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杭州银行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杭州银行(600926)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上半年,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行党委、董事会决策部署,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主线,统筹推进“稳营收、稳质量,优结构、优管理,促投放、促产能”,整体经营取得良好成效。 (一)业务转型纵深推进,经营效益稳中有进 公司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积极支持实体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有序引领业务转型深入推进。报告期,公司金融发挥压舱石作用,“六通六引擎”服务体系提能升级,流量经营策略进一步深化,轻资本运营富有成效;小微金融持续发力,信贷业务增量扩面,负债业务有效提升,靶向获客、圈链营销、清单管理等营销打法逐步固化;零售金融加快转型,财富业务深化客群经营,消费信贷强化渠道拓客,深化数智赋能,消费贷稳住基本盘、房贷投放逐步回升;大资管业务推进投研体系建设,负债结构动态优化,中收业务多点发力,理财业务经住考验,代销业务取得突破。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17,442.1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90%;贷款总额7,738.5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20%;贷款总额占资产总额比例44.37%,较上年末提高0.93个百分点;负债总额16,389.0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97%;存款总额10,128.9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14%,存款总额占负债总额比例61.80%,较上年末提高0.66个百分点。报告期末,公司集团存续理财产品规模3,354.79亿元,较上年末下降244.23亿元。 报告期,公司净利差、净息差分别为1.62%和1.56%,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83.56亿元,同比增长6.09%,其中实现利息净收入119.13亿元,同比增长8.55%,实现非利息净收入64.43亿元,同比增长1.81%,非利息净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为35.10%;实现归属于公司股东净利润83.26亿元,同比增长26.29%;基本每股收益(未年化)1.36元,同比增长28.30%,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未年化)9.33%,较上年同期提高1.02个百分点。 (二)风控合规行稳致远,资产质量保持领先 公司坚持“从严治行、质量立行”理念,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主线,持续健全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强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风险管理。报告期,公司持续夯实风险防控“三道防线”,推进完善“三张清单”,着力推进风险“三大中心”建设;强化授信引领作用,深化行业产业链研究应用,优化改造中小企业信贷流程,推进实体类客群标准产品建设,优化中小企业授信复盘、信用风险停复牌等管理机制;开展大额授信排查和存量业务结构调整,开展城建类国企专项评估、大零售业务风险排查,有效防范大额新增风险和大零售集群性风险;深化数智风控能力建设,制定实施数智风控三年提升计划,推进风险管理系统迭代优化,推进风险数据治理和风险模型建设;加强风险管理专业队伍建设,提升专业履职能力;加强案件防控和员工行为管理,持续优化反洗钱、反欺诈监测系统。 报告期内,公司资产质量平稳向好。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不良贷款总额58.79亿元;不良贷款率0.76%,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逾期贷款与不良贷款比例、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比例分别为77.69%和57.46%。期末公司拨备覆盖率571.07%,较上年末提高5.97个百分点。 (三)数智杭银稳步推进,基础管理有效夯实 公司围绕“十四五”信息科技规划,稳步推进“数智杭银”建设。报告期,公司有序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构建全面支撑业务发展的数字平台;注重提升数据治理水平,形成数据管理常态化机制,建立数据驱动的客户服务体系,探索数智化重塑业务和管理流程;强化信息技术人才选育,期内引进各类科技人才163人;加强金融科技力量输出,专班参与省、市数字经济系统建设。 报告期,公司深化“党建+”工作机制,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提升发展驱动力;优化大监督智能平台,加大违规查处力度与问责追责,推动形成大监督格局;积极健全完善资本管理机制,有序推进资本补充计划,增强风险抵御能力,支持业务稳健发展;持续推进盈利中心建设,不断强化资产负债管理,加强资源统筹配置;深化科创金融和信用小微机制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激发活力,积极探索重点区域总行直营模式,组织效能进一步提升。 (四)服务实体展现担当,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公司着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聚焦制造业、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实体经济服务需求,进一步加强“专精特新”客群拓展,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继续主动对接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城市更新、亚运场馆建设等一系列重要战略、重点项目、民生工程,加强金融服务保障;持续助力共富示范建设,深入实施“信未来共富计划”,推进“百社百企结百村”帮促活动,深化“三农”金融服务,加强山区26县对口帮扶。