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股市直击 - 正文

瑞奇智造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原标题:瑞奇智造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瑞奇智造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业务概要

  (一)公司主营业务

  公司是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高端过程装备专业提供商,主要从事大型压力容器、智能集成装置、油气钻采专用设备等产品的设计、研发和制造,电力专用设备的加工及锂电、核能安装工程等业务,在核能、新能源、石油化工、环保等领域为客户提供优质的节能减排、清洁降耗整体解决方案和技术服务,特定产品和技术工艺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二)公司主要产品与服务

  经过二十余年发展,公司建立了先进的科研基础设施、构建了完善的人才梯队,搭建了科学的技术研发体系,持续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实现了公司高质量发展。公司主营产品及服务分为高端装备制造、工程安装、技术服务三大类,其中装备制造包括大型压力容器、智能集成装置、油气钻采专用设备等产品的研发、设计和制造,以及电力专用设备的加工;安装工程主要包括锂电、核能安装工程等;技术服务主要为压力容器及智能集成装置产品相关的功能设计、验证试验、维修保养。目前公司优势产品和服务主要包括公司自主研制的新型变温变压吸附柱、气田智能高效电加热装置、液体悬浮式非能动停堆组件、智能化集成装置的设计制造等。

  (三)盈利模式

  公司以发展战略为引领,经多年的积累形成了独特的盈利模式,形成了以高端过程装备研制为核心,不断向安装工程和技术服务等下游产业链延伸,打造了“一站式服务”的经营模式,取得了公司高端装备制造、工程安装、技术服务三大业务板块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实现了公司经营规模和业绩的稳步增长。

  装备制造是公司的基础核心业务,是公司主要的收入和利润来源;凭借公司在装备制造行业积累的良好口碑、先进的设计研发能力以及丰富的制造经验,为公司进入安装工程领域提供了机遇;装备制造和安装工程业务经验、服务能力又进一步带动了公司获取技术服务业务的机会,同时,在安装工程施工和技术服务的过程中,公司能更加深入地把握行业发展趋势、了解客户需求、发现产品技术难点痛点,从而为改进和提升公司产品品质提供良好基础条件。

  公司主要采用“以销定采”的采购模式、“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成本+相关利润率”的定价模式,通过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获得收入并实现利润。公司通过制造并销售高质量的大型压力容器、智能集成装置等高端过程装备产品取得收入、通过提供优质的锂电工程、核能装置等安装工程业务取得收入、通过为客户提供大型压力容器及智能集成装置相关产品的设计、咨询、试验、维护保养等服务取得技术服务收入。

  (四)公司优势

  1、资源优势

  公司具有较强的高端过程装备制造水平和完整的生产体系,拥有固定式压力容器规则设计资质、A1大型压力容器制造资质、B2压力管道元件制造资质、GC1级工业管道设计资质、GC1、GB1级压力管道安装资质、石油化工工程施工总承包贰级资质;并取得了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U”(压力容器)设计制造授权证书、“S”(动力锅炉)设计制造授权证书和美国锅炉及压力容器检验师协会(NBBI)NB授权认证书,另外,公司取得了注册商标4项,良好的行业资质为公司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技术优势

  对激烈的市场环境,我们一直秉承“创新”的发展理念,始终把创新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源动力,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在高端过程装备研发与制造领域攻坚克难,逐步掌握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了自主可控。

  科技创新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经过二十余年持之以恒的技术创新,目前公司在机械工程、机电一体化、设计、电气等领域具备核心的技术、人才优势,为公司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公司优秀的技术创新能力也获得了各方一致认可,公司先后获评四川省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18年11月被评为“四川省企业技术中心”,并先后获得成都市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登记证书、四川省科学技术成果登记证书、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和四川省财政厅颁发的四川省重大技术装备省内首台套产品证书。

  公司经过多年的技术创新攻关,拥有了多项核心技术,截止目前,公司累计拥有授权专利43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公司研制的新型变温变压吸附柱,被认定为四川省重大技术装备省内首台套产品,突破了原尾气吸附装置传热效率低及可靠性低的行业技术瓶颈,现已实现批量应用。公司自主研发的气田智能高效电加热装置通过了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并荣获了成都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3、客户优势

  公司建立了遍布全国的营销市场网络,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公司凭借优秀的设计研发能力和丰富的制造经验,通过持续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为客户发展赋能,获得了越来越多客户的青睐与认可。目前已经同国内许多大型优质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积累了大量优质的客户资源,同时因公司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高,形成了较强的客户黏性。目前,公司已成为中国东方电气(600875)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通威股份(600438)有限公司、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国企、上市公司、科研单位的优质供应商。

