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股市直击 - 正文

远达环保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原标题:远达环保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远达环保(600292)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及经营模式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业务集中在脱硫脱硝除尘工程总承包、脱硫脱硝特许经营、水务工程及运营、脱硝催化剂制造及再生、除尘器设备制造及安装等业务,在大气治理领域仍保持在行业前列。

  公司主要业务的经营模式介绍如下:

  1.脱硫脱硝除尘工程总承包业务经营模式:公司通过参与项目投标签订合同,为业主提供脱硫脱硝除尘工程总承包服务,包括工程设计、设备和材料采购、施工、调试、试运行,最后竣工交付业主,从而获得工程建设收益。

  2.脱硫脱硝特许经营业务:根据国家发改委和环保部的相关规定,火电厂将脱硫、脱硝业务以合同形式特许给公司,由公司承担脱硫、脱硝设施的投资、建设、运行、维护及日常管理,并达到合同规定的脱硫、脱硝排放标准,公司获得脱硫、脱硝电价补贴及脱硫副产物所带来的收益。

  3.水务运营业务:公司采取PPP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BOT模式(建造、运营、移交)等方式进行运营管理。一般根据项目情况,公司以独资或与政府合资方式在当地成立项目公司负责运营水务项目,政府向项目公司授予特许经营权利,签订特许经营协议,授权项目公司代替政府建设、运营或管理水务基础设施并向公众提供相应公共服务,政府根据协议约定向项目公司支付水处理费用。

  4.脱硝催化剂制造业务:公司通过参与项目投标签订合同,开展设计、组织生产、指导安装,通过性能测试后并获得催化剂产品销售收入。从业主方获取失活脱硝催化剂,进行恢复催化活性的化学处理,反售业主方获得销售收入。

  (二)行业情况说明

  上半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GDP同比增长5.5%。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强调,要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仍然是生态环境保护主抓手、主旋律,生态环保细分市场仍存在较大空间。在我国《关于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的意见》《风电场改造升级和退役管理办法》等政策驱动下,新能源产业迎来改造升级窗口期,“双碳”产业迎来更大市场机遇。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以赴提升经济效益,真抓实干推动转型发展,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毫不松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各方面工作齐头并进,经营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打下较好基础。

  (一)市场拓展成效显著

  一是传统业务保持优势地位,实现传统业务订单11.2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66.4%,并获取首个非电领域单体超1,000方脱硝催化剂订单。二是新兴业务实现增量提速,实现新兴业务订单5.2亿元,同比增长29.6%,光伏、风电EPC总包订单取得“零突破”。三是形成多元协同合作生态,与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上海电力(600021)、智慧能投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行中煤集团“VVIP”客户重点开发策略,相关烟气脱硫和水处理项目已初步达成合作意向。

  (二)转型发展提速推进

  一是“大火电”特许经营项目,良村热电二期1×350MW火电机组脱硫及中水处理特许经营项目立项,是近五年来首个新建特许经营项目。二是市政污水投资运营项目,重庆巴南界石组团污水处理厂提质增效2万吨/天项目完成投资决策,海南文昌月亮湾污水处理0.5万吨/天PPP项目即将开工建设。三是“三回收”等固危废处理项目,完成废旧电池回收利用项目可研报告,与下游公司签订锂电池代收购合作协议。四是新能源沙戈荒治理项目,开工建设北京公司治沙实证平台项目(300亩)、四川公司兴川新能源甘孜项目。五是综合智慧零碳电厂项目,持续推进浙江、重庆、福建、安徽等区域综合智慧零碳电厂项目。

  (三)创新动能持续释放

  一是关键核心技术加快研发和示范。长兴岛CCUS示范项目完成调试和168小时试运行,累计生产超1万吨气态、液态二氧化碳产品,实现商业化运营;同步开展CCUS设计工艺包优化。膜法碳捕集研究有序推进,具备立项条件;加氢制绿醇研究完成验证平台设计,与绿能科技、中央研究院开展合作;完成光伏组件回收中试样机设计、风机叶片回收切割关键设备初步设计,废旧电池拆解回收科研项目具备立项条件;完成高盐矿井水全盐量治理技术示范项目设计,光芬顿生物法处理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浓缩液技术进入中试验证;完成乌兰布和沙漠基地灌溉系统敷设、草方格设置和灌木种植。二是科技创新支撑服务能力建设稳步提升,完成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复评,提交1个重点实验室重组方案和2个技术创新中心评估材料。三是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工作取得新进展。新增授权专利10件;完成2023年中国专利奖项目征集;3项标准提交集团公司火电技标委审批。