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制造业贷款余额684.8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73.24亿元,增幅11.97%;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1,206.1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83.66亿元,增幅7.45%;服务经营范围内“专精特新”企业超3,400家;绿色贷款余额617.2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77.22亿元,增幅14.30%。 二、主要业务讨论与分析 (一)公司金融业务 公司不断完善“1+3”(公司金融+交易银行、投资银行、科创金融)公司金融管理模式,“六通”客群经营体系赋能创造价值,“六引擎”产品服务体系优化升级,中小企业“繁星计划”夯实客户基础。报告期内,债券、募资、对客、贴现等业务流量经营效果显著;制造业、科创、绿色板块金融服务全面拓展;智慧营销管控平台和数字集市持续迭代优化、赋能营销,推动公司金融业务高质量发展。截至报告期末,公司金融条线存款余额7,397.0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04.77亿元,增幅8.90%;贷款(不含贴现)余额4,653.3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99.69亿元,增幅17.70%;基础客户数6.55万户,较上年末增长4.05%;有效客户数2.56万户,较上年末增长5.68%。 交易银行业务。“财资金引擎”坚持“敏捷迭代+数智赋能”双轮驱动,深度融入企业数字化转型。财资云平台依托开放优势,聚焦企业“业财一体化”场景数字化需求,持续提升“金融+泛金融”的差异化综合服务能力;围绕“数字生态”“开放协作”两大方向搭建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推出“四朵云”1场景金融解决方案。截至报告期末,“财资金引擎”累计服务集团客户数3,376户,较上年末增长17.83%。“贸易金引擎”加速产品迭代增强供应链金融服务能力,助力客户融资畅通、稳链固链。期内推出“云e信3.0”,聚焦中小企业资金融通需求,促进客户供应链内信用资源流转;票据业务推出“承易贴”创新产品,为供应链上企业提供“即开即贴”的结算融资服务。期内“贸易金引擎”累计服务客户数9,182户,同比增长84.22%。“外汇金引擎”聚焦企业跨境业务需求,打造出口、服贸、资本项目及离岸四大产品包,产品包覆盖客户数同比增长47.13%;升级自贸区“准离岸平台”,分账核算单元(FTU)资产余额同比增长55.00%,落地浙江自贸区杭州片区“NRA账户结汇+数字人民币工资代发”等多项创新业务;跨境业务综合平台升级推出“跨境智+”“跨境智融”等服务,实现全时段、一站式跨境资金结算。期内“外汇金引擎”累计服务客户数4,394户,同比增长26.23%。 投资银行业务。公司坚持大债券综合运营与服务,“债券金引擎”精进专业及服务,推动直接融资业务,切实落实轻资本策略,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积极推进创新产品发行,落地资产担保票据、科创票据、项目收益票据等多项创新业务。报告期内,公司承销各类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1,076.2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17.36亿元,增幅25.31%,其中浙江省内主承销规模479.91亿元,保持区域头部主承销商地位。 科技文创业务。“科创金引擎”深化科创体制机制改革,坚持服务科创中小企业定位,整合打造科创金融事业总部,截至报告期末已完成北、上、深、杭四大科创中心筹建,一线专营人员超500人;提升科创金融“6+1”产品服务体验,推进“科易贷”3.0系统优化,期末“科易贷”累计服务超500家创业企业,“专精特新贷”融资敞口余额221.48亿元,服务经营范围内专精特新企业超3,400家,杭州市独角兽、准独角兽企业市场服务覆盖率超88%。“上市金引擎”聚焦境内外上市、拟上市及新三板企业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进一步提升对优质实体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截至报告期末,上市金引擎服务资本市场客户1,306户,较上年末增加88户;累计支持经营区域内企业上市285户,较上年末增加18户。 (二)零售金融业务 公司围绕新“五位一体”零售战略导向,坚持客户至上,以数智转型为引领,依托“发动机”营销部署平台赋能,深化零售客群经营体系建设,实现金融资产规模稳健增长、储蓄存款增速提升及结构改善。截至报告期末,零售金融条线管理的零售客户总资产(AUM)余额4,966.27亿元,同口径较上年末增加159.40亿元,增幅3.32%。零售金融条线贷款余额1,295.58亿元(不含信贷资产转出),零售金融条线贷款(含信用卡)不良贷款率0.40%,资产质量保持良好水平。 四朵云:“云缴费”“云支付”“云监管”“云生态”。 财富管理业务。公司全力打造“客户分层分群经营体系”,通过明确经营要点、产品货架、营销打法和经营人员,积极提升客群分层分类精细化经营能力;加强公私联动,重点推进代发客群经营,构建“线下标准化拓客+线上批量化经营”双向推动机制;聚焦网周生态场景建设,强化大众客户批量经营;围绕私人银行客户需求变迁,完善私人银行差异化产品与服务;紧跟市场动态调整产品谱系,积极扩大理财产品合作管理人及品类范围;深化客户服务体系,全面提升财富管理服务水平。截至报告期末,零售金融条线个人储蓄存款余额2,104.4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90.43亿元,增幅16.01%。期内累计销售零售财富管理产品2,498.00亿元(含代销336.88亿元);期末代销业务余额485.4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4.05亿元,增幅9.98%。 消费信贷业务。公司以“巩固消费信贷”为导向,持续推动消费信用贷款与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发展。消费信用贷款方面,聚力渠道多样化提升,积极拓展未介入渠道,提质增效低效渠道,做好存量维稳和新客挖掘;上线“薪喜贷”客群下沉产品,拓宽授信渠道,进一步丰富产品体系。报告期末,消费信用贷款余额355.07亿元。住房按揭贷款方面,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升级优化个人住房贷款业务流程,同时积极配合政府部门提供“带押过户”等利民服务,提升住房金融服务质效。报告期末,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余额921.5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2.35亿元。 客户经营管理。公司持续优化管户机制,升级“发动机”营销部署平台,打造零售客户运营平台,提升客户洞察、客户经营、客群分析等能力,推动产品服务精准触达客户;持续推进零售团队建设,完成理财经理队伍分层,支撑客户分层经营管理;强化机构督导管理,推进基层管理工作塑形,全方位提升零售队伍客户经营能力。