  (五)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属于订单式生产,公司产品所用原材料及零部件专用性强,因此公司通常采用“以销定采”的模式采购原材料。公司采购的原材料及零部件主要为钢材、配件、辅材及焊材等,采购工作由采供部负责,根据公司生产计划、技术工艺设计提料和库存情况制定相应的采购计划。公司建立了供应商管理制度,建立供应商档案,对其经营资质、产品质量、质量保证能力、服务能力、价格等方面进行调查与评估,通过询价、比价、招标、洽谈等方式向相关供应商采购。公司每年对供应商备选库进行评价,实行动态管理,保证原材料采购的质量可靠与价格水平,同时逐步淘汰不合格供应商。

  2、设计模式

  公司高端过程装备产品属于非标压力容器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公司与客户签订的合同中均包含了技术协议,根据技术协议的相关内容,公司设计开发部进行图纸设计,形成施工图,并审核设计图样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技术规范、标准,反馈给客户并确定后组织生产。

  公司设计模式有三类:第一类是自行设计,公司与客户签订的合同中均包括相关技术协议,根据用户提供的标准规范、设计要求、设计参数、材料要求、制造要求、质量要求、知识产权要求,公司设计开发部在满足有关安全技术规范、标准的要求下自行设计施工图,经过公司设计开发部内部校核、审核、审批后,反馈给客户确认后组织生产。公司大部分产品采用此种设计模式;第二类是外来设计图审查,公司制造技术部根据客户提供的外来设计图纸的原图审查设计,对不符合标准规范要求或无法满足制造工艺要求的部分与客户或原设计单位进行协商修改确认后组织生产;第三类是联合设计,公司设计开发部与客户或科研院校联合进行方案设计,共同确定具体产品的工艺条件和技术参数后组织施工图设计。

  3、生产模式

  (1)装备制造模式

  公司装备产品绝大部分为非标产品,其特点是定制性,需进行订单式生产,即根据客户的合同或订单来安排组织生产。公司经营部签订合同后,设计开发部根据客户个性化需求和相关工艺参数进行设计,而后将施工图转至制造技术部编制相关工艺技术文件。在原材料和零部件入库后,下料车间负责钢板等原材料切割加工,金工车间负责零部件加工,铆焊车间负责对非标装备成型、组对焊接、热处理、压力试验、包装,并经过无损检测、检验一系列检验。在产品生产过程中质量安全部对产品的质量进行监督,确保每个产品质量合格并及时交付,并与国家监督检查部门保持联系,接受产品制造监检。

  (2)安装工程模式

  公司的安装工程服务主要为锂电工程和核能装置安装工程,采用项目经理部的管理模式,由公司副总经理负责组建项目经理部并任命项目经理和项目技术负责人。设计开发部根据经营部提供的合同及附件要求,依据相关法规、标准及设计规范,编制项目所需技术文件提供给项目经理部;采供部为项目经理部进行原材料及零部件的采购;物管部为项目经理部提供施工机具;项目经理部负责参与项目技术文件会审、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以及项目质量计划、进度计划的编制,负责实施现场物资的管理、工作环境的管理、施工过程管理,负责组织相关单位成品保护、自检、按照质量计划及时通知监理或业主进行检查、单体试车及工程的交付等。

  (3)技术服务

  公司的技术服务包括设计、保养、试验、检验等,公司经营部通过招投标或商务洽谈取得相关业务后与客户签订合同,根据业务类型分别下发给设计开发部、制造部、检验部进行对接,明确工作内容、技术和周期等要求。各部门相关人员编制服务任务书,对项目的人员、进度、成本、技术要点难点、生产服务方案、质量方案进行策划,经与客户沟通、确认后方能进入执行程序。

  4、销售模式

  公司销售采取直销模式,通过自身销售渠道向终端用户、国内总承包商和科研院所直接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

  (1)装备制造销售模式

  公司经营部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市场动态,通过网络、行业会议、客户推荐等方式获取客户项目信息,组织制造技术部和设计开发部进行项目分析,确认公司的生产能力是否能满足客户项目需求,对符合的项目进行跟进。针对客户不同的要求设计差异化的产品以及施工方案,通过竞标、谈判等方式获得订单,再根据订单协调其他部门采购、生产以及施工,最后经过质量检测等程序后进行交货验收或竣工验收后完成销售。由于公司产品为非标装备,在市场上较难取得完全相同产品的参考价格,公司一般采用“成本+相关利润率”的定价模式。公司的销售结算一般按照进度收取预收款-进度款-交货款-验收款-质保金的方式进行,具体的收款进度通过与客户协商或双方合同约定来确定。

