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股市直击 - 正文

新安股份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原标题:新安股份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新安股份(600596)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2023年上半年,通胀高企、地缘政治冲突持续、金融市场动荡以及贸易壁垒增多,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增加,全球制造业复苏之路仍面临较大挑战。从各个区域看,欧美主要国家制造业PMI连续处于收缩区间,且仍在持续探底,亚洲制造业继续保持平稳,非洲主要国家制造业也保持相对稳定,给全球制造业提供了一定的稳定基础。

  2023年6月份,亚洲制造业PMI为50.4%,与上月持平,连续6个月在50%以上,显示亚洲制造业持续保持平稳态势。从主要国家看,中国制造业PMI虽仍在50%以下,但经济运行有所趋稳,市场需求下降势头放缓,新动能需求加快增长势头较为突出,企业生产稳中有增,原材料和产成品去库存持续推进,市场价格也有所企稳。

  化工行业上半年虽然面临一定需求压力,但随着国内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加快落地,国内需求有望整体复苏。

  公司主营作物保护、硅基新材料两大产业。

  作物保护:公司形成了“中间体-原药-制剂”一体化发展模式,涵盖种子种苗、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作物营养等完整的作物保护体系,为保障粮食安全、助力增产增收提供植保综合解决方案。

  据统计,2022年全球作物保护用药市场销售额780亿美元,近五年CAGR3.8%。在全球高度重视粮食安全的大背景下,农药需求增长动能总体稳定。草甘膦作为全球第一大农药单品,当前全球产能约110万吨,国内产能约76万吨,市场供应整体较为稳定。近年来随着我国种植大户和新农人增多,传统农资销售逐渐向线上拓展,未来产品品类齐全、具备整体解决方案能力、业务向平台化发展的作保企业更具备竞争优势。

  报告期内,受全球主要农药市场前期超买、客户采购需求后延、供需博弈等多重不利因素叠加影响,农药产品终端超买库存消化周期延长,价格持续下行。报告期内国内草甘膦行业开工率保持低位,产量环比大幅下降,全行业供给较正常年份有较大幅度萎缩,促进行业供需结构逐步恢复到正常水平。草甘膦产品库存至2023年5月初达到最高点。进入6月,海外终端库存经过一轮完整采买使用周期消化后,重新进入补库存阶段,同时南半球采购需求启动,海外订单量增长,草甘膦行业库存去化超预期。预计到四季度,全球又将迎来传统的备货旺季,需求端将进一步改善,推动草甘膦价格上行并保持在相对合理区间。从中长期来看,草甘膦供给端新增产能仍持续受到政策限制,全行业的竞争格局相对稳定,需求端面临国内转基因放开带来的增量缺口,将为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积极动力。

  公司拥有草甘膦产能8万吨,每年另外购部分草甘膦原药用于制剂生产,年销售量折合草甘膦原药近10万吨。公司作为国内全球化战略起步最早、布局最全的企业之一,已构建覆盖全球的销售网络,农药产品登记涉及100多个国家,3500余个登记项目,在国内同行中保持持续领先。依托丰富的全球销售渠道与海外登记证资源,公司其他品类的农药销售也持续保持增长。同时,公司通过积极构建行业生态圈,丰富外部产品品种,依托现有行业内领先的销售网络,在市场、技术、运营管理、生物技术等方面与合肥星宇、颖泰生物协同,研判行业价格回暖态势,稳定经营基本盘。

  硅基新材料:公司拥有从上游硅矿开采、工业硅冶炼,到有机硅单体合成、有机硅深加工,到下游终端产品制造的完整产业链,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力通信、轨道交通与汽车、医疗健康、消费电子等领域,畅销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近年来,全球有机硅产能向我国转移趋势明显,我国已成为有机硅生产与出口大国。根据ACMI/SAGSI统计,2022年中国聚硅氧烷产能达到231.20万吨,同比增长21.8%;聚硅氧烷产量达到192.4万吨,同比增长18.30%。随着国内有机硅新建产能释放,价格进入周期性高位回调,加之全球市场需求减弱、供应链调整等影响,有机硅产品价格持续走低,至6月底,有机硅基础产品市场价格跌至1.4万元/吨以下,越来越多单体生产企业通过限产、检修来进一步有效调整供需关系。基础产品价格下降为终端化发展带来较好的成本条件。从终端来看,尽管短期各细分领域发展迎来分化,但长期来看,随着经济发展、政策发力、进口替代、新兴应用领域的不断出现,有机硅终端产品市场需求也将持续保持增长。