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活跃客户数768.76万户,较上年末净增加68.68万户。期内“发动机”营销部署平台荣获“第六届(2023)数字金融创新大赛”金奖。 (三)小微金融业务 公司贯彻落实“明确客群、渠道建联、名单获取、策略制定、访客触达、运营转化”小微营销24字新打法,以抵押增量夯实贷款基本盘,以信用延伸拓展高价值客群,持续优化数字化金融服务及数据平台,依托数智科技推动小微金融发展。截至报告期末,小微金融条线贷款余额1,274.8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60.72亿元,增幅14.43%。期末,贷款客户数达到10.44万户,小微客户经理人数突破1,800人,组建标准营销团队236个。 业务发展策略。公司夯实抵押基本盘,聚焦靶向客群、重点圈链、重点园区,持续开展访客行动、耕园行动,组织重点圈链百日攻坚。目前靶向名单贷款转化率达到9.60%,上半年小微企业抵押贷款新增140.96亿元,抵押贷款增速14.30%,贷款增量增速显著。公司深化信用贷款延伸,落实小微“晨星计划”,加大信用贷款推进力度;制定细分行业信用贷款授信标准,通过标准化、专营化、线上化模式推动信用贷款发展。期末普惠型小微信用贷款余额122.7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32%。公司优化数智平台,持续推进产品平台升级,“云贷e通”同步推进多项产品功能优化,不断扩宽普惠金融服务客群,推动信用贷款向企业端延伸,e通引客综合化营销出成效;启动“蒲公英平台2.0”建设,构建智能营销中枢,实现各渠道客户触达和运营过程跟踪;持续完善满天星数据中台应用,不断提升中控大屏数据监测频效,助力数字化营销督导管理。 区域发展策略。公司秉持推动小微业务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理念,针对区域分行及省内机构开展有针对性的转型提升计划。区域分行持续开展“百人百亿”行动,深化“领航计划”,积极打造上海分行样板间,对“北上深南”四家分行持续开展驻点领航,重点聚焦圈链客群拓展以及机构“腰部力量”的管理能力和渠道建联能力的协同提升。省内机构持续推进“5030”行动计划,同时稳步推进信用小微专营模式复制,期末已在杭州、宁波、金华等区域进行模式复制,信用小微事业部升格工作有序推进。截至报告期末,信用小微专营模式机构贷款余额63.0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7.99%。风险管控策略。公司聚焦贷前、贷中、贷后三个环节,实现风险识别、风险控制、风险预警、风险处置的全流程覆盖。贷前环节着力提升客户经理履职尽责能力,通过落实信贷客户分层分类、加强客户来源管理、运用大数据风控模型等举措强化客户准入管理,提升信贷客户质量;贷中环节通过强化访谈、审查审批等关键岗位对业务的支撑能力,加强对重点业务、重点产品的集中管控;贷后环节通过分层分类管理机制,综合运用数字化系统模型、现场与非现场检查、滚动排查等多种手段,管好“三个重点”(重点业务、重点机构、重点人员)。报告期末,小微金融条线不良贷款率0.63%,较上年末下降0.06个百分点,资产质量持续保持较好水平。 (四)金融市场业务 公司围绕“打造金融市场全链条服务商”的战略目标,密切跟踪市场变化,投资业务、同业业务、托管业务联动协同,推动金融市场业务实现规模增长、结构优化、效益提升的高质量发展。 投资业务。公司围绕“强自营、拓代客”的经营思路,通过团队建设、科技支撑、研究赋能、风险管理提高投研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债券承销方面,公司继续保持优势,灵活把握市场节奏,期内利率债承销1,869.15亿元,同比增长10.76%,其中承销国家开发银行债475.40亿元,市场排名第5;债券借贷方面,公司以头部券商客户为重点积极推动营销,实现债券借贷手续费0.92亿元,同比增长40.78%;外汇业务方面,公司积极申请银行间外汇市场尝试做市资格,在原有期权和远掉期尝试做市资格基础上新增即期尝试做市资格,不断提升公司外汇业务市场地位。 同业业务。公司加强前瞻性市场研判,合理安排负债品种和期限,把握利率走势吸收中长期负债,有效推动同业负债成本下降;继续深化同业客户经营,持续优化“金钥匙”同业客户管理平台应用场景建设,同业客户管理精细化程度提升;扩容“价值连城”平台2.0,积极打造“杭E家”同业业务平台,优化升级客户服务体验,平台纽带作用增强,同业机构合作紧密度提升。截至报告期末,“杭E家”平台在售基金产品达2,000余只,较上年末增长超100%。 托管业务。公司聚焦价值创造,深耕核心客群,从产品、风控、系统等方面积极推进托管业务高质量发展。产品上,深度挖掘“公募基金、客户资金托管、私募基金”三大支柱产品,进一步优化业务结构,做实做深增收亮点;风险控制上,持续推进数字化赋能风控,升级“金睛”风险系统,舆情监控更为全面;系统建设上,上线托管新一代核心系统,完成“估值、投督、预警、信披”四大板块UAT测试,实现自动化、直连化、联动化等领先功能。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托管规模达1.37万亿元,其中公募基金托管规模超2,000亿元。 (五)资产管理业务 杭银理财始终秉持“成为百姓信赖的财富管理专家”的战略愿景以及“居善行远”的企业精神,从长期发展角度探索高质量发展道路。截至报告期末,杭银理财存续产品规模达3,354.79亿元。 产品及渠道。杭银理财积极完善产品布局,加强宏观市场研判,在债市波动加剧期间加大“稳利低波”封闭式产品发行力度,维稳产品净值;推出“天添益”“35天客户周期型”“混合估值”等系列产品,满足客户多元化理财需求,丰富“幸福99˙六合”产品体系;持续深化渠道经营,积极拓展行外渠道,通过国股行、城农商行、互联网银行等多渠道推动营销,代销规模较上年末增长6.74%,代销客户签约数较上年末增长35.86%,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投研与风控。杭银理财以“价值投资”为根本,聚焦提升标准化资产投资能力。推进“策略库”建设,丰富策略组合多样性,主动做好仓位管理,增厚投资组合收益;建立理财产品量化评价体系,实现基于产品波动率、最大回撤、业绩容忍度等产品净值监测指标的定期管理机制,推动风险收益特征细化产品定位,强化对重点领域的风险预警和主动管理。 科技赋能。杭银理财加快推进科技赋能,聚焦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扎实推进数字化转型。投研赋能方面,积极开展数智化投研平台建设,期内实现标的推荐、智能点评、证券池批量管理等功能,助力完善投研体系建设;数据赋能方面,通过升级数据计算引擎、提升组件运算效率、融合内外部数据等方式,优化建模平台、指标平台、灵活分析平台建设,推动业务场景智能化、数字化应用。 (六)电子银行业务 公司坚持“数字服务+在线经营”两轮驱动,电子渠道围绕“一基两体”,夯实渠道基础底座,提升渠道流程体验和规范性;网络金融以互联网渠道为载体,数字化为工具,深耕场景金融合作,聚焦长尾普惠客群,以“开放、智盈、生活”的理念,为客户提供非接触、全天候线上金融服务。网络金融。