿债生态核心竞争力,是目前市场唯一对绿债进行做市交易的银行,今年上半年,我们绿色债券二级成交量477亿,同比提升415%。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国内绿债绿债溢价难体现、发行定价低、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如去年11月,国内债券市场出现流动性危机,我们通过不断向市场提供双边报价,提升了债券流动性,稳定了市场情绪;此外,我们还为亚投行的可持续债券成功引入境外投资人,引导价格发现,使其二级市场估值在短时间内压低约10BP,成功反哺一级市场债券发行,获得客户高度认可;还与中债登合作,提升客户绿色债券的披露有效性。

绿色贷款方面,我们目前的绿色贷款突破了1200亿,两年复合增速达到120%。这其中,包括各类信贷产品的创新,如创新绿色供应链金融、分布式户用光伏贷、国补确权融资贷款、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碳减排质押融资贷款等绿色金融产品,落地了全国钢铁行业首笔CCUS项目贷款,助力高碳排放绿色转型;同时,认真落实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提供绿色专项资源精准支持绿色贷款投放。

但从目前国内和国际ESG金融工具的实践来看,建议重点在信息披露、规模结构、支持范围和价值投资四个方面做好提升工作:

一是建议加快完善ESG信息披露制度。国外ESG信息披露制度及相关政策基本都是自上而下推动,由政府牵头,通过发布指引及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引导市场主体进行信息披露,并由自愿性披露逐步过渡到半强式,最终转变为完全强制;目前国内ESG投资面临企业自行披露的信息质量参差、可用性差,ESG表现评估结果透明度低、可比性差,投资者获取信息的渠道单一、滞后性强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ESG产品的发展。建议政府及监管部门牵头并带动企业、社会组织共同努力,发布统一明确的ESG信息披露标准,加大ESG信披监管力度,提高ESG信披效率和质量。

二是建议推动多样化ESG金融产品结构。欧美多采用多元化投资投资策略,以ESG整合策略为主。与国外相比,国内ESG投资目前主要由绿色概念(E)引领,但在社会(S)及治理领域(G)投资规模较小;ESG投资仍由政策属性较强的银行信贷及债券驱动,两者合计占比约97%,而基金、理财、股票、衍生品等市场化属性较强的非债权类资产仍处于发展初期,占比仅3%(规模1万亿)。对标借鉴欧美市场的ESG投资类产品,建议国内的ESG投资类产品产品在初期的“ESG投资就是投绿色、ESG就是绿色”的单一观念基础上,可综合运用ESG整合、S、G等多样化投资策略,开发不同策略的ESG投资产品,逐步探索“双碳”之外的中国特色ESG投资市场。同时,还可以加快开发指数基金、ETF等被动标准化的基金产品,以匹配多样化的ESG投资需求;进一步丰富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等产品,满足绿色产业多元化的需求。

三是建议ESG投资范围从绿色扩展到转型领域。转型金融作为绿色金融的延伸,将是下一个百万亿级的赛道,需要有更多金融产品服务支持转型金融的融资。建议尽快出台转型支持目录和更多的政策支持工具,研发更多类似CCUS项目贷款、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这类创新信贷产品,支持企业绿色转型。

四是建议践行价值投资理念。ESG是一项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事业,价值投资与ESG理念高度契合。建议可通过股权投资计划、资产支持计划、私募股权基金、产业基金、信托计划、PPP等等长期限的金融工具,直接参与能源、环保、水务、防污防治等绿色项目建设;也可通过间接投资的方式,投资绿色债券等金融产品,积极参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等绿色金融体系建设,支持绿色发展,实现ESG投资与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平衡。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平安银行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