  (四)安全保供平稳有序

  一是抓实落细能源保供举措。从严贯彻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工作要求,聚焦特许经营、生产运维、工程建设和产品供应四大领域,研究制定迎峰度夏能源保供专项方案。推行常态化能源保供和重点工作事项“双清单”管理,实行保电保安全项目动态分级管控模式,建立三级保供应急抢修队伍。23个特许经营和14个生产运维项目稳定运行,按期投运4个能源保供工程项目。

  二是从严抓实安全生产管理。落实重要会议必讲安全、基层调研必查安全要求,规范建立月度安全专题会议机制。编发《较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工作方案》,做出32项工作安排。“四防”专项整治发现隐患716项、整改完成672项。开展所属单位23个基层场站(项目部)监督检查,整改隐患103项。开展重大动火作业审批备案50次。推行所属单位安全生产关键岗位履职评价机制,各单位班子成员安全检查175次,整改问题451项。

  (五)经营业绩稳健提升

  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8.29亿元,同比增加0.06亿元;实现利润总额7,908万元,同比增加1,123万元。主要业务经营情况如下:

  1.环保工程业务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环保工程中标项目订单26个,金额12.3亿元;工程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18亿元,同比增加13.6%;实现利润总额-0.245亿元,同比减亏56.37%。

  2.特许经营业务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特许经营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0.87亿元,同比增长4.51%;利润总额1.4亿元,同比增长5.87%。

  3.水务业务情况

  报告期内,水务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2亿元,同比增长2.49%;实现利润总额3036万元,同比增加29.81%。

  4.脱硝催化剂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在2023年各行业需求逐渐增加的背景下,远达催化剂公司积极出击主动扩大市场占有率,上半年市场订单共计87个,中标方量2.21万方。报告期内,脱硝催化剂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38亿元,同比减少11%;利润总额561万元,同比增加516%。

  下半年,公司将继续用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全面聚焦两个赛道业务拓展,坚持目标不变、任务不减、标准不降,统筹整合内外资源优势,充分凝聚上下智慧力量,实施“工程服务+投资运营”双轮驱动,稳存量、促增量,持续推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效益稳定增长、资产质量持续提升,合力推动公司高质量转型发展。

  (一)践行责任担当,全力以赴做好安全保供

  一是确保能源保供任务圆满完成。坚决杜绝因环保装置原因导致机组非停或限负荷等异常事件。加强“四大控制”,确保保供工程建设项目“零拖期”和脱硝催化剂供货项目“按期到货”,积极为能源保供作出贡献。二是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落实“一强化、两转变”安全管理方针,以“强监督抓落实、强基础抓建设”为主线,紧抓领导干部履职担当和基层班组执行落实两个关键,紧盯“四个方面突出问题”,强化三大体系责任落实,深入开展“四防”专项整治,促进安全生产管理向一线穿透,从根本上消除隐患、防范事故,确保实现安全目标。

  (二)强化协同营销,积极扩大市场订单业绩

  要持续优化“上下联动、横向协同”市场开发模式,抢抓“大火电”、新能源EPC等市场机遇,统筹推进传统优势业务与新兴业务市场开发,努力为公司转型发展提供“压舱石”。一是优化“大火电”营销策略,继续巩固客户关系,深化各省投能源企业渠道建设,加快建立CCUS营销体系,积极拓展“双碳”市场。二是提升新能源业务开发成效,积极推进工程EPC业务“新赛道”,稳健有序拓展新能源工程建设市场,坚持“从上到下”“由下至上”两种开发方式相结合。三是拓展生态治理业务来源。抓住重点客户和重点项目,积极争取新的订单项目。四是深挖火电存量技改市场。发挥传统业务优势,重点液氨改尿素等烟气治理项目以及电厂锅补水等传统业务项目。

  (三)紧扣发展需求,强化创新驱动落地

  要以转型升级发展为导向,加快推进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产业需求深度融合,充分发挥能源生态融合发展技术总成单位和专业服务单位作用,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一是按期推进重点研发和成果转化,正式投运长兴岛CCUS示范项目,拓展CCUS全产业链,加快推进二氧化碳加氢制绿醇研究。二是持续深化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建设,优化统筹研发经费管理模式和科技创新专项考核方式,及时出台相关实施细则。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维护,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和技术创新中心要顺利通过市级评审、评估。