  (2)安装工程销售模式

  公司经营部获取客户项目信息,组织安装工程部进行项目分析,确认公司的施工能力是否能满足客户项目需求,对符合的项目进行跟进。公司根据约定标准,利用公司施工经验,提供更具针对性的专业施工方案,从而节约工程投资、降低运营费用,并给出有竞争力的报价,最终通过公开招投标、邀标、竞争性磋商、双方谈判等方式获得订单。安装工程的定价模式为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在双方商业谈判或者中标之后确定最终的价格。公司的销售结算一般按照进度收取预收款-进度款-质保金的方式执行。

  (3)技术服务销售模式

  公司经营部获取客户项目信息,根据客户提供的技术规范书进行相应的合同评审,通过相关技术人员的售前咨询和讲解,确认企业有能力有把握完成技术合同的要求后,通过竞标、商务洽谈等方式获得订单。获取订单后,公司组织技术部门进行产品的组合设计、试验、计算等,最终达到技术服务合同规定的预期目标,取得客户认可的技术文件交接单等文件后完成销售。技术服务会考虑复杂程度、交付工期要求、项目的工作量、具体工作内容、技术难度、产品技术标准等因素,同时结合类似项目历史数据确定初步报价,在考虑客户需求、预算情况、竞争对手等因素后,调整确定最终价格。公司的销售结算一般按照进度收取预收款-进度款-验收款-质保金的方式执行。

  (六)公司的优势产品和服务

  水解反应撬装

  智能锂电生产线安装

  吸附柱

  高端压力容器

  气化罐

  冷却塔

  硫磺冷却器

  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营业务、主要产品及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

二、经营情况回顾

(一)经营计划

2023年上半年,面对国内外日趋复杂的经济复苏形势,公司管理层坚定贯彻落实董事会制定的战略规划,秉承“严管理、重细节、质量兴厂;创精品、讲诚信、用户至上”的经营理念,以务实的作风砥砺奋进,通过深化经营管理、持续技术创新、大力推进市场开拓等工作,为客户持续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完成了公司既定的经营目标,推动了公司稳健发展。

(一)经营指标概述

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130.13万元,同比增长6.7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37.80万元,同比增长-10.87%。截止2023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82,048.74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38,291.79万元。

(二)全力推进产能建设为公司发展赋能

2023年上半年,为尽快解决公司产能紧张的局面,公司管理层全力推进募投项目“专用设备生产基地建设项目”项目建设工作,通过加强现场组织管理等措施,在确保项目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实现早日交付投产,截止目前项目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符合预期,工程建设工作基本完成,后续将加快推进设备安装等工作。项目建成达产后,可实现新增年产8,000吨高端过程装备的生产能力,可以较好缓解当前公司场地限制的压力,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求,助力公司智能制造转型升级。

(三)持续推进研发创新保持技术领先优势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推进技术创新工作,致力于进一步提高公司高端过程装备产品的研发能力和行业竞争力。针对公司重点布局的核能、新能源、环保等新兴领域,新型变温变压高效吸附柱,反应堆工程(快堆),核燃料循环设备(包括铀转化生产线、燃料元件生产线、核材料加工设备、核三废处理设备)等研发项目以及产品生产工艺的改进等工作积极推进当中。截止报告期末,公司累计拥有授权专利43件,其中发明专利4件,专利强度排名行业前列。

(四)精益管理助力公司发展更加稳健

2023年上半年,公司继续加强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公司的生产效率,实现了产品的高质量交付,赢得了客户的信赖。一方面,积极把握行业发展趋势,特别是新能源等行业发展新形势,积极对接客户,实现了新能源业务板块订单新的突破。另一方面,公司管理层积极探索,深入研究不断布局具有良好市场发展前景的新行业,成为公司新的增长点,为公司发展提供更多动能。三是,积极深化内部流程管理,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实现了公司管理效能的提升,助力公司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行业情况

2021年3月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工程,发展服务型制造新模式,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公司是高端过程装备专业提供商,公司主营业务高度契合国家战略发展需要,为公司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持续保持稳健发展态势,市场对专用设备的应用需求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专用设备制造业发展势头良好。目前国家大力推动新兴产业领域的发展,在核电军工领域,随着我国电力市场结构优化的节奏加快,核电发展进入提速阶段,2022年我国核电发电量达到3780.4亿度,同比增长11.1%。在电力结构中的占比达到5%左右,较十年前的约2%有了大幅度提高;新能源领域,光伏、锂电等领域也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分别达到82.7万吨、357GW、318GW、288.7GW,同比增长均超过55%,行业总产值突破1.4万亿元人民币。根据国家统计局2023年1月31日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64150.2亿元;其中专用设备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3056.4亿元,同比增长3.4%。随着近年国民经济结构化调整、重点产业的转型升级、特别是中国制造业正向中高端迈进,对于装备制造业智能化、高端化、节能减排等性能的更高要求也将推动高端过程装备行业向更加高效节能的方向发展。综上所述,装备制造业持续向好态势明显,总体规模不断扩大,行业发展前景广阔。公司将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为实现装备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下游行业波动风险