网络信贷业务聚焦普惠金融服务场景,围绕小微企业经营和长尾客群个人消费特点,依托数字风控核心技术,稳步探索数字化经营模式,推出数字小微贷款产品“百业贷”,期末累计服务客户11,923户,贷款余额21.15亿元。网络财富业务专注运营“宝石山”专业理财移动端,通过数字化手段创新汇集净值型理财产品数据,提供一站式理财筛选、对比、购买体验,降低客户对理财产品的认知和选择门槛,进一步扩大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报告期末,宝石山APP在售理财产品近百只,宝石山理财助手小程序注册客户数近3万户。“杭e互联”开放平台业务持续推进在新零售、智能制造、生活服务等便民支付场景的布局,推进场景SAAS化服务,探索为中小微商户提供一体化支付结算服务,打造开放平台业务生态圈,助力企业线上化转型。截至报告期末,“杭e互联”合作的活跃商户数已超百户。 渠道建设。个人渠道方面,公司构建“客易达”平台,整合渠道触点、触达闭环及触达工具,赋能线上客户的触达和连接;设立网点专区并支持客户经理在线服务,运用智能化客户运营体系,为客户提供智能、贴心、个性的全旅程财富陪伴服务。期末个人手机银行签约数达561.20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0.89%,月活峰值达176.38万。企业渠道方面,公司以APP、网上银行、微信营业厅为触点,推进渠道基础平台建设,实现基础能力组件化、参数化,促进渠道的规范性和协同性。风控安全方面,强化线上风控基础平台建设,完成“天御”事中风控系统升级及“安易签”平台搭建,融合线上安全感知技术与反欺诈风控模型,提升风险识别精准度,保障客户交易安全。 智能客服。公司积极布局智慧客服新生态,推动远程服务取得成效,数智能力实现提升。期内公司深化“坐席分层+客户分层+问题分层”于一体的6S分层服务体系建设,夯实客户服务根基,高效响应客户需求;打造多维立体的展业模式,搭建统一开放的外呼语音平台和高效协同的客户旅程视图,联动协同助力远程客群经营;强化金融科技创新应用,打造3D卡通数智人“杭小宝”和3D写实数智人“杭小美”,探索“数智人+”新场景,优化智能表单、智能知识库等辅助工具,提高客户服务效能。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客服中心机器人客服覆盖率超99%,智能化占比达83.05%。期内公司在2022-2023首届“未来之星”人工智能训练师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荣获优胜奖。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公司治理稳健高效。公司股权结构呈现“小集中、大分散”的特点,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稳定在60%以上,各类资本相互融合,股东行为规范且积极支持公司发展,为稳健的公司治理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坚持党委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基础上,公司建立健全以“三会一层”为主体的现代公司治理架构,制定规范有效的运行机制;各治理主体职责边界清晰、履职尽责到位,形成“党委核心领导、董事会战略决策、监事会依法监督、经营层负责经营”的稳健高效的公司治理体系;高管人员职业经理人制度和激励相容、兼顾长远的绩效管理增强了公司治理的内生动力。 2、区域布局优势明显。公司立足杭州、深耕浙江,积极拓展长三角区域及国内一线城市业务,搭建了覆盖浙江全省和北京、上海、深圳、南京、合肥等重点城市在内的区域经营布局,区内经济发展领先,各项国家重点战略的规划与实施进一步打开了公司的发展空间。报告期,浙江省忠实践行“八八战略”,锚定以“两个先行”打造“重要窗口”的战略目标,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扎实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和地瓜经济提能升级,经济社会发展好于预期。得益于经营区域内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公司各项业务继续保持稳健的发展态势。 3、战略转型坚定聚焦。公司坚持“客户导向、数智赋能,持续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战略定位,围绕“二二五五”战略有序推进业务转型与结构调整。长期以来,公司高度重视培育细分市场竞争力,公司金融深化“六通六引擎”服务体系,坚持流量策略,加速科创金融服务迭代,构建支持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专精特新等领域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生态;零售金融客户经营策略逐步形成,围绕制胜财富业务、巩固消费信贷,稳步提升综合经营能力;小微金融在坚持抵押、信用、数据“三大支柱”基础上持续推进信用小微、企业小微“两大延伸”,加强渠道建联;金融市场业务持续夯实投研和服务两大动能,发力对客交易、资产管理、资产托管等轻资本业务。 4、数智赋能提升质效。公司秉承“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理念,将金融科技和数字化运营作为客户经营的载体、获客的抓手和风控的手段,通过金融科技赋能业务发展和管理提升,全面推进线上线下(300959)融合,为客户在各种场景下提供便捷、高效、普惠、安全的产品和服务。围绕“二二五五”战略,公司重点打造“4+3+2”体系,明确了信息科技数据集成者、业务合作者、创新引领者、技术提供者的战略定位,全面推进“数智杭银”建设,并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大力推进数字化创新和大运营转型,以科技敏捷带动业务和管理的敏捷。 5、风险管理务实有效。公司坚持“风险防范是发展的前提、不以风险换发展”的理念,坚持大额风险排查、信贷结构调整、员工行为管理三项举措,持续加强风险管理队伍建设,坚守全员全程的风控策略;不断强化风险政策和授信标准对资产投向的引领和约束,持续加强资产组合管理和大类资产配置管理;进一步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深化数智风控技术应用,推进全口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持续提升风险管理的全面性、专业性和独立性。 6、基础管理不断强化。公司高度重视精益化管理能力建设,持续推进“双基”管理、“三化”建设等项目,着力实施与五年战略规划相适应的科技、人力、网点等专项规划。资产负债管理统筹有效,盈利中心建设不断推进;推进市场化用人机制,强化干部梯队建设,加大优秀年轻干部选用,人才引进、标准团队建设扎实推进,逐步建立起较为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激发创业动力和活力;强化网点分层分类管理,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思路,实施辖属机构网点高质量发展“双三十”方案,同时分步实施区域分行高质量转型发展方案。