  公司目前有机硅单体产能55万吨,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公司基于“氯、硅、磷”元素循环利用的产业基础,不断强链、补链,通过产业链向上,稳定上游战略性资源;价值链提升,着力向高附加值的应用领域延伸,深入向终端化和高端化发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公司包括高温硅橡胶、工业胶、改性硅油、特种硅烷等终端模块均有相应的终端子公司开展业务,积极拓展硅基新材料在新能源汽车、电力通信、医疗健康、消费电子、新能源材料等多个领域的终端化应用。上半年,面对有机硅行业严峻的整体形势,在基础端产品全行业亏损的背景下,公司积极发挥上下游全产业链优势,通过上游工业硅原材料的自有配套和下游有机硅终端产品结构的持续优化,努力补足基础端产品盈利缺口,实现产业板块价值最大化。目前公司硅基新材料已形成总数3000余个的终端产品集群,终端转化率超过40%。随着下游高端客户原材料溯源要求的逐步提高,公司的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优势能够符合其环保、品质等各方面要求,有利于在行业中占据有利的竞争地位,进一步提升高端化市场占有率。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3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增长乏力,通货膨胀等原因引起外部需求不足,消费力疲软等现象,外部环境比预期更加恶劣,行业产能过剩明显,竞争加剧,供需矛盾突出,产品价格跌至近几年同期低点,为公司的经营发展带来巨大挑战。2023上半年,由于公司主导产品销售价格与销量较上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4.76亿元,同比下降36.4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14亿元,同比下降95.13%。

  报告期内,应对行业剧烈波动挑战,公司及时研判形势变化,开源节流两手抓,全力稳住经营基本盘,以价值最大化为原则,统筹供应链,通过合理组织生产,策略性限产,精准核算,确保各业务板块价值最大化。作物保护产业抢抓盈利期,及时调整量价策略,发挥全球渠道优势,紧盯客户,抢接高价订单降库存,非洲大区稳住市场整体价格中枢,抓住行情波动时间差,销量同比进一步增长。上半年,由于作物保护板块主要产品售价同比下降幅度较大,业务板块实现收入37.14亿元,同比下降48.06%,草甘膦折原药销售4.18万吨。硅基产业聚焦产业链不同环节、不同领域,灵活推进减亏增利。有机硅基础业务策略性限产减亏,积极维护核心客户、战略客户,上半年,硅基材料基础产品实现收入10.87亿元,由于产品价格与销量同比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因此收入同比下降幅度较大。目前公司有机硅业务板块总体的产品结构中基础端产品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大,虽不能完全消除基础端周期性波动的影响,但在全行业基础端产品盈利普遍不佳、甚至同行业出现亏损和完全停产的情况下,公司有机硅终端化体现出相应的价值贡献,公司有机硅终端业务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85亿元。弹性体在新能源、3C、包装等领域积极推广新品,在新能源汽车对连接器提出更高电压要求的情况下,实现技术突破,实现进口替代,成功突破行业头部下游客户,部分产品毛利率30%以上;建筑胶进一步强化与头部品牌商合作,荣获中国绿色建材产品认证;改性硅油实现11个新产品开发,在销量略降情况下,经营性利润增长2个百分点,工业胶完成14家重点客户的工厂审核工作,为下半年增量打下基础。

  报告期内,公司以生产降本为重点,大力推进降本增效。上半年公司原燃料合计降本4291万元;提出《检维修改善推进方案》,委外工单量减少降本488万元;持续开展危险固废处置竞价工作,安全费用降本608万元;营造度寒冬氛围,可控管理费用、销售费用降本625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应对形势变化挑战,以内涵式发展、高质量发展为核心推动战略规划迭代,进一步清晰内涵式发展的思路和方向。以自由现金流强平衡为目标,审慎把控投资节奏。在项目建设方面更加侧重项目质量和项目安全,工业硅技改、高纯硅粉、有机硅单体技改、开化合成绿色硅基新材料产品、宁夏草铵膦等项目建成试车中,其他项目按计划有序推进。同时,公司对标业务需求,精准研发投入,研发费用投入2.87亿元,开发新产品249个,实现产业化144个,与科研院所开展对外技术合作共25项,新增专利申请37项,专利授权24项;在重点技术突破层面,草铵膦和精草铵膦新工艺取得突破,为产业化项目做好技术支持;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等关键中间体合成扩试技术得到验证;多款高毛利有机硅终端产品进入试用阶段;转基因安全取证工作顺利推进,为草甘膦增量市场开拓打好基础。

三、风险因素

  1.安全环保风险

  公司属于化工生产企业,部分原料、半成品或产成品为易燃、易爆、腐蚀性或有毒物质,在生产过程中还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水、废弃排放物。同时由于化工企业固有的特性,如高温高压的工艺过程,连续不间断的作业,部分原材料的不稳定性,公司在生产作业环节及运输过程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公司重视安全环保风险,不断加强环境制度管理、规范生产操作规程,提高干部员工环境保护意识、自觉承担节能减排义务,积极推进SHE管理模式,坚持"生态、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坚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