  面临风险:2023年1-6月和2022年1-6月,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5

  130.13万元和14

  170.35万元,公司经营业绩的增长一定程度上受益于下游行业的持续发展。公司下游客户主要来自于核能、新能源、石油化工、环保等行业,其发展受宏观经济波动、国家产业政策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下游产业链的行业波动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其对公司产品的需求情况。如果下游行业发展不及预期,行业规模增速放缓或出现下滑,导致对公司产品的需求下降,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应对措施:1)对市场形势和客户需求状况进行及时跟踪分析,建立系统明确的销售目标;根据目标方案分派具体的执行人员严格组织实施,严格控制销售风险;2)立足于既有产品及营销网络,以稳健步伐扩张终端营销网络,不断改进客户服务,进一步巩固并提高公司既有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份额;3)提升公司的研发设计实力,加快新产品的研发进程。

  市场竞争风险

  面临风险:公司凭借优秀的设计研发能力和丰富的制造经验,通过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积累了优质的客户资源。但高端装备制造行业是典型的技术、资金密集型行业,同行业中已上市企业借助资本市场融资为其发展提供了雄厚的资金支持,公司如果不能持续提升资金、技术实力,将可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应对措施:公司将以市场为依据,积极与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合作,对公司原有的产品和服务进行改进,使产品质量和技术档次进一步得到提升。同时,公司根据市场波动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加大对具有前瞻性的产品研发投入。

  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面临风险:报告期,原材料占公司主营业务成本的比重较大,其中主要原材料为钢材、配件、辅材及焊材等。公司采用以销定采、以销定产的采购和生产模式,并密切关注原材料市场价格波动情况进行适当备货,但上述措施仍无法完全消除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所带来的影响。未来若主要原材料的价格大幅波动,将给公司的生产经营带来不利影响。应对措施:公司对材料市场价格进行实时跟踪以便于精确掌握材料市场价格;通过货比三家的原则选择合格供应商、提前签订采购合同,实现大宗材料价格提前锁定。

  安全生产相关的风险

  面临风险:公司的产品品类繁多、结构及工艺复杂、作业环节较长、技术专业性较强,对生产规范和操作标准要求较高,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对操作人员技术要求较高的工艺环节。公司虽然制定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不断强化安全生产观念,重视各项安全措施的执行,在报告期内亦未发生过重大安全事故;但未来仍然存在因安全生产管理疏漏、员工操作失误或者设备突然故障而导致的潜在安全风险,可能对公司业务和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应对措施:公司将加强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教育以及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操作规则,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应收账款坏账风险

  面临风险:2023年6月底和2022年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13

  428.93万元和12

  119.61万元,占当期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16.37%和14.95%,公司的主要客户均为规模较大、信誉良好的大型国企、上市公司、科研单位,但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大,应收账款规模可能会增加,应收账款管理的难度将会加大,如果公司采取的收款措施不力或客户信用状况发生变化,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风险将加大,将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应对措施:针对应收账款坏账风险,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首先,努力做好市场前景预测和判断,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收账款信用政策,并加强合同管理,严密关注客户的经营状况。其次,建立简明、公正的账款回收考核机制,将收回欠款和控制呆坏账纳入绩效考核,有效调动了账款催讨人员的积极性。此外,通过积极转型,寻找更加优质的客户和市场,同时努力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以保障客户的满意度并最终实现账款的及时回收。

  存货余额增长较快的风险

  面临风险:2023年6月底和2022年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31

  509.19万元和26

  141.21万元,占当期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38.40%和32.24%,占比较高。若未来市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竞争加剧导致产品滞销、存货积压,将导致存货发生跌价,将对公司的盈利产生不利影响。应对措施:1)公司采用以销定采、以销定产的采购和生产模式,并密切关注原材料市场价格波动情况进行适当备货;2)加强存货管理,及时进行盘点清查和货龄分析;3)建立简明、公正的考核机制。

  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经营风险

  面临风险: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建设与实施后,公司资产规模、人员规模、业务规模将迅速扩大,对研发技术人员、管理运营等人才的需求将大幅上升。如果公司的管理水平不能及时提高,组织模式和管理制度未能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而及时调整和完善。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经营可能不及预期的风险。应对措施:公司计划通过深化制度建设,合理安排内部机构,培养员工主人翁意识和企业责任感。同时,公司将培养和引进经验丰富、适合公司企业文化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从管理、研发、生产、市场等各方面整体提升公司经营管理能力,确保项目能顺利运行。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通威股份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