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上半年,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行党委、董事会决策部署,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主线,统筹推进“稳营收、稳质量,优结构、优管理,促投放、促产能”,整体经营取得良好成效。 (一)业务转型纵深推进,经营效益稳中有进 公司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积极支持实体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有序引领业务转型深入推进。报告期,公司金融发挥压舱石作用,“六通六引擎”服务体系提能升级,流量经营策略进一步深化,轻资本运营富有成效;小微金融持续发力,信贷业务增量扩面,负债业务有效提升,靶向获客、圈链营销、清单管理等营销打法逐步固化;零售金融加快转型,财富业务深化客群经营,消费信贷强化渠道拓客,深化数智赋能,消费贷稳住基本盘、房贷投放逐步回升;大资管业务推进投研体系建设,负债结构动态优化,中收业务多点发力,理财业务经住考验,代销业务取得突破。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17,442.1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90%;贷款总额7,738.5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20%;贷款总额占资产总额比例44.37%,较上年末提高0.93个百分点;负债总额16,389.0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97%;存款总额10,128.9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14%,存款总额占负债总额比例61.80%,较上年末提高0.66个百分点。报告期末,公司集团存续理财产品规模3,354.79亿元,较上年末下降244.23亿元。 报告期,公司净利差、净息差分别为1.62%和1.56%,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83.56亿元,同比增长6.09%,其中实现利息净收入119.13亿元,同比增长8.55%,实现非利息净收入64.43亿元,同比增长1.81%,非利息净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为35.10%;实现归属于公司股东净利润83.26亿元,同比增长26.29%;基本每股收益(未年化)1.36元,同比增长28.30%,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未年化)9.33%,较上年同期提高1.02个百分点。 (二)风控合规行稳致远,资产质量保持领先 公司坚持“从严治行、质量立行”理念,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主线,持续健全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强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风险管理。报告期,公司持续夯实风险防控“三道防线”,推进完善“三张清单”,着力推进风险“三大中心”建设;强化授信引领作用,深化行业产业链研究应用,优化改造中小企业信贷流程,推进实体类客群标准产品建设,优化中小企业授信复盘、信用风险停复牌等管理机制;开展大额授信排查和存量业务结构调整,开展城建类国企专项评估、大零售业务风险排查,有效防范大额新增风险和大零售集群性风险;深化数智风控能力建设,制定实施数智风控三年提升计划,推进风险管理系统迭代优化,推进风险数据治理和风险模型建设;加强风险管理专业队伍建设,提升专业履职能力;加强案件防控和员工行为管理,持续优化反洗钱、反欺诈监测系统。 报告期内,公司资产质量平稳向好。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不良贷款总额58.79亿元;不良贷款率0.76%,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逾期贷款与不良贷款比例、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比例分别为77.69%和57.46%。期末公司拨备覆盖率571.07%,较上年末提高5.97个百分点。 (三)数智杭银稳步推进,基础管理有效夯实 公司围绕“十四五”信息科技规划,稳步推进“数智杭银”建设。报告期,公司有序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构建全面支撑业务发展的数字平台;注重提升数据治理水平,形成数据管理常态化机制,建立数据驱动的客户服务体系,探索数智化重塑业务和管理流程;强化信息技术人才选育,期内引进各类科技人才163人;加强金融科技力量输出,专班参与省、市数字经济系统建设。 报告期,公司深化“党建+”工作机制,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提升发展驱动力;优化大监督智能平台,加大违规查处力度与问责追责,推动形成大监督格局;积极健全完善资本管理机制,有序推进资本补充计划,增强风险抵御能力,支持业务稳健发展;持续推进盈利中心建设,不断强化资产负债管理,加强资源统筹配置;深化科创金融和信用小微机制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激发活力,积极探索重点区域总行直营模式,组织效能进一步提升。 (四)服务实体展现担当,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公司着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聚焦制造业、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实体经济服务需求,进一步加强“专精特新”客群拓展,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继续主动对接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城市更新、亚运场馆建设等一系列重要战略、重点项目、民生工程,加强金融服务保障;持续助力共富示范建设,深入实施“信未来共富计划”,推进“百社百企结百村”帮促活动,深化“三农”金融服务,加强山区26县对口帮扶。