  2.主导产品价格变动风险

  公司主导产品草甘膦、有机硅制品等产品价格随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存在不确定性。公司将进一步加快产品结构优化调整,丰富产品种类,延伸产业链并坚持终端化发展,平抑行业周期性波动对企业经营业绩带来的影响。

  3.原材料价格变动风险

  公司外购的主要原材料有甘氨酸、黄磷、多聚甲醛、甲醇、液氨、金属硅等,动力供应中用到煤、电,这些产品的供应和价格一定程度上受能源、交通运输以及国家政策等因素影响,其价格可能会出现异常波动情况,这将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经济效益。公司将加强对原料供应商的管理,高度关注国家政策等一些影响原料价格的因素,做好原料市场的跟踪分析,把握好采购和库存量,努力降低原料采购成本。

  4.汇率变动风险

  我国采用浮动汇率制度,汇率结算受汇率波动影响。受国际经济环境影响,人民币兑美元等主要外汇汇率变动。公司部分农化和有机硅产品出口贸易采用以美元为主的外币结算,人民币的变动趋势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盈利水平。公司开始结合自身经营状况逐步实现事前管理和事后管理的防范,利用全球化经营优势,最大程度规避汇率变动带来的不利影响。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技术领先优势

  公司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创新型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和院士工作站。公司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源动力,深入推进与多家高水平科研院校合作,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良性发展,不断巩固在国内同行业中的技术领先优势。面向快速增长的新能源赛道,新安的“磷基、硅基”两大产业有着强大的产业基础和独特的产业优势。目前,新安的锂电池负极材料等新能源产品技术已经或正在产业化,有机硅多种高性能终端材料已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光伏、锂电等诸多领域。在作物保护领域,公司深耕转基因技术研发多年,储备多个转基因种子资源并已通过生产性试验,具备迅速展开转基因种子与除草剂商业化协同的能力。公司将进一步推进新技术、新产品攻关,加快科研成果的落地转化,确保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2、全产业链优势

  公司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同时生产草甘膦和有机硅,并形成协同效应的企业之一。公司运用草甘膦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氯甲烷,进行有机硅生产,围绕有机硅单体合成,搭建从硅矿开采、工业硅冶炼、硅粉加工、单体合成、特种硅烷、下游制品加工的完整产业链,能够较好满足客户特别是大客户对产品质量、供货稳定性及行业整体解决方案的需求,也能从一定程度上平抑基础端原料价格周期性波动对公司业绩造成的影响。

  3、终端发展战略领先优势

  公司在有机硅单体生产企业中率先实施终端发展战略,在提升单体产能的同时,聚焦光伏、5G、特高压、高铁与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医疗健康等产业新赛道,着力有机硅终端应用技术开发,重视应用研发团队的建设,持续优化产品结构,逐年提高中高端产品销售比例,稳步推进终端化战略。子公司先后获得ISO9001:2015(质量)、IATF16949:2016(汽车)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3485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为公司终端产品拓展新兴行业高端客户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加深与国内外大型企业业务合作、进入终端特殊应用领域、实现特定产品的进口替代提供了重要的助益。

  4、市场品牌优势

  公司是国内除草剂草甘膦和有机硅单体生产龙头企业,曾获“中国制造业500强”、“中国化工500强”、“中国化工行业民营百强”、“浙江省品牌示范企业”等诸多荣誉。凭借优良的产品质量和稳定的产品性能,“Wynca新安”品牌已成为行业内知名品牌,营销网络遍布欧洲、西非、北美、南美、澳洲、东南亚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公司推进终端化、全球化战略,延伸产业链,以及在新领域、新区域开拓市场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公司在国内外同行、客户中良好的口碑也获得了迈图、赢创、华为等多家全球500强企业的青睐,成功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5、规范化、数字化管理优势

  公司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了完善的内部管理体系和控制制度,不断推进管理流程的规范化、信息化和科学化。在行业里率先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体系认证和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导入TnPM精益管理体系,打造新安的精益生产示范工程。作为化工企业,在同行中率先建立SHE体系,持续引入埃森哲、凯洛格、杜邦、华夏基石等外部咨询力量,推动安全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确保安全环保管理在行业内的领先示范地位;坚持“以客户为中心”,通过数字化工具和系统的应用,建立端到端业务流程,加快响应市场的速度,实现互联网营销平台移动端订单及物流信息的“可视化”管理,推进商机全生命周期管理。公司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切实贯彻执行,有效提高了公司的运作效率,为公司市场占有率的提升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新安股份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