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IPO研究 | 2022年化学农药原药产量累计249.7万吨)
乐居财经 邓如菲 6月30日,据北交所,江苏快达农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快达农化”)披露招股说明书(申报稿),对农药市场进行分析。
2016年至2019年我国化学农药原药产量由377.8万吨下降至211.81万吨,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下降趋势,2020年至2022年逐渐出现回暖。2021年12月全国化学农药原药产量为23.2万吨,同比下降2.9%,同比增长率保持下降。2021年全国化学农药原药产量为249.85万吨,同比增长7.8%,产量得到一定程度的增长。2022年1~12月全国化学农药原药产量累计249.7万吨,保持相对稳定,具体如下表所示:
近几年,随着我国农药产量的逐步恢复,我国农药出口数量也稳步增长,2020年我国农药出口量达到251.40万吨,同时,2020年我国农药进口数量达到11万吨,2021年进出口数量均有所下降,其中出口数量仅220.20万吨,进口数量降至10.40万吨,近几年,我国农药进出口数量具体如下:
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①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
2017年,国务院对《农药管理条例》进行了修订。本次修订最大变化是将原属工信部、农业部和质监总局的农药行业管理职能归属于农业农村部,将原来由多部门负责的农药登记、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管职责划归农业部门统一管理,解决多头监管及监管盲区并存等问题,实现农药产销用一体化管理。农业农村部根据《农药管理条例》所赋予的职能,制定《农药登记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配套规章、制度,通过提高准入门槛、登记门槛、经营门槛,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
②提高准入门槛,促进行业规范发展
根据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企业从事农药产品的生产和经营,需要取得农药登记证、农药生产许可证和农药经营许可证。其中,在中国境内生产、经营、使用的农药,应当取得农药登记,农药登记办理需要经历研发、试验、申请审查等众多流程,需付出一定的人力物力成本。对于农药生产、经营企业,农业主管部门对厂房布局、生产设备和设施以及农药经营企业的营业场所、仓储场所及其配套措施均提出了严格要求,企业必须符合相应要求才可以取得农业部核准颁发的农药生产许可证、农药经营许可证。农药行业相应法规的修改颁布,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药行业的准入门槛,促进了农药行业的规范化发展。
③专利农药集中到期
国内农药行业的短板主要集中在新农药创制方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相对较少,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将注意力转移到了专利即将到期的农药品种上。据统计在2015-2020年间,共有28个农药的化合物专利到期,其中包括12个杀菌剂、5个杀虫剂、10个除草剂和1个安全剂。随着国外大量农药专利到期,国内技术优势以及渠道优势较为明显的企业,将会率先涉足专利到期产品,并参与到国外农药龙头企业的市场、研发等合作中,抓住市场发展带来的机遇。
影响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①国内研发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
我国仿制类农药企业居多,在新型农药的研发投入方面有所不足,虽常年生产300多个原药品种,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较少,本国创制的品种数量不足10%,科研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此外,相较于大型跨国农药企业而言,我国缺乏在国际市场具有影响力的自主品牌,影响我国农药产品的出口,加大了开拓国际市场的难度。
②行业集中度较低,行业整合尚需一定的时间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农药生产国和出口国,但是行业集中度较低,国内农药行业共有企业2,000余家,其中年销售量在2,000吨以下的企业约占据行业内的85%,行业集中度相对较低,行业整体呈现“大行业、小企业”的格局。规模较小的农药企业技术研发水平不高、品牌效应不强,且此类企业由于环保设施及环保投入不足,产生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造成整个农药行业的无序竞争。为此,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国内农药行业的重组整合,未来规模化、集中化、规范化的行业格局有望形成,从而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