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制造业贷款余额684.8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73.24亿元,增幅11.97%;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1,206.1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83.66亿元,增幅7.45%;服务经营范围内“专精特新”企业超3,400家;绿色贷款余额617.2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77.22亿元,增幅14.30%。 二、主要业务讨论与分析 (一)公司金融业务 公司不断完善“1+3”(公司金融+交易银行、投资银行、科创金融)公司金融管理模式,“六通”客群经营体系赋能创造价值,“六引擎”产品服务体系优化升级,中小企业“繁星计划”夯实客户基础。报告期内,债券、募资、对客、贴现等业务流量经营效果显著;制造业、科创、绿色板块金融服务全面拓展;智慧营销管控平台和数字集市持续迭代优化、赋能营销,推动公司金融业务高质量发展。截至报告期末,公司金融条线存款余额7,397.0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04.77亿元,增幅8.90%;贷款(不含贴现)余额4,653.3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99.69亿元,增幅17.70%;基础客户数6.55万户,较上年末增长4.05%;有效客户数2.56万户,较上年末增长5.68%。 交易银行业务。“财资金引擎”坚持“敏捷迭代+数智赋能”双轮驱动,深度融入企业数字化转型。财资云平台依托开放优势,聚焦企业“业财一体化”场景数字化需求,持续提升“金融+泛金融”的差异化综合服务能力;围绕“数字生态”“开放协作”两大方向搭建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推出“四朵云”1场景金融解决方案。截至报告期末,“财资金引擎”累计服务集团客户数3,376户,较上年末增长17.83%。“贸易金引擎”加速产品迭代增强供应链金融服务能力,助力客户融资畅通、稳链固链。期内推出“云e信3.0”,聚焦中小企业资金融通需求,促进客户供应链内信用资源流转;票据业务推出“承易贴”创新产品,为供应链上企业提供“即开即贴”的结算融资服务。期内“贸易金引擎”累计服务客户数9,182户,同比增长84.22%。“外汇金引擎”聚焦企业跨境业务需求,打造出口、服贸、资本项目及离岸四大产品包,产品包覆盖客户数同比增长47.13%;升级自贸区“准离岸平台”,分账核算单元(FTU)资产余额同比增长55.00%,落地浙江自贸区杭州片区“NRA账户结汇+数字人民币工资代发”等多项创新业务;跨境业务综合平台升级推出“跨境智+”“跨境智融”等服务,实现全时段、一站式跨境资金结算。期内“外汇金引擎”累计服务客户数4,394户,同比增长26.23%。 投资银行业务。公司坚持大债券综合运营与服务,“债券金引擎”精进专业及服务,推动直接融资业务,切实落实轻资本策略,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积极推进创新产品发行,落地资产担保票据、科创票据、项目收益票据等多项创新业务。报告期内,公司承销各类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1,076.2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17.36亿元,增幅25.31%,其中浙江省内主承销规模479.91亿元,保持区域头部主承销商地位。 科技文创业务。“科创金引擎”深化科创体制机制改革,坚持服务科创中小企业定位,整合打造科创金融事业总部,截至报告期末已完成北、上、深、杭四大科创中心筹建,一线专营人员超500人;提升科创金融“6+1”产品服务体验,推进“科易贷”3.0系统优化,期末“科易贷”累计服务超500家创业企业,“专精特新贷”融资敞口余额221.48亿元,服务经营范围内专精特新企业超3,400家,杭州市独角兽、准独角兽企业市场服务覆盖率超88%。“上市金引擎”聚焦境内外上市、拟上市及新三板企业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进一步提升对优质实体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截至报告期末,上市金引擎服务资本市场客户1,306户,较上年末增加88户;累计支持经营区域内企业上市285户,较上年末增加18户。 (二)零售金融业务 公司围绕新“五位一体”零售战略导向,坚持客户至上,以数智转型为引领,依托“发动机”营销部署平台赋能,深化零售客群经营体系建设,实现金融资产规模稳健增长、储蓄存款增速提升及结构改善。截至报告期末,零售金融条线管理的零售客户总资产(AUM)余额4,966.27亿元,同口径较上年末增加159.40亿元,增幅3.32%。零售金融条线贷款余额1,295.58亿元(不含信贷资产转出),零售金融条线贷款(含信用卡)不良贷款率0.40%,资产质量保持良好水平。 四朵云:“云缴费”“云支付”“云监管”“云生态”。 财富管理业务。公司全力打造“客户分层分群经营体系”,通过明确经营要点、产品货架、营销打法和经营人员,积极提升客群分层分类精细化经营能力;加强公私联动,重点推进代发客群经营,构建“线下标准化拓客+线上批量化经营”双向推动机制;聚焦网周生态场景建设,强化大众客户批量经营;围绕私人银行客户需求变迁,完善私人银行差异化产品与服务;紧跟市场动态调整产品谱系,积极扩大理财产品合作管理人及品类范围;深化客户服务体系,全面提升财富管理服务水平。截至报告期末,零售金融条线个人储蓄存款余额2,104.4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90.43亿元,增幅16.01%。期内累计销售零售财富管理产品2,498.00亿元(含代销336.88亿元);期末代销业务余额485.4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4.05亿元,增幅9.98%。 消费信贷业务。公司以“巩固消费信贷”为导向,持续推动消费信用贷款与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发展。消费信用贷款方面,聚力渠道多样化提升,积极拓展未介入渠道,提质增效低效渠道,做好存量维稳和新客挖掘;上线“薪喜贷”客群下沉产品,拓宽授信渠道,进一步丰富产品体系。报告期末,消费信用贷款余额355.07亿元。住房按揭贷款方面,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升级优化个人住房贷款业务流程,同时积极配合政府部门提供“带押过户”等利民服务,提升住房金融服务质效。报告期末,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余额921.5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2.35亿元。 客户经营管理。公司持续优化管户机制,升级“发动机”营销部署平台,打造零售客户运营平台,提升客户洞察、客户经营、客群分析等能力,推动产品服务精准触达客户;持续推进零售团队建设,完成理财经理队伍分层,支撑客户分层经营管理;强化机构督导管理,推进基层管理工作塑形,全方位提升零售队伍客户经营能力。