三、风险因素

  1.改革与业务转型风险。传统烟气治理环保工程市场逐步收紧,越来越多的环保企业面临被迫从单一领域向多领域拓展、产业链一端向两端延伸发展的调整。

  风险应对措施:一是继续做精做优公司传统业务,寻求新建火电烟气治理业务机会,深耕县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二是发挥环保产业创新中心和上市公司平台作用,创新发展能源生态融合新兴产业。

  2.市场竞争风险。受火电市场萎缩严重、价格竞争激烈、订单逐年递减等因素影响,公司传统烟气治理环保工程等业务开拓面临挑战;同时受国家能源政策调整,国家电投集团系统传统煤电环保业务量急剧下降,国家电投集团外以及新领域市场的拓展将面临更激烈竞争。

  风险应对措施:一是加强与各大电力央企、地方国企、政府平台公司等信息互通,加大项目储备;二是运用“挂图作战”方法,加强重点项目前期策划,准确掌握项目投标计划,开展立体市场营销,定期分析总结市场营销情况;三是实现市场与技术、市场与生产等多方面的相互促进,进一步提高公司市场竞争力。

  3.客户信用风险。公司受2022年电厂经营困难、结算争议等影响,应收款回收难度明显增加,应收账款余额不断增加,可能导致客户违约风险增大。

  风险应对措施:一是发挥三级清收工作机制作用,落实“谁经办、谁负责、及时清理”的责任机制,加大重点、难点项目应收款;二是进一步完善信用管理机制,全面调查客户的信用情况,保障公司应收款回收。

  4.投资风险。公司新能源投资基础薄弱,轻资产投资经验不足,缺乏专项资质、技术、人才等核心资源,难以支撑投资项目的拓展和及时落地,部分项目投资退出困难。

  风险应对措施:一是加强综合能力建设,补齐投资短板;二是全力探索轻资产发展模式;三是强化投资合规管理,防范违规行为;四是持续推进重点项目的风险防患化解。

  5.安全生产风险。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点多、面广、线长”,影响安全生产的因素较多,安全管理“穿透力”不足,易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引起人员伤亡,造成公司损失。

  风险应对措施:一是深化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二是深入推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三是加强承包商管理。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目前公司基本形成以工程建设、投资运营、产品制造、技术服务四大价值链为核心,以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为支撑的产业架构体系,以环保、节能和水务为主营业务,业务范围涵盖脱硫脱硝除尘工程总承包、脱硫脱硝特许经营、脱硝催化剂制造与服务、水处理工程与运营、除尘设备制造、节能服务、环保物联网大数据服务等多个领域,覆盖全国多个地区,并拓展到海外市场。

  (一)较强的工程服务能力。截止本报告期,公司已累计签约脱硫、脱硝、除尘EPC项目装机容量超过2.9亿千瓦,遍及全国27个省市及多个国家,在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土耳其、越南、阿联酋、摩洛哥、苏丹等国家拥有工程业务;累计建成372个工程736套环保装置,装机容量超过29159万千瓦,工程质量得到业主方的认可,工程质量得到业主方的认可。截止目前,工程公司共取得国家优质工程金奖、银奖8项;全国市政金杯示范工程奖、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中国安装工程优质奖等奖项。

  (二)规模化运营能力。截止本报告期,公司已投运脱硫脱硝除尘特许经营装机容量4415万千瓦(其中:脱硫2085万千瓦,脱硝2066万千瓦,除尘264万千瓦),形成了华北、华中、西北、东北、西南五个区域中心,脱硫脱硝特许装机规模居五大发电集团前列,在国内同行业处于前三位。

  (三)具备完善的脱硝催化剂制造产业链。脱硝催化剂具备设计、生产、催化剂再生、废弃催化剂回收处置的全过程服务能力,取得危废经营许可。

  (四)领先的技术研发及创新创造能力。公司拥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多个国家、省部级科研平台,是中国烟气脱硝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牵头单位。公司拥有全国最大、亚洲第二的合川原烟气净化综合实验基地、国内唯一的催化剂性能检测中心和活性焦脱硫脱硝中试实验基地,可进行烟气脱硫、脱硝、除尘、脱汞、二氧化碳捕集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开发,同时还建成了国内首个万吨级二氧化碳捕集及液化装置,以及水处理综合实验室,搭建了公司环保科技创新、工程示范的重要承载平台。

  报告期内,公司系统新增授权专利12件,其中发明专利7件,实用新型5件。远达环保水务公司申报的“燃煤电厂烟气余热蒸发高盐废水零排放技术”项目荣获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工程公司申报的“烟气多污染物高效协同控制技术研发与多领域应用”项目荣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2022年度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上海电力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