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活跃客户数768.76万户,较上年末净增加68.68万户。期内“发动机”营销部署平台荣获“第六届(2023)数字金融创新大赛”金奖。 (三)小微金融业务 公司贯彻落实“明确客群、渠道建联、名单获取、策略制定、访客触达、运营转化”小微营销24字新打法,以抵押增量夯实贷款基本盘,以信用延伸拓展高价值客群,持续优化数字化金融服务及数据平台,依托数智科技推动小微金融发展。截至报告期末,小微金融条线贷款余额1,274.8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60.72亿元,增幅14.43%。期末,贷款客户数达到10.44万户,小微客户经理人数突破1,800人,组建标准营销团队236个。 业务发展策略。公司夯实抵押基本盘,聚焦靶向客群、重点圈链、重点园区,持续开展访客行动、耕园行动,组织重点圈链百日攻坚。目前靶向名单贷款转化率达到9.60%,上半年小微企业抵押贷款新增140.96亿元,抵押贷款增速14.30%,贷款增量增速显著。公司深化信用贷款延伸,落实小微“晨星计划”,加大信用贷款推进力度;制定细分行业信用贷款授信标准,通过标准化、专营化、线上化模式推动信用贷款发展。期末普惠型小微信用贷款余额122.7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32%。公司优化数智平台,持续推进产品平台升级,“云贷e通”同步推进多项产品功能优化,不断扩宽普惠金融服务客群,推动信用贷款向企业端延伸,e通引客综合化营销出成效;启动“蒲公英平台2.0”建设,构建智能营销中枢,实现各渠道客户触达和运营过程跟踪;持续完善满天星数据中台应用,不断提升中控大屏数据监测频效,助力数字化营销督导管理。 区域发展策略。公司秉持推动小微业务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理念,针对区域分行及省内机构开展有针对性的转型提升计划。区域分行持续开展“百人百亿”行动,深化“领航计划”,积极打造上海分行样板间,对“北上深南”四家分行持续开展驻点领航,重点聚焦圈链客群拓展以及机构“腰部力量”的管理能力和渠道建联能力的协同提升。省内机构持续推进“5030”行动计划,同时稳步推进信用小微专营模式复制,期末已在杭州、宁波、金华等区域进行模式复制,信用小微事业部升格工作有序推进。截至报告期末,信用小微专营模式机构贷款余额63.0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7.99%。风险管控策略。公司聚焦贷前、贷中、贷后三个环节,实现风险识别、风险控制、风险预警、风险处置的全流程覆盖。贷前环节着力提升客户经理履职尽责能力,通过落实信贷客户分层分类、加强客户来源管理、运用大数据风控模型等举措强化客户准入管理,提升信贷客户质量;贷中环节通过强化访谈、审查审批等关键岗位对业务的支撑能力,加强对重点业务、重点产品的集中管控;贷后环节通过分层分类管理机制,综合运用数字化系统模型、现场与非现场检查、滚动排查等多种手段,管好“三个重点”(重点业务、重点机构、重点人员)。报告期末,小微金融条线不良贷款率0.63%,较上年末下降0.06个百分点,资产质量持续保持较好水平。 (四)金融市场业务 公司围绕“打造金融市场全链条服务商”的战略目标,密切跟踪市场变化,投资业务、同业业务、托管业务联动协同,推动金融市场业务实现规模增长、结构优化、效益提升的高质量发展。 投资业务。公司围绕“强自营、拓代客”的经营思路,通过团队建设、科技支撑、研究赋能、风险管理提高投研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债券承销方面,公司继续保持优势,灵活把握市场节奏,期内利率债承销1,869.15亿元,同比增长10.76%,其中承销国家开发银行债475.40亿元,市场排名第5;债券借贷方面,公司以头部券商客户为重点积极推动营销,实现债券借贷手续费0.92亿元,同比增长40.78%;外汇业务方面,公司积极申请银行间外汇市场尝试做市资格,在原有期权和远掉期尝试做市资格基础上新增即期尝试做市资格,不断提升公司外汇业务市场地位。 同业业务。公司加强前瞻性市场研判,合理安排负债品种和期限,把握利率走势吸收中长期负债,有效推动同业负债成本下降;继续深化同业客户经营,持续优化“金钥匙”同业客户管理平台应用场景建设,同业客户管理精细化程度提升;扩容“价值连城”平台2.0,积极打造“杭E家”同业业务平台,优化升级客户服务体验,平台纽带作用增强,同业机构合作紧密度提升。截至报告期末,“杭E家”平台在售基金产品达2,000余只,较上年末增长超100%。 托管业务。公司聚焦价值创造,深耕核心客群,从产品、风控、系统等方面积极推进托管业务高质量发展。产品上,深度挖掘“公募基金、客户资金托管、私募基金”三大支柱产品,进一步优化业务结构,做实做深增收亮点;风险控制上,持续推进数字化赋能风控,升级“金睛”风险系统,舆情监控更为全面;系统建设上,上线托管新一代核心系统,完成“估值、投督、预警、信披”四大板块UAT测试,实现自动化、直连化、联动化等领先功能。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托管规模达1.37万亿元,其中公募基金托管规模超2,000亿元。 (五)资产管理业务 杭银理财始终秉持“成为百姓信赖的财富管理专家”的战略愿景以及“居善行远”的企业精神,从长期发展角度探索高质量发展道路。截至报告期末,杭银理财存续产品规模达3,354.79亿元。 产品及渠道。杭银理财积极完善产品布局,加强宏观市场研判,在债市波动加剧期间加大“稳利低波”封闭式产品发行力度,维稳产品净值;推出“天添益”“35天客户周期型”“混合估值”等系列产品,满足客户多元化理财需求,丰富“幸福99˙六合”产品体系;持续深化渠道经营,积极拓展行外渠道,通过国股行、城农商行、互联网银行等多渠道推动营销,代销规模较上年末增长6.74%,代销客户签约数较上年末增长35.86%,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投研与风控。杭银理财以“价值投资”为根本,聚焦提升标准化资产投资能力。推进“策略库”建设,丰富策略组合多样性,主动做好仓位管理,增厚投资组合收益;建立理财产品量化评价体系,实现基于产品波动率、最大回撤、业绩容忍度等产品净值监测指标的定期管理机制,推动风险收益特征细化产品定位,强化对重点领域的风险预警和主动管理。 科技赋能。杭银理财加快推进科技赋能,聚焦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扎实推进数字化转型。投研赋能方面,积极开展数智化投研平台建设,期内实现标的推荐、智能点评、证券池批量管理等功能,助力完善投研体系建设;数据赋能方面,通过升级数据计算引擎、提升组件运算效率、融合内外部数据等方式,优化建模平台、指标平台、灵活分析平台建设,推动业务场景智能化、数字化应用。 (六)电子银行业务 公司坚持“数字服务+在线经营”两轮驱动,电子渠道围绕“一基两体”,夯实渠道基础底座,提升渠道流程体验和规范性;网络金融以互联网渠道为载体,数字化为工具,深耕场景金融合作,聚焦长尾普惠客群,以“开放、智盈、生活”的理念,为客户提供非接触、全天候线上金融服务。网络金融。网络信贷业务聚焦普惠金融服务场景,围绕小微企业经营和长尾客群个人消费特点,依托数字风控核心技术,稳步探索数字化经营模式,推出数字小微贷款产品“百业贷”,期末累计服务客户11,923户,贷款余额21.15亿元。网络财富业务专注运营“宝石山”专业理财移动端,通过数字化手段创新汇集净值型理财产品数据,提供一站式理财筛选、对比、购买体验,降低客户对理财产品的认知和选择门槛,进一步扩大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报告期末,宝石山APP在售理财产品近百只,宝石山理财助手小程序注册客户数近3万户。“杭e互联”开放平台业务持续推进在新零售、智能制造、生活服务等便民支付场景的布局,推进场景SAAS化服务,探索为中小微商户提供一体化支付结算服务,打造开放平台业务生态圈,助力企业线上化转型。截至报告期末,“杭e互联”合作的活跃商户数已超百户。 渠道建设。个人渠道方面,公司构建“客易达”平台,整合渠道触点、触达闭环及触达工具,赋能线上客户的触达和连接;设立网点专区并支持客户经理在线服务,运用智能化客户运营体系,为客户提供智能、贴心、个性的全旅程财富陪伴服务。期末个人手机银行签约数达561.20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0.89%,月活峰值达176.38万。企业渠道方面,公司以APP、网上银行、微信营业厅为触点,推进渠道基础平台建设,实现基础能力组件化、参数化,促进渠道的规范性和协同性。风控安全方面,强化线上风控基础平台建设,完成“天御”事中风控系统升级及“安易签”平台搭建,融合线上安全感知技术与反欺诈风控模型,提升风险识别精准度,保障客户交易安全。 智能客服。公司积极布局智慧客服新生态,推动远程服务取得成效,数智能力实现提升。期内公司深化“坐席分层+客户分层+问题分层”于一体的6S分层服务体系建设,夯实客户服务根基,高效响应客户需求;打造多维立体的展业模式,搭建统一开放的外呼语音平台和高效协同的客户旅程视图,联动协同助力远程客群经营;强化金融科技创新应用,打造3D卡通数智人“杭小宝”和3D写实数智人“杭小美”,探索“数智人+”新场景,优化智能表单、智能知识库等辅助工具,提高客户服务效能。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客服中心机器人客服覆盖率超99%,智能化占比达83.05%。期内公司在2022-2023首届“未来之星”人工智能训练师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荣获优胜奖。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公司治理稳健高效。公司股权结构呈现“小集中、大分散”的特点,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稳定在60%以上,各类资本相互融合,股东行为规范且积极支持公司发展,为稳健的公司治理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坚持党委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基础上,公司建立健全以“三会一层”为主体的现代公司治理架构,制定规范有效的运行机制;各治理主体职责边界清晰、履职尽责到位,形成“党委核心领导、董事会战略决策、监事会依法监督、经营层负责经营”的稳健高效的公司治理体系;高管人员职业经理人制度和激励相容、兼顾长远的绩效管理增强了公司治理的内生动力。 2、区域布局优势明显。公司立足杭州、深耕浙江,积极拓展长三角区域及国内一线城市业务,搭建了覆盖浙江全省和北京、上海、深圳、南京、合肥等重点城市在内的区域经营布局,区内经济发展领先,各项国家重点战略的规划与实施进一步打开了公司的发展空间。报告期,浙江省忠实践行“八八战略”,锚定以“两个先行”打造“重要窗口”的战略目标,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扎实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和地瓜经济提能升级,经济社会发展好于预期。得益于经营区域内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公司各项业务继续保持稳健的发展态势。 3、战略转型坚定聚焦。公司坚持“客户导向、数智赋能,持续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战略定位,围绕“二二五五”战略有序推进业务转型与结构调整。长期以来,公司高度重视培育细分市场竞争力,公司金融深化“六通六引擎”服务体系,坚持流量策略,加速科创金融服务迭代,构建支持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专精特新等领域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生态;零售金融客户经营策略逐步形成,围绕制胜财富业务、巩固消费信贷,稳步提升综合经营能力;小微金融在坚持抵押、信用、数据“三大支柱”基础上持续推进信用小微、企业小微“两大延伸”,加强渠道建联;金融市场业务持续夯实投研和服务两大动能,发力对客交易、资产管理、资产托管等轻资本业务。 4、数智赋能提升质效。公司秉承“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理念,将金融科技和数字化运营作为客户经营的载体、获客的抓手和风控的手段,通过金融科技赋能业务发展和管理提升,全面推进线上线下融合,为客户在各种场景下提供便捷、高效、普惠、安全的产品和服务。围绕“二二五五”战略,公司重点打造“4+3+2”体系,明确了信息科技数据集成者、业务合作者、创新引领者、技术提供者的战略定位,全面推进“数智杭银”建设,并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大力推进数字化创新和大运营转型,以科技敏捷带动业务和管理的敏捷。 5、风险管理务实有效。公司坚持“风险防范是发展的前提、不以风险换发展”的理念,坚持大额风险排查、信贷结构调整、员工行为管理三项举措,持续加强风险管理队伍建设,坚守全员全程的风控策略;不断强化风险政策和授信标准对资产投向的引领和约束,持续加强资产组合管理和大类资产配置管理;进一步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深化数智风控技术应用,推进全口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持续提升风险管理的全面性、专业性和独立性。 6、基础管理不断强化。公司高度重视精益化管理能力建设,持续推进“双基”管理、“三化”建设等项目,着力实施与五年战略规划相适应的科技、人力、网点等专项规划。资产负债管理统筹有效,盈利中心建设不断推进;推进市场化用人机制,强化干部梯队建设,加大优秀年轻干部选用,人才引进、标准团队建设扎实推进,逐步建立起较为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激发创业动力和活力;强化网点分层分类管理,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思路,实施辖属机构网点高质量发展“双三十”方案,同时分步实施区域分行高质量转型发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